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城计中的博弈论思想
空城计背后的玄机
空城计背后的玄机三国故事中,说的最多的其中一个故事,应该就是空城计,包括戏曲舞台,历代传唱着。
而更多的表现形式,是突出诸葛亮的超人智谋和胆量,在这一出中,司马懿被后人大大的贬低,给人的感觉是司马懿惧怕诸葛亮,而后人乐于接受的,是司马懿被诸葛亮吓退了。
也有一部分人讨论的,是历史上有没空城计这一出,有的话,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唱的,这个问题就不在这讨论了,我们说的,只是三国的故事。
要分析这个事件,我们先看司马懿的当时情况,司马懿是曹操时期的谋士之一,曹操识其才能,也防其才能,所以曹操死的时候,交代曹丕,这人可以用,也一定要提防,就当时的曹操来说,司马懿这个人也是深不可测的,但又爱其才华,所以重用。
曹丕称帝后,曹操手下的许多旧臣老将都还在,这个时候的司马懿也很难有大的作为,对于司马懿来说,留给他的一条路,就是一个字:等。
所以当曹操手下的旧臣老将一个个死去的时候,国所倚重的,无疑就只能是司马懿了。
但司马懿一直被曹氏家族所猜忌,怕拥兵自重,在三国相对平安时期,司马懿又没有可以作为的地方,曹氏家族也不肯轻易给予兵权。
司马懿的多次被启用重用,都是因为曹氏江山受到威胁的时候,就像一只家犬,只有小偷横行的时候,主人才想到养狗,小偷都没有了,主人就不想要狗了,当时的司马懿就是这样的一个处境。
诸葛亮唱空城计前,就是因为街亭失守,诸葛亮手下的将领,都被诸葛亮安排出去准备后路了,这个时候,诸葛亮手下士兵才几千人,手下无一个战将,而司马懿此时统兵有大军十五万,诸葛亮所在的这个小城,不管有没有伏兵,有多少伏兵,对于司马懿来说,不存在威胁,更没有什么惧怕的理由。
司马懿可以围而不打,也可以排阵观望,然而司马懿没有这样做,而是听了一会诸葛亮的琴声后,就下令让大军退去了,不围不打。
而司马懿对手下的退兵的理由是,城中必有伏兵!问题是,城中有伏兵,在城外的大军跑啥?这留给我们的就只有一个解释,司马懿不想这个时候就捉住诸葛亮!也就是,司马懿有意放跑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假设三个枪 手相 约决 斗 , 谁能 生存 下来 谁就 是最 终 的赢 家 。 甲 的命 中率 为 80%, 乙的 命中 率为 60%, 丙的 命中 率为 40%。 你认为谁生存下来的几率最大呢 ?
如果你认为是甲 , 那么 答案一定 会让你 大吃一 惊 , 因 为生 还几率最大的是丙 , 那个 枪法最 差的家 伙 。 在枪手 博弈中 , 乙 是甲的头号敌人 , 因此甲 一定会 首先攻 击乙 。 而对 于乙来 讲 , 甲同样是他的头号敌人 , 他 不可能 首先去 对付丙 , 所以 不会有 子弹射向 丙 , 他 生 存下 来 的 概 率 为 100%, 甲 的 生 存概 率 是 40%* 60% =24%, 乙生 存的概 率是 100% -80% =20%。 乙 与丙有一个共 同的 目标 甲 , 在表 面上 双方 达成 了一 种同 盟的 关系 。 但这种同盟是 极不稳固 的 , 由于甲 一定会攻 击乙 , 所以 乙是这个同盟 的忠 实执 行者 , 而 丙没 有来 自甲 和乙 两方 面的 压力 , 只要有利可图他便随时可能退出同盟 。
而从博弈分 析的角度来看 , 并 非司马懿 不敢攻 城 , 而 是司 马懿并不想过早 除掉诸葛 亮 。 为什 么呢 ? 因为 司马懿 一直受 曹真等人的 排挤 , 曾 经被 贬为 平民 。 只因 诸葛 亮伐 魏无 人可 挡 , 最后曹操又不得不 请司马懿 出山 。 可 以说 , 正因为 诸葛亮 的存在 , 才使得 曹魏 对司 马懿 有所 依赖 。 司马 懿自 己也 很清 楚 , 在自己未能掌握军国大权的时候 , 一旦诸葛亮倒下 , 也就是 自己被逐出朝廷 甚至遭迫害的日子 。 于是 , 司马懿在空城计面 前退却了 。 后来 , 司马懿 不断扩 充军权 , 大 权独揽 ——— 那 是为 了自己和家族不 至于在诸葛亮死后被曹魏挟制和迫害 。
浅谈空城计中的博弈论思想课件
05
总结与展望
空城计与博弈论的结合点
01 心理战术与博弈论
空城计作为一种心理战术,通过虚张声势、制造 假象等手段来影响敌方的判断和决策,这与博弈 论中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思想相契合。
02 纳什均衡与空城计
空城计中,双方都会根据对方的行为和自己的利 益做出最优决策,这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动 态过程,正是纳什均衡所描述的博弈模型。
浅谈空城计中的博弈 论思想
目录
• 空城计概述 • 博弈论基本概念 • 空城计中的博弈论思想 • 空城计博弈论思想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01Fra bibliotek空城计概述
空城计的起源和演变
空城计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经过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军事思想 。
在古代的战争中,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弱势的一方常常采用虚张声势的方法来迷惑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空城计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体现之一。
在商业策略中的应用
总结词
心理定价,虚张声势
详细描述
在商业策略中,空城计的博弈论思想可以用于心理定价 和虚张声势。例如,商家可以通过虚设价格、促销手段 等手段,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和紧迫感,从而促进 销售。此外,商家还可以通过制造假象来隐藏真实意图 ,例如在市场竞争中制造虚假广告、夸大宣传等手段, 使竞争对手产生疑虑和恐惧,从而获得市场优势。
囚徒困境
在空城计中,如果双方都选择进攻,那么可能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这就是囚徒困境。通过合作避免这种结果 ,是空城计中的静态博弈思想的核心。
空城计中的动态博弈思想
先行者优势
在空城计中,先行采取行动的一方往往会获得更多的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来自于对方的不知情,也可 能来自于对方的误判。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问题探讨
摘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欢。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那个时期想必也是人们最熟悉的。
人们熟悉这一段历史,不仅是通过《三国演义》这本书了解的,还可能是结合《三国演义》改变的戏剧或者影视等作品了解的。
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大量有趣的博弈案例,比如孙刘联盟、曹操败走华容道以及空城计等等。
本文从孙刘联盟、曹操败走华容道和诸葛亮的空城计三个方面简要探讨了《三国演义》中的博弈问题,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三国演义;博弈问题;分析研究《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已经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肯定,同时,在文学价值的基础上,《三国演义》还是一本有趣的博弈论教材,书中的很多故事都可以作为案例来探讨博弈问题,它将博弈对局中的策略互动与相互依存等思想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笔者试图以博弈分析的角度来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著名事情和人物进行分析,基于忠实原著的精神,不对它的历史真实性进行考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对这些事件背后的策略思想进行诠释。
1、孙刘联盟中的博弈问题第一个案例是孙刘联盟,但是笔者首先介绍一个问题,如果有三个枪手决斗,最后的赢家是那个最终生存下来的枪手。
三个枪手甲的命中率最高,丙最低,乙处于中间。
那么哪一个枪手有着较大的生存机会呢。
很多的朋友会认为甲有着最大的生存机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丙,对的,就是这个枪法最烂的枪手。
为什么呢?在三个枪手的决斗中,甲的最大敌人是乙,那么乙就会被甲所首先攻击,而对于乙来讲,丙的命中率那么低,他也不会首先去攻击丙,那么他的头号敌人自然是甲,这样丙就不会受到子弹的损害,有百分之百的概率可以活下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甲是乙和丙的共同敌人,那么两者就形成了同盟。
这种同盟关系只是表面的,没有稳固性,如果乙遭到了甲的供给,那么乙就会坚实的执行这个同盟契约,但是丙却没有压力,不管是甲还是乙对其都无暇顾及,这样就可以随时从同盟中退出来。
空城计赏析
空城计赏析
《空城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之一,被认为是一种狡猾、巧
妙的战术策略。
它是指在战争中,将敌方引诱至一座城池,但城内并
无明显的抵抗力量,敌人不得不放弃攻城而退。
这一计策被称为“空
城计”。
《空城计》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书《史记》中的《韩非子虚名》一篇中。
这篇文章描述了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为了保住自己的都城
赵国(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而使用的一种计策。
敌国齐国的大军逼
近赵国都城,韩非子没有兵力抵挡,于是他下令全城门户敞开,城内
无人,只有一个市井巷口上放着一座大鼓,灯火辉煌。
当齐军到达时,他们看到这幅景象,深感害怕。
他们认为赵军必定埋伏在城内,可能
将他们全歼。
最终,齐军失去了攻击的信心,只得重新撤退。
通过《空城计》,韩非子利用了敌人的心理因素。
他知道齐军会
因为城门大开,但城内却毫无动静而感到恐惧。
这种心理上的震慑让
齐军却步,韩非子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类心理的一种普遍规律——人们害怕未知和不
确定的事物。
当面对空城时,齐军感到不安和恐惧,害怕城内隐藏着
一种无法预测的危险。
而这种恐惧被韩非子有效地利用,从而使敌人
失去了进攻的勇气。
《空城计》不仅仅是一种战术策略,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它告
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
有时候,不用费尽
力气去对抗,而是可以通过巧妙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展示了
中国古代智慧的一面,也启示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
历史回顾(二)
诸葛亮误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蜂拥而 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军士,已 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士在城中。众官听得这 个消息,尽皆失色。诸葛亮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 两路杀来。诸葛亮传令众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军各收城铺。打 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而诸葛亮 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 坐,焚香操琴。司马懿自飞马上远远望之,见诸葛亮焚香操琴, 笑容可掬。司马懿顿然怀疑其中有诈,立即叫后军作前军,前 军作后军,急速退去。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 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 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诸葛亮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诸葛亮说,司 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 以退去。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管院
吴新勇
例是眼的历数的古《 的一光,史读研典三 著部看如的者究著国 作记《果角都价作演 。载三我度是值之义
着国们来从。一》 许演用阅文之,是 多义博读学前具我 博》弈和或的有国 弈,论研者大很四 案它的究是多高大
三国中的 博弈论
华案 容例 道一
空案 城例 计二
2
历史回顾(一)
一、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博弈分析
PK
24
诸葛在大路还是埋伏在通 往华容道的小路之间进行选 择)
诸葛亮的最优策略
埋伏在曹操要走的路上
(曹操的策略是在走华容道 还是走大路之间进行选择)
曹操的最优策略 选择没有蜀军的路
诸葛亮明知道关羽很讲义气会放走曹操为什么还要让关羽 镇守华容道,而不是张飞呢?
“空城计”双赢博弈分析
“空城计”双赢博弈分析_____古典博弈分析对当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杨攀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摘要]:本文在简要阐述《三国演义》中人们熟知的“空城计”后,对“空城计”进行探究,认为司马懿是识破“空城计”后主动撤兵而非吓退,并运用博弈思想对“空城计”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诸葛亮在遭到司马懿攻下街亭后追击时候的复杂心理和司马懿识破“空城计”的原因,并且通过双方的博弈分析,得出“空城计”是双赢的对局的结论:提出现代企业要正确运用“空城计”策略,在非合作博弈中寻求最佳的对局的建议。
[关键词]:三国演义空城计博弈论企业竞争一、引言《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作为经典计谋被广为流传,“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
”此诗所说正是名副其实的“空城计”,赞诸葛孔明用智巧设空城之计,惊退老谋深算、智勇双全的司马懿。
对此很多的学者进行了系列相关的研究,如谢镤(2010)对此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空城计”是一种诈术、一种心理战术;朱朱(2007)认为司马懿失败的原因在于对诸葛亮的误读;褚殷超(2009)提出据历史资料记载诸葛亮并没有设过“空城计”,此计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过,并且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国妤、李磊和肖玲(2008)从信号博弈的角度对“空城计”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但是从博弈双赢的角度来研究“空城计”的少之又少。
本文从博弈双赢的角度来对“空城计”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在非合作博弈中可以探寻合作的可能性,达到对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并结合企业竞争的实例来进行说明,希望本文能够给现代企业竞争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空城计”概述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中,罗贯中写道: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往西城蜂拥杀来,此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当时众官尽皆失色。
此时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
博弈论分析
中美军备竞赛的博弈分析1.理论介绍1.1博弈论的概念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
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1.2博弈论的主要特点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incentive structure),所以他们是同一个游戏的特例。
其中一个有名有趣的应用例子是囚徒困境悖论(Prisoner's dilemma)。
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成为博弈行为。
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
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
博弈论就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1.3博弈的分类博弈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基准也有不同的分类。
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从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类: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通俗的理解:"囚徒困境"就是同时决策的,属于静态博弈;而棋牌类游戏等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属于动态博弈。
博弈论的定义和主要思想
清华诚志
23
囚徒困境的意义
“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 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 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 “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 结局。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 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长 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 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 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
清华诚志
11
4、信息指的是参与人在博弈中所知道的 关于自己以及其他参与人的行动、策略 及其得益函数等知识;
5、得益是参与人在博弈结束后从博弈中 获得的效用,一般是所有参与人的策略 或行动的函数,这是每个参与人最关心 的东西;
6、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或行动 的组合;均衡结果是指博弈结束后博弈 分析者感兴趣的一些要素的集合,如在 各参与人的均衡策略作用下,各参与人 最终的行动或效用集合。
清华诚志
5
Selten and Harsanyi
泽尔腾(1965)将纳 什均衡的概念引入了 动态分析,提出了 “精炼纳什均衡”概 念;以及进一步刻画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的“完备贝叶斯纳什 均衡”
而海萨尼则发展了刻 画不完全信息静态博
弈的“贝叶斯纳什均 衡”(1967-1968)。 总之,他俩进一步将
清华诚志
26
囚徒困境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1、两个寡头企业选择产量的博弈 如两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卡特尔,选择垄断利润 最大化的产量,每个企业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利 润,但卡特尔协定不是一个纳什均衡,因为给 定对方遵守协议的情况下,每个企业都想增加 产量,结果是,每个企业都只得到纳什均衡产 量的利润,它小于卡特尔产量下的利润。 有些 情况下,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对整个社 会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
军事谋略的骰子——博弈论
军事谋略的骰子——博弈论西方有个上帝,手里捏着个骰子,但这个骰子是被动过手脚的,因此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
在被创造的1个纳世纪里,π秒间谋略便已生根。
从创世纪到鬼谷时代、时势的纵横捭阖、奇正相克催生谋略的枝繁叶茂;从孙子兵法到西点军校,战场的草木皆兵、瞬息万变促进谋略的日益健壮。
到了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博弈论正式诞生。
等等,进程似乎有点快,暂且回到民国时期的广西,那有个富有博弈的故事。
民国时期广西三足鼎立:李宗仁一处有两万多人、陆荣廷有三万多人、沈鸿英两万多人。
有一年,陆、沈桂林鏖战,相持三日不分胜负。
此时,李宗仁忽闻陆、沈开始媾和,李认为,双方议和广西仍是三分之地,对方还要合谋他,不能错失良机,火势将,熄要趁火打劫,问题是先打陆好呢,还是先打沈好?李宗仁认为:就道义来说应该讨沈,此人反复无常,久为两粤人民所痛恨,讨伐他定可大快人心,至于陆,广西人一般并无厌恶。
白崇禧说:我认为应先打陆,理由有三:其一,陆驻守在桂林、南宁为广西政治中心,防务空虚易于进攻;其二,陆与湖南相通,湖南又得吴佩孚援助,应于其支援未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其三,若先攻沈胜了,陆之势力犹存,广西仍不能统一,败了就更不能打陆。
此刻之处境如楚汉争霸之韩信,联陆则沈败,联沈则陆败,我们应当联弱攻强、避实击虚。
经过协商,“联沈倒陆、先陆后沈”的决策定出,李宗仁于是发出通电请陆荣廷下野,兵分水陆进击南宁、兵不血刃;白崇禧军亦横扫敌军,会师南宁,其后趁热打铁,一一剪除残余势力一统广西。
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除了当时有利的环境因素外,李宗仁、白崇禧对于攻击方向和先后顺序的安排,就充满了博弈论的智慧。
上述便是博弈论一例,那么何为博弈论呢?博弈论本质上是一个现代数学的分支,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
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毕竟在博弈中,特别是多个参与者的博弈中,结果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实力与策略,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制约和策略。
万古不易的逻辑(一)——论空城计丨杂谈
万古不易的逻辑(一)——论空城计丨杂谈谁才是空城计的大赢家,诸葛亮吗?不,你错了,司马懿才是空城计最大的受益者!司马懿之所以中了空城计,不是不聪明,而是太聪明,整个晋朝的开创,都建立在空城计的基础上。
还有痴人迷信陈寿《三国志》,认为空城计是子虚乌有,那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理解空城计的内在逻辑和陈寿的个人立场。
且听我慢慢道来。
空城计——晋国千秋大计话说诸葛亮伐魏,连战连捷,逼得魏明帝曹叡不得不启用已经被削去兵权的司马懿以拒之。
诸葛亮本来已安排好计策,却因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劝谏,连失街亭、列柳城两大要地,以至于被困西城县,身边只有两千余名士兵,司马懿却亲率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形势可谓危如累卵。
诸葛亮处变不惊,于城头抚琴,吓退司马懿大军,传为千古佳话。
世人皆以为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胆小如鼠,却不曾想过,像司马懿这等用兵多年老谋深算之奸雄,眼看可捉诸葛亮到手,岂有率十五万大军而惧怕区区埋伏之理。
仔细推敲,才猛然发现,诸葛亮确实聪明,司马懿却也不傻,空城计乃是这两大高人心照不宣导演的一场绝妙好戏。
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
——曹操司马懿在此前因为曹叡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而怀疑其谋反,已经被削去兵权,实在是因为魏国被诸葛亮打得没有办法才找他出山,其实心中对他还是颇为猜忌的。
司马懿同样对诸葛亮还以反间计,让刘禅对诸葛亮升起疑心,在北伐途中被强行召回。
诸葛亮、司马懿,真可谓是心心相印了。
想司马懿一代奸雄,与其子苦心经营几十年,终于篡夺魏国天下,建立晋国几百年基业,岂是侥幸。
若不是掌握军权几十年,在军中安插无数的亲信,难道能如此轻易就剪除异己都督曹爽,进而夺取魏国江山?在高平陵政变中,手无寸兵的太傅司马懿为何能够干翻手握重兵的都督曹爽,司马师为何能够豢养三千死士而不被人发觉,政变之后为何没有哪怕一名武将一路诸侯起兵勤王,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司马懿长期经营军队的基础上。
很多武将,看似归曹爽统领,但司马懿才是早年发掘、提拔他们的恩公,你说在关键时候他们帮谁呢?在司马懿成功之路上,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太尉蒋济,他不仅在政变中亲自出面劝降曹爽,并且在早年间给予了司马懿最宝贵的支持。
三国演义中的谋略与计谋诸葛亮的空城计火攻等战术策略
三国演义中的谋略与计谋诸葛亮的空城计火攻等战术策略三国演义中的谋略与计谋诸葛亮的空城计、火攻等战术策略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一,书中所描述的谋略与计谋使得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斗争和智慧充满了敬佩。
其中著名的谋士诸葛亮以其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战略计策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传奇人物。
本文将着重探讨三国演义中的谋略与计谋,特别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和火攻。
一、空城计空城计作为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谋略策略之一,展现了诸葛亮超凡的智慧和出色的统帅能力。
空城计暗含着以虚击实的思想,通过制造一种虚假的军事态势来诱使敌人的进攻,从而达到巧妙应对的目的。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百万大军攻打刘备的蜀国,诸葛亮选择了一个看似毫无防守之力的城市,曹军一进城,诸葛亮却只留下了门上挂着的萧索草帽,以及空空的营帐。
这一幕让曹操大意,误以为蜀军已经败退,遂派军继续进攻。
然而,正当曹军深入城中时,诸葛亮借助天时地利,操纵机关破坏城内战船,烈火迅速蔓延,如同火海一般。
曹军惊慌失措,被逼到江边,陷入重围。
而此时,诸葛亮却出现在高下,揭示了曹操中了空城计的事实。
通过空城计,诸葛亮对于敌军的动向有着极佳的掌握能力,并借此制造了混乱局面,最终成功将曹操逼入绝境。
二、火攻火攻是另一个诸葛亮常用的战略策略,通过利用火焰的破坏力来摧毁敌军的精神士气和战斗力。
诸葛亮的火攻战术在历史上属于一种巧妙的进攻手法,常常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运用火攻的策略,利用风向和鼓风设备,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船火攻击敌舰。
如同暴风雨一般的火势让敌军手足无措,被迫溃散。
这次火攻的成功,不仅打乱了敌军的部署,还对曹操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通过火攻战术,诸葛亮充分利用了天然资源和环境因素,将敌军置于劣势之中,最终取得了壮丽的胜利。
诸葛亮的谋略与计谋不仅限于空城计和火攻,他还有许多其他的战略策略,例如采用假投降、伏兵埋伏等手段,使得敌军在毫无防备之下遭受到了惨重的打击。
总结起来,三国演义中的谋略与计谋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智谋,他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总能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策略。
关于“空城计”博弈的简要分析
关于“空城计”博弈的简要分析作者:张秋晨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18年第11期摘要:文章通过对三国时期孔明与司马懿之间的空城计对决进行简要概述,分析两种主流的假设,并运用序贯博弈模型对与“空城计”有关的两种主流假设分别进行简要的分析,得出“空城计”是双赢的对局的结论。
关键词:三国演义空城计序贯模型博弈论一、引言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版的“孙子兵法”。
许多经典的军事战略思想,都可以在《三国演义》中找到实例。
然而,该小说中不仅有军事斗争,更是充满了政治博弈。
因此该小说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古典小说版的博弈论著作。
其中“空城计”这一章节则是最有趣的博弈插曲之一,其由于情节跌宕起伏,集中刻画了三国时期魏、蜀两国军神之间的巅峰对决,因此该故事常被通过小说、戏曲、电影等多种形式在大众中广为流传。
二、文献综述关于三国时期的空城计,有很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
谢镤(2010)对此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空城计”是一种诈术、一种心理战术;朱艳平(2007)认为司马懿失败的原因在于对诸葛亮的误读;褚殷超(2009)提出据历史资料记载诸葛亮并没有设过“空城计”,此计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过,并且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国妤、李磊和肖玲(2008)从信号博弈的角度对“空城计”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但是从博弈双赢的角度来研究“空城计”的少之又少。
本文从博弈双赢的角度来对“空城计”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在非合作博弈中可以探寻合作的可能性,达到对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三、理论基础序贯博弈理论:指参与者选择策略有时间先后的博弈形式。
因此,某些对局者可能率先采取行动,它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动态博弈,而重复博弈则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动态博弈形式。
其特点为:一方在决策时,会考虑到另一方的反应行为,并在这种考虑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当前决策。
因此在序贯博弈中,首先作出策略选择和采取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占据有利地位,获得较多利益。
而首先行动优势的原因在于它造成了一种既成事实,为使利润最大化,另一方必须根据首先行动一方的策略来选择自己的策略,而且该模型表明信息较多的博弈方不一定能获得较多的得益。
对空城计的看法
对空城计的看法嘿,咱今儿来聊聊空城计这档子事儿呀!你说诸葛亮多厉害呀,就那么往城楼上一坐,摆个空城计就把司马懿给唬住了。
你想想,那司马懿带着那么多人马,气势汹汹地就来了,可诸葛亮呢,城里没啥兵啊,这可咋办?诸葛亮那脑瓜子一转,嘿,有主意了!他大开城门,还让几个老兵在那慢悠悠地扫地,自己呢,在城楼上弹琴,那叫一个悠闲自在呀!这司马懿一看,心里就犯嘀咕了,这家伙咋这么淡定呢?难道城里有埋伏?咱平常遇到点事儿,有时候不也得故作镇定嘛。
就好比你考试没复习好,老师突然说要测验,你咋办?你也得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呀,说不定老师还真以为你都会了呢!这诸葛亮不就是这样嘛,他用空城计就是在赌司马懿不敢轻易进城。
司马懿呢,他也不傻呀,可他为啥就不敢进呢?他怕呀,他怕中了诸葛亮的计,万一城里真有伏兵,那他不就亏大了嘛。
这就跟咱有时候做决定一样,前怕狼后怕虎的,纠结来纠结去。
你说这空城计像不像一场心理战?诸葛亮和司马懿在那互相揣摩对方的心思。
诸葛亮就是抓住了司马懿多疑的性格,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这要是换了个莽撞的人,说不定直接就冲进城去了,那诸葛亮可就完蛋咯。
再想想咱生活中,有时候是不是也得有点这种智慧呀?遇到困难了,不能一味地蛮干,得动动脑子,想想怎么用巧办法解决。
就像诸葛亮一样,虽然兵力不足,但靠智慧照样能把敌人给吓住。
而且呀,这空城计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光看表面现象。
你看那城门大开,好像没啥危险,可实际上呢,说不定暗藏玄机。
咱平时也不能被一些表面的东西给迷惑了呀,得深入去了解,去分析。
你说要是司马懿当时胆子再大一点,进城去看看,那历史会不会就改写了呢?可他就是没敢呀,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总之呢,空城计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它让我们看到了智慧的力量,也让我们知道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该怎么去应对。
咱可得好好学学诸葛亮的这种智慧和勇气,遇到事儿别慌,冷静思考,说不定咱也能想出个空城计来呢!这就是我对空城计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浅谈空城计中的博弈论思想
诸葛亮——司马懿博弈
孔明\司马懿
守城 弃城
进攻
后退
(被擒,大胜) ( 逃脱,不胜不败) (被擒,大胜) (逃脱,不胜不败)
诸葛亮VS司马懿
•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火烧博望坡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三期周公瑾 •七擒孟获
•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获全胜 •借吴刀杀关羽 •马谡失街亭 •神速擒孟达 •百日平辽东 •韬晦诛曹爽
什么是博弈论?
有三个枪手A、B、C,A的枪法 最好,B次之,C最差,如果三人决 斗,因为A的枪法最好,所以B和C就 会联合起来先对付他 ,所以最先死 的往往是A 。
《三国演义》与现代博弈论
如果我们用博弈论的眼光看《三 国演义》, 就会发现三国演义完全是 一部记载着许多博弈案例的著作,就 会发现原来在战争背后,还有更多的 奥秘。 当然,罗贯中不可能用“博弈” 一词。如果我们用一词来概括《三国 演义》,这个词就是“计”。
空城计
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 “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 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 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 进,中其计也。”孔明见魏军 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 然。诸葛亮说,司马懿“料吾 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 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 之”,我兵只有二千五百,若 弃城而去,必为之所擒。
浅谈空城计中的博弈论思想
汇报人:樊志领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 水,浪花淘尽英 雄,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 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 渚上,惯看秋月 春风。一壶浊酒 喜相逢,古今多 少事,都付笑谈 中。
《三国演义》与现代博弈论
有人说,《三国演 义》是一部小说版的 “孙子兵法”。许多经 典的军事战略思想,都 可以在《三国演义》中 找到实例。不过,在我 看来,《三国演义》中 不仅有军事斗争,更是 充满了政治博弈。可以 说,《三国演义》算得 上是一部古典小说版的 博弈论著作。
空城计_双赢博弈分析
从历史交战序列资料看, 诸葛亮从没有失误过, 每 战必稳操胜券, 以此推测 空城 非空城, 里面定有
埋伏。
猜测变量 B
今城门大开, 必有埋伏; 吾
兵若进, 中其计也 。诸葛亮熟知兵法, 懂得兵法
所说的 实则虚之, 虚则实之 的道理。
猜测变量 C 撤退时 遭到由张苞和关兴
各带领的三千精兵的伏击。诸葛亮在城外设有伏
直处于被排挤而赋闲状态。这次能重掌兵权, 要 感谢诸葛亮进攻魏国之举。即司马懿现在的敌人
除了坐困危城的诸葛亮外, 最具威胁的是朝中众
权臣。眼前如果消灭掉诸葛亮, 便无疑宣告自己 已丧失利用价值, 朝中众权臣还会加以迫害, 魏明
帝会 再次削 去其兵 权, 所谓 兔死狗 烹, 鸟 尽弓
藏。
猜测变量 B 司马懿的 最高目标。司马 懿如果歼灭 诸葛亮, 取得作战胜利, 充其量博得
人, 东北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1 94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5卷
改变时, 对手的可能反应或变化结果 此变量进行决策[ 2] 。
变量, 依
1. 诸葛亮的猜测变量 猜测变量 A 司马懿目前 的处境。司马
懿目前失去朝中权力, 且受朝中曹姓和夏侯姓权 臣的排挤[ 3] 。在诸葛亮进攻魏国之前, 司马懿一
二、 空城计 探原
!三国演义∀的 空城计 , 描述诸葛亮在兵败 之际, 仍能以虚张声势的空城计, 吓退魏国名将司 马懿, 安全地退回蜀国境内。当时诸葛亮正处于 街亭失守而退却到西城之时, 身边只有老弱兵卒 2 500 余人, 而司马懿拥有精兵 15 万人。诸葛亮 将西城城门 大开, 自己端坐在城楼 之上, 笑容可 掬, 焚香操琴; 城内四门各有百姓 20 余人在低头 洒水扫地, 旁若无人。此情景竟然惊退了老谋深 算、智勇兼备的司马懿。
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
『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術,運用兵法上『虛而虛之』的謀略,不是透過實力來戰勝敵人,而是透過研究敵人主帥的心理活動,以謀勝敵。
諸葛亮充分運用司馬懿『猜忌多權變』的心理特點,認定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的心理定式,冒險使『空城計』,鄭文金對諸葛亮智慧超群,各個環節安排得天衣無縫。
然而,就戰術的觀點,『空城計』的架構是有許多的漏洞,單憑利用司馬懿『猜忌多權變』的性格,諸葛亮就能智退十五萬大軍,其說服力似嫌薄弱。
此在注《三國志》的裴松之就曾加以駁斥,完全不能符合用兵作戰的原則。
其實『空城計』在謀略上有更高層的戰略涵義,諸葛亮所思考的,是能深入了解對手的內心世界,分析司馬懿所處的地位與環境,充分掌握司馬懿內心所想的真正需求,巧妙安排的『空城計』,以製造雙贏的最高略。
這種以上兵伐謀的戰略思維,更能顯現出諸葛亮運籌帷幄的超群智慧。
也使得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表現藝術上,更具有可讀性。
司馬懿是個擅於玩弄權術的陰謀家,在魏國可說是得心應手,但在小說家的筆下卻是一個小丑,被初次遭遇的諸葛亮,讓他在『空城計』大出醜,相對於諸葛亮『足智多謀』,確實增加了對歷史人物性格的描寫與批判。
『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三段故事串在一起,情節高潮起伏,精採絕倫。
在情節的安排上『空城計』實使得馬謖敗失街亭,到諸葛亮退兵西城往漢中而走的過程中,增加了戲劇性效果。
而羅貫中通過這段生動感人的藝術情節又在智慧的化身─諸葛亮頭上,增添一道迷人的光環。
今天,小說家鄭文金重新編撰小說空城計,把諸葛亮更真實、更人性化的一面帶給讀者。
小說《空城計──諸葛亮逗司馬懿》內容描述諸葛亮為保先帝劉備基業、光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多次出兵北伐。
作者以全新角度告訴讀者諸葛亮北伐不是只為光復漢室、北討曹賊,而是為示強於敵、免被入侵的『大空城計』策略。
在作者精心編撰的故事中,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一攻一守,扣人心弦。
作者利用文字有限的空間帶讀者進入浩翰的北伐戰場,親身感受在瞬息萬變的時刻,兩軍角力的激烈情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司马懿博弈
在孔明-司马懿 的博弈中,孔明了解 双方的局势,制造空 城假象的目的就是让 司马懿感到进攻有较 大的失败的可能。如 果我们用概率论的术 语来说,诸葛亮的做 法是加大司马懿对进 攻失败的主观概率。
诸葛亮——司马懿博弈
此时,在司马懿看来,进攻失败的可能 性较大,而退兵的期望效用大于进攻的期望 效用。即:司马懿认为进攻的期望效用低于 退兵的效用。诸葛亮惟有通过这个办法,才 能让司马懿退兵。 司马懿想,诸葛亮一生 谨慎,不做险事,只有设定埋伏才可能如此 镇定自若,焚香操琴。此时,司马懿觉得 “退”比“进攻”更合理,或者说期望效用 更大。于是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后退 而去。结果是诸葛亮得以逃脱。
什么是博弈论?
有三个枪手A、B、C,A的枪法 最好,B次之,C最差,如果三人决 斗,因为A的枪法最好,所以B和C就 会联合起来先对付他 ,所以最先死 的往往是A 。
《三国演义》与现代博弈论
如果我们用博弈论的眼光看《三 国演义》, 就会发现三国演义完全是 一部记载着许多博弈案例的著作,就 会发现原来在战争背后,还有更多的 奥秘。 当然,罗贯中不可能用“博弈” 一词。如果我们用一词来概括《三国 演义》,这个词就是“计”。
诸葛亮无奈中的占优均衡
对于诸葛亮而言,显然局面是比较被动的,当 时有三个选择:逃跑、坚守与虚张声势。当时司马 的大军已经很近,诸葛亮兵力远远小于司马,而且 诸葛不能骑马,只能坐车推着走,速度慢,逃跑与 坚守的结果被擒的概率很高,九死一生,然而虚张 声势的策略不管是否能成功,司马是否上当,所导 致的最差结果——被擒的结果并不比逃跑与坚守失 败的结果更差,然而,虚张声势如果成功,则可能 令司马退兵,而且成功的概率比逃跑或坚守成功的 概率相对更高,八死二生。显然,虚张声势是诸葛 亮的上策(占优均衡)。
中国——日本博弈
诸葛亮——司马懿博弈
孔明\司马懿
守城 弃城
进攻
后退
(被擒,大胜) ( 逃脱,不胜不败) (被擒,大胜) (逃脱,不胜不败)
诸葛亮VS司马懿
•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火烧博望坡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三期周公瑾 •七擒孟获
•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获全胜 •借吴刀杀关羽 •马谡失街亭 •神速擒孟达 •百日平辽东 •韬晦诛曹爽
美国——基地组织博弈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 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 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 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 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 大楼的历史事件。包括美国 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 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 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 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 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空城计
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 “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 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 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 进,中其计也。”孔明见魏军 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 然。诸葛亮说,司马懿“料吾 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 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 之”,我兵只有二千五百,若 弃城而去,必为之所擒。
空城计
诸葛亮误用 马谡,致使街亭 失守。司马懿引 大军十五万蜂拥 而来。当时孔明 身边别无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 五千军士,已分 一半先运粮草去 了,只剩二千五 百军士在城中。
空城计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 冲天,魏兵分两路杀来。孔明 传令众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军 各收城铺。打开城门,每一门 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 街道。而孔明乃披鹤氅,戴纶 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 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司马懿自飞马上远远望之, 见诸葛亮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司马懿顿然怀疑其中有诈,立 即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 急在于: 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 人为地猜测对手的情况。 其实当诸葛亮城门大开 的时候,司马昭就曾经 质疑是否为空城(虚张 声势),然而司马懿依 据“诸葛亮一生一向谨 慎,从不弄险”回绝了, 其结果造成了严重的遗 憾。
美国——日本博弈
1941年12月7日清晨, 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 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 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 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 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 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 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 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 美国领土的攻击。
空城计中的逻辑问题
易中天先生对空城计下过这样的评论:“这 个事情不合逻辑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 伏了军队吗,派一个侦察连进去看看,探个虚实 可不可以?第二,司马懿亲自来到城门楼下看见 诸葛亮在城楼上面神色自若,琴声不乱,说明距 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那你派一个神箭手把他 射下来行不行?第三,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 两军的军力悬殊是很大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二十 万大军的,有说司马懿带了十几万大军的,反正 至少十万,你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而不 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头就走呢?所以是不合逻辑 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子虚乌有。”
浅谈空城计中的博弈论思想
汇报人:樊志领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 水,浪花淘尽英 雄,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 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 渚上,惯看秋月 春风。一壶浊酒 喜相逢,古今多 少事,都付笑谈 中。
《三国演义》与现代博弈论
有人说,《三国演 义》是一部小说版的 “孙子兵法”。许多经 典的军事战略思想,都 可以在《三国演义》中 找到实例。不过,在我 看来,《三国演义》中 不仅有军事斗争,更是 充满了政治博弈。可以 说,《三国演义》算得 上是一部古典小说版的 博弈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