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教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高二政治教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带来的高二政治教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案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辩证地把握实际。

做到全面具体地把握实际,变化发展地把握实际。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规律办事"都是阐述怎么做的,两者既区别,又联系。

①区别:a.含义不同。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它要求我们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按规律办事,就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从中引出其固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b.哲学依据不同。

一切从实际出发,所依赖的哲学原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按规律办事所依赖的哲学原理是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②联系:a.两者都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具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b.两者存在内在联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不能从实际出发,就不可能做到按规律办事,这是因为规律的客观性来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且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搞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同时,按规律办事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

这是因为规律本身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遵循了事物的发展规律,要以从实际出发为前提。

教案二:透彻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020高考政治时政热点5: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2020高考政治时政热点5: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 4.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网 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人工智能也不 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各国应该共同努力,防范 和反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恐怖、赌博等犯罪 活动。维护通讯安全是各国共同的责任,符合当今 时代主题。
•5.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
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 合作的基础,国家间的不同利益则是国家之 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大力发展人工智 能,搭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共享共治平台, 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符合各国共 同利益。
能相关战略文件,力争在新的科技浪潮中抢占制高、规避风险。 美国、英国政府不断完善人工智能顶层设计,相继推出人工智能 国家战略,❸我国也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 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文 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国家宏观调控 大力发展生产力 政府 职能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创新
• 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国范围看,物联网整体上
发展强劲、效益较高,在交通物流、外贸、医疗健康、 安防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 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 路子。
• 8.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在人工智能发展
④政府要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4.在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应偏离服务制造业。
• 5.联系的观点。目前,我国正在全力推动人工智
能技术发展,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 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必将进一步刺激 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打造新的数字经济增长 点。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的认识。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的认识。答案

试卷代号:1395 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论述题(30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

〃有这种思想倾向的人,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于从主观愿望出发,而不从中国特点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更不从中国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找不着方向、站不稳根基。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的认识。

参考答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不断创造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逢伟大时代,年轻干部要成长成才、担当重任,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经历风雨磨炼中提高认识水平、增长才干本领。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

1978年,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推动我国实现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的伟大跨越,探索出改革开放这一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回顾历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是因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党才能不断壮大, 党和国家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基础是搞清楚“实事〃,就是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要了解实际情况,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方法等,都要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中了解和掌握。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 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 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 下来,宋军惨 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 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 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 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 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 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案发后,李启铭家属对受害者家属积极赔偿,赔偿死者陈晓 凤46万元,伤者张晶晶9.1万元,取得对方谅解。法庭鉴于李启 铭认罪态度较好,其亲属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酌情从轻处罚。
此案于2011年1月26日在河北省望都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 理。望都县人民检察院以交通肇事罪起诉李启铭,列举了相关 犯罪事实。李启铭当庭认罪,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 “现在……”门神哑然了。 ▪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
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 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 ▪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 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 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 仇!”
▪ 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你得出什么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 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不自量力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 自身条件的实际。
▪ 阅读书本5页案例,并回答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这一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如何总体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答:(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进一步概括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当今世界,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上述经典论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2、(2)分析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以及如何理解生态文明。

答:(2)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哲学第一课

哲学第一课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爱的秘诀: 记者:“请问你们夫妻为什么能相处得这么久?” 救火员:“我们不让星星之火酿成燎原之势。” 木匠:“基础稳固是最重要的。” 老师:“彼此还在研究及了解对方。” 出版商:“我们把彼此的优点做了最精确的拷贝。” 电器工:“时而会有火花,但我们接了安全地线。” 旅馆老板:“温暖的环境,愉悦的气氛,注重私密性。” 牙医:“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及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一个动人的微笑。” 药剂师:“爱是万灵药。” 货车司机:“经常想到,不能成为好伙伴,这段行程会变得艰辛孤独而遥远。” 邮递员:“勤于做沟通工作。”
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 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 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 客观实际 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什 么 是
全面认识客观实际:
1、客观实际是不依赖于人 的意识而存在 2、客观实际是不断运动、 变化、发展的 3、客观实际运动是有规律
2、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 人生道路
第一课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 我的价值?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 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 适应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 把握自己的命运
• “九道门”的追求
的温 柔 贤 惠
有 钱 的

政治哲学理论

政治哲学理论

二.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 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现真理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物质性活动 5.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人们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的不同,对同一事物 的认识有所不同
高中政治必备哲学内容
大切口:
一.辨证唯物法:
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规律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改 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6.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要的,稳定的联系 7.自然界是客观物质的,要尊重大自然的客观物质的规律,要与大自然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 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2.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集体 价值观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们群众的立场上,把 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评判标准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 5.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价值 6.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7.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 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2.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上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l、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2.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1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慧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3.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空洞语词”;偶然性是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愚昧无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材料2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材料3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发展的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据于他物;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性”;请回答:1材料1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2材料2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3材料3的贡献和错误是什么答案要点1材料1属机械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偶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有认识而造成的;2材料2属非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生物进化绝不是毫无必然性或规律性可循的纯粹偶然性,而是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人类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3材料3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不同根据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它的贡献;但黑格尔把必然性和偶然性视为“绝对观念”发展的两个环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4.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韩愈:原道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摘自梅峰语录卷上材料2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摘自霍布斯:论物体,载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材料3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请回答:1分析材料l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2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答案要点1材料l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作用的结果;韩愈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不加以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和推行;梅峰语录中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认为,人不遭受困难屈辱的锻炼,就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种观点是朴素的、辩证的,是正确的发展观;2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哲学,把物质的运动发展看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陷入了外因论,他的这种发展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3材料3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结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件;矛盾斗争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5、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2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材料3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请回答:1材料l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3对比材料l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答案要点1材料1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l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6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技更加进步……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上述材料,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意义;l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2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是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7 .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材料l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 家分公司裂变为28 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l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 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3通过材料3 ,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l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3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2.材料l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l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2恩格斯与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2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一种简单的否定过程;恩格斯则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在承认任何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是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一个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3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这对于研究科学知识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3 .材料l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材料2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逮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请回答:“南辕北辙”和“引婴投江”犯了认识论上的什么错误认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人的目的、愿望要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南辕北辙就好似一味朝着反方向强调客观条件的优越和主观能动性,违反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引婴投江则犯了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同时混淆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1 . l根据材料1-4 ,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2根据材料2 ,说明“社会革命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3 ,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l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的是: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段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它能把被旧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而变为不适合,甚至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栓桔;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最终导致社会革命;打破旧的生产关系,重新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开始新一轮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指的是:上层建筑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之后,新建立的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要求的;如果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已经变成落后腐朽的时候,生产关系严重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经济基础之间,就形成尖锐对抗;通过社会革命,去对原上层建筑加以根本变革;然后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上层建筑;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到一定程度时,便能检验出现存的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栓桔,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新课标)2017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5课时)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必修4)

(新课标)2017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5课时)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必修4)

发挥主观 能动性
尊重客观 规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⑦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以⑧ 求真务实 的 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⑨科学的理论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⑩ 尊重客观规律 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
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 唯意志主义 ,又要 反对片面强调 客观条件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3.图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特别提醒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 两者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是第一性的;意识 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性的。
典例1 (2016湖北仙桃一中质检)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 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 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中国国情,凸显了对规律的尊重。通过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完善和认识的发 展,可见依据变化的实际,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通过深化对社会发展 规律的认识,促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可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 律的统一。 方法技巧 试题对唯物论的考查 (1)整合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物质世界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 确的意识。 ③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④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力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和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 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发展海洋经济,必须树立资源意识,发挥 正确意识的反作用。③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④同时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 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海洋经济,还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 类造福。

2020上半年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含解析)

2020上半年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含解析)

2020上半年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含解析)一、考题回顾高中思想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分别展示:购买奥运纪念品、写信反映校门口的交通状况、免费参观博物馆等图片,请学生感受这些分别属于我们生活的哪些领域,并思考这些领域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进而导入新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教师针对导入时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讲解:购买奥运纪念品这种经济活动和奥运会这一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一国能够承办奥运会又和自身的综合国力、国际政治影响力不无关系,但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活动一:在此基础上,请同桌之间任选导入中的其余两个案例或生活中自己熟悉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情形。

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注意结合高一所学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内容。

随后请学生代表进行作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师生最后总结得出:在社会生活的这三个领域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二)文化反作用活动二: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及文字材料:1.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和制度对当时欧洲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2.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对于五四运动以及后期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案例中表现出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哪些不同影响?这些不同影响又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学生讨论后,各组派代表作答,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1.先进、健康文化促进社会发展;2.落后、腐朽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环节三:巩固提高有人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请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思考后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的认识 - 参考答案一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的认识 - 参考答案一

2021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论述题(30分):总书记指出:“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

”有这种思想倾向的人,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于从主观愿望出发,而不从中国特点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更不从中国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找不着方向、站不稳根基。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的认识。

参考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

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

各级领导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利益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坚强的党性来保证做到实事求是。

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实事求是的理论武装。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才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陷于盲目性、片面性、被动性,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实事求是的看家本领。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之于行,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第三课 追求人生理想 教案(表格式).doc

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第三课 追求人生理想 教案(表格式).doc

2023---2024学年度第学期第周第
计划授课时间:年月日实际授课时间:年月日专业:班级:
科目:课时:
授课地点:授课形式:
参考教材:
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
哲学与人生这门学科,本身理论性较强,让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本章节应当结合相应案例,相应视频进行学习,方可达成教学目标。

在本次教学中,为使学生听理论性较强课程更感兴趣,加入了大量视频分析环节。

2.教学措施和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包括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等。

教学策略本节课程使用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导入分析法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设计
(思维导
图)
主要内容
课前
1.教师备课制作PPT,查找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及资料;
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对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

课中
一、问题导入
以蝴蝶破茧案例和视频导入,提出问题
问题1:为什么蝴蝶必须经过自己破茧这一关
问题2:蝴蝶生长过程说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内容(一)。

高考政治常用术语精品归类

高考政治常用术语精品归类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辨证唯物论)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2、倾斜,这个词语常见,比如财政政策注意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43、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44、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积极参与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45、积极财政政策。
45、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23、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24、农业走产业化道路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25、发展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走科教兴国战略。
26、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资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

马克思作业——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作业——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个人来讲,是解决问题,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在我们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从实际中总结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

对一个政党来讲,是正确地制定和执行发展路线、政策方针的前提,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都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达,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会随着当时的历史条件改变而改变,所以绝不能生搬硬套,要从实际出发,从而才能制定出一套符合现有历史条件的革命策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的认识世界,合理改造世界。

怎么做到从实际出发?做到从实际出发的关键在于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注重事实,要依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则,而不是仅仅单凭几个实例,那样是毫无意义的,对事情的解决及事物的发展没有丝毫的帮助。

注重事实,在必要的条件下,这些事实是要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证明的,同时,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不能以可能性作为判断的依据,更不能仅仅依照片面的猜测作为施行方案的根据,我们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要从整体和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通过不断的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剥离虚假及浮华的部分,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从客观本质上了解事实,抽象事实。

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事实求是。

要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并且敢于追求事实,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哲学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20长春市事业单位备考:哲学之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实际、认识客观实际,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物质世界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主观符合客观并实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认识和实践也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出发。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使认识和实践符合客观规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是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实际。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坚持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统一,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高中政治常考关键词判定哲学原理

高中政治常考关键词判定哲学原理

高中政治常考关键词判定哲学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用……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4.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识别的关键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

【哲学与方法论】1.物质的决定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原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主选择性。

(2)意识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原理: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实践的决定作用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必须立足实践,积极投身实践,重视调查研究。

5.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原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6.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方法论: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7.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8.物质与运动原理: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9.运动与静止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计划】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2.能力目标: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课本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进行思考,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难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与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讲述寒假同学聚会经历。

某同学与2011年开始创业,在安海投资开办一家影楼,半年赚了10万,于是2012年扩大规模(原因:龙年结婚的人多),在水头和泉州失去有连续开了两家影楼。

结果事不遂人愿,安海和水头的影楼虽没有亏损但效益不高,泉州的影楼亏损了20万。

请同学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有哪些?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急于扩大规模,没有研究清楚市场;对自身能力估计不足;泉州市场大,品牌多,消费能力较高等。

总的来说就是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师活动: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来得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
第一推动力。

对于每个同学来说,接下来可能会面临很多的选择,比如就业还是升学,就业的话要选择哪个工作,事实上在做选择之前,我们都会考虑到很多的情况。

上星期我们请同学回去考虑了一下你对未来工作的5个要求,现在请几位同学上来说说看你对工作的要求是什么,如果让你对这5个要求进行排序的话,你会怎么排?
学生活动:回答并排序。

教师点评:实际上我们刚才所做的活动是在测试同学在职业选择中的一个价值取向。

最后留下的就是同学们在找工作中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同学们可以看一下你所留下的这个条件是符合你客观实际的吗?那么你身上哪些因素是属于客观实际的呢?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叫客观实际。

请同学翻开课本第二面,小字部分。

同学们一定有听说过一句话叫做“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橘子是一种喜阳的植物,所以在淮南可以生长,在淮北就不能生长。

这就是因为土地的客观实际决定了能够种植的农作物。

同时呢,大家也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因为水果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可以保持我们的身体平衡。

而我手中的这个橘子富含了维生素C,这就是橘子身上的一个客观属性,同时橘子也有润肺止咳的功能,因此有人说多咳嗽的话多吃橘子可以好得快。

但事实是这样的吗?实际上从中医的角度讲,橘子是属于比较热性的水果,而橙子是属于凉性的水果,如果你的咳嗽是由于着凉了引起的,而且吐出来的痰是清稀白黏的话,这是属于风寒性咳嗽,可以吃一些温性的橘子,而如果你是咽喉肿痛,咳嗽痰发黄的话,是属于风热性的咳嗽,这个时候就应该吃一些清热的橙子。

可见,同样是咳嗽也要看症状的不同而下药,这就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这也就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教师活动: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拔苗助长的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客观植物生长的规律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做到实事求是。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活动:联系到我们生活中来,大家都知道,每隔几年国庆节的时候天安门都
会有一个较为盛大的阅兵仪式,这个时候领导人都会站在汽车上进行阅兵,同学们可以试想一下几千年前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阅兵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可能,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汽车这种东西。

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像同学们这个年纪的大学生都要去到农村,相应毛泽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但是结果却造成那几年整个国家的发展滞后了许多,直到改革开放才有恢复高考。

而近十年来,又引发了一阵“下乡热”,许多大学毕业生去到农村工作。

同学们想一下,现在的这种下乡热还会造成像以前那种不好的后果吗?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会,因为现在的客观实际是农村对知识对科技有需要。

【课堂讨论】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成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
药、随机应变等;
2.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语: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好高骛远、照本宣科、
抱薪救火等。

【板书设计】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客观实际的含义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坚持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 意义: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 社会历史条件是做出选择的前提
2. 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影响人生选择
3. 必须结合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情况和问题做出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