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1~13课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隋的建立:年,(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朝,定都2.隋的统一:时间:年,隋朝灭,统一南北。
隋统一原因:①,。
②,。
隋朝,。
陈朝,。
意义:结束了,实现了,为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一“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①,②隋文帝,③统治者。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
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巩固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
③有为基础。
3.时间、人物:帝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8.开通的作用:加强了、。
9.评价大运河的开通:(1)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②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了对)(②)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加速了。
(隋亡的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知识点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オ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的正式确立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扩大了,使有,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
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知识点4:隋朝的灭亡1.背景: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在位期间,营建了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灭亡:公元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14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知识要点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隋唐时,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创新,突出的是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和尚书省执行。
7、隋唐科举制度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直到清末科举制才被废除。
8、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9、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10、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5、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6、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17、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8、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9、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重建统一的人物(隋朝的建立者):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
2、隋朝统一的时间:589年。
3、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中心:洛阳;起止点: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1)时间:唐太宗。
(2)措施:①虚心纳谏,重用人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②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③经济: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女皇武则天4、唐朝进入鼎盛(全盛)时期是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1、唐朝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灌溉工具)。
2、陶瓷业有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唐朝都城长安既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商业繁荣,城内坊市分离(坊是居民区,市为商业区)。
4、唐朝的民族交往(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3)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的事例:文成公主入藏。
(4)意义(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5)启示:民族之间应该平等友好往来。
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中外交流的事例:(1)中日交往: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
(2)中印交往:玄奘西行。
2、唐朝的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3、唐朝时期记录中亚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大唐西域记》。
4、启示: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2、唐朝灭亡的标志:朱温建立后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中复习提纲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隋的统一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巩固: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成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知识点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创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约1300年。
知识点4隋朝的灭亡背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贞观: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贞观之治”出现原因: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②善于纳谏(魏征--知得失的镜子),用人(如房玄龄、杜如晦)。
③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七年级历史下期中复习(1-12课)
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特点:短暂而繁荣2、隋朝繁盛的原因:(1)国家统一安定(2)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3、开皇之治: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
隋文帝杨坚鼓吹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
4、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5、南北重归统一的重要意义:结束了西晋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隋唐时期的盛世局面,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6、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同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大幅度增长(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因为粮食充足),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五六十年开销。
隋朝大运河7、世界上著名的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8、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的开通时间:605年;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刊沟和江南和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8、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因为在当时有经济实力,人口多,社会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安定,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9、大运河开通的重要意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10、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为什么在古代这么重要?答:意思是国家的水上运输全靠大运河。
水运粮食在古代这么重要,是因为不通过水运就只有靠陆路运输,而古代不像现在,有交通工具,陆路运输就只能靠人力和畜力,这样运量少,速度慢,效率低,而水路运输就靠船运,这样,运量多,速度快,效率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统一与灭亡(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1、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分裂,顺应统一。
3.灭亡:618年,隋朝灭亡。
原因:隋炀帝暴政。
(个人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奢侈无度)二、开通大运河:(605年,隋炀帝)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五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制(隋炀帝)过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2、意义:①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②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权力;③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得以参政;④推动教育的发展。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特点:繁荣且开放)(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1、治国思想: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2、治国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考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3、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1、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治国措施: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创立殿试;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3、作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边疆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1、治国措施: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4、重用贤能(姚崇、宋璟)2、影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1-13课1.隋朝的统一时间、意义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意义: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2、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科举制(隋炀帝)▲▲▲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4、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
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5、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时代特征〕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建立、统一与灭亡〔1〕建立: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统一: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2、开通大运河〔P3〕〔1〕目的:为了加强,稳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①时间:605年、〔皇帝〕下令开通②“三点、四段、五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达余杭;自北向南依次是、通济渠、、江南河;自北向南依次沟通了海河、黄河、、长江、。
〔3〕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P3〕〔1〕开创:①时,逐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时,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扩大了;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塑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参考答案】1.〔1〕581 长安〔2〕589〔3〕江都2.〔1〕南北交通〔2〕隋炀帝洛阳涿郡永济渠邗沟淮河钱塘江〔3〕经济3.〔1〕隋文帝进士科〔2〕选官制度中央集权统治基础教育1300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7~8〕〔1〕治国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经济上: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其他:吸取隋朝速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广纳,知人善任,如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等。
(2)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兴盛,历史上称之为“”。
3、女皇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P8~9〕治国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和;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农业生产。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12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的统一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为隋文帝(他在巩固政权的措施,政治上:开设了三省六部制,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隋文帝治理期间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被称为开皇之治)。
, 2、589 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结束了自西晋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局面。
3、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沟通五大水系(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8、开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9、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10、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
第二课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的基础11、唐太宗的统治措施:(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3)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4)用人方面:重用贤才【"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虚心纳谏(前后进谏200多次,是著名的谏臣魏征)。
12、什么叫“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加强,出现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史称“贞观之治”。
13、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以逻些(今拉萨)为都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历史意义: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第三课盛唐气象15、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3课复习提纲
部编版七下历史(1-13课)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统一全国。
原因:①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隋朝大运河:概况: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地位:全长2700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3.科举制创立:隋文帝开始用考试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约1300年。
4. 隋朝灭亡的原因618年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2.1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名臣:镜子)2)措施:政治:军事:(第3课)3)贡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唐朝最鼎盛时期)1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贡献:他统治的前期开创“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
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安史之乱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以沉重的打击。
2)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3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第6课北宋的政治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建立措施: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领定期换防中央(相权)地方三年一换;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财政收归中央。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1—13课)
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5)作用: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④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饮茶习俗在唐朝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唐代,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1)原因: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2)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合同为一家”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平等。
1 、唐朝太军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
2、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含义: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3、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等。
意义: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5、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与今西安的唐朝小雁塔相似。
南诏与唐在点苍山会盟。
第6课开放与交流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
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唐朝中外交流中的著名人物是:鉴真、玄奘和阿倍仲麻吕。
3、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
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4、玄奘,又称三藏法师。
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
后编成《大唐西域记》5、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3这一系列措施,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三、隋朝大运河123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1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第3课盛唐气象1、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蜀锦(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2)长安城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4、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有什么意义?5、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和同为一家”6、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兼容并蓄。
7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1、遣唐使2、鉴真东渡日本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二、玄奘西行1、贞观初年到天竺取经,在那烂陀寺游学。
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2、我们应学习鉴真和玄奘的什么精神?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有顽强的毅力和为达到目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一、安史之乱1、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的原因:1)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全套课件全套知识点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581年隋文帝杨坚长安2.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评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①积极: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②消极:劳民伤财,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隋朝大运河的概况(三点、四段、五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①②③④)?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
5.隋朝灭亡的原因、时间?隋炀帝的残暴统治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618年唐高祖李渊长安2.唐太宗在用人上的政策?名臣有哪些?治国效果?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魏征—“镜子”,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治国效果?武则天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评价武则天4.唐玄宗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措施?效果?“开元盛世” 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重用姚崇、宋璟;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效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③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④重用人才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七下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核心考点一遍过(1-13课)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复习课件(部编版)
力
。
壹
过时空观念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
隋朝 隋朝统 建立 一全国
唐朝 建立
581 589 618 627
贞观之治
649 713
唐朝
开元盛世
安史 之乱
741 755 907
唐朝 灭亡
壹
过时空观念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外文明同时空金
西夏
北宋
南宋
辽
元朝
契丹 建国
壹 过核心考点
王安石变法
核心考点06-北宋的政治
(四)影响: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有所增加。 (五)失败原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 到强烈反对。(后被全部废除)
哪些条款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说说哪些条款是富国措施?
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北宋 澶渊 西夏 建立 之盟 建立
金 建立
北宋灭亡 南宋建立
宋金 和议
蒙古政 权建立
元朝 建立
南宋 元朝 灭亡 统一
元朝 灭亡
10世 960 1005 1038 1115 112
纪初
7
1141 1206 1271 1276 1279
1368
壹
过时空观念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东京 (开封、汴京)
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
元昊
兴庆府
1.发展生产, 开发边疆; 2.创制文字, 文化交流;
金 女真 12世纪初 阿骨打(金太祖)
会宁
南宋 汉 1127年 赵构(宋高宗) 临安(杭州)
3.学习汉制, 民族交融。
部编历史七下期中(1—13课)知识点总结
部编历史七下期中(1—13课)知识点总结第1课秦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建立:背景: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是北周,北周末年时外戚杨坚掌握大权建立三要素: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统一:背景: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是陈,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3.隋文帝的统治:内容: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隋文帝605年开始开凿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两长:全长2000多千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评价/作用:①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注:评价唐太宗:①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②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③但他也有过失之处,晚年崇尚迷信,但是总体说功大于过。
三、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即位: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高宗去世后,她先后废掉两个已做皇帝的儿子,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
她是中国历史是唯一的女皇帝。
2.治国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③减轻人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3.治国效果: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评价武则天)四、“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1.唐玄宗即位: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7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1到13课]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大运河开凿原因和条件:1.南北交通多有不便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3.为了巩固成果,必须加强对南北,东南地区的统治4.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①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1~13课隋唐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一、隋的统一与大运河(P2—7)1.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大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开皇之治)。
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实现统一。
这是继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
【思考】隋完成统一的原因:客观上:①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方陈朝 ... ,不得人心。
主观上:①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②隋准备充分,战略方针恰当。
3)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的暴政。
短暂而亡,与秦相似,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4)隋统一的历史作用: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统治期间。
3.概况:关注P5图Δ全长:2000多千米——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Δ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诼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Δ四段:从北往南“永、通、邗、江”四段。
Δ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4.作用: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促进了运河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发挥着促进南北交流的作用。
5.评价隋大运河:1)利: ①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②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2)弊:开凿大运河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8—11)1.唐的建立①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②626年唐太宗( ... )继位,年号为贞观。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3.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 ... 经历过隋末农民大起义,注意吸收隋亡教训。
2)能正确认识君民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虚心纳谏和选贤用能。
魏征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4)注重改革。
4.“贞观新政”主要内容1)经济:改革赋役制度。
(减少百姓服役天数,纳物代役,人身束缚松弛)2)政治: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法律:《唐律疏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律。
4)教育:完善科举制。
5)民族关系: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三、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P13—18)1.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
1)统治措施:①重用酷吏。
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③发展科举(殿试与武举)2)评价: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开元盛世——唐玄宗1)“开元”是唐玄宗前期年号。
2)治国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
3)评价:唐玄宗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达到全盛,被誉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实。
”反映了唐玄宗时期繁盛的景象。
3.社会经济繁荣1)农业方面:出现了新式的生产工具:曲辕犁-耕田、筒车-灌溉。
粮食产量增加。
2)手工业技术进步。
瓷器(邢窑——白瓷;越窑——青瓷);蜀锦;铸铁等。
3)人口增加,疆域广大:东→安东;西→安西;北→蒙古高原;南→南海。
四、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P20—24)1.科举制1)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诞生及完善:诞生于隋炀帝;完善于唐朝。
3)主要科目:进士与明经。
4)作用: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②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能选拔到人才;③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④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5)科举制度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衣食住行时尚饮茶、骑马。
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五、“和同为一家” (P26—29)1.唐朝时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同为一家。
2.天可汗是西北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
►唐太宗获得少数民族拥戴的原因: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的人做官,宽厚仁慈,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尊敬。
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唐太宗时期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2)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4.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和同为一家”。
六、开放与交流(P32—36)1.遣唐使1)遣唐使是日本派遣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使者团体。
①来的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
②影响: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惯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日本仿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①时间:唐玄宗时期②目的:到日本宏扬佛法。
③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④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游①出行:唐太宗时期,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印度)。
②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③贡献:《大唐西域记》、把《老子》翻译成梵文。
4.国际性大都会唐朝时,国际性的大都会是都城长安。
七、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P40—42)1.雕版印刷①发明时间:唐初。
②印刷中心:成都、洛阳。
③最早的作品:《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2. ...记载于孙思邈的《丹经》。
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
3.赵州桥设计者:隋代李春。
它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后人作诗称赞道:“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八、璀璨的文学艺术(P45—48)1.唐诗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成就最高的是: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乐舞相传唐太宗创作《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曲》。
3.敦煌艺术敦煌位于今天甘肃省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艺术内容多与佛教有关。
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十、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54—57)1.北宋、辽、西夏的建立①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赵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河南开封)。
②契丹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后来改国号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③西夏建立: 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甘肃银川)。
2.北宋与辽的战与和①澶洲之战:1004年,辽VS北宋,宋真宗,寇准,北宋胜利。
②澶渊之盟:1005年,辽宋订立。
双方撤军,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③澶渊之盟的影响:利: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弊: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宋夏和战宋夏盟约:1044年,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开放边境贸易4.碰撞中的融合①北宋与少数民族和战的作用:促进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战争是民族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效仿中原王朝:◇任用 ... 为官。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学习中原文化。
◇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③北宋抗击辽西夏南侵的历史意义:◇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的战争,北宋的抗击是正义的。
◇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
◇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十一、宋金南北对峙(P59—62)1.靖康之变①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定都会宁(东北黑龙江)。
②金灭辽:1125年,辽灭亡。
③金灭北宋:1126年金攻占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北去,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①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河南商丘)建南宋,定都临安。
②岳飞抗金:郾城大捷,岳家军,岳飞——精忠报国。
③宋金议和: 1141年,南宋对金称臣,割部分土地,向金送岁币。
——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3.金朝变革女真习俗①金变革旧俗的原因:为了适应对先进的中原农耕地区的管理,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②金朝改变旧俗的措施:政治上,仿照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经济上,将女真南迁,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社会生活上,鼓励女真与汉族通婚,学习 ... 生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