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一)对外友好往来(隋唐的对外交往)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唐朝实行的是开放的对外政策。

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陆交通。

3.日本:三种交流形式:遣唐使、留学、留学。

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唐朝使节回国后,在唐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

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

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出使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建了唐朝的赵体寺。

新罗:很多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产品在唐朝的进口中排名第一。

5、印度:玄奘西游天竺交流佛学,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和经济、民族关系)1.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会议,推选铁木真为可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

2.元朝的建立: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农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交通:为了方便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条新运河(通惠河、汇通河)与原有运河相连,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达大都。

商业:元朝既是政治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商业大都市。

外交: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行省制度: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

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汉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契丹、女真等族汉化;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6、回族的形成:唐朝以来,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七下期中历史复习

七下期中历史复习

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 618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5. 唐朝开国:李渊(高祖);奠基:李世民(太宗);发展:武则天;全盛:李隆基(玄宗)。

6. 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7. 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8. 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9.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10. 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11. 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

他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12. 从三国到南北朝,中国主要有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隋文帝时,下令“分科举人”。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13. 唐朝时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是科举制度。

分为制举(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和常科两类。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科举制度在中国沿袭了1300多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5.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6. 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823年,唐藩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藩会盟碑。

17. 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曾在灭亡东突厥和平定安史之乱时出兵助战;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诏的中心在太和城(大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资料+常考大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资料+常考大题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二、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2、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隋朝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表现:营建东都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后果:农民起义618年李渊2、隋炀帝:为政刻薄精于搜刮滥用民力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曲辕犁、筒车、茶2、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唐三彩3、商业: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907年,唐朝灭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3、隋文帝时期,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 4、大运河的开通:时间:隋炀帝时期。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根本目的: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方向: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中心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长度: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第2课:贞观之治1、618年,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4、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措施:①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④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谏臣:魏征★6、贞观之治的概念: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7、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1、唐玄宗统治前期。

(材料: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开元时期)★2、措施: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善于任用贤臣(唐玄宗和唐太宗的区别),任用姚崇当宰相。

③重视地方吏治。

④注意节俭。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5、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②经济因素: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较好④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1、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宋朝初期提倡节俭)①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②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③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④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⑤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期中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期中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期中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左边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

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以下内容是主要知识点,并未涵盖所有,复习时仍需关注书本,课文后面的“每课一得”和最底下的小字也要看,同时关注书上的图片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 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杨坚就是隋文帝。

2. 589 年,隋沿长江兵分八路全面出兵,仅用四个月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第二次)实现了统一。

3.社会经济繁荣(1)表现: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称“开皇之治”隋朝空前的繁荣富庶: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4.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作用:积极:①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②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如涿郡、江都、余杭等城市迅速繁荣起来。

③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

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消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隋类似于秦,都因暴政而亡,短暂而繁荣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灭亡的主要原因:隋的残暴统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唐宗及唐太宗)2. 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唐代宗常告诫臣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天子如果是明理之君,人民就拥护他,如果是昏君,人们就抛弃他,这是很可怕的)3.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知识清单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知识清单

第一课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夺取北周政权;589年灭陈统一全国人物: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文帝贡献:(相关材料:开皇之治)①建立隋朝;②结束分裂,统一全国;③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货币度量衡;④使隋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安定,国力增强,史称“开皇之治”。

3.京杭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自身统治;时间:605年;人物:隋炀帝;两点一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四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4.科举制:(相关材料:金榜题名)建立者:隋炀帝;背景:上层权贵垄断官吏选拔权力;标准:重门第→重才学;标志:进士科的创立;意义:①改善了选官制度;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5.评价隋炀帝:(相关材料:皮日休诗句)正:隋炀帝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他修建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创立科举制,改善了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反:同时也是一个暴君,他大兴土木,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导致农民起义,隋朝灭亡。

第二课1.唐朝建立:时间:618年,太原起兵(晋阳);人物: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2.贞观之治:(相关材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物:唐太宗李世民背景: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确立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措施:政治上,任用人才,虚心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文化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民族关系上,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派兵反击突厥;设立安西都护府;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加强民族交融;(相关材料:自古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安定,史称“贞观之治”;名臣:谋略:房玄龄;决断:杜如晦;劝谏:魏征;3.武则天:(相关材料: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身份: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措施:政治上,继承唐太宗措施,打击旧贵族势力;经济上,继承唐太宗经济措施;文化上,创立殿试和武举;民族关系上,设立北庭都护府,加强民族交融。

七下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七下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交融,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复习(1-11)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复习(1-11)

与宋的 重大事件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
郾城大捷 宋金议和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宋真宗 寇准 北宋和辽
岳飞 (南宋 抗金名将) 南宋和金的分界线:淮水 和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 是金 ,以南是南宋
原因: (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 技术、劳动力、农作物 (3)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中“大宋皇帝”指谁? 2.“北朝”指哪个政权?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3.材料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
么?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
8世纪时,金城公主入吐蕃,唐与吐蕃 “和同为一家”
回纥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靺鞨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南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唐朝的对外关系
交往范围广,与亚洲、非洲欧洲 都有往来 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和长期 居住 对外交往活跃 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城市 外贸活动频繁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各国称中国 人为“唐人”。
然条件较好;③南方的战乱少,社会安定④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 (4)结合以上历史原因与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请你说一说对 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什么有益的启示?
我们要维护当前和平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提高劳动者
的素质和技术等等;坚持改革开放;注重引进先进技术,。。
能力拓展
3.读图回答问题: ⑴指出图中所示纸币的名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李白 (作品及特色) 杜甫 (作品及特色) 白居易(作品及特色)
颜真卿:“颜体”
书法
“颜筋柳骨”
柳公权:“柳体”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步辇图〉 绘画

七下历史期中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期中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期中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

原始社会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人们以狩猎、采集、渔猎为生;奴隶社会以奴隶制度为特征,奴隶主依靠剥削奴隶劳动而获得丰厚的利润;封建社会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体,农业经济是其主要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则是社会主义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社会形态。

2. 青铜器的制作与应用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最早的一种生产工具,使用青铜制作的器物称为青铜器。

青铜器的制作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选料、铸造、刻画、点燃。

青铜器在古代主要用于祭祀、礼仪等活动,表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劳动技术水平以及对神灵崇拜的情感。

3. 商朝的兴衰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

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建都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历时约五百年。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为中心的世袭制,国家地位高于诸侯国。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冶铸业也十分发达。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侵扰外族不断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商朝最终灭亡。

4.《尚书》的意义《尚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

《尚书》记录了商、周两代君王以及贵族的言行和政绩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尚书》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先秦诸侯国不断争霸,而各个诸侯国开始尝试各种政治制度上的改革,如鲁国的官职任用制度、齐国的郡县制度等。

这些政治改革的实施,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世纪史1. 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帝国之一,分为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政治由贵族控制;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权力逐渐集中到皇帝手中。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的记忆,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见证。

作为一名历史学习者,我们需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期中考试知识点。

一、第二单元:大秦帝国1. 大秦王朝的建立2. 秦朝的政治制度3. 秦朝的经济发展4. 秦朝的文化成就5. 秦朝的社会矛盾和灭亡原因二、第三单元:周朝的兴亡1. 西周的诞生2. 周王朝的封建政治制度3. 春秋战国时期的异军突起4. 秦灭六国,结束战争5.周朝的奴隶制度和灭亡原因三、第四单元:海上丝绸之路1. 丝绸之路的发展2. 秦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3. 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发展4.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5. 海上丝绸之路的沉浮原因四、第五单元: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3.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制度4. 北齐隋唐南北朝选取总结五、第六单元:文艺复兴运动1. 文艺复兴思想概述2. 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及其推动力量3.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成就4.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五、第七单元:江南水乡的文化传统1. 江南水乡的地理与气候条件2. 人口、农业与商贸3. 江南文化的差异与发展4. 江南水乡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6. 考试技巧历史学科需要我们融合不同的知识点,具备扎实的记忆量和过硬的对历史发展的思考能力。

在备考期中考试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纵向对比和横向比较: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

2.观察关键词:试卷中重点考查的内容通常会在题干和选项中出现,观察关键词有助于我们精确理解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在考试中更加高效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3.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发展脉络:历史知识点,尤其是史实和人名的出现频率总体来说较高。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大家边看原著,边画出事件的时间线和流程图,加深记忆和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1课隋的统一与隋唐更替1、581年,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文帝坚灭掉朝,统一中国。

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4、隋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继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②有利于此后的经济发展,为隋唐的强盛奠定基础。

5、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历经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大运河的历史作用:①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②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③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④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7、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8、隋唐更替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1、618年,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征。

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3、贞观新政的主要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②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七下期中复习关键-历史

七下期中复习关键-历史

7. 政权并立
西 辽 夏
北宋
西 夏

南宋
民族政权并立
政权 名称 建立 民族 建立者 建立 时间 都城 重大事件
辽 北宋
西夏
契丹
汉族 党项
耶律阿 10世纪初 上京临 澶州之战 潢府 澶渊之盟 保机
赵匡胤 960年 元昊
东京 杯酒释兵权 (开封)
宋夏和议 郾城大捷 宋金和议
陈桥兵变
11世纪 兴庆府 前期 12世纪 会宁 前期
3)前朝奠定基础:唐之前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民族大融合、隋朝基础、大运河的 开通
5.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 种矛盾越来越尖; (3)节度使权利逐渐加大,逐渐形 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6.重文轻武
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利: 1)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2)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3)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安定 弊: 1)官僚机构臃肿 2)人民负担沉重 3)军队战斗力减弱。
1、重视发展经济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5、重视对外贸易 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10.元朝疆域
政治 行省制度
中央 — 中书省 —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管 地方 — 行中书省(行省或省) —中书省 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的派出机构—管辖10个行省
对外交往
唐朝: 1、唐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 2、遣唐使、新罗、玄奘西行(唐太宗)鉴真东渡(唐玄宗 3、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4、唐朝海陆交通发达,唐三彩闻名中外 宋朝: 1、宋朝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2、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 的重要国家。 3、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近到朝鲜 、日本,远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期中考试历史复习资料韩雅洁,王羽霏编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特征:繁荣与开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南北归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继西晋以后,南北重归统一。

3、统一意义: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来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统一的历史条件: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主要条件】 ②长期的分裂,人民渴望统一 ③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国力强大。

④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

⑤ 隋朝为灭陈做了充分的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5、为什么会出现“开皇之治”(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③人民的辛勤劳动。

6、经济繁荣(开皇之治)的表现: 1)人口大幅增长 2)修建了许多大粮仓3)储存的物品可以供五六十年开销。

史称开皇之治。

7、大运河的开通:(“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时间:605年 2)人物:隋炀帝3)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重点】. 4)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

5)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向南) 6)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由北向南) 7)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8)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有利于统一国家巩固和发展。

9)全长:两千多公里。

8、为什么隋炀帝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条件): ①开皇之治,经济繁荣,具备了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大规模征发人力成为可能 ③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做基础黄河淮河浙江 邗沟·· 永济渠通济渠长江江南河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洛阳 涿郡· 余杭9、评价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的灭亡。

10、列举隋朝繁盛和隋炀帝暴政的表现,探究隋朝“繁盛一时”的原因繁盛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暴政表现:滥用民力繁盛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一时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的灭亡与唐的建立: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游江都途中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李渊即唐高祖。

2、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他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3、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明白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关注民生。

(君,舟也。

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唐太宗正确的治国思想和政策(见5.)3)隋朝奠定的经济基础4)隋朝大运河的开通5)国家统一,社会安定6)人民辛勤劳动4、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富力增强;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轻5、唐太宗的治国思想:1)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2)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取正确意见;3)大臣要廉洁奉公。

6、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汲取亡隋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厉行节约;(经济合并州县,整顿吏治;(政治任用贤才(房玄龄,杜如晦),虚心纳谏(魏征)6、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山西文水),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7、人们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你能找出相关史实么?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选拔贤才(姚崇);3)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后人评价“治宏贞观,政启开元”8、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政府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于听取正确意见,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提倡节俭;重视科举;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他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后世称之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

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①唐玄宗励精图治(见4、)②国家统一,天下大治,社会安定③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④科技进步和劳动人民的努力⑤对外交流的频繁2、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③蔬菜新品种从西域传入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行⑤制成曲辕犁⑥创制筒车。

⑦人们积极抗旱,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手工业:①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最为有名。

商业:①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内分坊和市(坊:居民住宅区;市:商业区)③长安云集边疆种族和世界各国的人,即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开元盛世的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4、唐玄宗的统治:唐玄宗任用贤能(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励精为治”;重视吏治戒奢从简提倡文教5、唐朝衰亡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他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他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

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907年,唐朝灭亡。

6、唐玄宗前期、武则天和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答:注意发展生产,关注民生,善于用人,用于纳谏,听取正确意见,以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辖等。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诞生的原因: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无论优劣都可以好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官,为改变这种弊端,开始创立科举制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发展特点:中央集权3、科举制的发展过程: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清朝废除。

共1300余年4、科举制的影响:①扩大了政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人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保证李官员的素质③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社会风气④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6、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最重要的是明经、进士。

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第五课1、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唐太宗以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西北各族的拥戴,尊封他为各族得天可汗。

2、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含义: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体现了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3、吐蕃: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作用: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吐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作用: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唐蕃合同为一家。

历史见证,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庙,大昭寺及门前会盟碑。

4、回纥: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后改名为回鹘,政权瓦解后部众迁到今新疆、甘肃等地。

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历史见证,诗句:回鹘衣装回鹘马。

5、靺鞨:女真族、满族的祖先,生活在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

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从此以渤海为号,有海东盛国胜之称。

历史见证:渤海石灯塔、《送渤海王子归国》诗等。

6、六诏:生活在云南苍山洱海一带,是彝族、白族的祖先,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历史见证:千寻塔。

7、唐朝大败突厥后在今新疆地区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

8、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管辖、册封、和亲、会盟、征服、经济文化交流。

9、唐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①盛世繁荣,(为开展大规模的民族交往准备了条件)②高度发达的经济、科技文化(对在周边种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③唐朝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地区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④唐朝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特点),与亚洲、非洲、欧洲的国家都有往来。

对外交往活跃的城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把中国人成为唐人的原因)2、唐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1)唐朝国力强盛2)文化科技发达【根本原因】3)对外政策开放4)对外交通发达3、唐对外交往频繁的影响:1)世界各国对唐王朝崇敬,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2)唐文化传播到各国,对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3)唐王朝从世界各国吸取经济、文化上的经典4、遣唐使:贞观年间,来中国十多批,规模庞大,成员素质较高。

目的:全方位的学习中国文化。

(阿倍仲麻吕又叫晁恒)5、唐朝对日本的影响:1)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

2)参考汉字,创造日本文字。

3)社会生活、风俗、饮食、服饰、饮茶等方面保有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6、鉴真东渡:1)时间:唐玄宗时期。

2)经过: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3)影响: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是为艺术明珠。

7、唐与新罗的关系:1)使节往来:派遣使节和留学生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文化交往:新罗采用科举制选官、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成就:朝鲜音乐传入中国8、唐对新罗的影响:1)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2)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3)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9、唐朝与天竺的关系:1)代表:玄奘西游2)时间:唐太宗时期3)目的:天竺(印度半岛)4)学习寺院:那烂陀寺。

5)影响:带回大量佛经并进行翻译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10中外交往的方式多种多样:1)使节来往2)商贸往来3)宗教往来4)文化艺术交流11、朝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有何启迪?启示:我们一定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学习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1、隋唐建筑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成就有哪些世界第一:1)隋朝的李春设计并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了700多年。

2)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最富丽堂皇建筑是大明宫含元殿。

4、药王:唐朝孙思邈。

名言:人命至重,又贵千金。

著作:《千金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