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质灾害——崩塌
解读四川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成因
.
裴 军 ,
l 0 0 0次 。
2 0 0 8年 以米 ,到 阿坝 州 的次 数超 过
针 对灾 害事 发前为 何没 _ 仃预警 ,许证教授 分
析 ,E } ] 于事 发现 场海拔 高 ,具有 隐蔽性 ,l L J卜 植 被戍 _ } } { } ,群 众 平时很 少 } 二 山,卫 星监挖 和无 人机
心 常 务副 主 仟 旧廷 山,他 在 接 受 采 访 时表 示 ,
崩 塌 形 成 原 闪 比较 复 杂 , 除 丁与 降 雨和 岩 体 结 构 仃 天系 之 外 , 岩体 本 身时 间长 1 f , ,稳 定 性 降 低,也会突然崩塌。 “ 这 一 次 崩 塌 ,我 们 觉得 是在汶川地震以后,整个p q 川的 山体 都 有 一 松 动 ,何 一些 力学性 质 在 下降 ,稳 定性 在 下 降 ,
诱发茂县 特大 山体 滑坡的 “ 元 凶”
川 茂县 “ 6 ・ 2 4 ”特 大 山 体滑 坡 发牛 的原 冈 是 什 么 ?灾 害 事 发 前 为 何 没 有 预 警 ? 以上 问
题 备 受 民众 关注 。针 对 此 次 山 体垮 塌 ,央 视 记
者 采访 了 国土 资 源 部 地 质 灾 应 急 技 术 指 导 中
我 固 数 十 起 重 人地 质 灾 害事 故 的 现 场 调台 、抢 险救 灾 和应 急 处置 。 I 来 自M 一 实验 室 的教 授
向 山下 滚 落 过 程 L } l 带 动 斜坡 碎 屑 ‘ 起运 动 , 以 当时 的 降 雨 量 ,斜 坡 虽 然 松 散 但 也 问题 小 火 , 天键 还 是 高 山 巨 崩塌 带 来 的冲 击 ( 以争 t形
四川九龙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方法及评价
地 质 灾 害易发 程 度分 区基 于地 质 环境 ( 貌条 件 和岩 土体 类 型 控 制 ,不 同地 貌 条 件 和 岩 土 体类 型 其 地 地 质灾 害 的发 育程 度 和主要 类 型是 不 一 样 的 ) 及 人类 工 程一 经 济 活 动状 况 条 件 下 的地 质 灾 害类 型 和类 型 组 合 、及展 布特 征 、发 育程 度 ( 主要 是 地质灾 害 隐患 点 的密集 程度 ) ,以定性 分 析 为 主 ,定 量化 评 价 为辅 进行 。分 区原则 是 地质灾 害易发 程度 分 区 的基 础 ,只有 正 确选择 分 区原则 和 致灾 因子 ,才 能制 定 出合 理 的 分 区方 案 。
部。九龙县地质灾害 自 19 98年以来 ,共造成 2 人死亡 ,全毁房屋 13间,直接经济损失达 1 0 万元 。 5 9 0 2 目前 ,受 地质 灾 害威 胁 的户数 为 2 14户 ,共 1 3 7 04 0人 ,约 占九 龙 县 总 人 口的 1. % ,威 胁 耕 地 面积 6 92
王 鸿 ,杨 中福
605 ) 10 9 ( 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 院,四川 成 都
摘 要 : 四川 九 龙 县 地 质 灾 害 众 多 ,灾 害 类 型 主要 以 滑 坡 、崩 塌 、 泥 石 流 为 主 。 在 实 地 调 查 的 基 础 上 ,结 合 G S I
空问分析原理 ,对 九龙 县地 质灾害易发程度按照地 质环境 条件差异 、地 质灾 害形成 主导 因素 、乡镇 级行 政区相 对完整 、综合分析定量化并参 照遥感 详细解译结果进行 分 区,并 根据地 质灾害 易发 程度 的不 同 ,对 九龙县 地质 灾 害做出 了详细 的分 区及评 价。
四川贡荣县崩塌案例分析
四川贡荣县崩塌案例分析案例正文:2017年9月1日上午8点40分,荣县双古镇五桐村一匹山发生一起山体崩塌和滑坡中型地质灾害,崩塌和滑坡方量达4万方,涉及山体达24万方。
灾害造成房屋垮塌9户83间,电线杆损坏20余根,道路损毁1点5公里,危险区域涉及群众46户180人。
灾害发生后,市县两级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李刚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县委书记韩明祝接报后立即安排部署,事发地政府与市县各部门通力配合,预警避险和处置得当,无人员伤亡发生,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以妥善安置,社会秩序平稳。
案例分析:近年来,我省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质灾害强度以及受灾规模都相对较大。
特别是受暴雨和长时间连续降雨影响,不仅能造成洪灾,而且易诱发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等的发生和形成,引起山区等多种区域性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危岩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破坏当地通信及交通设施设备等,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
“91”一匹山地质灾害发生后,塌方滑坡量大,危险区域受灾群众数量多,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李国贵、市政府副市长龙腾鑫立即作出安排,副市长鲜光鹏和县长郑小清靠前指挥避险安置,确保了事件的妥善处置。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常抓不懈。
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和要求,及时召开全县工作部署会并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各级责任;尤其抓好汛期工作,坚持主要领导三天一部署,分管领导一天一研究,有效推进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是强化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先。
通过人防加技防,提高地质灾害危险区的预测预报能力,至灾害发生前,仅2017年开展了“四次预警、四次搬迁”,提前避险搬迁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是强化工作措施,坚持常态化监管。
全面开展隐患排查,落实汛期24小时值守制度,健全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为成功避险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做法:“91”一匹山地质灾害事件能成功避险,并得以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缩小灾害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与我市各级、各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分不开。
概述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概述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崩塌会使建筑物或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或掩埋公路和铁路,造成交通中断,或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导致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堰塞湖决口,还可引发洪水灾害,因此需对危害大的崩塌进行治理。
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根据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地层构造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等,综合采取多种治理措施才能达到治理的目的。
标签:崩塌地质灾害危害治理措施1基本概念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1.1分类按崩塌体的物质构成分类:可分为岩体崩塌和土体崩塌两大类。
前者崩塌体主要由岩体组成;后者崩塌体主要由土体组成。
按崩塌体的规模分类:当崩塌体的体积≥1×104m3为大型;(0.1-1)×104m3为中型;≤0.1×104m3为小型。
按崩塌发生的形式分类:分为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和错落式崩塌等。
1.2危害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掩埋公路和铁路,造成交通中断。
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导致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堰塞湖决口,还可引发洪水灾害。
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
2崩塌的治理措施及工程实例崩塌主要采用坡面清危、裂缝封填、排水、被动防护、砂浆锚杆、主动防护网、岩腔支补、预应力锚索等治理措施。
2.1坡面清危坡面破碎松动岩体采用静态爆破或人工撬挖方式进行清理。
清理范围延伸到最大清理边界,外侧3m的水平间隔。
坡面清理不得有较大的突出和凹陷,削坡、清理浮石采用自上而下,分区跳段的方式进行,每段施工长度一般控制15m。
工程实例1:河北省阜平县某崩塌治理采用静态爆破的方法,配合人工破碎清理方式,将坡体上高程1100-1110m 段危岩体进行清理。
共计清理危岩工作面积为162m2,合计清理危岩方量为945m3。
静态爆破施工流程为:钻孔布置→在岩石上钻孔→将无声破碎剂与水搅拌成浆→往孔中灌浆→岩石开裂→清理破碎碎屑。
四川省眉山市射亭村五组3号崩塌特征及防治措施
四川省眉山市射亭村五组3号崩塌特征及防治措施摘要:通过对崩塌特征调查分析,明确各危岩带、危岩单体的分部规律、形态特征、破坏模式、裂缝组合关系及稳定性,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将有效防治崩塌灾害。
关键词:崩塌;危岩带;危岩;破坏模式;防治措施1崩塌基本特征及稳定性1.1危岩分布及形态特征1.1.1危岩体分布及形态特征根据现场勘查,射亭村五组3号崩塌分布范围为射亭村五组公路内侧,发育于走向近南北陡坡坡面上。
坡顶标高1893~1912.2m,坡底标高1882.6~1886.6m,相对高差约7.5~30m,坡面倾向236°~290°,自然坡度66°~90°。
根据崩塌体分布特征由北向南将其划分为Ⅰ号、Ⅱ号、Ⅲ号三处独立危岩带。
Ⅰ号危岩带:位于勘查区北侧,北端以山体小型冲沟为界,南端以坡面坡度陡缓交界处为界,带由中~厚层状灰岩夹薄层砂质页岩构成,立面形态呈不规则梯形状,坡顶标高1893~1903.1m,坡面倾向282°~290°,坡度66°~85°,宽51.8m,高7.5~18.2m,面积732.4m2,坡面走向与下部公路平行,岩体呈碎裂~块裂状~块体结构,主要发育危岩单体及掉块的危岩,根据Ⅰ号危岩带内的危岩分布情况及危岩块体大小,共划分W1、W2、W3共3个碎裂~块体状危岩单体,部分块径小但存在零星掉块的危岩未单独划出(照片1-1)。
照片1-1Ⅰ号危岩带危岩分布范围Ⅱ号危岩带:位于勘查区中部,北端以山体小型冲沟为界,南端以冲沟为界,由中~厚层状灰岩夹薄层砂质页岩构成,立面形态呈不规则矩形状,坡顶标高1906~1912.2m,坡面倾向260°,坡度80°~90°,宽56.2m,高24~30m,面积1573.6m2,坡面走向与下部公路平行,岩体呈碎裂~块裂状~块体结构,主要发育危岩单体及掉块的危岩,根据Ⅱ号危岩带内的危岩分布情况及危岩块体大小,共划分W4、W5共2个碎裂~块体状危岩单体,部分块径小但存在零星掉块的危岩未单独划出(照片1-2)。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相关推荐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地震特点研究发现,汶川地震地震能量巨大,震级大,烈度超强,震源深度较浅,破裂长度大,地震持续时间长,这是造成巨大损失的内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篇11 引言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8.0级特大地震。
这次地震震级大,余震也很多,地表破裂十分严重,同时也带来了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建国以来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震害严重的特大地震。
我国处于西亚地中海和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交汇地区,是个受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然而我国对地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对房屋抗震研究也是十分缓慢。
而且对地震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室内试验着手,但室内试验却很难模拟出现实的地震作用,再加上地震发生本身的复杂性,地震作用很难预测。
所以地震的作用机制及震害还很难准确确定。
因此对地震特点及震害分析就十分必要,这对我们研究地震作用机理,进行抗震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汶川地震特点根据房屋的破坏特征和实地研究,我们发现汶川地震具有以下特点:1、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为7级地震的32倍,本次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约为1023.7尔格,有专家称相当于当年上千颗二战时美国在广岛扔的原子弹的能量。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汶川卧龙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9g(地震烈度10度强),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
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9度)的区域尺度达到350公里,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2、震源深度浅、破裂长度大。
汶川地震震源发生在地表以下19千米处,所产生的地面运动十分剧烈,地震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开始向北偏东49度方向传播,破裂长度达240千米。
3、发震方式特殊、震动持续时间长。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ppt
滑坡、崩塌、泥石流
主讲人:赵其华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我国是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灾情严重、分布面积广 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 加的趋势,所谓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 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崩 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 爆,坑道突水、灾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 岩土膨胀,砂图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化及沼泽化, 土壤盐碱化,海岸带变迁以及地震,火山、 地热等。
100
流
四川省
2007.5.24
甘孜州九龙县乌拉溪乡 河坝村庙子沟
泥石 流
12
5
1267.75
降雨引发泥石 流
雅安市石棉县丰乐乡国
四川省 2007.5.25 道108线2545Km+700m 崩塌 10
16
处
自然因素
云南省
2007.7.19
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 电站施工工地
滑坡 29
5
工程施工
四川省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我国仅滑坡、崩塌等 崩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在50亿元人 民币左右,并且,随着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深度和广 度的不断增加,上述统计数字还在呈加速增长的趋势。
2004年,全国共发生中等规模以上地质灾害875起,其中滑 坡572起,崩塌181起,泥石流77起,地面塌陷25起,地裂缝13 起,造成688人死亡,172人失踪,42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20.5亿元。今年因地质灾害死亡的人数略低于往年。2003年因 地质灾害造成死亡的就有743人,12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48.7亿元。
中国东部丘陵,平 原地面变形为主
5天4夜 不时遇瞬间崩塌——西安铁路局宝成铁路抢险纪实
5天4夜不时遇瞬间崩塌——西安铁路局宝成铁路抢险纪实酷暑时节,云横秦岭,暴雨滂沱,引发铁路沿线水害险情不断。
8月9日12时许,在四川境内的朝天至军师庙间,一座山体突然滑坡,3万多立方米泥石涌向线路,导致宝成铁路中断行车。
危急关头,西安铁路局看守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及时拦停列车。
陆续奔赴到现场的2000余名干部职工,在烈日暴晒下,展开了五天四夜的抢险攻坚战。
8月13日20时59分,宝成铁路恢复双线运行。
21时许,当第一列41070次货车安全通过抢险点时,西安局干部职工们已经整整奋战了104个小时。
在水害天灾面前,铁路职工们挺起不屈的脊梁,以赤胆忠心和顽强斗志,又一次守住了行车安全大门。
“快,设防护,行车安全第一。
”“秦岭,天下之大阻也。
”已运营半个多世纪的宝成铁路,穿越秦岭主峰,是一条连接我国西北、西南的南北铁路大动脉。
旅客们乘坐火车穿行在秦山蜀水时,常常看到悬崖飞瀑或清泉溪水的美景。
秦岭山水景色美,自然灾害却不断,降雨频频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
今年入汛以来,宝成铁路因水害中断了4次行车。
从7月份起,地处秦岭腹地的朝天站区,出现多次强降雨,到8月6日,累计降雨量759毫米。
复杂的山区气候和地质环境,引起西安局干部职工的高度警觉。
在汉中工务段位于朝天至军师庙间的Ⅰ级防洪点,看守工刘贵湘、严大香坚守在岗位上,密切关注着线路附近的山体。
8月9日12时37分,只听訇的一声,宝成铁路上行线310公里850米至950米处,山体突然滑坡。
滑坡体长80米、高50米、厚6米,摧毁既有四级挡护墙,泥石掩埋上行线50米、下行线30米。
水害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快,设防护,行车安全第一。
”刘贵湘、严大香发现险情后,火速行动,分别在线路上设臵防护,并通知车站立即封锁区间,扣停列车。
几乎同一时间,在附近作业的宝鸡供电段朝天供电工区接触网工何世林、蒋兴宁,西安工务机械段桥隧一车间副主任晁军社、班长张剑英等也发现了山体滑坡,他们立即奔到水害地点,和看守工一起设臵防护。
崩塌、滑坡与涌浪—认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与涌浪—认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董好刚; 霍志涛; 田盼【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8(034)004【总页数】6页(P360-365)【作者】董好刚; 霍志涛; 田盼【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质条件之崇险,早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生动记载(图1)。
三峡工程建设后,水库蓄水形成长约5300 千米的库岸,现已查出的滑坡达5000 多处,地质灾害风险更加凸显[1-2] 。
比较典型的如2008年11月23 日发生的巫峡上游的龚家方崩塌,产生高达32 m 的涌浪灾害[1] ;2015 年6 月24 日发生在大宁河口对岸的红岩子崩滑,产生5 ~ 6 m 的涌浪;巫峡段2008 年以来一直持续发生变形破坏的马鞍子斜坡[2] 等等。
认识这些灾害的特征并学会预防非常重要。
图1 三峡库区地貌1 走近崩塌、滑坡与涌浪1.1 崩塌崩塌是指高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后,以滚动、跳动、坠落等为主的运动现象与过程[3-4] (图2)。
未崩坠塌落之前的不稳定岩土体称为危岩体。
图2 崩塌形成示意图一般来说崩塌具有突发性,发生时间极短,运动速度极快,能够达到5~200 米/秒[3] ;崩塌规模的大小相当悬殊,大规模的岩体崩塌体积可达数千万立方米甚至上亿立方米,小规模的岩体崩塌称坠石,一般体积仅数立方米或数十立方米,甚至是小型块石的塌落。
崩塌对斜坡底部的房屋、道路、航道等危害很大,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
(1)崩塌形成条件崩塌形成条件,可以用陡、裂、空、落四个字概括[4] (图3)。
陡:地形坡度大于45 度、高度大于30 米以上的坡体。
裂:坡体内部发育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隙、顺坡裂隙或软弱带;坡体上部已发育拉张裂隙,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将可能贯通,使之与山体形成分离之势。
崩塌地质灾害的研究与分析综述
崩塌地质灾害的研究与分析综述摘要:危岩体的崩塌伴随着巨石块的跳跃、弹跳现象,携带能量巨大、运动速度快,对运动路径上的阻挡物有强大冲击力,往往造成道路交通不便、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
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崩塌地质灾害进行研究,重点对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分布区域、调查与分类方法、预测和治理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并总结崩塌地质灾害研究的局限性,希望对有关部门管理和治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崩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防治预警1引言所谓崩塌,主要指陡峭斜坡岩石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与斜坡脱离,高速度向斜坡底部滚落的现象[1]。
危岩体本质上是指由岩体结构面、临面及地面构成的稳定性较低的结体,是多因子耗散耦合的必然结果[2]。
由于崩塌产生时伴随着巨石块以及携带大量碎石块的移动,其中巨石作为一种大体积、大质量的滚石,其崩塌失稳及高速、高能远程运动往往导致沿途建筑物和交通线路的毁灭性灾难[3],对社会交通、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等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岩稳定性态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重视崩塌防治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掌握其分布区域和形成条件,了解灾害形成机理与发育特征,使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对其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研究现状2.1分布区域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4]、褶皱和断层构造地带,尤其是褶皱的核部和断层破碎带两侧,岩体破碎,构造活动强烈,若再配以陡峻的地形,则易发危岩[5],如地震频发的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第一、第二级阶梯艰险山区[6],以及坡度在30°<g<70°的边坡[7]和g>50°的黄土地区[8]。
2.2形成条件科学有效的认识到危岩体的形成条件,才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灾害防治。
为此,国内外学者展开大量研究,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陈洪凯、叶四桥[9-11]等人认为,危岩体的发育有其特定的环境条件,只有在水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与地震、地层与岩性条件等内外因同时具备时,才有危岩发育的可能,并可能激发条件的作用下发生失稳崩落,而带来危害。
崩塌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
崩塌多发生在山地、高原沟谷及陡立河岸等陡峭斜坡地带,一般坡度 在50°以上。
60
8
二内在、条形件成条件及发生机理
2、岩性 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类
的碳酸盐岩、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 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
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小型坠 落和剥落为主。
26
崩塌的防治措施
3. 主动防治技术措施 (1)防治原则
在整治过程中必须遵循标本兼治、分清主次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 结合、治理危岩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治理最大限度降低危 岩失稳的诱发因素,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危岩本身既是崩塌灾害的祸根,也是一种景观资源。危岩崩塌整治工程必须兼 顾艺术性与实用性,把治岩、治坡、治水与开发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达到除害 兴利的目的。
堆
积
2)运动特征识别
物
崩塌的运动多为滚动、碰撞、跳跃等方式。若在崩塌现场观测,见到山上垮 塌中坡体岩块为滚动,碰撞,跳跃为主运动方式的可判定为崩塌。
(3)堆积体特征判别 崩塌堆积体为倒石堆,大、小混杂,杂乱无章,小块的多堆积在上部,大块 的多在堆积体坡脚,个别大块石滚得更远。
25
崩塌的防治措施
爆
人为的工程活动改变坡地系统结构(修筑铁路等改变坡形、采矿掏 破
空)。
崩
人为活动促进了外部激发条件(爆破等)。
1塌3
二、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
崩塌的形成机理
崩塌的形成机理
潜在崩塌体形成 成岩过程:沉积、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含原生
裂隙的岩体。 构造运动:构造变形、破坏作用形成构造裂隙。 新构造运动:形成陡峭的地形和表生裂隙。
泥石流(崩塌)、勘查报告
级别
Ⅰ
Ⅱ
Ⅲ
危害对象
县级和县级以上城市
主要集镇。或大型工矿企业、重要桥梁、国道专项设施
一般集镇。县级或中型工矿企业省道及一般专项设施
受灾程度
危害人数/人
>1000
1000~500
<500
受灾程度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1000
1000~500
<500
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10000
1000~500
11、《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12、《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13、《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
14、《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0.6 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0.6
我单位在勘查设计书通过评审后,按评审意见对勘查设计书进行认真修改并报专家组认定后,组织测量、地质、探槽及后勤等人员进场开展工作。
1、《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指挥部 2004.12.);
2、《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01);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50287—99);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1996年
四川地矿局909地质队
安县凯江上游插秧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书
2006年
四川地矿局909地质队
1:10万
四川省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
2005.6
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1:5万
地质灾害事件报告
地质灾害事件报告地质灾害是指地质过程导致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威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近年来中国发生的一起地质灾害事件,2024年汶川地震。
2024年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的震中位于北纬31.07度,东经103.33度。
这次地震发生于2024年8月8日凌晨2点28分,地震的震级为7.0级。
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这次地震导致了超过15,000人死亡,另有超过30,000人受伤。
地震灾害首先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生命财产损失。
大量的房屋倒塌导致了大批人员被掩埋,救援行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此外,由于通信和交通网络的瘫痪,救援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这次地震也暴露了中国在地震防御方面的一些问题,例如房屋建设质量不达标、抗震设施不完备等。
地震灾害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大量的山体滑坡、崩塌和地面破裂导致了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此外,地震产生的强烈震动也会影响到地下水的分布和地表水的流动。
这些影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田产量都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地震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包括派遣军队和专业救援队伍赶赴灾区,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和人员支持。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地震灾区的重建投入,改善了抗震设施和建筑质量控制。
中国科学家也加强了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和预测,以提高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
然而,地震灾害的防控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地震是一种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现象,即使有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也很难完全杜绝地震灾害的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社会公众的地震意识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威胁。
汶川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次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困难。
为了应对地震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和长期措施,但防控工作仍然存在着挑战。
川藏高速公路崩塌危岩发生机制与防治
川藏高速公路崩塌危岩发生机制与防治1、引言中国是世界上崩塌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崩塌灾害在我国呈逐年加重趋势。
崩塌在我国的各个区域基本上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形变化大、地质构造作用强烈的地区,尤其是以环青藏高原第一阶梯的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甘肃、青海等省最为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严重影响铁路、公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安全。
崩塌是指陡峻坡体上的岩、土块体在重力、地震、降雨及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块体脱离母体的倾倒、滑落、坠落、滚动,在坡脚杂乱堆积的一种地质现象。
危岩是指陡坡上的岩、土块体存在变形的迹象、征兆,具备发生崩塌的条件,危岩体是潜在的崩塌体。
呈带状分布的公路边坡崩塌源广泛,分布不连续,很难投入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准确的调查,且发生破坏过程往往比较短暂,常常造成影响较大的安全事故。
如2010年4月25日~5月2日,台湾省第一高速公路接连发生边坡崩塌,造成5人死亡;2011年12月12日,湖南省怀新高速公路唐家湾在建隧道入口处约250m3的巨石坠落造成4人死亡;2014年7月17日,国道G213线四川阿坝茂县境内石大关乡超限站附近发生体积约3×103 m3的崩塌,造成 10人死亡,22人受伤;2016年3月8日,四川马边县S103省道K326+400处发生体积约160 m3的边坡崩塌,造成7人死亡……尤其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崩塌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达1万人左右,占全部死亡失踪人数的11.5%以上。
作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之一,川藏公路北线国道G317和南线国道G318,位于地形高差显著,板块活动强烈,山地灾害频发的青藏高原地带。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公路建成以来,沿线频发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每年都会发生交通中断和人员伤亡事故,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防建设。
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
紫坪铺大坝绕坝公路边坡防治
1.活动断裂与地震破裂
2.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3.滑坡及地质灾害
4.崩塌及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震响应 6.几点思考
1、加强流域性的地质灾害风险管 理,探讨流域性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都汶路泥石流
2、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建设
用地地质灾害风险监督管理机制
砸毁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安县高川老虎嘴崩塌
1.活动断裂与地震破裂 2.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3.滑坡及地质灾害
4.崩塌及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震响应
6.几点思考
汶川强震区地震灾害的成功防治实例:
北川县城防止滑坡
丹巴县城滑坡防治
青川红光乡泥石流防治 紫坪铺大坝边坡防治
北川县城王家岩滑坡
治理后的丹巴新城滑坡
长。
汶川地震及其余震(截至8.21 25270 次)
●三是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
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km——20km,
因此破坏性巨大。
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等多部 门先后派遣多批专家赴汶川8级地震灾区,对同震位移这一重 要地震参数进行考察和测量。
遇难:69226人
受伤:374643人 失踪:17923人
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
等多部门先后派遣多批专家赴汶川8级地震灾区。经专
家认定,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 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 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 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 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自然和人为因 素 降雨引发泥石 流 降雨引发泥石 流 自然因素 工程施工
2007.5.25
10
16
2007.7.19 2007.8.10 23:00 2007.10.17 2:00
29 11 5 1 5
5 3 500 2.5
降雨 强降雨,地质 条件差
2008年1-12月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6580起,其中滑坡 13450起、崩塌8080起、泥石流443起、地面塌陷451起(图 1)。共造成1598人伤亡,其中死亡656人,失踪101人,直接 经济损失32.7亿元。与2001年以来的多年同期相比,2008年 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低于多年平均值( 表1)
图1 2008年全国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表1
年代
2001年以来地质灾害灾情对比
发生数 死亡 失踪 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 量(起) (人) (人) (人) (亿元)
2001
2002 2003
5793
48000 13832
788
907 743
120
109 125
936
470 3355
35.0
51.0 48.7
2004
2005 2006 2007
13555
17751 102804 25364
734
578 663 598
124
104 111 81
280
339 453 446
40.9
36.5 43.2 24.8
2008
2001- 2007年平 均值
26580
32443
656
716
101
111
841
897
32.7
1.1.2 滑坡灾害
滑坡与崩塌
5.12汶川地震引起的陕西滑坡
黄土滑坡
断裂滑坡
中国滑坡分类示意图
2 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崩塌和滑坡是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之一,其危害和影响仅次于 火山地震。
(一)崩塌滑坡的差异性
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 有一定外部形态。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 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
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 动为主。
4 影响滑坡的因素
• 1、岩性
• ①松散沉积物过量在上,硬岩层在下。
• ②软硬岩层相间。
• 斜坡的物质组成直接影响着滑坡的发生与 否,不同土体、岩体的工程力学特征不同, 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抗软化、抗冲 刷的能力也不同,发生滑坡的频率也不一 样。
2、地质构造
滑动面常是构造软弱面(层面、断层面、节理面、 不整合面等)
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
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 滑坡体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
3滑坡的形态要素与分类
• 一、滑坡的形态要素滑坡形态示意图
滑坡要素示意图
三、滑坡分类
• 常用分类:
• 1、根据滑动面与岩层层面关系分:
• 无层(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 滑坡。
1 崩塌和滑坡灾害
二、滑坡的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 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 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 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 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 山”。
汶川滑坡
汶川滑坡
汶川滑坡
滑坡与崩塌
1 崩塌和滑坡灾害
• 一、崩塌的定义
四川康定Ms6.3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及成灾模式
四川康定Ms6.3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及成灾模式曹水合;王运生;贺建先【摘要】为揭示康定Ms6.3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发育特征,震后第一时间对康定震区开展了应急调查工作,得到以下认识:康定6.3级地震震级不大,但仍诱发了以小型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崩塌主要沿北西走向的鲜水河断裂带、近南北向力丘河(八美-新都桥段)右岸、北东向深切峡谷(泸定-丹巴段);崩塌源主要分布在地形突出部位和卸荷松动强烈部位,堆积以块石、孤石及碎石为主,对灾区的公路造成一定的破坏,其次是坡脚的民房,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威胁公路的正常运行.此外,项目组冷竹关地震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地形突出部位地震放大效应明显.因此,地震波强度及地形放大效应是控制灾害发育的主因,斜坡结构类型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建议在山区道路规划中避让陡立谷坡中上部、突出山嘴等部位.【期刊名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年(卷),期】2015(026)004【总页数】7页(P87-93)【关键词】康定地震;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控制因素;成灾模式【作者】曹水合;王运生;贺建先【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四川省地矿局九一五地质队,四川眉山 620000;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0 引言据中国地震台网,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2014年11月25日23时19,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发生6.3与5.8级地震(以下简称康定Ms6.3级地震),震中距康定县城约30 km,距成都市约230 km。
成都、德阳、乐山等地都有明显震感。
图1 康定地区中强震震中分布[6]及Ms6.3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 epicenter in Kangding area and co-seismic geohazards distribution caused by Ms6.3 earthquake2014年11月19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作者在内的6名科研人员在泸定进行斜坡地震动监测数据采集工作,11月22日16时55分6.3级地震后,鉴于强震后常常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1-5],工作组迅速对康定姑咱地区进行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调查,并于次日(11月23日)对震中康定塔公乡重灾区进行了重点排查;另一方面,及时通过多渠道收集地震灾区地形和地质资料,并对距离震中较近的冷竹关地震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浅谈汶川地震
浅谈汶川地震1引言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4km,大地震在90s时间内完成了主要能量的释放,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同时爆炸所释放的能量,造成人员伤亡超过10万,近1。
9万人失踪,此次地震危害之大,历史罕见。
地震主灾区位于四川西部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属于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
此次地震不仅直接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进一步引发了堰塞湖和泥石流等链式灾害。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由其诱发的各种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影响范围巨大。
此次地震,严重受灾区主要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等市县。
从灾害面积来看,汶川县受灾面积最大为131.55km2,其次为北川县,为45。
57km2,其余地区均介于6-17km2。
2汶川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地形地貌:受灾区主要包括龙门山区和成都平原两个地貌单元,地形上处于我国第一梯级青藏高原向第二梯级四川盆地过渡地段,地形变化剧烈。
以龙门山大断裂为界,西部山高谷深,犹如屏障拔地而起,东部则为平坦的成都平原。
地貌反差极其强烈。
整个地形西南部高,东北部低。
其西南段南部山顶海拔高度为2500-3500m,最高为4000m左右;东北段海拔高度1500-2500m左右,最高3000m,成都平原则在800m以下。
地层岩性:受灾区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区内上三叠统广泛出露。
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发育的中三叠世—侏罗纪地层最全。
三叠纪以后的主要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包括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地质构造:受灾区位于我国著名的活动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上,活动构造发育,断裂总体走向NE40°左右。
本区著名的活动断裂有江油—都江堰断裂,北川—映秀断裂,雪山—青川断裂(见图1),由图可知所有的次生灾害整体分部成带性,与本区著名活动断裂分布几乎一致。
本区地震历史记载以来7级以上地震8次,最大的即为此次汶川地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大型:>100万方 大型:10-100万方 中型:1-10万方 小型:<1万方
四川省近年来发生区域性的滑坡、崩塌和危岩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绝大部 分是由大的暴雨过程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引起的,四川省全年平均降雨量 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反映了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强度的趋势。 四川省主要地质灾害发生与降雨期的关系
回去居住。
识别方法
1.坡体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隙发育或顺坡
裂隙或软弱带发育,坡体上部已有拉张裂隙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
裂缝即将可能Biblioteka 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发生过崩塌,今后
锚杆串联:一般锚固深 度为危岩深度的1/2。
托梁加固:危岩下部的基岩高陡,无条件设置支撑且不 宜清除时,可在其下设置托梁,将危岩承托住。
防崩塌明洞
拦石网
崩塌的度数
Ⅱ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 Ⅴ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 出现裂纹 ; Ⅵ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 Ⅶ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Ⅷ度;建筑物破 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 等崩塌,铁轨弯曲;
四川省雨季(5-10月)地质灾害数量统计
崩 塌 前 后 对 比 图
荣县
2017年1日上午9点左右,荣 县双古镇五桐村一山体发生 滑坡,4万余方土石瞬间崩 塌而下,造成附近9户村民 的共83间房屋垮塌,电线杆 损坏20余根,周边茶园土地 下沉50厘米。由于当地安装 的智能预警系统连续发出三 次预警,危险区域涉及的46 户群众共180人提前成功转 移避险,此次险情并未造成 人员伤亡。
THANK YOU
据1999年至2000年资料统计,四川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共5770处,其中滑坡、崩塌、 泥石流达5310处。
据上表,在调查的5770处 地质灾害中,其中有1003 处崩塌,占四川灾害总数 的17.4%,而其中大型崩 塌点又占崩塌总数的 38.7%,小型崩塌为44.9%。 与此同时,这些地质灾害 中与不合理人类工程建设 相关的地质灾害达4040处, 占统计总数的70%左右, 主要为滑坡、崩塌,由自 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 1730处,约为统计总数的 30%,以泥石流为主。
四川崩塌实例
随着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加之特殊的自然地理地 质环境,使四川的地质灾害成为我国发育最多、规模最 大、类型最全、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大省, 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同时也享有“地质灾害博物 馆”之称。据不完全统计,省内具有一定规模、造成过 危害的滑坡、崩塌多达3000多处,泥石流沟2000多条。 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之多,个别年 份上亿元。(1981年全川发生泥石流1000多处,灾害性滑 坡、崩塌6万多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严重 制约了四川省的经济发展。
四川省范围内的崩塌按其成因,大致可分为 以下三类:
一、坠落式崩塌:斜坡上悬空的岩土块体呈悬臂梁受力状态,在重力作
用下发生断裂,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脱离母体的破坏方式。
二、倾倒式崩塌:此类崩塌一般也具备岩性软硬相间的组合特征,经历 其漫长的地质风化作用,在下伏软弱层形成凹崖腔,加之上覆坚硬岩体 本身陡倾节理裂隙发育,凹崖腔上部岩体在重力等作用下沿支撑点形成 倾倒式崩塌。
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隙不
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
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防治措施
原则:小型-防止;大型-绕避 措施:防-防止其产生的措施;治-拦挡防御的措施
具体措施:一.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包括排出边坡地下水和防 止地表水进入。 二.锚固:1.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 2.拦截——对于仅在雨后才有坠石、剥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 3.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 4.打桩——固定边坡。 5.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一般边坡均可采用。 三.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 四.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 一步发展。 五.其他:灌浆(充填硅酸盐水泥)等。
崩塌
目录
• 概述 • 分类 • 产生条件 • 四川崩塌实例 • 崩塌发生的前兆 • 识别方法 • 防治措施
崩塌的概述
崩塌是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块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 突然发生崩落或滑落,并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撞击破碎,最后 堆积于坡下的现象。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 物质,称为崩塌体。 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 的岩崩,称为山崩。崩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带,山崩限于高山峡谷 区内。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 很大的界面,崩塌体的运动方式为倾倒、崩落。 崩塌体碎块在运动过程中滚动或跳跃,最后在坡脚处形成堆积地 貌——崩塌倒石锥。崩塌倒石锥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 由于崩塌所产生的气浪作用,使细小颗粒的运动距离更远一些,因 而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分选性。
崩塌的分类
按崩塌体的规模分类:当崩塌体的体积超过1000000立方米 时称崩滑;介于1000000立方米-10000立方米时称崩塌;小 于10000立方米时称为坍塌或塌方;仅有少量碎块石时称坠 石。 按崩塌体的物质构成分类:可分为岩体崩塌和土体崩塌两大 类。前者崩塌体主要由岩体组成;后者崩塌体主要由土体组 成。 按崩塌发生的形式分类:分为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 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和错落式崩塌等。
山体崩塌对附近居民住宅 造成了一定损失
崩塌发生的前兆
1. 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
2. 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3. 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 4. 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
发现前兆,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有“也许崩塌不会发生”的想法;要及时 远离以及通知周围的居民、游客远离 2.崩塌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时,首先撤离人员,千万不要立即进行排 土、清理水沟等作业,待灾情稳定以后再作处理; 3.大雨过后,虽然天气转晴,但在5至7天内仍有可能发生崩塌灾害, 因此,人员撤出后,虽然崩塌没有发生,也不要天气一转晴就急着搬
三、滑移式崩塌:该类型崩塌主要发育于软硬相间的近水平状的岩体中,
斜坡坚硬岩体由于下部软岩的压制拉裂而先表现为滑移变形,至陡岩处, 则再以高速翻滚的方式跌入底部沟槽中。
崩塌产生条件、因素
内因→主导因素
1、地形地貌 2、岩土类型与性质 3、地质构造(裂隙)
外因→诱发因素
1、风化作用 2、气象与水的影响(冻胀) 3、人类活动(开挖坡脚、地下采 空) 4、其他因素(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