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节分析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 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 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 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 山之中。
你从诗中悟出了什么?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 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 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不同”,实写游山所见,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 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 想)。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 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 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 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 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 见。
再 见
5 古诗两首
题 西 林 壁
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 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 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 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 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 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 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 奥的道理。
题解
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 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称。这里不 仅冈峦环列,山峰多达九十余座,而且长年云雾缭绕, 烟雨弥漫。她那瞬息万变、瑰丽奇迷的山色,为历代 文人骚客讴歌不已,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庐山 的风雨云雾就使人感到惊异骇怪。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的四月, 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其实,十几 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 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象遇到一位高傲 的陌生人;要想和他熟悉起来,今后就得常来常往。 于是他“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大诗人苏轼以他 独特的感受,翻出新的意境,这便是脍炙人口的《题 西林壁》。
整体感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抬头仰望
低头俯视
注释: ·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 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 在江西庐山。 ·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 就是从东面向Biblioteka Baidu面看。 · 侧:侧面。 ·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 缘:因为;由于。 ·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