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答案和全诗赏析

合集下载

送杜十四之江南原文及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原文及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原文及赏析送杜十四之江南原文及赏析原文: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泊河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译文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

您去的时候正值春江水满,烟波浩渺。

日暮时分,孤舟一叶停泊在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注释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

之:去,到。

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

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

为:一作“连”。

春江:一作“江村”。

淼茫:即渺茫。

何处泊:一作“何处泊”。

天涯:犹天边。

指极远的地方。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孟浩然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孟浩然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代: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淼茫同:渺)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标签离别译文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

您去正值春江满,烟云弥漫水茫茫。

暮色深沉天已晚,孤舟一叶停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注释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

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

为:一作“连”。

春江:一作“江村”。

淼茫:即渺茫。

处泊:一作“何处泊”。

天涯:犹天边。

指极远的地方。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可见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以“荆吴相接”几个字将千里之遥写得近如比邻,给人以比邻咫尺之感,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水为乡”描出江南特点,也有以水为家之意。

语属宽解,情实至深。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淼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淼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淼茫”,春江水满,正好行船,含有祝友人一帆风顺之意,但“淼茫”二字又透出凄惘之情。

《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及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及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及赏析《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词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前言】《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七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60卷第199首。

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

“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

【注释】⑴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

之:去,到。

⑵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

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

为:一作“连”。

⑶春江:一作“江村”。

淼茫:即渺茫。

⑷何处泊:一作“何处泊”。

⑸天涯:犹天边。

指极远的地方。

【翻译】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鉴赏】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关于离别的古诗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

关于离别的古诗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

关于离别的古诗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送杜十四之江南》原文:作者: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何处?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答案》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答案(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0.(1)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第二篇:《初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装………………订…………………线…………………………………………………………八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一条蜿yán 的小路沿着山脚向山顶缓缓爬升,春便肆意地在路旁铺展开来:奇jué的树干或弯或直,娇艳的花朵盛满仙露琼jiāng ……人们便不禁惊愕于春之伟力了。

向上,向上,这或许正是春天生机蓬勃的秘jué吧!2.下列标点学班姓名学号_______ 试场号_________密封线内不要答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

B.现代文坛巨匠茅盾的代表作以《子夜》为题是别有深意的。

C.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D.观众不知道春晚总导演哈文今年会有怎样的创意。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大年初一上映的影片《狼图腾》火了,不少人趋之若鹜,赶往影院一睹草原狼的风采。

....B.李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妙语连珠,简直让同学们目不暇接。

....C.春天,实验初中校园里树木葱茏,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D.你在学习时遇到什么难题可以尽管问我,我一定不吝赐教。

《送杜十四之江南》的翻译及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的翻译及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的翻译及赏析《送杜十四之江南》的翻译及赏析《送杜十四之江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古诗全文如下: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前言】《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七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60卷第199首。

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

“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

【注释】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

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翻译】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鉴赏】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关于离别的古诗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

关于离别的古诗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

关于离别的古诗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送杜十四之江南》原文:作者: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何处?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

古诗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赏析

古诗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赏析

古诗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赏析《送杜十四之江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古诗全文如下: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前言】《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七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60卷第199首。

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

“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

【注释】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

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翻译】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鉴赏】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着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孟浩然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 》的诗意赏析

孟浩然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 》的诗意赏析

孟浩然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杜十四之江南》【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内容】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

“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赏析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赏析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1)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往。

(2)荆:今湖北省(3)征帆:指远行的船。

帆:帆船。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全诗意思及赏析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全诗意思及赏析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全诗意思及赏析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绝《送杜十四之江南》。

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

“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

作品原文: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作品注释:⑴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

之:去,到。

⑵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

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

为:一作“连”。

⑶春江:一作“江村”。

淼茫:即渺茫。

⑷何处泊:一作“何处泊”。

⑸天涯:犹天边。

指极远的地方。

作品译文: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

您去正值春江满,烟云弥漫水茫茫。

暮色深沉天已晚,孤舟一叶停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可见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以“荆吴相接”几个字将千里之遥写得近如比邻,给人以比邻咫尺之感,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简析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简析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简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①
荆吴相接水为乡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解】
①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②荆:指今湖北一带。

吴:指江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家乡荆州送友人往江南时所作。

诗的开头两句写春日江上送别,把送行之地与欲往之地联系起来,后两句直抒对友人的难舍之情。

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可见惜友人远去之情。

而末句“天涯一望”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的送者情态,离愁汹涌而出,境界开阔,堪称佳句。

全篇平易自然,行云流水,写得颇富神韵。

孟浩然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的诗意赏析

孟浩然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的诗意赏析

孟浩然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的诗意赏析《送杜十四之江南》【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内容】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赏】:这是一首送别诗。

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

“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答案

《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答案

《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答案
《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答案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9.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3分)
10.“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1.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参考答案:
9.“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

10.“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2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2分)。

11.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

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9.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10.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

(4分)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孟浩然的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

孟浩然的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

【导语】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为乡”(“荆”指荆襄⼀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别情,全是送者对⾏⼈⼀种宽解安慰的语⽓。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孟浩然的诗词《送杜⼗四之江南》,欢迎阅读! 《送杜⼗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暮征帆何处泊,天涯⼀望断⼈肠。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活情味:落魄远游的⼈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持与⿎励的。

这⾥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乡。

不说“⽔乡”⽽说“⽔为乡”,意味隽永:以⽔为乡的荆吴⼈对飘泊⽣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暂来去”意,却⼜不著⼀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出的常语,细咀其味⽆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乎不⽤费⼼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起,⼜产⽣⼀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去体味。

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情。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问来得⼗分⾃然。

春江渺茫与征帆⼀⽚,形成⼀个强烈对⽐。

阔⼤者愈见阔⼤,渺⼩者愈见渺⼩。

“念去去千⾥烟波”,真有点担⼼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句中表现出对朋友⼀⽚殷切的关⼼。

同时,揣度⾏踪,可见送者的⼼追逐友⼈东去,⼜表现出⼀⽚依依惜别之情。

这⼀问实在是情⾄之⽂。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迹可寻,直是含蓄。

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者放眼天涯,极视⽆见,不禁⼼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

“断⼈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

孟浩然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 》的诗意赏析

孟浩然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 》的诗意赏析

孟浩然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的诗意赏析《送杜十四之江南》【年代】:唐【作者】:【内容】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赏】:这是一首送别诗。

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

“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关于离别的古诗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

关于离别的古诗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

20XX年关于离别的古诗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何处?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1/ 3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

“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古诗词阅读理解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古诗词阅读理解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荆吴两地位置相接相邻,人们以水为乡。

B.第二句写友人离去之时正值春季,江水浩渺苍茫。

C.第三句写友人于日暮出发,不知他会停留在何处。

D.第四句写诗人放眼天涯,却不见友人,肝肠寸断。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为乡”点出了荆、吴人对漂泊生活的排斥和厌恶。

B.“君去”“春江渺茫”是眼前事、眼前景,饱含深情。

C.“征帆”之渺小与“春江”之阔大,形成了鲜明对比。

D.“断人肠”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答案】1.C2.A【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C项,“友人于日暮出发”理解错误,作者的朋友才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并非有人日暮才出发。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A项,“‘水为乡’点出了荆、吴人对漂泊生活的排斥和厌恶”理解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答案和全诗赏析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答案和全诗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试题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3.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3分)
4.“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5.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6.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3.“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

4.“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2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2分)。

5.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
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

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6.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赏析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急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

“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

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
(蒋仲舒评)。

“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

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

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

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

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

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而已。

(周啸天)
此诗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痛以及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耐人寻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