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型课题案例
教育教学典型微案例(2篇)
第1篇案例名称:数学课堂中的“猜数字游戏”背景:小明的班级正在进行数学课的学习,主题是“数的认识和运算”。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老师决定通过一个互动游戏来巩固学生对于数字的认识。
案例描述:1. 引入游戏: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1到100之间的数字,并告诉学生们,他们将参与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猜测来学习数字的范围和大小。
2. 猜测过程:老师邀请一位学生上台,这位学生开始猜测数字。
每次猜测后,老师会告诉学生猜测的数字是太高了、太低了还是正确。
3. 讨论与反馈:当学生的猜测不准确时,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你觉得你的猜测为什么不对?”或者“这个数字可能比你的猜测要大还是小?”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根据已知信息调整猜测。
4. 游戏规则:为了增加趣味性,老师制定了游戏规则:每位学生有三次猜测机会。
如果三次都猜错,那么下一位学生将有机会上台。
5. 巩固学习:游戏结束后,老师会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游戏过程,总结如何通过逻辑推理来猜测数字。
同时,老师会提问一些类似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老师通过“猜数字游戏”这种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下是案例中的几个亮点:- 提高参与度:游戏形式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培养逻辑思维:通过猜测数字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如何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逻辑推理,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
- 巩固知识点:游戏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复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这个教育教学典型微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在教育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在解决应用题时。
小明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态度消极,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的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优秀版)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
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资料,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
该怎样转化推导。
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先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
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样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
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这个办法怎样样生:也很合理。
(表扬,祝贺)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先三角形底的2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样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课题(实用12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课题(实用12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课题第1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课题第2篇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
吴教师说:“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
他们兴致勃勃的设想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
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
A组抢先说:“我们小组是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长度。
”吴教师肯定了他们进取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同时提出:“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是啊,行吗?”A组的同学陷入了沉思。
之后,B组代表有几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荐自我小组的做法:“我们研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长度了吗?”“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
”吴教师称赞道。
这话在B组同学的脸上洒下了一片灿烂。
停顿片刻,吴教师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问:“小球走过的地方构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
“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小学数学微教案5篇
小学数学微教案5篇小学数学微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把握竖式的写法.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把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重点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竖式的写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0+4050+20xx+20xx+1647+285+3(二)探究新知1.导入:34+5怎样口算?引导同学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老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2.教学例1.(1)教学竖式的写法.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老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同学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当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同学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老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边讲边板书:老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2)教学计算方法.老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老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在原板书的基础上连续板书:(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老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32+6=3+45=先让同学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3.教学例2.(1)竖式的写法.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老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同学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同学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老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同学讨论:写竖式时应当怎样对位?启发同学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老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2)教学计算方法.老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引导同学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老师板书:(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引导同学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告知同学: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24+63=52+36=先让同学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同学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4.看书,质疑.(三)全课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随堂练习订正时让同学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布置作业练习十八第2题.提示同学: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2.笔算下面各题.82+7=70+20=61+25=35+42=3+44=30+69=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例134+5=39例234+25=59小学数学微教案篇2教学目标:1、把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含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小学数学微课案例
小学数学微课案例
1.、像房子一样的蜗牛!
数学问题:
蜗牛走得很慢,每分钟只能在地面移动9至13厘米。
照这样计算蜗牛2分钟至少能移动多少厘米,最多能移动多少厘米?
问题解答:
(1)9+9=18(厘米)
(2)13+13=26(厘米)
百科阅读:
蜗牛两分钟最多走26厘米,小朋友拿出你铅笔盒中的直尺看看26厘米有多长!是不是很短的呀!
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
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虽然也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但形状都相似。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
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案例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案例篇一:小课题研究操作篇:案例——《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报告小课题研究操作篇:案例——《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为人们越来越关注,它已成为教师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中介。
通过案例的分析可让教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研究是发达国家在学校教育、师资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方法,它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教育阶段的案例研究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才出现的,有关教学案例研究的书籍不多,特别是学科按内容分类的教学案例研究更为鲜见。
总而言之,教学案例研究在我国是起步晚、底子薄;缺乏深度、效度;可行性、权威性不大。
但现在开始为我国教育界所重视,它十分适合于一线教师的运用,而被学校誉为“真科研”,被专家认为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最为有效的形式。
1新课改以来,我市对教学案例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各学校的课题研究中都少不了教学案例这一载体。
我校数学教师在市、区、校的各级教研活动中,大家从“什么是教学案例,怎样写教学案例,?”逐步对“教学案例”一词有了清晰地认识。
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撰写教学经验总结和反思教学得失,适时地矫正、调整自己教学行为,为同行间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载体。
老师们对教学案例的结构、特性、撰写的了解和认识也正逐步趋向成熟。
但对案例分系列进行深层面研究,才刚刚开始。
且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案例研究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其表现在:(1)大多是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的教学所得撰写教学案例,随意性较大,研究性不够。
(2)对同类教学案例的比较剖析,深层面的研究还不完善。
(3)针对数学学科的内容,进行分板块的系统性研究还较缺失。
为此,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大教研氛围下,为更好地开展校本研究,推动教研组的教研工作。
我们想根据数学学科的内容,分版块研究,这样从下到上所有年级段的数学老师就可以围绕一个内容,有目的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教师之间也有了更多相互交流研讨的题材,教研活动将更为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
(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
所以,大家很喜欢他。
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
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
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
)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
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
(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
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
(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戏(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小学数学微教案8篇
小学数学微教案8篇小学数学微教案篇1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节课在学生观察、触摸的活动中突破难点,感悟、感知周长的意义。
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周长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触摸,正确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会用恰当的方法测量、计算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学生分析:1、学生的年龄为8岁左右,对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兴趣很浓。
2、学生喜欢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教学方法:1、让学生在摸一摸学具及观察画面中讨论、归纳周长的意义,主动获取新知。
2、在感知周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提示独立完成周长的相关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1、ppt课件、自制图片。
2、学生准备树叶、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绳子、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收获果实的季节。
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一下它们的形状?二、探索什么是周长。
1、感悟周长。
(描一描、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
开始吧!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得对吗?嗯,表达的非常清楚。
3、再指名学生说从哪里开始,到那里结束的?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课件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5、再来看,(课件出示图形),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笔描出来。
一年级数学微案例设计
一年级数学微案例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年级数学微案例设计一、微案例名称:小动物乘法游戏微案例描述:小兔子和小鸡各有若干只,小兔子有3只,小鸡有2只,它们共有多少只动物呢?通过这个微案例,让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认识乘法,并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学习目标:通过本微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掌握乘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呈现问题:老师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上面分别画着3只小兔子和2只小鸡,然后问学生:小兔子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呢?2.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他们联想到相乘的概念。
3.引入乘法符号:教师向学生介绍乘法符号“×”,并解释其含义为“乘以”。
4.进行乘法运算:让学生用乘法符号计算出小兔子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即3×2=6。
5.让学生总结:请学生总结乘法的运算规律,即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积。
6.拓展应用:老师可以给学生出示更多的类似问题,让他们进行乘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7.游戏环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计算得最快最准确。
8.反馈与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这个微案例的设计,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乘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乘法的基本知识,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0字】。
第二篇示例:一年级数学微案例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微案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关于一年级数学微案例设计的案例。
案例名称:小明的水果盘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喜欢水果,每天都会在家里的水果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
今天,小明妈妈给他准备了一个水果盘,里面有苹果、香蕉、橙子和梨四种水果,小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吃。
7个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7个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案例一:数数水果目标通过数数水果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技巧。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并将它们放在桌子上。
2. 让学生围坐在桌子旁,每人发放一张纸和一支铅笔。
3. 老师从桌子上拿起一个水果,展示给学生看,并说出水果的名字。
4. 学生们根据老师展示的水果,将纸上相应的数字写下来,表示有几个水果。
5. 老师继续展示其他的水果,学生们继续数数并写下相应的数字。
6.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并纠正错误。
案例二:形状分类目标通过形状分类的活动,帮助学生辨别不同的几何形状,并能正确命名它们。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几何形状的卡片,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并将它们打乱顺序放在桌子上。
2. 让学生围坐在桌子旁,每人发放一张纸和一支铅笔。
3. 老师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卡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说出形状的名字。
4. 学生们根据老师展示的形状,将纸上相应的名称写下来。
5. 老师继续展示其他的形状,学生们继续分类并写下相应的名称。
6.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分类的结果,并纠正错误。
案例三:数学游戏目标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巩固他们的数学技能。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数学游戏,如数独、填数字等,并将游戏板发放给学生。
2. 解释游戏规则和目标给学生,并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
3. 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游戏,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方法。
4.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互相比较谁完成得最快,并奖励他们。
案例四:找规律目标通过找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有序数列,如1, 3, 5, 7, ...,并将其展示给学生看。
2. 让学生观察数列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3. 学生们在纸上写下他们认为的规律,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4.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各自的答案,并找出正确的规律。
5. 给学生一些其他的数列,让他们尝试找出规律并解释。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1微课名称: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知识点名称:数线段的个数学科类型: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类型:新课讲授教学活动类型:讲授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资源与环境:电子白板,录屏软件教学过程: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
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5分钟教学理念:创新。
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2一、设计说明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活动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案例一:数的比较与排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和排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较:介绍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
2. 排序:介绍排序的规则,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物品。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不同大小物品,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和排序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整理书包、排列队伍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比较和排序知识的掌握程度。
---案例二: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加法:介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
2. 减法: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案例三: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几何图形的性质: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如边长、角度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微型课试讲优秀课堂导入案例
小学数学微型课试讲优秀课堂导入案例一、《认识图形》1. 谜语导入法:师:同学们,老师先来给大家猜个谜语。
“方方正正一屋子,屋里住着许多人,有红有绿真好看,学习娱乐都用它。
”猜猜这是什么呢?生:魔方。
师:非常棒!那魔方有很多不同的面,大家观察一下,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
2. 实物导入法: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的实物模型。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大家看看都认识吗?谁能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不同的图形。
二、《乘法的初步认识》1. 情境导入法: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成熟了。
看,果农伯伯正在摘苹果呢!(展示果园摘苹果的图片)他们把苹果装在篮子里,每篮装 3 个苹果,装了 5 篮。
那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我们可以怎么计算呢?生:3+3+3+3+3=15(个)。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
2. 问题导入法: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如果有 20 个小朋友排队,每排站 4 个小朋友,可以站成几排呢?生:20÷4=5(排)。
师:非常好!那如果有 30 个小朋友排队,每排站 5 个小朋友,又可以站成几排呢?大家算得很快。
那如果有 100 个小朋友排队,每排站 10 个小朋友,我们这样一个一个地算是不是有点麻烦呢?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1. 故事导入法: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天,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森林里摘苹果。
它们摘了一篮子苹果,准备带回家分享。
可是,它们不知道怎么分这些苹果才公平。
同学们,你们能帮它们想个办法吗?生:平均分。
师:非常好!那如果有 4 个苹果,平均分给它们两个,每人可以分到几个呢?生:2 个。
师:如果有 2 个苹果,平均分给它们两个,每人可以分到几个呢?生:1 个。
六年级数学微型课题
六年级数学微型课题
(一)《鸽巢问题》
以“什么是鸽巢问题?”作为驱动性问题,首先通过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让学生发现里面存在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为孩子们学习鸽巢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借助“摆一摆”、“画一画”“讲一讲”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鸽巢问题”的趣味性和高度概括性,并利用图示认识简单的“鸽巢原理”,体会在项目活动中知识的自然生长。
(二)《圆柱的表面积》
课堂上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中老师仅仅是一位项目研究的引导者、组织者。
通过回忆旧知帮助孩子们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然后出示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发挥团队的力量,结合项目活动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动手测量,总结出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算法。
最后老师点评、讲解、指导练习,提高学生参与度、完成度、积极性,课堂效果显而易见。
7个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7个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 教学案例一:数的认识与比较目标: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并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比较。
案例描述:老师给每个学生两个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学生将小球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并记录每种颜色的数量。
学生们将小球按照颜色分类,并用数字记录下来。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比较,例如比较两种颜色小球的数量,哪种颜色的小球多一些或少一些。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
教学方法:实物操作和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数的认识和比较的能力,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2. 教学案例二:数的排序目标:通过实践中的排序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的排序规则。
案例描述:老师给每个学生一组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卡片上的数字。
学生们根据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并将卡片排列好。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排序问题,例如根据给定的数字,找到数字卡片中的位置。
教学重点:数的排序规则和数的位置。
教学方法:实物操作和小组合作。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数的排序规则和位置的理解,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3. 教学案例三: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些小球,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操作。
学生们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加法和减法操作,并记录下结果。
例如,老师问学生手中有3个小球,再加上2个小球一共是多少个?或者问学生手中有5个小球,减去2个小球还剩下几个?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操作和个别指导。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概念的理解,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4. 教学案例四:形状与几何图形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
案例描述: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的形状进行分类。
学生们根据形状的特征将卡片分类,并用语言描述每个图形的特点。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问题,例如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等。
小学数学:7个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7个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一:数学游戏之加法乐趣目标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
策略1. 设计一个加法游戏,例如使用数字卡片或骰子。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进行游戏。
3. 游戏规则是每个学生依次翻开一张卡片或掷一次骰子,然后将得到的数字进行相加。
4. 学生需要快速计算出结果,并将答案喊出来。
5. 第一个正确回答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或积分。
效果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加法计算能力。
案例二:几何图形的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理解它们的属性和特征。
策略1. 制作一份包含常见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卡片。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几何图形。
3. 学生需要观察图形并描述它们的属性和特征,例如边数、角的类型等等。
4.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图形,并向其他小组提问有关属性和特征的问题。
5.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观察其他小组的图形来增加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案例三:探索时间的概念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学会读取和表示时间。
策略1. 使用模拟时钟或数字卡片来表示时间。
2. 向学生介绍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并展示不同时间的示例。
3. 学生需要练习读取和表示给定时间。
4. 进一步挑战学生,让他们计算时间间隔或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5.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效果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对时间的概念和应用能力。
案例四:数列的探索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并掌握数列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策略1. 向学生介绍数列的概念,并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列示例。
2. 学生需要观察数列并尝试找出规律。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数列中的下一个数或缺失的数。
4. 给学生更复杂的数列,让他们应用所学的规律进行计算和预测。
5.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列的应用,例如时间序列、图形序列等等。
效果通过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微教案7篇
小学数学微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legal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数学微教案7篇优秀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通过写教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微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例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例文三篇篇一: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
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
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
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
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
最好怎么办呢?(生)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
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
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
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
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
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案例1: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识别数字1-10-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字1-10的书写-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10的大小顺序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球等,让学生触摸并数数- 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10,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分辨数字的大小顺序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数数,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字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10,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巩固数字的书写-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分辨数字的大小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2: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球等,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加减法运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认识到加减法的概念-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案例3: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识别几何图形- 让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圆形饼干、方形积木等,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几何图形- 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 使用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分辨几何图形的特征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的概念- 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巩固几何图形的特征- 使用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分辨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案例4:认识时间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认识时钟的刻度- 让学生能够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时钟模型,让学生触摸并认识时钟的刻度- 在黑板上写下时间,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时间- 使用时间卡片,让学生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时钟的刻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时间,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时间,巩固时钟的认识- 使用时间卡片,让学生进行时间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5: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分数的计算- 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蛋糕等,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分配-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分配,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的概念-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巩固分数的计算方法-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案例6:认识货币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货币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认识各种货币- 让学生能够进行货币的计算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纸币、硬币等,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各种货币- 在黑板上写下货币的数值,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货币- 使用货币卡片,让学生进行货币的计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各种货币,引导学生认识到货币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货币的数值,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货币,巩固货币的认识- 使用货币卡片,让学生进行货币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7: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 使用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 使用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的概念- 使用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巩固数据的收集方法- 使用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案例篇一:小课题研究操作篇:案例——《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报告小课题研究操作篇:案例——《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为人们越来越关注,它已成为教师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中介。
通过案例的分析可让教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研究是发达国家在学校教育、师资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方法,它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教育阶段的案例研究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才出现的,有关教学案例研究的书籍不多,特别是学科按内容分类的教学案例研究更为鲜见。
总而言之,教学案例研究在我国是起步晚、底子薄;缺乏深度、效度;可行性、权威性不大。
但现在开始为我国教育界所重视,它十分适合于一线教师的运用,而被学校誉为“真科研”,被专家认为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最为有效的形式。
1新课改以来,我市对教学案例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各学校的课题研究中都少不了教学案例这一载体。
我校数学教师在市、区、校的各级教研活动中,大家从“什么是教学案例,怎样写教学案例,?”逐步对“教学案例”一词有了清晰地认识。
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撰写教学经验总结和反思教学得失,适时地矫正、调整自己教学行为,为同行间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载体。
老师们对教学案例的结构、特性、撰写的了解和认识也正逐步趋向成熟。
但对案例分系列进行深层面研究,才刚刚开始。
且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案例研究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其表现在:(1)大多是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的教学所得撰写教学案例,随意性较大,研究性不够。
(2)对同类教学案例的比较剖析,深层面的研究还不完善。
(3)针对数学学科的内容,进行分板块的系统性研究还较缺失。
为此,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大教研氛围下,为更好地开展校本研究,推动教研组的教研工作。
我们想根据数学学科的内容,分版块研究,这样从下到上所有年级段的数学老师就可以围绕一个内容,有目的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教师之间也有了更多相互交流研讨的题材,教研活动将更为实效。
现集中优势兵力,依据教材的内容体系,以小板块“数2的认识” 切入,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开展典型案例的研究,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研能力。
特申请《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申请此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完善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撰写,逐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剖析能力;促使本校数学教师对该教学内容有着较为系统全面地认识;同时了解不同年级段学生在学习本内容时所出现的问题和成效,为他们把握本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发挥学校各数学教研组的功能,以促进学校数学教研。
2、,积累教研经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自省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典型即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
案例研究的中心词是案例。
教学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
教学案例是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学事件。
它具有叙事的一般特征:背景、冲突、问题、活动方式及结果。
它展示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学理念,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的3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
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的:1.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
2.案例叙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
3.案例的叙述要详细。
4.案例具有时代性。
5.案例具有有效性。
6.案例具有典型性。
7.案例不是课堂实录,对课堂信息的摄取有侧重点。
本课题是在“数的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里,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对其共性的内容开展相关研讨,以获取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调查分析本校数学教师对有关“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水平的现状。
2、整理相关的教学内容,分年级段确立研讨的实施方案。
3、分析“数的认识”同一类型教学案例的教与学的共性和非共性特点,完善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撰写,逐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剖析的能力,探索总结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成效,为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有效借鉴。
(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五、课题研究预计有哪些突破1、对小学阶段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教师构建一个较为完整地“数的认识”内容体系和教学框架。
42、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完善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撰写,整理出相关教学内容的教案集或案例分析集。
3、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案例教与学的得失分析,逐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剖析能力,积累教研经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自省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借鉴现有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边实践边研究,在不断总结实践中探索该内容框架下的教与学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文献综述法:用文献综述法对各年级段的有关“数的认识”教学案例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后在全校数学教师中开展理论学习。
课例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跟踪,对实践活动的教学案例,进行教与学中的问题和成效作共性和非共性分析。
量表调查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前测和后侧,并对其效果进行检测分析。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人员结构:校教导主任为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有 13 名各年级5组教研组长和成员,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课题方案在校各年级组顺利传达实施。
从业务角度看,有市骨干教师2 人(含市教坛新星1人),校骨干教师 6 人,省教坛新星1人。
从年龄结构看,既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师,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实施。
资料准备:校图书室的藏书,教学报刊杂志都比较丰富,课题组成员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在网上下载资料。
经费保障:学校提供一切课题所需费用。
八、可能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对策:1、运用量表的分析需要理论的支持,在科学性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加强沟通交流。
2、对系列案例的剖析诊断,进行理论的提升,特别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3、参加课题研究的都是一线老师,本身的工作繁重,再进行课题的研究,有时会感到有心力不足。
这还需要我们的老师有更多一点的奉献精神。
九、课题研究计划人员分工: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吴学军裴振年唐娟6分年级段进行文献综述:夏敏翟萍董莉吴学军邵中霞唐娟分年级段进行研究方案的制定:夏敏翟萍董莉吴学军邵中霞唐娟分年级段进行研究方案的实施:夏敏翟萍董莉吴学军邵中霞唐娟何德云易本贵叶萍梅伟正曹文静本课题研究资料搜集整理:何德云易本贵叶萍梅伟正曹文静陶建军课题研究报告撰写:吴学军裴振年陶建军本教学内容分年级段划分:(人教社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见附表一研究步骤:准备阶段:(2009.10~2010.2)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对“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对本校数学教师有关“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相关数学知识以及教材的理解把握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实施阶段:(2010.2~2011.2)分年级段进行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跟踪及教与学中的问题和成效分析。
总结阶段:(2011.2~2011.7)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
十、成果形式:典型教学案例集研究论文集研究报告7十一、参考文献:1、《新课程小学数学评课的理论与实践》 ISBN 7-80602-904-4陈亚明编宁波出版社 2005年9月2、《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 ISBN 7-5361-2894-0陈清容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基本训练》 ISBN 7-305-04560-8金成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4、《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ISBN 7-80602-610-X/ G?279陈亚明著宁波出版社 2004年8月5、《小学数学教例剖析与教案研究》 ISBN 7-5435-3782-6/G?2936沈丹丹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篇二:数学微型课题研究材料汇编定边县教育科研课题《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材料汇编课题编号: DWX15049 结题形式: 会议结题课题研究单位: 定边县第二小学课题研究负责人: 杨瑛课题研究成员: 白艳宁董仲金目录课题研究申请评审书………………………………………………… 3 课题研究立项证书及批复文件…………………………………14 开8题报告………………………………………………………………15 结题报告………………………………………………………………23 鉴定书…………………………………………………………………32 成果集………………………………………………………………43 调查问卷……………………………………………………………44 问卷调查分析………………………………………………………46 教学案例分析………………………………………………………4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51 谈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60 浅谈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66 教学随笔…………………………………………………………74 教学随笔…………………………………………………………77 教学随9笔……………………………………………………………84 讲座稿……………………………………………………… 90 附:活动剪影定边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微型课题申请?评审表注:1.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三人(含课题负责人),且当年只能承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2.正文宋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2页的范围内。
篇三: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
以往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是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教材内容、师者知识有限,学生将要被动接受的就是这有限的教学内容。
殊不知我们完全忽略了学生、社会、生活中蕴涵的广阔教学内容。
在我们运用新教材,并想着力解决这种现象时,把关注的目光锁定在“数学小课题研究”上。
我们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
这种封闭性极强的组织形式,很容易使同在一个授课班学习的学生在经历了若干年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后形成几近相似的学习习惯。
这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10得到不同发展”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相悖的。
“小课题研究”正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