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浩然的友道

合集下载

孟浩然:一个完美的隐士典范

孟浩然:一个完美的隐士典范

孟浩然:一个完美的隐士典范孟浩然是盛唐诗人最年长的一位,比王维和李白大十多岁。

与其说,与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推崇的是他的诗,不如说,他们喜爱他诗歌中流露出的疏野放旷的个性和放诞的风度。

在李白写给他的赞美诗中,孟浩然被构建成一个完美的隐士典范:“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他有一首诗《秋登万山寄张五》,意态高华,表达了隐者的怡悦。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登万山寄张五》隐藏在隐士标签后的孟浩然是一个自在而真诚的人,他虽然向往朝廷的官职,却未到得不到就忧愁的程度,他喜欢隐逸的生活,却未到弃绝尘俗独来独往的程度,他热爱家乡,偶尔也要出去走一走,逛一逛。

他是一位热情的旅行家,一位喜欢热闹和宴饮的乡绅,一位高雅的诗人以及失败的求仕者。

他欣赏京城的文化圈子,喜欢东南的美好风光,而他最喜欢的,是在临近襄阳的庄园里过着僻静而闲适的生活,他是一位好客的地主,出色的导游,喜欢接待远道而来的好友,陪伴他们游览本地的历史名胜。

这些角色对孟浩然来说都是相宜的。

在孟浩然的诗中,他最自然的反应是“返家”,而非寻常俗套的领悟、表示看穿世俗虚荣,誓言隐居。

这种真诚不造作的姿态,是他的隐逸诗突破前人桎梏的一个内在原因。

他大半生都在当隐士,当隐士当出了名,偶尔间,见山下气象万千,尘心动了,去长安试了两下,不行也就算了,回到襄阳依旧过自在日子,也没有人笑话他。

孟浩然“清而旷”的诗品与人品

孟浩然“清而旷”的诗品与人品

孟浩然“清而旷”的诗品与人品
孟浩然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他以清新淡雅的诗风和清高淡泊的人品而著称。

在他的诗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透露出对清新自然的追求和对清高淡泊的人生态度。

孟浩然的诗品可以用“清而旷”来概括。

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清丽旷远为特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他的诗中常常出现山水林泉、花草树木的描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比如《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山河大川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辽阔。

这种清新淡雅的诗风,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除了对自然的热爱,孟浩然的诗中还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以旷达豁达的胸襟,用清新淡雅的诗风表现出对人生百味的领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在他的诗中,经常表现出对人生矛盾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苦乐的平和态度。

比如《过故人庄》中写到“宅中草木长,邻里空自知”,表达出对人世间变化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的诗歌旷达豁达的气度,表现出了其清高淡泊的人生态度。

关于孟浩然的几点评价

关于孟浩然的几点评价

关于孟浩然的几点评价——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是一个高人,能入他老人家法眼的并没几个。

这首诗对孟的评价之高,在李白的笔下是再没有第二个同时代的诗人享受这样的推崇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诗风的转变,对孟的评价后来渐渐复杂,1.与陶渊明比,孟浩然算否真的隐士?陶渊明在山水田园诗方面的造诣和威望是很受推崇的,由此,后来的诗评家对陶渊明和孟浩然的隐居生活也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两个不同:一,陶渊明是真的参加劳动,和农民一起下田的,而孟浩然则没有亲自劳动过;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引退的思想很统一,而孟则长期被求官不成的事情所困绕。

——因此,与陶相比,孟的隐居生活似乎要“假”一点。

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不然。

评论孟浩然的隐居选择,首先要了解他选择的背景。

的确,孟的一生大部分都怀有“徒有羡鱼情”的烦恼下,甚至晚年还做了张九龄的幕僚。

但是,只要明白孟浩然的生活时代,你就会对此更加钦佩了:开元盛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最顶峰,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那是一个梦一样让人兴奋和自豪的年代!“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机会多多。

而孟浩然呢?他一方面不可避免地怀有同时代人共同的愿望,一方面又不能放弃自己悠然和清高的本性而混迹于官场。

——再看看陶渊明的生存环境,不用多说了,他的隐居有多少无奈和回避的成分呢?只要读读他的《咏荆柯》等作品就可以知道。

因此,孟浩然的选择是自发的(虽然艰难),两条道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尤其让人钦佩。

而陶渊明的选择有多少客观环境的因素,则很难考量了。

所以,我觉得与陶渊明比。

孟浩然是更真实的隐士。

至少,以上面的理由就武断地否定孟浩然的隐士品质,是很浅薄的观点。

2,关于孟浩然的诗风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

孟浩然“清而旷”的诗品与人品

孟浩然“清而旷”的诗品与人品

孟浩然“清而旷”的诗品与人品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被誉为“淡然清真,意外凄婉”,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诗品和人品方面,孟浩然都展现出了一种清新脱俗、旷达豁达的气质。

首先,从孟浩然的诗品来看,他的诗歌自有一种清新而脱俗的气息。

他的诗作大多关注的是自然和人生,以自然为媒介,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探讨。

他的诗作常常用浅显而具体的描写手法,将身边所见所闻转化为美丽的诗句,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情怀。

例如《登高》中出现的那些山水,都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朴素的景象,但是孟浩然却能够通过诗歌让这些景象变得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他的诗句不仅具有唯美主义的自然感受,还深刻地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道德和人性的敏锐洞察。

这些都使得孟浩然的诗歌具有一种清新脱俗、含蓄细腻的风格。

其次,从孟浩然的人品来看,他也是一位旷达豁达的人。

他生活简朴,不喜欢攀比,更不喜欢与人争执。

他始终坚持以人格为本,遵循道德原则,不轻易与他人结怨。

他的性格非常温和,不喜欢争斗,而是在生活中细心体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然后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孟浩然喜欢游历名胜古迹,观赏自然美景,并以此为题材写诗,从中表达对生命的探求和对人性的感悟。

他的人品是脱俗的,与一般世俗的生活格格不入。

总之,孟浩然是一位旷达豁达、清新脱俗的诗人,他的诗品和人品都表现出了一种淡然清廉、道德高尚的品格。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生命和道德的深刻认识和感悟,更可以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和人性的美好追求。

孟浩然“清而旷”的诗品与人品

孟浩然“清而旷”的诗品与人品

孟浩然“清而旷”的诗品与人品孟浩然是唐代诗人中的一位卓越代表,他的诗歌以清丽、通透、豁达而著称,这与他的人品也是密不可分的。

孟浩然的诗品与人品都展现出了他清雅淡泊、宁静和内心深处的豁达和大气。

从孟浩然的诗品来看,他的诗作清新脱俗,广阔超然。

他的诗篇多创作于自然山水之间,以其风骨不羁、意境悠远而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中没有琐碎繁复之笔,而是以简洁清新为主,以风景之美和自然之趣引领读者的心灵。

他的诗作不仅在情感上表达出情意绵绵,而且不露痕迹地表达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他的诗歌清而旷,直抒胸臆,与时代风潮无关,所以他的诗歌才有那么长远的影响力。

从孟浩然的人品来看,他的清雅淡泊与他的诗歌风格是一脉相承的。

他是一个内心深邃、超然豁达的人。

在那个物欲横流、功利盛行的时代,孟浩然以他超然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境界展示了一种大公无私和超脱尘世的品格。

他不负天赋地知性雅量,不卷入俗事浮华,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安闲自傲,潇洒飘逸。

他隐居乡里,崇尚自然,淡薄名利,超然物外,以淡泊的心态对待一切。

他的品行与他的诗歌一样清丽高远,不为外物所染。

他的人品自有一种高洁清雅的气质,这样的气质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

孟浩然的诗品与人品都显示出了他内心深处的豁达和大气。

他的诗歌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生活之大道的追求,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豁达与宽博。

他并不仅仅是一个对自然景色有着独特感悟的诗人,更是一个能够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人。

他的人生态度是宽大豁达的,他的诗歌也是宽大豁达的。

他的诗品与人品都呈现出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气质,这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高洁风范。

孟浩然“清而旷”的诗品与人品是他高尚品格和丰富内涵的结晶。

他的清雅淡泊、内心深处的豁达和大气,呈现在他的诗作中,成为他诗歌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诗歌通过他的人品,成为了一种高远清澈的美的表达和展示,这种美正是来源于他内心深处的高尚风范。

他的诗歌与他的人品一样,都展现了他清雅淡泊的性情和内心深处的高远境界,这是他的清而旷的诗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

论孟浩然山水隐逸诗的艺术特征

论孟浩然山水隐逸诗的艺术特征

论孟浩然山水隐逸诗的艺术特征
孟浩然,宋朝著名的词人,作品代表作有“清明”、“蝉和蛙”,他的山水隐逸诗无
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其艺术特征也值得赞誉。

首先,孟浩然的山水诗表达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敬重之情及其浪漫抒情,他在写山水诗时,知性地抒写自然原始之美,诗中披荆斩棘,步步登高,亭亭玉立,无论是山野、草木、还是山水,都以生动的笔触,充满了原始天然的美妙。

诗中也融汇了清新脱俗的气息,与
大自然缔结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妙结合,令人陶醉。

其次,孟浩然的山水隐逸诗拥有深远的意境,他将古今融合在一起,巧妙地刻画了山
水景象,它不仅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坚定的儒家信仰者看待人生的态度,也反映出他思想世
界的广度和深度,将其经验和思想撰稿於诗中,犹如把古今集于一身,将其道德、审美的
追求体现在每一句诗词之中,并于山水美景中构思乃至写作,使之十分生动具体。

最后,孟浩然的山水隐逸诗拥有出色的表现力,他的诗句总是天马行空而又极富想象力,其多彩的形容词、多变的句法,以及一抹灵动的侠骨、时而隐而现的诗意,交织成为
如芳草在风中悠悠荡漾般氤氲动人的美妙情景,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其精神意蕴深刻,令人洗心革面,实至名归。

综上所述,孟浩然的山水隐逸诗在内容及形式上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其艺术特征颇
具特色,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古韵神韵,令人叹为观止。

孟浩然的读后感

孟浩然的读后感

孟浩然的读后感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婉约含蓄而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读完孟浩然的诗作,让我对他的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孟浩然的诗作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风景和田园生活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

在他的诗中,往往能感受到清晨的露水、夜晚的清风、山水间的宁静等,这些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美。

其次,孟浩然的诗作婉约含蓄,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他的诗作往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在他的诗中,常常能感受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态的感慨,这种深沉的情感让人产生共鸣。

此外,孟浩然的诗作还展现出了一种婉约的风格。

他的诗作中常常运用比喻、借景抒怀等修辞手法,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含蓄的意境,展现出一种婉约的风格。

这种风格给人一种温婉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和细腻。

总的来说,读完孟浩然的诗作,让我对他的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他的诗作清新脱俗、婉约含蓄,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婉约的风格,让人产生共鸣。

通过他的诗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也对他这位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更多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品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诗作,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和启发。

孟浩然诗歌妙悟

孟浩然诗歌妙悟

孟浩然诗歌妙悟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充满着婉约、深沉和哲理。

通过阅读他的诗作,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孟浩然的诗歌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到的观察力,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清新淡雅的山水田园诗。

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弘之处,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情,更融入了他对人生、命运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他的诗歌中,他常常以寥寥数语,点染出大自然的美景,却能使读者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例如他的《春晓》中,他通过描绘春天清晨的景色,表达了对新生和希望的向往。

他的《登鹳雀楼》中,他以登高远望的视角,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和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这些诗作正是他对自然的妙悟与领悟。

除了对自然的妙悟,孟浩然的诗作还展现了他对人生和人情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和相互关系,表达了对人性的触动和对社会现象的思索。

他关注贫富差距、人情冷暖、友情和爱情等各个方面的人生体验,通过诗歌表达出对人性的独特洞察力。

孟浩然的诗歌中还融入了对命运和道义的思考。

他常常用自然景物来象征人生的浮沉和命运的变幻,表达了对命运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秋登兰山寄张五》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离散和别离的哀思。

他的《早发白帝城》中,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认识。

总之,孟浩然的诗歌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妙悟,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

他以明快的笔触,深情的心境,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他的诗歌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带领人们思考人生、人性和命运等永恒的话题。

他的诗歌妙悟令人陶醉,也令人深思。

孟浩然的读后感

孟浩然的读后感

孟浩然的读后感孟浩然的诗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读后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读完孟浩然的诗歌后,我深深地被他的诗歌所感染,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孟浩然的诗歌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他的诗歌,我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真谛。

他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句诗中,孟浩然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奇妙。

孟浩然的诗歌中,还有许多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在《过故人庄》中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句诗中,孟浩然通过对故人庄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通过读孟浩然的诗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奇妙。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奇妙。

通过读他的诗歌,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自然。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生活,更加热爱自然,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美好和幸福。

感谢孟浩然的诗歌,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孟浩然的人生态度

孟浩然的人生态度

孟浩然的人生态度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清新自然、深含哲理,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深受后人喜爱。

孟浩然的诗歌中透露出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孟浩然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态度。

他的《登高》中写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表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在《春晓》中,他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颂扬大自然的诗歌,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之短暂的感慨。

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告诉我们,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真正的快乐,而不是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

孟浩然的诗作中也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

在《过故人庄》中,他写道:“枫桥夜泊,听枫叶飘落。

这里是安静的乡村,庐山谷口的野径,穿过稻田,和群山杂处。

”这首诗歌表现了他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他借着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宁静、自然的追求,这种追求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精神追求。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

孟浩然的诗歌中也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登岳阳楼》中,他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叹,他感慨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性,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珍视。

我们在追求自由自在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总之,孟浩然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对人生深刻思考的态度。

这种态度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珍惜当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孟浩然的自然观

孟浩然的自然观

孟浩然的自然观
孟浩然被誉为“姑苏之清华”,他的诗作以清新、豪放、自然为特点。

他的自然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自然:孟浩然善于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他善
于抓住自然中的细节,如山水、花草、鸟兽等,来创造生动的自然描写。

他以对自然的深厚热爱和敬畏之情,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孟浩然的山水诗创作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厚热爱和表
达。

他的诗作犹如一幅幅山水画,以其写实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尽变化。

他通过对形象的准确塑造以及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无垠之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3.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孟浩然追求简约和内敛的艺术风格,善于用少量
的文字表现丰富的意境。

他擅长以写景入情,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注重山水中所蕴含的深意与哲理,追求山水诗的内在意境,而非表面形象。

4.对人生的思考:孟浩然的诗作中常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
感悟和独特的哲学思考。

例如在《登幽州台歌》中,他通过比较不同的景物来表现世事无常的主题,深思人生的无常和流转。

他的山水诗带有一种淡然的情绪和境界,勾勒出对人生无常和虚妄的思考。

总的来说,孟浩然的山水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尽变化,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作品注重山水描绘的内在意境和深意,以及与人生和哲学相关的思考与情感。

通过他的山水诗创作,我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人的情感与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的价值,更为我们传递了对自然、人生以及世界的思考与理解。

浅析孟浩然诗词中的道家情怀

浅析孟浩然诗词中的道家情怀

浅析孟浩然诗词中的道家情怀孟诗的一大特点便是以清淡之语入诗。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孟浩然诗词中的道家情怀,欢迎大家阅读!王国维在他的代表作>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唐代是中国诗歌最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有一位诗人就得到了许多大诗人的倾心称颂,李白赞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杜甫说道:“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清江空旧鱼,春雨馀甘蔗。

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咤。

”(>)他就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领军人物-----孟浩然。

>记载诗人“隐居鹿门山,以诗自适。

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而后终身不仕,可以说诗人的一生都是在优游山水中度过的。

这种生活经历必然会影响诗人的创作风格,使其作品呈现出清丽疏朗、朴素拙野的特点,而这正于有意无意间契合了老子的某些思想精髓。

孟诗的一大特点便是以清淡之语入诗。

杜甫在>中说道:“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一个“清”字就足以代表孟诗的一个风格特点。

谢榛在>中说道:“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胡应麟>:“孟诗淡而不幽,时杂流丽,闲而匪远,颇觉清扬;可取者,一味自然”;“诗最可贵者,清。

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

才清者,王、孟、储、韦之类是也”。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一直存在着“尚清”的审美观。

“清”之美的核心意蕴正在“自然”二字,正如(宋)方万里所云:“天无云谓之清,水无泥谓之清,风凉谓之清,月皎谓之清,意味之自然为清新。

”“清”与“自然”的这种内在联系其实有着深远的哲学基础,倘若追根溯源的话,一直可以追溯到>那里。

>三十九章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以一宁,神得以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究竟有什么也别之处?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究竟有什么也别之处?

在唐朝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在官场没有多大的作为,但一生却得到了很多至交好友。

李白、张九龄、王维等都是他的朋友,其中大诗人李白是他的超级小迷弟,给他写了很多诗,最著名的那句就是“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连李白这样的大咖都崇拜孟浩然,孟浩然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孟浩然出生在湖北襄阳,他爹始终认为自己是孟子的后代,于是给这个孩子起名孟浩然。

孟浩然那是孟子的第三十三代,家里那是还算比较富有,不然孟浩然的一生不会有大半的时间都在隐居。

孟子的一生徘徊在隐居和找工作这两件事之间。

20岁那年,孟浩然去了他家对面的鹿门山,看着那山、那水、那花,孟浩然思绪万千,回家只有写了很多诗歌。

这次偶然的鹿门山之游,一个美好的身影常常出现……原来孟浩然是去看庞德公,庞德公当年就在鹿门山隐居,当年的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称庞统为“凤雏”,称司马微为“水镜”,庞德公在当时非常出名,可是后来的庞德公拒绝了所有的出山请求,一直隐居在鹿门山,孟浩然把庞德公当做自己的第一男神。

为了追随男神的脚步,孟浩然也决定隐居,于是一代山水田园派大师孟浩然在鹿门山诞生了很多著名佳作。

山水田园派,也决定了孟浩然的诗的风格,清新自然。

在鹿门山隐居的时间,他写出了著名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在鹿门山孟浩然遇到张子容,两人同隐鹿门山,张子容也很敬仰孟浩然,为孟浩然写下了很多名篇,如《除夜乐城逢孟浩然》,《送孟浩然归襄阳二首》。

日常的隐居,生活肯定枯燥无味,孟浩然开始外出漫游,光江浙沪就前后去了三次。

他也知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在游建德时,写下了著名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生喜欢结交朋友的孟浩然,一路结交了无数好友,写了很多的诗歌,基本都是送别诗,各种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送张祥之房陵》、《送朱大入秦》、《高阳池送朱二》、《送谢录事之越》等等,可见孟浩然这次出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领悟孟浩然的思想

领悟孟浩然的思想

领悟孟浩然的思想领悟孟浩然的思想在我们读者的眼中,孟浩然是一个恬淡平和,超凡脱俗的隐士。

与唐代其他许多诗人相比,孟浩然的思想相对来说要单纯得多。

但作为一个不得意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生活于盛唐儒、道、释并立时代却仕进无门的知识分子,孟浩然的思想又带有一定的复杂性。

一、孟浩然与儒家孟浩然以布衣终其一生,这在古代知识分子中是非常少见的。

在盛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中,他也有高远的志向,“俱怀鸿鹄志,共有��心”。

他不甘心生于盛世而无所作为“端居耻圣明”。

可另一方面,他又仕进无门,“欲济无舟楫”。

孟浩然曾参加进士考试,有“何当桂枝擢,归及柳条新”的壮语。

科场失意,仍不愿放弃对功名的追求“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他曾数次干谒权贵,渴望得到引荐,最终却一无所获。

因而常有“当世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样的愤慨与不平。

尽管前途渺茫,他对功名仍念念不忘:“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未能忘魏阙,空此滞秦稽”。

自从孔子提出“三十而立”之说,后代之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便常把三十岁时的成就看作了整个人生成败的一个标准。

对于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来说,三十岁,无疑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孟浩然也是如此,在诗中,他对自己命运不偶的慨叹随处可见。

他曾几次感叹自己年逾而立,功名未成,“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三十之后的诗人依然未能时来运转,悲苦的心境依旧,“谁知书剑者,年岁独蹉跎”、“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犹怜不调者,白首未登科”、“士有不得志,凄凄吴楚间”。

孟浩然到晚年,在张九龄的幕府做了一段时间的幕僚,这既表明了他仕途的不得志,又表明了他入仕追求的执着。

对清旷冲淡的孟浩然的理解

对清旷冲淡的孟浩然的理解

对清旷冲淡的孟浩然的理解孟浩然,唐代文学家,以清新淡泊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孟浩然的诗作往往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对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思考。

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哲学意味和平静的心境,给人以清旷冲淡的感受。

孟浩然的诗作中常常以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描绘山川、花草、湖泊等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他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观察自然,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描绘出自然的美丽和宏伟。

例如《春晓》一诗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一个春天的早晨为背景,通过描绘鸟鸣、风雨和花落的景象,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孟浩然的作品中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深思。

他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迁,表达出一种超然于尘世的态度。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他对世事的淡泊和对人情的冷静。

他的作品给人以宽容和安慰,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栖息地。

例如《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作者登上鹳雀楼为背景,通过描述山河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对境界的向往。

孟浩然的作品给人以清旷冲淡的感受,他的诗中没有繁琐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却能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哲学意味和平静的心境。

他的作品让人感到舒缓和宁静,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人生的思考,孟浩然的作品都体现了他对真理和美的追求,以及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世界的深邃感悟。

孟浩然以他的清旷冲淡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见解,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宏伟,也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净土。

他的作品给人以清旷冲淡的感受,让人感到心灵的净化和舒缓。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推崇,至今仍然发人深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孟浩然的诗意哲思

孟浩然的诗意哲思

孟浩然的诗意哲思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清新婉约、意境深远而著称,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意哲思。

通过细腻的描写自然景色,他以一种清丽淡雅的笔触表达了对世界的思考与体悟,使读者感受到他对于人生、哲学、宇宙等问题的思索。

本文将着重讨论孟浩然的诗意哲思,并分析其影响。

孟浩然的诗作以典型的田园诗为主题,他善于运用诗意的描写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世界万物的独特看法。

他笔下的山水、花草、春夏秋冬等元素都散发着一种清新淡雅的美感。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同时也能窥见他对寻找人生真谛的追求。

例如,他在《春晓》一诗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四句简短的诗句展示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首诗除了描绘了自然景色外,也引发了对生命脆弱与变幻的思考。

孟浩然的诗意哲思不仅局限于自然描写,他也以此反映了个人在宇宙秩序面前的微小与不可抗拒。

他在《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这首诗以夜晚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同时,他再现了宇宙的宏伟壮丽,诗人在其中显得渺小且无力改变。

这种巧妙的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体味到人生的寂寞与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孟浩然的诗意哲思对后世诗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他以超脱尘俗的姿态描绘了自然与人生,成为了后世诗坛的典范之一。

他的作品给予了许多后来者启示,鼓励他们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哲学思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例如,杜甫、李白等唐代伟大诗人在他的影响下,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借鉴了孟浩然的诗意哲思,呈现出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境界。

总结起来,孟浩然的诗意哲思通过细腻的描写自然景色,以清新淡雅的笔触表达了对世界的思考与体悟。

他的诗作充满了诗意与哲思,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内心的震撼与思想的启迪。

他的影响也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成为了后世诗人的借鉴与追随的对象。

孟浩然传读后感

孟浩然传读后感

读《孟浩然传》有感阅读完《孟浩然传》,我的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慨。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篇如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而他的生平事迹更是让我对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的理解。

孟浩然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坎坷的。

他早年生活困苦,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努力写作,最终成为了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深感悟,他的才华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然而,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多次科举考试都未能中榜,最后只能回到家乡过着清贫的生活。

尽管如此,孟浩然并没有放弃他的文学梦想。

他在家乡继续创作,用诗歌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在《孟浩然传》中,我看到了一个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理想的孟浩然。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孟浩然的故事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成功并不是在于物质的富足,而是在于精神的丰富和人格的独立。

此外,《孟浩然传》还让我看到了孟浩然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个淡泊名利、超脱物外的人,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深深地影响了我。

他的诗歌作品和他的生活方式都让我感受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深沉思想。

总的来说,读完《孟浩然传》,我对孟浩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诗歌作品和他的生平事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我在生活中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孟浩然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诗歌作品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我想,这就是伟大的文学家的魅力所在吧。

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生活都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和无穷的力量。

在此,我要感谢《孟浩然传》的作者,是他通过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孟浩然的伟大形象,使我们有机会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同时,我也要感谢孟浩然本人,是他的诗歌和生活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发和力量。

孟浩然专读后感

孟浩然专读后感

孟浩然诗词读后感
孟浩然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才横溢,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阅读他的作品,我深深被其深邃的哲理、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吸引。

首先,孟浩然的诗词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善于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壮丽的山川景色。

如《过故人庄》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寥寥几笔,便将乡村的宁静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使我对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孟浩然的诗词富含哲理,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他在诗中常常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寓言式地表达出人生的真谛。

如《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看似在写春天的早晨,实则是在告诉我们时光荏苒,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这些富有哲理的诗句,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孟浩然的诗词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他的诗词既有豪放的一面,又有婉约的一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大气磅礴,意境深远,令人叹为观止。

总的来说,孟浩然的诗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词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揭示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更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才华。

通过阅读他的诗词,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孟浩然的友道
导语: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势必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求仕并非他交友的主要意图,他一生对朋友的感情至真至纯,是一个对朋友有着真性情的人。

在孟浩然不甚得意的一生中,虽未进入官场,不曾有一番政治作为,但却与不少官场上的人往来,有的甚至是“忘年之交”。

孟浩然的一生,除了求仕、漫游的那几年不长的外出时间外,基本处于隐居状态,这也是有学者认为隐逸思想对孟浩然影响很大的原因之一。

但生活中,他却是“往来无白丁”,不仅“谈笑有鸿儒”,而且还有上人、道士、禅师、隐士、逸人之类有着高雅情趣而又远离俗世之人,隐而不尽隐。

与一些经历坎坷甚至命途多舛、宦海沉浮的文人相比,孟浩然一生的经历相对要简单,但这并未影响他生命的厚度。

这也得益于所交往的这些朋友。

据笔者统计,孟浩然所结交的有官职的友人约六十人,其中有曾贵为宰相的张说、张九龄,有一生亦官亦隐的王维,有王昌龄、独孤册、卢象、张子容等一些官职不显要的友人。

孟浩然固然结交了这许多官场上的朋友,也不能否认这不是他求仕时曾寻求的一种途径,但仅仅把这视为他交友的目的而忽略了他真性情中的另一面,那就把人物片面化、简单化了。

如此,孟浩然也不过是一个热衷于追求食禄的大俗人,李白也不会发出如此追慕之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1]2。

在他的心目中孟浩然也不再是“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素有“浪漫主义诗人”之称,给予孟浩然如此高的称赞,融入如此浓郁的感情,这不是一个醉心功名,与人交往时不忘带上功利的孟浩然可以激发的,甚至连结交都未必可能,何况还是“忘年之交”。

科举不第,求仕无望,伤心离京,诗人胸中虽有千般沟壑,但面对送别的王维,割舍不下的依然是那份深情厚谊,“寂寂竟何代?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古人违”(《留别王维》)①。

古人很重离别,离别唯恐是诀别,多少话儿涌上心头,只怕从此“知音世所稀”。

人生贵得一知己,后会未必有期,其间流露的感情可谓真挚深沉。

面对友人失意离去,王维也不无伤感,但还是尽可能地宽慰他,希望他“醉歌田舍酒,
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送孟六归襄阳》)[1]319。

经历了宦海沉浮的王维如何不知道为官之艰险,功名固然重要,但生命的意义不止于此。

对诗人而言,把守住精神的家园,操持好高洁的品行,也是人生的一种所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王维可谓用心良苦。

对一个为进入仕途,一心以朋友为方便之门的人,王维是不会如此苦口婆心。

这正说明孟浩然性情中“真”的一面。

从孟浩然的寄赠诗中,亦可看出诗人对朋友那份真挚、纯洁的感情。

如《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上湘流。

”人在旅途,漂泊无依,势必思乡怀友,而这不仅不能抚慰旅途的孤寂,反而徒增伤感。

但诗人还是痴心于这份思念,也就不顾那凄清的猿叫声,纵然“长沙饶瘴疠”,依然“沿月上湘流”,以早点结束旅程,见到朋友,了却思念之苦。

经历科举失败的大挫折之后,归于南园,在家乡形山胜水的滋润、抚慰下,诗人的心境日渐明朗。

为了不让老朋友担心,他特意写了首《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寄赠友人。

也许心愁难以一扫而空,但总体而言还是淡然了许多,“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这正是王维在送别诗人时的希望。

孟浩然体会到了友人的良苦用心,以实际行动告慰友人。

即便是“归来冒炎暑,耕稼不及春”,孟浩然也没有为春的逝去而伤神,而是“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过着适意随性的隐居生活。

不仅如此,孟浩然还怕京城的朋友顾虑自己仕途的不如意,对自己心有愧意,因而细细地劝解道,“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这些细心之处,不是一个交结朋友重在求仕的孟浩然所能做到的。

这是一个对朋友真心实意,坦诚相待的真性情的孟浩然。

在孟浩然的诸多朋友中,张子容可谓是他的生死之交。

张中举前,与诗人同隐鹿门山。

诗人送张子容赴京赶考时,不忘叮咛要记住彼此的情谊,不要一试高中就忘了山中的他。

“茂林余偃意,乔木尔飞翻。

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

”(《送张八子容赴举》)二人的情谊还表现在诗人写给子容的多首诗中。

如《同张明府碧溪赠答》:“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

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

舞庭铺锦绣,庄牖闭藤萝。

秩满休闲日,春余景色和。

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别岛寻花
药,回潭折芰荷。

更怜斜日照,红粉艳青娥。

”对友人,诗人满心称赞,与友人同乐同醉,尽情享受游赏的欢乐,绿珠女美妙的歌声也不足以触动诗人的心。

对友人从繁杂的公务中暂时解脱出来,也是满心欢喜的,“秩满休闲日,春余景色和。

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这一点在《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一诗中也有表露,“自君理畿甸,余亦经江淮。

万里音信断,数年云雨乖。

归来休日,始得赏心谐。

朱绂恩虽重,沧州趣每怀。

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

何以发佳兴,阴虫鸣夜阶。

”友人休假归乡,诗人才觉得有了游赏的兴味。

对友人任官而使得二人分居两地,心中是有所不悦的,认为是对情感的伤害,“朱绂恩虽重,沧州趣每怀”。

这“沧州趣”并不是诗人一己的情趣,而是二人多年感情的契合点。

“何以发佳兴,阴虫鸣夜阶”,夜幕降临,草虫夜鸣,人心闲淡,正是对坐吟诗,携手谈心时,一种自适自得的淡然情怀,无世俗之纷扰,所会的是挚友,所话的是诗酒,所享的是逸趣。

这是和二人同隐鹿门山时的美好时光紧密相关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至性至情的人,是很重感情的,这种感情也远远重于交友求仕的需求。

此外,由此也可以知道,孟浩然之所以有王维、李白这样一些“忘年之交”,并不仅仅是他的诗才受到他们的敬仰,也和孟浩然的交友态度有关的,前已有论述,此不赘言。

孟浩然处在开元盛世的时代大环境下,不可能无半点仕进之心,也不可能全身远离庙堂,因此,希望得到友人的帮助,实现人生功名的愿望,有其合理性与现实性。

但孟浩然却不愿意让这种目的伤害到朋友间的感情,尤其是在不恰当的时候,于功名于友情,二者发生冲突时,诗人断然选择了友情。

根据《新唐书・文艺传》的记载,“采访使韩朝宗约孟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约期。

’浩然叱曰:‘业已饮,惶恤也!’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1]318孟浩然如果是如此强烈地希望通过朋友的引荐进入仕途,也就不会拒绝韩朝宗的援引,让机会溜走。

对于孟浩然的仕或隐,余忠恕先生有一个很恰当的解释。

“仕和隐、寄身尘世和隐逸幽栖,在他们的生活中,至少观念上不那么对立,甚至可以做到协调、融通。

这是盛唐人特有的一种心态。

仕也好,隐也好,主观上都是惟求其适意。

客观上彼时隐居不会过分寂寞,主观上也还不致完全扭曲个性。

”[2]这也使得孟浩然
对友情格外珍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