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2张PPT)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 的坚强后盾
新中国初期外交
外交的涵义?
建国初期的外交
资本主义阵 营(美)
扶蒋反 共
政治、经济、 军事
成果
朝鲜战争
冷 战
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一边倒

54日内瓦会议
55万隆会议 支持 社会主义阵 营(苏联)
1、不属于我国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 本方针是
特点: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的国际会议
主要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议题: 中国 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打破僵局, 贡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意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三、步入世界舞台
1954年参加万隆会议:
三、步入世界舞台
大日 一 国内 九 的瓦 五 地国 四 位际 年 参会 四 加议 月 国。 , 际这 周 会是 恩 议中 来 ,国 率 并第 中 起一 国 了次 代 积以 表 极世 团 作界 出 用五 席
三、步入世界舞台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三、步入世界舞台
①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2、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核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条件) 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 (保证)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3.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状态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建国后第一年同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 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中、苏、美、英、法,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2. 1955年,印尼万隆国际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前言: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辉煌。

总结:1.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3.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就:1.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2.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统治,同时希望解除殖民主义奴役和灾难。
存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本课小结
依据
国家利益
政策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方针
另起炉灶

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国际环境
3、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确 的是 A、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它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已成为解决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4、“求同存异”的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2)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 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1、1949:与苏联等17国建交 2、1950:《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3、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4:日内瓦会议
5、1955:万隆会议
1949年10月 2日,中苏 建交,苏联 是第一个承 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 家。图为当 年10月16日 苏联首任驻 华大使罗申 向毛泽东主 席递交国书 后合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建国初期——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 针和政策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 外交活动。
阅读本课内容,归纳:
1、两个背景? 2、一个外交政策? 3、三个外交方针(含义、意义)? 4、五个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 宪法》
互相监督”的方针
2.基本形成(1954~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 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 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 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 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附:本册总结
附: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一、全面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基本概念 分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2.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三个趋势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日益加强思想控制。
5.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 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B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6.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 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 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B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知识结构
知识线索
雅典民主制度与古罗马法律制度
雅典民主 制度
形成背景
发展过程
独特地理环境使希腊 梭伦改革:奠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 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 方国家
英国(1950.1.6) ——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求同存异”
——“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同”
相同的遭遇:曾经受到殖民主义的侵略
相同的任务:维护民族独立与和平,
“异”
发展民族经济。
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为各国代表签名
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辛勤播下的友谊的种子,终于结下了 累累的硕果。在会后的短短数年中,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 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 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 外交关系。
1、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2、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周恩来语录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有色人种会议,是 世界历史的新起点。……殖民主义并没有死亡,必须予 以铲除!让我们记住,为了这一切,我们亚洲人和非洲 人必须团结起来!”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的界限,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完全以国 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一)日内瓦会议(1954)
解决什么问题?
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中国为会议作出了什么努力?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19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19张PPT)
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 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 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 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毛泽东
探究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
方针必要性?
2020/6/10
“打扫干净、条件
2020/6/10
5

弊多

一边倒?
联苏
2020/6/10
中间道 路
附美
6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 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 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 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 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②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③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不利形势:美帝孤立、封锁、包围中国
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内形势

①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半殖半封的旧中国没有独 立自主的外交,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②现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020/6/10
印度支那问题
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
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 的国际会议
成果:《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
平的日内瓦协议》
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4
主席、各位代表:
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 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 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 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 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8张PPT)
解析:对于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新中国是以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来处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故选 B 项。 “另起炉灶 ” 和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含义与题干材料不符合,排除 A 、 D 两项,C 项与史实不符合。 答案:B
• (2017江苏.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 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 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 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 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 交事宜是( ) • A.参加万隆会议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出席日内瓦会议 •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14 年广东,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 中, 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 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 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解决国家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 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 的友好关系。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中形成。
首次提出:1953年同印度谈判
确立原则:1954年中印、中缅声明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无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 处。
备多达110多种、82种口径,产自世界24个 国家的98个工厂,因而有人把开国大典阅兵 称为“万国牌”武器博览会。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时,西南、西北等地区 还处于国民党控制之下,盘踞在大陆的国民 党军队达150万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高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高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9张PPT)
1、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 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2)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保加利亚(10.4)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瑞典(1950.5.9) 朝鲜(10.6)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捷克斯洛伐克(10.6) 的西方国家 波兰(10.7) 蒙古(10.16) 英国(1950.1.6) 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大国 越南(1950.1.18)
发扬光大——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付诸实践、发 扬光大——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出席日内瓦会议 时间: 1954年 地点:瑞士的日内瓦 与会国: 中、苏、美、英、法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目的: 周恩来提出合理建议,推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 成果: 公约》 意义: 1、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阅读材料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 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 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 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 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 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 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 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它还 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 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

历史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历史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1)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内容:中、苏、美、英、法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3)意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1955)
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印尼)
(1)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一、背景: 国际: 1.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美苏对新中国采取 截然不同的态度 2.亚非拉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国内: 1.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巩固 2.千疮百孔的经济亟待恢复
二、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初期具体政策: 1.“另起炉灶” 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会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
①1949年10月3日,中苏建交 ②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49.10——50.10,与17国建交
④意义:第一轮建交高峰,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 封锁与孤立。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有人说,中苏关系是“同志+兄弟”的关系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பைடு நூலகம்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印度共和国 瑞典王国 丹麦王国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瑞士联盟 芬兰共和国 另外:英国、挪威、荷兰、 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 斯坦、锡兰、阿富汗8 个国 家也承认了中国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背景:旧中国:屈辱外交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三个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①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②国家实力、国 际地位的变化影响外交政策。③国际格局、国际形势的变化 影响外交政策。
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依据教材,完成相关内容检测: 大事: 。
意义:

2、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场合是什么?该政策 具有什么特点?
包容性:既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适用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 既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 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创新性: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3)综观整个外交史,你有哪些重要认识? ①国家独立自主是发展外交关系的根本前提。 ②弱国无外交,国力强大是外交活动的根本保障。 ③外交家个人因素影响外交活动。
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3、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 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 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 议应是 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0届联大 D.朝鲜停战会议
A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 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面对这种情况,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和 封锁,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则在 《告各友邦书》中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第23课
考试要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1、依据教材,完成相关内容检测: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课件
国家 性质
国际 环境


主 的 和 平
( 基 本 方 针
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 子 再请客”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外 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 就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二、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1 、背景:
⑴中美关系紧张: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①是美国在台湾问题 上搞“两个中国”的阴谋。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②是 发动越南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⑵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① 1960年苏联撕毁中 苏合作协议,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②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部署 重兵,从北面威胁中国。)
3、新中国初期外交外交成就 毛泽东访4、问苏新联中国初和原平则期共的外处提交五出项外交特周内点恩瓦来国参际加会日议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奠基(建国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1、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 2、“另基起本炉方灶针”:——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残余势力,再建 交
②政府腐—败—,20经世济纪落80后年,代必以然来导对致外外交交政失策败的调整和完善 ③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制定背景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2国、建新立中初期国的初外期交外活动交,基理本解和方平针共处五项原则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⑵影响:
①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②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③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后来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的社 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16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16张PPT)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 交的坚强后盾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单元结构
新 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基础)

国 外
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
(突破)

新时期外交政策进一步完善 (调整)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 1.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 及其主要内容.
• 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 成就(四项)
外交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
1.“另起炉灶” 2.“一边倒”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作用: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 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
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有人说,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
国际环境
独 立
自主Biblioteka 国家性质 的和走 向 国 际
毛泽东访苏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平 舞 参加日内瓦会议
国家利益
外 交

参加万隆会议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图书馆、书店、网上等搜集、 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 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 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
政策的成熟;成为国际 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
• 和平共处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09-1101、目的:新中国积极同临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后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4、运用: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5、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至今,160多个国家在与中国签订的双边国际文件中都确认了这一原则,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将这一原则载入其重要国际文件。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边倒"政策相比有何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2、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成为国际社会认可的国际准则?因为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适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3、它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三、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①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学习要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0世纪50年代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_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______ 、经济上_________ 、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

2.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原则(1)方针:新中国奉行_________ 的和平外交方针。

(2)原则:①“另起炉灶”:不承认_______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________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③“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__ 一边。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特别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⑴提出:①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 ___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__ ,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原则。

明,一致同意以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2)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________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①为了和平解决 _____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举行了日内瓦会议。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发展趋势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基础) 新 中 国 外 交
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突破)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调整)
第23课
新中国 初期的外交
一 建国后的外交形势
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对中国的威胁
形势
总体特点:两大阵营的 对立和激烈斗争
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开展 积极外交活动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会场
日内瓦会议会场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4月17日)
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 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的绝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 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 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 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 掩护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 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 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 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 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请回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内容 含义 意义
改变了半殖民地的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另起炉灶” 关系,另建新的平等新 地位,在政治上独立 自主。 交关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 础。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品课件

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 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 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 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讲史料 史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 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 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 导读 史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开放性和 平等性。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讲史料
史料三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轻巧识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知识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主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①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
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②新中
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
大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 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 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知识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
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3张PPT)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国际环境
“一边倒”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成 就
1953年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参加日内 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 会议
【合作探究】(考察学生识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 000多 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 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 阶段。”
(1)环境: 国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美国等西方 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封锁政策。 国内:旧中国不平等的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薄 弱,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维护独立主 权以及发展经济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3)意义: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维护了国家独立 与主权。
4、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1)背景: (2)内容: (3)特点: (4)“求同存异”方针: (5)意义:
①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 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 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③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形成了" 万隆精神"
新中国“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相矛盾吗?为什么?
“一边倒”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 边 一边倒”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 的独立与主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新中国重大的外交活动,去感受外交斗争的艰辛和技巧,去把握外交现象背后的目的和利益。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五、学法指导1).通过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

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3).通过学习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改善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力量、?国内外形势?……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

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其要点是:①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②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③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本之上。

【讲述内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1)国际背景: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

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合作探究】1: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二战后,因为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建立了新中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书写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呢?小结:最突出特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有利形势: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②社会主义阵营(壮大)③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④新中国的成立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2)国内形势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新中国外交的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捍卫主权、打破封锁?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

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毛泽东在建国时也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上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

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合作探究】2: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合作探究】3: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来看它着重解决了外交上面临的哪些问题?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特点?着重解决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问题、如何对待旧中国外交和美国及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问题、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反映了新中国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过渡:在这一外交方针的指导下,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新中国正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与印度、缅甸等近邻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设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怎样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各项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周总理1953年12月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

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1954年。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

又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双方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过渡: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新中国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3)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4)内容: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我国在50年代中期外交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之一,在这次会议上,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施展了杰出的外交才能,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终于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民战争,日内瓦会议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里程碑。

(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日内瓦会议阻止了美国企图直接干涉印度支那的计划,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布署。

中国代表团对协议的达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