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质灾害
解读四川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成因
.
裴 军 ,
l 0 0 0次 。
2 0 0 8年 以米 ,到 阿坝 州 的次 数超 过
针 对灾 害事 发前为 何没 _ 仃预警 ,许证教授 分
析 ,E } ] 于事 发现 场海拔 高 ,具有 隐蔽性 ,l L J卜 植 被戍 _ } } { } ,群 众 平时很 少 } 二 山,卫 星监挖 和无 人机
心 常 务副 主 仟 旧廷 山,他 在 接 受 采 访 时表 示 ,
崩 塌 形 成 原 闪 比较 复 杂 , 除 丁与 降 雨和 岩 体 结 构 仃 天系 之 外 , 岩体 本 身时 间长 1 f , ,稳 定 性 降 低,也会突然崩塌。 “ 这 一 次 崩 塌 ,我 们 觉得 是在汶川地震以后,整个p q 川的 山体 都 有 一 松 动 ,何 一些 力学性 质 在 下降 ,稳 定性 在 下 降 ,
诱发茂县 特大 山体 滑坡的 “ 元 凶”
川 茂县 “ 6 ・ 2 4 ”特 大 山 体滑 坡 发牛 的原 冈 是 什 么 ?灾 害 事 发 前 为 何 没 有 预 警 ? 以上 问
题 备 受 民众 关注 。针 对 此 次 山 体垮 塌 ,央 视 记
者 采访 了 国土 资 源 部 地 质 灾 应 急 技 术 指 导 中
我 固 数 十 起 重 人地 质 灾 害事 故 的 现 场 调台 、抢 险救 灾 和应 急 处置 。 I 来 自M 一 实验 室 的教 授
向 山下 滚 落 过 程 L } l 带 动 斜坡 碎 屑 ‘ 起运 动 , 以 当时 的 降 雨 量 ,斜 坡 虽 然 松 散 但 也 问题 小 火 , 天键 还 是 高 山 巨 崩塌 带 来 的冲 击 ( 以争 t形
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及易发性评价初步研究
古乡通麦段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方面,气候变化是重要的 诱导因素。该地区降雨集中,暴雨频发,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另一方面, 新构造运动和人类工程活动也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大规模 的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可能改变原有地质环境,增加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古乡通麦段的地质灾害还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集中在每 年的雨季和融雪季节。
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诱发地 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及易发性
评价初步研究
01 引言
目录
02 研究方法
03 结果与讨论
04 结论
0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和不可预测性。在地震作用 下,地质环境容易受到破坏并诱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 陷等。这些地质灾害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 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因此,研究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易发性评 价,对于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质背景
帕隆藏布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属构造侵蚀中山峡谷地貌,地势总体西南 高、东北低。古乡通麦段位于该流域的中上游段,具有高山峡谷、河流阶地、 山前平原等多种地貌形态。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岩 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地层系统和地质构造特征。
二、地质灾害类型与发育规律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古乡通麦段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 塌和地面塌陷等。其中,滑坡和泥石流是该区域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滑 坡多发生在高陡的山坡和河流阶地,以黄土滑坡和岩石滑坡为主;泥石流主要 分布在峡谷地带,具有频发、易发、规模大的特点。崩塌和地面塌陷则主要与 岩质边坡和地下采空区有关。
地区滑坡案例
地区滑坡案例地区滑坡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人类开发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和岩石的大规模滑动现象。
地区滑坡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地区滑坡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的地区滑坡案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引发了汶川县大面积的地区滑坡,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区滑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震引起了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了土壤和岩石的松动和滑动。
在这次地震中,汶川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其次,我们来看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区滑坡案例。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地区滑坡也较为常见。
1994年1月17日,加利福尼亚州北岸发生了一次规模为6.7级的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地区滑坡。
这次地区滑坡造成了57人死亡,8000人受伤,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尼泊尔的地区滑坡案例。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地势陡峭,地震频发,地区滑坡也较为常见。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一次规模为7.8级的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地区滑坡。
这次地区滑坡造成了数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地区滑坡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地区滑坡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规划,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减少地区滑坡带来的损失。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为什么四川地震那么多
为什么四川地震那么多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应力释放过程中。
中国境内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就是四川。
很多人对于为什么四川地震那么多感到好奇。
事实上,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理环境、构造特征以及地球板块运动等因素。
首先,四川位于中国地理大断裂带上,地震构造特征复杂。
中国地理大断裂带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地震带之一,与川滇地势陷坑构造相连。
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位于这一地震带上,地壳裂隙纵横交错,脆弱易破裂,导致地震发生频率高。
加之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存在多个地震断层,活跃度较高,地震的频发也与此密切相关。
其次,四川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处于地壳运动的重要交汇点。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带,是青藏高原、滇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汇区域,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地震频繁。
四川地区正造中的大规模构造抬升改变了地球板块的运动和应力分布,导致地震频繁发生。
此外,四川地区还存在着巨大的地质应力积累。
四川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这是一个地质应力积累较大的区域。
两个板块的碰撞与摩擦使得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非常频繁。
特别是四川地区经常发生大规模地震,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此外,四川地区的地质环境也是导致地震多发的因素之一。
四川盆地地处山区交汇带,地理环境复杂,地势起伏明显。
地下水和地下岩浆活动导致地壳应力积累,从而导致地震频繁发生。
由于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四川地震频发。
这对于四川的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提前发现地震迹象,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减轻地震对人们生活和财产的影响。
总之,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理环境、构造特征以及地球板块运动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复杂交织使得四川地区地震频繁发生。
然而,通过科学研究和预警系统的建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震,减少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为地震灾区人民带来更多的安全和保障。
自贡历年灾害情况汇报
自贡历年灾害情况汇报自贡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城市。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自贡市常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
本文将对自贡市历年来的灾害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
首先,自贡市经常受到的灾害之一是地质灾害。
由于自贡市地处盆地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丰富,地质灾害频发。
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常常发生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其次,自贡市还经常受到的灾害是洪涝灾害。
自贡市地处长江上游,多条河流穿城而过,加之气候潮湿,降雨量大,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雨季来临时,河水暴涨,导致城区和农田被淹,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另外,自贡市还经常受到的灾害是地震灾害。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地震带上,地震频繁。
2013年4月20日,自贡市发生了5.4级地震,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此外,自贡市还受到的灾害有暴雨洪涝、高温干旱、森林火灾等。
这些灾害给自贡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自贡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的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三是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居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总的来说,自贡市历年来经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但是,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自贡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防灾减灾成果,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未来,自贡市能够进一步加强灾害防范和救灾工作,为当地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典型的红层地质灾害案例
典型的红层地质灾害案例红层地质灾害是指由于红层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导致的各种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下面列举了10个典型的红层地质灾害案例。
1. 1933年甘肃省宕昌县泥石流灾害宕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地质条件复杂。
当地红层发育,由于地表水的剧烈侵蚀,导致红层岩石松散,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1933年,一场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袭击了宕昌县,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引发的红层崩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该地区的红层岩石由于地震的震动而发生崩塌,导致了大面积的滑坡和崩塌。
这场地震造成了近7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成千上万栋房屋被摧毁。
3. 1998年广东省阳江市红层滑坡1998年,广东省阳江市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红层滑坡灾害。
当地地质构造复杂,红层岩石松散,遭受了连续暴雨的侵袭后,发生了大规模的滑坡。
这次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房屋损失。
4. 2010年陕西省延安市红层泥石流2010年7月,陕西省延安市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红层泥石流灾害。
当地红层岩石松散,加上暴雨的影响,导致了大规模的泥石流。
这次灾害造成了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失踪,数千人被迫撤离。
5. 2013年四川雅安红层崩塌2013年4月,四川雅安市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红层崩塌灾害。
当地红层岩石松散,受到地震和强降雨的影响,导致了大面积的崩塌。
这次灾害造成了上百人死亡,成千上万人受伤,数万人无家可归。
6. 2002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红层滑坡2002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红层滑坡灾害。
当地红层岩石松散,受到持续降雨的影响,导致了大规模的滑坡。
这次灾害造成了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成千上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7. 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红层泥石流2014年8月,贵州省遵义市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红层泥石流灾害。
当地红层岩石松散,加上持续降雨的影响,导致了大规模的泥石流。
四川省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川省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人身、财产及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自然灾害事件。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预测和识别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重要科学问题,对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对稳定的地质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部门有效地制订防灾减灾方案,对维护社会安定、推进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绵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地质灾害常常发生,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因此,基于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进行科学预测和有效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因素、气候因素、人类活动因素,建立绵阳市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提高地质灾害预测准确度和防灾减灾效率。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综合分析绵阳市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机制2.对绵阳市地区的土地利用、自然环境、气候特点、人类活动等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采集相关数据3.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神经网络模型等多种方法,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4.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模型计算,绘制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并进行有效性验证(二)研究方法1.资料调查法——通过梳理文献、地质图、航空照片等资料,收集相关数据2.实地调查法——对绵阳市地区的土地利用、自然环境、气候特点、人类活动等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3.统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梳理、统计和分析4.GIS技术——通过GIS技术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并绘制易发性分区图三、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料调查和实地调研(1个月)第二阶段: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3个月)第三阶段:综合应用,分析验证(2个月)四、研究预期效果本研究将从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内在机制入手,利用多种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科学评价,掌握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依据和参考,提高地质环境稳定性和社会稳定度。
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分配,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四川省自然资源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地灾防治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用于我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的专项资金。
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对中央资金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地灾防治资金由财政厅、自然资源厅负责管理。
财政厅负责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草案,审核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并下达预算,组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监管,指导地方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监督等。
自然资源厅负责编制相关规划,提出重点支持方向、工作任务以及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对本部门提出的影响资金分配结果的有关数据和信息真实性负责,对市县提供的影响资金分配结果的有关数据和信息审核把关。
按规定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督促和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工作等。
第四条地灾防治资金的分配、使用遵循以人为本、权责明晰、综合防治、刚弹统筹的原则。
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权责明晰。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制,财政保障工作按照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实施方案执行。
综合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以不断提高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与工程治理相结合,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刚弹统筹。
地灾防治资金分配坚持刚性优先、统筹弹性,优先保障避险搬迁、灾后重建、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等刚性支出需求,统筹保障其他地质灾害调查、工程治理、防治能力建设及技术支撑等弹性支出需求。
第二章支持范围与分配方法第五条地灾防治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相关支出,主要包括:(一)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公益性、基础性工作。
四川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四川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15.01.01•【字号】川国土资发〔2014〕82号•【施行日期】2015.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四川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14〕8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财政部《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及相关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研究[微软用户1] 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财政为支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设立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立项、监管、组织实施及验收;各级财政主管部门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和使用监管。
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行资质认证制度。
承担地质灾害勘查、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的单位,必须具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证书。
第六条市、县级国土资源、财政主管部门应参照部、省相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报其上一级国土资源、财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项目管理第七条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一)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1.负责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管指导,组织编制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及年度实施方案,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四川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四川地质灾害评估报告1. 引言四川地处于地震活跃带和高山地区,其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为了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和监测。
本报告旨在对四川地质灾害进行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 数据收集2.1 地质灾害历史数据收集通过对四川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可以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频率和规模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地质灾害监测机构、相关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报告和文件。
2.2 地质条件数据收集地质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收集和分析地质条件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危险性。
这些数据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岩石性质等。
2.3 气象条件数据收集气象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收集和分析气象条件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范围。
这些数据包括降雨量、温度、风力等。
3. 数据分析3.1 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分析通过对地质灾害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地质灾害的频率和规模等特征。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3.2 地质条件数据分析地质条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潜在危险性。
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岩石性质等数据,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范围。
3.3 气象条件数据分析气象条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范围。
通过分析降雨量、温度、风力等数据,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并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4. 评估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地质灾害评估结果:4.1 地质灾害类型和频率评估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四川地区主要存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其中,地震的频率较高,滑坡和泥石流的频率适中。
在评估结果中,应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进行分类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4.2 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根据地质条件数据分析,四川地区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大量的潜在危险性。
四川兴文县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研究
四川兴文县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研究简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自然界其他原因引起的山体、岩体、土体或水体的破坏和运动,给人类、自然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关注和面对的问题之一。
在四川的兴文县,由于地理、气候和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本文将研究并分析四川兴文县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兴文县概况兴文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岷山腹地,是川南地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该县总面积约为3391.81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9万人。
当地气候温和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地质灾害分布情况根据兴文县的地质条件和历史上的灾害数据,兴文县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等。
其中滑坡和泥石流是该县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类型。
目前,该县地质灾害总数量已经达到2800余处。
其中,四川省级以上地质灾害级别共计830处。
受灾面积共计1020.5平方公里,其中危险区面积达到了1273.7平方公里。
影响因素分析1.山体地形影响兴文县地处于岷山腹地,是一个山区县。
该县地势陡峭、山势险峻,且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由于自身的地形特征,地质灾害在兴文县的发生频率上要高于其他地区。
同时,由于在长时间的自然风化作用下,部分山体或坡地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因此灾害发生的风险也相对更大。
2.气候、降雨因素兴文县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县区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雨季多,干季少,降雨集中,因此,暴雨、强降水等气候因素也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县共发生了110起各类地质灾害事件,其中94次是受降水影响,占到总数的85%以上。
3.人口因素在兴文县,由于地形复杂,且人口密度较大,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石灰采掘、养殖和水利建设等活动,经常会引起土地的破坏和土壤的脆弱性增加,这就导致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在此区域相对较高。
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结报告
三、工程施工完成情况与设计符合性评价:
四、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目标的评价(按分项工程,如抗滑桩、挡土墙分别进行评价):
五、签章:
项 目 负 责 人 签 字:
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 位 公 章:
年月日
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设计总结报告
工程名称
设计单位名称
单位法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人
单位总工程师
设计技术负责人
编写日期
年月日
一、工程设计概况及主要设计参数指标(工程布置、工程类型、结构、主要规模尺寸等,设计参数如:抗滑桩推力值、桩顶允许位移量、挡土墙土压力值、排导槽泥石流过流量、拦挡坝泥石流冲击力值、拦石墙(网)落石冲击力值等):
四川省康定县7.23泥石流灾害
四川省康定县“7.23”泥石流灾害事件描述:2009年7月23日凌晨1时许,四川康定县普降大到暴雨,两小时降雨量达56.1毫米。
凌晨2时57分,暴雨致使舍联乡干沟村响水沟(省道211线225K处)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冲毁响水沟大渡河切口处的长河坝水电站建设施工单位营地,形成长约500米、最大宽度约500米、平均堆积厚度约5米、总体积约40万立方米的堆积扇(成分泥石混杂,最大的一块孤石长12米、宽5米、厚3米、体积约180立方米,并致使大渡河一度堵塞,出现堰塞湖险情。
事件原因:康定县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省政府确定的省定地震重灾县。
地震活动强烈的鲜水河断裂带横穿康定县域。
山体被多期构造结构面切割,岩体破碎,加之汶川地震影响,斜坡松动、稳定性变差,在沟谷内堆积了大量的松散物资,具备了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条件。
大渡河康定段为干热河谷,历史上日最大降雨量72.3毫米,本次引发泥石流的两小时过程降雨量达56.1毫米,具备了激发大规模泥石流的水源条件。
响水沟属大渡河支流,长约14.3公里,流域面积约51.9平方公里,沟道比降大,沟谷源头和沟口高程差3 500米,具备了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经验总结:(一)关于应对总体策略。
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加强监测与预警,最大限度减轻自然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全面推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避免人为地质灾害。
(二)关于应急处置要求。
一要快速反应。
抢险救灾,快速反应是第一要素,没有最好只有最早,只有快才能赢得时间和机会。
此次灾害发生后,康定县20分钟内启动了应急预案,2个小时内州县相关部门、武警消防官兵全部调集到达现场开展救援,8小时内被困人员全部成功解救。
(三)关于抢险救灾措施。
各类地质灾害因灾种、规模、危害不同而处置措施各异。
但总的来说,作为政府决策一般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各司其职;2.开展人员搜救,第一时间解救被困人员,搜救(寻)失踪人员,抢救治疗受伤人员;3.划定危险区域,加强监测和预警,实施交通管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4.组织抢险工作,及时消除火灾、爆炸、环保等隐患,抢修受损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5.妥善灾民安置,开设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确保灾民“五有(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基本医疗)”;6.发布灾害信息,及时向社会通报灾情和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3.03.30•【字号】川自然资规〔2023〕3号•【施行日期】2023.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自然资规〔2023〕3号各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已经自然资源厅2023年第11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2023年3月30日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四川省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使用中央、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补助资金的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的确定、建设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威胁铁路、公路、景区、工矿企业、市政公共设施、水利、电力、能源等设施的地质灾害,确需抢险救灾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确需进行抢险救灾的,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人)组织实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是指因突发地质灾害引发,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的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主要涉及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清淤加固等。
第四条根据抢险救灾工作需要,设立现场指挥部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确定;未设立现场指挥部的,省直管或者跨市(州)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确定;跨县(市、区)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市(州)人民政府确定;除上述情形外,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
地区滑坡案例
地区滑坡案例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发生的、由于地质因素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自然现象。
其中,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发生往往给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地区滑坡案例,探讨滑坡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看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后发生的滑坡案例。
这次地震引发了九寨沟地区多处滑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位于扎西岗村的滑坡。
由于地震破坏了山体结构,导致大量岩石和土壤失稳,最终形成了滑坡。
这次滑坡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2018年福建宁德霞浦县发生的滑坡案例。
当地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了山体滑坡,造成了霞浦县多个乡镇的严重损失。
滑坡导致了道路中断、房屋倒塌、农田被毁等问题,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这次滑坡灾害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最后,我们来看看2019年云南临沧市凤庆县发生的滑坡案例。
这次滑坡是由于连日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导致了多处村庄被埋和道路中断。
在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当地政府和救援队伍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全力救援被困群众,同时加强了对险情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工作。
这次滑坡灾害的处理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地区滑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发生往往给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希望通过对地区滑坡案例的分析,能够增强我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提高我们的防范意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发布会内容
国新办就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举行第十次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等答记者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情况)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本次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柳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北川县城东面山体坍塌,摧毁大片房屋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下午的发布会。
这是我办就抗震救灾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举行的第10场发布会。
我们请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先生,向大家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的有关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柳源先生,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滑坡协会成员殷跃平先生。
现在,先请贠小苏先生做介绍。
贠小苏: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借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国土资源部,代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专家、职工,对在这一次特大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
这次特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重灾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
四川、甘肃、陕西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是中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
这次地震前,国土资源部对受灾区域中的41个县地质灾害的隐患点进行过普查,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4929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58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271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817处,这些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威胁着94万多人的安全。
根据最近几天航空遥感资料的解译和我们派出专家的实地调查,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许多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经成灾,巨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造成许多建筑物和民房倒塌,造成了人员的大量伤亡,也使公路、铁路、桥梁、通讯等大量基础设施摧毁,地震引发的大量的地质灾害造成了灾区的巨大损失。
我们根据航空遥感资料和专家实地调查初步分析,汶川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呈现出这样四个特点: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持续长。
地质灾害案例
地质灾害案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自然现象。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质灾害的案例,以便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地质灾害。
案例一,中国四川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造成了近7.7万人死亡,约37.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8450亿元人民币。
这次地震引发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大量的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这次地震的发生,提醒我们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防范工作,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
案例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拉岗火山喷发。
1980年5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莫拉岗火山喷发,造成了5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火山喷发导致了大范围的火山灰和岩浆的喷发,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次火山喷发的案例告诉我们,火山地区的居民要加强对火山活动的监测和预警,及时疏散人员,减少火山灾害带来的损失。
案例三,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
核泄漏导致大量的辐射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严重污染了周边地区的空气、水源和土壤。
这次核泄漏事故对日本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核设施的安全问题,加强核安全管理,防范核泄漏事故的发生。
以上这些地质灾害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和总结,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四川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验收工作指南及附表
第一章四川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验收工作指南第一节适用范围为做好四川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验收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四川省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细则(1:50000)»《四川省斜坡地质灾害隐患风险详查技术要求(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四川省境内中央和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补助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类项目,市(州)、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自筹资金项目参照执行。
第二节验收条件调查评价类项目验收阶段划分为:野外验收、成果验收与数据库验收3个阶段(附录1-1)。
一、野外验收(一)基本条件1.完成设计书规定的野外工作量,相关工作符合技术要求。
2.完成原始资料质量检查、编目造册和野外工作总结。
资料真实可靠、齐全完整。
3.通过承担单位内部验收。
4.提出野外验收申请并经过业主单位同意。
(二)需提交的材料1.项目中标通知书、合同(委托书)、野外验收申请、专家审查通过并修改完善的设计书与审查意见、设计工作量变更及批复意见、野外资料清单等资料。
2.野外调查数据、实际材料图、遥感解译、测绘和勘探类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影像资料等。
3.自检、互检、内部验收等质量管理文件。
4.各类野外工作小结及总结。
二、成果验收(一)基本条件1.完成野外验收,按野外验收意见完成整改。
2.完成报告、图件、附件、附表等编制。
3.成果报告通过承担单位内部审查并修改完善。
4.提出成果报告验收申请并经过业主单位同意。
(二)需提交的材料1.成果验收申请。
5.野外验收意见和整改复核意见。
6.成果报告、图件、附件、附表等相关资料。
7.成果报告内部审查意见及修改说明。
三、数据库验收(一)基本条件1.成果报告通过验收并修改完善。
2.按技术要求完成数据库建设。
3.提出数据库验收申请并经过业主单位同意。
(二)需提交的材料1.数据库验收申请。
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四川省丹巴县地灾害告 质详细调查报项目编号:1212010541106-4任 务 书 编 号:水[2005]018-6-4工作起止年限:2005—2006项目负责人:项目副负责人:编写人:单位负责人:总 工 程 师:编 写 单 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提 交 时 间: 2006年12月目 录序 言 (1)第一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19)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19)第二节地层与地质构造 (26)第三节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 (32)第四节水文地质特征 (33)第五节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33)第二章 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36)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 (36)第二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36)第三章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39)第一节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控制 (39)第二节地质条件对地质灾害的控制 (41)第三节降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44)第四节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45)第五节地震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46)第六节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46)第四章 典型地质灾害剖析及评价 (51)第一节典型滑坡剖析及评价 (51)第二节典型泥石流剖析及评价 (105)第三节典型崩塌(危岩)剖析及评价 (133)第五章 丹巴县大渡河流域及干流岸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139)第一节岸坡类型划分 (139)第二节岸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140)第三节岸坡稳定性评价 (143)第六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与危险性评价 (151)第一节分区目的和原则 (151)第二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152)第三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 (163)第四节城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 (166)第七章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75)第一节保护与防治原则 (175)第二节地质环境保护 (177)第三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78)第四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及防治规划建议 (181)第八章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222)第一节工作方法及流程 (222)第二节专业分层 (222)第三节完成的数据量 (223)第四节质量监控 (223)第五节数据质量评述 (225)第六节补充说明 (227)第七节结束语 (227)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228)第一节结论 (228)第二节下一步工作建议 (238)主要参考文献 (239)主 要 附 图1、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10万) 1张2、四川省丹巴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10万) 1张3、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10万) 1张4、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图(1:10万) 1张5、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图(1:10万) 1张6、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图(1:10万) 1张7、四川省丹巴县城区地质灾害分布和易发区划图(1:1万) 1张8、四川省丹巴县城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图(1:1万) 1张9、丹巴县大渡河流域及干流岸坡稳定性分区评价图(1:10万) 1张10、四川省丹巴县典型岩土体工程地质平剖面图(1:2000~5000) 1张11、四川省丹巴县城重点灾害区地质灾害分布遥感解译图(1:1万) 1张12、四川省丹巴县城重点灾害区森林植被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遥感解译图(1:1万) 1张13、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1:10万) 1张14、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三维影像图1张15、丹巴县城QUICKBIRD卫星影像图(1:1万) 1张16、丹巴县城重点灾害区地质灾害三维影像图1张主 要 附 件1、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数据库1份2、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1份3、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表1份4、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1份5、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物探工作报告1份6、甲居滑坡勘查报告1份7、干桥沟滑坡勘查报告1份8、四川省丹巴县甲居滑坡勘查物探工作报告1份9、四川省丹巴县干桥沟滑坡物探工作报告1份10、甲居滑坡、干桥沟滑坡勘查室内土工试验报告1份11、甲居滑坡、干桥沟滑坡勘查室内岩石试验报告1份12、丹巴县甲居滑坡勘查水质分析报告1份13、丹巴县干桥沟滑坡勘查水质分析报告1份14、四川省丹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1份15、丹巴县鹅狼沟、邛山沟泥石流灾害应急调查报告1份16、丹巴县建设街滑坡勘查报告1份序 言二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在全国有计划的开展了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大江大河和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工作。
地震引发泥石流的典型案例分析
地震引发泥石流的典型案例分析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能够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除了直接引发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伤亡外,地震还可能诱发其他次生灾害,如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由山体滑坡或雪崩携带大量碎屑和水流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极高的破坏力。
本文将分析几个典型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地震引发泥石流的过程和影响。
案例一: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
这场地震导致近7.5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和泥石流,对周边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该地区地形陡峭,土壤松散,是泥石流发生的高风险区域。
汶川地震发生后,满目疮痍的景象令人痛心,大量的泥石流淹没了村庄和道路,阻断了救援车辆的通行。
正是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地震引发的泥石流造成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二:1999年台湾大地震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了规模7.6的地震,造成震中及周边地区的严重破坏。
地震触发了台湾东北角山脉上的许多滑坡和泥石流。
其中最显著的案例是位于台北县瑞芳区的基隆河,河道陡峭且容易被堆积在上游的大量碎屑所阻塞。
地震导致山体坍塌,形成大量滑坡和泥石流,从而堵塞了基隆河的水流。
泥石流冲击着河岸,瞬间淹没了附近的建筑物和道路。
此外,由于泥石流冲击的力量巨大,基隆河的堤坝也发生了决口,导致城市进一步受灾。
这个案例再次证明了地震引发泥石流的可怕破坏力。
案例三: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凌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规模为7.8的地震。
这场地震是近现代中国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造成了近24万人死亡。
地震引发了唐山市及周边地区的泥石流,其中最重要的案例是震中涉县。
该地区地势陡峭,土壤较为松散,地震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了居民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唐山大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揭示了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对城市化地区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地质灾害主要特点和防治、建议
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最重的省份之一。
因处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带,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和暴雨、地震等诱发因素频发影响,使之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易发区。
汶川大地震更是给四川和全国带来巨大损失和伤害。
本文分析了四川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提出了一些初步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一四川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
(一)地质灾害分布广,频繁发生
四川省的地质灾害在地域分布的总体格局是西部多于东部,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
灾害发生盆周山地多于盆中,河谷多于平坝,工程活动频繁区多于工程活动稀少区。
据部分统计,全省现具有一定规模,造成危害的崩塌、滑坡约10万余处,泥石流沟3000余条,危及120余座县市所在城区和800多个乡、镇,500余家工厂、矿山的安全。
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数亿元,2007年全省21个市(州)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灾害类型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为主,因地质灾害伤亡200多人人,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多元。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四川省是一个矿业大省,近年来不合理开采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恶化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给矿山企业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矿山不合理开采引起了崩塌、滑坡,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地表开裂、矿碴
泥石流等灾害,如1995年眉山大洪山芒硝矿在开采过程中,因其回风巷道穿过了顶板芒硝淋溶带致使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造成矿区附近余居民缺水;1995年宜宾维兴镇在采煤过程中,关刀岩坡顶发生地表开裂,形成塌陷带,前缘发生大规模崩塌。
(三)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
随着四川省各项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投资力度加大,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特别是地质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灾害也更加严重。
由于大量建设的挖方、填方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边坡失稳、诱发滑坡、崩塌或形成危岩并导致老滑坡的复活。
(四)季节特征明显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四川省内降雨集中分布每年的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
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降低斜坡的稳定性。
据统计几乎所有的地质灾害暴发均与暴雨及长时间降水有关,特别是泥石流的发生更与降雨关系密切。
(五)地质灾害造成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地面的剥蚀、侵蚀作用,必然要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造成水土流失的最严重的侵蚀形式以表层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基岩裸露的斜坡、陡坡地带,虽然它的总的水土流失、侵蚀面积所占比例不大,但其危害严重。
四川省泥石流发生程度高,大、特大规模泥石流的发生是造成省内水土流失的
一个重要方面。
严重的泥石流活动区,土壤年侵蚀模数接近3000立方米/平方公里,强大的侵蚀作用使得沟谷和岸坡重力作用不断加剧,山地环境退化,森林植被破坏,并致使泥石流多发区失去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洪水和保护水土的能力,水土流失现象也随之加剧。
二、四川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生物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促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岷江上游大渡河中上游、安宁河上游、雅砻江及金沙江中下游、嘉陵江中上游地段因森林砍伐、开山采石、采矿等活动对原始植被及自然边坡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发生。
为此须采取相应的生物治理措施,恢复生态环境以达到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目的。
生物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提高自然水土保持能力;对陡坡旱地退耕还林,恢复森林植被,减少人类工程活动对坡体自然平衡的破坏;禁止任意采石取土,破坏丘陵和山地地表,防止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的发生。
2、工程治理措施
(1)防治滑坡的主要措施:消除和削弱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滑坡形成的影响,采用拦截、护坡、堵塞方法防止地表水入渗;修建排水沟、渗井等排走滑体内地下水;增大滑体的抗滑力,阻止滑坡的形成,如修挡土墙、抗滑桩或锚拉抗滑桩;改善坡体形态,消除隐患,可采用后缘减载、前缘加载等方法;改良坡体岩土体性质,提高强度,增大稳定性。
可采用灌浆、锚固、释水等方法。
(2)防治崩塌的主要措
施:修建护坡、护墙、人工削坡等消除小型崩塌隐患;疏导地表水和地下水,减缓冲蚀及侵蚀(3)防治泥石流的主要措施:拦截、滞流,修建拦砂坝、拦渣坝,设置停淤场,减弱泥石流的动力作用;减少物质流通,疏导下游;设置排导槽,约束水流,改善沟床平面,抑制泥石流暴发。
总之,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从多种因素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采取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三、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多方面,需在各级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下才能有效的减轻地质灾害损失。
国土、气象、城建、水利、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互通情报,确保省、市、区县之间的信息畅通,达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制定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
2、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宣传地质灾害知识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位于易发区内或重要地质灾害点附近的单位和群体,要建立地质灾害日常监测制度,并按照有关要求随时上报灾害发展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四川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艰巨。
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预防意识和知识水平是重要而有效的防灾减灾途径,通过广播、电
视、宣传材料、宣传栏和发放防灾明白卡等方式,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和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3、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查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和危害情况,编写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并通过对各县、区地质灾害资料的综合研究,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水平,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指导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按照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安排治理,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以取得最大防灾减灾效果。
4、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各县区要拟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各项职责。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
成立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实行值班、带班制度,并按照有关要求随时上报灾害发展情况,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报警和监督。
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信息。
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快速组织抢险救灾、灾民安置、灾害防治、重建家园等工作,以减轻地质灾害损失,逐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
5、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作用强烈,大规模挖山填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必须认真做好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非常重要。
存在地质灾害
隐患的建设场地须进行专门的治理,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6、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
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年度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建立重要的资金支持系统,确保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勘查设计、治理等工作的及时顺利进行。
(韩斌李笠孔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