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学与地域文化

合集下载

地域文化差异与作家创作风格

地域文化差异与作家创作风格

地域文化差异与作家创作风格摘要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是陕西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他们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家乡地域文化的巨大影响,故乡的自然环境、风土民情、山水草木,不但成为他们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品的重要内容、感情寄托的对象,而且体现出了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们把文学艺术之根深扎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汲取了家乡地域文化的充足养分,才成就了文学事业的参天大树。

关键词:地域文化创作风格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陕西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北部的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又形成了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关中平原文化和陕南山地文化。

“陕北文化属于黄土高原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北方的草原文化的影响,具有粗犷、豪放和较为开放的特性。

关中文化是平原地带的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

关中地形较为封闭,而且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农业发达。

受其影响,关中文化具有积极开拓进取精神和保守性。

陕南文化是山地文化,它除具有三秦文化的共同特性外,还兼有巫楚文化的某些特征。

”陕西是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重镇,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构成了陕西文坛三足鼎立的奇特景观,三位作家深受家乡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三种特征明显的艺术创作风格。

韩鲁华指出:“路遥的审美个性风格是粗犷狂放,浪漫抒情,野性原始,质朴淳厚;陈忠实的风格是古朴苍凉,淳厚豪壮,凝重蕴藉,刚毅沉稳;贾平凹的风格是混沌苍茫中透露着灵秀之气,灵动诡秘中蕴含着浑厚苍凉,超然旷达中幻化着浪漫神秘。

”他们的文学创作、艺术风格受到家乡地域文化的巨大影响,故乡的自然环境、风土民情、山水草木不但成为他们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品的重要内容、感情寄托的对象,而且体现出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

一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和路遥的创作陕北黄土高原由于降水稀少和植被的严重破坏,因此造成了千沟万壑、土地贫瘠的自然风貌,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致使陕北人民生活艰难,生存是他们要常常面对的严峻问题。

2023最新国开《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

2023最新国开《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

形考任务一1、198年,中国将大地原点确定在陕西省泾阳县的(永乐)镇。

2、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

3、周代的(股阴阳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4、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中华大地上发现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

5、196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时期的文物上,铭文出现了“余其宅兹中或”的字样,中或就是中国。

这件文物叫(司母戊大方鼎),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6、(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7、秦末汉初,刘邦领兵从秦地四大关塞中的(武关)入关中灭秦。

8、陕北黄土高坡上标志性的民居是(窑洞)9、(黄帝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二10、秦岭的主峰是(太白山)11、在石门十三品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曹操)所书的“衮雪”石刻。

12、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点燃烽火的烽火台位于(骊山)上。

13、位于陕西省乾县的(乾陵)既是两个皇帝的合葬墓,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的墓葬。

14、隋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思想,不但对中国的都市建设有重大影响,而且对日本、朝鲜的都市建设也有深远影响。

它的规划设计者是建筑家(宇文凯)。

15、位于终南山太乙镇的(翠华山)被称为“山崩天然博物馆二16、“尾生抱柱”的故事发生在蓝田的(蓝桥),被称为中国版的“梦断蓝桥二17、(宝塔山)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也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18、三国时期,77岁的蜀汉老将黄忠将44岁的夏侯渊斩于马下的故事发生在汉中的(定军山)19、因揭皇榜治好皇后娘娘的病,唐太宗盛赞(孙思邈)“真乃药中之王”,“药王”之称自此开始。

20、(镇北台)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

形考任务二1、盛唐时期的画家(韩干)以画马见长,人们称赞他笔下的马是能跑动的马,他被誉为“画马神手工。

2、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为“颜柳”,二人的书法有“颜筋柳骨”之誉。

3、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开展外交活动的外交活动家。

他被封为(博望)侯。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浅论陕西的区域性文化

浅论陕西的区域性文化

主, 另外 以玉米 、 谷子 、 黍类 等为 主食 。 当然也有 各个地方 不 同的传
统小吃等 。 另外 , 敲锣鼓也是陕北一 大特色 。 陕北民歌更是在 中国歌
景观 。 南北 高 , 中部低是 陕西地势独特 的表现 , 地势 由西 向东倾斜 的
曲中占据重 要地位 , 体现 了陕北 人民豪放之 性格 。
拥戴 的有钱人 , 到后来 家境 没落 了, 是他的心境可想而 知。民风淳 于 朴 , 情好客 , 陕南人 为人处事 的真实写 照 , r: 常注重 待客的 热 是 他f ! ll  ̄ 礼仪 , 凡是有 亲戚朋友 登门 , 然会 盛情款 待 , 必 以家 中最好 的东 西招 待客人 。即使 家境再贫寒 , 也要把 亲朋好友招待 好。所谓 “ 穷过 日子 ຫໍສະໝຸດ 关 键 词 : 西 文化 陕
区域特点
家 园向往外界灯 红酒绿 的生活 , 们在黄 土高原上 日复一 日年 复一 他 年地大 口吃 肉大碗 喝酒 , 日子倒过得 自由 自在 . 小 无拘无束 。 黄 土高原地 区 , 经济发 展缓慢 , 手工业相 对 比较落 后。所 以 , 陕 北人 民的生 活一 向艰苦 , 反映 在衣物 、 褥上 以粗布 、 被 毛毡 为主 , 非 常简朴 。除 了简 朴 的着装 习惯外 , 还有衣饰 尚 自的特点 , 在陕北 , 男 人们用 白色 的毛 巾在头上 扎成英雄结 的式样 。陕北地 区人 民不仅 衣 着简朴 , 食物 相对也 比较 简单 。陕北 人 的传统 肉食 以羊 肉、 肉为 鸡
赵 翠翠
的经 济 , 另一 方 面也造就 了陕北人 精神 性格 中韧性 、 宽厚 以及 不可 扼制 的激情 和野性 。所 以 , 陕北人属 于比较典型 的大西北 人 , 他们保 守 老 成 , 易 安 于 现 状 , 于 物 质 的要 求 不 是 非 常 高 。“ 亩地 , 头 容 对 二 一 牛, 老婆孩 子热炕头 ” 的生活 , 是他们 的写 照。时至今 日, 北人仍是 陕

地域文化研究的开拓和深化——陕西终南学社简介

地域文化研究的开拓和深化——陕西终南学社简介

西安翻译学院论坛Forum of Xi'an Fanyi University第28卷第1期2021年3月Vol. 28 No. 1Mau 2021◎校园内外地域文化研究的开拓和深化——陕西终南学社简介李志慧陕西终南学社依托于西安翻译学院,坐落于 终南翠华山下,是学院创始人丁祖诒教授创办的 一所学术文化研究机构。

2028年7月,学社经主 管部门陕西省文化厅批准同意成立,在陕西省民政厅正式注册登记。

2029年5月29日,学社在终 南山下西安翻译学院隆重挂牌成立。

2019年6 月,学社被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批准为“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陕西终南学社的宗旨是:广纳文化学术精英,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以终南文化为特色的中 国传统文化研究,“寻中华文化之根,串中华文化 之珠,扬中华文化之魂”,不断开拓和深化陕西地域文化研究,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放射出 更加绚丽的光彩。

202。

年春日,习总书记视察陕西时,根据文化 学的基 , 地 的 ,总结了秦岭在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地: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天然空调,是黄河、长江流 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南北分界线,是生物基因库,也是中华民族 的祖脉、中华文化重要象征。

这是对秦岭文化内涵和特征的最全面、最高层次的概括和总结。

习总书记特别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 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记的深 论 , 为陕西终南学社 一展研究工作确立了指导性方针。

―、终南学社开展的业务作为一所坐落于终南山下、挂靠于西安翻译学院的学术文化研究机构,终南学社积极开展以 终南文化为 的文化研究, 办各式、各 的学术研 会和各 文化 术 流活动:一、开设“终南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 专家学者举办文化学术讲座,目前已先后举办十余次高质量的学术讲座;二、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 “终南读书会”,作为学社的文化学术窗口及与社会大众联系的平台,发布文化学术信息,探讨学术观点,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促进文化学术交流;三、编辑出版社刊《陕西终南文化研究》杂志,现已成为国内地域文化研究的一块重要阵地;四、编辑出 版《终南文库》,目前已经出版三辑,共计9本书; 五、汇聚同仁优秀学术成果,每年组织出版若干本优秀学术文化著作,彰显陕西文化综合实力;六、 组织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学艺术作品评奖,鼓励文 化学术同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七、开展国内外文化学术交流,加强国际交往,建立与国外相应学术团体的联系。

秦岭昂首 泾渭长歌——地域文化与陕西文学创作

秦岭昂首  泾渭长歌——地域文化与陕西文学创作

的思想观念、 审美意识、 艺术个性等, 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在谈论 当代 陕西文学的时候 , 人们 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谈到 了 一种现象 , 那就是 以路遥、陈忠实、 贾平凹为标 志, 形成了中国文学创作上的三座高峰。 作为同一地域 、 年代 相近的作 家, 他们先后获得 了中国文学最具影响力的大奖——茅盾文学奖, 这在
也 是 他 们 生命 情感 的 归宿 。
口 遥的生命之根 、 文化之根 、 情感之根 , 根植于陕北那片沟 壑 就
l -l J=- : 纵横、 I 广袤辽阔的黄土高原。 这是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织
而成 的一种 文化 形态 , 也许正基 于此 , 遥形 成粗 旷豪壮 、 路 狂放 骠
路 生活 的煎熬苦焦 , 了抗争 、 、 形成 征服 极度超 长的韧性和任 性、 忍性 遥 等 等 。 天游 、 歌 、 塞腰 鼓等 等 , 为陕北 地 域文化 的一种 象 信 秧 安 作
化心 态。 可以说 , 关中平原承 受了过 重的历史文化 重负 , 现代 意识也就极 难穿 透这 片黄土
地, 让它活泛起来 。 、 冷、 , 是对这种民间文化性格 的一种 描述 。 生 硬、 倔 就 正 是这 片蕴涵着深 厚而凝 重历史文化 的黄土地 , 养育了陈忠 实淳厚质朴 而沉重 刚毅
人生历程 及其文学创作之中 。
在 路遥 的文学创作 中, 有两样至 关重要 的东西 , 那就是 沙漠和雨雪 。 沙漠与雨 雪这 两 样似乎 是相对 的东西 , 路遥 这里 却实现 着和 谐包容 。 乡使路 遥得到 了一种超 越现 实 在 故 生存境遇的禅悟与 升华, 他进行文学 创作 就犹如行 走于沙漠 , 以青春和生命 为其 动力能 是
盛地要拼 死供两个孩 子读书 。 的耐劳、 他 他的勤 俭、 的耿直和 左邻右舍 的村人并 无多大 他 差别 , 他的文化 意识才是我们 家里 最可 称道 的东西 。 陈忠 实认为他 父亲身上的 “ ” 文化 意

地域对文学的影响

地域对文学的影响

偶然看到李建永的《母亲词典》,很是出乎意料,原来散文可以这样写。

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文学的地域性与地域性文学。

找了些资料,很有启发。

◆一个农民和一个总统,在对世界的感知上,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农民不能代替总统生活,总统也不能代替农民生活。

我们常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就文学而言,越是地域的,也就越具有文学的个性,也就越具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不容易看到的最陌生与最为独特的一面。

◆无论是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孙方友的陈州笔记、野莽的乌江流域,还是聂鑫森的湘潭古城、墨白的淮河流域、林希的天津卫,在他们各自的小说里,都渗透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新颖的艺术视角。

他们用自己感知世界的方法来辐射社会,以自己独特的“地域性”使我们领略到陌生而新奇的,具有艺术个性的小说风景。

他们具有不可取代的人生体验和感受,而这一点也正是构成文学的基础,在他们渗透了地域文化的叙事里,我又领略了他们鲜明的艺术个性,所以,他们都是文坛上的“独行客”。

◆地域性文学群体的出现往往为这一地区带来时代的文明高度和文化影响力,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令人瞩目。

如陕西的商洛作家群、宁夏的“三棵树”、云南的昭通作家群、广西的桂西北作家群,还有湖南的湘西、河南的南阳等等,这些地域不仅是作家们各自的起点,更是他们的“文学故乡”。

◆文学创作是个体手工劳动,作家本不存在一个地域共同体,如果作家能够偶然跳出他所生存的地域,就像博尔赫斯跳出了阿根廷,张炜、李贯通跳出了山东一样,那他们肯定就是成功和幸运的作家。

但是,地方对个人的一些决定性作用,并不是任何作家都能够摆脱的,很多作家实际上不得不在某一个区域文化之内进行他的创作,所以我们有了鲁军,陕军,京派和海派等地域性文学概念。

文学的地域性具有根系的作用,它能部分地决定作家的创作特色、文学含义和成长高度。

◆当一个人置身于地域色彩很强的地方时,这是他的有幸,也是他的尴尬。

在铺天盖地的地域的赏赐中,人的个性被淹没了。

他被抽空、缩小,变成了秋风中飘零的一片胡杨叶,变成了塔克拉玛干“恒河沙数”中的一粒,他的挣扎比不上一棵红柳在沙海中的沉浮,他的低吟比不上天山雪豹的一声长叹。

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地域文化

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地域文化

隙 拱本 ( 7 6)
年代 古 l今
篇数 9 l 2 0 6
古 l 今
14 } 2 0 4古Fra bibliotekl今
古 l 今
4 l 4 l 3
古 l今
6 l e 0 1
3 I 3 3 O
比 6z 。 掘 , 譬 I 鼹l。 例 t J l鼙 9l8 憾 .4 4 3.
况的调查显示 ,5 . 4 O 5 %的高校 已将该课列为全校必修课 。 2 0 年9 《 0 6 月, 国家 “ 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明

点 , 正 是 这 种 差 异 才 产 生 了 巨大 的 吸 引 力 。 一 方 水 土 孕 育 方 文 化 ,一 方 文 化 养 育 一 方 民 众 。无 论 社 会 如 何 发 展 ,
史 学派认为 ,种族 、环 境和 时代 是决定人文 地理深境 中 民
教育 的根本 目标就 是为 了培养 人 ,提 高人 的素质 。语 族 文化的三大 要素 ,其 中特别突 出的是种族 因素 。他们 断 文教 学是各学 科教学 的基础 , “ 大学语 文 ”作为 高等院校 言种 族因素 中的天赋 、情欲 、本 能、直观是 决定 民族 文化
确提 出 ,高等 院校要创 造条件 ,面 向全 体大学生 开设 中国 这种 文化 的传 承还是具 有重要意 义 。虽然现 在交通十 分发 语文 课。2 0 年 l 月 ,教 育部发起 并委托 中文 教育指导委 达 ,文化业逐 渐 出现 融合 ,但是 还是有些具 有特色 的,依 06 1 员会 和大学语 文研 究会 合作在湖 南文理 学院 召开研 讨会 。 2 0 年3 0 7 月,教育 部高教司下达 《 关于转发 ( 高等学校大 学
中我 们可 以看 到我 国的大学语 文课程 已经完全 改变 了过 去 率 也逐渐上升 ,从五湖 四海来 到五湖 四海 去,这样 的一种

从陕西作家文学方言透视陕西地域民俗文化

从陕西作家文学方言透视陕西地域民俗文化

从陕西作家文学方言透视陕西地域民俗文化每一个作家都是生长在一个文化场之中的。

所谓文化场,就是指在特定的时空里汇聚着多种形态的文化,而且这些文化相互碰撞、交汇与融合,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从而引导、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

对于作家来说,文化场中多种形态的文化形成一股文化的合力,综合地作用并影响着他的创作。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作家所生长的那个文化场虽然可能汇聚着多种形态的文化,但必然有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而它往往决定着作家创作时所持的基本立场与态度,正是这种文化立场与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作家对具体语言形态的选择。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中国的文化保存在语言中。

”一、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地域文化整体的一部分。

对于绝大多数作家来说,地域文化就是他的精神母乳。

几乎每一个作家,在创作时往往是下意识地站在某种地域文化的立场上书写与言说,那么他的小说语言也就不由自主地浸染着地域文化,从而显示出它的鲜明的个性。

在新时期我国作家群中,陕西作家群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作品大多都具有秦文化的风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人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的独特感悟,陕西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陕西人的乡情乡俗、经验教训、喜怒哀乐等等,都沉淀在方言里,构成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其中绝大部分至今仍鲜活如故。

在被称为“陕军”的陕西作家中,陈忠实对关中方言的运用,贾平凹对商州方言的运用,史铁生、高建群、赵熙、路遥对陕北方言的运用,也已经达到娴熟自如的地步了。

二、方言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民俗在人类社会群体心理中,呈现为风俗习性的共同的文化意识。

有的习俗在人们的心底和行为的默契认同中也具有法约力量,制约和束缚人们的活动,这种制约和束缚,是通过语言来发挥威力的。

1、以《白鹿原》方言词汇为代表的关中民俗文化在《白鹿原》这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陕西关中方言词汇,原汁原味地向我们展现了陕西关中地区的乡土民俗,地域风俗,以及当地人们的感觉、观点、意图和思维方式等。

从高建群小说方言透视陕西地域文化

从高建群小说方言透视陕西地域文化

从高建群小说方言透视陕西地域文化作者:王宝伟来源:《牡丹》2018年第03期方言和现实生活有着一种天然有机的联系,透过方言人们可以看到地域文化的影子。

作家往往无意识地站在地域文化的立场来进行创作,高建群的小说语言就体现出浓郁的陕西地域文化色彩,其小说作品从语言到风格也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一种表达方式、一种情感和思维方式,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几乎每个作家的创作都会受到所生活地区的地域文化影响,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文本内容都会渗透出地域文化的色彩,甚至作家的创作风格也会显示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钱乃荣说过:“方言是最自然本质地表达中国多元化的根基。

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汉族人的母语即生下来最初学会的语言都是方言。

”高建群作为一个地域文化色彩鲜明的作家,他用方言来进行创作,这几乎贯穿到每一部作品中。

一、生动传神的陕西本土方言高建群作品中的人物说着陕西方言,操着地方俚语,使得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传达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增强了作品的乡土味。

在小说《六六镇》里,张家山逞能开了个民事调解所,人们编了一个儿歌来讽刺他:“张家山,张家山,陕北出了个儿老汉,麻纸糊的一张脸,四处充好汉!”这个“儿”有嘲笑戏弄的成分,在民间经常会用到,但意思比较复杂。

把不同寻常的人叫“儿货”,把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叫做“儿事”。

“咋价”是为啥、为什么的意思;明白了叫“解下了”;撒謊叫“喧谎”,奇怪叫“日怪”。

热水为“滚水”,妻子叫“婆姨”,奶奶叫“婆”,父亲叫“大”。

《最后一个匈奴》中的人物说着方言,显得质朴稳重,洋溢着淳朴、真挚的陕西地域文化气息。

比如,孩子出生称为“落草”,死亡叫“上山”。

从中可以看出,陕北生存条件艰苦,人们对生和死看得很平常、很坦然。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一切顺其自然,表现了陕北人乐天知命、生死达观的精神状态。

这里也渗透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陕北处于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融地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即黄土高原文化。

地域文化论文

地域文化论文

浅谈西安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洲”。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发源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而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和上海之后,中国第三“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历史文化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

人们常说:二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年中国看上海,一千年中国看北京,而五千年中国则看西安。

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

西安南屏地势磅礴的秦岭,东近险拔峻秀的华山,西临冬夏积雪的太白,北连逶迤延绵的北山。

四山亭亭,沃壤广野居中,宜林宜枚,宜粮宜棉,宜瓜宜果,有高山避暑,有风光览胜,故古有“膏腴天府”、“陆海丰饶”之称。

西安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遗址、古代城阙遗址、70多座帝王陵墓、众多名寺古塔、先民遗迹等优秀文化艺术遗产,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近几年西安已成为世界旅游热点城市之一,因有“东方旅游胜地”之称。

西安以电力机械、飞机制造、纺织、电子工业为主,文化教育发达,其各个大组团分别有“电工城”(西郊)、“飞机城”(阎良)、“纺织城”(东郊)、“文化城”(南郊)之称。

西安也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

202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

202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概述陕西省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直是陕西省教育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过去一年,陕西省各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诸多优秀成果。

下面就202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述。

二、文学与艺术研究陕西高校在文学与艺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出成果。

1. 陕西师范大学发表的《大唐渭水诗歌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大唐时期渭水地区的诗歌创作,深入分析了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和历史意义,为大唐诗歌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视角。

2. 西安美术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创作融合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相关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对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历史与考古研究陕西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与考古研究一直是该地区的学术重点之一。

在2023年度,陕西高校的历史与考古研究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果。

1. 西北大学的历史研究团队在《西北地区汉代墓葬与社会文化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并对汉代西北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

2. 西安交通大学的考古学研究团队在秦始皇陵及其配套墓葬的保护与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为该重要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四、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在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陕西高校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1. 西安交通大学的哲学研究团队在"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乡村振兴路径和社会治理方法,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2. 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研究团队在"网络空间治理与法治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法律政策建议,为当前网络空间治理和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

五、总结与展望2023年度,陕西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多项优秀成果,涵盖了文学与艺术、历史与考古、哲学与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地域文化观照下的陕西当代文学创作

地域文化观照下的陕西当代文学创作

地域文化观照下的陕西当代文学创作文学具有地域色彩,早在南朝梁时期,刘勰就在其思想巨著《文心雕龙》中反映出这样的思想来。

《文心雕龙》称北方早出的《诗经》为“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是质朴的“训深稽古”之作;称南方后起的《楚辞》则为“瑰诡而慧巧”,“耀艳而深化”,并将此“奇文郁起”的原因归于“楚人之多才”,多少接触到地域与文学的关系。

在当代文学创作中,陕西作家群的作品明显地表现出三秦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从陈忠实入手,以他的《白鹿原》为文本,简要探讨三秦对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

标签:地域文化;陈忠实;秦地小说《白鹿原》这部扛鼎之作以它那“囊括宇宙,贯通古今”的叙事艺术为我们展现了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将白鹿原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推向了世界。

陈忠实并没有刻意求新去追求小说创作主题范式,而是理所当然地继续秦地小说家大力推崇的文化主题,尽情地阐释着自己对关中文化的理解,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瑰丽的民族史诗画卷。

一、创业主题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如何生存一直是考虑的首要问题。

秦人把这个问题和创业放在了一起去考虑。

处于农业文明的关中平原,众生的创业自然离不开农业的首要生产资料—土地。

《白鹿原》中,白嘉轩从创业起初到成为白鹿原屈指可数的大家族,都一直对土地有着独特的情感。

就是在和鹿子霖的争斗中也时常是为了土地。

可见土地在农业社会中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

为了得到那块长着鹿样样奇草的慢坡地,他对鹿家机关算尽;为了把父亲的坟迁到那块他认为蕴藏着白鹿精魂的地里去,他谎说自己做了梦,梦中的父亲鬼魂告诉他棺里进了水;为了李家寡妇的那六分好地,他和鹿子霖闹得沸沸扬扬…等等都是很好的凭证。

在创业的社会关系方面,白鹿原完全采用的是农业社会所特有的家族式结构。

“对于白嘉轩来说,他最重要的关系在于家庭。

他首要的观念是家庭观念。

他的进取就是家庭的进取,他的哀乐就是家庭的兴衰,他的人生完全融化在家庭里了。

离开家庭作为小说人物他则不复存在。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五模语文试题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五模语文试题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五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活动开始后,班长小秦搜集了一些关于西安的资料,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西安南望秦岭连绵,北依渭水天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这里成为众多王朝的定都之地。

半坡遗址贮.藏着六千年前先民的生活遗迹,迄于西周时期的丰镐都城,始皇帝在此成就一统天下的传奇。

阿房宫的断壁残yuán上有着杜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凄然感叹,大明宫含元殿台基旁上演万国来朝的恢弘之仪,汉唐时期的辉煌盛景将长安推至巅.峰。

西安这座城,yì立东方,有文化的吟叹,有历史的回响。

1.请根据语境,写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汉唐时期的辉煌盛景将长安推至巅.峰( )(2)半坡遗址贮.藏着六千年前先民的生活遗迹(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断壁残yuán( )(2)yì立( )二、名句名篇默写3.你和小组同学们打算通过经典诗文对答活动体悟华夏大地自然之美。

自然无字书,山水案头文。

欧阳修说“(1),在乎山水之间也”,让我们追随古代文人墨客,踏上亲近自然的旅程。

随白居易游春日钱塘湖,领略“(2),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旖旎风光;随范仲淹览边塞苍茫,体悟“塞下秋来风景异,(3)”的西北边疆异景;携手苏轼、怀民夜游承天寺观“庭下如积水空明,(4),盖竹柏影也”的月光之澄澈。

“凄神寒骨,(5)”是柳宗元访小石潭,因空旷无人的环境和自身遭际而深感凄清;“它没有婆娑的姿态,(6)”是茅盾在西北赞白杨树精神的呼喊。

立足三秦,放眼华夏,我们在行走中,寻找精神的远方。

三、名著阅读4.经典无国界,阅读经典可以丰富阅历,涵养性情。

自古以来对公平和正义一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请从下面两部名著中选其一,从主旨或人物形象上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四、基础知识综合5.班长小秦根据搜集的资料拟写了一段介绍陕西的文字,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 移民数量占强势时,或在政治经济方经济社会地位,本 地文化将被保留,移民将接受当地文化 · 土客相当,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形成 新文化
各民族在迁移时都会带去文化,但是由于 地理条件的不同,因此也会有所改变 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吸 收影响 椅子与床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产物 中国的民乐也基本是少数民族来的, 从西方传过来的。 石窟等艺术也都是以少数民族的为主

福建信妈祖(海上保护 神 – 林默 – 能看病,救护 落难海员,后来死在救助 海难时,被认为成为女神 了 – 从宋朝到清朝,妈祖 显灵救船的记录很多,于 是她开始被供奉) 民间信仰有地方性, 离开这个地方,就不再有 存在的意义了。

地域文化离开了自然环境则很难存在。 最好的例子是北方的旗人进京后就变了文 化。 外来民族(游牧文化)接受汉文化 (农业文化),还是因为汉人的土地更适 合于农业发展。
中国 园林
→整齐划一,均衡 对称,线条简洁, 直率开朗,和盘托 出→外向性、开放性
地域文化对交通工具与道路的影响.

地理间文化差异大是应该古代交通运输能力差。 当时交通最方便的南北大运河,最快速度从 杭州到北京还需要很长时间。 没有机械运输的年代,物质的交流是很难的, 因为运粮的人自己也要吃 古代东南经济好,但是向西北运输的时候就 很难,因为逆流而上 交流运输不便导致了地方的分割 – 区域文化 形成
千古第一村——流坑
民族服饰
八大菜系 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 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 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 系 山珍海味可以运输,而民间的日常饮 食则不同。如 西藏的酥油茶 à 主要是取材 于当地,或是运输到当地,当地的老百姓 吃得起经常吃的。 高级的川菜是不辣的 饮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些地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作者:张羽洁来源:《今传媒》2018年第12期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地域文化,陕西地域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展开,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

陕西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坚定文化自信,让本土文化“走出去”,增强其对外影响力,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推波助澜。

关键词:一带一路;陕西地域文化;对外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12-0051-04一、陕西地域文化概述陕西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門户;与山西、湖北、四川、甘肃等多省接壤,是我国内接省区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域之便。

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西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国内有学者常说:“没到过陕西,就不会弄懂中国文化”。

陕西蕴藏着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的的文化资源,像陕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建筑文化、方言文化等等。

先以具有代表性的陕西历史文化文化为例,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陕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摘果实,是中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华夏始祖黄帝、炎帝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最负盛名的西周、秦、西汉、唐等王朝,均建都于此。

陕西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

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影响下,陕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陕西当代文学在全国大学生中的接受与影响调研

陕西当代文学在全国大学生中的接受与影响调研

第8卷第2期Vol.8,No.2长安学刊Changan Xue Kan 2017年5月May.,2017陕西当代文学在全国大学生中的接受与影响调研杜江琪白梓力李东毓苏赵玉尹改荣(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28)文章编号:978 - 7 -80736 - 771 - 0(2017)02 - 060 - 05_、调研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实施,文 化产业得到繁荣发展。

日前,文化部下发《文化部“一带 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更 是大力提倡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文化在“五位一体”中的地位日益突显。

而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物质载体,其表现的高尚品格常常给人启迪,起着潜移 默化的教育作用,有利于人们情感的表达和对善的追求,在人生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克强总理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发展文化事业和 文化产业”,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

因此,只有推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学作品,才能从根 本上吸引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愿意读作品,愿意自觉接 受作品。

根据中文小说阅读十强排行榜,我们发现,路遥的 《平凡的世界》排名第七,陈忠实的《白鹿原》排名第十。

尽管优秀作家遍布全国各个省份,但最受欢迎前十名作 品中,当代陕西作家的作品就占很大比重。

与此同时,随着经典作品的翻拍,电影版《白鹿原》、电视剧版《平凡 的世界》、电影版《高兴》在人民群众中广受好评,对电视 剧版《白鹿原》也有了很大的期待。

《平凡的世界》热映 时,不论是男女老少,家家户户电视里放映的都是《平凡 的世界》,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些陕西作家的作品又 再一次被大家提及,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始区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 人文地理优势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生活成长在这 *•里的陕西作家们用不同的文学气质书写着他们脚下的 土地和所处的时代,作为中国文坛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文 化传播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学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多样性

文学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多样性

文学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多样性文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又展示了地域特色和多样性。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受到地理、历史、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世界各地文学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本文将从地域特色与多样性的角度探讨文学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文学在地域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

一、文学文化的地域特色1.地域环境对文学的影响: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等差异显著,这些因素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进而影响了文学创作。

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的山水风光、潮湿气候等特点,孕育了诸如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山水田园诗;而北方地区的辽阔平原、寒冷气候等特点,则影响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创作。

2.地域历史与文学传统: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学传统。

如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我国的四大名著等,都是各自地域历史文化的文学体现。

3.地域语言与文学风格:地域语言的特色对文学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各地方言、土语的运用,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

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的二人转、陕西的秦腔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语言特色,成为当地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文学文化的多样性1.文学体裁的多样性:文学文化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手法。

如诗歌以凝练的语言、优美的节奏抒发情感;散文则以平实的语言、自由的形式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悟;小说则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展现社会生活;戏剧则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生动的人物关系和冲突。

2.文学题材的多样性:文学作品涵盖了历史、现实、科幻、奇幻等多种题材,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社会、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如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关神仙、妖怪、神仙眷侣等奇幻题材;西方文学中的吸血鬼、狼人等哥特式题材;现实题材则关注现实生活,如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农村题材、城市题材等。

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与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中国的地域文化多种多样,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不同地域文化的探讨,来探究其关系。

一、华北地域文化与古代文学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出了众多的文学名家和经典作品。

例如,北方的陕西地区出产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这部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创作完成的。

曹雪芹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华北地区独特的生活气息和社会风貌。

另外,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和丰富的农耕文化也影响了当地的文学作品。

民间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描绘了北方地区建筑奇观长城的辽阔和坚固,以及人们面对自然环境的艰辛和坚韧。

二、华东地域文化与古代文学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孕育了许多古代文学的瑰宝。

苏轼是南宋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文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反映了华东地域文化的积极向上和开放包容的特点。

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和生活,比如《赤壁赋》中对江水和山川的描绘,以及《浣溪沙》中对士人闲逸生活的描写,都深深地表达了该地区的文化特点。

而位于中国东海沿岸的福建地区,则以民间文学形式广泛流传着闽南语剧本。

这些剧本通常由民间艺人演绎,既有戏曲的风韵,又能真实地反映当地的人情世态。

闽南语剧本在中国传统戏曲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们以独特的方言和表演方式,丰富了华东地域文化的内涵。

三、西南地域文化与古代文学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多样性而闻名,这里的文学作品也独具魅力。

云南地区的作家阿来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入人心的作品,为西南古代文学增添了新的篇章。

他的代表作《尘埃落定》以云南地区复杂多变的历史和多民族文化为背景,揭示了西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多元融合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文学与地域文化
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物质决定意识。

这也就是说,文化来源于生活。

那么文学也就来源于生活了,而且文学更是来自一个地域的文化。

文学创作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地区的文学创作,代表了那个地区鲜明的文化特征。

文学创作是建立在一个地区的文化特性之上的,而陕西文学的发展更是与陕西不同的文化密切相关。

我是陕西人,所以对陕西的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陕西由于地理上的因素被分为三部分,所以陕西的文学也有了三个流派。

以路遥为代表的陕北高原派、以陈忠实为代表的关中平原派、以及以贾平凹为代表的陕南山区派,这三个派别分别有他们所在地区的深刻烙印。

一、陕北高原与陕北文学
陕北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西部是陇东、宁夏,东部为黄河、晋西大峡谷,北接毛乌素大沙漠和蒙古草原,
处于黄土高原向蒙古草原过渡地带。

再加上年降水量极少,
属于中温带半干旱气候类型,因此,人们选择了适宜生存
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长期大规模的砍伐森林使这里日
益荒漠化,形成了山荒岭秃、沟壑纵横的地表特征。

土地的贫瘠、气候干旱、生活的贫穷,使得以路遥为代表的陕北文学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浓浓的贫穷的印记。


决定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注定关注当地贫穷的生活状态,
决定他无法超越艰难的生存环境。

路遥是土生土长的陕北
人,所以对现实生存苦难的关注是他创作的初始。

路遥从
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饥饿是经常面对的事情,困
苦的生活环境,使他形成了“内向忧郁的性格、倔强刚毅的
气质,形成了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格。

”(2)
要有所收获,达到目标,就应当对自己残酷一点”[3],路遥常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理解为人生的必修课,把痛苦理解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他小说中的人物大都经受了苦难的洗礼,从而演绎出一幕幕震撼心灵的悲剧。

从马健强、高加林到孙少安、孙少平,面对苦难,他们不但没有退缩、屈服,反而表现出了更加顽强的生命意志和生存毅力。

以孙少平为例,在县城上中学时,每餐只能吃两个焦黑的高粱面馍,五分钱的清水煮萝卜也是一种奢望。

“每天从下午两点到吃饭这一段时间,饥饿使他两眼冒花,天旋地转,思维完全不存在了,两条打战的腿,只能机械地蠕动”。

但就在这种极度的痛苦之中,他还萌发了要求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勇气。

孙少平赤手空拳地走出双水村,到黄原县当揽工汉挣钱。

为了拿“高工资”,他宁愿干小工行里最苦的活儿———把浇过水的湿砖头,用手一块一块往楼上扔。

他用自己一双粗糙的手、一副健壮的身体,靠出卖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全家人的开支以及妹妹兰香的学费。

当一天的劳动结束后,他会很满足地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在书的世界里获取感人的魅力与力量。

路遥的苦难意识具有陕北黄土地的传统文化精神,即在苦难的磨砺中主动地建构高尚的人格和追求理想的人生。

从孙少平等路遥笔下众多的人物形象身上,我们不难感受到这种在生命的抗争冲动中所展
现的悲剧美,也不难体会出路遥小说中洋溢着的青春的激情和苦涩的浪漫诗意。

贫困是陕北文化的突出特征,所以造就了陕北的文学打上了艰难的烙印,在孙少平与与命运的抗争中,我们看看到了贫穷带给他奋斗的无穷动力,这是地域文化造就的人格特征,这样的人格特征普遍存在于路遥的文学创作中,更是陕北广大劳苦大众的真实写照,所以陕北的文化孕育了路遥笔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而以路遥为代表的陕北文学更是扎根于具有厚重底蕴的陕北文化之中。

二、关中平原与关中文学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迄潼关,东北有黄河、渭河蜿蜒于中部,南有秦岭山脉阻隔,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又称渭河平原。

这里土地肥沃,降雨丰沛,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耕生产。

关中处于四关之内,东西南北分别有潼关、散关、武关和萧关,四塞强固,一马平川,既利耕作,也便交通。

“秦中自古帝王都”,黄帝在此发祥,周天朝奠基于此,秦皇、汉武的霸业,大唐盛世的辉煌均成就于这片灵山俊土。

由于长期处于政治文化核心区域,使得这里的农耕文化积淀深厚。

适宜农耕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关中文化洋溢着以农为本、固守土地、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

这种文化底蕴对以陈忠实为代表的关中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有深刻的体现。

在《白鹿原》中成家、生子、置地、盖房,是本色农民的人生渴求,也是白嘉轩早期的人生理想和心理追求。

,在连着死了
六房媳妇、家产几乎荡尽的情况下,他以三年之力重振家业并且人丁兴旺。

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关中文化的深刻体现,他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纵观陈忠实的文学创作,始终没有离开农民和农民生长的那一片土地。

受到陕北高原与陕南秦岭的阻碍,关中平原区域狭隘,所以这一片土地上的文化也显得保守与狭隘。

这里的土地殷实,人们爱家恋土,所以在《白鹿原》中,“走不出去,没有出息”是一个反复讨论的话题,是关中人保守生活的真实写照。

正是由于这里的保守影响了陈忠实的写作风格,保守使得他变得内敛与深沉。

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他不似路遥那么热烈、直率,而是含蓄蕴藉、内敛深沉,能够极有分寸地以理性驾驭自己的感情,叙述风格客观沉稳,不动声色。

以陈忠实为代表的关中文学,时刻以内敛为主要风格,这片土地上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得这里的文学也变得厚重。

三、陕南山地与陕南文学。

陕南是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的地方。

这里群山环抱,丹江水交错纵横,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足,气温较高。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此处既有关中的古朴、浑厚,又有江汉的清雅、灵秀,俱得秦楚文化的厚积。

所以在以贾平凹为代表的陕南文学中,就兼顾了灵秀与质朴的风格。

贾平凹的家乡陕西商县给了他深刻的影响,商县的古老地域风情,是他不懈的人格理想和审美追求。

当作家提笔回忆商州时,无论是山石明月、清泉小溪还是山村屯落、袅袅炊烟,一
切无不饱含灵韵,充满温情诗意。

但他的家乡也是贫穷的,也是闭塞落后的。

尽管这里民风淳朴,但是对苦难以及对农村真是的生存状态也是贾平凹所不能逃避的。

尽管他试图用田园牧歌式的描写淡化生存状况的恶劣以及乡土的阴暗与丑恶,但是这毕竟是事实存在着的,所以在贾平凹的作品中,有着强烈的矛盾意识与忧患心理。

它是热爱他的家乡的,所以他美化他的家乡,也正是由于他热爱他的家乡,所以他为家乡的发展而感到悲伤,他看到乡土的阴暗与丑恶他会心痛,这一切的文化风俗,在他的内心深处做着激烈的斗争,深刻的体现在他的创作之中。

在《怀念狼》中,他揭露人心的叵测与丑恶,他怀着无限的痛惜之情呈现了乡民麻木、愚昧、落后、保守、自私、残忍的一面。

这里的地域文化深刻的烙印在他的作品当中。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的时期内有着深刻的商州烙印,在他早先的作品当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着他的家乡来进行创作的,可以说,贾平凹的创作初始,离不开陕南文化对他深刻的影响,离不开地域文化给他的雕刻般的烙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