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潍河补给方和潍河与峡山水库相互补给关系式的分析,了解了各种水体间相互转化的关系;通过对河流各种补给方式特点的分析,判断典型河流陆良曲线图代表的区域,进一步加深对相互联系的水体的认识。

2.通过绘制莱州湾与潍河之间的水循环示意图,了解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通过分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人海不复回”,内化了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

3.通过到故宫看海引入,对比分析城市化与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课堂目标:

1. 重点突破:

①借助示意图说出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及特点;

②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意义,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四、教学重点

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的补给方式。

2.水循环类型、环节、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河流流量图的判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导入:以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设疑导入。

导言:李白诗作“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勾画了大河奔流景象的壮观,是语文上的理解,那么从我们地理的角度看,黄河水真的是天上来的吗?真的入海不回了吗?通过本节课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谜底。

简单回顾相互联系的水体,并再次设疑陆地水体是怎样相互补给的。

【目标解读】

层层设疑之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

节课努力的方向,更加有助于有的放矢。

【探究学习】

学生明确本节目标后进入探究学习,学生针对自己预习中的疑难点进行讨论,并完成展示任务,要求图文结合,规范认真。

【引领提升】

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整理讨论所得,然后进入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

通过讨论我们对于相互联系的水体有利更深的认识,河流主要有哪些补给形式呢,陆地水体间又具有怎样的互补关系呢?

先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然后老师进行总结。

【探究1】

通过探究1,学生学会分析河流主要的补给形式,并能分析河流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老师拓展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并分析河流与潜水的互补关系,设疑是不是所有的河流与地下水都具有互补关系。

学生明确地上河这种特殊情况后,跟上一个习题练习,然后老师总结河流补给需要主要的点。

然后进一步总结河流主要的补给形式,并分析每一种补给方式的特点,让学生尝试判断典型地区的河流流量图,加以应用。并总结流量图判读的技巧。

【探究2】

通过让学生绘制潍河与莱州湾之间的水循环示意图,了解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并回扣导入,解决导入留下的问题。

通过到故宫去看海引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城市化和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内化这块内容。

老师再举几个例子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如跨流域调水、人工降水等。最后以干旱缺水的照片震撼学生的心灵,起到育人的效果。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情分析】

在新授之前,学生对本节进行了预习,通过调研,学生对自然界中水的形态、水体的组成已有了较好的理解;对于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掌握的也比较好,对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生分析的不够全面;对于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部分学生判读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本节课设计了两个重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及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和特点;二、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生们的预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可以尝试让学生运用相关原理,然后进行总结。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水循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没有全面直接的感知,所以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数据,文字材料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效果分析】

本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学习目标,通过层层设疑导入,极大的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前期进行了预习,学生已经发现自己的难点所在,所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重难点部分的理解和内化,这为之后的课堂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整节课进行的较流畅,新生成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较好的达成,最后由老师进行情感的升华,达成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本节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再跟上一个新情境,既实现了知识与运用的紧密联系,又实现了难度上的梯度设计,整节课的设计使得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了自然界的水循环

的相关预设目标,并体现了国家地理课程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

通过评测练习,89%的学生能够通过达标验收,剩余的20%需要

进一步引导训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