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真实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周相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5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V ol.38N o.5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Sep.2011

想象的真实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

周相录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史书记载,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这一说法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但事实上孟浩然一直居住在襄阳城南汉水西岸的涧南园,虽曾到鹿门山览胜,却并未隐居鹿门山。对于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歌的布衣诗人孟浩然,同时及其后的文人总是努力把他纯粹隐逸化处理,让孟浩然隐于隐逸文化氛围浓厚的鹿门山,便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成果0。

关键词:孟浩然;鹿门山;隐居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11)05-0182-03

作者简介:周相录(1966)),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唐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

5旧唐书#孟浩然传6云:/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0[1]50505新唐书#孟浩然传6亦云:/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0[2]两书的记载虽有些微差异,但所述基本事实是相同的,即孟浩然四十岁游京师之前,曾隐居与其家住地涧南园一水之隔的鹿门山。正史的这一记载,为后来的许多研究者所认同,如佟培基5孟浩然诗集笺注#前言6即谓孟浩然/青年时慕汉庞德公高风,与张子容同隐襄阳县东南鹿门山0[3]1。/孟浩然久居襄阳鹿门山0[3]4。陈贻焮先生亦谓孟浩然/隐居鹿门一事是毋庸置疑的0[4]1。许多文学史也持同样的看法。如郭预衡主编5中国古代文学史6(第2册)即云:/孟浩然,,少尚节义,曾隐居鹿门山。0[5]但这一看法不但缺少坚实可靠的文献支撑,并且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孟浩然并未隐居鹿门山,因此,这一看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首先,孟浩然四十岁入京之前,一直住在襄阳城南汉水西岸的涧南园,并未隐居鹿门山。其5答秦中苦雨思归而袁左丞贺侍郎6云:/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0[3]1075论语#为政6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0/苦学三十载0意味着作诗之时,孟浩然已达不惑之年,而此前他一直/闭门江汉阴0;水南为阴,孟浩然的涧南园在汉水之南,故/闭门江汉阴0即指闲居涧南园。孟浩然一生居住于襄阳城南岘山脚下/冶城0的/涧南园0,涧南园北面有一条襄水,他称之为/北涧0。岘山、涧南园、北涧等及其附近之景致,孟浩然在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每每咏及之。如5涧南即事贻皎上人6:/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0[3]3375题明禅师西山兰若6: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治(冶)城。0[3]55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0之后,仍然居住在涧南园,而没有迁居于鹿门山,下面的例证对此已经表述得非常明白。5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6: /尝读5高士传6,最喜陶征君¹。日睹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余复何为者?恓恓徒问津。中年废丘壑,十上旅风尘。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

¹陶征君指陶渊明。陶渊明隐居田园,结庐人境,而不是栖隐山林,绝尘远俗。孟浩然效法陶渊明,最好的选择当然也是栖隐田园。栖隐田园既能享天伦之乐,又能有隐逸之趣,在没有外在压力)))如经济宽松,无衣食之忧)))的情况下,应是一种较为完美的选择。不但如此,遁隐山林在后代士人的眼里,还是一种比较低级的隐逸。白居易5中隐6:/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0

收稿日期:2011-05-10

#

182

#

同列,吾慕颍阳真。0[3]3305京还赠张淮6:/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0[3]1215岁晚归南山6:/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弊庐。0[3]3325留别王侍御6:/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0[3]257此类例证甚多,在其别集中触目皆是,此不赘述。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孟浩然5北涧浮舟6云:/北涧流常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0[3]46/五湖0用范蠡泛舟五湖之典。5国语#越语下6: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以致越国强大。/范蠡不报于王,击鼓兴师,以隨使者至于姑苏之宮,不伤越民,遂灭吴。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于越国矣。. ,,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0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既然孟浩然已明确表示,涧南园环境优美,足以安身栖心,愿终老此一/人境0,/何必五湖中0,我们有什么理由无端相信他不/结庐在人境0,而跑到与涧南园一水之隔的鹿门山隐居呢?

其次,孟浩然的任何作品都没有显示他曾隐居鹿门山的事实,而只表明他曾至鹿门山/到此一游0。孟浩然以鹿门山为题的作品仅两首,一首是5题鹿门山6,一首是5夜归鹿门寺(一作歌)6。前者云:/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0[3]52此诗写他从家住地涧南园/清晓因兴来0鹿门山览胜,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回荡着隐逸气息的境界,自己的向往之心沉浸其中,不觉之间/夕阳0已/晚0,最后带着一些未能尽兴的遗憾踏上归途。无论从诗的题目还是从诗的正文看,孟浩然写作此诗之时都不是已经隐居鹿门山,而是从家住地涧南园到鹿门山作短暂的游览。后一首诗从题目看,当是/归鹿门0时所作。诗云:/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0[3]86这首诗是支持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的唯一内证,陈贻焮先生即曾说:/他的5夜归鹿门歌6,,这是孟集中现存明确写他隐居鹿门山的惟一诗篇。0[4]7徐鹏先生也曾说:/后者(指5夜归鹿门歌6)))引者注)则写他傍晚返归鹿门的情景,大概就是他隐居鹿门时所作。0[6]但/归鹿门0与隐居鹿门毕竟还不能算是一回事儿,因为隐居的必要条件是以/隐0为主要生活方式,身、心远离尘俗世界一定的时间长度,但此诗所表达的内容显然尚不能完全满足前述的两个条件。笔者以为这首诗是孟浩然从外地回家乡时所作。渔梁即渔梁洲。5水经注6卷二八5沔水6:/襄阳城东有东白沙,白沙北有三洲,东北有宛口,即淯水所入也。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0[7]孟浩然自北方回家乡,经过渔梁洲,想起了汉代曾隐居于此的隐士庞德公,而庞德公后隐于鹿门山,孟浩然遂由渔梁洲而及鹿门,表示自己对隐逸的一些向往,诗歌仅此而已。陈贻焮先生谓:/这诗与前引5登鹿门山怀古(即题鹿门山)6中所述水程相同。0因此,/-幽人.自指。-自来去.,当是独自往来于涧南园与鹿门隐居之间0[4]8。这是对孟浩然诗意的误解。其实,前面既云/忽到庞公栖隐处0,下文的/幽人0自然是指庞德公,这一点儿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陈贻焮先生说: /想孟浩然有意步武先贤,借扬清德,故虽偶住鹿门,而仍以归隐名山相标榜。0[4]8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的说法,因为按照陈先生的说法,孟浩然到鹿门山最多不过是/小住0而非在一段时间内定住,只不过他过于相信史书的记载,反而导致了对孟浩然诗作本身的一些曲解。

孟浩然集中与鹿门山关系比较密切的诗作尚有以下三首:5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6、5白云先生王迥见访6、5和张明府登鹿门山6。5登6诗云:/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门(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相失。0[3]161据诗意,鹿门山显然是孟浩然友人王迥所居之所,而非他自己的隐居之处。此点还可以得到第二首诗作强有力的佐证。5白6诗云:/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0[3]353/客0即王迥,自号巢居子;/涧泽水0当指孟浩然居住地涧南园北面的/北涧0。/常游涧泽水0,是说王迥曾多次就访孟浩然,二人一起泛舟北涧。如果孟浩然也隐居于鹿门山,他何以会有如此表示?第三首诗的题目表达得更明白,是/登鹿门山0而不是隐居鹿门山,而且该诗是/和张明府0之作,连孟浩然作此诗之时是否曾/登鹿门山0都无法确切证明,更不用说无法证明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了。

再次,现存资料显示,与孟浩然相距时代最近的盛唐人,如张子容、王士源、李白、王维、杜甫、刘眘虛等人,都没有提到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张子容是孟浩然的好友,襄阳人,早年曾隐居于襄阳白马山白鹤岩,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及第,与孟浩然往来密切。现存张子容诗中有四首与孟浩然有关的作品,分别是5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6(其中一首亦作王维诗)、5乐城岁日赠孟浩然6、5除夜宿乐城逢孟浩然6,而无一首言及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不但如此,其5送孟八归襄阳6其一更云:/杜门不欲(一作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5子

#

18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