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完整版

南水北调完整版

线路走向 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
(解决西北 水隧洞引水入黄河上游
缺水的问题)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较小 最好
二、工程进展情况
❖ 1、投资方面 ❖ 截至2012年3月底,我办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
中线一期工程投资2125.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247.3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106.5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159.3亿元,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基金1146.8亿元,贷款465.3亿元。 ❖ 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 完 成 投 资 1455.3 亿 元 , 占 在 建 设 计 单 元 工 程 总 投 资 2188.7亿元的66%,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 成投资232.0亿元和1205.7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 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8%和64%;过渡性资金融资利 息16.7亿元,其他0.9亿元。
❖ 3、工程完工方面
❖a、东线工程 穿黄河主体工程于2007年开工,2012
年1月8日完工。2008年10月,徐州截污导流工程开工建 设,2011年3月15日主体工程建成,同日睢宁二站和徐 洪河影响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江苏段工程进入全 面加快建设高峰期。
❖ 整条东线一期将于2013年建成通水。
❖ 世界上供水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 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 14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5%。
❖ 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 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 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总长度达5599公里 。
1
背景
2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五解决方案
• 调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中线调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东线调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输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中线工程输水安全保障 东线工程输水安全防护
中线调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丹江口库区及汉江上游规划措施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通过水污染防治、水土保 持、生态示范县建设及源头地区生态保护区建设等 措施,保障丹江口库区水体水质安全。 汉江中下游规划措施 针对汉江中下游各种生态环境影响,规划提出建立 汉江平原生态农业示范区,控制农业面源污渠;建 立污染防治区,控制城市与工业污染。 东线调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东线调水区主要关注长江口地区,通过划分生态功 能区,分区分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障长江 口地区生态安全及长江干流水质安全,其中重点是 上海水源区对于盐水入侵的预防,当大通流量小于 警戒水量时,应严格控制或停止东线调水。
• 中线工程输水安全保障 发挥在线水库的调蓄功能 设置节制闸实现干渠分段控制,减少输水 风险 • 东线工程输水安全防护 主要截污导流工程 截污导流工程与防洪排涝系统的协调
谢谢!
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是调水的主要受益地区,调水 工程的实施将不仅有利于改善黄淮海平原和黄河上 游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以及缓解黄河上、 下游争水的矛盾,还可减少拦蓄受水区当地地表径 流,使河流保持一定的入海流量,有利于减轻黄河、 海河等河道的泥沙淤积,部分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另外,调水还能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受水区灌溉用 水与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争水的局面,提高灌溉保 证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但为保障北调水 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对工程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局 部地段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水污染控制问题等, 可就有关科研结论和规划予以跟踪调查和验证。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认识与评价——学号:摘要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关键词:南水北调认识评价南水北调线路图前言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正文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九重镇),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1.廊坊市南水北调工程简介(07)

1.廊坊市南水北调工程简介(07)

廊坊市南水北调工程简介一、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概况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跨省市具有战略性的特大型调水工程。

该项工程的实施可有效解决目前北方缺水状况,改善生态环境,支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从陶岔闸至北京全长1246km,主要向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大中城市和众多县城的缺水问题,廊坊市供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区(廊坊市供水区包括廊坊市区、固安县、永清县、霸州市区、胜芳工业区、文安县、大城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石家庄到北京段于2003年底开工,2008年4月将达到通水要求。

利用河北省太行山前四大水库向北京应急供水,解决北京奥运会的用水问题。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和穿黄工程正在施工。

整个中线调水工程规划2010年全部建成通水。

二、廊坊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概况廊坊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包括三条引水干渠和五个调蓄区。

三条引水干渠为:廊坊干渠、天津干渠和沙河干渠五个调蓄区为:广阳水库、霸州调蓄区、胜芳调蓄区、文安调蓄区、大城调蓄区1、廊坊干渠工程规划廊坊干渠对我市的供水目标为:廊坊市区(开发区、万庄新区)、固安县城和固安电厂、永清县城,多年平均分配水量为1.83亿立方米。

其中:廊坊市区的分配水量为1.5亿立方米;固安县的分配水量为1400万立方米;永清县的分配水量为1900万立方米。

①廊坊干渠规划方案廊坊干渠从引江中线总干渠涿州三岔沟分水口引水,经涿州、固安、永清至廊坊市区广阳水库,干渠最大输水流量11立方米/秒;总长度80公里,全部采用暗涵输水。

估算总投资17亿元。

②广阳水库工程规划2005年7月,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广阳水库位置确定在龙河以西,采留线以东、廊涿路以北,大伍龙村以南。

广阳水库调蓄规模确定为3500万立方米,总占地为4.3平方公里(合6434亩),估算总投资16亿元。

2、天津干渠工程规划天津干渠对我市的供水目标和分配水量。

南水北调各线路基本情况

南水北调各线路基本情况
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
可调水量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现有配套设施
黄河以南地区需动力提水,
以北地区可顺地势北流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
差,可利用的设施极少
南水北调各线路基本情况
调水线路
东 线
中 扬州附近
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
线路走向
地形、地势对调水路线的影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
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虽然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输入地
黄淮海平原,
东部地区
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南水北调详解

南水北调详解

水源 区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 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 区
淮河下游地区;黄河下 游地区;海河流域(黄 淮海平原东部地区)
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 线湖北、河南 地区
西北干旱地区,重 点是青、甘、宁、 内蒙古、陕晋六省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北、 西北,可 自流供水
评 优 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 可自流供水; 价 点 泊可以利用,工程量 较 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小;前期投资少、工期 短, 缺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 需挖新输水渠道, 点 南低,需梯级抽水北送, 工程量很大;且需要占用农 耗能多(流经地区可能 田和工程移民。 造成二次污染)
盐碱化 。 水后土壤容易发生________
(5)东线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大量 污水 排放会降低水质。 _____
除了水资源以外,还有哪些资源调 配工程?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 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记忆理解运用)
1.自然原因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 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 不具有流动性
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部分地区气候反常等。 人为原因:用水量迅速增加; 浪费严重; 水质污染。
解决措施:
建立蓄水工程(时间)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空间) 合理开采地下水 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问题探究:华北缺水的主要原因? 提示:华北地区降水总量不大,地表径 流量小,蒸发强;工农业发达,用水量 大;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污染、浪 费严重;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问题探究: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 西南诸河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高,为什 么要选择从长江调水? 提示:从长江调水,路径较短,投资较 少,调水难度较小,长江水量较大。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中线工程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团城湖,输水总干渠全长1267km,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分水至天津外环河,长154km。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省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移民最多、占地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在我省境内包括丹江口水库库区工程和输水总干渠两部分。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新增淹没面积302.5平方公里,其中我省境内新增淹没面积为144平方公里,占地21.7万亩,淹没影响房屋面积258.4万平方米,需搬迁安置移民15.7万人;总干渠在我省境内731公里,流经8个省辖市,21个县(市),占地35.5万亩,其中永久占地18.1万亩,临时占地17.4万亩,需拆迁房屋208万平方米。

拆迁涉及人口5.5万人;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分配我省用水量37.69亿立方米;主体工程静态总投资1367亿元,其中我省境内投资约670亿元。

我省受水区内规划供水城镇为43座,其中11座省辖市市区、7座县级市和25座县城,输水形式采用管道为主,计划2010年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从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再到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历经五十余年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反复比选,最终形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工程实施方案。

通过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四横三纵”的中国大水网总体布局,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十分有利于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

工程建成后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新增加一条黄河,对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

东线工程自50年代初就有设想,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电部组织进行研究。

二十多年来由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牵头,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与有关省市、部门协作做了大量勘测、设计、科研工作。

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并进行初审。

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水电部上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3年9月水利部会同有关省市共同审查并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甫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

工程规模与调水量长江下游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m3,即使在特枯年也有6000多亿m3,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水源充沛,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

规划中考虑了东线工程合理的最终规模,以2020年发展水平为目标的规划规模和在本世纪内把水调到华北的第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工程布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

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一)输水工程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河工程。

1.输水河道引水口有淮河入长江水道口三江营和京杭运河入长江口六圩两处。

输水河道工程从长江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51km,穿黄河段9km,黄河以北490km。

分干线总长740km,其中黄河以南665km。

输水河道90%利用现有河道。

2.泵站枢纽东线的地形以黄河为脊背向南北倾斜,引水口比黄河处地面低40余米。

从长江调水到黄河南岸需设13个梯级抽水泵站,总扬程65m,穿过黄河可自流到天津。

南水北调工程的介绍

南水北调工程的介绍

南水北调工程的介绍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

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

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

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来,南水已成为京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超过1.4亿人的主力水源。

其中,为沿线50多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85亿立方米,为受水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0多亿立方米。

2023年度,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共调水85.37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调水任务。

南水北调工程分哪几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分哪几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分哪几线方案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条主要线路,起于江苏省扬州,止于北京市,全长约1451公里。

这条线路主要通过了淮河、黄河支流等多条河流,以及京杭运河等运河,将长江水调至北京地区。

东线工程一期工程于2001年5月开工建设,2008年12月底全部建成通水。

东线工程二期工程于2010年年底建成通水。

东线工程改善了北京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同时也对改善紫府河、运河等水质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另一条主要线路,起点是江苏省句容市,止于北京市,全长约东线1460公里。

中线工程主要通过了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干支渠、黄淮海大运河、运津渠、许徐渠等河渠,在南运河和太运河上新建了输水泵站。

中线工程共包括七个分水口将水输送至华北平原的大中营水库汇入黄河,再向北输送至北京。

中线工程一期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2014年11月下旬建成通水。

中线工程一期工程将解决北京等地的紧张用水情况,改善黄河下游水生态环境,促进一系列水利、环境等方面的改善。

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三条主要干线,位于干线合肥至长江南京段南北向延伸,起点为合肥水源地,止于北京市北郊水源地,全长约1483公里。

西线工程主要沿线地处黄淮海、江淮和长江边缘地带,东接中线工程和济南泰安地区用水工程,西到北京、天津、张家口、保定等单位用水工程,清河、大沽、静海等地用水工程,全长约4800公里。

西线工程一期于2018年年底建成通水。

西线工程提高了北京、天津等地的用水供应能力,有效改善了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南水北调东中西总干线以及其支干线的规模宏大,工程建设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工程设备复杂科技含量高,涉及敏感地区多,工程建设过程屡遇风险挑战,尤其源头水源保护区涉水线路建设工程开挖顺利推进。

经过不懈的努力,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已经相继建成通水,为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供应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建设和运行中,南水北调工程还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
工程意义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于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以及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线路
引水线路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计划从长江上 游的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上游 干支流引水,通过输水隧洞穿过
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上游。
输水线路
输水线路将从黄河上游的龙羊峡、 刘家峡等水电站取水,通过输水隧 洞、明渠等方式向黄河流域上中游 地区供水。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水资源的增加,北方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特别是农 业生产和工业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工程实施后,北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 改善,湖泊和河流的水质得到提升, 植被得到恢复。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随着水资源的增加,北方地区人民的 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生活水平得到提 高。
03
CATALOGUE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工程简介
调水规模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计划从长江上游的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通过隧道穿 过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 、陕西、山西等地的缺水问题。
建设历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研究始于1952年,经过多轮规划和研究,目前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
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水资源配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进一步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和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
目录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01
CATALOGUE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工程简介
01
调水起点:江苏省长江

南水北调概况

南水北调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河南南阳淅川)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

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四省市供水。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

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

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目前已经开工的中线北京石家庄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建设7个单项工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自1952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几代技术人员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中线工程的勘探、测量、规划与设计工作。

1987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 91年对此报告进行了修订;1992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国家环保局审查并批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5~19 98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分别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论证和审查,同时对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和不加高的多个方案进行了补充研究。

新世纪伊始,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变化,长江委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再一次对中线工程规划进行了修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规划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大体上在2010年以前建成;后期进一步扩大引汉规模,年均调水量达到130亿立方米,工程预计在2030年完成;远景从长江三峡调水。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介绍.ppt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介绍.ppt

北方 南方
南水北调的意义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南方每年有许多 富余的水白流入大海,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尤其 是华北平原,缺水已严重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 活正常进行。与此同时,人们的节水意识依然较差, 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也很严重。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以后,每年的调水量相当 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 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 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水利部门经过 50 年论证,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 中线、西线三大工程方案。
(6)合理控制湖泊水位,调节、保障岸边湿生 带的水生植被生长环境,以补偿因水位抬高所造 成的部分维管束植物的损失。
血吸虫防治措施
(1)河道硬化。采取河岸硬化工程措施,可使钉螺 失去土壤和植被而不能生存,防止进水口出现钉螺生地。 (2)涵闸防螺工程。结合涵闸修建,增设防螺阻 螺设施。主要包括拦螺网和沉螺池。
西线三维
可调水量
西线 最少 最好 要翻越崇 山峻岭, 工程难度 大
中线 较多 较好 地势南高北低, 基本可以全线自 流,建成后营运 成本较低
东线 最多 较差
长江到黄河地 势南低北高, 要分13级台阶 抽水,耗电量 大,营运成本 较高
源地水质 地形地势对 调水线路的 影响
配套设施
没有现成 的配套设 施
(2)对将占用林地的施工用地,尽量进行适当 调整,避免或者减轻破坏森林植被。 (3)在工程施工当中,应加强管理,限定施工区 域,不准擅自扩大临时占地,避免人为对地表植 被的破坏,选择合理施工场地,尽量在现有村庄 安排生活,尽量减少工程占地和地表植被的损失 面积。 (4)沿线安排的取、弃土场,要合理选址、保留 表层土壤,并用于施工后的表层复土,这样可以尽 早恢复植被和维护沿线的景观,从而控制水土流失。 (5)为消减施工人员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要 标明施工活动区,严令禁止到非施工区域活动, 非施工区严禁烟火、狩猎。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开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开展和存在。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根底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缺乏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

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

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那么高达20倍。

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

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

南水北调路线图

南水北调路线图

南水北调路线图南水北调路线图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因其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该工程也被部分人反对。

东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

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6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2021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工人打开丹江口水库闸门正式放水。

选择14时32分开,寓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

西线工程将通天河(长江上游)、雅砻江(长江支流)、大渡河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西北地区),即从长江上游将水调入黄河。

该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质的构造复杂,地震烈度大,且要修建200米左右的高坝和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隧洞,工程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现仍处于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

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1.总干渠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

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

总干渠自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公里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

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

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港高铁、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区,终点是玉渊潭。

总干渠全长1241.2公里。

天津干渠自河北徐水县西黑山村北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西河闸,全长142公里。

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2米,终点49.5米,全线自流,主要控制点水位、流量为:控制点或渠段设计流量(立方米/秒)设计水位(黄海标高)(米) 渠首~方城630(加大800) 147.2~137.8 过黄河500 119.5~106.0 进河北 415 91.3 进北京 70 61.1 进玉渊潭 40 49.5 天津干渠70 64.9~2.7 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1/15000。

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喷浆抹面等方式全断面衬砌,防渗减糙。

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米到北京3.5米,底宽由5.6米~7米。

总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已基本清楚。

对所经膨胀土和黄土类渠段的'渠坡稳定问题、饱和砂土段的震动液化问题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问题、通过煤矿区的压煤及采空区塌陷问题等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解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集流面积lO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

中国地理第6期:南水北调其他调水工程

中国地理第6期:南水北调其他调水工程

中国地理第6期:南水北调其他调水工程我国主要调水工程有南水北调、引黄入晋、引黄入京、引滦入津、引滦入唐、胶东引黄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江济太、东深引水、引大入秦、引碧入连、引黄入洛、引黄济青、引黄济延、引黄入淀等。

一、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最为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三条线路:东线、中线、西线(见图2),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截至2020年6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安全输水2000天,累计向北输水300亿立方米,已使沿线6000万人口受益。

其中,北京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提升至1.2,河北省浅层地下水水位由治理前的每年上升0.48米增加到0.74米。

1.东线工程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见图1),终点天津。

图1 江都水利枢纽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输水到烟台、威海。

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图2 南水北调线路图2.中线工程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

工程总1432千米,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

水源70%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

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

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

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

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

淮河也有类似现象。

华北地区降雨受季风影响,七、八两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0%~6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调蓄困难,可利用的径流不多,造成汛期常常发生洪涝灾害,非汛期却又严重缺水。

表1 全国及江、淮、黄、海流域人均、亩均水量区域总面积/万k m2耕地面积/亿亩人口/亿人年径流量/亿m3地下水量/亿m3重复水量/亿m3水资源总量/亿m3人均地表水量/m3.人-1亩均地表水量/m3.亩-1人均水量/m3.人-1亩均水量/m3.亩-1全国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960 180 26.9 75.2 31.914.36 3.55 1.79 1.83 1.6911.43 3.97 1.45 0.96 1.1627115 9513 6212648288 2464 393 405 2657279 2363 173 323 13128124 9614 841 662 3982372428 604 2281888 2680 347 317 1562460 2422 580 690 3431958 2708 470 362 236注:1h m2=15亩2 、北方缺水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华北和西北地区,幅员辽阔,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农牧业生产和土地开发潜力很大,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该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水资源长期供不应求,已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且日趋严重。

a.因缺水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80年代初期连续干旱,京、津和京广铁路沿线许多大中城市的部分工厂因缺水而停产,经济损失很大。

城市居民生活不得不实行定时、定量、低压供水。

不少地区因缺水限制能源、原材料和化工等耗水较多的工业发展。

一些拟建项目因缺水而举棋不定或被迫另择建设地点。

一些地区为保证城市供水不得不挤占农业灌溉用水,不仅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社会安定。

b.因缺水被迫大量超采地下水。

早在80年代中期,华北平原与胶东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就已经很高,但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地区在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不得不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超量开采,因而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

深层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了北京、天津、沧州、衡水等城市地面沉降,使建筑物、堤防发生裂缝。

胶东烟台、潍北等地,地下水位已下降至海平面以下,导致海水入浸淡水含水层。

c.一些缺水严重的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的深层地下水,使氟骨病和甲状腺病等地方病蔓延,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许多地方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重复使用,造成环境恶化和农副产品被污染。

3 、实施南水北调势在必行京津华北等地区水资源短缺,要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必须贯彻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大力推广节水措施。

80年代以来,华北等地区积极采取了加强节约用水管理、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地下水回灌、污水利用以及兴修水利设施和加强水资源的调配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1987年北京、天津水的重复利用率已分别达到77.6%和72.5%,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1985年日本为74%,美国为87%)。

人均生活用水量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也低于国内南方大城市的水平(1993年北京、天津人均生活用水量分别为85.6 m3和45 m3,同期上海为87.3 m3、武汉为112. m3、广州为187.6 m3)。

因此,进一步挖掘当地水源和节水潜力是有限的。

随着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据初步测算,到2000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区年缺水量将超过200亿m3。

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除进一步研究和搞好全面节约用水,挖掘当地各种水源潜力外,尽快实施从邻近长江流域丰水区调水是十分必要的紧迫任务。

二、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经多年的勘测、规划、研究,按照长江与北方缺水区之间的地形、地质状况,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规划了三条调水线路,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总体规划布局。

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供水范围,可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

1、东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可自流,经位临运河、南运河到天津。

输水主干线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60km,黄河以北490km。

全线最高处东平湖蓄水位与抽江水位之差为40m,共建13个梯级泵站,总扬程65m。

东线工程的供水范围是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包括苏北、皖北、山东、河北黑龙港和运东地区、天津市等。

主要任务是供水,并兼有航运、防洪、除涝等综合利用效益。

江苏省于1961年开始建设江都泵站,经不断扩建延伸,现江苏江水北调工程向北调水能力为:抽江400 m3/s,年抽江水量约33亿m3,可送水到南四湖30 m3/S,水量2~4亿m3。

抽水泵站装机容量14万kW。

东线调水工程可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向北延伸。

工程规划的总规模为抽江流量1000 m3/s;年供水量186亿m3,其中过黄河400 m3/s,90亿m3;抽水泵站总装机容量为88万kW,年平均用电量35亿kW.h。

根据受水区供需水量预测,规划的工程规模拟分三步实施。

详见表2。

2、中线调水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自陶岔渠首闸起,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渠长1246km,天津干渠长144 km。

中线工程的供水范围是北京、天津、华北平原及沿线湖北、河南两省部分地区。

主要任务是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

输水总干渠不结合通航。

汉江是中线调水工程的水源地。

汉江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91亿m3,目前流域内各种用水的实际耗水量为37亿m3,仅占6%,水量较为丰富,有余水可北调。

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天然入库径流量409亿m3,约占全流域70%。

现水库已建成初期规模,发挥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效益,,也初步具备了调水条件。

按原规划完建后期工程后,可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增大北调水量。

可行性研究阶段,考虑调水和汉江中下游提高防洪标准的需要,推荐加高丹江口大坝至后期规模,近期先实施汉江中下游局部补偿,调水145亿m3, 最终实施中下游全面治理,调水220亿m3。

中线工程分期实施方案见表2。

3、西线调水工程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引水工程拟定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入黄河。

年平均调水量为145~195亿m3,其中通天河为55~11亿m3,雅砻江40~45亿m3,大渡河50亿m3。

西线工程的供水范围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西六省(区)。

主要任务是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和解决西北地区、华北西部地区工农牧业生产和城乡人畜用水。

表2 南水北调工程特性指标线路供水范围工程分期线路长度/km调水规模调水方式输水方式年用电量/亿kW.h流量/m3.s-1水量/亿m3抽水扬程/m自流落差/m东线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66011501150500700100070118186656565扩建京杭运河8.52035中线京、津、冀豫、鄂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1390 1390 139035063080075145220100100100立交渠道立交渠道立交渠道西线青、甘、宁蒙、陕、晋第一期①第二期②第三期③131 288.7 29.845145195458自流自流隧洞隧洞隧洞71注:①坝高175m,雅砻江;②坝高302m,通天河;③坝高296m,大渡河。

根据引水坝址与黄河之间的地形、地质条件,多年来研究了许多不同工程规模和自流、抽水不同的引水方式。

西线调水工程地处海拔3000~4500m,由于长江上游各引水河段的水面高程较调入黄河的水面高程低80~450m,因此,西线调水工程需要修建高坝和开挖超长隧洞,筑坝高度为175~300 m,隧洞长度30~160km。

西线工程分期实施意见见表2。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500~600亿m3。

这将缓解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1 、社会效益供水区内,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与重要的外贸港口;河北、河南则处于承东启西的华北经济圈;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