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真实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周相录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夜归鹿门山歌》作者: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鹿门山:在襄阳,位于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曾隐居于此。
孟浩然在此辟有住地,偶尔也去住住。
【韵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这两句是说,山寺的晚钟响了,天已黄昏,人们在渔梁渡口争着渡船回家,一片喧闹之声。
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隐然可见诗人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诗句寓情于景,耐人寻味。
【评析】: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襄阳人士,后隐居鹿门山。
这首诗歌就是在山水田园的描绘中,抒发归隐的情怀逸致。
这首七言古诗的首二句,是纪实描述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
鹿门山寺院的钟声鸣响,从天边悠然传来,此刻已经是黄昏时分。
渔梁渡头,一派喧闹的场景,那是辛勤劳作、出门奔波的市民争着回家和家人团聚的迫切心声。
这看似自然的描述中,却蕴含深意。
悠悠的钟鸣声,那是寂静山寺对诗人的召唤,是隐逸幽居的象征。
唐诗研究(孟浩然隐居鹿门山)
每每樵家说,孤坟亦夜吟。……亲载鹿门树,犹盖石床阴。——张蠙《吊 孟浩然》
第四节、周邦彦
一、生平: 倾向变法派;性格耿直 二、创作:——注重思索安排,以思力入胜 1.内容:
(1)羁旅行役: (2)咏物:
2.艺术: (1)章法——跳跃性回环往复式结构: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 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 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 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2)句法:(A)自铸伟词。(B)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同己出。 (3)音律:精严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
一、孟浩然隐居鹿门山: 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旧唐书· 孟浩然传》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
《新唐书· 孟浩然传》 青年时慕汉庞德公高风,与张子容同隐襄阳县东南鹿门山。——佟培基 《孟浩然诗集笺注》前言 孟浩然久居襄阳鹿门山——陈贻焮《唐诗论丛· 孟浩然事迹考辨》 二、孟浩然真的隐居鹿门山吗?
襄阳怀孟浩然》
岘山自高水自绿,后辈词人心眼俗。鹿门才子不再生,怪景幽奇无管束。 ——施肩吾《登岘亭怀孟生》 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空余岘山色,千古共嵯峨。 冢穴应藏虎,荒碑祗见苔。伊余亦惆怅,昨日郢城回。——贯休《经孟浩 然鹿门旧居二首》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江漠漠草凄凄。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 ——罗隐《孟浩然墓》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京还赠张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侍御》 北涧流常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北涧浮舟》
唐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赏析
唐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赏析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余: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及赏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及赏析《过故人庄》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
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
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é):倾斜。
另有古音念xiá。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鹿门,山名,在襄阳。
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_。
(1分)4.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5.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
(4分)参考答案:1.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这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2.忽字是诗人微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意对即可)3.古体诗4.A5.开字将月光照射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清晰地动态过程凸现出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出,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赏析:《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①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②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①渔梁:在阳东、离鹿门很近。
②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评: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古诗登鹿门山怀古翻译赏析
古诗登鹿门山怀古翻译赏析《登鹿门山怀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古诗全文如下: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前言】《登鹿门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先写清晨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继写登山探访隐士遗踪,见隐士遗迹尚存,但那高风亮节已相去邈远,便无限感慨,抒发了深沉的怀古幽情;末写“回艇”,留下无限眷恋,表达了对古代高士的仰慕之情。
【注释】⑴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
《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
《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登:《全唐诗》校:“一作题。
”又云:“题下一有怀古二字。
”⑵江岘:江边小山。
《声类》:“岘,山岭小高也。
”此处小山指襄阳县内之岘山。
《元和郡县志·山南道·襄州》:“岘山,在(襄阳)县东南九里,东临汉水,古今大路。
”⑶方:《全唐诗》校:“一作初,又作相。
”⑷浦:水边。
遥:《全唐诗》校:“一作远。
”⑸至:《全唐诗》校:“一作到。
”⑹翠微:青葱的山气。
⑺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⑻《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南,不曾入城府,躬耕垅亩。
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
建安中,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⑼金涧:指风景秀美的山涧。
饵:《全唐诗》校:“一作养。
”按,对照下句,以作“养”为是。
芝术(zhú):灵芝(一种菌类植物)、白术(草名,根茎可入药)。
《本草经》:“术一名山筋,久服不饥,轻身延年。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
”⑽纷:盛多。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曾隐居鹿门山。
开元十六年(728),至长安应试,落第回乡。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年,漫游吴越等地。
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不久即辞归养病。
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龄自岭南赦还,相见欢饮,食鲜疾发而卒,年五十二。
两《唐书》有传。
孟浩然可谓一生布衣,过的虽是隐居与漫游生活,但并未忘情仕进。
他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许《彦周诗话》云:“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他的诗风格冲淡清幽,但“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
尤工五言诗,谢榛云:“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
”(《四溟诗话》卷二)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有《孟浩然集》传世。
【原文】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 [1] ,渔梁渡头争渡喧 [2] 。
人随沙岸向江村 [3]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4] ,忽到庞公栖隐处 [5] 。
岩扉松径长寂寥 [6] ,唯有幽人自来去 [7] 。
【注释】[1]山寺:指鹿门寺。
[2]渔梁:当作“鱼梁”。
《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3]岸:一作“路”,一作“道”。
[4]开烟树:一作“烟中树”。
[5]庞公:即庞德公,东汉襄阳隐士,避世隐于鹿门山。
[6]岩扉:石门。
[7]幽人:隐逸之士。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解读】诗题“鹿门”下,一本有“山”字,一本有“寺”字。
鹿门山,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南。
《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
《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赏析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译文】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
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
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
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
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赏析】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鉴赏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鉴赏【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唐代著名诗人。
早年曾隐居鹿门山,著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的诗风格清新俊逸,恬静淡远,除表现个人求官不遂的苦闷外,尤以描写山林幽静的景物著称。
【作品简介】《夜归鹿门山歌》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原文】《夜归鹿门山歌》作者: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2)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3)忽到庞公栖隐处。
(4)岩扉松径长寂寥,(5)唯有幽人自来去。
(6)【注解】:(1)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三十里。
孟浩然曾长期在此隐居。
(2)渔梁:沙洲名,在鹿门山的沔水中。
喧:喧哗声。
(3)开烟树:指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
(4)忽到庞公栖隐处:“忽”时间短暂,这里是指不知不觉。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栖隐处”,隐居安身的地方。
(5)岩扉松径:指岩壁当门,松林夹路。
寂寥:寂静空虚,这里的意思是人迹稀少,冷落萧条。
(6)幽人:隐者,这是指诗人自己。
【韵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孟浩然写鹿门的诗
孟浩然写鹿门的诗《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一、衍生注释:1. “渔梁”:指鱼梁洲,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 “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曾隐居鹿门山。
3. “幽人”:隐居之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的画面。
白天的喧嚣与夜晚鹿门山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
开头写山寺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头人们争着渡河的喧闹场景,好一幅人间烟火图。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说自己也乘舟归向鹿门山。
到了鹿门山,月光下烟雾缭绕的树木像是被打开了一样,忽然就到了庞德公的隐居之处。
最后那岩扉松径的寂寥,只有诗人自己在其中来来去去,一种超凡脱俗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就好像我们在热闹的集市中穿梭,然后突然走进了一片宁静的森林,那种反差让人震撼。
三、作者介绍: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一生未曾入仕,隐居在襄阳附近。
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诗风清淡自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探寻一处古村落。
白天的时候,那村子里游客很多,孩子们在嬉闹,村民们在摆摊卖特产,热闹非凡,就像诗中的“渔梁渡头争渡喧”。
傍晚时分,游客们逐渐散去,我独自走向村子后面的小山。
月光洒下,周围安静极了,只有我自己的脚步声。
这时候我突然就理解了孟浩然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那种感觉,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在幽径中独自往来的人。
《登鹿门山怀古》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一、衍生注释:1. “江岘”:江边的小山。
2. “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3. “芝术”:灵芝和白术等药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及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及赏析作品介绍《夜归鹿门山歌》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62首。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原文夜归鹿门山歌(1)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2)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3)忽到庞公栖隐处。
(4)岩扉松径长寂寥,(5)唯有幽人自来去。
(6)《夜归鹿门山歌》注释(1)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三十里。
孟浩然曾长期在此隐居。
(2)渔梁:沙洲名,在鹿门山的沔水中。
喧:喧哗声。
(3)开烟树:指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
(4)庞公:即庞德公,汉代末年的隐士。
(5)岩扉松径:指岩壁当门,松林夹路。
(6)幽人:隐者,这是指诗人自己。
赏析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达。
汉代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出仕做官,携家人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不中,游历吴、越一带几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于是特意在鹿门山开辟一处住所。
他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这首诗题名“夜归鹿门”,虽然有纪实之意,但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途经沔水口时可以望见渔梁渡头。
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孟浩然“鹿门山”主题诗作解读
孟浩然“鹿门山”主题诗作解读
朱猛
【期刊名称】《俪人:教师》
【年(卷),期】2014(000)018
【摘要】襄阳鹿门山在孟浩然隐士形象的定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浩然诗中以“鹿门山”为主题的诗作,正是研究两者关系的重要文本.《题鹿门山》、《夜归鹿门寺》与《和张明府登鹿门山》在对孟浩然人生态度、诗歌风格和交游考辨的研究中,分别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2页(P233-233,246)
【作者】朱猛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11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孟浩然诗中的鹿门山寺与山僧
2.孟浩然诗笔下的鹿门山与寺、僧
3.试论孟浩然"隐鹿门山"说合理的文学史表述
4.孟浩然诗笔下的鹿门山与寺、僧
5.想象的真实——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诗人孟浩然逸闻趣事有哪些
诗人孟浩然逸闻趣事有哪些孟浩然(689-740),汉族,唐代诗人;关于诗人孟浩然逸闻趣事你了解多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诗人孟浩然逸闻趣事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人孟浩然逸闻趣事隐鹿门山孟浩然性爱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
”正是适应了这性情。
从涧南园到鹿门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从鹿门山到襄阳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
也许是东汉初年的习郁,修鹿门庙、建习家池给了他启示。
光武帝封习郁为侯,其封邑在今宜城。
习家池则是习郁的'私家园林,也就是“别墅”。
习郁爱山水,而这三地联结,就构成了一条非常理想的游山玩水的路线。
从宜城出发,泛舟汉水到鹿门山麓,“结缆事攀践”,到鹿门庙祭祀神灵,欣赏山林景色。
然后,下山登舟,经鱼梁洲到凤林山下,舍舟登岸至习家池别墅。
从习家池回宜城可以泛舟,也可以沿着冠盖里骑马、乘车。
习郁就是在这条线路上,享受着“光武中兴”带来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而孟浩然则在这如画的山水间,领略着盛唐时代的田园牧歌般的乐趣。
转喉触讳关于孟浩然的:“转喉触讳”的典故历史上有四种记载:王维说、李白说、李元绂说、张说说。
王维说襄阳诗人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
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
右丞吟咏之,常击节不已。
维待诏金銮殿,一旦,召之商风雅,忽闻上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维不敢隐,因之奏闻。
上欣然曰: “朕素闻其人。
” 因得诏见。
上曰: “卿将得诗来耶?”浩然奏闻 : “臣偶不赍所业。
”上即命吟。
浩然奏诏,拜舞念诗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上闻之抚然曰: “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李白说唐孟浩然与李白交游,玄宗征李入翰林,孟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谒之。
一日玄宗召李入对,因从容说及孟浩然。
李奏曰: “臣故人也,见( 现)在臣私第。
”上急召赐对,俾口进佳句。
游鹿门山-初二游记作文650字相关作文
游鹿门山-初二游记作文650字相关作文清流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当我看到这首诗时,我充满了对鹿门山山水形色,境地清幽的向往。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先写乘船赴鹿门山,再写登山后遥想庞德公当年的行踪,缅怀他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早年对故乡前辈隐士的钦羡之情。
全篇从清晨到日暮,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旅程的转换而变化。
诗人运笔洒脱自然,状山水景色生动逼真,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韵致。
了解到这里,我迫不及待的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鹿门山。
当然,最终目标也就是登上最顶峰—望江亭。
来到山脚下,向上望去,看着一阶阶台阶,心里就已经打了退堂鼓,但当我想到我最喜欢的诗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时,就顿时浑身充满了精神!刚开始攀登时,充满了兴趣和新鲜感,想象着山顶的风光。
也许是我这次疫情宅在家里很少运动的原因吧,才爬到半山腰,就已经感受到了吃力,浑身没有力气。
俗话说有动力才有激情,就在我无精打采登山时,突然几只小蝴蝶从我旁边飞过,这可是我今天夏天来看见蝴蝶啊!我高兴极了,妈妈也开始鼓励我给我打气“你看,蝴蝶都飞到山顶去了,小蝴蝶那么弱小,都能飞上山顶,你又有什么不能的呢?”我也被妈妈说动了,是啊,弱小的蝴蝶都能登上顶峰,我为什么不能呢?恢复好体力,我坚定地开始登山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0分钟后,我居然登上了山顶,比爸爸妈妈还快。
上瞭望江亭,吹着一阵阵微风,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好了,也深深的体会到境地清幽,宁静致远。
向远眺望,那奔流不息的汉江,周围的群山尽收眼底,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闭上眼睛,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也许做任何事情,都像爬山这样,虽然有过放弃,有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肯向前冲!向前努力!我们定会登上属于自己的高峰!。
鹿门山隐居诗词
鹿门山隐居诗词
鹿门山隐居诗词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古诗。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鹿门山》。
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
《鹿门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独抱幽素。
隐居以求其志,行歌以写其心。
闲云野鹤,任天荒地老;
草木春秋,随世界沉浮。
鹿门山,枕上看,
青青一片,何处是吾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超脱尘世的心境,通过对江山胜迹的描绘,展现了鹿门山的美丽景色。
诗中以“闲云野鹤”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世无争的愿望。
孟浩然钻床底的故事真耶假耶
孟浩然钻床底的故事真耶假耶孟浩然钻床底的故事真耶假耶唐代诗人孟浩然,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在《唐才子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孟浩然40岁时游长安,跟王维很对路子。
某日,王维私邀(孟)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瞧出啥名堂没有?同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表现出两种前后完全不同的性格:前者猥琐不堪,怕皇帝要死;后者公然带刺,气皇帝要命。
这叫什么?性格分裂,俗称精神病。
孟浩然当然没有精神病,他除了后背长了青春痘(疮)之外,基本是个健康人。
是误记,还是谬传?赵炎跟大家一起做个分析,说道说道,是对是错,且不去管它。
孟浩然跟王维关系好,这在唐代不是新闻,两本唐书都有记载,并称“王孟”。
如同白居易跟元稹,史称“元白”一样,哥两好,没啥说的。
但问题是,既然进的是是王维的“内署”,唐玄宗怎么会悄无声息就进来了?按惯例,皇帝出发前,起码得派个太监发个通知,告诉当事人,皇帝来“幸”了;或者到了门口,得有个唱诺的吧,提前喊一声“皇上驾到”什么的,好让臣子做做接驾的准备工作。
我们知道,“署”,通常是指官员办公的地方,所谓“内署”,无非就是办公室后面的接待室。
既然是非正规场合,那么,孟浩然虽为布衣之身,却是读书的士子,有必要“惊避”到床底下吗?如果确乎违例需要躲避,王维又为何不帮忙隐瞒到底?要弄清楚这三个问题,得去查阅王维的年谱,看看孟浩然四十岁时,即开元17年(729),王维是个什么职位?有没有资格拥有“署”或“内署”?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此时的王维啥也不是,甚至还是从济州参军(九品芝麻官)任上偷跑回长安的,是个逃兵。
王维此时不仅不该有暑衙,还应该尽量躲开有司,以免被追究擅离职守之过。
也就是说,唐玄宗驾到,真正应该躲进床底的,是王维,而不是孟浩然。
根据野史里的记载,或能解释王维的“不躲”。
文言文阅读答案孟浩然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孟浩然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孟浩然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
在他这里,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
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
鹿门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 绝不许他那样做文言文阅读答案孟浩然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
今天是伊皋①,明天是巢由②,后天又是伊皋,这是行为的矛盾文言文阅读答案孟浩然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
当巢由时向往着伊皋,当了伊皋, 又不能忘怀巢由,这是行为与感情间的矛盾。
诗是唐人排解感情纠葛的特效剂,说不定他们正因有诗做保障,才敢于放心大胆地制造矛盾,因而那时代的矛盾人格才特别多。
自然,反过来说,矛盾愈深愈多,诗的产量也愈大了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除在张九龄的荆州幕中当过一段清客外,也没有半个官职,自然不会发生第一项矛盾问题。
但这似乎就是他的一贯性的最高限度文言文阅读答案孟浩然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
因为虽然身在江湖,他的心并没有完全忘记魏阙。
下面不过是许多显明例证中之一: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34然而“羡鱼”毕竟是人情所难免的,能始终仅仅“临渊羡鱼”,而并不“退而结网”,实在已经是难得的一贯了。
听李白这番热情的赞叹,便知道孟浩然超出他的时代多么远: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5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V ol.38N o.5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Sep.2011想象的真实)))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周相录(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史书记载,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这一说法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
但事实上孟浩然一直居住在襄阳城南汉水西岸的涧南园,虽曾到鹿门山览胜,却并未隐居鹿门山。
对于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歌的布衣诗人孟浩然,同时及其后的文人总是努力把他纯粹隐逸化处理,让孟浩然隐于隐逸文化氛围浓厚的鹿门山,便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成果0。
关键词:孟浩然;鹿门山;隐居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11)05-0182-03作者简介:周相录(1966)),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唐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
5旧唐书#孟浩然传6云:/隐鹿门山,以诗自适。
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0[1]50505新唐书#孟浩然传6亦云:/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
年四十,乃游京师。
0[2]两书的记载虽有些微差异,但所述基本事实是相同的,即孟浩然四十岁游京师之前,曾隐居与其家住地涧南园一水之隔的鹿门山。
正史的这一记载,为后来的许多研究者所认同,如佟培基5孟浩然诗集笺注#前言6即谓孟浩然/青年时慕汉庞德公高风,与张子容同隐襄阳县东南鹿门山0[3]1。
/孟浩然久居襄阳鹿门山0[3]4。
陈贻焮先生亦谓孟浩然/隐居鹿门一事是毋庸置疑的0[4]1。
许多文学史也持同样的看法。
如郭预衡主编5中国古代文学史6(第2册)即云:/孟浩然,,少尚节义,曾隐居鹿门山。
0[5]但这一看法不但缺少坚实可靠的文献支撑,并且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孟浩然并未隐居鹿门山,因此,这一看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首先,孟浩然四十岁入京之前,一直住在襄阳城南汉水西岸的涧南园,并未隐居鹿门山。
其5答秦中苦雨思归而袁左丞贺侍郎6云:/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
,,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
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0[3]1075论语#为政6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0/苦学三十载0意味着作诗之时,孟浩然已达不惑之年,而此前他一直/闭门江汉阴0;水南为阴,孟浩然的涧南园在汉水之南,故/闭门江汉阴0即指闲居涧南园。
孟浩然一生居住于襄阳城南岘山脚下/冶城0的/涧南园0,涧南园北面有一条襄水,他称之为/北涧0。
岘山、涧南园、北涧等及其附近之景致,孟浩然在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每每咏及之。
如5涧南即事贻皎上人6:/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0[3]3375题明禅师西山兰若6: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治(冶)城。
0[3]55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0之后,仍然居住在涧南园,而没有迁居于鹿门山,下面的例证对此已经表述得非常明白。
5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6: /尝读5高士传6,最喜陶征君¹。
日睹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余复何为者?恓恓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十上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¹陶征君指陶渊明。
陶渊明隐居田园,结庐人境,而不是栖隐山林,绝尘远俗。
孟浩然效法陶渊明,最好的选择当然也是栖隐田园。
栖隐田园既能享天伦之乐,又能有隐逸之趣,在没有外在压力)))如经济宽松,无衣食之忧)))的情况下,应是一种较为完美的选择。
不但如此,遁隐山林在后代士人的眼里,还是一种比较低级的隐逸。
白居易5中隐6:/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0收稿日期:2011-05-10#182#同列,吾慕颍阳真。
0[3]3305京还赠张淮6:/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
0[3]1215岁晚归南山6:/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弊庐。
0[3]3325留别王侍御6:/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0[3]257此类例证甚多,在其别集中触目皆是,此不赘述。
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孟浩然5北涧浮舟6云:/北涧流常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0[3]46/五湖0用范蠡泛舟五湖之典。
5国语#越语下6: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以致越国强大。
/范蠡不报于王,击鼓兴师,以隨使者至于姑苏之宮,不伤越民,遂灭吴。
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于越国矣。
. ,,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0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既然孟浩然已明确表示,涧南园环境优美,足以安身栖心,愿终老此一/人境0,/何必五湖中0,我们有什么理由无端相信他不/结庐在人境0,而跑到与涧南园一水之隔的鹿门山隐居呢?其次,孟浩然的任何作品都没有显示他曾隐居鹿门山的事实,而只表明他曾至鹿门山/到此一游0。
孟浩然以鹿门山为题的作品仅两首,一首是5题鹿门山6,一首是5夜归鹿门寺(一作歌)6。
前者云:/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
0[3]52此诗写他从家住地涧南园/清晓因兴来0鹿门山览胜,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回荡着隐逸气息的境界,自己的向往之心沉浸其中,不觉之间/夕阳0已/晚0,最后带着一些未能尽兴的遗憾踏上归途。
无论从诗的题目还是从诗的正文看,孟浩然写作此诗之时都不是已经隐居鹿门山,而是从家住地涧南园到鹿门山作短暂的游览。
后一首诗从题目看,当是/归鹿门0时所作。
诗云:/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0[3]86这首诗是支持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的唯一内证,陈贻焮先生即曾说:/他的5夜归鹿门歌6,,这是孟集中现存明确写他隐居鹿门山的惟一诗篇。
0[4]7徐鹏先生也曾说:/后者(指5夜归鹿门歌6)))引者注)则写他傍晚返归鹿门的情景,大概就是他隐居鹿门时所作。
0[6]但/归鹿门0与隐居鹿门毕竟还不能算是一回事儿,因为隐居的必要条件是以/隐0为主要生活方式,身、心远离尘俗世界一定的时间长度,但此诗所表达的内容显然尚不能完全满足前述的两个条件。
笔者以为这首诗是孟浩然从外地回家乡时所作。
渔梁即渔梁洲。
5水经注6卷二八5沔水6:/襄阳城东有东白沙,白沙北有三洲,东北有宛口,即淯水所入也。
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0[7]孟浩然自北方回家乡,经过渔梁洲,想起了汉代曾隐居于此的隐士庞德公,而庞德公后隐于鹿门山,孟浩然遂由渔梁洲而及鹿门,表示自己对隐逸的一些向往,诗歌仅此而已。
陈贻焮先生谓:/这诗与前引5登鹿门山怀古(即题鹿门山)6中所述水程相同。
0因此,/-幽人.自指。
-自来去.,当是独自往来于涧南园与鹿门隐居之间0[4]8。
这是对孟浩然诗意的误解。
其实,前面既云/忽到庞公栖隐处0,下文的/幽人0自然是指庞德公,这一点儿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陈贻焮先生说: /想孟浩然有意步武先贤,借扬清德,故虽偶住鹿门,而仍以归隐名山相标榜。
0[4]8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的说法,因为按照陈先生的说法,孟浩然到鹿门山最多不过是/小住0而非在一段时间内定住,只不过他过于相信史书的记载,反而导致了对孟浩然诗作本身的一些曲解。
孟浩然集中与鹿门山关系比较密切的诗作尚有以下三首:5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6、5白云先生王迥见访6、5和张明府登鹿门山6。
5登6诗云:/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门(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相失。
0[3]161据诗意,鹿门山显然是孟浩然友人王迥所居之所,而非他自己的隐居之处。
此点还可以得到第二首诗作强有力的佐证。
5白6诗云:/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
,,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
0[3]353/客0即王迥,自号巢居子;/涧泽水0当指孟浩然居住地涧南园北面的/北涧0。
/常游涧泽水0,是说王迥曾多次就访孟浩然,二人一起泛舟北涧。
如果孟浩然也隐居于鹿门山,他何以会有如此表示?第三首诗的题目表达得更明白,是/登鹿门山0而不是隐居鹿门山,而且该诗是/和张明府0之作,连孟浩然作此诗之时是否曾/登鹿门山0都无法确切证明,更不用说无法证明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了。
再次,现存资料显示,与孟浩然相距时代最近的盛唐人,如张子容、王士源、李白、王维、杜甫、刘眘虛等人,都没有提到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
张子容是孟浩然的好友,襄阳人,早年曾隐居于襄阳白马山白鹤岩,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及第,与孟浩然往来密切。
现存张子容诗中有四首与孟浩然有关的作品,分别是5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6(其中一首亦作王维诗)、5乐城岁日赠孟浩然6、5除夜宿乐城逢孟浩然6,而无一首言及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
不但如此,其5送孟八归襄阳6其一更云:/杜门不欲(一作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5子#183#虚6。
0[8]1176-1177如果孟浩然入京之前曾隐居鹿门山,张子容何以劝他/归旧庐0而不是归鹿门山?5唐才子传校笺#张子容6:/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交,诗篇唱答颇多。
0[9]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据孟浩然5寻白鹤岩张子容颜处士6,张子容曾隐居于襄阳白马山白鹤岩,根本不是鹿门山。
王维是孟浩然在京师结识的一个最亲密的朋友,朱庆余5过孟浩然旧居6即谓:/平生谁见重?应只是王维。
0[8]5882可王维同样没有言及孟浩然与鹿门山的关系。
杜甫现存与孟浩然有关诗二首,李白现存与孟浩然有关诗五首,刘眘虛现存与孟浩然有关诗二首,它们同样没有把孟浩然与鹿门山联系起来。
如果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而同时代的人却不置一辞,这不同样让后人觉得有些不可理解么?更值得注意的是,宜城王士源天宝初曾为孟浩然集作序,其文近七百言,仅谓/开元二十八年,,终于南园,年五十0[3]432-433,而无一言提及孟浩然的隐逸,鹿门山更是不见踪影。
从现存文献看,最早把孟浩然与鹿门山联系起来的文人,大约应属中唐的苻载,其5从樊汉南为鹿门孟处士求修墓笺6:/窃见故鹿门孟处士浩然,,前日,辨觉佛寺岘首亭,恭睹明公,垂意拳拳,将墓文表隧封起窀穸,阖境缙绅,瞥闻嘉声,风动兴感,偕至踊跃。
0[3]442-443樊泽曾两度出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5旧唐书#德宗纪上6云,兴元元年(784)正月,/丙申,以山南东道行军司马樊泽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0[1]340。
5旧唐书#德宗纪下6又云,贞元八年(792)二月,/丙子,以荆南节度使樊泽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0[1]373。
十四年(798)九月, /己酉,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襄州刺史樊泽卒0[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