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平平稳稳》PPT课件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平平稳稳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教学目的1、知识技艺目的:a) 可以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b〕可以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2、学习战略:引导先生自主探求。
3、经过搜集不同的直、曲资料停止创作,培育先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看法。
4了解对称或匀衡的原理,找出我们周围的对称或平衡的物体5运用物体的对称或平衡原理,经过剪纸、拼贴、绘画等手腕把自己的觉得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了解感受物体的对称或平衡的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用各种资料来表现对平衡的感受。
教学用具:图片投影仪水彩笔油画棒黑色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进程:一、组织教学:反省先生用具预备状况导入:用投影仪放一组图片,让先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物体外型有什么特点?师小结:对称、平衡的物体给人以严肃、严肃、划一、颠簸的觉得。
二、开展阶段:引导先生感受平衡:中心线两边的图形、颜色虽不相反,但在视觉上有平衡感。
1.举例:一棵树、一篮水果,它们的左右不一定对称,但视觉上看去是平衡的。
教材中的«镜前的少女»、«组合橱»等都是给人的视觉上以平衡感,所以它们看上去是颠簸。
图片«大海上的船»,海面上船有的大、有的小,画面左边一艘大轮船,左边有远近三艘小船。
画面左右不对称,但视觉上看是平衡的。
2.小组讨论:请同窗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或平衡的,小组一般同窗汇报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议论‘曲’与‘直’。
〞〔教员板书〝曲曲直直〞。
〕师:〝在课前教员先带你们一同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
播放课件«线的看法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它们给人们的觉得。
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厚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量的魅力。
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
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叉线等。
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
不同的线给人的觉得不一样。
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构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活动、轻快的觉得;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繁复、力气的觉得。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 平平稳稳》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平平稳稳》教学设计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平平稳稳》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稳定性原则。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引导学生理解稳定的含义,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绘画时,仍存在画面不稳定、构图不均衡的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稳定性的认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稳定的含义,学会如何使画面稳定。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爱,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稳定的含义,学会如何使画面稳定。
2.难点:将稳定性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创作出稳定、美观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稳定的含义。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绘画中的稳定性原则。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平平稳稳》。
2.教具:投影仪、电脑、绘画工具、实例图片等。
3.素材:稳定的生活实例图片、优秀绘画作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的稳定实例,如建筑、物体摆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稳定?为什么这些实例让人感觉稳定?2.呈现(10分钟)展示优秀绘画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稳定性。
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构图、物体摆放等方面进行观察,总结出稳定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将稳定性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尝试创作出稳定、美观的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4课 平平稳稳》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4课平平稳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4课平平稳稳》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平稳感强的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理论讲解、作品欣赏、实践操作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还不太能把握作品的稳定性,容易出现作品倾斜、失衡等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创作平稳作品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稳感的概念,认识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在创作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平稳感强的作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创作平稳作品的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把握作品的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1.实例讲解: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分析作品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让学生了解平稳感的表现手法。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创作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作品欣赏: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优秀作品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引导学生了解平稳感的表现手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创作平稳作品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了解创作技巧。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
《4 平平稳稳》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三年级下册
《平平稳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1. 理解“平平稳稳”的艺术美学概念;2. 掌握简单的设计技巧,运用平平稳稳的元素进行创作;3. 培养观察和表现平稳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二、作业内容1. 绘画作业:学生选择一种日常生活物品(如杯子、盘子、瓶子等),仔细观察其形状、线条、颜色等特征,运用平平稳稳的构图方式将其描绘出来。
要求物体在画面中占据合适的位置,线条流畅,色彩和谐。
2. 手工作业:学生选择一张纸,通过折叠和粘贴,制作一个平平稳稳的物品(如小房子、小船等)。
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体现平稳的特点。
3.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平稳稳事物,拍摄照片或录像,记录其特点,并撰写观察报告。
报告中需阐述所选物品为什么是“平平稳稳”的,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作业要求1. 绘画作业:学生需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并在作品后附上简短的创作说明(如创作灵感来源、创作过程等)。
作品尺寸为A4纸大小。
2. 手工作业:学生需完成一个具有平稳特点的作品,作品应美观实用。
作品完成后拍照上传至指定平台(如微信、QQ等)。
3. 观察记录:学生需认真观察并记录所选物品的特点,观察报告应真实有效,不得抄袭。
报告字数在500字以上。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方面进行:1. 绘画作业:构图是否平平稳稳,线条流畅,色彩和谐;2. 手工作业:作品是否具有平稳特点,制作过程是否美观实用;3. 观察记录:所选物品的特点是否突出,观察报告是否真实有效。
教师将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分,优秀作品将在课堂上展示并给予奖励。
同时,教师也将对学生的观察记录报告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记录能力。
五、作业反馈学生将获得以下反馈:1. 教师点评:对作业进行简短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2. 同学互评:在班级内展示部分优秀作品,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相互学习;3. 个人反思:学生需对作业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本次作业中的优缺点,为下次作业改进提供参考。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式来作业? 你准备表现什么?怎样表 现?
感受音乐
welcome
听一听 看一看
轻音乐 镜中的安娜 变幻线
劲爆 迪士高
康定斯基(俄)作品之一
康定斯基(俄)作品之二
康定斯基(俄)作品之三
马 列 维 奇 (俄) 作 品
人物动态线与中线
作品欣赏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 赏
快乐的节日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 \8355501_182406824000_2.jpg
作画步骤
•构 思 •构 图 •涂 色 •完 善
作画要求:
焦
浓
重
淡
清
用墨口诀
点线面,真淘气, 大小粗细疏与密。 浓破淡,淡破浓, 画面效果各不同。
画家 齐白石 《虾》
画家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林佳怡同学——水墨创作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能用中锋、侧锋,表现点、线、面 的不同墨色变化。
较高要求:能通过联想,创作一幅具有墨色变 化的水墨画。
提高要求:能大胆的运用不同的用笔用墨方式, 进行一幅有主题性的水墨画创作。 如:家乡小景、家乡山水……
笔墨热身小游戏
毛笔公公蘸点墨,竖起来,走一走, 按一按,提一提, 画个圈圈转一转。
毛笔公公蘸点水,斜着走,按一按, 提一提,走一走, 画个圈圈转一转。
笔法——中锋、侧锋
中锋 侧锋
笔锋在中间 笔锋在一侧
用笔口诀
水墨水墨真神奇, 中锋直,侧锋斜。 线条粗细靠按提, 墨色浓淡水分离。
找“墨色”
墨分五彩,墨即是色
世 界 博 览 会 中 国 馆
2008
年 奥 运 会 水 立 方
三年级下册美术《平平稳稳》教案
三年级下册美术《平平稳稳》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观察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观察和描绘物体的方式。
1.3 教学过程1.3.1 课堂讲解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介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物体的方法。
1.3.2 示范演示教师进行简单的绘画示范,展示如何观察和描绘物体。
1.3.3 学生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描绘。
1.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了解平衡2.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平衡美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学生运用平衡原则进行创作。
2.2 教学内容介绍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原则,分析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平衡美。
2.3 教学过程2.3.1 课堂讲解讲解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原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平衡美。
2.3.2 示范演示教师展示一些平衡的艺术作品,分析其平衡元素和构成方式。
2.3.3 学生练习学生尝试运用平衡原则进行创作,可以选择绘画或手工制作。
2.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对平衡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章:观察和描绘静物3.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平衡原则描绘静物。
3.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静物的方法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平衡原则进行静物描绘。
3.3 教学过程3.3.1 课堂讲解讲解观察静物的方法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平衡原则进行静物描绘。
3.3.2 示范演示教师进行静物描绘的示范,展示如何运用平衡原则进行创作。
3.3.3 学生练习学生选择一个静物进行观察和描绘,注意运用平衡原则。
3.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描绘作品,评价学生对观察能力、绘画技巧和平衡原则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创作平衡的画面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观念,引导学生运用平衡原则创作平衡的画面。
《4平平稳稳》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三年级下册
《平平稳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美术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平平稳稳”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运用和空间感,使学生能够理解“平衡”这一概念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并尝试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提升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为创作一幅以“平平稳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具体要求如下:1. 主题构思:学生需围绕“平平稳稳”这一主题,构思自己的创作内容。
可以是生活中的物品、场景或想象中的画面,但需体现平衡感。
2. 绘画材料:使用彩色铅笔、蜡笔或水彩等绘画工具,完成一幅A4大小的绘画作品。
3. 色彩运用:学生需运用色彩的明暗、冷暖、对比等手法,表现出画面的平衡感。
4. 造型表现: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物体或场景的轮廓,注重整体的比例和布局。
5. 空间感体现: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光影处理,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和空间感。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色彩运用得当,能体现出色彩的平衡感。
3. 线条流畅,造型准确,比例协调。
4. 空间感表现明显,画面层次感强。
5. 作品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从主题构思、色彩运用、造型表现、空间感和整体效果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性、技术性和表现力等方面,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意。
3.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反馈,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对于优秀作品,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请作者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平稳稳”的美术概念,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并能在作品中表现出稳定、均衡的视觉效果。
《平平稳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四课——《平平稳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平平稳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对称与均衡的原理,感受对称与均衡所产生的独特构图美感。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与均衡现象,通过认知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对称与均衡形式特点,感受“平稳”的画面带来的美感效果,并能结合生活现象,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创作出构图独特的作品,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作画时,通过剪纸、拼贴以及绘画三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各种材料制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剪剪、拼拼,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以及构图能力。
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里掌握新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能力。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理解生活以及美术构图中的均衡现象较难,对美术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但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思维是非常活跃和自由的。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探究——创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与均衡现象,通过示范及欣赏作品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画面的构图方法,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创作灵感。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和均衡物体,并能准确区分对称和均衡的独特构图;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探究等方法掌握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特点,并用拼贴、绘画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感受平平稳稳的美感效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对称与均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掌握对称和均衡的特点,较自如地运用到画面创作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比较法、演示法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双面胶、扣子等。
二、教师准备:示范作品、图片、水彩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上课前,老师想给大家表演个魔术,大家想不想看?生:想师: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四课《平平稳稳》 教学设计
学生:黑色勾线笔、剪刀、双面胶、卡纸、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概括出对称与均衡的概念及特点
请学生课前收集对称的物品或图片,并将实物或图片带来,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出示一件对称形物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这件物品大小相同、形状相同、图案相同、色彩相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和点对称图片,使学生明确对称的概念。
3.在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表现均衡与对称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思路
1.本课主要知识点是对称与均衡。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对称与均衡的形式规律,学会区分对称与均衡,并能运用剪纸、拼贴、绘画等方式创作出表现对称和均衡形式的作品。本课教学评价重点在于学生能否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出表现对称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2.采用教学环节:观察—欣赏—探究—创作,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与均衡现象。
3.重难点掌握对称与均衡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画面创作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说出对称与均衡的概念。学生要运用对称或均衡的形式来进行构图与表现。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创作体验到艺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欣赏作品 加深理解
1.教师出示对称和均衡的图片请学生欣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2.出示对称和均衡的绘画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你还有其他的制作方法吗?
3.评价任务
欣赏书中艺术家作品和范作示例,找出对称与均衡两种形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对称与均衡,感受平稳的节奏美感。
《4平平稳稳》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三年级下册
《平平稳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平平稳稳》作业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对于稳定与平衡形态的基本认知和理解;2. 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受力及创造性表达力;3.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平衡原理,激发对艺术的兴趣与创造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概念理解:了解平衡的形态,学习基本几何图形及其构成规律。
2. 图形创意: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设计稳定性的几何图形组合。
3. 创作实践:根据主题《平平稳稳》,在画纸上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设计一幅作品,强调平衡与稳定感。
4. 材质运用: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如水彩、油画棒等,探索不同的视觉效果。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图形设计:学生需选择至少三种以上图形,根据它们各自的性质进行有机的组合和搭配,创作出既具有稳定感又富有创意的作品。
2. 色彩运用:在作品中应运用合理的色彩搭配,既要表现出稳定的氛围,又要能突出个人对平衡感的独特理解。
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将个人对平衡与稳定的认知和情感融入作品中。
4. 作业格式:学生需在作业纸上完成作品,并附上简要的创作说明或灵感来源。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创意性:作品是否具有新颖的创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2. 稳定性:作品是否符合平衡与稳定的主题要求,图形和色彩的搭配是否合理。
3. 技术性:学生运用绘画材料和色彩的能力,以及作品的完成度。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环节是本课程的重要部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逐一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展览展示: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平平稳稳》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具体、明确的作业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衡与稳定的主题,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三年级美术下册《平平稳稳》教案、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构图方式和透视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互动评价,共同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同学们互相欣赏、评价,提高审美观念。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三年级美术下册《平平稳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具有平衡感的美术作品。
3.能够运用对称、不对称的构图方式,表现出画面的平衡感。
4.掌握简单的透视原理,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5.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平衡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体验平衡感的表现。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衡的概念,学会运用各种美术元素创作出具有平衡感的作品。
2.掌握对称与不对称构图的技巧,使画面达到视觉平衡。
3.感受透视原理在画面中的应用,提高作品的立体感表现。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具有平衡感的物体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平衡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
4.教师示范创作过程,边讲解边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4 平平稳稳》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平平稳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平稳稳”这一美术基础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
二、作业内容1. 观察生活:要求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一件具有“平平稳稳”特点的物品,如一只普通的杯子、一张椅子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物品的造型特点和平稳美感。
2. 创作实践:根据所选物品的特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笔将其表现出来。
要求画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和谐,体现物品的平稳美感。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平平稳稳”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审美体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要细致,描述要准确,体现物品的平稳特点。
2. 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注重色彩搭配和画面布局。
3.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共同提高。
4. 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形式可以是绘画、手工作品或文字描述等。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观察描述是否准确、创作作品是否体现平稳美感、小组讨论是否积极参与、作业完成时间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是对作品审美价值的评价。
3. 评价结果反馈: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五、作业反馈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平稳稳”这一美术基础概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互评,学生能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共同进步。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美术水平。
总之,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观察、创作、讨论和评价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平稳稳”这一美术基础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
同时,通过反馈和评价,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4. 平平稳稳(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4. 平平稳稳(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并能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学生将学会如何创作出平稳、和谐的作品,并培养对美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首先,教师将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平衡的美术作品,让他们对平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教师将教授一些创作平衡美术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学生将通过动手实践,创作出自己的平衡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出既平稳又和谐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平衡美术作品实例。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衡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平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平衡的概念,并教授一些创作平衡美术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所教授的技巧和方法,动手创作自己的平衡美术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衡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平衡的概念2. 创作平衡美术作品的技巧和方法3.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创作一幅平衡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对平衡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步骤和安排,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平衡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应能够直观地展示平衡的美学效果。
2020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9课 难忘的朋友
2020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10课 快乐的节日
2020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7课 变幻无穷的形象
2020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8课 未来的建筑
2020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4课 平平稳稳
2020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5课 感受音乐2020人教 Nhomakorabea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6课 多彩的梦
第1课 水墨游戏
2020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2课 重重复复
2020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3课 曲曲直直
2020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87页 0133页 0174页 0225页 0289页 0321页 0361页 0396页 0430页
第1课 水墨游戏 第3课 曲曲直直 第5课 感受音乐 第7课 变幻无穷的形象 第9课 难忘的朋友 第11课 动物的花衣裳 第13课 彩线贴画 第15课 我们班级的标志 第17课 会“演戏”的玩具 第19课 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平平稳稳三年级美术教案思政元素
平平稳稳三年级美术教案思政元素教案标题:平平稳稳三年级美术教案思政元素教学目标:1. 了解平稳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平稳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平稳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平稳发展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探索艺术作品中的平稳元素。
3. 运用平稳元素创作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1. 平稳发展的相关教材和资料。
2. 美术教学课件和教具。
3. 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美术基础知识。
2. 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平稳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二、讲解(10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平稳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平稳元素,如平衡、和谐、稳定等,并展示相关作品。
三、探索(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分析其中的平稳元素。
2. 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四、创作(2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平稳元素,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他们对平稳发展的理解。
3. 提供必要的美术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平稳元素进行创作。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美术作品展示区。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所学的平稳发展的思政元素。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平稳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美术展览,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平稳元素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与美术比赛或展示活动,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互评,评价学生对平稳发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艺术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