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优选全文优选全文优选全文

❖ 第四,实施全过程旳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 采购过程旳可追溯性。
2024/7/26
1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第7号 ——采购业务
❖ (七)验收
❖ 该环节旳主要风险是:验收原则不明确、 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旳异常情况 不作处理…… 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2024/7/26
2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第7号 ——采购业务
❖ (八)付款
❖ 该环节旳主要风险是:付款审核不严格、 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 造成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2024/7/26
21
❖ 要着力关注以下方面:
❖ 第一,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旳真实性、正当 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应予支付。
2024/7/26
15
❖ 主要管控措施:
❖ 第一,对拟签订框架协议旳供给商旳主体资 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框架协议旳 签订应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给商具备履约 能力。
❖ 第二,根据确定旳供给商、采购方式、采购 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 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 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 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旳合同, 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
1.盲目采购 2.价格风险 3.收受回扣,中饱私囊 4.虚报损耗,半途转移 5.采购质量风险 6.验收不严,以少报多,以次充好
2024/7/26
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第7号 —பைடு நூலகம்采购业务
7.不相容职务未予分离 8.技术进步风险 9.协议欺诈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财会[2010]11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财会[2010]11号](https://img.taocdn.com/s3/m/40ab671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d.png)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正文:----------------------------------------------------------------------------------------------------------------------------------------------------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财会[2010]11号2010年4月1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
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7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
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
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第一节总则一、采购应用指引的目的及依据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应用指引。
二、采购应用指引的基本目标1. 保证存活的采购与生产、销售一致。
2. 保证采购的存货品质优良。
3. 保证货款支付或负债增加真实性与合理性。
4. 合理揭示企业应享有的购货折扣与折让。
5. 防止采购环节中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6. 保证及时、准确地提供存货采购的会计信息。
三、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风险与关键控制点(一)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采购业务的下列风险:1.采购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2.采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3.请购依据不充分、不合理,相关审批程序不规范、不正确,可能导致企业资产损失、资源浪费或发生舞弊。
4.采购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可能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造成资产损失。
5.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
6.款方式不恰当、执行有偏差,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二)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1)采购付款岗位责任制。
(2)采购付款授权批准责任制。
(3)请购控制程序。
(4)定货报价控制程序。
(5)验收控制程序。
第二节采购内控的各环节一、采购的业务环节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涉及许多业务环节。
这些业务环节及其控制的主要内容是:1.请购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储备情况,由仓储或需用部门提出请购单,经领导批准后,交采购供应部门办理。
2.订购采购供应部门收到批准的请购单后,应与采购计划进行核对,并深入车间、仓库或销售部门进行调查,确定采购的具体品种、规格、数量,指定采购人员组织采购,大宗货物采购应与供货企业签订合同,并将合同副本分送会计部门及请购部门,以便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之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和《》,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
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
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强化采购风险管控提高企业采购效能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中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
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既是企业的“实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资金流”密切关联。
众所周知,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订立、物资的运输、验收等供应链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采购流程的环节虽不很复杂,但蕴藏的风险却是巨大的。
基于以上考虑,《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对采购的主要流程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企业在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时,应当比照健全资金、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着力从全面梳理相关流程入手。
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采购业务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既要对照现有采购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又要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资和劳务供应顺畅、物资采购是否能够与生产和销售等供应链其他环节紧密衔接。
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健全各项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一、采购业务流程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
如下图所示。
该图列示的采购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采购业务,具有通用性。
企业在实际开展采购业务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采购业务的后评估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

2024/1/31
22
❖ 主要管控措施:
❖ 第一,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 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采购 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 凭证、退货情况、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 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会计记录、 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
❖ 第二,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
2024/1/31
18
❖ 主要管控措施:
❖ 第一,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 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入库。
❖ 第二,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 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 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 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 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 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
2024/1/3场1 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1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 ——采购业务
❖ (五)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 框架协议签订不当 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
❖ 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 履约能力等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 诈 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行合理选择和调整,并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作出相应记录。
2024/1/31
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 ——采购业务
❖ (四)确定采购价格 ❖ 如何以最优“性价比”采购到符合需求的物资。
❖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
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
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
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常规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常规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中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
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既是企业的“实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资金流”密切关联。
众所周知,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订立、物资的运输、验收等供应链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采购流程的环节虽不很复杂,但蕴藏的风险却是巨大的。
基于以上考虑,《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对采购的主要流程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企业在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时,应当比照健全资金、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着力从全面梳理相关流程入手。
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采购业务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既要对照现有采购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又要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资和劳务供应顺畅、物资采购是否能够与生产和销售等供应链其他环节紧密衔接。
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健全各项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一、采购业务流程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
如下图所示。
该图列示的采购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采购业务,具有通用性。
企业在实际开展采购业务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采购业务的后评估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1. 企业大宗商品的采购最适宜的采购方式为招标采购。
2. 企业小额零星物资或劳务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
3. 企业对技术性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集体决策和审批。
4. 企业指定专人通过函证方式定期与供应商核对以下内容往来款项。
5. .企业在付款的过程中,应当严格审核采购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
6. 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范围包括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货款支付。
7. 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请购、审批、验收、付款等。
8. 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仓储记录核对一致。
9. 企业的资金活动主要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
10. 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的内容包括供应商情况、请购申请、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及款项支付等情况。
11. 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风险采购计划风险、供应商选择风险、采购验收风险、付款风险。
12. 企业可选择的采购方式有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谈判采购、询比采购。
13. 一般而言,企业应当根据采购方式、确定的供应商、采购价格情况拟定采购合同。
14. 企业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作出明确却规定。
15. 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接受劳务、支付款项相关活动。
16. 企业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17. 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18. 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19. 采购业务的请购岗位与请购审批岗位应当分离。
20. 货物采购岗位与货物验收岗位应当分离。
21. 采购、验收岗位与相关会计记录岗位应当分离。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之采购业务

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采购行为,防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和《》,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
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
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规范)中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对采购的主要流程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企业在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时,应当比照健全资金、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着力从全面梳理相关流程入手。
要着力健全各项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一、采购业务流程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
二、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
第二,采购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二)请购请购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采购申请制度,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第二,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关于采购业务。
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采购业务需要由供应、采购、收货、财会各部门共同协助完成。
将采购业务中的预算、采购、验收、付款等部门工作的授权审批分离开来,预算员、采购员、验收员、保管员、记账员、出纳员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处理业务,各负其责,不得相互代替。
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致使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造成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为此,采购业务应用指引,要求企业加强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风险管控,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一是,要求企业的采购业务尽量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
二是,要求企业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三是,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建立科学的采购物资定价机制,并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四是,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检验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进行验收;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五是,要求企业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利,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
六是,要求企业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退货事宜,及时收回退货货款。
第一节关键内部控制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为实现采购与付款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目标,企业应建立以请购单、合同、验收单、入库单等结算凭证为载体的业务记录控制系统。
在该系统中凭证要连续编号、记录,签字盖章,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并且检查有编号签字的凭证与记录是否按程序要求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和重复,并可检查是否存在舞弊现象。
一、购买与审批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
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企业应当建立购买公示制度,确保采购信息公开、透明。
(一)职责分工企业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1.请购与审批。
2.供应商的选择与审批。
3.采购合同协议的拟订、审核与审批。
4.采购、验收与相关记录。
5.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二)授权审批制度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购买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确定采购项目、质量等级、可选供应商以及交货付款方式等相关内容。
企业应当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从事采购业务。
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应当履行预算调整程序。
建立严格的购买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确定采购项目、质量等级、可选供应商以及交货付款方式等相关内容。
大宗采购应当采用招标方式,规定最高限价,实行比价采购。
采购项目技术含量较高的,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
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的审批要点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计划部门一般会根据顾客订单或者对销售预测和存货要求的分析来决定生产授权;企业对资本支出和租赁合同通常会特别授权,只容许特定人员提出请购;企业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采购合同的签订需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采购款项的支付应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
(三)请购控制采购申请一般由使用部门提出或由仓储部门提出,物资供应部门根据采购单位的采购申请根据年度采购计划,工程用料计划和库存消耗定额编制月度采购计划,由部门主管或其授权人员审核是否合理,若合理则签字认可交采购部门,金额巨大或特殊采购应由主管总经理审批。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
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
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提出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采购环节的开始,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请购制度。
企业生产经营需求量比较多的原材料、零配件等物品,使用部门可根据预算、即将签发的生产通知单等情况填写请购单,由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请购的审核,由本企业授权的采购负责人审批。
(四)询价控制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物资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谈判采购、询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最大限度地减小市场变化对企业采购价格的影响。
为确保价格机制透明,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询价程序,并重点了解供应商的相关情况。
控制措施有:定期了解供应商的基本资料,如产品价格、质量、供货条件、信誉、售后服务以及供应商的设备状况、技术水平和财务状况等,为企业采购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对潜在供应商应就其质量、技术、财务状况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对某些采购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在满足采购方物品质量、送货时间等要求的情况下,以公开方式进行,招标不能以价格作为惟一因素。
(五)采购控制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请购部门、生产部门、财会部门、仓储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包括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付款条件及供应商的资质、经营状况、信用等级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调整。
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
无论何种需要的请购,采购部门在收到经过审批的请购单后都必须作出以下三方面的决定:应订购多少;向谁发出订货单;什么时候发出订货单。
1.订购数量的控制。
2.向哪一家发出订货单。
3.何时发出订货单。
企业应当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采购方式。
大宗采购应当采用招标方式,合理确定招投标的范围、标准、实施程序和评标规则;一般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询价或定向采购的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小额零星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等方式。
2007年8月2日,美国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MattelInc.)向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提出召回佛山利达生产的96.7万件塑胶玩具,理由是“回收的这批玩具表漆含铅量超标,对儿童的脑部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美国环保组织塞拉俱乐部认为危及儿童安全。
进而,致命玩偶一次成为一时谈论的热点。
事发前,佛山利达的产量已居佛山玩具制造业第二。
一夜之间,这家拥有十多年良好生产记录的合资企业成为众矢之的。
在美国舆论的不断声讨下,玩具厂商及其上下游供应、检验链上的疏忽被曝光和放大。
最终,佛山利达被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求整改,中国国家质量监督管理总局宣布暂停其产品的出口。
利达被迫停产,2500名工人几乎无事可做,利达公司合伙人张树鸿承受重大压力,最终一死了之。
张树鸿死后3日,美泰第二次宣布,召回的中国产玩具数量增加到1820万件。
1.朋友——中国式供应关系造成这次事件最大的问题在于玩具所使用的有毒油漆的采购上。
此次向利达公司提供不达标油漆的企业,是与利达公司仅有一墙之隔的东兴公司,该公司老板恰恰是张树鸿多年的好友梁仪彬。
2.验收——一次疏忽还是习惯性遗忘2007年4月初,东兴生产油漆的黄色色粉短缺,为尽快采购,东兴在网上查找到东莞众鑫色粉厂。
该厂向东兴提供了无铅色粉证书、认证资料、相关执照等,“东兴”便于4月10日进货。
按规定,采购的色粉要到检测机构认定,但佛山没有相关的检测机构,只有到广州检验,并需要5~10个工作日才能做出检测结果。
东兴为了尽快给利达公司供货,就省略了检测的环节。
但没料到的正是这批色粉含铅量超标,众鑫当初提供的无铅色粉证书、认证资料等都是假的。
然而,从利达员工的描述是,为方便合作,利达和东兴两家企业选择相邻建厂。
合作4年多,两家工厂就如同一家,使用的油漆都是通过两家企业的内部通道运入利达公司,根本不用走工厂大门,都没出现过问题。
二、验收与付款(一)验收控制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检验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
涉及大宗和新、特物资采购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
为了达到控制目的,验收入库的职能必须由独立于请购、采购和会计部门的人员来承担。
对收货的控制是有双重作用,既控制购买环节的经营活动,也要控制存货的管理工作。
收货部门的控制主要在收货的数量与质量方面,它应根据购销合同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独立地检验收到的物品。
(二)付款程序财务部门对发票、运费单、验收单、入库单以及其他有关凭证审核后,与合同进行核对,经企业授权人审批后向供应商办理结算。
1.付款控制付款这一环节表示采购业务的结束。
一般由会计部门根据审核后的发票、运费单、代扣代收税款凭据、质检部门出具的验收单、仓库开具的入库单以及其他有关凭证与合同规定的付款条件和发货情况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经企业授权人审批后向供应商办理结算,并作相应的采购与付款的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采用赊账方式购买物品时,必然形成债务,由此而引发债务结算业务也必须对此加强控制。
具体要求是:(1)应付账款的入账必须在取得审核、企业授权人审批后的发货票以及验收入库单、请购单、借款通知等凭证后方可入账。
对于享有现金折扣的交易,要用供应商发票金额扣去折扣金额的净额来入账;对于部分退货,注意从原发票中扣除后入账;对于有预付货款的交易,在收到供应商发票后应将预付金额冲抵部分金额来入账。
(2)尽可能设置专人专职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充分发挥账簿控制的作用。
(3)由稽核人员定期与供货商(债权人)核对账目,如果对账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确保双方的账目相符;(4)按双方事先约定的条件,及时清理债务,支付欠款后,应取得债权人的收款证明,并以此关依据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