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校史

合集下载

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一页

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一页

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一页——国立东南联合大学的筹办与并入暨南大学(发布单位:宣传部来源:日期:2006-4-20 点击:1150)夏泉一、筹办历史背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坚持持久抗战,培养传承民族文化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抗战前主要集中于平津和沪宁杭的中国高校,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大规模西迁运动。

在抗战大后方西南、西北分别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西北联合大学等高校,中央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则整体迁校西南。

与1937—1938年这批西迁高校相比,东南联合大学不仅默默无闻,而且筹办的历史背景也不完全一样。

在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上海租界在整个华东沦陷区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孤岛”。

“其时大江南北各地之公私立学校多奉令避地上海,青年云集,弦歌不辍,俨成敌后之精神堡垒。

文教同人,如此支持危局者凡四年有余,敌伪虽威胁利诱,均终屹然不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入租界,“孤岛”不复存在。

中、美、英与日本正式宣战。

租界内所有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以局势突变,大多宣布停办,筹划内迁。

国民政府教育部为“维护上海高等教育,招致大学人才起见,毅然决定筹设国立东南联合大学于浙江省境,以便收容自上海内撤各专科以上学校之员生。

”教育部规定:“上海各大专学校除在内地已设有分校外,一律参加东南联合大学。

”二、设立东南联合大学筹备委员会1942年1月15日,教育部决定成立东南联合大学筹备委员会,以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为主任委员,王凤喈为副主任委员,胡健中、骆美奂、张寿镛、曹惠群、杨永清、黎照寰、樊正康、裴复恒为委员,校址设于浙江境内。

1月20日,加派阮毅成、许绍隶、许逢熙为委员。

4月6日、9日,又增加胡寄南、李培恩、胡敦复为委员。

6月下旬,由暨南大学建阳分校主任周宪文代替王凤喈为副主任委员。

委员中大多是上海公私立大学校长,如黎照寰为国立交通大学校长;另有部分委员是地方官员,如阮毅成是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和浙江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驻金华),1942年4月阮毅成在金华曾抱病参加筹委会会议,许绍隶为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胡健中为《东南日报》社社长。

东南大学专业 历史 历任院长简介

东南大学专业 历史 历任院长简介

东南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东南大学简介乘车路线地址:东南大学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

2000年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东南大学。

从南京火车站出发,乘坐44路、游1路,从南京火车站做159路(花木公司站)上车,坐15站至(东南大学浦口校区站)下车,从南京火车站出发,乘坐44(雨花台南大门-南京火车站),抵达四牌楼. 约6.92公里,从新庄西出发,乘坐97(公交总公司-仙林灵山),在公交总公司换乘15(南堡公园-鸡鸣寺),抵达鸡鸣寺.多大可以到东南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东大路6号成贤学院西校区。

东南大学历任校(院)长及任职年限:1978年05月—1979年08月南京工学院院长:盛华1979年—1979年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觉1979年-1983年南京工学院院长:钱钟韩1983年12月—1986年12月南京工学院院长:管致中1985年-1993年南京工学院院长、东南大学校长:韦钰1993年11月—1997年10月东南大学校长:陈笃信1997年10月—2006年06月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2006年06月—至今东南大学校长:易红东南大学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学校设有建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 30个院系,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系、俄文专修科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地理系、地质系、生物学系、心理学系、气象学系法学院:法律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社会学系、边政学系师范学院:教育学系、体育系、艺术系、体育专修科农学院:农艺学系、农业经济系、森林学系、园艺学系、农业化学系、畜牧兽医系工学院:土木工学院、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航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拥有70个本科专业,2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5个硕士点.东南大学历史变迁过程详解:中国政治中心北迁之后,由中央太学改作郡学、路学或府学等南京地方学府,1650年明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

江苏高等教育史

江苏高等教育史

江苏高等教育史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以后,在“国蹙患深”的情况下,有识之士要求革新,清政府被迫改良,废科举、兴学堂。

高等学堂逐步兴设。

继同治元年(1862年)京师同文馆建立之后,次年,江苏巡抚李鸿章奏请在江苏上海设立广方言馆,以培养翻译人员和外交人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同年九月十二日,江苏学政瞿鸿以南菁虽处县治,实为全省人才所萃,遂奏请将南菁书院改办高等学堂,以书院旧管沙田,试办农学,参用西法,树艺、五谷、果、蔬、棉、麻等项,先行试办。

光绪帝准其按省城书院改办。

同年十月二十日,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请将江宁储材学堂按大学堂定章,改为江南高等学堂。

是为江苏(指现有行政区)近代高等教育之始。

不久,维新变法失败,旧政恢复。

南菁高等学堂农学之议作罢,但仍保留学堂名称。

江南高等学堂于次年改为格致书院。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日清政府复下兴学诏,将所有书院改设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颁发《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分科仿日本制,分为法政、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等7科。

这是我国大学分科制度的起源。

次年,颁发《奏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教育机关有大学堂、高等学堂、高等实业学堂、法政学堂及优级师范学堂。

所设科目,除前定7科外,增加了经学科,成为8科。

清政府兴学诏书颁发以后,兴办学堂的风气大开。

光绪二十八年,翰林院编修缪荃孙,改江宁钟山书院为江南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开办高等正科,宣统三年(1911年)停办。

光绪二十八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筹办学堂折》,呈请在督署江宁办师范学堂。

当年九月,刘坤一病逝,继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于光绪二十九年复奏请设立三江师范学堂于江宁省城北极阁。

聘缪荃孙为总稽查,“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人士,皆得入学受业”。

光绪三十年十月开学,光绪三十一年末,易名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由江宁提学使李瑞清接任监督。

李瑞清主持两江期间,悉心兴学育才,他的办学信念是:视教育若性命、学校若家庭、学生为子弟。

东南大学简介(PPT)

东南大学简介(PPT)
6.生命科学与医学界:生化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曼霁,发酵工程专家、中国 工程院院士伦世仪,遗传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基因组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荣誉董事杨焕明等。
7.政界: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交通部原部长、重庆市原市委书记黄镇东,福建省原 省长黄小晶,江苏省原政协主席钱钟韩,中国地震局原局长宋瑞祥,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 新疆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卫,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原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许云昭等。
六朝松,相传为梁武帝手植
两江师范学堂全景手绘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字房,建于1909年
1921年至1923年,东南大学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设。图为当时的校门。
国立中央大学正门,2011年
东南大学大礼堂
孟芳图书馆,东南大学老图书馆
中大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馆
中大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馆
东南大学简介(PPT)
中国政区图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知名校友
东南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经历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 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 京大学等历史时期。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合并金陵大学 等校有关系科,在原中央大学本部成立了南京工学院。在1952年前的各个历史时期,东南 大学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这个阶段东南大学的校友名录与由其前身发展而来的其他 姐妹学校的校友名录高度重合,这些学校包括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 东大历史上前身有关系科、东南大学(包括整体并入的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 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各种学历层次学习过的学生(包括肄业生、转校生、毕业生、研 究生、进修生、成人教育、留学生)和工作过的教职工,均为东南大学校友。

【口述历史】韦钰教授:东南大学更名

【口述历史】韦钰教授:东南大学更名

韦钰,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86年担任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校长,教育部原副部长,电子学专家,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在中国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创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

先后推动建设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实施“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儿童教育项目等,2004年获得联合国特殊贡献奖。

一更名的一点感怀与回念2017年6月6日,东南大学正在庆祝它115年的生日。

将学校历史追朔到1902年,是从三江师范算起的。

在逝去的115年间,学校曾几度更名,最近的一次更名在1988年,从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

当时,教育部要求直属高校中同一类型的四所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如果要更名,都要更名为XX理工大学。

我们当时研究,觉得要更名不如一步到位,既然称为大学,就不要再带“理工”的帽子了。

何况。

学校历史上也曾用过东南大学的名字。

争取教育部批准的过程并不容易,是多方支持的结果。

对于这次更名,至今也还有不同看法。

在1988年时,争论自然就更大了。

我是当时的校长,功过如何,留待历史评述;况且,与个人实在是无关紧要。

倒是回忆起几件轶事,对这些插曲当时知者并不多。

当时共同推进更名工作的校领导班子同事中,有的已经谢世了;有的身体现在也不是很好,所以想记述一下,也作是对共同工作同志情谊的回念。

二东南大学现在的校名是谁写的?学校更名为东南大学,要确定校庆的日子。

查询相关档案,原东南大学批准建校的日期是6月6日。

于是就把校庆定在6月6日,1988年第一次更名的庆典也预定在6月6日召开。

定下以后,马上有位老领导打电话来反对,因为他查到6月6日是狗的生日。

我们研究后,认为6月6日是狗生日这件事,知者不多,向他解释一下,就不做改变了,定下了6月6日开庆典。

接下来,要决定东南大学四个字的字样。

不仅大门口要用,信纸、信封和各项公文的标识要用,那时进校是要佩戴校徽的,校徽上也要有东南大学的字样。

苏州大学校史

苏州大学校史

苏州大学校史
1896年孙乐文(David L. Anderson)开学堂于苏州宫巷,名中西书院。

1899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与孙乐文议定改设一大学堂。

1900年5月13日,监理公会组织董事会;议设之大学以孙乐文为校长。

苏州博习书院与中西书院合并,并于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兴建。

1901年3月22日,大学堂正式开学,名东吴大学堂。

监理会以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之名向美国田纳西州政府注册。

1904年增设医科。

1905年招收大学本科学生。

1906年东吴学报出刊(此为中国第一份大学学报。

)
1907年颁授中国第一个文学士(B.A.)学位。

1908年7月28日,美国田纳西州政府准更名为Soochow University。

1909年颁授三个医学士(M.D.)学位,后未继续。

1910年增设神学科。

住宿组;与国立故宫博物院签订学术合作协议书。

1998年1月,苏州大学钱培德校长来访,并签订「学术合作计划协议书」。

4月,日本明海大学与本校缔盟为姊妹校。

7月,教务处夜间教务
组更名为综合教务组;城中校区第五大楼开工。

8月,政治学系成
立博士班;办理廿六教学单位之「学系自我评鉴」。

1999年3月,与大直高中签订教育合作协议书。

8月,哲学系及信息科学系成立硕士班;原商学院经济、会计、企业管理及商用数学四系
进修学士班转型为商学院商学进修学士班。

2000年3月,举行建校百年庆祝典礼及各项庆祝活动,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东吴大学建校百年纪念邮票。

苏州大学校园风景。

东南大学历史上的校训及其解读

东南大学历史上的校训及其解读

东南大学历史上的校训及其解读校训对一所大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它不仅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其文化积淀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功能,对内可以引导师生的行为举止,起到无言的熏陶作用,引领学校的办学方向,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外可以凸现学校的形象,体现学校的品格,让社会对学校有更深切的了解,产生更大的影响。

因此,了解校训及至研究和解读校训,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它不仅能让你更好地了解一所学校,还能从中看到时代的变迁对学校产生的影响。

东南大学历史上使用过的校名和校训东南大学的历史,尽管可以追溯到明朝的国子监,甚至魏晋南北朝时的昭明太子编《昭明文选》,但从现代大学的意义上说,是始于20世纪初。

其前身是1902年由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倡议兴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因其生源来自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故称“三江”。

1905年,校名改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1913年,改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师”,为当时全国四大高师:北(京)高师、南高师、武(昌)高师、广(州)广师之一。

1921年,改名为“国立东南大学”,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所国立大学(第一所为于1912年创立的“国立北京大学”)。

1927年,按蔡元培提议的全国实行“大学院”、“大学区”制,学校改名为“第四中山大学”。

1928年2月,按大学委员会命令,改名为“江苏大学”。

后因师生反对,1928年4月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并由蔡元培于5月4日亲自到校宣布。

1937年9月,学校内迁重庆。

1946年迁回南京。

1949年8月,学校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同年10月,按政务院通知,迳称“南京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文、理科迁至原金陵大学,与其他学校的相应学科组合,成为新的“南京大学”。

其他学科仍在原址,并组合其他学校的相应学科,成为“南京工学院”。

1988年,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据初步统计,在东南大学历史上使用过的校训共有六个。

第一个校训是由时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总监的书画家李瑞清于1905年亲笔书写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文学_国学_旧学_民国时期的南方_省略_以东南大学_中央大学中文系为中心_蒋宝麟

文学_国学_旧学_民国时期的南方_省略_以东南大学_中央大学中文系为中心_蒋宝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悼念胡小石学长》 ,载柯夫编 《清晖集》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00 - 301 页。 陈中凡 ,“文学” 和 “语言文字学” 各有相关二级学科, 且界限分明。 但在民国时期, 一般大学的中 在当今中国学科分类中 文系 ( 中国文学系或国文系 ) 中的 “中国文学” 中一般均包含 “小学” ( 语言文字学) ,在教学中更难以截然区分。 , 载 《晚清民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学术史中的学派问题 ,受桑兵教授启发。 详见其 《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 》 ,中华书局 2008 年版,第 70 - 102 页。 国的学人与学术》 : 《中国之史学运动与地学运动 》 ,《史地学报》 第 2 卷第 3 期,1923 年 3 月。 叔谅 ,载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 关于近代中国学术的南北差别 ,参见桑兵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 社 2001 年版,第 49 - 55 页。 : 《朴学之精神 》 ,《国风月刊》 第 8 卷第 1 期,1936 年 1 月 1 日,第 15 页。 胡先骕 : 《史学的两个观点》 ,载 《新史学之路》 ,( 台北) 三民书局 2004 年版, 第 159 页。 有校友指出南高师和东南 杜正胜 ,“大体而言, 南高东大, 则是维护传统文化的堡垒 ” 。 除主流之外, 师生中 “也 大学保守一面体现在 《学衡》 杂志 ,如教育科师生普遍接受杜威理论,和新文化派思想接近 ( 吴俊升 : 《教育生 有一部分对新文化运动取同情的态度的 ” ,(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6 年版,第 19 - 20 页) 。吴此言不虚,他说的情况在中央大学时期更为突出。 涯一周 期
蒋宝麟: 文学·国学·旧学: 民国时期的南方学术与学派建构
1928 年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中文系,就将其系史回溯至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时 期 ( 有国文部、国文系、中国文学系等机构名称演变 ) 。 因教授兼课、 学术资源相似和处同一地 学科和学系差别不大, 在时人眼中属同一系统。 域的缘故,两校中国文学和语言文字的相关课程 、 从南高师时期直到 1949 年, 中央大学中文系即有 “旧学 ” 之名。 强调文言文、 反对白话 文,重视古典文学文献研究、轻视新文学创作,推崇固有文化、排斥西学新学,是该系治学和教 ,更是 “自认”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际, 南大中文 学最重要的特色。这不仅是 “他指” : “北大中文系向来注重学术的探讨,中大只提倡古典诗文 系老教授胡小石在公开场合作出检讨 。当时同为东南大 的摹拟,他们能为学术界造就出一些学者 ,而我只为反动统治造就幕僚而已 ” 学时期同事的陈中凡 ( 钟凡) ,虽然没能像胡小石那样敢于自我批判 , 但也深感中央大学中文系 ) , 自己也应负很大的责任①。 然时过境迁,1949 年前中央 的那种风气 ( 守旧,甚至是 “反动 ” 大学中文系的学术风气,现今又已重新评判, 成为南京大学中文系 ( 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和古 典文献学专业) 一段辉煌的历史神话,更成为该系昭显学术实力、与同业立异的重要历史资源。 本文以中央大学 ( 含南高师和东南大学) 中文系为个案,剖析当时文学②教学、 治学风格与 “国学” 的关系,并涉及 “学术共同体内 ” 的派系之分和权势争夺。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 学 校、 学 术 机 构 和 学 人 轮 替 频 繁, 而 且 学 术 的 其一,历史上中 大 和 南 高、 东 大 为 “变 量 ” “新” 与 “旧” 也应限定在相对意义中进行考量; 其二, 大学及其下属院系为 “现代性 ” 的学 术机构,本不同于学缘上的师承、 地域上 “学派 ” 或同人刊物③, 故构建完整的 “学术谱系 ” 反而遮蔽那些看似枝蔓的部分,影响后学者在历史视阈中考察以大学为单位的学术文化流变 。注 ,而非 “编织学派的谱系” ,是本文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重 “探究学派被编成谱系的进程”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游览简介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游览简介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游览路线及景点介绍1.总游览路线主要路线:南大门→钟鼎→中大院→图书馆→大礼堂→春晖堂→工艺实习场→六朝松→体育馆→河海院→南高院→吴健雄纪念馆→南大门2.具体景点介绍(红色为推荐重点介绍)2.1南大门 10:15介绍东南大学的总体校史: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0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

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

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2.2钟鼎(东边前工院)钟鼎: 2002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和江苏大学9所高校迎来百年华诞,江苏省政府特意向九所高校赠送了“百年九鼎”以示纪念。

前工院,初建于1929年中央大学期间,时为两层教学楼。

抗战胜利后,工科发展迅速,工学院成为全校学院中之最大者,乃将该楼划归工学院使用。

1952年院系调整,于四牌楼校址成立南京工学院,遂命名该楼为前工院。

1987年拆除重建。

面积10700平方米,为四牌楼校区主要教学楼之一。

2.3中大院原名生物馆。

1929年落成,面积2321平方米,造型为西方古建筑风格。

门前矗立四根爱奥尼柱,与上部山花联成一体,和图书馆相仿,且两楼东西呼应,相得益彰。

自南高至中大,为生物学系办公楼,我国生物学鼻祖秉志教授曾在此楼办公。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为院办公楼所在地。

1957年扩建两翼1728平方米。

以学校历史上曾为中央大学,遂又更名为中大院。

第六讲:从东南大学到中央

第六讲:从东南大学到中央

胡到校后即在其弟等陪同下,到校长室 索要出校印,在预先准备好的就职通告 上盖章,即张贴布告,当时因学生上课, 并未引起注意,但到学生下课见到布告 之时,群情大哗,是时,有陆志韦、徐 则陵二教授公开鼓动学生以武力驱逐校 长,于是有学生对胡氏兄弟拳脚相加, 并唾其面,又逼其声明“ 并唾其面,又逼其声明“永不就东大校 长职” 长职”,并最后被逐出校园。
四、经费与人事:大学区试验的冲突 1、 “国学”“省学”的经费之争 国学”“省学” ”“省学 2、人事安排之争 3、维护学校经费运动
五、中央大学易长风潮 1、张乃燕去职 2、朱家骅出长与离职 3、迎拒校长风潮 4、解散与整顿
三、易名风潮 在1927年7月至1928年4月的短短9个月时间内, 1927年 月至1928年 月的短短9 这所大学的名称历经三变: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这不仅牵涉到大学 区的实践,将大学卷入到中央与地方的政治之 争中,而且也牵涉政府与学校不同主体对大学 的定位的差异,并在新的大学开办之初因校名 问题而直接引发了一场风潮,时称“ 问题而直接引发了一场风潮,时称“易名时并任浙 江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十三年任孙大元帅 大本营参议,十四年任上海光华大学科学史教 授,十五年任国立广东工科大学工科学长,同 时国民政府特派为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 员,十六年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 现任本校校长兼任江苏政府委员及大学委员会 委员。近年致力于史学,所著《世界大战全史》 委员。近年致力于史学,所著《世界大战全史》 已出版,《希腊史》《罗马史》已脱稿云。” 已出版,《希腊史》《罗马史》已脱稿云。”
二、第四中山大学 1927年 1927年6月,将江苏(含上海)境内的河 海工程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上海商科 大学、江苏法政大学、上海商业专门学 校、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与东南大学一共九所 高校,合并改组成一所综合性的“ 高校,合并改组成一所综合性的“国立 第四中山大学” 第四中山大学”,同时任命江苏教育厅 厅长张乃燕为新校长。

225原东南大学校长陈笃信校友走访母校新闻稿

225原东南大学校长陈笃信校友走访母校新闻稿

原东南大学校长陈笃信校友走访母校2月25日上午,在我校建校115周年前夕,原东南大学校长、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陈笃信教授携夫人王蕴仪女士(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家属,回到他学习、生活了3年的母校——泉州市培元中学。

参观校史馆,看望师生,回忆在培元的峥嵘岁月。

蔡向阳校长热情地为陈老介绍了学校近来的发展,并带领他参观了校史馆。

老先生骄傲地向我们回忆起,自己曾是培元中学第一批少先队成员,担任少先队大队长,还作为培元中学代表参加了青年代表大会。

在校史馆小礼堂接受我校少先队行队礼时,他更是激动地握起学生的手,这仿佛是一个跨世纪的交接仪式,寄托着老先生对培元学子的希望。

听完合唱团校歌献唱后,他更是深情地表达了对母校115周年校庆的祝福并衷心地祝愿学校发展越来越好。

陈笃信,1937年3月出生,福建泉州人,无线电工程专家,教授。

1948—1951就读培元中学初中部。

1958年3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后留校工作至今。

历任无线电工程系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副校长。

1993年至1997年,担任东南大学校长。

陈笃信教授领导主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其中无线电技术专业的系统改革和东南大学教学管理改革,分别获得全国高校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和优秀奖。

1993年主持了东南大学招生及奖学金制度改革,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得到国家教委的肯定。

陈笃信长期从事无线电工程与电子学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在我国首次编写出版了高校教材《无线电发送设备》和《电子线路》,主持和参加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撰稿:何炜娟拍照:许有津蔡向阳校长与陈笃信校友合照陈笃信校友接受少先队代表行队礼陈笃信校友接受合唱团献唱校歌陈笃信校友与我校教师交流合照陈笃信校友与我校教师交流合照。

东南大学简介(PPT)

东南大学简介(PPT)

3.机械、动力与自动化学界:工程热物理与自动化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省政协 原主席钱钟韩,自动控制学家、中科院院士冯纯伯,惯性技术和精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 士、国防科工委原主任丁衡高上将,著名太空技术专家、两院院士闵桂荣,能源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著名电力专家、中国工程院士黄其励,军事电子学家、中国工程 院院士李德毅等。 4.化学、化工学界:化工专家、中科院院士、中国化工届一代宗师(培养的学生中当 选两院院士的达14人)时钧,化工专家、工程院院士唐明述,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 工程院院士张耀明等。 5.土木、交通学界:著名土木工程专家丁大钧,土木工程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伟,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公路与交通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疆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卫,建筑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等。 6.生命科学与医学界:生化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曼霁,发酵工程专家、中国 工程院院士伦世仪,遗传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基因组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荣誉董事杨焕明等。 7.政界: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交通部原部长、重庆市原市委书记黄镇东,福建省原 省长黄小晶,江苏省原政协主席钱钟韩,中国地震局原局长宋瑞祥,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 新疆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卫,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原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许云昭等。 8.教育界: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谈振辉,河海大学原党委书记林萍华,南京工 业大学、苏州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卓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李廉水等。 9.商界:苏宁集团董事长张桂平,深圳新天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军,杰赛科技 董事长何可玉,爱迪尔集团董事长闵瑜,红太阳集团董事长杨寿海,金蝶软件集团总裁徐 少春,湖南剀达集团董事长乐根成,江苏光一科技公司董事长龙昌明,北京正略钧策管理 咨询集团董事长赵民,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副总裁季铁安等。

东南大学校史一览表

东南大学校史一览表

三两江1902 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办三江师范学堂1905周馥继任两江总督,改名两江师范学堂学堂最后一人监督:李瑞清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校风:俭朴、勤奋、诚笃1911 辛亥革命爆发,学堂停办,李瑞清辞职1912 正式停办南高1915 成立南京高等师范学堂1919 第一所“首开女禁”的高等学校“选科制”1918 胡复刚创办第一个物理实验室1919 南高职员杨贤江担任了“少年中国会”南京分会书记东南大学中央大学1921 6.6成立我国公立大学的第一个校董会—东南大学校董会12月南高校长郭秉文兼任东大校长南高并入东大1923 8.20-25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东南大学梅庵举行1927 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等九所高校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 改称江苏大学,不就又改称中央大学1937 战火纷飞,西迁重庆1946 复员南京国立南京大学1949 原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不久称南京大学1952 南京大学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1966 文革开始,学校停课1972 春季恢复招生新东南大学1978年,南京工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后,首批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88年6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同年12月东大浦口校区奠基,并于1990年9月投入使用。

1991年,东大作为国家教委的改革试点,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1993年,东大又在全国高校中最先进行招生及奖学金制度的改革 [10-11]。

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12月,东南大学入选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2001年2月,东南大学被列入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占地3700亩的九龙湖校区投入使用,浦口校区被用来作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校址 [2]。

东南大学超详细校史

东南大学超详细校史

东南大学超详细校史(1914-1949)民国(西元) 月/日校史纪要3(1914) 8/30 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就前两江师范学堂,察勘校舍,筹备开校。

4(1915) 1/17 江谦校长就职,并聘郭秉文先生为教务主任,陈容为学监,同时聘袁希涛、沈思孚、黄炎裴为南高师评议员。

8/1 南高师举行入学测试,先招国文、理化两部份各一级,国文专修科一班,录取学生126人。

9/10 南高师举行开学式,正式成立。

5(1916) 春设立我国最早的体育专修科。

6(1917) 2 成立附属小学9 成立附属中学。

7(1918) 3 江谦校长因病请假,请郭秉文先生代理校长职务。

8(1919) 江谦校长辞职,由郭秉文先生继任校长。

9(1920) 南高师科系组建工作大体确立,全校共设八个科,文理科中并已设八个系。

4/9 南高师校务会议,决定筹备国立大学,由郭秉文、江谦、蔡元培、袁希涛等联衔向教育部正式陈情。

夏南高师暑期学校招收了五十名女生,在中国教育沿革史上从无先例,实行高等学府男女合校制。

此一革命性创举引起江苏大老、南通状元张謇和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的激烈反对,掀起东南教育界轩然大波,经郭秉文先生奔走说项,恺切陈词,风波方告平息。

南高师开办暑期学校,开全国暑期学校之先河。

9 校务会议通过「改良课程案」,实行选科制。

11 北京政府国务会议通过南高师筹备国立大学,并命名为国立东南大学。

12/6 国立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

10(1921) 3 北京政府教育部聘张謇、蔡元培、王正廷、袁希涛、黄炎培、蒋梦麟、郭秉文等十五人为国立东南大学校董,并派教育部司长任鸿隽为校董会部派代表。

6/6 国立东南大学筹备处在上海召开董事会,讨论董事会章程,通过大学组织大纲,编制预算,并一致推荐郭秉文为校长。

此後,学校将这一天定为东大的校庆日。

7 教育部核准国立东南大学组织大纲。

8 东大预科,南高本科同时招生。

9 国立东南大学正式成立,郭秉文先生为校长,兼长南高。

东南大学强基试题及答案

东南大学强基试题及答案

东南大学强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东南大学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A. 江苏省B. 浙江省C. 安徽省D. 江西省答案:A2. 东南大学创建于哪一年?A. 1902年B. 1912年C. 1922年D. 1932年答案:A3. 东南大学的校训是什么?A. 厚德载物B. 求实创新C. 知行合一D. 博学笃行答案:B4. 东南大学的主要校区位于哪个城市?A. 南京B. 苏州C. 无锡D. 常州答案:A5. 东南大学在哪个学科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A. 工程学B. 医学C. 法学D. 文学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东南大学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A.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B. 网络与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C. 纳米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答案:A, B, D2. 东南大学在哪些领域有国家重点学科?A. 土木工程B. 电子科学与技术C. 信息与通信工程D. 管理科学与工程答案:A, B, C3. 东南大学提供的学位类型包括哪些?A. 学士学位B. 硕士学位C. 博士学位D. 博士后答案:A, B, C4. 东南大学在哪些方面有显著的科研成果?A. 材料科学B. 能源科学C. 生物医学D. 环境科学答案:A, B, C, D5. 东南大学有哪些著名的校友?A. 张学良B. 钱学森C. 吴健雄D. 陈省身答案:B, C, 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东南大学的校徽以______色为主色调。

答案:蓝2. 东南大学在______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答案:19523. 东南大学的校歌名称是______。

答案:《东南大学校歌》4. 东南大学在______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答案:19955. 东南大学在______年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答案:2001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东南大学的办学理念。

从名校校史看中国大学校长的素质读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校史有感

从名校校史看中国大学校长的素质读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校史有感

从名校校史看中国大学校长的素质——读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校史有感从名校校史看中国大学校长的素质——读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校史有感我长期在东南大学(其前身为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任教,退休后又任教于清华大学,由于要撰写《东南大学校歌》、《东南大学百年碑记》和《清华大学赋》的缘故,我研读了大量与这两所名校及北京大学的有关的史料,我对东南大学史料非常熟悉,我给该校的教师、学生以《六朝松下话东大》为题近8年已讲座39场次。

这三所大学加上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交通大学、北洋大学等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学。

这些学校之所以有名,有一个共同点,都曾经有一个到几个了不起的大教育家在该校长期任校长,校长的素质部分决定了学校的命运。

这些校长任职时期,都是这些大学腾飞的时期(在极端不利的大气候下也是相对损失最小的),晚清、民国时期如此,新中国时期也如此。

那么,大学校长(尤其是著名大学的校长)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呢?这些著名校长与其他校长的不同之处何在呢?首先,我认为一流的大学校长应当是思想家兼教育家,二流的校长是教育家,三流的校长是学有所长或教有所长的好科学家或好教授,如今的大学校长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在此三者之列,有的只是水平不高的党务工作者或活动家,他们在高校工作多年,却基本不懂教育的理论与规律,他们的作用是“误事”大于“成事”,“误人”多于“成人”。

思想家并不神秘,匡亚明先生把政治、军事、文学、科技、教育等领域卓越的人物也都称为思想家,我是赞成的,没有自己的系统思想,做什么都只会是二流以下的。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站在科学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自然辩证法》)在教育领域要卓有成效的做好高校的领导,没有思想家的素质是算不得一流的,他们的思想主要是教育思想,使得他们往往又是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有历史的意义,如历史上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等,其影响甚至远超出教育领域,其甚者如孔子不仅成为“万世师表”,而且成为人们思想的渊源。

东南大学2011年校史知识竞赛演绎题部分

东南大学2011年校史知识竞赛演绎题部分

1、郭秉文的办学思想如何?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谈谈郭秉文的办学思想,众所周知,郭秉文是我们学校历史上有名的一位校长,他认为大学应该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而他的办学思想正是植根于这一目标。

后人将这种办学思想概括为民主治校、学术自由、中西并举、三育并重。

作为大学的主角,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办学的主体。

郭校长认为应该通过改革让教师关心学校大事,并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以提高他们的自觉、自重、自助、合作的精神,最终使校园和谐、协调而有生气,形成民主治校。

毛泽东曾经提出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以为这也是郭秉文校长学术自由思想的核心,学术自由是繁荣学术的必由之路,而繁荣的学术正是人才培养的沃土。

然而学术又分东方与西方。

同时代的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但是郭秉文校长却以“非振兴科学,不足以理过兴国;不发扬民族精神,无以救亡图存”为由,主张沟通中西,融汇中西,中西并举。

套用课本上的一句话,即对于中西方文化,我们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拒绝两个全盘。

(这个对于当时传统的中国是很先进的进步思想,对我们学校的帮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想必大家都体听过,如何统筹学生的学习与健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问题。

三育并重的方针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那么,什么事三育呢?其实就是训育,智育,体育。

训育,取训练与管理兼重之义。

使学生不仅知其所以然,而且行所当然,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智育通过对学生思想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应用。

而体育,就是强健体魄,通过三育并重,最终使学生的才能、体魄、精神、道德、学术都发达。

除了以上的四点外,郭秉文校长就办学的具体方针,还提出了“四个平衡”的思想。

首先是通才与专才的平衡,即综合大学注重通才教育时,不可忘了应用;注重专才教育时,补课忽视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相互调剂,最终使通才不流于空疏,专才不落于狭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沿革东南大学于1902年建校以来,几经风雨,几番离合,几度兴衰,从三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20年代的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再到解放后的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后又于1988年再度更名为东南大学。

三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2-1912)1902年5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折“筹备师范学堂折”;1903年2月,继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呈《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奏折》。

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挂牌开办,1904年招生开学。

(上图为学府圣地两江师范学堂全图)学堂下设学科·理化科(后称理化数学部)·农学博物科(后称博物农学部)·历史舆地科·手工图画科●1905-1912年,李瑞清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

◇相关的图片1902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筹办三江师范学堂的奏折、李瑞清手书“两江师范学堂”校纪念碑、口字房、及一字房。

(上图为两江师范学堂毕业证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1923)1914年8月,江苏省巡按使(即省长)韩国钧委任原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筹建。

江谦遂于1915年1月就职。

学校下设8个科·文理科(下设8个系:图文系,英文系,哲学系,历史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工艺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商业专修科·教育专修科·体育专修科·国文专修科·英文专修科●1914-1919年,江谦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东南大学体育馆在此期间(1922年1月)奠基(上图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学典礼仪式(复印件))国立东南大学(1921-1927)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议案,与会委员一致赞同。

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8月24日~26日,东南大学预科、南京高等师范本科同时招生。

8月27日,教育部核准郭秉文博士任东南大学校长。

国立东南大学校门学校下设6个学科31个系∙文科(6个系):国文系、历史系、外国语言系、政治系、经济系、哲学系∙理科(4个系):物理系、化学系、数学系、地学系∙教育科(4个系):教育系、心理系、乡村教育系、体育系∙工科(3个系):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农科(7个系):植物系、动物系、农学系、园艺系、畜牧系、蚕桑系、病虫害系∙商科(7个系):普通商业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银行理财系、保险系、国际贸易及领事系、交通运输系●1919.9-1925年,郭秉文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校长上图为国立东南大学毕业证书(第一号严济慈)第四中山大学(1927-1928.2)1927年,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改革教育管理制度,提出并试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依省份划为若干大学区,按北伐进军的序次,命名为第一中山大学(广东),第二中山大学(湖北),第三中山大学(浙江),第四中山大学(江苏)……。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是在东南大学基础上,同河海大学、江苏政法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第一农业专门学校、南京商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和上海医科大学等八校联合组建。

学校下设9个学院:∙自然科学院(7个系):算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地学系、生物学系、人类学系、心理学系。

∙社会科学院(5个系):史地学系、社会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法律学系∙文学院(3个系):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语言学系∙哲学院(1个系):哲学系∙教育学院(1个系,2个科):教育学系、师资科、附设教育专科∙医学院(2个系,1个科):医学基本学系、临床系、附设护病专科∙农学院(3个科):植物农艺科、动物农艺科、农产制造科∙工学院(7个科):机械工程科、电机工程科、土木工程科、建筑科、矿冶工程科、化学工程科、染织科∙商学院(4个科):银行科、会计科、工商管理科、国际贸易科●此间,张乃燕任第四中山大学校长.∙江苏大学(1928.2-1928.4)由于中山大学不止一处,不易辨记,教育行政要人酝酿更改校名。

1928年2月29日,第四中山大学奉训令改称江苏大学。

改名江苏大学引起校名风潮。

4月24日,大学委员会以大学院337号训令,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

●此间,张乃燕任江苏大学校长。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校门抗战前的国立中央大学(1928-1937)国立中央大学于1928年4月24日成立,仍由张乃燕任校长。

中央大学院系设置(1928年)∙文学院(5个系):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系、哲学系、社会学系、史学系∙理学院(6个系):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地学系、生物学系、心理学系、∙法学院(3个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法律系∙教育学院(1个系3个科):教育学系、师资科、艺术专修科、体育专修科∙农学院(3个科):植物农艺科、动物农艺科、农产制造科∙工学院(7个科):机械工程科、电机工程科、土木工程科、建筑科、矿冶工程科、化学工程科、染织科∙商学院(4个科):银行科、会计科、工商管理科、国际贸易科∙医学院(2个系):基本系、临床系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央大学(1937-1945)1937年10月,中央大学西迁入川,分为四处:⑴重庆沙坪坝校本部,⑵重庆柏溪分校,⑶成都华西坝的医学院和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⑷贵阳的实验学校。

重庆沙坪坝松林坡的中央大学校景图学校院系设置∙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系、历史学系、俄文专修科∙理学院: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地质学系、地理学系、心理学系∙法学院: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法律系、社会学系、边政系∙师范学院:国文系、英语系、教育系、公民训育系、数学系、理化系、博物系、史地系、艺术系、体育系、童子军专修科∙农学院:农艺系、农业经济系、园艺系、森林系、农业化学系、畜牧兽医系、畜牧兽医专修科∙工学院:土木系、机械系、电机系、建筑系、化工系、航空系、水利系∙医学院:牙医专科学校●在此期间(1937-1945)担任中央大学校长的有:罗家伦、顾孟余、蒋介石、顾毓秀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中央大学(1940-1945)1943年3月,汪精卫叛国投敌。

4月,伪行政院通过在南京设立中央大学案,恢复中央大学。

校址初设于南京建邺路红纸廊原中央政治学校内,1942年8月迁至天津路2号原金陵大学旧址(即今汉口路南京大学校址)。

学校院系设置∙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历史系、外国语文系∙法商学院:政经系、法律系、商学系∙教育学院:教育学系、师范专修科、艺术专修科∙理工学院:土木系、化工系、数理系、机械工程系∙农学院:农艺系、园艺系、生物系、农业经济系∙医学院●在此期间(1940-1945)担任伪中央大学校长的有:樊仲云、李圣五(代校长)、陈柱、陈昌祖。

抗战胜利后的中央大学(1945-1949)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准备复员南京。

1945年8月,教育部任吴有训为中央大学校长。

1946年11月,中央大学在南京四牌楼复校开课。

复校后的第一次招生盛况空前,报名者超过万人,录取学生千人。

学校院系设置∙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系、俄文专修科∙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地理系、地质系、生物学系、心理学系、气象学系∙法学院:法律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社会学系、边政学系∙师范学院:教育学系、体育系、艺术系、体育专修科∙农学院:农艺学系、农业经济系、森林学系、园艺学系、农业化学系、畜牧兽医系∙工学院:土木工学院、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航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医学院●在此期间(1945-1949)担任中央大学校长的有:吴有训、周鸿经东南大学校庆日6月6日1921年6月6日,国立东南大学在上海召开董事会,讨论董事会章程,通过《东南大学组织大纲》和编制预算,并一致推荐郭秉文为校长,之后即将6月6日定为校庆日。

1988年5月7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复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1988年6月6日举行更名庆典。

对校训“止于至善”的说明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我校经过广泛的讨论,多方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决定恢复“止于至善”的校训,使我校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化。

对此校训,就我个人的理解,扼要地作如下说明。

一、学校需要校训之理由一所真正具有内在发展素质的高品位大学必须有明确的治校原则和办学理念,而这种原则和理念的核心或抽象,常常由校训表达出来。

校训是大学精神之所在,既反映大学的办学特色,又体现大学的历史底蕴,更蕴含大学的价值理想,还昭示大学的凝聚能力,也彰明师生的精神风貌。

不能想像一所有着悠久历史而且日进日新的大学没有校训,大学如果没有校训,犹同孤儿之无家,断筝之无系,段木之无本,飘萍之无根。

二、校训的一般特点综观各著名综合性高校的高水准校训,可以发现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止于至善”都符合的。

一是表达的抽象性,她不是具体的操作规则和行为要求,而是反映基本的价值要求和理念核心。

二是意义的丰富性,蕴含的内涵广泛,包容量大,具有广泛的解释空间。

三是用字的简洁性,一般不用陈述的长句子来表达,字数很少在10字之上。

四是表达的古典性,这能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历史底蕴和学术传统的薪火承继。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拉丁文表达的,中国大学的校训要体现古典性当然以古汉语表达为典雅,又能达到简洁和意义丰富的要求。

五是内容的人文性,以人文精神为导向,融合科学精神和技术理性,但人文精神为本。

六是出典的经典性,这些校训多有典出之处,大多出于中国古代典籍,特别是先秦和秦汉间典籍。

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出自《中庸》,香港大学的校训“明德格物”出自《大学》。

三、为何恢复旧训“止于至善”是老东南大学的校训,当时的银质圆形校徽就将此训镌于其上。

恢复这一老校训至少基于以下三点考虑:其一,历史和生命意识,即校训要反映出东南大学的悠久历史传统和生命底蕴。

重新制定出一个新训,不是不可以,而且这种新校训也可以反映出学校发展的时代性特色。

不过,如果这一校训是在历史上所有存在过的校训之外,那么容易造成和历史断裂的感觉;如果以某一老校训为据而加以补充组成新校训,还不如逐一考察老校训,选择其解释空间最大的一个,老训新释,既可以反映历史感,又体现出时代性。

其二,本原意识,即对历史传统和生命底蕴的反映必须坚持本原性追问,有寻根意识,也就是说,要寻求这一校训的最早提出阶段。

考我校校训史,可以追问到最早的两江师范时期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这是“诚朴”这种一贯精神的基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就将此8字刻成匾额,并培养成诚实、俭朴、勤学、勤劳的风气,诚朴的精神逐渐形成。

1921年东南大学建立后,校长郭秉文也是以诚为训,以德为高,后来,老东南大学的校训又演变为“止于至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