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质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地质灾害主要特点和防治、建议
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最重的省份之一。因处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带,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和暴雨、地震等诱发因素频发影响,使之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易发区。汶川大地震更是给四川和全国带来巨大损失和伤害。本文分析了四川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提出了一些初步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一四川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
(一)地质灾害分布广,频繁发生
四川省的地质灾害在地域分布的总体格局是西部多于东部,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灾害发生盆周山地多于盆中,河谷多于平坝,工程活动频繁区多于工程活动稀少区。
据部分统计,全省现具有一定规模,造成危害的崩塌、滑坡约10万余处,泥石流沟3000余条,危及120余座县市所在城区和800多个乡、镇,500余家工厂、矿山的安全。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数亿元,2007年全省21个市(州)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灾害类型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为主,因地质灾害伤亡200多人人,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多元。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四川省是一个矿业大省,近年来不合理开采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恶化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给矿山企业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矿山不合理开采引起了崩塌、滑坡,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地表开裂、矿碴
泥石流等灾害,如1995年眉山大洪山芒硝矿在开采过程中,因其回风巷道穿过了顶板芒硝淋溶带致使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造成矿区附近余居民缺水;1995年宜宾维兴镇在采煤过程中,关刀岩坡顶发生地表开裂,形成塌陷带,前缘发生大规模崩塌。
(三)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
随着四川省各项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投资力度加大,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特别是地质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灾害也更加严重。由于大量建设的挖方、填方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边坡失稳、诱发滑坡、崩塌或形成危岩并导致老滑坡的复活。
(四)季节特征明显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四川省内降雨集中分布每年的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降低斜坡的稳定性。据统计几乎所有的地质灾害暴发均与暴雨及长时间降水有关,特别是泥石流的发生更与降雨关系密切。
(五)地质灾害造成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地面的剥蚀、侵蚀作用,必然要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的最严重的侵蚀形式以表层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基岩裸露的斜坡、陡坡地带,虽然它的总的水土流失、侵蚀面积所占比例不大,但其危害严重。
四川省泥石流发生程度高,大、特大规模泥石流的发生是造成省内水土流失的
一个重要方面。严重的泥石流活动区,土壤年侵蚀模数接近3000立方米/平方公里,强大的侵蚀作用使得沟谷和岸坡重力作用不断加剧,山地环境退化,森林植被破坏,并致使泥石流多发区失去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洪水和保护水土的能力,水土流失现象也随之加剧。
二、四川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生物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促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岷江上游大渡河中上游、安宁河上游、雅砻江及金沙江中下游、嘉陵江中上游地段因森林砍伐、开山采石、采矿等活动对原始植被及自然边坡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发生。为此须采取相应的生物治理措施,恢复生态环境以达到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目的。
生物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提高自然水土保持能力;对陡坡旱地退耕还林,恢复森林植被,减少人类工程活动对坡体自然平衡的破坏;禁止任意采石取土,破坏丘陵和山地地表,防止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的发生。
2、工程治理措施
(1)防治滑坡的主要措施:消除和削弱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滑坡形成的影响,采用拦截、护坡、堵塞方法防止地表水入渗;修建排水沟、渗井等排走滑体内地下水;增大滑体的抗滑力,阻止滑坡的形成,如修挡土墙、抗滑桩或锚拉抗滑桩;改善坡体形态,消除隐患,可采用后缘减载、前缘加载等方法;改良坡体岩土体性质,提高强度,增大稳定性。可采用灌浆、锚固、释水等方法。(2)防治崩塌的主要措
施:修建护坡、护墙、人工削坡等消除小型崩塌隐患;疏导地表水和地下水,减缓冲蚀及侵蚀(3)防治泥石流的主要措施:拦截、滞流,修建拦砂坝、拦渣坝,设置停淤场,减弱泥石流的动力作用;减少物质流通,疏导下游;设置排导槽,约束水流,改善沟床平面,抑制泥石流暴发。总之,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从多种因素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采取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三、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多方面,需在各级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下才能有效的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国土、气象、城建、水利、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互通情报,确保省、市、区县之间的信息畅通,达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制定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
2、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宣传地质灾害知识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易发区内或重要地质灾害点附近的单位和群体,要建立地质灾害日常监测制度,并按照有关要求随时上报灾害发展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四川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艰巨。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预防意识和知识水平是重要而有效的防灾减灾途径,通过广播、电
视、宣传材料、宣传栏和发放防灾明白卡等方式,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和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3、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查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和危害情况,编写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并通过对各县、区地质灾害资料的综合研究,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水平,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指导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安排治理,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以取得最大防灾减灾效果。
4、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各县区要拟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各项职责。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成立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实行值班、带班制度,并按照有关要求随时上报灾害发展情况,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报警和监督。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信息。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快速组织抢险救灾、灾民安置、灾害防治、重建家园等工作,以减轻地质灾害损失,逐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
5、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作用强烈,大规模挖山填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必须认真做好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非常重要。存在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