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技术(李红举-成都-8[1].29)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主要特点
1)内涵丰富,目标多样; 2)程序繁琐,耗时较长; 3)农地为主,广泛参与; 4)政府主导,充分尊重土地权益人的意见; 5)调整土地关系,加强生态保护; 6)完整的法律、法规。
2、国内实践
(1)溯源 (2)现代土地整治发展阶段 (3)内涵 (4)项目类型 (5)特点 (6)主要建设内容 (7)现实需要
(2)现代土地整治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发育阶段(1987年-1997年) 第二阶段 发展壮大阶段(1998年-2007年)
第三阶段 综合发展阶段(2008年-)
第一阶段
发育阶段
1987年,首次全国土地开发经验交流会在本溪召开,会议号 召要加强土地开发,保持全国耕地面积相对稳定。 1988年,德国巴伐利亚州农林食品部土地整理局和汉斯∙塞德 尔基金会在山东青州南张楼村开展了“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 的试验。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 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要求“积极推进土 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土地整理的概念第一次正式写入 中央文件,并明确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即按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 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改善农业 生产条件和环境。 这一时期主要借鉴海外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土地整理的 实施途径。
名称的不同始于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内容的不同,本质上都体现了 对土地利用布局和土地关系的调整。
(3)发展历史
阶段
时间
土地整治形式 有组织、有规划地归 并地块、调整权属、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围绕城市建设和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 行
土地整治目的 改变因土地私有和继承的分 割使农地日渐细碎、零散的 现状,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 和使管理更加有效 实施新城市规划,解决城市 发展用地;为基建建设提供 土地,同时消除工程建设给 土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社 会均衡发展,实现城乡等值 化
——土地利用形态破碎、零乱; ——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 ——农业用地基础设施薄弱; ——废弃土地复垦率低; ——自然灾害频发; ——城乡差距逐年加大。
(7)现实需要
4)出路
——“堵”的艺术。用途管制,土地规划,用地计划,农用地转用许
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占补平衡义务,执法、督察。
——“疏”的艺术。城市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农村土地整治
(7)现实需要
2)各地做法
1.佛山三旧改造
佛山市“三旧”即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用地约25.3万亩,其中旧厂房 约17万亩,旧村居约5.3万亩,旧城镇约3万亩。从2007年到2009年6月,全市 共启动“三旧” 改造项目668个,已完成改造项目111个,完成改造面积1700 多万平方米。全市财政资金共投入34亿多元用于支持扶持“三旧”改造。
主 要 内 容
(7)现实需要
1)目前形势 新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推 进,但同时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较缓慢,为缩小城乡差 距,实现城乡统筹,同时满足经济建设增量占用土地 的需要,确保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实现 耕地动态平衡,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随之展开,土地 开发整理逐步向土地综合整治转变。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一体化的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 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 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 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
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国外土地整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德、 法、俄等国开展土地整治的时间较早。 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 区等也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土地整治工作。
(2)名称
——土地整理 Land Consolidation :德国、法国、 荷兰、意大利、葡萄牙等欧洲国家 ——土地联营 Land Assembly:澳大利亚、尼泊尔 ——土地区划 Land Reorganization:日本 ——土地调整 Land Readjustment:韩国 ——土地重划 Land Rearrangement:中国台湾地区 ——土地重置 Land Replotting:加拿大 ——土地整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中国大陆
(5)工作程序
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5年。包括:
收集资料,地籍与规划资料; 选择区域,政府参与,与基层行政边界一致; 与相关规划协调,并报上一级批准; 农业结构初步规划; 征求规划意见; 规划方案经政府批准后,设计实施。
2)规划设计,4年。包括:
项目规划,生产、生活、生态、景观; 施工设计,道路、水利、绿地、景观、自然保护设施 3)实施阶段,3年。工程施工,地块调整,地籍测量建档 4)收尾阶段,2—3年。资料整理汇总,竣工验收
第二阶段
发展壮大阶段
1998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开征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专项用于耕地开发,从法律上 解决了土地整治资金来源,为土地整治全面开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 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 〔2004〕28号),提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 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为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提供了政策依据。 2006年,根据国发28号文件精神,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 钩试点工作,开始探索农地整理与村庄土地整治相结合的具体实施途径。 2000—2007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利用中央分成的新增费共批准3054 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建设规模248万公顷;总额约450亿元;计划新增 耕地45万公顷。土地整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农民欢迎,成为一项“德 政工程”、“民心工程” 。 这一时期是土地整治全面推进时期,主要以农地整理为主要内容,以增加 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并开始探索农地整理与村庄土地整 治的结合。
第一阶段 16世纪中 提高农地生 叶—19世纪 产力的土地 末 整治 第二阶段 20世纪初— 特定目的土 50年代 地整治 第三阶段 20世纪60年 综合性多目 代以后 标土地整治
综合土地整治
(4)内涵任务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土地整理的国家。
初始目的是为了改善农业和林业的生产条件, 合并分散田块,调整田间道路,以满足机械化 耕作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土地整理为建设准备土地 和将建设打乱的地块重新规则化。 现代的土地整理,则是以城乡居民生活条 件等值化为基本理念,推进村庄革新和农村发 展,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注 重自然环境与景观保护,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4)项目类型
1 2 3 4
农用地整理
废弃土地复垦
宜农未利用地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发
建设用地整治 5 区域性综合整治
(5)特点
1)时间短 2)目标多元,内涵丰富 3)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包括法规、技术标准体
系、管理队伍、融资机制等
4)工程属性较强。来源于资金管理制度 5)不断强化公众参与。 6)中国特色。
(6)土地整治主要内容
(1)溯源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
奴隶社会的“井”田制、秦汉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 北魏到唐代中叶的均田制,都是土地整理的雏形。
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业学大寨,土地开发整理 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主。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耕 地锐减,土地开发整理主要是大力挖掘土地利用潜 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实现耕地 总量动态平衡,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来改善生产、 生活条件和环境。
2.天津挂钩试点
华明镇挂钩试点项目区拆除农村居民点占地6402亩,扣除安置居住区建设 占用的2870亩,剩余3532亩可用于农民就业、居住配套等其他城镇建设用地, 占拆旧区面积的55%,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
3.河北廊坊多模式
政府招商,企业出资运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外招商,整合社会资金
4.其它。河南“三项整治”,重庆 “双交换”,成都“三集中”,上海
合并土地:合并分散零乱地块, 使之达到路网相通、 形状规则、面积适度、有田间排灌设施。 村镇改造:对旧房屋和建筑物的维修、保护和改造 改善和增设村内公共设施,改善村内交通状况。 开辟建设用地:采用土地调整措施为工业、基础设施、 住宅、街道、公共设施准备土地。 景观塑造和保护: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修复或增设 工业建设中已受影响或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森林土地整治:保护森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平衡。 特种经济作区的土地整治:主要指种植葡萄、啤酒 花等作物的地区, 需要改变老的分散经营的方式。 地籍更新测量:原有的地籍数据和资料变更, 须进行 全面的更新测量。
土地整治技术
李红举
中国成都 2010.8.29
声明1 ——项目名称
1、土地整理 ?
2、土地开发整理?
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4、农村土地整治?
声明1 ——授课内容
1、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编制技术?
2、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
3、土地整治项目质量评定? 4、土地整治项目验收?
授课大纲
1、国外经验
2、国内实践
(3)内涵
我国将土地综合整治定义为: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过程 等手段,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 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土地管理法》(修订送审稿)对土地整治的定义:对低 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对生产建设破 坏和自然灾害毁损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从土地整治发展历程看,其内涵逐步丰富,目标多元化、 区域综合性特点越来越鲜明。
3、土地整治技术(规划技术、设计技术、 施工技术) 4、其它(规划编制、可研编制、项目申报、 项目验收、后评价及有关文件和标准等)
1、国外经验
(1)起源 (2)名称 (3)发展历史 (4)内涵任务 (5)工作程序 (6)主要特点
(1)起源
16世纪中叶起源于德国。 土地整治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解决社会经济发展
——“堵”、“疏”结合。
3、土地整治技术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项目规划技术 项目设计技术 项目施工技术
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
一、前期工作阶段划分
二、项目规划的任务及作用
三、项目规划应解决的问题 四、项目规划程序 五、规划成果
一、前期工作阶段划分
专项规划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任务:按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 目标和任务,开展土地整 治潜力评价,划定土地整 治区域,落实年度土地利 用计划,估算土地整治投 资和效益。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是项目 立项的基础。
第三阶段
综合发展阶段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 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 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 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也对土地整治做了战略部 署。 根据中央精神,通过总结土地整理的实践经验,国土资源部 提出要把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机结合,搭建 城乡统筹发展的平台。土地整治开始从单纯农地整理向农地 整理与村庄土地整治相结合的综合整治转变,并成为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两保障,一补偿”,安徽、江苏“土地入股” ,浙江嘉兴“两分两 换” ,……。途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
(7)现实需要
3)面对问题 ——土地供求矛盾尖锐,耕地保护压力大; ——土地利用粗放,效率低,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形态破
碎、零乱;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农用地基础设施薄弱;废弃土地复垦率低
一、工作阶段
专项规划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任务:在项目建设前, 对拟建项目从基础条件、 技术、资金、效益、组织 管理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调 查研究与分析论证,通过 多方案比较,为项目决策 提供依据。 可行性研究成果是项目立 项的前提条件。 解决主要问题:1)必要 性;2)可行性;3)经 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