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中国健康饮食调查报告
中国健康饮食调查报告中国健康饮食调查报告「篇一」一、调查背景多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要求愈来愈迫切。
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依然存在。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1.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让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重建信用规范市场秩序。
也希望让青少年学习并掌握食物与营养,食品与健康等知识,从小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同时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引导家庭和社会共同形成“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
2.时间:7月15日-------8月1日3.地点:三信超市,银座商城,学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摊。
4.对象:食品安全。
5.方式:实地调查,上网调查。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1.过程:(实地调查)(1)三信超市我们小组去了三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7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0%,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9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96%。
(2)银座商城在银座商城,我们的组员调查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8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6%,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9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96%。
(3)学校附近的小店而在学校附近的小店,我们惊讶地发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7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85%。
(4)街旁的地摊在街旁的地摊上,我们惊呆了。
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5%,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10%。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探讨当前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一些改善营养状况的建议。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然而,与此同时,一部分人群的营养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数据表明,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双重挑战。
首先,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贫困人口,他们由于生活条件限制,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
其次,一些居民由于不良的饮食结构,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盐、高糖食物,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第二部分:存在的挑战1. 营养不均衡:在我国,城乡居民的营养状态差异较大。
城市居民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容易获得多样化的食物,从而摄入更全面、均衡的营养素。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相对简单,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
2. 过度摄入与不足摄入并存:与城市居民相比,一些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过多但摄入的营养却不足。
这种情况下,虽然身体摄入了大量的能量,但营养物质的摄入却不足,导致了疾病。
第三部分: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1. 加强营养教育:通过广泛开展营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居民对营养重要性的认识,推广健康膳食和饮食搭配的概念,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提供多元化营养选择:在农村地区,应积极推动农村地区产品市场化,拓宽居民的食物选择,并提供全面的营养素。
3. 强化贫困地区营养保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改善贫困居民的饮食条件,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
4.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市场上的食品符合营养标准,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5. 提高食品营养素含量:通过技术研究与创新,提高食物的营养素含量,加强食品加工业的营养改良。
结论: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改善居民营养状况需要综合施策,包括加强营养教育、提供多元化营养选择、加强贫困地区营养保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以及提高食品营养素含量等方面。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一,人类膳食的变迁历程远古时代(50万年前)人类的主要食物是野生植物旧石器时代中晚期(3--5万年前),人类开始经营采集和狩猎(包括捕鱼)经济.主要食物仍为野生植物,但也食用少量肉类.这种食物的特征是低脂肪,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C,有足够的蛋白质.这种饮食结构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前期(约1万年前)1万年前开始了新石器时代,随之而来的第一次农业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类发明了谷类耕作和饲养动物,生产和储存食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了食物采集向食物生产的转变,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一直到2000年前人类绝大多数过着以素食为主的生活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以及紧随的第二次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革新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食物的数量和种类极大丰富,人们开始远离素食和谷类食物,肉类食物的多少成为老百姓的追求目标和炫耀财富的标志.此外,人类的居住,交通,卫生和医疗条件也大大改善,传染病和损伤引起的死亡大大减少,人均期望寿命明显增加.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200年内(而我国发生这种改变的时间更短),与人类的进化史相比,这种变化显然太快了.这样不适应导致了许多新的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最为典型的是毛里求斯,新加坡和太平洋岛国瑙鲁瑙鲁原为一个贫穷的小岛,60年代末发现了稀有矿产,使该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不幸的是几年以后出现了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大流行,50岁以上的人群70%患有糖尿病,成为世界之最.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发展和富有并不等于健康和幸福.经济发展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健康和幸福. 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是有因果联系的三步曲.这一规律不断被重复和证明,无一例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流行是一种必然的联系,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发展导致不健康的生活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完全可以改变和避免的.当今世界各国的膳食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动,植物比较均衡;2,高动物,低植物;3,高植物,低动物动,植物比较均衡第一种类型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比较均衡,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膳食结构比较合理,以日本人的膳食为代表.有以下几个特点:(1)粮食消费逐年下降,1960年人均谷物消费410g/d,1980年降至312g/d,下降了24%,但到1984年仍达298g/d ,加上薯类,人均口粮(折合原粮)则达484g/d;(2)动物食品消费增加较多,但并不过量,而且水产品食用量较大.1984年,人均肉类消费量62g/d,牛奶及奶制品168g/d,鸡蛋39g/d,鱼贝类95g/d,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占蛋白质摄入量的45%,水产品蛋白质又占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的50%(3)能量摄入量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984年2594kcal,近几年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蛋白质83g/d,无大变化,脂肪增加较多,为81g/d,但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占总能量的59.2%,12.8%,28.0%,膳食结构总体上仍是比较合理的.高动物,低植物第二种类型谷物消费量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大.谷物消费量人均仅160~190g/d;动物性食物,肉类约280g/d,奶及奶制品300~400g/d以上,蛋类40 g/d左右.能量摄入3300~3500kcal,蛋白质100g左右,脂肪130~150g,属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所谓"三高一低"膳食模式,以欧美发达国家膳食为代表.尽管膳食质量比较好,但营养过剩.高植物,低动物第三种类型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较少,膳食质量不高,蛋白质,脂肪摄入量都低,以发展中国家的膳食为代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人均能量摄入量为2000~2300kcal ,蛋白质50g左右,脂肪30~40g,能量勉强满足需要,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营养缺乏病仍然是这些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基本上属于发展中国家膳食模式,但自上世纪末叶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在大城市变化最为明显.变化的特点是粮食在膳食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成倍增长. 以上海市为例,动物性食物消费量1985年与1950年相比,肉类增加2.8倍,蛋类增加4.9倍,水产品增加2.8倍.由肉,蛋,水产品提供的能量1950年仅占总能量8.5%,1985年增至17.5%,至上世纪90年代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剧.据1992年调查上海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消费植物性食物792g,其中谷类388g,薯类17g,豆类12g,蔬菜331g,水果44g,比1982年减少了77g,其中谷类减少114g(23%);平均每标准人消费动物性食物258g,包括肉类73 g,禽23 g,奶及奶制品43 g,蛋29 g,鱼90 g,动物性食物消费总量比1982年增加155g(2.5倍),其中奶及奶制品增加6.1倍,肉和禽增加2.1倍,蛋增加1.7倍,动物性食物增长加速,肉类消费量已超过日本,蛋类和水产品与日本相近,唯奶及奶制品仅相当于日本的1/4,这与我国经济增长状况是一致的.随着膳食结构的变化,能量来源分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特点是: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逐年下降,来源于脂肪的能量逐年上升.上世纪50年代初期,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能量70%~75%,80年代降至60%~65%,90年代降至59%;来源于脂肪的能量50年代为15%~20%,80年代为25%,90年代增至28%,市区高收入居民已达31.2%,超过30%.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蛋白质1982年为蛋白质总量的15.5%,1992增至36.0,膳食蛋白质质量有所改善.维生素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相比,维生素A仅达推荐摄入量(RNI)的57%,核黄素达RNI的67%,两种维生素摄入仍显不足.钙摄入量,50年代初为227mg,1992年增至502mg,但也仅达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钙适宜摄入量(AI)的50%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饮食合理膳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①能保证供给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且各种营养素间的比例平衡;②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率;③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使其多样化,促进食欲,满足饱腹感;④食物本身清洁无毒害,不受污染,不含对机体有害物质,食之无害;⑤有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定时定量,比例合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2002)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七,如饮酒应限量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我国的营养学家,生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拟订了适合中国人的饮食推荐方法一,一个水果,每天一个水果,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及纤维素An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早上的水果是金,中午的水果是银,晚上的水果是铜二,两盘蔬菜其中一盘是叶绿素丰富的茎叶类蔬菜,另一盘是块根类,瓜果类三,3勺素油四,4碗粗饭每天吃4碗杂粮粗饭(或馒头)五,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或豆浆,一盘鱼或虾类,贝类,一盘肉,一盘黄豆芽或豆腐六,6种调味品每天少量酸,甜,苦,辣,咸,香等主要调味品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DRIs)制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在制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活动.概要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是制定RDA的基础.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 = EAR+2SD.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 = 1.2 ×EAR.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标,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如果某营养素的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则该营养素的UL是依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如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则UL依据这些来源来制定. 营养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对健康影响因素40%依靠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因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60%依靠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近年来在我国前三位死因的分析中发现,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不良生活方式与生物因素的比例为45.7:29.0;脑血管病为43.3:36.0;恶性肿瘤则为43.6:45.9.目前这三类疾病占全部死因的67.6%.换句话,目前有2/3的人死于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上海市对一组250例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高危人群进行2年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指导后,使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下降20%与18%根据美国加州对6928名成年人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的结果,发现下列7项生活方式与长寿有关:(1)减少夜生活,每天吃早餐;(2)每天睡眠7—8小时;(3)一日三餐间不吃零食;(4)保持标准体重;(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6)不吸烟;(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经过5.5年的观察,发现遵守6—7项健康行为的人群比只遵守0—3项的人群期望寿命延长11年我国学者对100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后得出的结论也与此相似,这100位老年人平均年龄95.3岁,其中11人超过100岁.他们的经验是除以上7项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知足常乐,有自己的爱好;二是有美满的家庭生活,其中包括和谐的性生活.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人类健康十大危险因素(Lancet 2002, 360: 1347)①营养不良.在贫穷国家,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于饥饿和贫困所造成的营养不良.②不安全性行为.在非洲,超过99%的人由于不安全的性行为,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以撒哈拉沙漠和以南地区最为严重.③不洁水源或环境和个人卫生.每年约有170万人死于使用劣质水源,以及生活在恶劣环境下或不良的卫生习惯导致的肠道传染病或与此有关的疾病.④室内烟雾(如烹调油烟,燃料烟尘).研究发现,室内烟尘可导致35.7%的人发生呼吸道感染,22%的人长期患肺部疾患,有1.5%的人发生各种类型的癌症.⑤饮(酗)酒.酒精中毒可导致每年有180万人死亡,酒精还是引发很多谋杀,车祸和自残等事件的一大因素.⑥高血压.高血压可导致每年有710万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⑦吸食烟草及其制品.WHO预测,在2020年前,每年将有840万人因为吸烟而死亡.⑧胆固醇过高.由于体内胆固醇过高导致440万人死亡,并可以诱发18%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⑨由于食入水果和蔬菜不足而引发的体内缺铁,可导致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亡⑩肥胖.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酗酒成为了最大的健康威胁.高血压则是东西欧,中亚及阿拉伯半岛人民的主要敌人.营养与肿瘤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主要的环境因素及其在肿瘤发生中占的权重如下:①吸烟占30%;②饮食因素平均占35%(其变化幅度为10%到70%);③生育和性行为占7%;④职业因素占4%;⑤酒精滥用占3%;⑥地理因素占3%;⑦环境和水污染占2%;⑧药物和医疗因素占1%.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共抽取71 971户(城市24 034户,农村47 937户), 243 479人(城市68 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 023人.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 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 780户),69 205人,体检221 044人,血压测量153 259人,血脂测定94 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 726人,血糖测定98 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 870人.主要结果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 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1982,1992,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摄入量(克/标准人日) 8.410.66.5_10.715.932.5_9.012.614.2酱油12.413.913.2_10.913.311.4_12.013.912.7食盐4.133.1_5.27.710.7_4.44.75.4糖,淀粉10.58.55.6_3.84.5_8.77.15.3动物油29.917.19.3_40.232.421.2_32.722.412.9植物油24.419.26.6_44.944.221.6_30.127.511.1鱼虾类19.98.83.8_33.229.415.5_23.6167.3蛋及其制品11.23.8_65.836.19.9_26.314.98.1奶及其制品69.937.622.5_104.4 100.562_79.558.934.2畜禽类3.331.7_5.43.43.5_3.93.12.2坚果36.63224.4_69.380.168.3_45.749.2水果11.0 10.8 14.8_8.4812.1_10.39.714腌菜191.3 199.6 238_163.8 221.2 234_183.7 208.3 236.8浅色蔬菜92.8 107.184_88.1 98.168_91.5 102 79.3深色蔬菜11.46.22.9_12.911_11.87.94.5豆制品4.8410.1_2.62.36.1_4.23.38.9干豆类56.2 108228_31.94666_49.5 86.6 179.9薯类25.9 40.9 137_16.31724_23.3 34.5 103.5其它谷类141.0 189.1177_132.0 165.3218_138.5 178.7 189.2面及其制品248.4 255.8217_217.8 223.1217_239.9 226.7217米及其制品2002年1992年_1982年2002年1992年_1982年2002年1992年_1982年农村城市城乡合计982.1975.1980.3 1047.6 1077.4 1057.8164415741623.2磷(mg)23.123.823.322.425.523.438.634.237.3铁(mg) 371.8439.3390.6378.2457.9405.4750563694.5钙(mg)92.383.189.8102.695.6100.2138109129.4抗坏血酸(mg) 0.70.90.70.90.80.90.80.9核黄素(mg)1111.21.11.22.62.12.5硫胺素(mg) 450.3552.8478.8409605.5476107.8147.3119.5视黄醇当量(mg) 124.6226.5152.994.2277156.532.7103.953.8视黄醇(mg) 12.411.21214.111.613.36.8_8.1膳食纤维(g) 72.685.676.248.377.758.339.668.348.1脂肪(g) 64.969.166.164.375.16866.666.866.7蛋白质(g) 9614.2 8943.2 9428.8 9598.1 10019 9740.3 10497.7 10250.8 10423.5MJ2297.9 2137.5 2253.5 2294 2394.6 2328.3 25092450 2491.3能量(Kcal)城市全国农村城市全国农村城市全国2002年1992年1982年(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_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二,中国营养不良的现状与特征营养不良尤其是儿童营养不良,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据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资料显示,在亚洲,有大约1/3的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亚临床表现,从而导致许多死亡和残疾情况的发生(例如失明和夜盲).在过去10年中,仍有近10亿亚洲家庭,没有得到普及食盐倡议的保护,有1/3的亚洲家庭受到缺碘的困扰.缺铁性贫血影响着60%的育龄期妇女,及40-50%的学龄前儿童和一年级学生.此外,世界上有3/4的微量营养元素缺乏者生活在亚太地区.中国同样存在着营养不良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和部分儿童人群,其营养元素缺乏问题更加突出.表现为:——碘缺乏碘缺乏(IDD)是我国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一些估计资料,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IDD的危险人群约有4.25亿人.目前,甲状腺肿的患病率估计为19%.——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在我国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在某些高危地区的一些年龄组中,此比例可高达60%.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2--5岁儿童的维生素A摄入量为RDA的44.8%--68.7%之间.但在一些最贫困的县,维生素A摄入量仅为RDA的30%.Vitamin-A DeficiencyEarly StageVitamin-A DeficiencyLate Stage——铁缺乏由缺铁造成贫血患病率的估计,是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得出的.在2岁以前贫血的患病率最高,到5岁时下降到较低水平.在城市地区女性儿童稍多,而在农村地区则男性儿童稍多.怀孕妇女中,贫血患病率为35%.在城市男孩中,仅通过膳食摄入,则所有儿童中大约16%的人会患贫血.这个百分比是和贫血率相一致的,后者估计仅稍高几个百分点.中国怀孕妇女中较高的贫血患病率加上婴儿又极易患贫血.——缺钙和佝偻病中国佝偻病常有发生.3岁以下儿童的佝偻病患病率为6%--44%.在中国北部和中部青春期的青少年中,约有7%--24%.在中国国内患病率有一个从南向北增加的梯度.而且在2--6个月的婴儿最为常见,好发于每年的冬季和春季.Normal BoneOsteoporotic bone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与国家统计局估计,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率(发育迟缓是中国最主要的营养不良的表现)农村为39.1%,城市为8.9%;低体重发生率农村为17.8%,城市为4.6%;微量营养素缺乏也相当普遍,中国碘缺乏病(IDD)占全世界的40%;估计22%的5岁以下儿童患缺铁性贫血.在中国存在着大量因营养缺乏而导致的不良症状的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营养不良症状----由于营养摄入过度而出现的儿童肥胖症和成年人的心血管,脂肪肝,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国内一部分高收入阶层,城市以及农村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成为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有资料统计,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各类疾病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也成为各种并发症的诱因.事实上,营养不良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而且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异性.根据一项调查,营养不良导致的低体重发生率,北京,上海,辽宁和天津不到10%,而海南和广西超过30%.总体上看,东北,华北地区的发生率最低,西南,西北和一些东南省区的发生率最高.中国存在的营养不良现象,反映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发展带来的收益,包括营养在内,在国家内部并不平衡.这使得有关减轻营养不良,提高整个人口素质的社会发展任务相当繁重.营养不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国外已有资料数据证明,营养不良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儿童营养不良,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未来潜在的影响及其损失.据亚洲开发银行专家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现在世界上30%的人口正面临维生素A,铁或碘缺乏的影响.7.35亿人为这类缺乏导致的临床疾病所困扰,另有20亿人则存在亚临床症状.这类缺乏可以共同危害健康,导致死亡,影响生育,降低智力,教育和学术成就,减少劳动生产力和就业选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微量营养素性营养不良可以干扰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有时甚至贻害终生.表面上看来,这类损失似乎并没有造成足够的破坏,因此很少有人计算过因营养缺乏导致的残。
营养补充保证措施
营养补充保证措施营养补充是指通过增加摄入营养素的方式来保证身体健康和满足营养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营养补充保证措施:1.多样化饮食:合理搭配各种食物,保证摄入各种营养素。
尽量选择新鲜、有机的食材,避免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2.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身体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营养素。
可以通过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来满足需求,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
3.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建立肌肉组织的重要营养素。
可以通过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豆类和奶制品来满足需求,或者使用蛋白粉等补充剂。
5.补充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ω-3和ω-6脂肪酸。
可以通过摄入富含这些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植物油,或者使用营养补充剂来满足需求。
6.补充纤维素:纤维素对肠道健康和消化系统功能良好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豆类来满足需求,或者使用纤维素补充剂。
7.补充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身体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如铁、锌、钙等。
可以通过摄入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和绿叶蔬菜来满足需求,或者使用微量元素补充剂。
8.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根据个体的特殊情况如患病、孕期或老年,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
9.注重饮食均衡:饮食均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要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水分,并合理搭配各种食物。
10.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检查血液中的营养素水平,以及身体是否缺乏其中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
总而言之,保证营养补充的关键是一个多样化、均衡和含有各种营养素的饮食。
在必要时可以选择使用营养补充剂,但要谨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营养现况及糖尿病膳食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营养现况及糖尿病膳食影响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膳食营养是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现况,以及分析膳食营养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控制老年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现况,包括各类食物摄入量、营养素摄入水平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膳食营养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本文期望能够为制定针对性的膳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改善老年人群体的膳食营养状况,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现况,以及糖尿病膳食影响因素。
在膳食营养现况方面,多项研究显示,中国老年人群体的膳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以谷物为主的膳食模式逐渐被高脂肪、高蛋白的现代膳食模式所替代。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老年人营养不均衡、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
同时,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也使得营养问题更加突出。
在糖尿病膳食影响因素方面,文献中提及的因素众多。
其中,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和类型,以及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都被认为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老年人的饮食习惯、烹饪方式、食物选择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糖尿病的风险。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现况不容乐观,而糖尿病的膳食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因此,制定针对老年人的膳食指南,优化食物选择和烹饪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及改善措施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及改善措施一、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主食(如米、面、粮食)在中国居民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蔬菜、水果、豆类等摄入量较少。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转变。
大量的人开始增加肉类、奶制品、油脂、糖等高能量食物的摄入量,并且西式快餐等高脂肪、高糖食品逐渐流行。
这种转变导致了居民膳食结构的不平衡,缺乏膳食多样性。
二、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变迁与膳食结构的变迁相对应,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许多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不良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然而,与此同时,营养过剩和肥胖问题也逐渐加剧。
据统计,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0%,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三、改善措施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 提高营养教育的普及率:加强对居民的营养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引导他们合理选择食物,避免过度依赖高能量、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
2. 加强食品监管: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减少食品中的盐、糖、油脂等摄入量,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营养价值。
3. 提倡膳食多样性:引导居民摄入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豆类等,保证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4. 加强学校食堂的营养改善:改善学校食堂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豆类等的供应,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5. 鼓励健康饮食习惯:提倡居民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习惯,鼓励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总结起来,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的变迁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
为了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需要加强营养教育、加强食品监管、提倡膳食多样性、改善学校食堂的营养以及鼓励健康饮食习惯等措施的综合推进。
我国不同区域膳食结构分析及膳食营养建议
我国不同区域膳食结构分析及膳食营养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和追求也日益多样化、营养化。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特点,探讨其背后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膳食营养建议,以期为我国居民的合理膳食和营养健康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首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北部等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进行概述,包括主食、副食、蔬菜水果等各个方面的消费情况。
接着,我们将从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针对不同区域的膳食特点,提出具体的营养建议,包括增加某些营养素的摄入、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消费、推广平衡膳食的理念等。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健康、科学的饮食选择。
我们也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营养政策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分析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饮食习惯等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各地的膳食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普遍偏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面食、肉类等。
同时,由于北方地区的农业结构以种植小麦为主,因此面食在北方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这种膳食结构可能导致能量过剩、脂肪摄入过多,增加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相比之下,南方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更为均衡和多样化。
南方人普遍喜食大米、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海鲜、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也较多。
这种膳食结构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慢性病风险。
在西部地区,尤其是牧区,人们的主食以牛羊肉等动物性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高。
中国人钙营养状况与缺钙原因及改善措施
中国人钙营养状况与缺钙原因及改善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导言钙是人体健康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对于骨骼生长、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功能至关重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一)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
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
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降低2.5个百分点。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
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下降10.4个百分点。
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
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
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
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
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下降 1.5克。
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变迁及政策建议_翟凤英
No.5,20062006年第5期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合理的食物结构向人体提供充足且平衡的营养素是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儿童青少年期良好的生长发育直到老年期高质量的健康生活,营养都起着重要作用。
不仅对于个体而言营养是决定人体素质和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且国民良好的营养和体质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通过影响社会人力资源状况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会对国民营养和体质状况的改善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以每年8%的增长率快速增长。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9年的601.5元增长至2000年的2253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9年的1375.7元增长至2000年的6280元。
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居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农村从1989年的54.18%下降至2000年的49.1%,城市从54.4%降至39.2%[1,2]。
而且在过去的20年中食物的供应丰富,可供选择的食物品种不断增加,加上国民的教育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变化势必会对居民的膳食结构、营养和体质状况发生相应的影响,从而导致居民的膳食和营养及体质状况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因而研究在过去20年中积累的有关居民营养和膳食状况的丰富资料,分析其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营养政策引导居民食物消费甚为重要。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变迁的追踪研究(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是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美国北卡大学人口中心合作开展的追踪性研究项目。
该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经济发展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食物摄入、收入情况及体力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
膳食营养状况分析及改善措施
膳食营养状况分析及改善措施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物教1001 100701104 冯芸吉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处在了亚健康的状态。
而我们大学生也是非常容易处在亚健康的人群,所以我们有必要关注我们的健康。
而关注膳食营养是我们最容易做到的。
所以,我在这里对自己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1.一日能量消耗情况1.1一日能量消耗记录晚睡:360min穿衣:3min洗漱:5min步行:115min爬楼:8min晨跑:5min吃饭:55min早自习:50min考试:110min上课:296min上网:174min做作业:130min整理床铺:46min午睡:29min洗澡:28min洗衣服:20min脱衣:4min体表面积= 0.00659×155+0.0126×46-0.1603=1.44075一天消耗的总能量能量=(360*0.734+3*2.170+5*2.323+115*2.703+8*4.072+5*5.802+55*1.002+50*0.846+110*0.916+296*0.812+174*0.809+130*0.846+46*2.263+29*0.781+28*2.323+20*2.362+4*2.170)*1.44075=2232kJ1.2一日能量消耗情况分析我一天的消耗能量为2232kJ,这差不多是正常的指标。
但是从上面的记录可以看出,我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尤其是晚上的睡眠,只有6个小时,这对人体机能的恢复和身体自身的调理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从记录中能够看出,我的一天时间基本都是花费在了学习和上网这两个项目上,而运动只有是每天的晨跑、步行和爬楼,这显示我的运动有些不足。
总体来说,虽然我的能量消耗是属于正常范围的,但是能量消耗的分布并不是很合理。
2.一日食物消费情况2.1一日食物消费情况统计早饭:豆沙卷(面粉60g 豆沙4g)粥(米50g)午饭:米饭(200g)黄瓜(50g)青条鱼(50g)豆腐(50g)土豆丝(50g)白菜(50g)晚饭:辣子鸡米线(米线200g 鸡块70g 西红柿10g 鹌鹑蛋5g 黑木耳5g 小白菜10g 黄瓜5g 豆干10g)一日饮水量:500ml2.2食物消费情况分析根据膳食宝塔,一个成年人一天需摄入奶类及奶制品300g大豆类及坚果30~50g禽畜肉类50~75g鱼虾类50~100g蛋类25~50g蔬菜类300~500g水果类200~400g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g水1200ml但是根据一日食物消费情况统计可以发现,我一日摄入蔬菜类180g,鱼虾类50g,谷类薯类及杂豆510g,大豆类及坚果50g。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目前,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营养不足和过剩同时存在。
在某些地区和群体中,由于饮食结构和营养不良,营养不足现象仍然存在。
然而,在大多数地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动物性食物消费增加,植物性食物消费减少,特别是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与此同时,运动量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区居民步行和骑车数量减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导致运动量不足。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国居民身体素质下降和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居民对合理膳食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营养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居民合理搭配食物,增加对蔬果等健康食品的摄入。
推广全民运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和糖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
为了实施这些措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行动。
开展营养健康培训,提高居民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
可以在社区、学校、单位等场所组织培训讲座,向居民普及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
建设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服务。
通过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我们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健康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加强营养教育和推广全民运动等措施来改善现状,提高居民的营养与健康水平。
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另外,也需要强调个人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责任和意识。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搭配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也需要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健康问题。
我们呼吁广大居民自身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减少医疗成本,提高生命质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备受。
中国居民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毕业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要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人,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三十多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膳食营养结构和健康状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因此,对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了解并掌握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现状才能吃得有营养,吃出健康。
关键词膳食营养结构现状健康现状调查研究目录1.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现状 (5)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5)2.1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现状 (6)2.1.1我国居民的传统膳食营养结构 (6)2.1.2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的现状 (6)2.2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7)2.3改善膳食结构,预防饮食疾病 (8)3.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合理的食物结构向人体提供充足且平衡的营养素是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儿童青少年期良好的生长发育直到老年期高质量的健康生活,营养都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状况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加,患营养不良疾病率下降。
同时,我同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情况调查汇报关键词: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情况调查汇报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现实状况(10月12日)中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国家统计局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标和意义国民营养和健康情况是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关键指标。
良好营养和健康情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关键目标。
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时开展国民营养和健康情况调查,立即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订和评价对应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情况,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中国城镇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及改变规律;评价城镇居民营养和健康水平;制订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方法发挥了主动作用。
因为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首先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其次也造成了膳食结构、生活方法和疾病谱改变。
为立即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情况及其改变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情况影响,为国家制订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情况调查"。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营养和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一样专业分别进行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题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增加了新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足科学论证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尤其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一样类型地域含有良好代表性。
膳食营养状况分析及改善措施
膳食营养状况分析及改善措施为了进一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每天的膳食营养摄入是否合理,本人做了详细的记录。
结合自身的体质指数与标准数据,作出科学以及详细的改善措施,以使身体更加健康。
1.一日能量消耗情况1.1 6.15-6.16穿衣(1*2.232=2.232)6.16-6.18上厕所(2*2.001=4.002)6.18-6.22洗漱(4*2.323=9.292)6.22-6.28化妆(6*2.801=16.806)6.28-6.29穿鞋(1*2.772=2.772)6.29-6.45走路(16*2.703=43.248)6.45-6.50买早饭(5*0.985=4.925)6.50-7.00走路(10*2.703=27.03)7.00-7.40上自习(40*0.846=33.84)7.40-7.54走到宿舍(14*2.703=37.842)7.54-7.56上厕所(2*2.001=4.002)7.56-10.26睡觉(150*0.78=117)10.26-10.28起床(2*1.422=2.844)10.28-11.02玩电脑(34*0.809=27.506)11.02-11.26买午饭(24*2.601=62.424)11.26-11.41吃午饭(5*1.002=5.01)11.41-11.58看书(17*0.808=13.736)11.58-14.00睡午觉(12*0.781=9.372)14.00-14.25洗漱(25*2.232=55.8)14.25-14.30走路(5*2.703=13.515)14.30-14.45跑步(15*5.302=79.53)14.45-16.10打乒乓(90*4.033=362.97)16.10-16.30走路(20*2.703=54.06)16.30-17.58上微机课(88*0.812=71.456)17.58-18.10走路(12*2.703=32.436)18.10-18.15买晚饭(5*2.703=13.515)18.15-18.25回宿舍(10*2.703=27.03)18.25-19.25上网(60*0.809=48.54)19.25-19.30走路(5*2.703=13.515)19.30-21.10上自习(100*0.846=84.6)21.10-21.17走路(7*2.703=18.921)21.17-21.30洗漱(13*0.786=10.218)21.30-23.30上网(120*0.809=97.08)23.30-23.37收拾(7*2.333=16.331)23.37-6.15睡觉(408*0.781=318.648)一天总消耗量为1742.48kcal1.2女生一天正常的能量总消耗量应为2100kcal,而我为1742.48kcal,表明我一天的运动量并不达标。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不平衡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不平衡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根据1982年、1992年、2002年我国居民营养健康调查结果,分析了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及原因,指出解决目前我国膳食营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为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营养调查,膳食结构,营养性疾病,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居民的经济收入逐步提高,国家的食物生产与供应以及价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了人们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膳食结构的变化导致居民营养健康水平的变化。
这表现在营养等供给不足、过多或比例失调并引发一系列疾病。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制定国民营养健康战略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饮食模式,促进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水平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分别于1 959年、1982年、1992年、2002年进行了4次全国居民营养健康调查,但第一次(1 959年)距现在较远,同时缺乏详细的基础数据,因此本文只根据后3次的调查结果来分析近2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发生的变化和对国民健康水平的影响。
1、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明显优化,但也存在某些不良倾向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基本得到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82年、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109 g、40.2g和210g、69g上升到2002年的248g和126g,分别增长2.3倍和3.13倍。
而谷物食品消费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分别从1982年、1992年的525g、729g和451.4g、 593.8g 下降至2002年的398g、471.5g,分别下降了24%和35.3%;豆类和奶类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分别从4.5g、7.9g和8.1g、14.9g增长至11.8g、26.3g,但距离营养学会推荐标准36g、45g还有一定差距;城市居民膳食结构有不合理之处,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营养干预 健康与教育基于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研究
二、健康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在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向儿童传递营 养知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社区举办健康讲座或活动,让居民了解健康的生活 方式;在媒体上发布健康信息,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二、健康
除了教育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医疗保健的可及性。 这包括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广预防性医疗等措 施。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支持体育活动和锻炼,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免疫 力。
结论
结论
营养调查与监测在改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定期 开展营养调查与监测,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居民营养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 对性的营养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加强营养教育、推广健康饮 食、加强监管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将有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改 善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建议与措施
建议与措施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一是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居民对 营养知识的认识和重视;二是推广健康饮食,鼓励居民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 品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三是加强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营养标 签制度,规范食品营养成分的标注;四是政策支持,加大对营养改善项目的投入, 制定有利于居民营养改善的相关政策。
一、营养干预
一、营养干预
营养干预是指在食物供应和饮食习惯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改善人群的 营养状况。在中国,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重要的营养干预措施,旨在改善农 村和贫困地区儿童和孕妇的营养状况。该计划通过提供营养餐、营养包和营养知 识教育等手段,提高儿童和孕妇的营养摄入量,改善其营养状况。
一、营养干预
2、计划效果
2、计划效果
经过自查,我们发现营养改善计划的效果存在以下问题: (1)效果不明显:由于计划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实际效果不明显。例 如,有些地方的参与人员并没有因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而明显改善营养状况。
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实施方案
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实施方案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编制背景 (3)1.2 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5)1.3 目标和任务 (6)2. 国民营养计划的现状分析 (7)2.1 营养状况调查 (8)2.2 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法规政策 (9)2.3 营养宣传教育现状 (11)3. 实施国民营养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3.1 全民健康的需要 (13)3.2 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14)3.3 国际合作与交流 (15)4. 合理膳食行动实施方案 (16)4.1 总体要求 (17)4.2 行动目标 (18)4.3 主要措施 (19)4.3.1 加强营养科学研究 (21)4.3.2 优化食品供给结构 (22)4.3.3 促进合理膳食习惯的形成 (23)4.3.4 完善营养知识普及和教育体系 (24)4.4 监测评估与监督 (26)5. 政策保障与支持措施 (27)5.1 法规政策支持 (28)5.2 资金保障 (30)5.3 人才队伍建设 (30)5.4 国际合作与交流 (32)6. 组织实施 (32)6.1 组织管理机构 (34)6.2 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35)6.3 责任落实 (35)6.4 监督考核 (37)7.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38)7.1 资金筹集与使用 (39)7.2 政策法规的修订与完善 (40)7.3 公众参与和健康教育 (42)7.4 国际合作的开展 (44)1. 内容概览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实施方案旨在为全体国民提供科学、健康、可持续的营养指导,推动人民群众健康饮食习惯形成,提高国民整体营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核心目标:到20XX年,全面提升国民健康饮食意识,构建良好膳食环境,显著改善国民营养状况,营造全民关注营养、积极参与营养健康建设的社会氛围。
优化膳食结构,倡导均衡、科学、多样化的膳食模式,提高人群摄入各类必需营养素的效率。
关于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整改报告
关于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整改报告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整改报告一、前言营养改善计划是为了解决我国较普遍存在的营养不良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政策。
其目标是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
然而,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以期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
二、问题分析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缺乏科学指导:在制定计划的初期,我们未能充分依据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来确定目标和方案。
因此,计划中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宣传不到位:营养改善计划需要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但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全面和深入。
很多人对计划的内容和目标并不了解,缺乏参与的动力。
3. 配套政策不完善:营养改善计划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和改进,而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并没有同步进行。
这导致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阻碍。
4. 资金投入不足:营养改善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我们目前的资金投入并不够充分。
这使得计划的实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进展缓慢。
5. 协调管理不力:由于计划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合作,但协调管理工作并不到位。
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三、整改措施1. 科学指导:我们将加强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依据最新的科学成果调整和完善计划中的目标和方案。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专家咨询团队,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宣传推广:我们将加大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公众普及计划的内容和目标。
我们还将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与广大群众进行互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 完善配套政策: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和协作,研究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我们还将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各部门和单位的共识和执行力度。
4. 加大资金投入:我们将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大对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营养,谋求谓之“营”,养生谓之“养,”综而述之,即为谋求养生,生物从外界摄取养料以维持生其命。
营养学家对营养所作的解释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
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是影响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能与智能的发育程度。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营养摄入不平衡将引起诸多疾病。
只有合理膳食,保证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维持好居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现阶段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一)、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有所改善1,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
2,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3,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二)、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类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一些营养素缺乏病依然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偏远地区仍然比较严重,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下面具体分析:A.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1)钙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到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
当摄入量达到某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
该数值称为RDA 值。
)要求的800毫克的49.2%。
因缺钙,会有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2)维生素B2维生素B2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二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0.8毫克,仅占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
缺乏状况各地区之间差异不是很大。
因缺乏维生素B2,一些人已出现嘴唇脱皮、皮肤发痒的症状。
(3) 维生素A维生素A是中国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为维生素A,319微克来自β-胡萝卜素的转化),仅为RDA 要求的800微克的61.7%。
不少人都有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干涩、怕光的现象B. 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1)锌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属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
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儿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
(2)维生素B1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2毫克,离RDA的要求差11.3%。
因城市居民已广泛使用精白米面,而维生素B1主要含在大米、小麦的表面上,所以城市居民实际缺乏情况比调查数据还要严重。
煮熟的大米所含的维生素B1基本上已被破坏。
(3)硒中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2微克,离RDA要求相差11.7%。
(4)铁调查食物摄入数据,中国人每天摄入铁已达到RDA要求,但据调查后分析,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黑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
另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
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铁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仍然广泛存在着贫血现象。
(5)维生素C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DRI的100毫克的要求。
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其中多数维生素C已被破坏。
二、改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建议与措施(一)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就要求平衡膳食,平衡饮食就是指一日饮食中适当量的粮谷类,豆类,肉蛋奶类,蔬菜水果类和油脂类,且几大类食物相配得当的一种膳食。
归纳起来,应做到以下九种相配:1、粗细粮相配。
日常饮食中增加粗粮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老年斑,便秘等,而且有助于减肥。
2,主副食相配。
日常饮食中应将主食和副食统一起来。
3,干稀相配。
4,颜色相配。
食物一般分五种颜色:白红绿黑黄,一日饮食中应兼顾上述5种颜色食物。
5,营养素相配。
容易过量的为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容易缺乏者为蛋白质,维生素,部分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素;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有鱼虾类,兔肉,蚕蛹,莲子等;富含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类和粗粮等;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每日应饮用四杯以上的水。
6,酸碱相配。
食物分为呈酸性和呈碱性食物。
主要是根据食物被人体摄入后,最终使人体血液呈酸性还是呈碱性区分的。
近些年来,因肉类食物摄入过多,致使血液酸化,引发富贵病,应引起重视。
7,生热相配。
吃生吃活现已成为一种时尚。
吃生蔬瓜果,鲜虾,银鱼等可以摄入更多营养素,但必须注意食品卫生。
8,皮肉相配。
连皮带肉一起吃渐成时尚。
如鹌鹑蛋,小蜜橘,大枣,花生米等带皮一起吃营养价值更高。
9,性味相配。
食物分四性五味。
四性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
根据“辨证施膳”原则,不同疾病应选不同性味食物,一般原则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根据“因时制宜”的原则,不同季节应选用不同性味的食物。
此外,五味也应该相配起来。
(二)、根据我国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指南》科学营养科学、合理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并涉及到千家万户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事,为了正确引导人们的食物消费,讲求膳食平衡和营养科学,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原则,继承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先进实用经验,改革、调整我国食物结构和消费习惯,营养科学界推荐了我国人民膳食指南1、食物要多样目前已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任何一种单一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的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各有不同特点。
因此,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
我国膳食的基本特点是以植物食物为主、动物食物为辅,能量来源以粮食为主,要注意各类食物中尽可能地选择不同食物品种,特别是蔬菜应多选一些绿色蔬菜或其他深色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胡萝卜和矿物质。
2、饥饱要适当要饮食适度,饥饱适当,使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与消耗相适应,避免身体超重或消瘦。
3、油脂要适量油脂所提供的能量以不超过膳食总量30%为限,要避免吃太多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动物油脂,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4、粗细要搭配每天要吃不同类型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杂粮、豆类、蔬菜、水果等。
要提倡多吃一些粗米、面和杂粮,少吃精米、白面。
5、食盐要限量为了有利于预防高血压,每人每日食用量以不超过10g为宜,原则是“食不过咸”。
6、甜食要少吃多吃食糖引起的最重要营养问题是龋齿。
食糖是纯能量食物,除提供能量外几乎无其他营养素。
对于只需低能量的人来说,要避免经常食用含有大量糖的甜食。
7、饮酒要节制如欲喝酒,可少量饮用低度白酒、啤酒及各种果酒。
孕妇儿童均忌白酒,以利健康。
严重酗酒。
8、三餐要合理建立合理饮食制度,切忌暴食暴饮,提倡少吃零食。
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能量的30%、午餐40%、晚餐30%较为适宜。
当然可以根据生活很工作制度,适当调整。
要提倡吃好早餐。
(三)改善营养的相关措施1、通过营养指导,改善贫困地区的营养状况。
鉴于我国营养不足问题主要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必须从农村入手,以贫困地区为主线。
2、积极防治重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将儿童营养不良及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的缺铁性贫血作为防治重点,同时重视核黄素,视黄醇及钙摄入不足的问题。
为提高膳食质量特别是农村居民膳食质量,提高这些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应大力发展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奶类),豆类,坚果类和深色蔬菜的生产。
同时,针对碘缺乏病,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营养缺乏病,应对适宜的主副食品进行合理强化,以提高营养素供给量。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应大力发展价廉而营养丰富的代乳品和辅食品。
3,有效控制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性疾病。
通过营养宣传教育,强调事物的多样化和平衡膳食对健康的意义。
调整动物性食物的品种,减少饱和性脂肪和胆固醇在辅食中的比重,降低肉类特别是猪肉的比重。
通过营养指导,控制膳食中的危险因素,是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4,加强营养人才的培养培训。
为了有效开展食物与营养指导,必须有相应的专业队伍。
这支队伍除专业工作者和从事社区营养的基层工作者外,还应包括农业,轻工业等部门的营养人才和在社会发展,经济研究部门的营养人才,使之有效的将人民的营养需要纳入社会发展,经济计划指定和调整食物生产,加工,流通之中。
目前这只队伍在我国还相对薄弱,必须加强营养人才的培养,加速基层营养人才的培训。
三、总结: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正经受着营养不足和营养失衡两类营养不良的双重挑战。
可喜的是由于我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粮食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在农村和城郊地区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以后,人们拥有的蔬菜量大增,年人均消费量已达140~180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比较稳定。
据报道,世界人均占有蔬菜量为105kg,我国311kg。
毫无疑问,这对保护健康是有益的。
此外,我国对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极为重视,并已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公众营养健康的计划。
现已从食品强化着手进行工作,例如:在贵州进行了用铁强化酱油防治人群中缺铁性贫血的万人实验,并且取得了半年后使贫困人群中的贫血降低约50%的明显成效。
今后还计划开展铁强化面粉和用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等的工作,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国的食品营养状况将会得到更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