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实践

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实践

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实践“教学评一致性”是数学课堂的压舱石,也是教师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的导航仪,更是教师界定师生角色、释放生命活力、助力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成长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要素交集在数学课堂上,“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将小学生的主体认知与素质发展确定为教、学、评三大要素的共同交集与价值指向,以此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性与实效性。

“教”要为小学生的“学”服务,提供一个直观认知、科学先进、主体参与的高效环境,“评”要注重“教”对“学”的服务性、催发性与增效性。

因此,“教学评一致性”能够促进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与快乐成长,小学生的主体成长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目标。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加减法(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加减法运算需要小学生开展抽象思维活动,因而对于擅长直观认知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认知难度与接受难度,因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游戏教学,用小学生最喜爱的游戏活动激发其生命活力与认知能力,让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切实提升大脑的兴奋程度与信息处理能力,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展能力。

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小学生分发3个小皮球,然后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活动,以游戏活动的输与赢去帮助小学生切身感悟加与减的内在含义。

这样,良好的生命状态与主体能动就能帮助小学生慢慢习惯于抽象思维活动支持下的加减法计算。

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关注教师的“教”是否优化了小学生的“学”,是否帮助小学生跨越了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界限,是否助力小学生主体状态、学习能力、认知效率的综合提升,这样就会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打造体系环境。

(二)客观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要素在数学课堂上,“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评价能力、拓展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能够高质量地处理已经获得的所有信息。

教师能够在“评”中客观认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在深思熟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法,更能够在“教”中高质量地贯彻执行,有效优化小学生的“学”,以此形成一系列良性反应。

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3篇)

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它强调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之间的有机联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评价活动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种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1. 教学目标一致性教学目标一致性是指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并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有明确的方向。

2. 教学内容一致性教学内容一致性是指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一致,同时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教师应注重教材的整合,挖掘教材中的有效资源,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3. 教学方法一致性教学方法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相一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评价方式一致性评价方式一致性是指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要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实现评价方式的一致性。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

同时,将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和评价方式相衔接,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一致性。

2. 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应注重教材的整合,挖掘教材中的有效资源,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 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邮编:524076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伴随数学学科新课改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教育理念,在该理念中更关注协调三者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将教学评一致性相关理念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能摆脱以往数学教学教育目标制定不合理和教育指导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能兼顾小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

基于此本文从教学评一致性的应用意义出发,对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实践策略;引言: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科目之一,数学知识相较其他学科内容来说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但由于小学生在学习经验和思维认知方面的不足,使其在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时,往往会出现注意力转移和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但在教学评一致性相关理念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后,能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性意识,有利于推动课堂教育目标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实现。

一、"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是兼具理论性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的综合型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核心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此过程中的教与学不是单向的独立的个人活动,而是具备关联影响的活动形式。

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联影响,会影响数学教育活动的效果,容易使课堂教学从双边的互动性学习转变为单向的知识接受过程,因而会产生缺乏互动性和教育性的数学教学课堂。

但若能合理发挥教学评各教育要素之间的教育作用,不仅能落实新课改中对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相关要求,还能提升学生参与兴趣和数学教育质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理论性数学知识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建立对数学知识完整的认知模式,能确保素质教育理念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二、"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评"一致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必须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

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

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不断进步。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乘除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如何优化乘除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每位数学老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为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乘除法教学的时候,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二年级阶段,乘除法的教学目标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

2. 掌握乘法口诀表和除法计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乘除法的教学内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选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乘除法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包括数学游戏、实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乘除法概念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多种类型的乘除法计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引导,让学生观察和模仿,帮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操作规则和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浅析“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浅析“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浅析“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当前“双减”背景下要求“减负增质”,而初中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课堂效率始终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难关重重,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当保持一致性。

只有朝着一样的教学目标而奋斗,才可以保障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更好提升。

教学目标的设立需要结合教学主体双方,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进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计划。

通过对具体情况进行了解,进行设计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教学计划。

依托教材的内容,对教学结果进行教学主体双方的共同评价。

通过评价的环节,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并逐渐完善课堂教学。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从而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体系。

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制定,通过教学主体共同努力的方式,来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提高师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会感到理论知识较为枯燥难懂,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科知识中晦涩难懂的公式及理论进行较为具体的讲授,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形式多样的互动游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的欲望。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及时的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完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可以在正确思维模式的引导下,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为提升课堂效率储存能量。

精心设计课前导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教师要教的内容和学生要学的内容,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理论知识,进而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质量及效率,对教学主体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3篇)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3篇)

第1篇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评一致性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以下是明确教学目标的一些策略:1. 研究课程标准: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 分析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3.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

二、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

以下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一些策略:1.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2. 创设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教学环节:合理规划教学环节,如导入、新授、巩固、总结等,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4. 课堂互动: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

以下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一些策略:1.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2.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等。

3. 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评价反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以下是调整教学策略的一些策略:1. 分析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2. 调整教学内容: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考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的一致性,这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将其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低年龄段的小学生而言,这种一致性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同时,通过评价方式的一致性,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其正确的反馈和指导,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教师而言,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可以减少其备课和阅卷的工作量,节约教学资源和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将对该话题展开讨论,旨在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评”;小学数学;运用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这三者之间要协调一致,保持紧密的联系,从而能够达到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方法匹配,同时也需要和评价方式相适应,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教、学、评的一致性需要体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与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相一致;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相适应;教材的编写和评价方式的设置应该相互协调,避免因为评价方式的不一致而影响教学效果等。

只有三者之间达成一致性,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展开讨论。

一、明确教学目标为了做好“教学评”一致性的首要环节,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教学需求,教师可以采用整体性和阶段性等多种方式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将整体性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会认识钟表,掌握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能够简单理解日常生活中时间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细化,例如,可将认识钟表的基本组成,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掌握常见时间用语等设定为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读取钟表上的时间信息,根据实际情境合理地应用所学时间知识为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守时自律、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时间管理为价值观念目标。

“学教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学教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学教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作者:郭秀华来源:《家长·中》2024年第05期随着教学发展,“学教评一致性”得到更多关注,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教学资源,明确自身教学任务,灵活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案,采用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的教学策略授课,实现学教评的一致性。

但是目前部分教师没有在“学教评一致性”视域下开展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策略缺少创新性,设计的教学活动比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从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感受三方面浅析“学教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学教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持续得到创新和优化,教师需要综合梳理教学内容,全面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习质量。

“学教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发生变化,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推动教学发展。

(一)从教师教学层面分析“学教评一致性”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该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下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评价有效整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需要教师重视三者的联系,完善整个教学流程,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感受。

教师应当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设计形式多变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使教学活动从单向灌输数学知识向师生互动交流方向发展,让学生收获好的学习体验感。

教师和学生构建良好沟通关系,教师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学生懂得如何配合教师,使“学教评一致性”的理念深度融入教学中,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策略

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策略

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策略发表时间:2020-12-02T03:41:35.425Z 来源:《教育学》2020年11月总第232期作者:马丽萍[导读] 保证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达成,构建与小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相符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山东省乳山市黄山路学校264500怎样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数学教师尤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题,因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各个教学要素有着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各个要素互不相干或各自为政。

基于这样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入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分析和研究,把握好课程教学当中的思路与方法,对各个教学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并借助科学化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达成,构建与小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相符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落实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以及优化设计的过程,给数学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需要教师提前把握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规划,建立一个明确而又统一共享的教学目标,保证各个要素的安排,都把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根本方向。

教师是数学教学的指导者与组织者,而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人,所以数学学习成效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身决定的,教师无法完全掌握,这是造成小学数学教学无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与评价目标展开综合研究,最终得到一个科学合理而又具备统一性特征的教学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要求教、学、评三方面保持密切的关联,同时这几个方面要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实现相辅相成。

在这几个要素构成的体系中,评价环节最易被忽视,因为在一个完整的课堂上,通常是教与学占大多数时间,给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达成带来了不良影响。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过程性的评价方法。

教学设计为王,提升乘法教学效果——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原则剖析

教学设计为王,提升乘法教学效果——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原则剖析

教学设计为王,提升乘法教学效果——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原则剖析随着当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教育成为了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的一部分。

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教育教学中,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分析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结构在设计教案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对于乘法这一数学知识点,教学设计应该按照一定的次序逐步提高难度,使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

教学可以开始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乘法的应用,如购物结算等。

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的作用和意义,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渴望。

二、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习题集上练习和以教师中心的讲解会让学生失去耐心从而失去兴趣。

而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和应用。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发起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乘法数字的一组练习,在纸上或白板上完成计算,检查彼此的答案后分享。

三、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培养适应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并培养自学的能力,面对困难也能自己解决,这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对乘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

同时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理解并完成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生动形象,让学生更有兴趣教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生兴趣的影响,教学设计要生动形象,使学生愿意去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可以在讲解中添加一些有创意、生动的插图来展示乘法的基本概念或计算过程,或者可以在课程中加入一些与乘法相关的小游戏,更好的刺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运算》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运算》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运算》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背景该教学案例是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上进行的,主要内容是乘法运算。

2.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3. 教学内容- 乘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 乘法表。

- 乘法的应用实例。

4. 教学过程4.1 介绍乘法的概念老师通过简单生动的例子,向学生介绍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和作用。

4.2 研究乘法表老师给每位学生分发乘法表,并解释乘法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记忆,逐渐掌握乘法表中的乘法关系。

4.3 进行乘法计算练老师设计一系列的乘法计算题目,并让学生分组进行练。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并相互纠正答案,提升计算准确度。

4.4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老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和解决。

通过实践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听取学生的口头回答和书面作业,以及进行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适当增加或减少练的难度,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该教学案例通过概念讲解、乘法表学习、计算练习和实际问题应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二年级乘法教学的方法分析与思考

小学二年级乘法教学的方法分析与思考

小学二年级乘法教学的方法分析与思考2023年了,小学二年级乘法教学依然是老师们必须要面对和教授的内容。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已经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各种工具将教育学习形式进行了极大的改进和创新。

而尽管一些教育科技在发掘和运用中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这些科技手段。

毕竟,小学二年级真正掌握了乘法,还是得靠老师和教材的好好落实和传递。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字在心算上的运算,同时掌握了简单的口算,这个阶段已经逐渐开始涉及到一位数或多位数间的相互乘法。

又由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式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还显得较为抽象,因此,老师需要不能只是单纯地告诉他们公式和规律,而是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进行辅导和教学。

下面我们将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首先,小学二年级的乘法教学内容是从自然数(也就是从1、2、3、4……起)的乘法运算开始入手。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取类似于“探幽”这一康泰学习系列名著的方法,将乘法问题转换成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不断去发现公式和规律,体会自己思维和计算的过程,从而对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老师在选用教材或自己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创新性和多样性。

教材中储备的例题及习题不要只依靠简单的题目,而是应该多加以挑选和更改,使得乘法问题的渐进性更强,并能做到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不同个数的奖项所需的总金额、水果店商家算账、小朋友自己买东西,炒菜等等乘法实例让他们去进行演算。

二、教学方法乘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

在小学二年级阶段,我们可以运用游戏和比赛等形式,利用数字的属性,让学生逐步了解乘法的基础知识和特征,以及特殊的乘法运算规则。

比如竞赛模式的阵营比赛或探险游戏等等,都可以将乘法知识的传授与学手和趣味的表达、发现与过程相结合,这样,学生参与进来会更加主动,记忆随之更为深刻。

追溯源头,看见“一致性”——《乘

追溯源头,看见“一致性”——《乘

智策教法例谈“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他一切都是人为。

”克罗内克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生活不仅需要自然数,还需要更大、更多的数。

于是,用两个自然数的加与乘算出了大数,完成了自然数系的封闭;继而,用加法的逆运算,算出了负数,完成了整数系的封闭;然后,又用乘法的逆运算,算出了分数、小数,完成了有理数系的封闭……显而易见,数与运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的,“小学阶段要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

小学学习的乘法运算,必然涉及整数、分数、小数、比例、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和相关运算规律,也会涉及面积、体积、表面积等概念和计算公式。

众多概念与乘法运算密切联系,形成一个复杂的数学结构,包括数的结构、概念结构、运算结构及其关系。

乘法结构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结构,形成较好的乘法结构,也就意味着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阶段最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原理。

乘法结构不仅承接了对加法结构的认识升级,“乘法结构中还孕育着中学数学、物理高一级的概念如密度、速度、函数、有理数等”。

因此,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要注重平衡数学结构与认知结构,通过追溯乘法意义的源头,让学生在充分的加与乘的运算经历中,洞见加法与乘法意义的一致性,领悟运算与数数的一致性。

追溯源头,看见“一致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探索陈六一 黄苏萍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要注重平衡数学结构与认知结构。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追溯乘法意义的源头,着力于加即数数活动、加本身也有简便结构、加与乘意义同构、加也可以是乘的简便计算、相同数加是乘法发展的基本模型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充分的加与乘运算经历中,洞见加法与乘法意义的一致性,领悟运算与数数的一致性。

《乘法的初步认识》;运算;数数;一致性*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基金资助项目“诗意数学课堂实践与研究”(编号:RCZZ202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探究小学二年级乘法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探究小学二年级乘法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探究小学二年级乘法教学中的教学策略2023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小学二年级乘法教学的教学策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现在的教师们采用了一系列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知识。

首先,我们从教学目标上看。

现在的乘法教学不再仅仅是简单地教授乘法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而是将其融入到各类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乘法的原理和方法。

例如,老师会给学生们一些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买文具、食品等,要求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得乘法的学习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

其次,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讲授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乘法教学中。

现在的教师会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互动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同时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老师可以将乘法表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利用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讲解,使得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

此外,在课堂上老师也会采用线上社群学习的教学策略。

学生们可以通过课程相关的社交工具联络教师,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建议或意见,让教学变得更加有人情味和关联性。

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互动,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多方位的知识和技术,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递和传播。

最后,我们必须要提到的是,教学评估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不再只关注学生们乘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还要关注学生们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教师们现在会采用多种教学评估方式,如开放性题目、小组讨论等,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练习核心技能,并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小学二年级乘法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教师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乘法知识。

我们相信,在未来,小学二年级的乘法教学将会越来越科学化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让更多的学生们受益于新的教学策略。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新课标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那里好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去看看好吗?看看小朋友们都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游乐园画面)生:他们在玩摩天轮生:他们在玩翘翘板生:他们在玩划船生:上面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好像下棋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这些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

(大屏幕出示小朋友在摆小棒的画面)师:哦,原来他们在用小棒出了许多同样的图案,真漂亮呀 ! 你们想不想摆呀,那好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先想一想你要摆什么,想好后等老师说开始你再摆,看你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几个同样的图案来,你可听好了,老师让你摆出的是同样的图案。

好,准备好了,开始。

(学生动手摆小棒,教师巡视)师:谁来告诉老师你摆了什么?生 : 我摆了三角形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摆了一个图案用了几个小棒?生: 6 根, 3 根……师:那你摆了这么多图案用了一共用了多少根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学生写算式)师:认来说说你列的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6 + 6 + 6 =7 + 7 + 7 + 7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3 =师:你真能干,摆出了这么多图案,列出了这么长的算式,写得我手都有点酸了。

能告诉我摆了多少个这样的图案吗?那我就应该写多少个了呢?( 11 个)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我写的够吗?生:数 1 个, 2 个, 3 个……师:那我在下面写上(板书: 11 个 3 相加)[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游乐园”的场景,在课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教师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怎样在日常教学中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怎样在日常教学中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怎样在日常教学中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发布时间:2023-01-16T15:07:08.381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1月作者:赵荣钦[导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评是课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它应当得到教师充分重视。

在教学评中,教即教师的合理教学,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评即师生评价。

在教学评的支持下,数学课堂才算完整有序。

现阶段,数学教学强调教学评目标的一致性,为达成此目标,下面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教学评的作用,探讨教学评目标一致性的实现。

赵荣钦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 457400【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学、评是课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它应当得到教师充分重视。

在教学评中,教即教师的合理教学,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评即师生评价。

在教学评的支持下,数学课堂才算完整有序。

现阶段,数学教学强调教学评目标的一致性,为达成此目标,下面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教学评的作用,探讨教学评目标一致性的实现。

【关键词】课时目标;教学评;小学数学;一致性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1-108-02引言:受新课改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评目标的一致性较为关注,他们及时改变了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营造了健康的课堂环境。

而部分教师对此不够重视,数学课堂也因此存在一定问题,不但影响教学质量,也抑制了数学教育的进步。

要改变上述问题,各教师应首先掌握数学教学中,教学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的作用作为对空间形式、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在数学中,各知识所具备的概括性、抽象性往往较强[1]。

而对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不仅是他们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形成各项技能的过程,也是其通过对数学经验的积累,对数学知识蕴含的各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感悟,最终发展出各项能力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途径和策略——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
摘要】:教学评一致性就是要求我们基于课程标准去整体性、一致性思考四个
问题:我要带学生到哪里去,基本的素材有哪些,怎么带他们去,怎么知道他们
到了那里,也就是要求必须围绕目标,考虑“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堂的评”
要保持一致性。

【关键字】: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评价任务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
目标、设计评价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
活动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

结合我们团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应涉及学
习目标的制定与叙写,评价任务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等内容。

下面就
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谈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基
本途径与策略。

一、制定精确的学习目标,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
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

学习目标必须源于课程标准,
先于教学内容而存在,也就是说找到制定目标的依据是第一位的,这个依据要从“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来确定。

(一)找到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学段目标”“第
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数感。

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教材分析
教材第46页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问题素材,一方面构架起加法算
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将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另一方
面更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使学生更为明确乘法的意义。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
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3.学情分析
为了把握好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的学情摸准,在课前进行了前测调研,85%的学生都不认识乘号,也不能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且对乘法的意
义比较模糊。

(二)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仅需要考虑课标、教材和学情;还要思考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得怎么样等问题,同时考虑目标撰写尽可能是可检测、可评估的;
最后撰写成:“通过什么内容和方式学习,理解或会做什么,提高或体会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这种句式,每条目标的叙写需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

通过几番修改,本节课学习目标确定为三条:一是通过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能说出几
个几相加,会把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二是在交流创造运算符号、尝试写法中,建立乘法模型,体会乘法的意义;三是在列式和改写过程中,感受
数学的对应思想和简洁美。

二、设计有效的评价任务,推进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需取决于教师的评价素养。

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
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
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而且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必须是围绕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先
于教学设计。

主要根据学习目标拟定评价任务,从“谁来评?怎么评?评什么?”
三个方面来设计;要表述清楚评价任务,可以“一个评价任务只检测一个学习目标,多个评价任务同时检测一个学习目标,一个评价任务同时检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学习目标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能力点”等方式。

结合以上要求,通过多次研磨,本节课的评价任务为两条:一是通过创设的情境获取数学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边圈边数“几个几”连加,小组内对比找出三个加法算式的共同点。

二是在认知冲突中,自己思考更简便的表示方法;与同桌交流创造运算符号;通
过看微课和自己尝试写法过程中建立乘法模型;自己会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
写成乘法算式,小组内说出它们的意义。

三、组织高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有了学习目标,有了指向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然后必须考虑指向学习目标
的学习活动设计。

这节课结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材46-48页)以及评价任务,我们组织了“数数活动——超市购物(学习几个几相加)———乘法建构(多个几
个几相加)——挑战闯关(用好主题图)”四个教学活动,采用“数数导入积累经验——提供信息发现问题——认知冲突引入乘法——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全课总结
内化反思”五个教学环节来实施。

为了能一眼看清楚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如何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我们一一对应列举“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设
计表格,填写相关内容,检查三者之间是否匹配,是否可操作,是否可检测。


课时用“学习环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对应式”
框架,通过对应式备课与以学习目标为核心,评价任务为前提的一致性实施,实
现从学习目标出发,优先设计评价任务,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完成本节课
的目标,是一种双向式见证。

综上所述,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必须基于标准,基本路径是“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教学活动”,基本策略是采用“‘表格化’匹配,‘对应式’框架备课”。

我想:“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与变革,有效课堂、高
效课堂一定会从偶一为之的无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觉的日常必然,同时也能让学生
的学习真实发生,教师教学走向深度。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G63 B??1002-2384(2013)01-0004-0
[2]张菊荣如何成就好课:一致性地思考目标、评价与教学[J]《江苏教育研
究》 , 2014 (16) :7-11
注:本文系2018年度重庆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有经费课题《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课题立项号:2018-17-072)的研究成果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