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中》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中》说课稿一、说教材《文言文二则》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有两篇文言文组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两小儿辩日中》它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
本单元的关键字是“科学、机遇、思考”,阅读要求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本课的两个故事一个说明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另一个说明要善于思考实事求是,都是发现科学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援、俱”等4个字,读准字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重点)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朗读法这篇课文是文言文,要求背诵,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
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较长或教难的句子,因此我采用学生跟随范读去读,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进行断句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21课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
21课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学弈》的笔记弈:下棋。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个却三心二意,心不在焉,结果两个人学棋的效果大相径庭。
文言文二则《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
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老师教导下,学习结果却不相同。
专心致志是学习的关键。
《两小儿辩日》的笔记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远近是一样的。
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
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
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早晨的太阳辐射量小,中午的太阳辐射量大,因而气温反而是早晨低,中午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凭空想象,更不能不懂装懂。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一、内容简述本文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十一课,课文标题为《文言文二则》。
本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内容短小精悍,充满哲理是古代智慧的结晶。
本篇课文旨在通过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人的智慧,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首先第一篇文言文以生动的描绘和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内容涉及为人处世、道德修炼等方面。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的词语理解、句式结构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等。
接着第二篇文言文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揭示了某种社会现象或人生道理。
本篇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寓意深远通过古人的智慧启示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的阅读技巧、词义辨析以及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等。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阅读课文原文,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掌握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背后的含义和深层哲理。
此外课文后附有一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二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领悟到古人的智慧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1. 简述文章目的和文言文的重要性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关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的详细解读。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掌握其语言特点,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技能。
同时本文也将对文言文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便引起广大师生和家长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视。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文言文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
在六年级这一小学阶段的关键阶段,引导学生接触并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能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本文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特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师用书14文言文二则
14 文言文二则教材解析本课安排了《学弈》《两小儿日》两篇文言文,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深入浅出,引人深思。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大意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指导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鸟要飞来,想要拿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
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全文共五句话,虽不足百字,却把两个人学弈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道理说得透彻。
第一句指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由此引出下文。
第二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分别写了两个学棋的人的学习过程: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听讲,另一个人表面虽然在听,实际上却神游八荒之外了。
第三句说明了学习的结果,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下棋,但学习效果差异巨大,对比鲜明,令人忍不住探究背后的原因。
第四、五两句以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总结了全文,通过否定智力因素,让读者意识到是因为不专心致志,所以オ会落后。
全文短小精悍,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事中见理,告诉读者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大意是:孔子游历东方,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不是因为离得近让人感觉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吗?”孔子无法判断孰是執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很聪明呢?”全文共分七个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简单,构思却颇具匠心。
开头以无名小儿与“圣人”孔子对举,其地位和学问的对比本应高下立现,但作者通过一个“辩”字为后文制造了悬念。
教学设计-文言文二则 (《学弈》《两小儿辩日》)2
文言词语释义:
见两小儿辩斗:争辩,争论。“辩”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注意中间部分要窄一些,三个部分要写紧凑,左边“辛”字第七笔要变成撇。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
而日中时远也:正午。
日初出大如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1.“辩斗”
人物形象总要建立在具体的行为表现上。我们首先关注“两小儿”的具体表现。从两人“辩斗”的具体表现中,我们能读出怎样的孩童形象呢?
(1)“辩斗”什么
在上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两个小儿争辩的内容,我们再来回顾这张表格,想一想,从中可以读到怎样的孩童形象?请同学们尝试从二人辩论的话题、提出的观点、提供的理由和说理的思路四个方面分析。
教学难点:
1.学习孟子以故事来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 积累基础知识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文言文二则》的第二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我们首先来了解《列子》这部书。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著。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故事中还出现了一位重要人物,孔子。孔子是谁呢?
预设:先看小儿甲。他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即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比较近,正午时离人较远。
小儿乙的观点则相反,他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初”和上文“始”的意思相近,都可解释为“开始”“刚刚”——也即“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正午时分离人近”。
在第四段,小儿甲给出的理由是他观察到的生活现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即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如同车盖,等到正午时分就只如同盘盂这么小了。他作出推断的前提是“远者小而近者大”,属于生活常理,即“远的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的原文如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的大意是: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一些。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中午的时候小得像盘子、碗口那样大,这不是因为离我们近时看起来小,离我们远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清清凉凉,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因为离我们近时比较热,离我们远时比较凉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原文】两小儿辩日列子〔先秦〕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
(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
)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判断。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
“知”通“智”聪明、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正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22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
22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
《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如下:
《学弈》课堂笔记: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总想着会有天鹅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
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但后者的成绩却不如前者好。
是后者的智力不如前者的聪明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见到两个小孩正在辩论。
问他们辩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
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车盖那么大,正午时则像盘子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感觉很清凉,到了正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不能裁决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练习
一、作者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二、课文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学了《学弈》,你明白了什么?学习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三心二意就会失败。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2)一人虽听之(……的话),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代词,代指“鸿 鹄”)(板书)【出示课件16】
2.【出示课件17】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 呢?(“之”字)
3.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 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朗读好全文,最后师生合作 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
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课件21、22】
拓展读由熟悉的故事改编而来的文言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 语文的爱好。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 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 缴而射之。”【出示课件18】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再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自己读读。
4.【出示课件19、20】“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思考讨论: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10)分钟 三、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白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表演和背诵两道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
内容 两小儿辩日
太阳是远是近
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4.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
(3)主题思想把握:学生可能对文言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理解不深,如《学弈》中的“专心致志”,需要教师引导分析、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
(4)文化差异: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学生可能存在认知障碍,如围棋的起源、辩论的礼仪等,教师需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文言文二则》《学弈》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在文言文词汇理解和句式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课堂上,我发现他们在解读一些生僻词汇时显得尤为吃力,例如“博弈”、“枰”等。这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言文词汇的积累还不够,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一方面的指导。
5.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文言文二则》中的《学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专注和毅力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情况?”(如学习一项新技能、完成一幅画作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学弈》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围棋对弈中的智慧和哲理。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创设更多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4.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使文言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
六年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人教部编版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二、课文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原文全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
下面是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原文全文:
《学弈(yì)》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次课程是高中语文课中的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模块,主要介绍两篇重要的文言文作品:《学弈》和《两小儿辩日》。
这两篇作品是晚明文学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两篇作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晚明文学的发展历程,领会文化内涵,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有利于达到高中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背景、作者、语言特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律。
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能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理性评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2.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技巧,掌握古诗文基本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文中的隐喻、夹叙夹议等修辞技巧,运用文言文辞章分析文本。
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课文,抛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2. 热身训练通过小组合作演练,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为后续的阅读和鉴赏做好准备。
3. 阅读分析通过逐段引导,让学生探究文本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4. 拓展延伸通过多媒体教学、讨论、演讲等方式,拓展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深化学生对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 总结归纳通过回答问题、小结、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清课程知识点,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一、《学弈》课堂笔记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一)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kē),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典籍,为“四书”之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二)课文主题《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四)注解①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鸿鹄(hú):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④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这里读zhuó。
⑤之:第1个“之”是“的”意思,第2个“之”指弈秋的话,第3个“之”指弈秋的教导,第4个“之”指天鹅,第5、6个“之”指前一个人,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⑥弗若:不如。
⑦为:因为。
⑧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这里读yú。
⑨然:这样。
二、《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
六年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人教部编版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二、课文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人教版(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同步预习14.文言文二则【精品文档】
14.文言文二则
1.识记生字。
(给加点字注音)
学弈.( )惟.( )鸿.( )鹄.( ) 援弓缴.( )盘盂.( )沧.( )沧凉凉孰.( )为汝.( )多知乎
2.默写生字并组词。
yuán jùfúbiàn
我把难写或写错的字再写两遍: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通国
..之善弈者也通国:
(2)思援.弓缴而射之援:
(3)弗.若.之矣弗若:
(4)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
(5)孰为汝多知.乎知:①
读错。
②
绳”时,应读“错。
③
①
②
③
更多词语理解可参考本课中的
参考答案:
自学字词
1.yìwéi hóng húzhuóyúcāng shúrǔ
2.援(援引)俱(百废俱兴)弗(自愧弗如)辩(争辩)
3.(1)全国(2)引,拉(3)不如(4)辩论,争论(5)同“智”,智慧
内容感知
1.《孟子·告子上》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列子·汤问》太阳。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一、课文概述及语言特点1.1 课文概述本次课将会讲解两篇文字:《学弈》和《两小儿辩日》。
其中,《学弈》一文是唐代杜甫所写,主要写了一个老者教授年轻人下弈棋的故事;《两小儿辩日》则出自明代文学家冰心的小说《兒女英雄傳》,主要讲述两个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吵架争执的故事。
1.2 语言特点两篇文章语言特点不尽相同,但却都是较为典型的文言文作品。
《学弈》一文语言简洁明了,表达淳朴自然;而《两小儿辩日》则引用了较多的典故、成语,并且对人物性格进行了较为精细的刻画。
两篇文章都充满了文化渊源,用词精准,语言优美。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常用的句式、成语、典故等;2.熟悉并理解本课要学习的两篇文言文文章;3.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文章内涵,领悟其中的道理和思想。
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化修养;2.帮助学生提高中文阅读及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判断事物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3.1 教学内容3.1.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1.句式结构:主谓宾、主谓宾补、主谓双宾、倒装句等;2.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等;3.成语、典故、诗词等。
3.1.2 文本解读1.《学弈》:人物、情节、主旨;2.《两小儿辩日》:人物、情节、画面、言语、寓意。
3.2 教学策略3.2.1 教师引导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文章中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阅读及理解能力。
3.2.2 互动交流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3 课外拓展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第五单元知识盘点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知识盘点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是一个充满知识与思考的单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课文和知识点。
首先,在课文方面,有《文言文二则》,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
《学弈》通过讲述两个学生学习下棋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文中“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句话,鲜明地对比出了两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而《两小儿辩日》则围绕着两个小孩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的争论,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和探索精神,也让我们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
其次,在写作手法上,这个单元的课文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比如,通过细腻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像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多个事例来论证观点,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种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道理的写作方法,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同时,在阅读理解方面,我们学会了如何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旨。
比如在《表里的生物》中,通过“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这一关键语句,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对于表的好奇和探索。
还有,在词语积累方面,本单元出现了不少新的词汇和成语,如“司空见惯”“追根求源”等。
我们不仅要理解它们的意思,还要能够在写作和口语中正确运用。
在语法知识上,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是重点。
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能够准确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另外,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对科学精神的探讨,培养了我们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总之,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新大门,让我们在语文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和成长。
无论是古代的智慧,还是现代的思考方式,都让我们对语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运用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学的结果怎么样?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 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 个。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 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 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 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
学习和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 三心二意。
返回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 习,大家有了哪些收获 呢?联系生活、学习中 的经历发言,认识到不 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 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 识。
返回
1.同桌互讲互评,说说《学弈》一文每句 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2.继续练习背诵课文《学弈》。 3.预习《两小儿辩日》。
返回
态
一人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度
学
决
弈
定
一人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成
败
返回
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 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六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学弈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叶公好龙
东施效颦
这些都是古人写的文章,古人写的文章, 我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 文言文是我 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 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许多 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返回
孟子(约公元前
372—前289年),战
国时期思想家。他继
1. 自由练读, 读通读顺为止。 2. 同桌互读,你读我听,互相纠错。 3. 检查朗读,指名读,小组赛读,全 班齐读,表演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弈秋①,通国②之③善④弈⑤者也。 ①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
所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之:的。 ④善:善于,擅长。 ⑤弈:下棋。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返回
六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孔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温故而知新。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 479年),子姓 孔氏,名丘,字 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 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 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 六经,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
通国:全国。 弈: 下棋。 诲: 教导。
善: 擅长。
鸿鹄:天鹅。 援: 拉。 俱: 一起。
然: 这样。
弗若:不如。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返回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 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 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 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使①弈秋诲②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③ , 惟④弈秋之为听。
①使:让。 ②诲:教导。 ③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④惟: 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 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 的教导。
虽与之①俱②学,弗若③之矣④ 。
①之:他,指前一个人。 ②俱:一起。 ③弗若:不如。 ④矣:了。
范读课文,要读得有声有色, 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 诵读兴趣。
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 二、要停顿得当。 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 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为①是其② 智弗若③与④ ?曰⑤ :非⑥ 然 ⑦ 也。
①为:因为。 ②其:他,指后一个人。 ③弗若:不如。④与:吗。 ⑤曰:说。 ⑥非:不是。⑦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 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 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 然也听讲,可是心里总以为天上有天 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 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 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 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返回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选自《列 子·汤问》。《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 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品。
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 学派,而两家是对立的学派,常常互相 讥讽。列子写这故事,是讥笑孔子无知。 其实两小儿的疑问,也是列子提出的问 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 而把事情弄糟。)
寓言故事—画蛇添足
来源于《战国策·齐策上》:楚有祠者,赐其余 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 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 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 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 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大家一定熟悉“专心致志”这个成
语吧,知道它的意思吗? 这个成语
就来源于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学
弈》! “弈”指什么? “学弈”又是什
么意思呢?“弈”,下棋,“学弈” 就是学下棋。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1.谁在学下棋? 2.向谁学下棋? 3.他们是怎么学下棋的? 4.学的结果怎么样? 5.《学弈》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
想。《孟子》一书是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
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
写而成。
返回
1. 能根据书下注释疏通全文,了解《学弈》 的内容。
2. 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弈》。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学弈》所讲的道理。
返回
yì wéi
hú zhuó
弈 惟 鸿鹄 缴
fú
yǐ yǔ
弗若 矣 与
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 谁在学下棋?向谁学下棋? 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
于下棋的弈秋。
2.他们是怎么学下棋的?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 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而 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 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