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受法讲课正式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1 经典原文 《坛经》两则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1 经典原文 《坛经》两则

人要用智慧面对现实,用创意解决问题,用清醒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禅正是一种心的训练课程,让每一个人更清醒、更有效地面对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心灵的生活变得紊乱、烦躁不安和茫然无措,佛理禅趣应是当代人诊治上述病疴的最好方剂。

佛理是一种生命的哲理,它是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对人类情绪的理智控制,对社会矛盾的理想化解;禅趣是一种高境界的情趣,一种生命的智慧、生活的指南、心灵的艺术。

佛理禅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生命的价值,提高生活的质量和人生的幸福指数。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有儒、释、道三家。

释即佛教,它虽然是从域外传入的,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中有广泛的影响。

佛教有很强的文学性,有不少佛经主要就是通过故事宣传佛教思想的,这些故事往往情节生动、形象鲜明,除了带有宗教的意味外,还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了解《坛经》和《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思考其对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

经典原文5 《坛经》两则◎走近先贤大鉴禅师——慧能1.生平简介慧能(638~713),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

他在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学佛。

2.主要成就慧能的言行被其弟子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坛经》。

3.地位影响慧能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到极盛。

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背景呈现慧能被授为第六代祖师后,在南华寺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

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

◎国学链接[文学常识]中国佛书至尊——《坛经》《坛经》,又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南宋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

《坛经》两则

《坛经》两则

5 《坛经》两则[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三更(ɡēnɡ) 信禀.(bǐnɡ)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即⎩⎨⎧汝即.须速去(副词,即刻,立即)法即.一宗(连词,虽然)见迟即.渐(副词,就)昭宗即.位(《资治通鉴》)(动词,就任) (2)本⎩⎪⎪⎪⎨⎪⎪⎪⎧ 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 (名词,根本)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动词,推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副词,本来)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 (《论积贮疏》)(名词,本业、农业)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草木的根)(3)间⎩⎪⎪⎪⎨⎪⎪⎪⎧ 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名词,处所)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并序》) (名词,时间)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量词, 房屋的最小单位)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名词,一会儿)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动词,参与) (4)见⎩⎪⎪⎪⎨⎪⎪⎪⎧ 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名词,见性, 佛教用语,意思是悟彻清净的佛性)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并序》) (动词,看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介词,表被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代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相当于“我”)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动词,出现)(5)于⎩⎪⎪⎨⎪⎪⎧ 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 (介词,在)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介词,由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介词,对于)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表被动)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介词,比)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名词作动词,担任住持)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何以渐顿?(宾语前置句) 译文:为什么会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呢?(2)唤慧能堂内。

学习故事之惠能悟学

学习故事之惠能悟学

惠能悟学〔六祖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惠能严父,本贯范阳。

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

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

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惠能家境贫寒,但天资聪明〕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

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

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

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

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假设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异?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

汝更勿言,着槽厂去。

〔所谓学佛,其实就是打杂〕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五祖虽然知道惠能有慧根,却没有教他〕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

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

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自性假设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假设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

假设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火急速去,不得迟滞。

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

假设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五祖虽然“唤诸门人总来〞,却似乎忘了惠能,或者,那时的惠能,连“门人〞都算不上吧〕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

《坛经》两则教案

《坛经》两则教案

《坛经》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了解《坛经》和《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

教学过程:(一)关于佛教佛教是从域外传入我国的。

最早是在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的。

佛教的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的真实写照。

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综合南北思想体系,发展为许多新的宗派。

其中禅宗结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

五代以后,佛教开始走向衰落。

但是,在长期的传播中,佛教的思想已经内化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什么是禅宗?禅宗的主要思想有哪些?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

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

其中有神秀、惠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

神秀住荆州玉泉寺,晚年入京,为三帝国师,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众,以惠能为六祖,后为禅宗正宗。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以六祖慧能的言教《坛经》为经。

禅宗的主要思想: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

《坛经》,一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一作惠能)的传法记录。

因系在法坛上宣讲的经教,故称。

是中国唯一被尊为经的佛书。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

父名行瑶,早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

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

慧能受法讲课正式

慧能受法讲课正式

通过这些熟语,我们感受到了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提到佛教我们很容易联想
其实当年五祖门下的上座弟子神秀才是人们心中六祖的不二人选,为什么五祖又定了慧能为法嗣弟子呢?(幻灯片19)
姓名年龄学历住寺时间职位影响力
慧能24岁不识字8个月
神秀65岁博综广闻 20年
(幻灯片27)
我这节课讲的《慧能受法》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佛理禅趣》中的一则。

在前面的单元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通过这节课,我想达到的知识目标:了解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坛经两则参考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坛经两则参考译文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坛经》两则参考译文
慧能受法
五祖弘忍和尚夜里到了三更天的时候,把慧能召唤到佛堂里,为他解说《金刚经》。

慧能一经传授,顿时就领悟了佛法。

当天夜里接受训导,别人都不知道。

于是弘忍和尚就把顿悟的法门和本门的信物袈裟传给了慧能:“你就是六代祖师了,这件袈裟就是信物,要代代传下去;本门修行要‘以心传心’,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

”弘忍又说:“慧能!自古传授法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在发丝上一样!如果你在这里停留,有人就会害你,你应该即刻就离开这里。


南能北秀
世人都流传着“南能北秀”的说法,却未能知道根本的缘由。

神秀禅师,在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担任住持修行;慧能大师,在邵州城东三十五里的曹溪山修行。

佛法均属一个宗派,因为传人居住一南一北,所以就有南北流派。

为什么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佛法只有一种,人领悟佛法有慢有快,领悟慢的,就采用渐悟的方法,领悟快的,就采用顿悟的方法。

佛法本身没有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根器有迟钝和敏捷的区别,所以才有了渐、顿之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 夜晚三更时候,慧能悄悄来到弘忍处。弘忍用袈 裟把窗户遮围住,为慧能解说《金刚经》,弘忍 看到他已经真正领悟,便把禅法和衣钵秘授给慧 能,说:“你为第六代祖。”还嘱他立即下山回 南方隐居,待弘忍死后再继承与发展禅宗的事 业。
▪ 此后,慧能一直坚守师嘱,混于众人,不露声色。 16年后,弘忍去世,他才出示隐藏多年的法衣, 亮明自己的身份,正式落发出家,成为禅宗的首 领,在曹溪宝林寺讲法二十余年,影响遍及海内。
8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 弘忍问他:“你是何人,来此见我欲求何 事?”
▪ 慧能答道:“弟子岭南人,今远道求见, 无他也,乃求成佛之理。”
▪ 弘忍训斥道:“你为岭南穷乡僻壤的蛮人, 有何资格成佛?”
▪ 慧能从容回答:“人有南方北方之别,而 佛性则不分南北;我虽岭南蛮人,同你尊 贵的法师身份不同,但你我佛性何别?”
▪ 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怕别人害他, 所以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授 《金刚经》。
▪ 慧能天资聪颖,再加上名师的教诲,他顿时就领 悟了。
23.03.2022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5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 于是,弘忍把衣法传给了慧能,并作了训诲。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坛经》两则
23.03.2022
1
一、文化背景
23.03.2022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2
1.关于禅宗
▪ 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 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 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 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 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

慧能六祖的故事

慧能六祖的故事

慧能六祖的故事慧能所创立的禅法,提倡以“顿悟”宗旨,推动了印度佛教的中国化、学术佛教的生活化、贵族佛教的平民化、都市佛教的山林化。

在他的影响下,禅宗几乎成为汉传佛教的代名词。

)话说神会在广东韶州曹溪六祖慧能处住了几年,颇受慧能的器重。

为了增广见闻,不久他又北上参学。

先到江西青原山参拜行思禅师,然后又到河南洛阳受戒。

唐景龙年中(707-709),神会又到了曹溪。

他认真阅读佛教经典,但有六处感到困惑不解,于是他便去请教六祖慧能。

第一问:“在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三学中,所谓戒,应戒何物?所谓定,应从何处修习?所谓慧,应从何处获得?”六祖回答说:“定就是定其心,戒是戒其行,慧即在自性中观照,自见自知深。

”第二问:“本无今有有何物?本有今无无何物?诵经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六祖回答说:“生前的恶行记忆本无,生后的善行今有。

念念不忘行善,后代人天不久。

你现正在听我的话,我就是本无今有。

”第三问:“将生灭却灭,将灭灭却生。

不明了生灭的意义,所见就如同聋耳瞎眼。

”六祖回答说:“将生灭却灭,令人不执性,将灭灭却生,令人心离境,未脱离这两种见解,自然除去生灭的错误观点。

”第四问:“先顿悟而后渐悟,先渐悟而后顿悟,不了顿悟、渐悟的人,心里常常迷闷。

”六祖回答说:“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

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顿、渐是不变的条件,悟中不迷闷。

”第五问:“先定后慧,先慧后定。

定、慧后初,怎样才是正确的呢?”六祖回答说:“本性常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

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

定、慧平等没有先后,定、慧双修,自心就是正。

”第六问:“先佛而后法,先法而后佛?佛法本根源,最初从何处出?”六祖回答说:“说就是先佛而后法,听则是先法而后佛。

如果说佛法本根源,一切众生都从自己心里出。

”神会在六祖慧能圆寂后,曾到洛阳弘扬六祖的顿悟教导,确立了六祖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并著有《显宗记》盛行于世。

后来,神会在山东菏泽建寺,开创菏泽宗,他因此又叫菏泽神会。

六祖坛经全文及译文讲解

六祖坛经全文及译文讲解

六祖坛经全文及译文讲解《行由品第一》原文部分内容:•时,大师至宝林。

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

师升座次。

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

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

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

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

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

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

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

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火急速去,不得迟滞。

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

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神秀作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文讲解:•当时,六祖大师到了宝林寺。

韶州的韦刺史和官员们进入山中,邀请大师到城里的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开启佛法因缘、演说佛法要义。

六祖登座后,韦刺史等三十多人,以及儒宗学士等三十多人,还有僧、尼、道、俗一千多人,同时向六祖行礼,希望听闻佛法的要点。

六祖告诉众人:“善知识们,菩提自性原本就是清净的。

只要运用此心,当下就能了悟成佛。

现在听我惠能讲讲求法、得法的经历。

” 这部分强调了六祖说法的场景以及提出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的重要观点,为后文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5 《坛经》两则

5 《坛经》两则
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俗姓卢,新州(今广东新会)人。 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因听 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学佛出家。慧能于公元672年到 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弘忍为慧能讲经并且把世代相传 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后在南华寺,六祖慧能 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 州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 宗宗经的《六祖坛经》。
(3)普及化。《坛经》是唐代白话语录体,文风不像其他大 经典雅深奥,也不像后来禅宗公案艰深晦涩,故适合大众学 修。深入者自可领略宗旨,初学人亦自觉有入手处。学修禅 宗,出家固然好,然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 由此,可获广大社会群众参与,富于充沛生命力。
(4)革命化。禅宗一反印度外在形式的佛陀崇拜风格,而取 佛陀教化的精神实质,崇尚吾人对自己心性的觉悟,可谓一 场认识上的革命,将“归依”重心转向当人“自心、自性”。 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 也深契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弱化对外在权威的崇拜,重视 现实人生之心性修养,张扬了人间佛教。
《坛经》记载了慧能得法传宗的经历和启发门徒的言教,是禅 宗最重要的经典。此经主张人生觉悟和解脱之道在我不在天, 在内不在外,唯一的正途是认识自身本性,实现自我。此经倡 导“众生平等,无有高下”“凡圣如一”“众生皆有佛性”, 因此蔑视言教,挑战权威,视一切名言经典只不过是开智悟道 的方便之门。
《坛经》不论在中国佛教史还是思想史上都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主旨归纳
《慧能受法》讲慧能从禅宗五祖弘忍那儿接受禅法的故事。 弘忍在外人不知的情况下向慧能传授佛法并交给他信物,交 代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安排他从速离开。这实际上是弘忍 安排接班人的过程。

《坛经》两则(放映)

《坛经》两则(放映)

• 佛教:由释迦牟尼所创,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的宗教,又称“释教”。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内部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 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 此外,由于传入时间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
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藏传佛教,俗称喇嘛






5 《坛经》两则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佛理禅趣这一单元。
提到佛教你能联想到什么?
——《西游记》、寺庙、和尚、释迦牟尼……
• 释迦牟尼(约前566-前486年),由当时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这个 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清净)的意思。 据说他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0岁时,始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常识·速览] [识作者]
禅宗六祖——慧能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俗姓卢,新州(今广东新会)人。慧能家境贫寒, 三岁丧父,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学 佛出家。慧能于公元 672 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弘忍为慧能讲经并 且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后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 教说法长达 37 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其 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
• 慧能的遗体未坏,弟子方辩裹纻涂漆于其上,形像生动逼真,现存于广东曹 溪南华寺(即古代的宝林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5

掌握学习方法
1.自己阅读文本,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梳理词句,在通晓文意的 基础上领悟寓意。 2.作为一种宗教,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佛教的基本精神是不科学 的;但作为影响中国文化最大的三种思想(儒释道)之一,佛教在中国 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另一方面,佛教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仍有广泛的影响。因此学习 时注意辨析这些思想的重要影响,特别注意探究其对于我们人生的 积极意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译文你就是六代祖师了,这件袈裟就是信物,要代代传下去;本门 修行要“以心传心”,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 点评这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慧 能天资聪颖,能顿时领悟五祖传授的《金刚经》,由此得到了弘忍 大师的欣赏。弘忍大师把衣、法传给了慧能,并作了训诲。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传法给慧能,宣布他为自己的传人,以自 己的袈裟作为信物,将佛法一代一代发扬光大;二是传授本门的“独 门秘笈”,即“以心传心”,不依赖文字的传道方式和通过引导使学禅 者自己顿悟的修行方法。
知识梳理
3.分古今 (1)未知根本事由 古义:原因,根源。今义:事情的原委。 (2)法即一宗 古义:同一宗派。 今义:表示事情、货物、款项的数量词,如:一宗心事。 4.析活用 (1)其夜受法(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名词作动词,担任住持) 5.明句式 (1)唤慧能堂内(省略句) (2)汝为六代祖(判断句) (3)何以渐顿(宾语前置句)
明确课节重点
课 序 经典 原文 题 目 学习目标
相关 读物
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了解 《坛经》 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 5 《坛经》 词。 两则 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 义。 1.了解 《百喻经》 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 《百喻经》 虚词。 六则 2.了解寓言的特点,探究寓意,体会其对现代社会人生 的启示意义,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六祖惠能的故事

六祖惠能的故事

六祖惠能的故事【一、六祖惠能简介】六祖惠能,俗姓卢,唐代广东新兴人,是我国禅宗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生活在公元638年至713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聪颖过人。

成年后,他在社会上从事各种劳动,对社会底层的生活有深刻的了解。

正是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悟道和传教奠定了基础。

【二、惠能的悟道经历】1.闻《金刚经》悟道:惠能年轻时,偶然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他恍然大悟,认识到一切万法皆由心生。

2.五祖弘忍传授衣钵:得知五祖弘忍在湖北黄梅弘扬禅宗,惠能千里迢迢前往求法。

经过一番考验,五祖将衣钵传授给惠能,确立他为禅宗六祖。

【三、惠能的传教经历】1.逃离追寻者:得到衣钵后,惠能为了避免争夺衣钵的纷争,逃离了黄梅。

他一路南行,回到了广东。

2.在曹溪建立南华寺:为了避免再次引起纷争,惠能在南华寺默默弘扬禅宗,传授佛法。

在他的领导下,南华寺逐渐成为禅宗的一大门派。

3.传授禅宗思想:惠能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每个人都有佛性,只需觉悟就能成佛。

他的思想浅显易懂,深受信徒们喜爱。

【四、惠能的影响和地位】惠能的一生,为我国禅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后世无数禅者。

他所创立的南华寺,也成为禅宗的重要道场。

惠能被誉为“东方如来”,地位崇高。

【五、惠能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1.佛性人人具足,只需觉悟:惠能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佛性,只需用心去领悟,就能找到自己的本性。

2.坚持不懈,终有所获:惠能尽管出身贫寒,但他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这给我们启示,只要我们努力不懈,终会取得成功。

3.平凡之中见伟大:惠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从一位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一位伟大的禅师。

《禅宗六祖慧能》课件

《禅宗六祖慧能》课件
他强调了无我(无自性)的观念,认为个 体自我只是一个幻象。
直指心性
他强调通过直接体验心性来寻找觉悟,而 非依赖外在的教导。
慧能的禅修方法
• 即刻参悟:通过直接感知和体验来获得智慧和觉悟。 • 静坐冥想:通过冥想和专注来提升个人的觉知和内在平静。 • 观照看透:通过观察思维和感受的真实本质,超越表面现象。
《禅宗六祖慧能》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禅宗六祖慧能》的PPT课件。这是一个关于禅宗、慧能和他的 经典著作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一宝贵的智慧传统。

禅宗概述
• 禅宗,又称为禅门或者禅,是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 • 它强调通过专注和冥想来直接体验真实。 • 禅宗强调即刻的觉悟和直接的体验,超越文字和概念。
慧能禅宗对后世影响
1 禅修传统扩展
慧能的教义和实践为禅修传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影响和指导。
2 文化艺术上的影响
慧能禅宗对中国文化、绘画和诗歌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禅宗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慧能禅宗的思想和实践通过世界各地的传教士和学者而传播,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 人们的生活。
结语
感谢大家参与这次关于《禅宗六祖慧能》的PPT课件。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够增 加对禅宗智慧的了解,并激发对内心觉知的思考和实践。
3
六祖慧能的出现
慧能作为禅宗传承的最后一位祖师,出现在这个时期。
4
禅宗传统的确立
慧能的教义和实践为禅宗确立了坚实的基础,并影响了后来的禅宗发展。
《禅宗六祖慧能》主要教义
本来面目
慧能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原始的智慧和觉 悟,只需要找回本来的面目。
顿悟
慧能教导学生通过顿悟来直接体验真实, 而非缓慢积累。
无我境界

2019年慧能大师-优秀word范文 (9页)

2019年慧能大师-优秀word范文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慧能大师篇一:《六祖慧能传》对白与菩提解电影《六祖慧能传》对白1.慧能六祖闻《金刚经》而开悟,决定出家的句子是“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活菩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五祖问:你做这些粗活苦不苦啊?慧能答道: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辛苦。

3.慧能问:师父,何谓“无生法忍之究竟”?五祖弘忍答:“无生法忍,无法忍,破除了我执、法执,归向中道,不退转境界,非善、非恶,无念、无无念。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证明你已经参透出关、重关两个关口;如果你能体悟不生不灭的境界,那就冲过了第三关牢关了,也就大彻大悟了。

”4.五祖招集众弟子说:世人从来看不破生死一事,荣生哀死,自古皆然。

你们在这里跟着我学法,说是要求自己的福田,可是没有人能脱离生死的苦海。

自性被迷住了,还有什么福德可以救你们呢?你们大家各自反省一下,看看你们自己的智慧,用你们真正的本性观照,作一道偈语拿来给我看看,看看谁真的悟透,我就把祖师的心法和衣钵传授给谁,作为第六代祖。

这一道偈语,要尽快的作来;切记:一切禅的真髓,不在枯木寒岩,槁木死灰;一定要运用思想,才能发挥智慧。

5.大弟子神秀作的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评价说:偈颂的本意很好,可是你还是没有能够见到真如本性;也就是说,你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入门。

这样的见知,恐怕很难达到你修寻无上菩提的境界。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也就是说,你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完全了解自性。

神秀,了解别人是聪明,看清自己才是智慧。

6.慧能要求别人帮他朝墙上书写偈颂,而被讥笑拒绝时说:佛门弟子想学无上正觉,先要做到不可轻视初学。

须知世上的事并非一定,往往下下等的人,却有上上等的智慧。

课件1:5 《坛经》两则

课件1:5 《坛经》两则

姓名 年龄 学历 住寺时间 职位 影响力 慧能 24 识字不多 8个月 饭头僧 无人了解
神秀 65 博综广闻 20年
上座 深孚众望
你觉得哪首偈子境界更高?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文本怎么评价渐悟、顿悟?
顿悟 渐悟
《坛经》记录的是慧能 得法、传法的事迹 及启示弟子 的言论。
诵读课文
《坛经》两则分别讲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
问题研读
1.研读《慧能受法》思考:五祖为什么选择三更传法慧能, 并叮嘱即须速去? 2.研读《南能北秀》思考:文本是怎么评价顿悟、渐悟的? 你的看法是什么?
为何一定要传法慧能?
明佛理禅趣 悟人生智慧
请分享你了解的佛理故事、佛典用语、含禅意的诗歌等例子, 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课外阅读推荐
你们 怎么 看
渐悟、顿悟关键要自悟
弘忍说,“合是吾渡汝”。 慧能回答:“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 慧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 性自度。”
《坛经•疑问品》
禅宗的基本思想
不立文字, 以心传心, 渐悟顿悟, 强调自悟。
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不立文字, 微妙法门。
《坛 经》两则
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 赶上!”
佛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里该出现的人,都有原 因,都有使命,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给你些什么。”
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不立文字, 微妙法门, 付于摩诃迦叶。

慧能禅法思想

慧能禅法思想

关于《坛经》的思想主旨(一)、空、有相融的唯心论禅修思想体系。

在慧能禅法思想体系中,是以解脱论为核心,解脱的实质就是“心”的解脱。

如何理解慧能禅修思想中“心”的含义呢?“心”是妄心还是真心?■善知识,此法门中坐禅元不看心,亦不看净,亦不言不动。

若言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无所看也。

(二)、即心即佛、生佛不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但是在慧能看来,佛性(自性)并不是人心之外的一个客观实在,不是理论思维、人类认识的客观对象,只有在宗教实践修证中,能直觉到它的真实存在,佛性即是自心,自心本来就是佛。

慧能将自心(自性)与佛性、众生与佛看做是一个二而一的关系,主张即心即佛、自心即佛心、自性即佛性、众生即佛的主张。

众生与佛的根本差别,在于迷悟,自心迷即众生,自心悟即是佛。

慧能说:“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

”“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

”神会做了关于众生心与佛心关系的问答:问:“何者是佛心,何者是众生心?”答曰:“众生心即是佛心,佛心即是众生心。

”问:“众生心与佛心即无差别,何故言众生,言佛?”答:“若约不了论,有众生有佛;若其了者,众生心与佛心元不别。

”(《神会语录》,杨曾文编校《神会和尚禅话录》第75页,中华书局1996年。

)(三)、悟般若法,修般若行从即心即佛的心性本体论出发,在如何解脱成佛的问题上,慧能提出了“悟般若法,修般若行”的修行总原则和总方法。

1、无念、无相、无住的“三无”法门。

(1)关于“无念”的涵义:第一,所谓“无念”,并不是没有任何念头,“莫百物不思,念尽除却”,而是无妄念、无邪见,“于念而不念”,远离生灭、有无人我、是非、染净等一切对立之相,于真如自性上起生起正念,“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念念不住,“自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

无念,是针对“妄念”、邪见而言的。

第二,“无念”即是般若三昧,无念即是解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这些熟语,我们感受到了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提到佛教我们很容易联想
其实当年五祖门下的上座弟子神秀才是人们心中六祖的不二人选,为什么五祖又定了慧能为法嗣弟子呢?(幻灯片19)
姓名年龄学历住寺时间职位影响力
慧能24岁不识字8个月
神秀65岁博综广闻 20年
(幻灯片27)
我这节课讲的《慧能受法》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佛理禅趣》中的一则。

在前面的单元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通过这节课,我想达到的知识目标:了解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