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一、辨析题1、政体就是指一个国家的阶级属性。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政治制度的内层或核心层是国体,即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它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首先是政权)由谁来行使;中层是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外层则是可供政治实体直接操作的各类具体的规则、程序、方式等。

由此可见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而非一个国家的阶级属性,所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联邦制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为松散,更体现了政治民主,因而是比单一制更好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组成单位的各政治实体,享有比较充分的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力。

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所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在单一制国家里,中央政府享有较大权力,地方要服从中央。

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构成状况,国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国际环境、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

单一制和联邦制孰优孰劣没有绝对的定论。

就拿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来看,中国建国时选择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而美国在建国之初选择了联邦制,两国的选择均是符合历史规律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其各自特有的国内政府间关系对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3、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并反作用于国体。

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属性,是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的说就是哪个是统治阶级哪个是被统治阶级。

政体是国家统治阶级以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而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政治体制决定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反作用于政治体制。

《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国家名词解释1、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它保留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政宪体制,但是其国家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型。

福利国家的根本特征是国家政权全面干预市场社会,目的是为了弥补自由市场制度下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2、威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亚非拉地区兴起的一些新的民族国家,建立了一种威权主义的国家形态。

这些民族国家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刚刚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政权掌握在少数以革命发家的武装领袖手中。

由于他们是新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国家独立的象征,他们的权威不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形成了少数人的权威主义统治。

3、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一词具有古典含义和近代意义。

古典含义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建立了国家的“文明社会”,相对于野蛮部落而言;近代含义则是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生活,相对于国家而言)政治学中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是指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独立于国家权力控制的自主社会领域。

4、中间阶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阶层”人数已经超过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阶层”。

他们既受到资本家的雇用,以脑力劳动换取管理报酬,在本质上接近于无产阶级,但是他们的生活状况与价值认同又明显区别于一般工人,因此人们往往把这一介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与两者存在相对独立性的特殊阶层称为“中产阶级”,即中间阶级。

思考题1、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

多家都有领土、领土与土地不一样,前者有着明确的边界;国家的领土是连续的,成块状分布。

(2)中央集权。

国家将民间的许多权力都统统“收归国有”,由国家来统一安排。

由于权力的集中,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也就负有全面的责任。

(3)垄断强制手段。

国家垄断了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只有国家可以行使生杀予夺大权。

(4)独一无二的政府机构。

政治学教程-第四章政党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政治学教程-第四章政党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第四章政党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政党?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在西方语汇中,party一词则源自拉丁文的pars或partoe。

pars是部分或社会的一部分的意思,而partoe的意思则是“分开”。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党的原始含义是:它是社会共同体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共同体中“部分”人士和集团的利益的代表。

17世纪,party开始表达政治意义,指某种政治组织。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源于西方,是西方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

西方学者对政党现象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分别从各自分析的角度对政党的含义进行了不同的界定。

有的认为,政党是意识形态的结合体。

有的认为,政党是追求政治职位、进行选举的团体。

有的认为,政党是一种持续性组织,它是为了在大众选举中为公共职位提供候选人。

有的则认为,政党是制度化的政治组织。

葛兰西认为政党是替代古代君主的一种社会有机体。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政党是在阶级基础上形成的。

列宁则更进一步指出:“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势必变成政治斗争。

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阶级斗争集中表现为政党斗争充分说明了政党的阶级性,一般来说政党的阶级性质体现在政党党纲、组织成员和党的领导权方面。

我们认为,政党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由基于一定的阶级基础,在共同政治纲领的引导下,以谋取、巩固或参与执掌政权为目标而采取共同行动的积极分子所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基本特征:(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政党集中反映着本阶级的利益,代表着本阶级的意志,因此,政党既是阶级的思想先锋队,同时又是本阶级的政治领导者和组织者,显然这种社会角色决定了政党必然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但并非有阶级就一定会有政党的存在。

政治学思考题

政治学思考题

政治学思考题政治学思考题1、政治和政治学的涵义。

答:政治的涵义:(1)定义: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2)对这一概念的理解a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b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c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学的涵义:(1)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或人类的政治实践。

(2)定义:是一门研究政治主体尤其是国家或政府如何凭借公共权力而作出公共决策和分配社会价值的社会科学体系。

2、简述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1)伦理政治:把伦理和政治结合起来,认为国家是道德的集体,要实现正义、至善。

(2)神权阶段:认为神权政治高于一切,神权高于王权。

(3)过渡阶段(中世纪政治理论向资产者政治理论过渡环节):提出人文主义,以人为出发点,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

(4)理性阶段:认为只有建立合乎理性的政治制度,才会有合理的社会经济关系,才能实现人原本就有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权利。

(5)实证阶段:把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上来,采用所谓经验的研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6)多元阶段:研究呈现出多元复杂的重叠景象。

其一,要解决的课题是多元的;其二,研究方法是多元的;其三,学科多元化。

(7)行为主义时期:关注政治活动者的行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用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资料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主张“价值祛除”或“价值中立”。

(8)后行为主义时期:突出价值和道德研究。

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思想。

A:孔子的儒家政治思想:提出“为国以礼”的政治立场和“以德为政”的治国之道。

B:以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术势”治国,实现“霸道”。

C:以老子为首的道家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治”。

(2)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建立起一整套以“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为基础,以君权至上为核心,以“三纲五常”和“德”、“刑”并举而高扬德治为内容的政治理论体系。

原创政治学备考资料—思考题参考答案.doc

原创政治学备考资料—思考题参考答案.doc

前言:个人原创報理作答,很多答案是个人思维对课文已有内容的重新组织,如果有用,深感欣慰,如有纟比漏,欢迎指出,也希望借此同大家交流,完善答案,考试加油o(n_n)o---- b y Howard/ 1. 合法性、主权和权威Z间有什么异同?P8答:合法性现指人们内心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和公正的状态;主权指民族国家对其领土的控制,地盘的主人;权威指领导者获得他人服从的心理能力;可概括为:对政府的尊重,对国家的尊重,对领导的尊重;异:1、针对的主体对象不同:合法性针对政府而言,权威针对国家而言,而权威则是针对领导者而言;2、说明事物不同:合法性指一种内心态度,主权指控制,权威指心理能力。

同:1、三者都属于政治科学的基木概念;2、三者相互关联,例如权威有赖于人们对职位的合法权力的服从,一个遭到侵蚀,其他两个往往也免不了,不能孤立看待其屮任一要素;2. 什么是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P33 (不包括缺陷和修正)答:伊斯顿政治系统理论是指,由其通过简化现实、类比生物学屮器官功能所构建的政治解释理论;系统思想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模型:A公民的要求(输入);B被政策制定者所接受;C政府决定和行动(输岀);D对社会产生影响,公民产生新判别;E重新表达意见(反馈);F政府可能改变决策;另:转换过程运行不透明,黑箱;3. 描述国家构建的"危机〃P48答:1、认同性危机:指构建国家屮的人从原有的对地域和团体的认同中转变,继而认同自我为当下这个国家的公民;2、合法性危机:合法性需要创造和培冇,政府需培养公民对其尊重和自愿服从,认同政府的合法地位;3、渗透性危机:指国家实际上必须让所有人服从政府的法令,政权在延伸到全国的过程屮经常遇到抵抗;4、参与性危机:随着人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越发要求在治理过程屮拥有发言权,即要求政府为民众赋权;5、分配性危机:不同阶层对于国家经济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抗争;4. 什么是精英政治理论?P90答:认为政策实际上的决定是由少数精英做出的,无论民意如何,最终是由少数精英来运作;当前的争论主要在精英对民众负责的程度认为精英不用怎么负责的被称为精英理论家,认为终将由精英负责的被称为多元主义者;1、精英理论家:谴责精英统治不公正不民主,认为金钱和关系让精英接近权力;2、多元主义者:认为政治通过利益集团发挥作用;3、纯粹的精英主义者把社会看作一个单一金字塔,纯粹多元主义者把社会看作是互相碰撞的台球的集合,更为准确的描述是一系列金字塔,每个顶部都是精英集团;5. 古典白由主义是如何转变成为美国的保守主义的?P109答:古典自由主义——现代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1>关于古典自由主义,受欧洲影响,为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美国崇诡古典自由主义,强调经济白行运转,排除政府干预,这种思想浜至影响到了其关于宗教、出版白由方面的规定;2、现代保守主义是斯密经济学和伯克对于保守传统的混合思想,依然主张自由竞争和较少政府干预,但加入了古典保守主义屮对于传统的重视;3、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新保守主义,这种思潮产生于美国70年代经济出现滞涨,政府财政赤字严重的背景下。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题(陈万柏三版)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题(陈万柏三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并加以辨析。

答:(1)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①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引导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等。

③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四者的辨析①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具有各自的工作领域和工作重点,不完全等同。

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又密切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可相互混淆。

②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等同于政治工作,也不完全等同于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③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概念含义相同,可以通用,事实上人们在很多时候也是将其当作同一概念使用的。

但也有一定区别: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较宽泛,主要运用于工厂、农村、党政机关等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更严格,它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基本的内容,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主要运用于学校。

2.怎样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答: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必须得从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入手。

研究这一特殊矛盾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它,推动人们的思想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并据此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学教程》教学课件 导论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政治学教程》教学课件 导论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导论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政治?它有哪些特点?政治就是关于重要公共利益的决策和分配活动。

与其他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相比,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具有公共性、全局性和权威性三个显著特征。

首先,政治具有公共性。

政治所涉及的利益是社会的公共利益,与此相适应,政治活动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空间属于社会的公共空间。

任何政治行为者,即使实质上为的是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形式上也通常以公共权力和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

其次,政治具有全局性。

由于政治活动涉及根本性的公共利益,所以,其活动范围具有最大的广泛性。

标准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的政治制度,其效力所及的范围也比其他制度更为广泛,其他社会制度只有上升到政治制度时,才具有最大的效力。

最后,政治具有权威性。

政治活动必然与权力和权威相关,政治活动最终是为了夺取权力或稳固权力。

任何其他人类活动,要拥有最大的权力和权威,都必然直接或间接与政治相关。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实现了政治学说史的革命性转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学说,其根本目的是为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提供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开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的产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国家、政府、阶级、政党、民族、革命、改进、专制、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根本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隐藏在这些政治现象背后的实质和人类社会的政治开展规律,实现了政治学说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它把政治与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政治是经济的产物,最终是为经济效劳的。

任何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根底之上的上层建筑,它们归根结底取决于统治阶级的利益。

在经济最终决定政治的前提下,政治也对经济产生反作用,极大地影响经济的开展。

其次是它的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来就不存在抽象的民主、自由、平等。

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代议民主不过是资产阶级最好的政治外壳,而自由平等那么是资产阶级的阶级特权。

政治思考题答案(2013终极进化版)

政治思考题答案(2013终极进化版)

思考题2013、11、5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相互关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内在联系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方位及面临的阶段性特征答:历史方位,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

一个国家的进步,只有从历史发展的坐标去认识,才能更加准确;一个社会的变革,只有从时代变化的对比中把握,才能更加清晰。

政治课思考题答案

政治课思考题答案

政治课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试述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在科技观方面的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新科技革命有紧密联系,将最新科技成果及时总结、概括、纳入马克思主义体系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

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新科技革命的关系,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与新科技革命进行系统地、深刻地、完整地把握。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生产方式时,考察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对科学力量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在《共产党宣言》里,他们表述了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的看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农业和工业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那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劳动里呢?”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中国四大发明给欧洲历史进程带来的巨大影响。

2、如何全面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根据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中,形成了巨大的现实生产力,对社会生产与历史发展的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甚至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邓小平指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者也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

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就是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政治学教程-第二章国家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政治学教程-第二章国家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第二章国家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国家?如何理解国家的职能?在两千多年的政治学发展历史上,起码有一百多种关于国家的定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类:第一,社会共同体说。

把国家解释为社会共同体。

第二,法律联合体说。

把国家解释为依照法律组织起来的联合体。

第三,政治共同体说。

把国家解释为划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政治共同体。

第四,暴力垄断权说。

把国家解释为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权的组织。

第五,国家要素说。

把国家解释成为是由领土、人口、主权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就是拥有一定领土、居民和主权的社会公共权力形式,其实质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职能,就是国家对社会发展所承担的职责和所起的作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的本质职能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

此外,国家又是公共权力机构,具有公共性,必须行使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

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的基础。

另一方面,政治统治职能又是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国家自从产生时起就同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能。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国家的职能会有不同的特点。

更加具体地说,国家的职能就是国家对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可进一步分为四个方面: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文化管理。

2.什么是国家利益?如何理解国家利益的阶级性和公共性?国家利益是国家作为社会共同体的整体利益。

国家利益的主体是国家,它作为普遍性利益,与个体或其他团体的特殊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

一方面国家利益作为普遍性的利益包含着个体和其他团体的利益,另一方面个体利益和其他团体利益因其特殊性会与普遍性的国家利益相矛盾。

由于存在着超越个人、集团、阶级、党派之上的国家利益,这使得国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根据利益的重要性程度,国家利益可以区分为核心利益、根本利益和一般利益。

根据国家利益的时效性,可以划分为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

而根据利益的内容又可以划分为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等。

政治思考题答案

政治思考题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答: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政治学思考题

政治学思考题

政治学思考题1、政治和政治学的涵义。

答:政治的涵义:(1)定义: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2)对这一概念的理解a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b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c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学的涵义:(1)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或人类的政治实践。

(2)定义:是一门研究政治主体尤其是国家或政府如何凭借公共权力而作出公共决策和分配社会价值的社会科学体系。

2、简述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1)伦理政治:把伦理和政治结合起来,认为国家是道德的集体,要实现正义、至善。

(2)神权阶段:认为神权政治高于一切,神权高于王权。

(3)过渡阶段(中世纪政治理论向资产者政治理论过渡环节):提出人文主义,以人为出发点,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

(4)理性阶段:认为只有建立合乎理性的政治制度,才会有合理的社会经济关系,才能实现人原本就有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权利。

(5)实证阶段:把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上来,采用所谓经验的研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6)多元阶段:研究呈现出多元复杂的重叠景象。

其一,要解决的课题是多元的;其二,研究方法是多元的;其三,学科多元化。

(7)行为主义时期:关注政治活动者的行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用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资料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主张“价值祛除”或“价值中立”。

(8)后行为主义时期:突出价值和道德研究。

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思想。

A:孔子的儒家政治思想:提出“为国以礼”的政治立场和“以德为政”的治国之道。

B:以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术势”治国,实现“霸道”。

C:以老子为首的道家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治”。

(2)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建立起一整套以“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为基础,以君权至上为核心,以“三纲五常”和“德”、“刑”并举而高扬德治为内容的政治理论体系。

西南大学《政治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政治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政治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9101)《政治学》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2、根据君主实际权力和地位的差异,立宪君主制可分为二元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两种形式。

()3、任何国家都要设置国家元首这一国家机关以代表国家主持内外国家事务。

()4、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

()5、政治价值评价是政治文化结构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居于核心地位。

()6、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行为主体。

()7、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从以权力研究为主逐渐转变为对政策的研究。

()8、国体相同,政体也就相同;国体不同,政体一定不同。

( )9、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 )10、政治发展的量变过程体现为政治改革。

( )11、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独立的外交权。

( )12、美国是实行内阁制行政机关体制的典型。

( )13、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14、等级制是中国封建制国家权力结构的特征。

( )15、民主是国体问题,又是政体问题。

( )16、所有的民族问题都是阶级问题。

( )17、在社会主义国家,知识分子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 )18、强调党政分开,并不就是党政分工。

( )19、政治改革是政治形态的根本质变。

()20、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21、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

()22、意大利是两极化的多党政治的典型国家。

()23、两党制最初产生于美国。

()24、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5、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必要条件。

()26、采取一院制还是两院制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问题。

()27、国家机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28、瑞士是实行委员会制政体的典型国家。

高教版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高教版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学概论1、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作为社会政治现象和组织实体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

国家产生于氏族制度的解体过程中,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时,便产生国家。

社会成员由利益一致、关系平等发展为以不同的阶级地位划分并造成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和冲突,这是社会内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展的结果。

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中,在社会生产中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尤其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成为独立部门,是对于国家产生"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

它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社会成员的分化达到十分剧烈的程度;二是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化。

这样原来在没有阶级对立的条件下产生而且没有任何强制力的氏族制度面对阶级冲突就无能为力了。

于是就需要有第三种力量,表面上居于冲突的各阶级之上,压制他们的公开冲突,使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于是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所炸毁。

因此,恩格斯、列宁分别对国家有论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产生的基本观点,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是哪个阶级的专政,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而建立起来的。

但是,仅有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的地位还是不够巩固的,必须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即利用具有强制力的国家政权来保证其经济上的统治地位。

政治统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的。

一个阶级的阶级统治之所以要靠政治通知来维护和巩固,是因为政治统治具有经济统治自身不可替代的特点。

现代政治学原理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现代政治学原理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现代政治学原理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单选题]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2、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单选题]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B.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间的新矛盾3、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以下属于这一道路的内容有(? )[单选题] *A.农村包围城市,国共合作B.国共合作,武装夺取政府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答案)D.多党合作,轮流执政4、2.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单选题] *A.生产资料(正确答案)B.生产资料所有制C.劳动对象D.劳动者5、“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于军队的共产革命形势,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 ?)[单选题] *A.无产阶级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正确答案)C.国共第一次合作D.开展工人运动。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是(? )[单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正确答案)B.五四运动的结束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一大的召开7、在欧洲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18世纪的法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于英国,但在哲学方面却领先于英国;19世纪中叶的德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于当时的英国和法国,但在哲学上却高于英国和法国。

这说明()。

[单选题] *A.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正确答案)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没有普遍性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8、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首要条件是(? ?)[单选题]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正确答案)B.消灭一切阶级差别、三大差别C.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D.科学文化事业的极大发展9、5.不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单选题] *A.共同劳动B.共同占有生产资料C.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正确答案)D.生产中彼此竞争10、78. 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政治学思考题标准答案(完整版)

政治学思考题标准答案(完整版)

政治学思考题标准答案(完整版)政治学思考题答案(完整版)————————————————————————————————作者:————————————————————————————————日期:2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p5四点+意义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2、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系统论p8结合图表,政府系统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

输入→输出→反馈→二次输入→……。

博弈论p9~12对策性博弈五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包括成文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决定,与不成文的传统和习惯。

政治博弈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定义: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3、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P15~16政治哲学:what should be研究政治的规范性,回答政治对错好坏问题,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

政治科学:what is研究政治的科学性,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

5、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2220世纪70-8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方面将政治学带回传统,一方面还在发挥着中介性质的作用而把政治学向前推进一大步,形成“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三基本特征:一、制度中心论。

不仅包括政体、制度结构,也包括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则,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和非正式规则的遗传性文化。

二、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

政治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政治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政治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讲政治一.名词解释1.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部落联盟:若干胞族结合而形成了部落,部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和方言。

有亲属关系和仅在方言上有差异的共同语言的若干部落,出于共同的需要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则构成了部落联盟。

3.管理政治观分析:政治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并没有说明公众性的含义,忽视了统治性的一面。

4.氏族民主制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中的这些共同利益与利益差异和矛盾,规约氏族成员的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

5.国家政权是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

国家政权是国家的具体化身,通常都是通过国家政权来理解国家的。

二.简答1.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是如何进行的?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

在这四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

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

氏族组织内的权力带着道德强制性,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暴力强制性。

原始社会中的这种政治,被称为氏族民主制。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政治统治是这些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社会公共权力也有协调和管理的另一面。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但社会利益差别仍然存在。

社会政治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及实现为主要特征,但社会公共权力仍然有统治的性质。

到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灭,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不复存在,人类再回到无政治社会。

2.怎样理解政治的涵义及其本质?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答: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当代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2、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1)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

(2)社会视角下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3、法学视角下的政治(1)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

(2)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位执行法律而设置的:有点法学家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4、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

5、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

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耳光刘辩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

就狭义而言,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就广义而言,当代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多哦你都敢形式及其关系。

政治学课后思考题标准答案

政治学课后思考题标准答案

政治学课后思考题答案————————————————————————————————作者:————————————————————————————————日期:政治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答: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当代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2、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1)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

(2)社会视角下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3、法学视角下的政治(1)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

(2)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位执行法律而设置的:有点法学家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4、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

5、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

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耳光刘辩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答: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当代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2、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1)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

(2)社会视角下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3、法学视角下的政治(1)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

(2)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位执行法律而设置的:有点法学家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4、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

5、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

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耳光刘辩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

就狭义而言,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就广义而言,当代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多哦你都敢形式及其关系。

从时间上看,狭义的政治涉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而广义的政治则包括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

2、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答:1、政治学即国家学。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

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

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

3、简述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答:1、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包括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2、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度研究法、历史比较分析法,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政治沟通理论、政治文化理论、政治发展理论、政治计量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政治问题的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

3、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政治社会学、生物政治学、政治地理学、政治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心理学。

4、简述中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脉络。

答:一、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变迁(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典政治学时代”1、时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00年-公元476年。

“古典政治学时代”被分为两个阶段: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

2、研究主题:关于城市国家的观念和城邦的理论,而活转变为关于世界国家的观念和理论。

3、理论内容:政治思想与伦理学相结合。

4、理论贡献: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雅典政治》。

5、古罗马时代被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前27年共和制时代:公元前27钱-476年帝国时代。

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和法律的研究当中,罗马的法学家以及早期基督教的思想是西方政治研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体现。

主要代表有西塞罗、塞涅卡等。

(二)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时代:1、时间:476年-14世纪2、研究主题:关于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3、理论内容: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被置于神学架构之下,在政治问题上,人们要为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组织、政治秩序和各种政治现象寻找一种终极的解释,为政治的合法性提供说明。

中世纪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神学性解释成了神学政治学。

4、理论贡献: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他们为天主教辩护,主张神权之上,君权神授,进一步阐述了世界国家的概念。

5、使神学政治理论逐渐衰弱下去的重大历史事件:民族国家的兴起: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马基雅维利,他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三)现代时期:“理想主义“政治学时代1、时间:1500年-19世纪末2、研究主题: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国家学说),即国家如何形成,政府的目的和形式,政府权力的基础和构建等。

3、理论内容和方法:产生了理性主义学说,主要体现在:(1)以人本主义为指导。

(2)以个人主义为本位。

(3)以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假设、抽象观念等为手段,对政治问题进行哲学讨论。

4、理论贡献:(1)法国的布丹和英国的菲尔默阐述了绝对君主的理论:社会契约论、君主立宪论和人民主权论: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尼采的反传统和否定理论的超人学说、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学和韦伯对政治权力的社会学解释,以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

(2)从西方现代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可见,其主流理论经历了一个由君权主义向民权主义的转变过程。

在民权政治理念得到确立以后,学术和思想界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坚持民权主义的消极自由主义者,走上渐进改良、完善宪政的道路,这就是现代和当代西方世界占主导地位的自由民主主义理论,一部分坚持激进变革,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走一条类似于积极自由主义者的道路,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而介乎二者之间的则是当今欧洲流行的福利主义国家理论。

(四)当代时期:“科学主义“政治时代1、时间:进入20世纪以后2、研究主题:政治学术界和思想界围绕政府和公共权力的作用问题,似乎出现了两种倾向:对政府和公共权力给以积极肯定的人,在谨慎地探索政府权力的限度,期待能够建立一个“积极政府“来调节社会矛盾,对政府和公共权力的消极作用异常敏感的人,抱着一种”宁缺毋滥“的态度,坚决反对政府干涉和集权。

3、理论内容和方法:政治理论出现较大的调整,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开始向政治科学研究转变,确立了新的政治思维模式。

(1)从研究对象上讲,个人被视为是真正的实在,真正应该关心的对象。

(2)在价值观念上,相对主义盛行。

(3)在研究方法上,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科学主义成为主要方法。

(4)在研究内容上,人们对以前的政治理论进行普遍反思。

4、理论贡献:进入20世纪,当代西方政治学理论大体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政治理论方向,一是行为主义政治学。

二、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在长达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中国思想以先秦时代之思想为基础,其间无甚大变化。

及至明清,思想界出现变化之端,而除旧更新的巨大转变及至晚晴才出现。

明代虽有王阳明学派倡自由、反守旧,但仍未突破过去之落网,直到太平天国,始本基督教义,才使中国思想发生根本转变。

以后,无论主张革命或维新,不管其主义为何,都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并未能演变出一种新型的民主科学思想和相待政治价值观念。

而只有与西方思想的融合,积极吸收西方思想成果,才使中国传统的思想得以更新。

(二)近代中国的政治研究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君主制度的衰朽,中华名族陷入空前的危机,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社会结构和政治力量的变化,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出现巨大变化,政治研究出现新的转机。

在这一时期,政治研究出了从传统中开掘革故鼎新的思想资源外,更多的人将眼光投向西学,试图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中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一度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涌现出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通过著书立说、甚至改革实践,介绍和倡导西方现代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设计中国的政治蓝图。

(三)当代中国的政治研究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大陆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

1978年以前中国基本上实施集权式的政治发展战略,政治革命、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民主专政、“反帝反修“等理论成为那个时代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题。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相对放权的政治发展道路,而改革开放,政府与企业、党政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一系列完善政治制度的相关问题成为研究的主要课题。

第二章国家思考题1、什么是国家?答:国家是政治学的核心范畴,是一切政治现象中最为根本的话题,也是我们理解政治现象的基点和切入口。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可以把国家界定为:国家是指这样一种政治组织形式,其中,在社会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根本利益,借助政治权力对整个社会进行统治和管理。

2、如何理解国家的阶级本质与国家相对自主性?答:3、国家相对自主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决定国家相对自主性程度的因素是什么?4、政治权力、政治权威和政治暴力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5、如何理解国家权力的合法性与有效性?6、国家的社会形态存在哪些历史类型?7、议会君主制、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8、民主政体和威权政体两种现代国家政体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9、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政府思考题1、什么是政府?政府与国家的区别是什么?2、政府的特性是什么?3、现代政府的组织和运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方面?4、政府权力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主要是指哪些内容?5、如何理解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及其发展趋势?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应如何定位?7、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的主要职权是什么?8、行政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是什么?第四章政党思考题1、现代政党有哪些基本特征?2、政党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模式有哪些?3、政党制度有哪些体制模式和组织类型?4、政党有哪些政治功能?5、政党政治是如何运作的?6、如何评析当代政党政治?第五章政治团体思考题1、何谓政治团体?它与政党有何区别?2、政治团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3、在政治过程中,政治团体一般采用怎样的途径影响政府政策?4、政治团体在政治体系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六章政治民主思考题1、什么是政治民主?2、政治民主在政治生活中有哪些功能?3、政治民主有哪些重要类型?4、在政治民主制度下,自由与平等是否存在冲突?5、如何看待政治民主与效率之间的关系?6、政治民主化的动因是什么?7、衡量政治民主制度巩固的依据是什么?第七章政治管理思考题1、政治管理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是什么?2、政治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及区别何在?3、官僚制政治管理的基本特征有哪些?4、简述政治管理的基本方式?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革和完善政治管理体制?第八章政治参与思考题1、简述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2、现代政治系统中的政党和利益集团在角色和功能方面有哪些异同点?3、应该如何认识现代政治系统中参与的阶级内涵?4、政治参与分别与政治民主、政治秩序之间有着怎样的变量关系?5、试分析公民自治理论与我国村民自治实践的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