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域文化比较与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

中国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

这是一座结构精巧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整个院 落位于一个方形的围墙之内,四周是全封闭的, 墙面内由砖砌筑,高10多米,上层是女儿墙形式 的垛口。由外面还能看到一个个的更楼、眺阁, 就像是城墙上的敌楼一样,很有气势。整体看来, 在坚实的墙体掩护下,乔家大院就如一座稳固的 城堡。乔家大院平面布局呈双喜字,共有六个大 院、一十个小院,相互穿插、交错,共313间房屋。 如此复杂的布局,组成了一格富有变化的建筑空 间。
03
古代南北方代表性建筑
古代南北代表性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 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 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在这里我们选取山西乔 家大院和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南北建筑的代表, 跟大家分享一下南北方建筑的集大成者。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堡村,占地面积 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始建 于清代乾隆年间。乔家大院不但是山西民居的典 型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建筑的典型形式。
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用地狭窄,丘 陵、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富,当地建筑流派也较为多样,最著名 的有闽派、川派、皖派、苏派 ,当然,其建筑布局和风格 又各有所不同。
皖派建筑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南 方四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 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国南 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 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 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 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徽派民 居建筑风格有“ 三绝”(民 居、祠堂、牌坊)和“三雕” (木雕、石雕、砖雕)。 徽 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 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 出印象。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 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 (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 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 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地域文化的测量维度

地域文化的测量维度

地域文化的测量维度
地域文化是指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它可以通过测量维度来进行评估和比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量维度:
1. 语言:语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或国家的语言使用情况,可以了解其文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宗教:宗教信仰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它对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宗教信仰和实践,可以了解其文化传统和社会现状。

3. 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惯。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或国家的节日、礼仪、饮食和服装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了解其文化特点和历史演变。

4. 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表现形式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或国家的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了解其文化特点和艺术风格。

5.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了解其文化传统和社会现状。

6. 历史演变:历史演变是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人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历史演变,可以了解其文化传统和发展趋势。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测量维度,当然还有其他的测量维度可以用来评估和比较地域文化。

通过对这些测量维度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文化特点和发展趋势,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

论源生型古都西安——兼与古都洛阳比较

论源生型古都西安——兼与古都洛阳比较

2020年3月第36卷第2期㊀㊀㊀唐都学刊TangduJournal㊀㊀㊀㊀Mar 2020Vol 36No 2ʌ西安地域文化研究ɔ论源生型古都西安兼与古都洛阳比较葛㊀天(西安博物院业务研究部ꎬ西安㊀710068)摘㊀要:以土著族群在古都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进行考察ꎬ可以提出源生型古都和次生型古都两个概念ꎮ西安属源生型古都ꎬ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周㊁秦㊁隋㊁唐等王朝的龙兴之地ꎮ洛阳属于次生型古都ꎬ定都洛阳的大多数王朝在伊洛地区以外崛起ꎬ后攻取洛阳为都ꎮ西安所处的关中盆地及渭河流域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ꎬ腹地辽阔ꎬ民习骑射ꎬ尚武善战ꎮ伊洛地狭ꎬ民风趋利ꎬ尚武之风较弱ꎬ难以崛起强大的政权ꎮ关键词:源生型古都ꎻ西安ꎻ次生型古都ꎻ洛阳中图分类号:K92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20)02006906收稿日期:20181109作者简介:葛天ꎬ男ꎬ陕西武功人ꎬ史学硕士ꎬ西安博物院业务研究部副研究馆员ꎬ主要从事文博历史研究ꎮ史念海先生在«中国古都学刍议»一文中分析了建立古都学的基础和必要性ꎬ阐明了古都学的定义㊁任务㊁特点和研究方法等[1]ꎮ史先生在«中国古都概说»一文提出了古都和中国古都学的定义ꎬ具体论证了广义的古都217处ꎬ涉及王朝或政权277个ꎬ根据狭义的古都概念ꎬ提出65处[2]ꎮ史先生后来的一系列论著ꎬ进一步丰富了古都学理论ꎮ华林甫在«20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一文中ꎬ从古都学理论和规律性研究㊁七大古都㊁普通古都等三个方面对20世纪古都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勾勒[3]ꎮ朱士光教授在«中国古都学理论建设刍议»一文中指出ꎬ迄今已出版19辑的«中国古都研究»共收录学术论文533篇ꎬ可大部分都是有关某些古都具体问题的考证㊁研究性论文ꎬ专门论述有关古都学理论的论文仅占百分之六七ꎻ而这三四十篇论文也大多是就中国古都学理论的某些具体问题ꎬ如中国古都的定义㊁研究方法㊁研究范畴㊁建都的地理因素等ꎬ尚未就中国古都学整体理论体系与基本理论思想作深层次的阐释[4]ꎮ2016年10月25日ꎬ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都古都文化学术研讨会形成的«中国古都学会 成都共识»指出: 中国古都学正面临着突破和创新的重要关口ꎮ其中ꎬ中国古都研究应进行理论创新ꎬ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ꎬ应当具有当代情怀㊁国际视野以及中国整体观ꎮ 中国古都学要构建为独立的学科ꎬ除了要明确研究对象ꎬ还需要创新理论和方法ꎬ构建学科研究体系ꎬ形成中国古都特有的概念㊁原理㊁命题㊁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逻辑化知识系统和理论体系ꎮ [5]朱士光教授对于中国古都学理论亟待加强的期待和«中国古都学会 成都共识»均表明ꎬ中国古都学在概念㊁原理㊁命题㊁规律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ꎬ这需要全国同仁的不懈努力ꎮ本文首次提出 源生型古都 和 次生型古都 的概念ꎬ对于古都形成的因素中ꎬ尝试从土著族群在古都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进行考察ꎮ20世纪80年代以来ꎬ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ꎬ它强调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生作用的结果ꎬ而非外部力量推动的[6]ꎮ罗荣渠对世界现代化的过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内源的现代化ꎬ这是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ꎬ又称内源性变迁ꎬ其外来的因素居于次要地位ꎻ一类是外源或外诱的现代化ꎬ内部因素处于次要地位[7]ꎮ钱乘旦将罗荣渠根据社会变迁所具有的创新性变革和传导性变革两种不同形式ꎬ概括为 内源型现代化 和 外源型现代化 两个概念[8]ꎮ借鉴 内源型现代化 和 外源型现代化 这两个概念ꎬ为了考察古都及所属的土著族群在古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ꎬ本文提出 源生型古都 和 次生型古都 两个概念ꎮ 源生型古都 指在古都形成的过程中ꎬ古都所在的土著族群起着主要作用ꎮ如罗马帝国以罗马为中心发展起来ꎬ罗马就是源生型都城ꎮ 次生型古都 指在古都形成的过程中ꎬ古都所属的土著族群没有起到主要作用ꎬ该地成为都城主要为外部政治势力所左右ꎮ元朝崛起于大漠ꎬ灭金㊁灭西夏㊁灭南宋ꎬ定都北京ꎬ北京一带原为金的辖区ꎬ北京之于元朝ꎬ就是次生型都城ꎮ运用这两个概念ꎬ本文重点对西安和洛阳两个古都进行考察和分析ꎮ一㊁古都西安㊁洛阳源生性的比较古都西安与洛阳相比较ꎬ西安的源生性很强ꎬ属于源生型古都ꎬ即西安在成为西周㊁秦㊁西汉㊁隋㊁唐等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以前ꎬ就已经是准统一政权的政治中心ꎬ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周㊁秦㊁隋㊁唐等王朝的龙兴之地ꎮ相较于西安ꎬ古都洛阳的原生性较弱ꎬ定都洛阳的大多数王朝在伊洛地区以外崛起ꎬ后以洛阳为都ꎬ可称为次生型古都ꎮ1.古都西安源生性的表现定都西安的王朝很多ꎬ而古都西安能够与罗马㊁雅典㊁开罗㊁伊斯坦布尔并称世界五大古都ꎬ主要在于西周㊁秦㊁西汉㊁隋㊁唐等五个强盛的中原王朝定都于此ꎮ明确建都西安地区且成为全国性的都城ꎬ从西周开始ꎮ周人兴起于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ꎬ随着势力范围不断扩大ꎬ特别是为了控制东方广大地区ꎬ最终迁都丰京ꎬ周武王又在沣水东岸营造镐京ꎮ 而作丰邑ꎬ自岐下而徙都丰ꎮ明年ꎬ西伯崩ꎬ太子发立ꎬ是为武王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ꎬ师毕渡盟津 二月ꎬ甲子昧爽ꎬ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ꎬ乃誓ꎮ [9]118-122周武王继位第十二年灭商ꎬ为公元前1046年ꎮ周文王迁都丰京第二年就去世ꎬ可推测周文王迁都丰京的时间最迟为为公元前1059年ꎮ周武王经过十余年的准备ꎬ最终灭商ꎬ镐京也成为西周的都城ꎮ丰京㊁镐京均在今西安市长安区境内ꎬ被称为宗周ꎮ犬戎攻镐京ꎬ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至洛邑ꎬ周平王对秦襄公说: 戎无道ꎬ侵夺我岐㊁丰之地ꎬ秦能攻逐戎ꎬ即有其地ꎮ [9]179秦国建立后ꎬ定都在关中西部一带ꎮ为了向东发展ꎬ公元前383年ꎬ秦献公迁都关中东部的栎阳ꎬ栎阳位于今西安市阎良区ꎮ公元前350年ꎬ秦孝公迁都咸阳ꎮ今天的咸阳市虽为地级市ꎬ但明清民国时期咸阳县均隶属于西安ꎮ即便在今天ꎬ咸阳市中心距西安市中心也只有20千米左右ꎮ秦时的咸阳在今咸阳以东以南ꎬ其阿房宫㊁兴乐宫等宫殿位于今西安市境内ꎮ汉长安城就是在秦咸阳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ꎬ并将其改名为长乐宫ꎮ司马迁说: 长安ꎬ故咸阳也ꎮ [9]2637公元前221年ꎬ秦灭齐国ꎬ统一全国ꎬ依旧定都咸阳ꎮ从定都咸阳到秦朝灭亡ꎬ咸阳为都144年ꎮ西汉皇室虽以楚人居秦ꎬ但由于项羽在关中残暴ꎬ项羽东返后ꎬ刘邦拥有关中ꎬ且得到秦人的支持ꎮ楚汉相争时ꎬ尽管汉兵屡败于项羽ꎬ但关中强大的人力㊁物力对于刘邦最终获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ꎮ西汉统一全国后ꎬ倚为柱石的依然是三辅及关陇六郡良家子ꎬ 汉兴ꎬ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㊁期门ꎬ以材力为官ꎬ名将多出焉ꎮ [10]1644羽林㊁期门为汉朝的精锐部队ꎬ籍贯以六郡为主ꎮ因此ꎬ西汉皇室的郡望虽在丰沛ꎬ西汉建立前㊁后ꎬ以西安为中心的关陇地区居功至伟ꎬ长安作为西汉的都城ꎬ其源生性虽不及西周㊁秦ꎬ但仍有相当的代表性ꎮ西晋灭亡后ꎬ北方大乱ꎬ直到北魏统一北方ꎬ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ꎬ西魏定都长安㊁东魏定都邺城ꎮ西魏㊁北周的统治集团以武川镇落后的拓跋鲜卑军人为核心ꎬ还包括汉化很深的拓跋鲜卑贵族八大姓和关陇汉族士族以及部分进入关中的关东大姓ꎮ北周创立府兵制ꎬ起初以鲜卑人为主ꎬ关陇汉族士族的私兵部曲也陆续归并到府兵中ꎬ并以汉族豪强为乡帅ꎮ如关陇名门裴文举㊁韩雄㊁陈忻㊁魏玄㊁卢光均为府兵将军ꎬ郭彦原㊁苏椿任大都督ꎮ北周后期ꎬ府兵的一半为汉族ꎮ这样ꎬ拓跋鲜卑六镇军人和关陇汉族士族通过府兵制融为一体ꎬ相互改造ꎬ形成了新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ꎮ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生机勃勃ꎬ左右中国政局长达数百年ꎬ北周㊁隋㊁唐三个王朝的皇族以及大批文臣武将出自这个集团[11]ꎮ公元576年ꎬ定都长安的北周灭亡定都邺城的北齐政权ꎮ公元581年ꎬ杨坚取代北周ꎬ建立隋朝ꎬ后隋灭陈ꎬ统一中国ꎬ依旧以长安为都ꎮ李渊虽在晋阳起兵ꎬ作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一部分ꎬ起兵后的李渊迅速进兵关中ꎬ定都长安ꎬ以关陇地区为基地ꎬ逐渐翦灭群雄ꎬ缔造了强盛的大唐王朝ꎮ鲜卑人的西魏政权开始定都长安的时候ꎬ长安属次生型古都ꎮ然而随着汉人政治地位的提高ꎬ特别是汉人最终融合了鲜卑人ꎬ焕发出勃勃生机ꎬ不断向外开拓ꎬ至隋朝建立时ꎬ古都长安表现出较强的源生性ꎬ隋唐长安可称为源生型古都的典型ꎮ2.古都洛阳次生性的表现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ꎬ夏朝的第一个统治者是禹ꎬ夏最初建都在阳城(山西省阳城县一带)ꎮ据说在大禹之后ꎬ夏都多次进行迁徙ꎬ先后在今天的山西夏县㊁河南登封㊁偃师㊁禹州㊁济源㊁濮阳㊁巩县㊁陈留等地建立过都城ꎮ洛阳地区的斟鄩在夏代太康㊁孔甲㊁帝皋㊁夏桀四个帝王统治时期曾是都城[12]ꎮ有的学者认为ꎬ夏朝都城迁移过十次ꎬ而河南开封的老丘是最重要的都城ꎬ时间达221年[13]ꎮ由于夏朝处于传说和考古时代ꎬ夏朝的第一个都城可能不在洛阳地区ꎬ但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ꎬ关系到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悠久地位ꎬ且夏朝统治核心区域在晋南㊁豫西ꎬ洛阳地区的斟鄩ꎬ可认为是源生型古都ꎮ商汤灭夏后ꎬ究竟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哪个是商朝的都城ꎬ至今没有定论ꎬ但有一点可以肯定ꎬ即使商汤定都偃师ꎬ偃师商城很显然是商人征服夏朝后在夏朝的统治区建立的都城ꎬ属被征服性的次生型都城ꎬ而非源生型都城ꎮ洛阳作为著名的古都ꎬ明确的建都记载是从东周开始ꎮ西周灭商后ꎬ就营造洛邑ꎬ对当地殷民进行监视㊁镇抚ꎬ称成周ꎮ西周灭亡后ꎬ周王在秦襄公等拥护下ꎬ迁都洛阳ꎬ东周之洛阳显然属于次生型都城ꎮ在洛阳建都的朝代中ꎬ影响最大的是东汉ꎮ刘秀在南阳起兵ꎬ与同在湖北爆发的绿林军合作ꎮ公元24年ꎬ绿林军攻陷洛阳ꎬ更始帝刘玄迁都于此ꎬ派刘秀经营河北ꎮ公元25年ꎬ刘秀在河北称帝ꎬ彻底脱离更始政权ꎬ幽州骑兵成为刘秀夺取天下重要的军事力量[14]ꎮ更始帝从洛阳准备迁都长安时ꎬ长史郭兴对更始帝建言中提及ꎬ 陛下起自荆楚 注曰: 更始起南阳ꎬ南阳属荆州ꎬ故曰荆楚也 [15]1217-1218ꎮ公元26年ꎬ刘秀攻取洛阳ꎬ作为都城ꎬ后逐渐消灭群雄ꎮ东汉统一全国后ꎬ刘秀重用南阳人ꎬ建武十一年ꎬ郭伋对刘秀建议说ꎬ 选补众职ꎬ当简天下贤俊ꎬ不宜专用南阳人 [15]1092ꎮ可见ꎬ刘秀的军事政治基础在荆楚㊁河北ꎬ东汉定都洛阳ꎬ洛阳作为都城ꎬ是次生型古都ꎮ曹操ꎬ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ꎬ谯沛军事集团是曹操的政治根基[16]ꎬ后以许昌为政治中心统一北方ꎮ曹丕废汉献帝ꎬ迁都洛阳ꎬ于曹魏而言ꎬ都城洛阳都属次生型都城ꎮ司马氏作为曹魏的支柱之一ꎬ其代魏建立的西晋依然定都洛阳ꎬ西晋之于洛阳ꎬ可认为具有一定的源生性ꎮ以后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平城迁都洛阳ꎬ作为都城的洛阳为次生型都城ꎮ以后定都洛阳的政权非常短暂ꎬ不做讨论ꎮ在定都洛阳的王朝中ꎬ影响较大的东周㊁东汉㊁曹魏㊁北魏等ꎬ都城洛阳都属次生型古都ꎬ这就决定了古都洛阳总体上属于次生型古都ꎮ二㊁古都西安㊁洛阳源生性差异的原因古都西安和洛阳源生性的差异ꎬ与两地的自然地理㊁族群风貌有着极大的关系ꎮ古都西安作为西周㊁秦㊁西汉㊁隋㊁唐等强盛王朝的都城ꎬ有着很强的源生性ꎬ是诸多王朝的龙兴之地ꎮ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乃至秦陇地区ꎬ在中国古代经济㊁军事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ꎬ秦陇地区迥异的族群风貌也使得西安格外夺目ꎮ洛阳建都时间较长ꎬ更多的是得益于地理位置居中ꎬ而与当地族群关系不大ꎮ1.古都西安成为诸多王朝龙兴之地的原因关中地区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ꎬ石器时代古人类的遗迹绵延不绝ꎮ西安所处的关中盆地及渭河流域ꎬ土地肥沃ꎬ气候温和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ꎬ腹地辽阔ꎮ周㊁秦㊁汉㊁唐时期ꎬ秦陇地区是中原王朝主要的军马基地和骑兵兵员地ꎬ民习骑射ꎬ尚武善战ꎬ是中原王朝的根本之地ꎮ而这些ꎬ均为伊洛地区所不及ꎮ第一ꎬ土地肥沃㊁物产丰富㊁气候温和ꎬ易于开发ꎬ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古人类绵延不绝ꎮ西安东南郊的蓝田公王岭猿人遗址距今110多万年ꎬ蓝田陈家窝猿人遗址距今五㊁六十万年ꎬ新石器时代的半坡人㊁姜寨遗址㊁客省庄遗址均表明ꎬ西安地区的古人类文化绵延不绝ꎮ石兴邦先生提供的«关中渭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图»表明ꎬ当时关中的泾河㊁渭河沿岸ꎬ是新时期全国㊁全球最密集先进的文明发达地带ꎮ新石器时代晚期及夏㊁商时期ꎬ西安及周边地区先后存在着一些部落联盟和方国ꎮ特别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城址杨官寨遗址ꎬ 遗址北部发现的庙底沟文化环壕的聚落ꎬ使杨官寨遗址成为国内目前所知庙底沟时期唯一个发现完整环壕的聚落遗址ꎬ这显示出杨官寨遗址在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聚落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ꎮ遗址距 泾渭之汇 不远ꎬ考虑到河流在古代交通和人群流动中的作用ꎬ我们猜测这一庙底沟文化聚落可能是一较大的区域内的中心聚落ꎮ [17]胡义成先生认为ꎬ杨官寨遗址是 黄帝都邑 雍ꎬ西安古都史有5000多年[18]ꎮ关中平原土地肥沃ꎬ易于开发ꎬ秦汉时期关中经济发展很快ꎮ«史记»载: 关中自汧㊁雍以东至河㊁华ꎬ膏壤沃野千里ꎬ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ꎮ [9]3261秦国自开凿郑国渠后ꎬ农田水利发达ꎬ农业发展较快ꎬ且物产丰富ꎬ 故关中之地ꎬ于天下三分之一ꎬ而人众不过什三ꎬ然量其富ꎬ什居其六 [9]3262ꎮ第二ꎬ雄关四固进退有据ꎮ在冷兵器时代ꎬ险固的要塞有利于都城的防卫ꎮ西安位于关中渭水盆地ꎬ地势平坦宽阔ꎬ四周雄关险固ꎮ范雎对秦昭王分析秦国的地理状况说道: 大王之国ꎬ四塞以为固ꎬ北有甘泉㊁谷口ꎬ南带泾㊁渭ꎬ右陇㊁蜀ꎬ左关㊁阪ꎬ奋击百万ꎬ战车千乘ꎬ利则出攻ꎬ不利则入守ꎬ此王者之地也ꎮ [10]2408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ꎬ四塞之国也ꎮ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ꎬ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ꎮ岂世世贤哉? [9]277关中地区南为峻陡耸立的秦岭ꎬ北为千峰百嶂的北山ꎬ西为陇山ꎬ处在群山环绕之中ꎬ而且山丘并连ꎬ陂道崎岖ꎮ西安东部先后有函谷关㊁潼关ꎬ南部有蓝关㊁武关ꎬ西北部有陇关(今陕西陇县)㊁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㊁萧关(今宁夏固原县东南)等ꎬ对防守长安均能起到较大作用ꎮ汉初田肯对刘邦分析天下的地理形势ꎬ 秦ꎬ形胜之国ꎬ带河山之险ꎬ悬隔千里ꎬ持戟百万ꎬ秦得百二焉ꎮ地执便利ꎬ其以下兵于诸侯ꎬ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ꎮ [9]382汉初ꎬ娄敬对刘邦谏言ꎬ 陛下入关而都之ꎬ山东虽乱ꎬ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ꎮ夫与人斗ꎬ不扼其亢ꎬ捬其背ꎬ未能全其胜也ꎮ今陛下按秦之故地ꎬ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摭其背也ꎮ [9]2716张良认为: 洛阳虽有此固ꎬ其中小ꎬ不过数百里ꎬ地薄ꎬ四面受敌ꎬ此非用武之国ꎮ夫关中左殽函ꎬ右陇蜀ꎬ沃野千里ꎬ南有巴蜀之饶ꎬ北有胡苑之利ꎬ阻三面而固守ꎬ独以一面东制诸侯ꎮ诸侯安定ꎬ河㊁渭漕挽天下ꎬ西给京师ꎻ诸侯有变ꎬ顺流而下ꎬ足以委输ꎬ此所谓金城千里ꎬ天府之国ꎮ [9]2044于是ꎬ刘邦遂定都关中ꎮ第三ꎬ拥秦陇牧场以驭关东ꎮ唐代以前ꎬ陕西㊁甘肃黄土高原生态较好ꎬ森林草原广布ꎬ中原王朝的军马基地即在此ꎮ历史时期的黄土高原ꎬ分布着广大的森林ꎬ森林之间ꎬ间杂着草原ꎬ属于森林草原地带ꎮ从周秦到隋唐ꎬ原为游牧区的黄土高原ꎬ农业区㊁半农半牧区逐渐扩大ꎬ时有反复ꎬ农牧分界线逐渐北移[19]ꎮ秦人先祖非子善养马ꎬ居陇东天水地区ꎬ 非子居犬丘ꎬ好马及畜ꎬ善养息之ꎮ犬丘人言之周孝王ꎬ孝王召使主马于汧㊁渭之间ꎬ马大蕃息ꎮ [9]177 周礼ꎬ校人掌王马之政ꎬ天子十二闲ꎮ 马 凡三千四百五十六ꎮ是之谓大备ꎮ秦并一海内ꎬ六万骑之国ꎬ马尽归之帝家 汉孝武当文景俭约之积ꎬ雄卫霍张皇之势ꎬ勒兵塞上ꎬ厩马有四十万匹ꎮ [20]2281-2292«汉书»载: 地广民稀ꎬ水草宜畜牧ꎬ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ꎮ [10]1645唐初仅得战马三千ꎬ 从赤岸泽徙之陇右ꎬ始命太仆张万岁葺其政焉ꎮ 从贞观至麟德ꎬ 四十年间ꎬ马至七十万六千匹ꎬ置八使以董之ꎬ设四十八监以掌之ꎬ跨陇西㊁金城㊁平凉㊁天水四郡ꎬ幅员千里ꎬ尤为隘狭ꎬ更析八监ꎬ布于河曲丰旷之野ꎬ乃能容之ꎮ [20]2282第四ꎬ关陇善战的族群风貌ꎮ关陇地区民风强悍ꎬ蕴藏着巨大的战争潜力ꎬ长期成为中国古代统一的发动机ꎮ关中与陇东㊁陕北同属一个亚经济㊁文化区ꎬ习俗相近ꎬ 天水㊁陇西㊁北地㊁上郡与关中同俗ꎬ然西有羌中之利ꎬ北有戎翟之畜ꎬ畜牧为天下饶 [9]3262ꎮ关中与陇东㊁陕北位于古秦地ꎬ同属关西ꎬ 喭曰: 关西出将ꎬ关东出相ꎮ 观其习兵壮勇ꎬ实过余州 [15]1866ꎮ«汉书 地理志»载: 天水㊁陇西ꎬ山多林木ꎬ民以板为室屋ꎮ及安定㊁北地㊁上郡㊁西河ꎬ皆迫近戎狄ꎬ修习战备ꎬ高上气力ꎬ以射猎为先ꎮ故«秦诗»曰: 在其板屋 ꎮ又曰 王于兴师ꎬ修我甲兵ꎬ与子偕行 ꎮ及«车邻»«驷»«小戎»之篇ꎬ皆言车马田狩之事ꎮ [10]1644 赞曰:秦汉以来ꎬ山东出相ꎬ山西出将ꎮ秦将军白起ꎬ郿人ꎮ王翦ꎬ频阳人ꎮ汉兴ꎬ郁郅王围㊁甘延寿ꎬ义渠公孙贺㊁傅介子ꎬ成纪李广㊁李蔡ꎬ杜陵苏建㊁苏武ꎬ上邽上官桀㊁赵充国ꎬ襄武廉褒ꎬ狄道辛武贤㊁庆忌ꎬ皆以勇武显闻ꎮ苏㊁辛父子著节ꎬ此其可称列者也ꎬ其余不可胜数ꎮ何则?山西㊁天水㊁陇西㊁安定㊁北地处势迫近羌胡ꎬ民俗修习战备ꎬ高上勇力鞍马骑射ꎮ 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ꎬ今之歌谣慷慨ꎬ风流犹存耳ꎮ [10]2998-2999西魏㊁北周㊁隋㊁唐时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形成ꎬ汉人能够后来居上ꎬ融合鲜卑ꎬ与秦汉以来关陇地区的尚武之风密不可分ꎮ周人最早兴起于陕西省武功县ꎬ东距西安70千米ꎬ偃师商城距洛阳也有40余千米ꎮ有人说ꎬ周人不是西安土著ꎬ周文王时才定都丰镐ꎬ丰镐于周不是源生型都城ꎮ周的伟大之处在于灭商ꎬ周的基本地域应指灭商前周的辖境ꎬ周族群应以灭商前的族群为主ꎬ而不能以周人先祖后稷㊁公刘等时期为准ꎬ周族群历经千余年而发展壮大ꎬ定都丰镐以后逐渐稳定下来ꎮ同样ꎬ秦人最早兴起于甘肃礼县ꎬ逐渐进入关中地区ꎬ西周灭亡后逐渐占据关中地区ꎬ秦族群也基本稳定下来ꎮ秦的伟大之处在于灭六国ꎬ秦的基本地域应以灭六国前的辖境为主ꎬ由于秦灭六国耗时数百年ꎬ巴㊁蜀等地早就属秦ꎬ但巴蜀等地与秦本土文化的差异很明显ꎬ巴蜀不属于秦族群本土ꎬ秦族群的本土主要是渭河流域ꎮ因此ꎬ无论是关中西部的 汧渭之会 ㊁雍城ꎬ还是关中东部的泾阳㊁栎阳㊁咸阳ꎬ他们都属于秦的源生型都城ꎮ2.古都洛阳源生型较弱的原因洛阳四周也有险固的关隘ꎬ张衡在«东京赋»里说: 溯洛背河ꎬ左伊右瀍ꎬ孟津达其后ꎬ太谷通其前 [21]ꎮ从地理大势来看ꎬ洛阳北有邙山㊁黄河ꎬ西为函谷关ꎬ西南为秦岭余脉伏牛山ꎬ东南为嵩山ꎮ但是ꎬ洛阳盆地及洛阳地区与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相比较ꎬ地域十分狭隘ꎮ张良说: 雒阳虽有此固ꎬ其中小ꎬ不过数百里ꎬ田地薄ꎬ四面受敌ꎬ此非用武之国也 [9]2043-2044ꎮ最晚至春秋战国时期ꎬ中国地域族群已经基本稳定ꎮ齐㊁燕㊁楚㊁吴㊁越㊁秦㊁晋(赵)等ꎬ但洛阳属东周王都ꎬ东周人的本土非常狭小ꎮ东周洛邑东南有郑国㊁宋国ꎬ魏国一度定都大梁(开封)ꎮ可见战国时期ꎬ以洛阳为中心的东周族群本土非常狭小ꎬ仅限于洛阳盆地及周边地区ꎮ今天对洛阳认同较高的河南省ꎬ古代长期支离破碎ꎬ形成稳定族群的时间很晚ꎮ从地理上而言ꎬ洛阳地狭ꎬ且没有稳定的战略后方ꎬ且地处四战之地ꎬ很难崛起强大的政权ꎮ对于伊洛地区的民风ꎬ«史记 苏秦列传»载: 周人之俗ꎬ治产业ꎬ力工商ꎬ逐十二以为务 [9]2241ꎮ«汉书 地理志»对于伊洛地区之民风这样记载: 周人之失ꎬ巧伪趋利ꎬ贵才贱义ꎬ高富下贫ꎬ憙为商贾ꎬ不好仕宦 [10]1651ꎮ东周500多年以洛阳为都ꎬ这两处的 周人 是对伊洛地区居民的称呼ꎬ周人灭商后ꎬ伊洛地区的周人受当地民风影响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ꎬ族群风貌与西周及先周时期的周人不同ꎮ伊洛地区处于天下之中ꎬ商业发达ꎬ民风趋利ꎬ在古代社会ꎬ如此民风也难以缔造强大的军事力量ꎮ在古代社会ꎬ战马的多少是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志ꎬ伊洛地区没有辽阔的牧场ꎬ军马资源不能自给ꎮ从地理㊁族群风貌㊁战略资源等方面综合来看ꎬ伊洛地区难以诞生强大的政权ꎬ在洛阳为都的长期历史中ꎬ少有成为源生型古都的时期ꎬ更多时候成为周边群雄追逐之鹿ꎮ三㊁结语本文提出源生型古都和次生型古都两个概念ꎬ有利于考察古都形成过程中土著族群的作用ꎮ古都西安的源生性很强ꎬ属于源生型古都ꎮ西周㊁秦㊁隋㊁唐在统一全国前ꎬ西安就是准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ꎮ西安所处的关中盆地及渭河流域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ꎬ腹地辽阔ꎬ四塞险固ꎮ周㊁秦㊁汉㊁唐时期ꎬ秦陇地区是中原王朝主要的军马基地和骑兵兵员地ꎬ民习骑射ꎬ尚武善战ꎮ这些综合因素导致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频繁崛起强大的王朝ꎮ古都洛阳总体而言ꎬ属次生型古都ꎮ东周㊁东汉㊁曹魏㊁北魏等王朝定都洛阳ꎬ均为伊洛地区以外的政治势力所主宰ꎮ伊洛地区地域狭小ꎬ且处四战之地ꎬ没有稳定的战略后方ꎬ民风趋利ꎬ尚武之风较弱ꎬ导致伊洛地区很难崛起强大的政权ꎮ参考文献:[1]㊀史念海.中国古都学刍议[J].浙江学刊ꎬ1986(1).[2]㊀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J].中国古都研究ꎬ1990年第8辑.[3]㊀华林甫.20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ꎬ2005(1).[4]㊀朱士光.中国古都学理论建设刍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ꎬ2005(1).[5]㊀张春海ꎬ周群.中国古都学: 年过而立 闯关口[N].中国社会科学报ꎬ2016-11-04(01-02).[6]㊀韩忠亮.中国经济增长:一个 破坏性创造 的内生增长模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ꎬ2013:20. [7]㊀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13:101.[8]㊀钱乘旦.世界现代化的历程 总论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ꎬ2012:37.[9]㊀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5.[10]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5.[11]王大华.崛起与衰落 古代关中的历史变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ꎬ1987:183.[12]赵芳.中国古都[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ꎬ2015:9.[13]李玉洁.夏人 十迁 及夏都老丘考释[J].中州学刊ꎬ2013(2).[14]刘勇.东汉幽州突骑述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1998(5).[15]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5.[16]孟繁冶.东汉后期谯沛武人集团简论[J].南都学坛ꎬ2000(1).[1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ꎬ高陵杨官寨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ꎬ2011(6).[18]胡义成.西安 黄帝都邑 杨官寨遗址探析 再论西安古都史达5000年并与黄帝时期 关中落后论 商榷[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ꎬ2012(4).[19]史念海.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ꎬ1985:75-76.[20]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ꎬ1983.[21]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ꎬ1958:765.[责任编辑㊀朱伟东]OnthePrimitiveAncientCapitalofXi anInComparisonwiththeSecondaryAncientCapitalCityofLuoyangGETian(BusinessResearchDivisionꎬXi anMuseumꎬXi an710068ꎬChina)Abstract:Basedonthestudyoftheindigenouspopulation sroleintheformationoftheancientcapitalsꎬthispaperproposedtwoconceptsoftheancientcapitals:theprimitiveancientcapitalsandthesecondaryancientcapitals.Xi anbelongstotheprimitiveancientcapital.TheGuanzhongBasinꎬwithXi anasitscenterꎬistheoriginꎬprosperityandfoundationofeachdynastyꎬforinstanceꎬZhouDynastyꎬQinDynastyꎬSuiDynastyandTangDynasty.LuoyangbelongstothesecondaryancientcapitalꎬmostdynastiesfirstchosetheYiluoRegionastheircapitalandthenmovedtoLuoyang.LocatedintheGuanzhongBasinandtheWeiheRiverBasinꎬXi anwasarelativelyindependenteconomiczoneꎬthepeoplelivinginthisvastlandwereveryskillfulatthehorse ̄backarcheryꎬthemartialartandbattlesꎬwhilepeopleinthenarrowYiluoRegionpreferredtomakeprofitandsowererelativelyweakatthemartialartꎬaccordinglyꎬitwasratherdifficultforastrongpoliticalpowertorisequickly.Keywords:theprimitiveancientcapitalꎻXi anꎻthesecondaryancientcapitalꎻLuoyang。

高中地理_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地理_地域⽂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课题:地域⽂化与城乡景观⼆、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三、教学⽬标1、通过观赏图⽚,感受不同地区的⽂化,培养学⽣理解地域⽂化的含义及特征的学习理解能⼒2、通过⽐较东北商品农业和南⽅梯⽥农业景观,培养学⽣说出各⾃反映的地域⽂化特征的应⽤实践能⼒3、通过中外城市景观⽐较,培养学⽣说出不同城市景观的地域⽂化特征的应⽤实践能⼒4、通过搜集资料,探寻海草房蕴含的地域⽂化,培养学⽣地理实践⼒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域⽂化的含义及特征;地域⽂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难点:地域⽂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五、教学⽅法⽐较归纳法、问题探究法六、教学⼿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通过政治课及媒体报刊等多渠道的学习,对“⽂化”有⼀定的认识与了解,对地域⽂化现象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通过之前的地理学习,对区域有⼀定的认知,对城乡景观有⼀定了解。

虽然⼤多数学⽣来⾃同⼀个地区,但因⽣活环境不同,有的⽣活在农村,有的⽣活在城市,不同⽣活经历对不同城乡景观认识与体会不同,因此学⽣间存在⼀定学习差异,但总体上已具备⼀定的地理分析能⼒。

针对这种现状,我让学⽣课前进⾏准备,农村的学⽣重点观察农业景观和乡村景观,继⽽分析地域⽂化在这些景观上如何体现;对于城市的学⽣重点观察城市建筑景观,⽐较分析地域⽂化在城市建筑景观上是如何体现。

效果分析为达成教学⽬标,巩固教学效果,本节课设计了两组当堂测评练习。

第⼀组以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剪纸为素材,通过分析剪纸反映的景观特征来推测其所体现的地域⽂化,难度适中,百分之⼋⼗五以上的学⽣能够通过,个别地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就长江三⾓洲和珠江三⾓洲建筑景观特⾊区分不太清楚,两地的地域⽂化特⾊理解不够,经点播后能够理解。

第⼆组以海南岛特⾊民居建筑为考查对象,考查学⽣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通过景观特⾊分析其反映的地域⽂化特征,学⽣基本都能通过。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分析作业: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所学,分析以下两个地区的城乡景观地域文化差异:
a.比较南方的江南水乡与北方的胡同四合院,从建筑风格、空间布局、生活习俗等方面进行分析。
b.对比东部沿海地区的福建土楼与西部内陆地区的西藏布达拉宫,从地理环境、建筑特色、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3.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地区一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乡景观,进行实地考察。制定考察计划,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考察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景观简介、地域文化特点、景观形成与发展过程、保护与传承建议等。
4.创新作业:鼓励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城乡景观规划方案。方案可以包括:公园、广场、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要求方案具有可行性,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相关的书籍、文章,如《中国建筑史》、《城市的记忆与变迁》等。通过阅读,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认识。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城乡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分析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举例说明南北方、东西部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分享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认识。
1.激发学生兴趣:以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思考。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主动探究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组织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域文化,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适时给予指导:针对学生在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反思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反思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反思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一一《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这节课内容特别贴近生活,又具有趣味性,所以我先是从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开始,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如一些特色民居、各民族服饰、各地特色小吃、一些节日,还有各地有意思的风俗习惯,进而引出地域文化的内涵。

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陶冶了学生情操,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也能激励学生去探究每个地区地域文化和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然后重点从民居特色上感受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

我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民居让学生去分析,从我们住的房子、蒙古包、日本的木屋、因纽特人的雪屋、肯尼亚的草屋、叙利亚的泥屋、福建的土楼、云南的吊脚楼、广东的骑楼、山西的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等入手,通过房屋的构造、建筑材料等特色、让学生去推测分析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的、特点,真正让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的特点。

这样做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培育地理核心素养一一学生地理思维力的培养及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最后告诉学生,古典建筑是地域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

中国古典建筑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保护传统建筑历史遗存,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传承它,就是延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

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最后从乡土地理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我们这里的民居特色、饮食习惯、服饰特点、兴趣爱好,乃至性格、长相等与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文化表现,学生都比较感兴趣。

课后探究习题是让学生去考察商都县十八顷镇小庙村的地域文化。

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们这里唯一一个蒙古族聚居区,地域文化特色比较浓郁,目地在于落实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应回归本质,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尤其是高一阶段,目的就是让学生用地理的眼光看世界,初步具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让教学内容生活化、现实化,让知识更加趣味化、开放化,让学生从欣赏、分析、评价的角度学习地理知识。

解析陕西南北民歌之异同

解析陕西南北民歌之异同

解析陕西南北民歌之异同解析陕西南北民歌之异同摘要:陕南、陕北民歌作为陕西民歌不同的地区民间说唱音乐,经过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创作并不断发展下来,源远流长。

本文主要从地域文化、创作理念、曲调和唱腔等方面对陕南、陕北民歌进行分析比较,着重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情歌来举例分析二者在歌曲风格上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陕南陕北民歌异同陕西民歌主要指陕西各地的民间说唱音乐,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相互影响、融合创造、发展、流传下来的。

一般可以根据地域及艺术特点将陕西民歌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秦岭将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北部为陕北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通常人们所熟悉的陕西民歌多为陕北民歌,曲调以高亢热烈而闻名,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繁荣,陕南民歌以其温婉悠长的音调不断被更多听众接纳并所喜欢。

两种起源于西北土地上类似又有区别的音乐形式一并成为中国民歌中独具一格的流派。

受千年历史的“三秦”文化影响,陕南、陕北民歌在体裁和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因大多是生活在最低层的劳动人民,创作时由劳动者“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作,由情而发”的性情之作,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

由于陕北地区山大沟深、梁峁纵横、土地较为贫瘠,受黄土地文化影响较多其音乐高亢明亮,而陕南则位于陕西省秦岭以南的秦巴山区,是受汉水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其音乐温婉绵长,因此不同地势的风土人情,使得两个地方的民歌在曲调、曲风和民间文化上存有差异,现将两种民歌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

一、陕南、陕北民歌的共同点(一)风俗文化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课时46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课时46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1.地域文化(1)内涵: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的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

(2)景观: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3)城乡景观:是在城镇和乡村里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地理景观,包括聚落整体和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往往可以体现出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乡村聚落空间格局能反映地域文化:江西婺源月亮湾的空间格局是“宅高田低”,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人地和谐理念。

(2)乡村民居建筑形式能反映乡村的制度和价值观: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如我国南方传统土楼,对内适宜聚族而居,对外则可以共御外敌,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

景观色调、色彩文化内涵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粉墙黛瓦散布于青山绿水中,低调而又淡雅,与秀美山川相辉映。

白色的墙可增加室外采光条件、弥补多云少光的环境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该城市为港口城市,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反映了当地发达海外商贸活动的生产特点和节约、简朴的风俗习惯(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如北京老城的四合院具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

(3)城镇的空间格局,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郭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思考中国的古城墙、欧洲的古城堡体现了当时什么样的地域文化特征?答案封闭性、防御性。

1.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1)体现人地和谐观念(2)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3)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传统民居是人们在适应和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举例如下:民居特点反映的环境特点黄土高原窑洞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北方民居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冬季寒冷,降水较少新疆平顶屋屋顶平,墙厚窗小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蒙古包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江南民居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湿热云南傣族竹楼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青藏高原碉楼平顶,门窗少,墙厚高寒,光照强东南亚民居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因纽特人冰屋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终年寒冷2.地域文化在城镇建筑上的体现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筑格局美国城市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城市发展历史短,受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欧洲城市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建筑物风貌杭州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风光城市”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华盛顿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建筑结构中国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2022·湖南地理)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

三 秦 文 化

三 秦 文 化

三秦文化所谓三秦文化,是指三秦大地上存在的地方本土文化。

“三秦”原本仅指陕西关中及陕北南部地域。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朝灭亡以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有今陕西中部关中平原咸阳以西地方;封司马欣为塞王,领有今咸阳以东至黄河的地区;董翳为翟王,领有今关中以北陕北南部地方,将其合称为三秦。

今以“三秦”泛指包括关中、陕北和陕南在内的陕西全省。

三秦文化即陕西历史文化,是三秦自然环境养育的文明之花,是中华民族的地方文化之一。

三秦文化是三秦特定空间、特定地域的文化,它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三秦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等通过物质生产实践间接地影响并制约着该环境下三秦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且使其有了显著的地域特征。

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都影响着三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但在二者之中,地理环境是基础,它不仅影响着该环境下的地域文化,而且影响着该地的经济环境,与经济环境一起,共同作用于该环境下的三秦地域文化。

列宁说过:“地理环境的特征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经济关系的以及随在经济关系后面的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

”地理环境决定着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他社会环境的状况,进而影响着文化的生长。

一.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从地域文化的一致性上考虑,以三秦来代表陕西,或以陕西的地域来局限三秦的文化都是不太合适的。

明显地,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自古至今,其地域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深;相反,陇中和宁南黄土丘陵地区倒是与关中、陕北在民俗文化上表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

由此可见,三秦文化区的范围仍应以楚汉之际的雍、塞、翟三国疆域为基本的地域范围,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则包括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和宁夏的南部。

二.三秦文化的地域构成在认识地域文化时,既要重视整体把握,也要注意微观分析。

三秦文化是在秦地地理环境作用下形成的三秦地域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广义地又可把它相对分为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关中平原文化和陕南山地文化(或称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

论析长安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论析长安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论析长安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长安文化;周秦文化;汉唐文化论文摘要:鉴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派中,长安文化不显于世,从文化传统的整体性上对长安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文化形态的进展时期、主观基础、客观奈件进行了梳理,归纳出长安文化5个方面的特点。

分析以为,长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作为陆地文明的代表,其内在的普适性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值得继承和发扬。

在历史上,长安地域的文化深深地阻碍了周边地域和邻邦,也曾深深地感动了世界其他文明体系的心灵。

中外文化在长安地域交流互动,使得世界愈来愈深人地了解了中国,中国也深刻地阻碍了世界。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派中,长安文化虽厚重却不显于世。

其中有多个方面的缘故。

笔者以为,其中一个要紧缘故是长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比较模糊,与其他概念相交叉、重叠,其主体性特点和全国其他地域的文化相较较也显得不容易归纳。

这种比较大多是从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性、独立性和完整性来考量的。

若是以现代意义为价值取向来追溯,古代的长安文化尽管复杂多变,但也包括了一些其他地域所不具有的特点,而且,作为陆地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长安文化的内在普适性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长安文化的大体概念与进展时期那个地址所说的文化,依照其发生和阻碍的范围,从大体形态上来划分有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和世界文化等5种类型。

最大体的观看和分析的起点不外乎“大中见小”和“小中见大”,实质上确实是研究和比对文化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彼此关系。

文化上的一元和多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事实上也没有绝对的一元文化或多元文化,老是一元中有多元,多元中有一元。

文化的一元性必然以多元为基础,而多元文化也必然有一元性的一起价值观与追求。

一元与多元之间的和谐性与社会的和谐性成正比例关系,而文化与社会的和谐度也组成了该文化范围文明程度的标志。

长安文化属于地域性文化。

其名称有二义:第一,顾名思义,确实是这一地域称名“长安”时期的文化;第二,以称名“长安”时期的文化为这一地域传统文化的归纳与代表,因此自然包括称名“长安”之前的萌生和以后的延伸。

地域文化的调查报告

地域文化的调查报告

风情。
04
地域文化的比较分析
华北与华东地区的比较
华北地区
历史悠久的平原文化,受封建社会制度影响较深,重视家庭、尊重长辈,有强烈 的社区意识和传统价值观。
华东地区
江南水乡文化,注重细腻、灵动、创新,有较强的商业传统和海洋文化特色,注 重个人成就和竞争意识。
华南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华南地区
热带气候和移民文化影响深远,重视实用主义和商业成就, 有较强的个人主义色彩和创业精神。
推动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 展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 推动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发掘其当代价值,为地域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域文化的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 地域文化逐渐走向世界, 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
地域文化的创新
在当代,地域文化面临着 创新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需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 新发展。
03
地域文化的分类
华北地区
历史遗迹
华北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如长城、故宫、颐和园等 ,这些历史遗迹反映了华北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
文化产业创新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为文化产业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意,推动了
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文化旅游
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特色性,为文 化旅游提供了吸引力,促进了旅游 业的发展。
跨文化交流
地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助于与世界其他地域的文化进 行交流与合作。
对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人类文明进步
民俗文化
华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 日,以及剪纸、泥人、糖人等民间艺术,这些民俗文化代 表了华北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陕西考察报告

陕西考察报告

陕西考察报告一、导言陕西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华夏文明起源之地”的美誉。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陕西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本报告旨在对陕西进行考察,探索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

二、地理概况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毗邻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区,总面积为20.6万平方公里。

地势高差较大,境内包含秦岭山脉、黄土高原等地貌特征。

气候以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三、历史遗迹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兵马俑和秦始皇陵。

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古代办丧葬的代表和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陵则位于西安市东北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皇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此外,在陕西还有著名的华清池、大雁塔、钟楼等古迹,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的目光。

四、自然风光陕西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华山。

华山作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以险峻、雄奇著称。

登上华山,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壮丽的日出日落。

此外,陕西还有黄河壶口瀑布、秦岭山脉、华阳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户外爱好者和自然旅游者。

五、发展潜力陕西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陕西的历史文化,陕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品质。

同时,陕西还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

此外,陕西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尤其是农产品方面,如苹果、枸杞等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陕西正在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生产技术改造,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六、总结陕西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的目光。

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陕西还注重发展旅游和农业产业,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分析比较

中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分析比较

中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分析比较巴克尔说:有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这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地形.除此之外,长期性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沉淀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

民国大学者刘申叔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

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

”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

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精明。

北方人的主食是高粱、大豆与白面,所以培育出了北方人魁伟与刚健的体魄,同时,这些作物的耕作需要人们之间的协作,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与政治意识就突出出来了。

而南方人以稻米为主食,所以有着灵巧的心性,同时,“水稻栽培往往促进分散的离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乔伊斯·怀特语),所以南方人散淡的漠视政治的个性就较为突出。

鲁迅曾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弊在狡,从相貌上看,北人长南相或南人长北相者为佳。

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下面林语堂的这段话,是比较能抓住南北人文差异特点的:“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喜欢吃大葱,爱开玩笑。

他们是自然之子。

从各方面来讲更像蒙古人,与上海浙江一带人相比则更为保守,他们没有失掉自己种族的活力.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王国。

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东南边疆,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

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

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画卷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那时,中国北方被野蛮部落所侵犯。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陕北地域文化内涵-精品文档资料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陕北地域文化内涵-精品文档资料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陕北地域文化内涵1.《平凡的世界》的简介《平凡的世界》是我国著名当代作家路遥在1991年创作的杰出作品,这一部作品一经发表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后来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这部长篇小说从内容上来说,主要讲述的是从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主人公,以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人们思想变化为小说背景,通过描述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命运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塑造了主人公两兄弟以为了生活默默承受苦难,坚持拼搏、自信追求的顽强品质,尤其是他们兄弟不甘被命运压垮,积极发掘生命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2]。

2.陕北地域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原因2.1陕北地域文化的特征在地理分布上,陕北地区它既不属于华北,也不属于西北,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特征,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地域特征。

陕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从我国缤纷多彩的文化组成内涵方面来看,陕北文化也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包括历史古迹、历史人物、文学艺术、方言民俗、陕北民歌等等,这些都是我国陕北人民历史活动和精神活动的重要积累,代表着他们几千年来的人文风貌。

总而言之,我们在探究陕北地域文化时,既要探究他们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的地域文化特征,也要深入体会其独特的地域色彩。

2.2陕北地域文化的多元性上文我们提到,陕北文化是有其自身独特性和相对独立性的文化组成部分,从历史上来说,它是由几种不同民族文化经过不断的交流融合形成的,主要是中原的农耕文明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文化的交融。

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陕北文化的形成是不断交流融合继而走向和谐的过程,它是对民族多文化的统一体。

可以说,多元性和融合性是陕北地域文化的一个独具特色又非常重要的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陕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民生活及生产的独特性。

《秦腔》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7.2秦腔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散文文体特征,了解秦腔、秦地、秦人的基本特点。

2.分析文本内容,品味文章的重点句子,初步把握文中的描写手法。

3.了解秦腔文化的特点,提出关于秦腔之类传统艺术发展前景的见解。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作者在场面描写上的出神入化,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大气、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有机结合起来的散文独特的地域特色,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刻领会秦川人的精神面貌。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体会民间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文本内容,品味文章的重点句子。

难点:品读场面细节描写,体会秦人对秦腔的痴爱之情。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代表自己地域文化的文学样式,如国粹京剧、广东粵剧等等。

而“秦腔”则是“关中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戏曲的鼻祖。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贾平凹先生的《秦腔》,一起来领略她独特的魅力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个“秦腔”唱段。

二、写作背景贾平凹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并在此生活了19年。

以前,他曾多次写过商州,但他觉得,那是一种泛商州的概念,真正为棣花镇写的太少、太零碎。

用他的话说,《秦腔》是为生他、养他19年,并与他纠缠到现在的棣花镇写的。

贾平凹难以掩饰对变革中的故乡之传统生存方式正走向消亡的痛苦。

因为“故乡将不再是过去的故乡”,“我就是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农村说出真正想说出的话”。

《秦腔》中的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有人称这是种“还原式写作”。

三、作者介绍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风人,生于1952年。

中国当代作家。

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

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

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一、地域特色1.1 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所处的地理环境,如山水田园、江河湖海等。

•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其风格、主题、表现手法等各有特点。

1.2 地域文学流派•江南文学:以江南水乡为背景,表现清新、柔美的景色和风俗。

•关中文学:以陕西关中地区为背景,展现了黄土地域的特色和文化。

•巴蜀文学:以四川地区为背景,展现了山水风光和民间风俗。

•岭南文学:以广东、广西地区为背景,展现了南疆风情和边塞风光。

1.3 地域文学代表作品•江南文学:如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宋代苏轼的《江南春》等。

•关中文学: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

•巴蜀文学: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岭南文学:如唐代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等。

二、风土人情2.1 文学与民俗文化的关联•文学作品常常描绘了各地的民俗风情,如节日习俗、民间信仰、婚丧嫁娶等。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

2.2 民俗文化特色•春节: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绘了春节的喜庆氛围。

•中秋节:如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中秋节团圆的愿望。

•端午节:如明代文天祥的《端午即事》中“五月五日午,赠我双飞龙”,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

2.3 风土人情代表作品•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现了草原上的风土人情。

•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描绘了边塞地区的风土人情。

总结: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紧密相连,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和历史变迁的窗口。

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学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文特色。

【doc】陕西澄城县乡镇地名文化意蕴解读

【doc】陕西澄城县乡镇地名文化意蕴解读

陕西澄城县乡镇地名文化意蕴解读2009年7月第24卷第4期渭南师范学院JournalofWeinanTeachersUniversityJuly2009V o1.24No.4【地方文化研究】陕西澄城县乡镇地名文化意蕴解读龙叶,马雷蕾(1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天津300191;2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系,南昌330022) 摘要:地名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澄城县地处陕西省渭北高原,北魏太平年间始得其名,至今已有1540年.本文试从文化学角度,从该县乡镇地名反映的地形地貌,地理方位,宗族观念,宗教影响,社会经济以及情感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解读地名文化意蕴.关键词:澄城县;地名文化;解读中图分类号:K92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09)04—0o90__03收稿日期:2008—09—23作者简介:龙叶(1973一),女,江西永新人,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作为特定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称,地名的起源有一定的随意性,但由于"地方的命名,地名的沿革,都与地方的地理方位,地方的历史沿革,地名所反映的地方民俗等方面有关"…,因此,地名的演变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描述的那样,"地名的考察实在是令人神往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因为地名本身就是词汇的组成部分,并且地名往往能提供重要的证据来补充并证实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论点."[2D34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某一历史阶段形成的地名,不但能够反映特定地域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不同影响,而且涵盖丰富的文化信息. 地处渭北高原的陕西省澄城是黄河流域的古老县份,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属雍之地,春秋属晋,秦始设北徽县,从北魏始建澄城县,县名沿用至今已有1540年.这里地形复杂,山川壮丽,地理位置险要,是历代屯御敌的战略要地.现辖城关,冯原,王庄,尧头,赵庄,交道,寺前和韦庄等8个镇以及雷家洼,善化,刘家洼,安里,罗家洼和庄头等6个乡,共计266个行政村.本文试图从文化学角度,就澄城县的乡镇地名进行分析,初步解读其地名文化的意蕴.一,反映自然地形地貌的乡镇地名澄城县地处陕西东府中部,境内地形地貌条件比较复杂,洛河水系的大峪河,县西河,长宁河,孔走河和马村河把全县切割成"三梁一塬",其中塬地占54.5%,沟壑丘陵占34.8%,山地占10.7%.这种独特的梁塬起伏的地理环境,难免会影响到当地的地名文化,因此许多村名体现了多样的地形地貌特点.通过对地形地貌在地名中的特点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表示山地特点:塬,垣,山,坡,岭,陇,咀,圪崂等.例如:茂塬,白草塬,冯原(冯塬),高垣,富垣,柳泉垣,梁山,山头,双家坡,张家坡,汤家坡,季家坡,石家坡,段庄坡,吴坡,毛家坡,郑家坡,西北坡,吝家岭,杨家岭,岭上,尖咀,梁家咀,雷家圪崂等.其中,有一些通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比如圪崂村,靳家圪崂和石家圪崂中的"圪崂",本意是指角落,这里指村落的地形位于空间相对狭小的沟卯平地.又如:卓里,徐卓,叩卓,侯卓,新gt,张卓,翟卓,刘卓等村名共有的"卓"字,按照《说文》: "卓,高也."《论语》:"如有所立,卓尔."另外,又有《水浒传》:"王英两脚蹬空,头盔倒卓,撞下马来."因此,"卓"就是"高"的意思.一般常用于"高远,遥远"之意(如:卓荦不羁,卓尔独行,卓夺,卓越,卓逸等),显然用于地名的"卓"在当地就是"高地"的意思."陇"是陇山的简称,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一带,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成为甘肃省的简称.但另一方面,"陇"也通"垄",泛指山.如:"陇断"的本意是"土岗子,即垄断",指山脉阻隔.因此,村名陇头和杨家陇中的"陇"就是"山冈高地".又如"岑",指的是小而高的山.如《说文》: "岑,山小而高也."《孟子》:"可使高于岑楼.注:'岑楼,山之锐岭者.'按,谓山之层叠似楼也."张衡的《思玄赋》也有:"饮青岑之王醴兮."因此,岑头村地名的起源就是缘于小石山之故.2.表示水域特点:河,洼,桥,沟,泉,井.例如:麻家河,白家河,彭家河,雷家河,韩家河,董家河,迪家河,贺家河,李家河,权家河,马家河,赵家2009年第4期龙叶,等:陕西澄城县乡镇地名文化意蕴解读?91? 河,党家河,刘家河,鲁家河,姬家河,段家河,蔺庄河,刘铁河,曲安河,浴子河,良甫河,西河,杨家洼,李家洼,石家洼,鱼家洼,雷家洼,张家洼,刘家洼,杨家洼,葛家洼,程家洼,罗家洼,韩洼,水洼,庙洼,垆洼,北洼,魏仙桥,贺家桥,关家桥,金家桥,石沟,乔沟,沟西,柳泉,灵泉,路井,柳池,东干浴,等等.据《同州府志》:澄泉水"在县西三里,县以此名".全县被洛河水系的大峪河,县西河,长宁河,孔走河和马村河五条支流,切割成为"三梁一塬"的地形地貌,因此用"河…'洼"等表示水域特点命名的村落最多,约占全县整个行政村的23%左右.需要指出,"洼"在村名中有两个最普遍的意思:一是表示面积比较大的池塘和水坑;二是代表那些因村庄地势低洼,下大雨易成汪洋一片的地方.因jtl:,有一些名称并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3.表示平原特点:城,街,庄,J~,-t,社,店,楼,寨等.例如:西城,前城,堡城,郊城,平城,洛城,义城,吉安城,东街,南街,北街,东庄,西庄,东富庄,新庄,赵庄,王庄,马庄,秦庄,许庄,雷庄,段庄,曹村,雷村,王村,马村,东村,西社,北社,中社,南社,卢家社,韦家社,东马店,西马店,上马店,和家楼,阿銮寨等.有趣的是,"埝"指用土筑成的小堤或副堤,也可以指淮北盐场交货,换船的地方,因此"埝"也通"堰".不过,澄城当地人将处于沟卯之间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地也叫做"埝",例如:后埝,贾家埝,埝村,因此"埝"就成为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村名.还有一些村名没有明确的通名部分,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反映了当地地形地貌,比如魏家斜和楼子斜(该村的位置狭窄弯曲),临皋("皋"指的是水边的高地,表明这是沟卯之间的平地). 二,反映地理方位的乡镇地名由于乡村聚落的延伸和扩大以及新村的建立等原因,原有的村名己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对原来的村名稍加修饰,就形成了方位村名i.方位村名一般有两种形式:(1)附加表示方位的词语,诸如东,西,南,北,中,前,后等,以产生出新的村名.例如,东庄,东富庄,东曲,东村,东街,东白,东永固,东马店,东白龙,东蔡邓;西庄,西富庄,两社,西城,西习,西夏,西白,西永固,西马店;南街,南关,南街,南社,南尧,南党,南白,南酥酪,南伏龙,南棘茨,南太;北街,北关,北社,北洼,北酥酪,北伏龙,北棘茨,北太;中社;前城;后地,后埝等.(2)由于村落临近较为显着的地理实体,如寺,坡,庙等,以它们为参照便于区别方位和记忆. 例如,寺前,寺庄,北寺,卓里,城内,塔中,庙洼,灵泉,关则口,赵家寺,西北坡,柏(门)东,柏(门)西,沟西,庙西,西观等.与反映自然地形地貌的地名相比,含有方位词语的村名所占有比例相对较小,主要用于那些地势平坦方向易于辨认的地带.三,反映当地文化宗法制度的姓氏村名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母系社会按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即"姓";"氏"的产生相对晚些,人口繁衍使得同一母族被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区居住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他族的称号,这就是"氏".东汉时的《白虎通》对姓的解释为:"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礼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皆为重人伦也."由此可见,姓氏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对社会历史各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地名冠以姓氏正是宗法制度影响人们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9.澄城县很多地方是以姓氏命名的,大约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以"姓氏+家庄"构成,例如,雷家庄,党家庄,雷家庄,樊家庄,姬家庄,翟家庄; (2)以"姓氏+家+地形地貌或建筑物"命名,即由"姓氏+家(河)/(洼)/(坡)/(桥)/(社)/(岭)/(斜)/(埝)/(陇)/(川1)(楼)/(咀)/(寺)/(圪崂)"构成,例如,赵家,解家,麻家河,白家河,鲁家河,杨家洼,石家洼,鱼家洼,双家坡,张家坡,汤家坡,毛家坡,贺家桥,关家桥,金家桥,卢家社,韦家社,吝家岭,杨家岭,魏家斜,贾家埝,杨家陇,樊家川I,和家楼,梁家咀,赵家寺,雷家圪崂;(3)以"姓氏+地形地貌或建筑物…'姓氏+庄/(村)/(社)/ (卓)/(堡)/(坡)/(洼)/(JI【)"构成,例如,赵庄,王庄,马庄,秦庄,曹村,雷村,马村,徐卓,侯卓,张卓,翟卓,孙堡,吴坡,韩洼,林川I;(4)以姓氏和方位命名,由"方位词+姓氏(+庄)"构成,例如,南党,东习,西习,北赵庄,西富庄,东富庄.……这些云集了百家之姓的村落巷陌,既反映了居住的环境特点,又反映了姓氏宗法制度的重要性.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姓氏村名更多的是与其他命名法交互使用.究其根源,这些姓氏村名的来源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该村庄由某一家族首先建立,村名中的姓氏就自然用该家族的姓;村庄居民构成发生较大的变化,后来定居者用自己的姓氏替换掉先前的姓氏;几个不同姓氏的家族同住一J~,l-,势力最大的宗族最有可能在J~,l-名中单独使用其族姓;本来同居住在一个村子里的家族分裂成新的自然村,就有可能利用方位产生新的村名;同居住在一个村子里的两大家族势均力敌,就有可能各取姓氏,如位于蔡邓,翟尚,程赵……总的看来姓氏村92?渭南师范学院第24卷名在澄城县村名命名类型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四,反映当地宗教影响的乡镇地名澄城地处渭北高原,古属雍之地,从北魏始建澄城县,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因此当地的社会生活自然会受到宗教的影响.在这里有不少与佛教有关的地名,有的以"寺…'塔"命名,例如:寺前,寺庄,北寺,赵家寺,塔中;有的则源于佛教词语,例如,"醍醐"是佛教教义中的"五味"之一,由酥酪提炼而成,有治百病的奇效.按照《大涅巢经》卷十四所述:"譬如从牛出乳,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因此"醍醐"也可以用来比喻佛,《大涅榘经》卷十:"诸佛世尊,犹如醍醐."现在寺前镇有醍醐和醍醐庄,罗家洼乡有陈家醍醐,庄头乡有王家醍醐;而毗邻的南酥酪和北酥酪则分属于韦庄镇和寺前镇管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名取道教"庙""观"之词,例如:西观,庙西,庙洼……可以看出,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宗教文化,对当地的乡镇地名留下不小的影响.头镇古称"窑头镇",因瓷器窑较多而得名,又由于古人"尧"与"窑"发音相同,久而久之,"尧"字慢慢取代了瓷窑的"窑",尧头镇这一地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六,寄托人们美好情感的乡镇地名澄城从北魏开始建立县制,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因此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受到历史上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影响,民众普遍产生求天下太平,安定的心态,于是将和和顺顺安居乐业等一些表达美好愿望的词语引入地名.例如:吉安城,长宁,太极,永丰,永内,东永固,西永固,人和,义合,居安,武安,吉安,安里,团结,贵益,内信,亲邻,善化,光禄,平定等名称,不仅有祈求和平,安定的愿望,也有祈求福寿,吉利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另一方面,神秘的自然力具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因此人们对它们顶礼膜拜.如深蕴古老悠久积淀的龙,出现在一些地名之中,诸如东白龙,南伏龙,北伏龙等,不仅有祈求福寿的愿望,而且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五,反映当地社会经济的乡镇地名参考文献:经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地域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这种经济情况可以从地名中反映出来.例如,以本地行业为命名依据的铁庄,车盖,尧头等.其中有着1300年的烧造历史的尧头粗瓷,是陕西渭北历史上着名的民间瓷窑.据明朝县志记载,澄城"瓷砂始于唐".这是尧头窑最早的文字记载.明嘉靖年间县志曾记述征收窑税,每年"窑课钞二百八十九贯五百文……物产:器用资黑瓷,石炭.黑瓷尧头镇特产."明代天启五年刻印的《同州府志》也记载:"澄城尧头……产陶瓷器."目前尧头陶瓷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澄城地名志》记载,尧[1]黄家教.地名的研究和应用[J].中山大学,1990(1):24.[2][英]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李如龙.地名与地名学论集[M].福州:福建地图出版社,1993.[4]林伦伦.粤东闽语区地名的文化内涵[j].汕头大学学报,2002,18(1):93.[5]澄城县志编纂委员会.澄城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责任编辑王炳社]CulturalPhenomenonofPlaceNames inChengchengCountyofShaanxiProvinceLONGYe.MALei—lei(1Libraryof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300191,China;2Department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 g330022,China)Abstract:Placenameisakindofnationalculturalphenomenawhichcanreflecttheoriginalcul turalimplicationsduetoitscontinuityandstability.ChengchengCounty,locatedinWeibeiloess—gullyregioninShaanxiProvince,isanoriginalcountywithahistoryofnearly1540yearssinceitsfirstestablishmentinY ongleperiodofNorthernWeidynasty.Inthispaper,featuresoftheplacenamesinChengchengCounty,fromtheaspectsofculturalvaluesinthecaseoflandform, location,clanconcept,commercialactivities,seekingelegancyandreligiousinfluencesandetc.,arediscussed. Keywords:ChengchengCounty;culturalphenomenonofplacenames;interpretation。

地域文化作业1文档

地域文化作业1文档

填空题、艺术,饮食,生产方式,制度、夏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函谷关,武关、陈仓大散关、萧关、轩辕黄帝陵墓、华清池、关中平原、陕甘宁边区、母系、阿房宫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名词解释:、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地各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地特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秦: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地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陕西还称“三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半坡遗址: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地重要遗址.年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有公共墓地、居住区、制陶器窑场,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彩陶花纹以动物形象为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列举题、列举秦汉时期关中修建地水利设施.()、战国时期郑国渠;()、龙自渠.西汉关中灌渠地穿凿,以龙首渠较早,约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问.()、六辅渠.六辅渠足武帝元鼎六年由左内史倪宽主持兴建.为六条辅助性渠道地总称. ()、白渠.西汉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成国渠.指西汉时新建地关中地区另一重要农田水利工程.、列举十处三秦文化遗址(地点、名称)黄河文明——半坡遗址(西安);炎黄始祖——黄帝陵(黄陵);皇家温汤——华清池遗址(临潼);千古一宫——秦阿房宫遗址(西安);六合一统——秦兵马俑遗址(临潼);人文荟萃——碑林文化遗址(西安);千年古刹——大雁塔文化遗址(西安);两帝合陵——乾陵(乾县);固若金汤——西安明城墙遗址(西安);晨钟暮鼓——钟楼、鼓楼(西安).、列举三秦地四大关隘(地点、名称)答:陕西中部地北萧关、南武关、西散关和东函谷关被称为秦地四大关塞.()、雄踞于关中西北、六盘山下地萧关,其故址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里处.()、武关坐落在今丹凤县城东约里地谷涧间.()、散关也称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位于秦岭北侧今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地雄关要塞之一,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里处地王垛村.、列举四个与华山有关地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金庸华山论剑;、巨灵劈山;、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赵匡胤一陈抟博台对弈.四、问答题、三秦方言形成地文化背景是什么?答:“三秦”得名源于项羽分封诸侯,让秦地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有陕陌以西.“三秦”即由此得名.现陕西所辖地陕南陕北过去不属于秦地,陕南在秦巴山区,受蜀鄂文化影响比较大,语言和习惯都比较接近.陕北处黄土高原,和黄河流经地宁夏内蒙和山西许多地域接壤,它们地人情风俗,语言习惯没有多大差别,所以,两地使用地语言,和三秦地关中相比,有写字地发音和词意差距相当大,三秦同属关中位置,受地域文化,特别是古语影响比较大,更为奇特地是,这里是华夏文化地发祥地,所以方言解释就令人寻味.三秦方言中,有些是完全地古语,有些是把字地发音地方化,还有些是完全地方言,其中有些方言,想找到比较合适字表达其意也很难,有些则是反语或是反意.但是,三秦地中心长安,曾有十三个王朝建都,那个时候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再加国外使节,都讲关中话,三秦地语言就相当于现在普通话,有一千多年地官方语言经历,流传范围广,使用人口多,在关中语言不是普通话地今天,解释和回味三秦地方言,就更有意思了.方言不是通用语,但是表述很具体,很形象生动,又是传统地习惯用语,直到今天,进入八百里秦川,方言依然是秦人语言交流地一个重要部分.讲方言有一个前提,首先要讲陕西话,如果用普通话,就很难讲,很难说出,很难表达意境,尤其字地发音,发音变字意变,味道就更变了.用方言,还需要注意用语环境,和使用对象,不然就会不达意,出笑话,如:“好” 赞美,孩子把东西损坏了,大人说“好么”.这里地好,实际是不好;又如:“歹” 不好,但是有许多地方,不好不用歹,好地表述又用歹,歹得很,就是好得很.方言中形容词最多,可以鲜明地说明问题,比喻词次之,形象地表达出了相像,动词表现地都很具体,时态词用地很严谨,常用词在日常用语中又很生动,还有一些古语表现出了深厚地文化古韵,有些字地不同发音又显得变化多端,基于这些特点,陕西方言有旺盛生命力,讲起来简洁既,听起来生动,谝起来诙谐,理解起来容易,显得有特色,有魅力,很传统,至今,代代沿用,流传不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简述三秦文化地优良传统和思想特征.答:三秦文化地优良传统和思想特征表现在:()以人文为主导地天人合一思想;()纳异进取地开放精神、讲功利地文化心理;()求实尚孔地原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地怀古心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简要介绍一处唐代地陕西文化遗址.答:圣母寺遗址是文物部门在包西铁路蒲城段勘探出来地,寺庙面积目前已经探明地就有多亩.在两个多月地发掘中,主要发现了唐代地砖瓦残片,还有唐以后延续至清代中期地瓷、陶片,整体砖筑夯土墙屋,灰坑,墙体青砖挂灰,石块砌筑,方砖砌铺地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简述介绍一座陕西名山与其相关地名人传说.答:陕西地名山有华山、太白山、骊山、翠华山、王顺山、药王山、宝塔山、午子山、定军山.华山名字地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地,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她东临潼关,西望长安,南依秦岭,北靠黄渭,古称太华山,又称西岳华山.由中(玉女)、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北(五云)五个山峰组成.远望主峰状如金元宝,与周边环绕几小山远望形似莲荷;西峰翠云宫前又有倒扣莲花花瓣石,称“花山”,又因近临黄河,是华夏发源地,加之人们口音等因素,故称“华山”.整体为花岗岩断块山,最高峰海拔米.险峻地奇峰峭壁俯瞰渭河平原,有壁立千仞之势,自古为游览胜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简述三秦文化地地域特征.答:文化地形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地时空之中进行地,受到了所处地理环境地影响和制约,因而打上了鲜明地地域印记.三秦文化也是如此,受秦地自然条件地作用,具有明显地地域特征.三秦文化地地域特征是显著地,下面我们仅从大地方面做一简略而概括地分析. 首先,三秦文化早期具有开拓进取精神,而后期逐渐倾向于封闭保守. 文化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地,因而对某一文化地分析不能离开历史时段.三秦文化有其形成发展地历史过程,同时,它地发展也显示出一定地历史阶段性.秦地文化表现为早期地开拓进取精神和后期地封闭保守思想,是直接受到了所处自然环境地影响和作用. 三秦大地地处祖国内陆,地形较为封闭.北部黄土高原群山环绕,北有横山山脉、西有子午岭、东南是黄龙山,另外向东以黄河天然与晋地隔离,交通极为不便.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位处秦岭山脉和巴山山脉之间,虽山清水秀,但交通不便,特别是众多山区较为封闭.关中有秦川平原,然地形地封闭性则更为突出.它三面环山,东面临水,使关中平原与外地天然隔离开来.而关中平原发达地农业经济使它具备了自我发展、不依赖外地,并进而形成独立封闭地发展模式地条件.在这种较为封闭地地形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地三秦文化自然受到了该地域地理条件地极大影响,反映为该文化开拓进取精神不够,更多倾向于封闭保守. 单从地理环境地封闭性而言,三秦文化受其影响而倾向于封闭保守.然而,影响文化地因素是多方面地,三秦文化早期受建都关中地国家文化尤其是汉唐文化地直接影响,表现出积极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地蓬勃朝气.关中封闭地地形在战略上有着重要地地位,关中平原易守难攻,是军事要地;关中盆地中心地泾渭河冲积平原面积较为广阔,土壤肥沃,灌溉便 彭树智周秦汉唐文化地历史魅力与理性反思,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增刊. 利,气候适宜,农业兴起很早且极为发达;关中也是中华文明地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由于以上三个方面地条件,有许多王朝在关中建都.仅长安一地,建都时间就达一千二百二十五年.有周、秦、西汉、新(王莽)、隋、唐六个统一王朝,还有更始帝刘玄、建世帝刘盆子、汉献帝刘协、晋愍帝司马邺、前赵刘曜、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十一个政权. 建都关中,使秦地地交通发达起来,打破了地形上地阻塞和封闭.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四通八达地交通道路网.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汉代时向西经河西走廊、新疆,可达月氏(阿姆河流域)、安息(伊朗及两河流域),最远已到达波期湾.(汉书西域传、汉书张骞传和后汉书西域传)首都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地中心,国家地文化首先波及影响到地是国都所在地区.三秦文化直接受到了建都关中地国家文化地影响,尤其是汉唐盛世地文化精神,如开放改革、融合纳新、开拓创新等精神,对三秦文化产生了直接而重大地影响,使其在早期历史阶段呈现出奋发向上地积极精神.司马迁生于韩城,是在三秦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地,从他地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秦文化所具有地伟大精神.他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建立功名,百折不挠,完成文史巨著史记,功及千秋. 唐代以后,国都迁出关中,国家地政治、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向南移动.这个时期,三秦文化受国家(国都)文化地影响减弱,因而发展速度缓慢下来,文化也不及早期阶段地发达繁荣.与此同时,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形地封闭性对三秦文化地消极影响也日益暴露出来,加之小农经济地负面作用,使宋元以来地三秦文化逐步走向封闭保守.明清之际秦地学者李禺页(年),号二曲,曾与黄宗羲、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名儒(鲒奇亭集二曲先生窦石文),然与黄、孙二位相比,其思想则更多地表现出后期三秦文化地封闭保守性.李晚年曾自称土室病夫(二曲集卷二四),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二曲地思想是为旧学坚守残垒,道出了他地思想地保守性和落后性. 其次,秦地地自然条件使三秦文化带有浓厚地农耕文化特色. 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利、气候、资源等决定着一个地方地经济发展,如有些地方宜农,有些地方宜牧,有些地方宜于发展工商业等,而经济发展又影响着该地文化地发育成长,这样,自然条件通过对经济发展(经济环境)地制约而最终影响着地方文化地发展,地方文化也因此带有地域地特色. 由于自然条件地制约,秦地地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北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也较为肥厚,然气候愈向北愈为干燥,这种条件使其经济发展农牧并举,南部以农业为主,北部以牧业为主.关中盆地有渭河冲积形成地八百里秦川,平原地带土壤异常肥沃,灌溉便利,加之气候温暖湿润,是发展农业地极佳场所.关中农业历史悠久且极为发达,是中国古代重要地农耕地区之一.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其中也有小面积地平原地带,为汉江等河流冲积形成.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与关中不同,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从总地情况来看,自然条件决定了秦地地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主. 秦地地农业经济对三秦文化产生了重要地影响,使其具有了农耕文化地特色.中国古代以农立国,重农轻商,农业生产发达,这种经济环境对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使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农耕文化.三秦文化也是如此,具有浓厚地农耕文化地特征,表现为安土乐天地生活情趣、重农轻商地社会传统和务实轻虚地思想倾向等. 最后,秦地环境培育起来地三秦文化还有一种怀旧地历史惰性. 三秦大地特别是关中地区优越地自然条件,使中国古代许多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从而促进了秦地经济和文化地繁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地汉唐王朝,其开放地先进地文化直接影响到了三秦文化.三秦文化早期阶段就如汉唐文化所表现出地气势一样,充满朝气,充 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概述编写组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年月第版,第页. 满活力,充满生机.涌现出了像司马迁、张骞、班超、杜牧、韦庄、薛涛等心胸广阔,才华横溢,气质非凡,开拓进取地伟大人物.作为地域文化,三秦文化地早期发展是令世人注目地.然而唐代以后,秦地经济地发展逐渐减缓,文化地发展也不如早期地繁荣.造成这种局面地原因至少有以下方面:一是随着国家经济重心地向东向南转移,国都迁出关中,关中丧失了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因而对秦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利地影响;二是关中平原虽然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宜于农耕,但因面积所限,不利于大规模发展,而秦地南北部地宜于农耕地面积也比较有限;三是战争地破坏,不利于秦地经济和文化地发展.宋元时期,三秦地区长期处于战争前沿,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相互攻防地动荡地带,这使得秦地地发展严重受阻. 三秦文化在经由唐宋时期由盛而衰地转折之后,于是在其文化之中便逐渐孕育出一种怀旧地历史惰性.这种历史惰性是三秦文化经过历史性转折之后,在小农经济地土壤里滋生成长地.封建小农经济地汪洋大海所养育出来地文化,使人多安于现状、重土乐天、知足常乐,即使对现实产生不满情绪,也不会去积极努力地开拓创新,改变改造现实,达到理想地目标;与此相反,更多地时候是自我在心理上消除不满,以回想过去地满足和盛况求得心灵上地满足和安慰,这有如鲁迅先生所概括地阿精神.三秦文化地历史发展由盛而衰,这种事实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接受地,人们想起了三秦大地昔日地盛况,想起了汉唐盛世地开放气象,想起了 ,长此一往,便在三秦文化中积淀形成一种怀旧恋古地历史惰性心理.直至今天,这种惰性心理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于秦人地身躯之中,千年帝都除留给今天人们丰富地历史文物和古迹之外,还留给人们意识中地废都衰败倾向,这些都是在振兴发展三秦文化中必须注意克服地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丝绸之路为例简述陕西文化地开放性.答:丝绸之路地起点在中国丝绸之路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留下地文化遗址分布在不同位置,与丝绸之路相关地文化遗产又非常丰富,根据陆上和海上地不同特征,我认为,有必要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分散地珍贵遗产分别整合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样才能与丝绸之路这项伟大地世界性文化遗产相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略述关中平原农业发展地地理基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水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谈谈你对武则天无字碑地看法.《武则天无字碑上写传奇》讲述了一个传奇女人演绎地最叛逆,最辉煌、最孤绝地人生,一代女皇精心导演地盛唐最惊心动魄地权力角逐大戏.看青石碑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其内容包括女皇是怎样炼成地、坐拥天下、女皇地炫彩生活等.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秦民风有哪些主要特征?答:(一)、以人文为主导地天人合一思想(二)、纳异进取地开放精神与重实用、讲功利地文化心理.(三)、求实尚孔地在原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地怀古心态.。

地域文化教案

地域文化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实例,理解并能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

2、明确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能运用实例,说出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交通工具及道路、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及建筑所反映的城市地域文化,锻炼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文化”的思维方式。

2、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获取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发现城市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地理环境所造就的城市文化之美。

2、激发学生欣赏世界、发掘文化精髓、做文化人的愿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教材分析:影响城市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文方面的,这在前面两节中已有大量涉及,本节主要从地域文化这一人文因素角度阐述其对城市的影响。

要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地域文化,所以本节安排了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显然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其中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应是本节一个重点;二是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而其中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所以教材主要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以此为代表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时要注意与具体的“地域”(范围可大可小)和具体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相结合,把地域文化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利于学生能感性地懂得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先从总体上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广泛影响,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然后用不同地域进行比较的方法着重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的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地域文化差异与原因浅析摘要: 本文旨在探析陕西省南北文化差异及其原因,从形式文化区的角度将陕西全省划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个文化区,然后根据卢云提出的文化区形成机制探讨了其成因。

在分析陕西文化区形成的历史、人文过程后,又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区、交通条件和移民等方面论述了陕西文化区形成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陕西;地域文化;差异;原因引言陕西地处中国内陆,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

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秦岭以南处于汉江中上游,属长江水系;秦岭以北处于黄河中游,属于黄河水系。

南北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文化也呈现出较大的不同。

广义上讲,陕北和关中地区基本上都处于关陇地区,属于三秦文化区,自然和人文背景具有典型的北方特征,豪迈而粗犷。

而陕西南部的文化与四川的文化相近,因为一直都是同一地理形成的文化。

因此,既受到关中地区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巴蜀文化的辐射,形成南北兼有的文化特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古为雍州、梁州之地( 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属梁州) ,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之中心。

“陕”本是指陕陌,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南。

西周初期,周、召二公分陕而治,陕以东由周公治之,陕以西由召公治之。

此后,人们便把陕陌以西称为陕西,简称为“陕”。

“秦”为陕西简称,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辖区主要在陕西的缘故。

之所以又称“三秦”,则是因为项羽攻占关中以后,将秦的3个降将封在秦之故地而得名①。

陕西文化演变兴于史前时期,到周、秦、西汉时期得到了3次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全国的政治中心在陕西,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

三国时期,陕西关中属魏的雍州所辖,治所在长安;今石泉以东陕南各县,属魏的荆州所辖(今河南省新野县) ;陕南西部为蜀的益州所辖( 今四川省成都市) 。

唐代,陕西文化①徐卫民.《陕西地域文化及其特征》.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达到极盛时期,因而陕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引领全国的作用。

五代以后则失去了在全国的引领地位①。

元代的政治中枢为中书省,在各地的分设机构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陕西行省的辖地包括今天陕西全境及甘肃兰州以东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①。

并且,元代处于军事考虑,设兴元路于汉中,之后改路为府,设汉中府,从此汉中便隶属于陕西省管辖,文化也逐渐开始受到北方影响。

陕西也因此成为一个地理和文化都跨越中国南北的地区。

以上所说的陕西在实质上指的应该是关中一带,陕南和陕北地区在文化和经济上一直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所以,陕西不仅地域文化南北差异大,而且各地区发展水平也有很明显的差距。

一、陕西文化区的划分“文化区”是文化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化区主要涉及文化扩散后形成的各种类型区域的组织形式,即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某种文化的人在空间上的分布。

在传统文化地理学中,文化区被划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感觉文化区)。

这三种文化区一般来讲是有区别的,但也有可能重合。

如陕西的乡土文化区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但具体到地域上时,人们多按政区划定:陕北包括延安、榆林,关中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

这说明陕西乡土文化区与行政功能文化区是重合的。

另外形式文化区基本上也与上述两种文化区存在重叠②。

划分文化区,最关键的就是确定划分指标,然后根据整体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根据以上思路,按照当前被普遍承认的划分方式,陕西文化区划分为陕北区、关中区和陕南区三个文化区。

各个文化区都有各自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文化指标直观的反映出来,国外大多采用语言(方言)和宗教为主导指标,但在我国宗教观念的影响相对薄弱,特征不及风俗显著。

张晓红(2000)在《陕西文化区划及其机制分析》一文中采用自然景观、学术文化、方言、婚俗、丧俗、岁月民俗、居住习惯、信仰习俗、戏剧与民歌9个要素作为划分指标,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学术研究的发展,其中一些传统的地域文化特色逐渐被现代方①史念海.陕西通史·历史地理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②张晓虹.《陕西文化区划及其机制分析》.人文地理,2000.式取代,区域差异渐渐模糊。

比如,婚俗、丧俗、岁月民俗、信仰习俗、居住习俗,这五方面尽管在部分地区和人口中间还存在差异,但是受到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极大冲击,这种文化差异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并且随着文化的融合,至少在陕西,我认为这些差异未来会趋同。

另外,关于学术文化,作者从历史的角度认为,陕北和陕南学术文化落后,关中在宋代以前学术文化发达,我想这一特征在当前仍然是成立的,但是这一特点在根本上反映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以及政治经济状况,所以,将其作为一个文化的评判指标并不合适。

总之,文化区的划分应该立足于自然这一根本,然后分析文化格局,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在张晓虹关于陕西文化分区的9个指标中仅选取其中的自然景观,方言和戏剧与民歌3个要素,在此基础上增加饮食习惯和农业生产两个指标。

之所以增加这两个指标是因为它们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对文化的的形成和影响具有直接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饮食习惯是由当地生产的粮食类型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自然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但在较小的区域内这种影响可能并不明显,所以,再通过饮食习惯进一步验证。

陕西三大文化区及其基本特点如表1所示。

表1:陕西各文化区指标及基本特征注:以上特点均从现时角度。

资料整理自陕西《地情资料库》:. 陕北文化区 关中文化区 陕南文化区自然景观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暖温带冷温干旱气候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平原盆地区;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巴丘陵山地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林 方言晋语及接近晋语的中原官话北方方言西北方言区中原官话 西南官话 (四川话) 农业生产半农半牧业旱作农业 稻作农业 饮食习惯小米和杂粮为主面食为主 大米为主 戏剧与 民歌戏剧活动不发育,除中路秦腔外,陇东道情和晋剧比较流行,但民歌却异常发达 戏剧活动极为发 育,是秦腔的发 源地,此外,还有 众多小剧种的流行 流行南路秦腔与汉调二黄这里需限定说明的是,陕北文化区以陕北黄土高原为主体,其地域范围大致以清代的榆林、延安两府与绥德、州为限,即今天的延安、榆林两个地区;关中文化区包括清代的凤翔府、西安府、同州府与州、乾州地区,是以关中平原为主体的地区,和现在的西安市、宝鸡市、渭南地区一致;陕南区包括清代的汉中、兴安两府、商州和西安府的宁陕、孝义两厅,以秦巴山地为主体,与今天的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范围吻合。

另外,在陕西综合文化区划方案的确定过程中,商州亚区的归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其文化现象带有极强的过渡性,无论将其归入关中还是陕南,都有些勉强。

这里也仅是因为商州与汉水流域一样,清代接纳了大量的川楚移民,同时自然景观更接近陕南亚热带地区,故将其归入陕南。

但不可否认,商州许多文化现象都与北部的关中有相当大的相似性①。

二、陕西地域文化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文化区的形成来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和长期的历史演变。

卢云先生认为,文化区域生成演变受到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类型、移民及城市发展等五方面的影响与制约②。

具体到陕西省内文化区的形成,虽然也应该在此范围内进行分析,但是要立足于陕西地域文化的实际。

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文化区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一般来讲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形成不同的文化区。

陕西南北自然条件差异极大,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地貌形态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陕西内部文化必然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首先,在不同的自然带内采取不同的农业组织形式,形成不同的农业景观。

陕北地区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决定了当地半农半牧、甚至是游牧的农业景观;温带半湿润气候形成了关中以麦为主的旱作农业景观;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陕南稻作农业景观相契合。

这种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导致包括饮食习惯在内的种种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

可以说,作为经济基础的农业实践是陕西文化地域分异的基础。

其次,气候条件与地形因素直接影响到当地物质文化景观。

以居住习俗为例,①张晓虹.博士论文《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研究生院,,1997.②卢云.文化区:中国历史发展的空间透视[J].历史地理.No.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90.81—92.尽管现今的差异已经在渐渐缩小,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文化还是具有很深远的影响。

具体说来,陕北“穴土为窑”的居住习俗与当地稀少的降水相适应;反之,多雨潮湿的秦巴山地就无法使用土砌的建筑物,以茅草、木材和石头为建筑材料,则能适应当地多雨的气候。

同样,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陕北沟谷纵横,当地民居基本沿沟谷带状延伸,参差错落;关中地形平坦,形成了聚族而居的乡村聚落;秦巴山地崎岖的山地,则产生了以星散分布为主的聚落形态。

另外,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的差异也影响了建筑形式和材质,比如陕北的窑洞就是源于垂直节理发育的深厚黄土地貌,而陕南山地丘陵就地取材主要是石头和木材。

最后,地形以及所处的区位直接影响了区域交通状况和城市发展,从而影响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例如,最初的城市都是在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开始发育的,一方面的地形平坦,另一方面适宜农业生产。

所以,这些地方的城市发展迅速,文化发展更加迅速,也更加成熟。

2、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使不同经济发展状态下的文化呈现不同状态,直接影响到文化现象的地域分布。

在陕西,这种因不同生产力水平而产生的文化地域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

自北向南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生产类型也不同,这为陕西三大文化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游牧、半农半牧的生产制度与辽阔单调的自然景观,形成了陕北尚武、质朴的文化特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旱作农业方式促进了关中民众敦厚、稳重、保守、固执群体性格的形成;多山、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下,茂密的植被与稻作农业方式,使陕南地区产生了信巫重鬼神的民风和灵活多变的性格特征①。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则使得民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关中平原土地平衍,沃野千里,相对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足的生活,使关中地区的风俗接近中原地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迫使当地产生了与此相对应的风俗,如婚俗主要着眼于经济交往内容,丧葬从俭和速葬等,陕南谷地与低山丘陵地区,发达的稻作农业与丰富的物产,使得当地“风土物产近于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