叔向贺贫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6 叔向贺贫_课件

16 叔向贺贫_课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16.叔向贺贫《国语》板块:教学设计—课件简介:左丘明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说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可见孔子把他引为同道。

汉代史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

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多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而且,《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简介:《国语》读准字音卿( ) 卒() 狄( )桓( ) 贿() 郤( ) 绛( ) 栾( )qīng zú dí huán huì xì jiàng luán课文翻译叔向去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得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

延及桓子时,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

【推荐】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叔向贺贫课件7

【推荐】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叔向贺贫课件7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不仅我本人独自承受(你的教诲),自先祖桓叔以后 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恩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通读课文,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
应该“忧德之不建”, 而不应“患货之不足”。
2.贫穷本不是好事,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是 什么,他是怎样用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 贫富,而在于有没有德行。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 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田产,他的居室里没 有(齐全的)祭器;
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宣:宣扬,发扬。
可是他能够发扬美德,执行法制,美名传播于 诸侯各国。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正:使---合乎 正道。
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这样他使晋国行事合乎正道。
《国语》
导入新课
? 叔向反而贺贫
关于作者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一个颇具争议 的问题。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 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 《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其后班固、 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 《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普遍看 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 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 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 而成。
叔向结合晋国的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的兴衰史,从 正反两个方面用事例阐述了应该“忧德之不建”, 而不应该“患货之不足”的观点,认为贪欲无尽、 骄泰奢侈将导致大祸临头,而勤于修德、安于贫穷 则可保身长久平安。
三、课堂小结
本文记录了叔向和韩宣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说明 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 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

16 叔向贺贫_教案

16 叔向贺贫_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6 叔向贺贫
16. 叔向贺贫
教学目标
1. 积累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 概括文章大意,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及论证方法。 3. 能结合自己熟悉的事例来理解并阐发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
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了解文中人物的关系,结合注解和上下文,再来理解 较难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
1. 课后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1)叔向向谁贺贫? (2)叔向为什么要贺贫呢? (3)叔向是怎么“贺”贫的呢? 2. 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复习旧知
1. 同桌间相互检查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二”。教师释疑。 2. 齐读课文。
二、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1. 教师出示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1)叔向向谁贺贫?
三、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 自由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读通读顺,把不理解的字、词、句 用符号标识出来。 2. 学生分组探究,自主扫除障碍。 3. 以组为单位汇总疑惑点,教师引导解决。
2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6 叔向贺贫
四、再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 1. 指名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 小组合作,展开合作译文活动。 3. 小组汇报,教师读文言文句子,小组派代表说翻译。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 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 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 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 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 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 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而且,《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 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叔向贺贫优质实用课件

叔向贺贫优质实用课件
古义 古代军队编制,春秋时百人为一卒。 无一卒之田 今义 士兵。 古义 宣扬,传播。 今义 超越 跨越。 使越于诸侯
②古今异义
行刑不疚 古义 病。 今义 负疚,内疚。 今义 与真相对。 假贷居贿 古义 借。 今义 死亡。 古义 逃亡。 以亡于楚 古义 周制,诸侯大国三军编制。 其家半三军 今义 指海、陆、空军。
可是一旦被消灭,没有人同情他们, 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啊。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能够行 他的道德了,所以表示祝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如果你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担心 财富不足,
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要表示哀悼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祝贺你呢?"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 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 穆王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 灭(前453年)。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 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 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一个颇具争议的 问题。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 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 是左丘明,其后班固、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 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 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 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 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 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 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 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 工汇编而成。
叔向贺贫
《国 语》
导入
这世上做发财梦的为数不少,可希望自 己贫穷的恐怕没一个。我不敢说贫穷是万恶 之源,但我知道贫穷确实让很多人过得不爽。 因为贫穷而无钱治病,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 因为贫穷而了无生趣……贫穷,实在不是什 么好事。但竟有祝贺贫穷的人,今天就让咱 们学习这篇《叔向贺贫》。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6 叔向贺贫课件 (新版)语文版(1)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6 叔向贺贫课件 (新版)语文版(1)

2.一词多义辨析 吾有卿之名(助词,的)
(1)之 叔向贺之(代词,宣子) 莫之哀也(助词,无意义)
(2)以 吾是以忧(介词,因为) 以免于难(连词,因而)
(3)朝 一朝而灭(名词,早晨) 其身尸于朝(名词,朝堂)
3.词类活用解释 其身尸于朝 活用词语:尸 解释:名词作动词,以尸体示众。
4.古今异义区分 (1)而无其.实.
16 叔向贺贫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行刑不疚.(jiù) 灭于绛.(jiàng) 2.读准多音字
(1)稽.首:qǐ
桓.子(huán) 居贿.(huì)
郤.昭子(xì)
其他读音:jī
组词:无稽之谈
(2)免于难.:nàn 其他读音:nán
组词:困难
3.找出通假字
而离桓之罪 离通罹 意思:遭逢。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理解 (1)骄泰:骄恣放纵。 (2)略则行志:犯法,随意志行事。 (3)假贷居贿:借助放贷,储积财物。 (4)不疚:没有弊病。 (5)嘉:赞美。 (6)专承:独自承受。
古义:卿的财产。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2)将吊.不暇
古义:悲伤,怜悯。 今义义:胸怀;怀念。
三、作家作品 《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载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 鲁等国君臣的言论为主,可与《左传》相参证,故有《春秋外传》 之称。

【推荐】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叔向贺贫课件8

【推荐】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叔向贺贫课件8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最后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示众),他的宗族 在绛这个地方被灭掉了。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郤氏八个人,其 中五个大夫,三个卿,他们的势力够 大了,
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可是一旦被消灭,没有人同情他们, 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啊。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依法而行,没有弊病,因此避免了祸患。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等传到桓子时,他骄慢放纵,奢侈无度, 贪得无厌,
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 忽略法制,任意行事,囤积财物,从而 取利,应当遭到祸难。
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但是依靠栾武子的德望,(因幸免于难) 终其一生。
及怀子,改桓之行,
传到怀子时,他不学习他父亲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 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 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 (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 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 特点。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一个颇具争议的 问题。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 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 是左丘明,其后班固、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 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 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 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 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 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 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 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 工汇编而成。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田产,他 的居室里没有(齐全的)祭器;

叔向贺贫教学设计

叔向贺贫教学设计

《叔向贺贫》教学设计娄底三中李志清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国语》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2、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体会本文逐层说理、对比论证的特点。

(难点)3、认识俭以养德,德以持身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世上做发财梦的为数不少,可希望自己贫穷的恐怕没一个。

我不敢说贫穷是万恶之源,但我知道贫穷确实让很多人过得不爽。

因为贫穷而无钱治病,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因为贫穷而了无生趣……贫穷,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但竟有祝贺贫穷的人,今天就让咱们学习这篇《叔向贺贫》。

(板书课题)(二)作品简介《国语》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可以与《左传》相参证,故有《春秋外传》之称。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

所记事件大多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三)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国语·晋语》。

春秋后期的晋国是中原霸主,但晋国国君较弱,大权都归于以“六卿”为首的贵族世家。

有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等家族,轮流执掌政权。

韩宣子就是韩氏家族的领袖。

韩宣子执政的时候,晋国的霸业已经进入衰落期,南方的吴国蠢蠢欲动,齐国也有复兴之势。

晋国内部贵族的争权夺利日趋严重。

一些巨室大族已经没落,国君无德无能。

掌权的卿大夫也只知道谋求自己家族的私利。

韩氏在晋国的势力本来不大,以前从未担任过最高执政官。

韩宣子能够执政,应是论资排辈和找平衡的结果。

这样韩宣子上台之后,不得不面对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家贫。

韩宣子对“家贫”耿耿于怀。

甚至认为自己空有执政官的名义,没有办法和其他贵族世家相提并论。

为了劝谏他,叔向就发表了本文这一名垂千古的言论。

(四)初读课文正音卿( qīnɡ)卒(zú)狄( dí)桓(huán )贿( huì)郤(xì)绛(jiànɡ)稽(qǐ)栾(luán )弑( shì)(五)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掌握重点文言词1、听课文朗读录音。

叔向贺贫课件说课讲解

叔向贺贫课件说课讲解
▪ 叔向结合晋国的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的兴衰史, 从正反两个方面用事例阐述了应该“忧德之不 建”,而不应该“患货之不足”的观点,认为 贪欲无尽、骄泰奢侈将导致大祸临头,而勤于 修德、安于贫穷则可保身长久平安。
从做人的角度谈谈 自己获得的体会。
小结:
本文记录了叔向和韩宣子之间的 一段对话,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 面地追求物质享受。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田产,他 的居室里没有(齐全的)祭器;
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宣:宣扬,发扬。
可是他能够发扬美德,执行法制,美名传播于 诸侯各国。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正:使---合乎正道。
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这样他使晋国 行事合乎正道。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最后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示众),他的宗族 在绛这个地方被灭掉了。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郤氏八个人,其 中五个大夫,三个卿,他们的势力够 大了,
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可是一旦被消灭,没有人同情他们, 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啊。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不仅我本人独自承受(你的教诲),自 先祖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恩 德。"
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
应该“忧德之不建”, 而不应“患货之不 足”。
贫穷本不是好事,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是 什么,他是怎样用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 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说明问题的关键不 在于贫富,而在于有没有德行。人应该俭以养 德,德以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叔向贺贫课件2语文版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叔向贺贫课件2语文版

6. 为什么用韩宣子的拜服作结尾? 【答案】 最后用韩宣子对叔向下拜并叩头表示拜服, 说明叔向的言辞有理、正确,使韩宣子接受建议,同 时感谢叔向的开导,证明叔向讲述的事例有巨大的说 服力。
【难点探究】结合全文,分析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 用。
【答案】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叔向列 举晋国栾氏、郤氏两大家族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具 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论点: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 应该“患货之不足” 。
1.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 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叔向这一敢于直 谏的臣子形象,塑造了韩宣子这一善于接受建议的卿 大夫形象。文中还直接描写了韩宣子对叔向的赞美, 烘托出叔向直言不讳、博古通今、善于借鉴历史事实 的睿智。
2.运用类比,说理层层递进。 本文是一篇记言说理的文章,整个劝谏过程中,叔向 列举栾武子、桓子、怀子、郤昭子的事例,揭示他们 的不同结局,层层深入地阐明贫可贺、富可忧的观点 ,指出贫不足忧,而应重视建德,没有德行,则愈富 有而祸害愈大,有德行则可转祸为福。并将韩宣子和 栾武子类比,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 子那样的德行。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 “便笺”“锦笺”“华笺”。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 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后引申为 书信。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 通常长一尺。后来引申为书信。鸿雁:典出自《汉书》: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 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 “鸿雁传书”。
导思2.文中写了几 个人?分别给你怎 样的印象?
现实意义
导思3:叔向贺贫有什 么现实意义?叔向是 怎样用事例说明自己 观点的?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叔向贺贫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叔向贺贫教案语文版

16*叔向贺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本文逐层说理、对比论证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俭以养德,德以持身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本文逐层说理、对比论证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俭以养德,德以持身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是怎样看待“贫”的呢?(指名回答)看来大家对于“贫”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其中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大家都认为“贫”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对吧?可是叔向却不这么认为。

他是怎样看待“贫”的呢?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春秋后期,诸侯各国中的卿大夫势力扩张,逐渐威胁到本国的君权。

其中,君主与卿大夫矛盾最激烈的是晋国。

公元前575年末,晋国在鄢陵之战中战胜楚国。

第二年,晋厉公借胜楚之威,下手灭掉了控制朝政的郤氏家族。

但是,公室弱而卿大夫强的局面已难以扭转。

时隔不久,厉公反被另两家权贵栾书和中行偃所擒。

公元前573年,栾书、中行偃杀厉公而立悼公。

此后,晋悼公虽曾一度称霸诸侯,但在国内始终未能摆脱卿大夫势力的制约。

悼公之后,晋国进入卿大夫争权的阶段。

这种局面一直发展到春秋末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

在卿大夫向君主夺权和卿大夫与卿大夫倾轧的纷争形势下如何保全自身与家族呢?叔向有他的远见。

他认为,只有甘居清贫,推行美德,争取民心,才能免却灾祸。

与叔向相比,韩宣子就显得目光短浅了。

韩宣子当高官,目的是为了发财,发不了财就发愁。

叔向一眼将韩宣子看透,于是为他举出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兴衰的历史,这才使韩宣子猛然醒悟。

2.知识链接《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著﹐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

全书共21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其中《晋语》最多。

叔向贺贫教案

叔向贺贫教案

叔向贺贫教案叔向贺贫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叔向贺贫》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叔向贺贫的辩护意义和对叔向贺贫的评价。

3. 培养学生对叔向贺贫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叔向贺贫的辩护意义和对叔向贺贫的评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叔向贺贫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你们知道叔向贺贫这个故事吗?2.·你们知道叔向贺贫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吗?二、分组阅读《叔向贺贫》(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叔向贺贫的原文。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理解叔向贺贫的辩护意义和对叔向贺贫的评价。

3.·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

三、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1.·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叔向贺贫的辩护意义和对叔向贺贫的评价。

2.·引导学生思考:叔向贺贫的行为是否正确?他的做法是否合理?四、总结评价(通过总结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批判思维)1.·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2.·让学生思考:叔向贺贫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和反思?五、拓展延伸(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1.·引导学生拓展思考,探讨类似的故事或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编写一篇类似于叔向贺贫的故事,并进行创新和改进。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叔向贺贫》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叔向贺贫的辩护意义和对叔向贺贫的评价,培养学生对叔向贺贫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评价等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能够拓展思维,进行综合应用,对其他相关故事或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通过合作编写故事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6 叔向贺贫知能演练活用 (新版)语文版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6 叔向贺贫知能演练活用 (新版)语文版

16 叔向贺贫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宪.则(xiàn) 不疚.(jiù) B.桓.子(huán) 嘉.吾子(jiā) C.稽.首(jī) 郤.昭子(xì)D.奢侈.(chǐ) 灭于绛.(jià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其德行 宣:发扬,宣扬。

B.戎狄怀.之 怀:怀念。

C.骄泰.奢侈 泰:骄纵。

D.其宠.大矣 宠:荣耀,荣誉,荣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2)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5题。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贷居贿..居贿:储积财物。

B.贪欲无艺..无艺:没有极限或限度。

C.而无其实..其实:卿的实权。

D.行刑不疚.. 不疚:没有弊病。

5.将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叔向所肯定或提倡的作为”的一组是( )①无一卒之田 ②顺其宪则 ③行刑不疚 ④修武之德 ⑤有栾武子之贫 ⑥忧德之不建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2019年春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6.叔向贺贫课件

2019年春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6.叔向贺贫课件

(10)及怀子,改桓之行,
传到怀子时,他不学习他父亲桓子的行为,
(11)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
学习他祖父栾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
疏通文意
(12)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可是因受到桓子的罪恶的连累而遭罪,终于逃亡到楚国。 (13)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那个郤昭子,他的财富抵得过半个晋国,他家里的佣人抵得 过三军的一半, (14)恃其富宠,以泰于国;恃:依仗。泰:过分。 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就在国内非常奢侈;
2019年春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16.叔向贺贫
16.叔向贺贫
情景导入
叔向反而贺贫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和《国语》。
2.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
3.通过学习让我们懂得: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 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
介绍《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 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 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疏通文意
(18)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能够行他的道德了,所以表示祝贺。
(19)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如果你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担心财富不足,
(20)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要表示哀悼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祝贺你呢?"
疏通文意
(21)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 救了我。 (22)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源自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叔向贺贫课件

叔向贺贫课件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 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这不是我独自承受(你的教诲),恐怕 自先祖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 恩德。"
掌握重点文言词
①通假字 而离桓之罪 离通罹 遭逢
②古今异义 而无其实 其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此避免了祸患。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等传到桓子时,他骄恣放纵,奢侈无度, 贪得无厌, 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 忽略法制,任意行事,借助放贷,囤积 财物,应当遭到祸难。
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但是依靠栾武子的德望,(因幸免于难) 终其一生。
叔向结合晋国的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的兴衰史, 从正反两个方面用事例阐述了应该“忧德之不 建”,而不应该“患货之不足”的观点,认为 贪欲无尽、骄泰奢侈将导致大祸临头,而勤于 修德、安于贫穷则可保身长久平安。
概括主旨:
本文记录了叔向和韩宣子之间的 一段对话,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贫不足忧,而应重视建德,没有德 行,则愈富有而祸害愈大。有德行则 可以转祸为福。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 下册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以记录西周末 年和春秋时期周、鲁、齐、晋等国君臣言论 为主,可以与《左传》相参证,故有《春秋 外传》 之称。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 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 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田产,他 的居室里没有(齐全的)宗庙祭器;
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叔向贺贫教案

叔向贺贫教案

16 叔向贺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认识俭以养德,德以持身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了解《国语》。

2、能通顺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世上做发财梦的为数不少,可希望自己贫穷的恐怕没一个。

我不敢说贫穷是万恶之源,但我知道贫穷确实让很多人过得不爽。

因为贫穷而无钱治病,因为贫穷而上不了学,因为贫穷而了无生趣……贫穷,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但竟有祝贺贫穷的人,今天就让咱们学习这篇《叔向贺贫》。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简介《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

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2.生字卿(qīnɡ)卒(zú)狄(dí)稽(qǐ)桓(huán)贿(huì)郤(xì)三、朗读课文1.听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1.串讲第一段: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宣子说:“我只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卿所应得的财富,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交往的,我因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2.串讲第二段: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16.叔向贺贫

16.叔向贺贫

《叔向贺贫》导学案第一段——自学质疑第1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5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自学教材(4——5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栾.武子()戎狄. ( ) 不疚. ( ) 居贿. ( ) 郤.昭子()稽.首 ( )3、把握基础(4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叔向贺贫》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1)背景简介《叔向贺贫》选自《》。

《国语》相传是时左丘明作,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据说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所谓“文以载道”很显然,这个故事要传达的儒家的思想。

儒家强调,治理好天下,就要从修身开始,修德比聚财重要,尤其是为官者,当以德为先。

(2)人物简介叔向:晋国公族,晋武公之后,姬姓羊舌氏,名肸(xī),字叔向。

于悼公、平公、昭公、顷公任大夫,忠君为国的贤臣,在职期间,积极维护晋君。

然晋平公穷奢极欲,生活糜废,六卿强悍,励精图治,叔向预测晋国将亡。

韩宣子:晋国公族,姬姓韩氏,名起,谥宣。

韩厥之子,于悼公、平公、昭公、顷公任卿,晋国巨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于前541年执政后,利用职务之便,窃国养家,为政27年不问国政,榨干公族,架空君权,致使韩氏一族富可敌国。

4、朗读课文(4—5分钟)(自学指导: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与断句。

)5、疏通文意(18-20分钟)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下列重点实词及虚词的用法及含义。

(自学指导:词不离句,把词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

)(1)解释下列实词的意思。

越.于诸侯:行刑不疚.:以正.晋国: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赖.武之德:以没.其身:修.武之德:以泰.于国:能其德.矣:将吊.不暇:稽首..:..:也敢专承嘉.吾子之赐:赞美,感激(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向贺贫教学设计
《叔向贺贫》教学设计
娄底三中李志清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国语》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
2、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体会本文逐层说理、对比论证的特点。

(难点)
3、认识俭以养德,德以持身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世上做发财梦的为数不少,可希望自己贫穷的恐怕没一个。

我不敢说贫穷是万恶之源,但我知道贫穷确实让很多人过得不爽。

因为贫穷而无钱治病,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因为贫穷而了无生趣……贫穷,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但竟有祝贺贫穷的人,今天就让咱们学习这篇《叔向贺贫》。

(板书课题)
(二)作品简介
《国语》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可以与《左传》相参证,故有《春秋外传》之
称。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

所记事件大多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三)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国语·晋语》。

春秋后期的晋国是中原霸主,但晋国国君较弱,大权都归于以“六卿”为首的贵族世家。

有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等家族,轮流执掌政权。

韩宣子就是韩氏家族的领袖。

韩宣子执政的时候,晋国的霸业已经进入衰落期,南方的吴国蠢蠢欲动,齐国也有复兴之势。

晋国内部贵族的争权夺利日趋严重。

一些巨室大族已经没落,国君无德无能。

掌权的卿大夫也只知道谋求自己家族的私利。

韩氏在晋国的势力本来不大,以前从未担任过最高执政官。

韩宣子能够执政,应是论资排辈和找平衡的结果。

这样韩宣子上台之后,不得不面对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家贫。

韩宣子对“家贫”耿耿于怀。

甚至认为自己空有执政官的名义,没有办法和其他贵族世家相提并论。

为了劝谏他,叔向就发表了本文这一名垂千古的言论。

(四)初读课文正音
卿( qīnɡ)卒(zú)狄( dí)桓(huán )
贿( huì)郤(xì)绛(jiànɡ)稽(qǐ)
栾(luán )弑( shì)
(五)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掌握重点文言词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

①通假字而离桓之罪离通罹遭逢
②古今异义
而无其实古义其他们的,卿大夫的。

古义实指财富。

“其实”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无一卒之田古义古代军队编制,春秋时百人为一卒。

今义士兵。

使越于诸侯古义宣扬,传播。

今义超越跨越。

行刑不疚古义病。

今义负疚,内疚。

假贷居贿古义借。

今义与真相对。

以亡于楚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其家半三军古义周制,诸侯大国三军编制。

今义指海、陆、空军。

将吊不暇古义悲伤,怜悯。

今义悬挂;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的家属等。

③词类活用
以正晋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其身尸于朝名词作用作动词以尸体示众。

(六)精读课文思考讨论:
(1)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应“患货之不足”。

(2)贫穷本不是好事,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什么,他是怎样用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有没有德行。

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

叔向结合晋国的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的兴衰史,从正反两个方面用事例阐述了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应该“患货之不足”的观点,认为贪欲无尽、骄泰奢侈将导致大祸临头,而勤于修德、安于贫穷则可保身长久平安。

(六)课堂小结概括主旨
本文记叙了叔向向韩宣子提建议的过程,叔向引用历史事实。

阐明了贫不足忧,而应重视建德,没有德行,则愈富有而祸害愈大。

有德行则可以转祸为福的道理。

(七)板书设计
叔向贺贫
《国语》
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贫之可贺栾武子──无异一卒之田宣其德行──以正晋国贫可贺
举例论证桓子──贪欲无艺略则行志──以没其身富可忧
对比论证怀子──改桓之行修武之德──离桓之罪重建德
郤昭子──富半公室恃其富宠
──身尸于朝。

宣子稽首嘉吾子之赐
(八)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有人不赞同叔向贺平的做法。

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对此你怎么看?
(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