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及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译文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译文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译文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③,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④,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⑤,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⑥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是祝融、回禄⑦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⑧;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⑨.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

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

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第四十五句是什么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第四十五句是什么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第四十五句是什么《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第四十五句是:“蓄之衔忍”,这是出自于唐朝柳宗元所著的《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附《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全文赏析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作者:柳宗元朝代:唐朝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作者:柳宗元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6年第6期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

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潞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日:“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必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

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幾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幾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予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

许不吊灾,君之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并往耳。

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

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都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

《国语》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国语》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选自《国语》,有删改) 材料二: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

古之人皆然。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是祝融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选自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或将大有A为也B乃始厄困C震悸D于是E有水火之F孽G有H群小之愠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怀,指归附,与“终苟免而不怀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怀”的意思不同。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古文赏析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古文赏析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古文赏析【作品介绍】《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是柳宗元写给好朋友杨敬之的一封信,文中对朋友家遭逢火灾、财物殄灭的残酷现实表示同情和慰问,同时又以道家的无为思想对受害者进行开导劝慰,鲜明表达出作者自由旷达的人生观。

【原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作者:[唐]柳宗元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③,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④,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⑤,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⑥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是祝融、回禄⑦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⑧;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⑨。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上课: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上课: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以:凭借
小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 为:是 而:表转折,却 进:做官 群士:众人,百官 以:表目的,来
者:……的地位
得:了解(您) 蓄:保存 衔忍:藏在心里 诸:之于 以:因为 嫌:猜忌的人
嗤嗤者:喜欢讥笑别人的人
以为:以(之)为
第5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 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 七年,未尝言是。仆私 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 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 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 近臣,得奋其舌,思以 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 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 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 之不亮,素誉之不立, 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 孟几道言而痛之。
重点句子翻译
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果真
……的样子
……的原因 尤其,特别
如果真的烧得精光而一无所有,那正是我 要特别祝贺您的原因。
第2节
焚炀赫烈
yáng
烈火焚烧
脂膏滫瀡
xiǔ suǐ
泛指食物
文言句式
惟恬安无事是望
宾语前置
殷勤奉养父母
足下勤奉养, 宁朝夕,惟恬 安无事是望也。 乃今有焚炀赫 烈之虞,以震 骇左右,而脂 膏滫瀡之具, 或以不给,吾 是以始而骇也。
• 作者引用古人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 这两位儒家杰出人物的言行都体现了一种精神追 求,一种生活境界。柳宗元引用这两位古代贤人 的事例,目的是鼓励朋友要学习先人的安贫乐道、 “忧道不忧贫”的高尚品德,以此来提高自己的 志趣。这两处典故的引用把自己的劝慰、朋友的 想法和盘托出,语言简洁但富有趣味。
柳宗元这种看似违背常情的作法, 实则是愤世嫉俗。王参元遭到诽谤而不 得伸,赤贫如洗后便没有了可造谣的借 口,才能得到公平待遇。作者借此既同 情、安慰了朋友,又鞭笞了那些在朝的 卿士,挞伐了那些谗言伤人的小人,也 抒发了自己受谗遭贬的郁愤。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贺进士王参元失火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果若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①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

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注释:①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相:帮助B.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

发明:启迪,开导。

C.许不吊灾,君子恶之吊:安慰D.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彰:清楚,明白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⑴或将大有为焉⑵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⑴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 ⑴授子而不栗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 ⑴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⑵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朋友家失火,作者将吊而更以贺的原因是什么?(3分)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翻译译文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翻译译文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翻译译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翻译译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翻译柳宗元原文: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有何阙焉?[注]滫瀡(__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阅读附答案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阅读附答案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阅读附答案《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阅读附答案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有何阙焉?[注]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将吊而更以贺也吊:慰问 B.于是有水火之孽孽:灾祸C.非特负足下也特:只,仅仅 D.宥而彰之宥:珍藏17.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B.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教以慎于接物C.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若入前为寿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的一切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油脂、淀粉之类的东西都没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阅读答案与翻译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翻译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翻译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和翻译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有何阙焉?[注]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译文:收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了火灾,家里什么也没有留存下来。

我刚听说大吃一惊,接着又产生一些疑问,最后竟然感到非常高兴。

原本打算慰问您,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

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又简略,因此还不能详尽地了解您受灾的情况。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致县令大人:
今晨,不幸之事发生,我家进士王参元的府邸在火灾中被烧毁。

我作为他的侄子,深感痛心和悲痛。

这场火灾发生在今天凌晨三点多。

当时,王参元一家人正在呼呼大睡,突然被
火焰和浓烟惊醒。

由于火势蔓延得非常迅速,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离出府邸。

最终,除了王参元之外,全部家人和仆人都遇难了。

我和王家的其他亲属立即赶到火灾现场,协助救火人员进行灭火和搜寻。

但是,房屋已经完全烧毁,无法找到任何生还者。

现场一片狼藉,所有家当和贵重物品都被烧毁了。

我们都感到十分心痛和无力。

我知道,王参元是您的朋友和得力部下,您在各种场合中对他非常器重。

他一
直恪尽职守,为民出力,为官清廉,深得百姓和上级领导的信任和尊重。

他的家庭也和睦幸福,是个全县范围内的模范家庭。

这次火灾的发生,将是个巨大的打击和伤害。

我诚挚地请求您和地方政府对这次火灾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处理,并在相关方面
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需要一个公正的结果,为遇难者和幸存者做出一个合理的交待,也为保障人民的安全和财产做出充分的措施和准备。

我们需要官方的声音和行动,以恢复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最后,我代表王家向您和全县人民表示感激和敬意,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


们将继续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和生活,面对眼前的困难和未来的挑战,继续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繁荣努力奋斗。

谢谢!
王家亲属
时间:某年某月某日。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

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

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

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不悉。

宗元白。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及赏析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及赏析

贺进⼠王参元失⽕书原⽂及赏析 原⽂: 贺进⼠王参元失⽕书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朝 得杨⼋书,知⾜下遇⽕灾,家⽆余储。

仆始闻⽽骇,中⽽疑,终乃⼤喜。

盖将吊⽽更以贺也。

道远⾔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悉⽆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下勤奉养,乐朝⼣,惟恬安⽆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骇也。

凡⼈之⾔皆⽈,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之孽,有群⼩之愠。

劳苦变动,⽽后能光明,古之⼈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疑也。

以⾜下读古⼈书,为⽂章,善⼩学,其为多能若是,⽽进不能出群⼠之上,以取显贵者,盖⽆他焉。

京城⼈多⾔⾜下家有积货,⼠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下之善,独⾃得之⼼,蓄之衔忍,⽽不能出诸⼝。

以公道之难明,⽽世之多嫌也。

⼀出⼝,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贞元⼗五年,见⾜下之⽂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

是仆私⼀⾝⽽负公道久矣,⾮特负⾜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以幸为天⼦近⾂,得奋其⾆,思以发明⾜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列,犹有顾视⽽窃笑者。

仆良恨修⼰之不亮,素誉之不⽴,⽽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道⾔⽽痛之。

乃今幸为天⽕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其⽆有。

⽽⾜下之才能,乃可以显⽩⽽不污,其实出矣。

是祝融、回禄之相吾⼦也。

则仆与⼏道⼗年之相知,不若兹⽕⼀⼣之为⾜下誉也。

宥⽽彰之,使夫蓄于⼼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是以终乃⼤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矣,⼜何阙焉? ⾜下前章要仆⽂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篇乃并往⽿。

吴⼆⼗⼀武陵来,⾔⾜下为《醉赋》及《对问》,⼤善,可寄⼀本。

仆近亦好作⽂,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下辈⾔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原文及【作品介绍】《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是柳宗元写给好朋友杨敬之的一封信,文中对朋友家遭逢火灾、财物殄灭的残酷现实表示同情和慰问,同时又以道家的无为思想对受害者进行开导劝慰,鲜明表达出作者自由旷达的人生观。

【原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③,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④,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⑤,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⑥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是祝融、回禄⑦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⑧;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⑨。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注释】①[杨八]名敬之,在杨族中排行第八。

柳宗元的亲戚,王参元的好朋友。

②[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滫,淘米水。

瀡,古时把使菜肴柔滑的作料叫“滑”,齐国人称之为“瀡”。

③[倚伏]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为祸是福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

④[小学]旧时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⑤[奋其舌]这里指对皇帝劝谏、上疏等。

奋,鼓动。

⑥[孟几道]孟简,字几道,擅长写诗,尚节好义,是柳宗元的好朋友。

⑦[祝融、回禄]都是传说中的火神名。

⑧[喙]鸟兽的嘴。

这里借指人的嘴。

⑨[许不吊灾,君子恶之]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0年),宋、卫、陈、郑四国发生火灾,许国没有去慰问,当时的有识之士据此推测许国将要灭亡。

许,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许昌一带。

【译文】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

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

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您一向小心地奉养双亲,早早晚晚过着愉快的生活,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

现在却有一场大火灾吓坏了您,同时,调和饮食的工具,也许因此不能供应: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大吃一惊。

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

”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

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

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理论来断定事实)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感到怀疑。

像您这样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可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有很多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加之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多是喜欢怀疑,妒忌的。

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般(喜欢)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

我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但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以为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使人信任,平时的好名誉没有树立,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您)幸好您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您啦!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

(以后大家)都会原谅你,可以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了,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

现在,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

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

(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说明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那就是)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得要向您道喜。

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

吴二十一从武陵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

我近来也喜欢写文章,与在京都时很不一样,想与您这样的人说说话,可受到很严的限制,无法实现,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死生,偏义复词,只指“生”),(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

宗元向您问好。

【讲解】清代批评家沈德潜在《说诗啐语》(卷上)中对诗歌的开头的创作说过这样的话,“起手贵突兀……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文章的创作。

柳宗元的《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就是这样一篇“令人惊绝”的文章。

本文标题下笔诙奇,出人意料,颇有悬念。

王参元是鄜坊节度使王栖曜的小儿子,是作者柳宗元的朋友,朋友家里“失火”,生活失去着落,作者不去劝解、安慰,反而要“祝贺”,实在是“奇特尤甚”(清·过珙《详定古文评注全集》卷七)。

文章开篇,先交代自己从朋友杨敬之处得到王家失火的消息,作者描写了自己听到消息时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始”“中”“终”,从时间的角度,反映了作者对“失火”一事的认识过程;“骇”“疑”“喜”,则形象地交代了思考的结果,简洁地概括了为什么要把“安慰”改为“庆贺”的原因。

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纲领。

文章接下来就从“始骇”“中疑”“终喜”三个方面,分三个层次一一进行了说明。

王参元家里经历了一场火灾,连日常生活用品也被烧得一干二净,一个“唯恬安无事是望”的人遭此一劫,确实让人感到很是不幸,让人骇怕,柳宗元起初也是这样的反应,这是人之常情,是一种自然反应。

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接着分析“中疑”的原因。

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老子以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柳宗元认为,这样的等待过于长久,也是“荒诞无稽”的,对于一个有志向抱负的人而言,这样长时间的等待是一种折磨,一种生命消耗。

王参元所遭遇的这场火灾是否是“福”,是否预示他将要接受“大任”,看看王参元目前的处境,柳宗元并不认为“火灾”与“大有为”“能光明”之问有必然的联系。

另外,柳宗元自己也命运多舛,对这类凡人相信的说法有一定的认识与思考,因此他表示不解,表示怀疑。

第三层,具体分析“终喜”的原因,这是全文的重点。

王参元勤读古人书,认真创作文章,擅长小学研究,是个“多能”的进士,凭他的学问才识,早就应该得到朝廷的重用,一展“济世救民”的才干,但到如今依旧是“进不能出群士之上”,郁郁不得志。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王参元无由施展才能呢?作者把笔锋一转,直接刺向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渐次展露行文的真正用意。

原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当时之士追求“好廉”的虚名,明明知道王参元的才干,但因为王家有财,怕推荐了王参元就被人说是接受了贿赂,从而影响自己的名誉仕途。

作者自责自己也不能免俗,虽然担任“天子近臣”,也怕别人“窃笑”,所以,心里虽然对这样的现象表示不满,但也只是“痛”而已,只能表示无奈。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贿赂公行、猜忌横行、俗见混乱、积毁销骨的不合理现象,也流露了作者对怀才不遇之士的深切同情。

如今一场大火,烧掉了王家的财产,却也让王参元摆脱了多财的累名,也可算是种“幸运”,终于有机会可以推荐他了。

“则仆与畿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这看似滑稽可笑的话语中包含着无尽的悲哀。

明明相知多年,也充分了解王参元的才学,但终究没有帮助朋友发挥才能,这不能不说是种悲哀。

因此这次王参元家失火,虽然家产荡然无存,但人们自可毫无顾忌地与他交往,为之延誉,这正好为王参元扬名提供了大好机会,故值得庆贺。

柳宗元庆贺王参元家遭遇火灾,正是意图借这常人看来十分“别扭可笑”的想法来有力地抨击不合理的社会风气。

正是因为今后可以“咸得开其喙”“授子而不栗”,所以反而“大喜”了。

接着,作者引用古人的事例来进一步表明自己真实的想法。

《左传。

昭公十八年》载,宋、卫、陈、郑灾,陈不救火,许不吊灾,这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君子是以知陈许之先亡也”,现在自己面对朋友家遭遇火灾,不仅不“吊”反而过分地“贺”,这样的做法貌似与古人的“不吊”相同,但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柳宗元声明自己上面所说的是愤激的反话,做的是“反事”,并不是真的希望朋友家遭遇火灾而倾家荡产。

“颜、曾之养”分别指颜回和曾参的言行。

《论语·雍也》中记有“子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也不改其乐”。

《庄子·让王》说“曾子居卫,绲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

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曳纵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声。

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这两位儒家杰出人物的言行都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