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
展示完毕 感谢您的聆听
PART 7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 生虫,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钩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和疾病症 状有助于提高对钩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预防和控制钩虫病需要多方面的策略, 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 免疫力以及加强疫苗研究和国际合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方法的出 现,我们有望在未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 钩虫病,降低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 发展的影响
钩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钩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国际合作与交流
钩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 问题,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来共同应对。世界卫生组织等国 际组织在钩虫病的防治方面发挥 着重要的领导和协调作用。通过 分享经验和资源,加强国际合作 ,可以有效推动全球钩虫病的防 治工作
PART 6
钩虫病的影响
钩虫病的影响
PART 3
流行病学和疾病症状
流行病学和疾病症状
传播方式
钩虫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 源而感染。在发展中国家,农民、矿工等职 业人群由于长时间接触农田或矿井等受污染 的环境,更容易感染钩虫。此外,食物和水 源的污染也是传播钩虫的重要途径
流行病学和疾病症状
症状与体征
感染钩虫后,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 痛等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气喘等
血液系统症状:贫血、乏力、头晕等
其他症状:发热、夜尿增多等
流行病学和疾病症状
体征上可能出现面色苍 白、消瘦、浮肿等症状。 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心
肺功能不全等症状
流行病学和疾病症状
诊断与治疗
诊断钩虫病主要依据粪便检查发现钩虫卵或 粪便培养出钩蚴。此外,血液检查可发现贫 血等症状。治疗钩虫病主要采用驱虫药物治 疗,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同时需要注 意补充营养和对症治疗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
长期感染可导致肠道炎症、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 肿大、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
03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粪便检查
通过粪便检查可以发现虫卵,是诊断钩虫感染的常用 方法。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升高,有助于诊断钩虫感染。
临床表现
钩虫感染的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 紊乱等症状,结合临床表现可进行初步诊断。
加强粪便管理
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粪便污染环境, 切断钩虫的传播途径。
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钩虫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4 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的 认知,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改善环境卫生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水源、食物和居住条件,减少适宜的生 存环境。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 美洲板口线虫
目录
CONTENTS
• 简介 • 感染方式与症状 • 诊断与治疗 • 预防与控制 • 研究进展与挑战
01 简介
定义
0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也称为“钩虫”, 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
02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也称为“美洲钩 虫”,是一种引起钩虫病的寄生虫。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01
常用的驱虫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可以杀死钩虫并
促使其排出体外。
补充营养
02
钩虫感染患者常常存在营养不良,治疗期间应注意补充营养,
如补充铁剂、维生素等。
对症治疗
3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钩虫引起的贫血
晚期钩虫病病人(贫血、浮肿)
引起慢性失血的原因
a. 吸血:以钩齿或板齿咬附肠粘膜吸血。 b.渗血:钩虫吸血时,头腺分泌抗凝素, 使伤口血液不易凝固。自咬附部位粘膜 伤口渗出的血液量与吸血量大致相当。 c.虫体不断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在凝血 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 d.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 引起血液的流失。
三、致病
• 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与钩蚴侵入皮 肤的数量、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也与人 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关。 • 钩虫感染(hookworm infection):在粪便中 可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状。 • 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既有钩虫感染, 又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三个时期,即由幼虫引起 皮肤(或粘膜)侵袭期、肺部移行期和成虫在肠 道寄生期(此期危害最严重)。
感染钩虫的狗肠
• 钩虫以口囊附着于肠粘膜上。
钩虫咬附于肠壁
(2)腹泻 :钩虫病早期可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所出现的腹泻呈粘液样或水 样便。易被误诊。
(3)异嗜症:少数患者有“异嗜症”
(allotriophagy) ,喜食生米、茶叶、碎纸、木屑、破布、 煤渣、泥土、瓦片、炉灰等,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 应,似与铁的耗损有关,若给患者服用铁剂后,症状可自 行消失。
虫卵
• 长椭圆形,中等大 小。卵壳极薄,无 色透明,新鲜粪便 中虫卵内含4~8个 细胞,卵壳于细胞 之间有明显的空隙, 若患者便秘或粪便 放置过久,卵内状蚴前端圆、尾部尖,能作波浪起伏样 的蠕动。
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1)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 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 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 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 (2)咽腺:3个,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 碱酯酶、蛋白酶及胶原酶。乙酰胆碱酯酶可 破坏乙酰胆碱,而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 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 (3)排泄腺:1对,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 能抑制宿主血液的凝固。
3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一 、形态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钩口线虫
成虫 体长约1cm,圆柱形,肉红色,死后乳白色, 雄虫末端膨大成交合伞,雌虫尾部末端圆锥状。十二指肠钩
虫头部和尾部均向背面弯曲呈“c”形,美洲钩虫头部向背面 弯
曲,尾部向腹部弯曲成“s”形。
活钩虫
• 从患者肠道驱出的虫体,在体外活动的情况。
美洲板口线虫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口囊
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简称为十二指肠钩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简称为美洲钩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 囊是其形态学特点。成虫寄生肠道引起钩 虫病(hookworm disease ),主要表现为 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在寄生人体消 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为严重。
4. 幼虫需经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移行途径:皮肤— 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肺微血管、肺泡—支气管— 咽—小肠。
5. 此外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 指十二指肠钩 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部分在进入小肠之 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此时,虫体 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 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犬钩虫也存在上述情况, 但未发现美洲钩虫迁延移行现象。
disease):最常见的症状为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 退。导致婴儿严重感染的是十二指肠钩虫。
四、实验诊断
粪便检查以检出钩虫卵和孵化出钩蚴是确 诊的依据 常用的方法有:
空隙 卵细胞 卵壳
活丝状蚴
丝状蚴前端圆、尾部尖,能作波浪起伏样 的蠕动。
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1)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 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 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 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
[寄生虫学]钩虫
支气管 咽 食管 胃 小肠 蜕皮2次
.
14
杆状蚴
丝状蚴
.
15
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成虫寄生:小肠
幼虫移行:肺
钩蚴的迁延移行
十二指肠钩虫幼虫 进入小肠前暂停发 育,滞留于组织中, 经过一段时间后进 入肠腔
某些动物可作为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
16
内窥镜下见成虫寄生在小肠
贫血较重,并发症较多,预后差
.
25
钩蚴性皮炎
.
26
钩 蚴 性 皮 炎
.
27
.
28
.
29
.
30
诊断
1、病原诊断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蚴培养法 痰液涂片查钩蚴
2、免疫诊断
.
31
流行
1.分布:广泛分布流行 十二:温带型,北方多见 美洲:亚热带及热带型,南方 多见 大部分地区混合流行。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
1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
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特征。寄生 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 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寄 生于小肠中,以血液为食,造成 人体的慢性失血,引起钩虫病。
.
咯血,畏寒、发热等,重者剧烈干咳
和哮喘发作(1-2周)
.
22
成虫致病(主要)
1、贫血:钩虫对人体最主要的危害。
慢性失血的原因:
①自身吸血,边吸边排 ②分泌抗凝素,致使粘膜伤口渗血 ③常更换咬附部位,新旧伤口不断渗血 ④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
.
《寄生虫》重点整理
钩虫寄生在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2.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思考题:1.两种钩虫成虫形态有哪些主要区别?2.引起钩虫感染的方式有哪些?主要感染方式是什么?(1)经皮肤感染(主要)侵入过程: A.穿刺作用 B.溶解作用侵入部位: 常见脚趾.手指间皮肤嫩薄处(2)经口感染(少见)A. 经口腔和食道粘膜侵入.B. 经胃不被胃酸杀灭,可到小肠发育为成虫.(3)经胎盘感染(极少见)(4)经母乳传递感染(极罕见)3.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钩虫本身吸血,边吸血边排血。
失血量: Ad: 0.1----0.4ml/条/天Na: 0.02----0.1ml/条/天(2)咬伤肠粘膜,分泌抗凝素,阻止伤口血凝,使伤口不断渗血。
(3)时常更换咬附部位,不断造成新的损伤,使新旧伤口不断渗血。
(4)铁、蛋白质供应不足和消化不良。
4.钩虫病诊断有哪些方法?主要方法是什么?粪检1)直接涂片法:轻者易漏诊.2)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为最理想方法.3)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但操作麻烦.操作方法(1)试管培养法(2)平皿培养法4)改良加藤法检测感染度,用于疗效考核。
5.影响钩虫病流行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世界:约9亿。
我国:约2.5亿。
新疆、青海、内蒙等地没有钩虫流行。
以海南省感染率最高。
广东感染率为6.56% 。
北方以A.d.为主,南方以N.a.为主,普遍为混合感染。
我们对湛江市曲水村的调查发现感染虫种是美洲钩虫。
丝虫1、两种丝虫mf(微丝蚴)的形态鉴别2、两种丝虫mf(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时间mf在人体外周血液中的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为夜多昼少,他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
机制:(不明)班氏丝虫:10pm—2am 马来丝虫:8pm—4am3、两种丝虫急性期与慢性期的主要病变(1)急性炎症期:Ag:虫体代谢产物;分泌物(尤雌虫子宫分泌物);蜕皮液、蜕皮;虫体崩解产物。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感染方式:
(1)经皮肤 * (2)经口腔及食管粘膜 (3)经口吞食 (4)经胎盘、母乳 (5)经转续宿主
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移行途径:
皮肤→血循环→右心→肺→ 气管→咽→小肠
产卵
十二指肠钩虫: 10000-30000个/天/条 美洲钩虫: 5000-10000个/天/条
低色素性小细胞型贫血
反甲
消化道病变:
异嗜症:
婴儿钩虫病:
突然出现急性的便血性腹泻 贫血严重、婴儿发育极差、合并症多、病死率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早期或急性患者,15%以上,高者可达86%。
患者,女,37岁,山东农民。主诉头晕、心慌、腹 痛、黑便半年,加重3月。自1998年7月中旬脚痒,脚上出 现许多小丘疹。曾在棉田赤脚干活。9月中旬开始腹痛, 胃烧灼感,12月开始发现黑便逐渐加重成柏油状,伴头晕 、眼花。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经治疗 后未见好转。1999年3月开始心慌,喜食花椒、干茶叶、 生米、生豆等。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 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 内
无
2.虫卵(56~76×36~40µm)
二 生活史
发育过程
虫卵 第一期杆状蚴 蜕皮第二期杆状蚴
随 粪 便皮两次 经皮肤入内后移行
成虫
幼虫
丝状蚴
(小肠)
生活史小结
生活史类型
感染阶段 丝状蚴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2.向温性、向触性、向湿性,与人体皮肤接 触并受体温刺激后活动能力增强。
咽腺3个,主要分 泌乙酰胆碱酯酶、 胶原酶;
排泄腺1对,主要 分泌蛋白酶。
寄生虫钩虫
human parasitology
第六讲
钩
虫(Hookworm)(
P168)
寄生在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
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2.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
一、形 态
1、成虫 。 活:肉红色,半透明。 死:灰白色。
。
2、呼吸道症状 (symptoms in respiratory system) 肺局部出血,炎症。 发热,畏寒,咳嗽,血丝痰。 严重 --- 咯血,哮喘。
(二)成虫致病
1、贫血(anemia)(主要致病) 贫血原因:
(1)钩虫本身吸血,边吸血边排血。
失血量:Ad:0.1---0.4ml/条/天 Na:0.02---0.1ml/条/天 (2)咬伤肠粘膜,分泌抗凝素,阻 止伤口血凝,使伤口不断渗血。 (3)时常更换咬附部位,不断造成 新的损伤,使新旧伤口不断渗血。 (4)铁、蛋白质供应不足和消化不良。
皮肤粘膜苍白, 心尖区杂音, 肝、脾肿大等。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eosinophilia) 多见于急性病人. 6、严重 儿童---性发育不全,侏儒症。 女性---月经不调,停经,不孕。 孕妇---流产,早产,死胎。
四、诊 断
粪便检查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 3、钩蚴培养法 操作 方 法 4、改良加藤法 5、痰液检查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一)幼虫致病
1、钩蚴性皮炎(dermatitis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丝状蚴 侵入处 针刺、烧灼、奇痒感
充血斑点、丘疹---水泡---自愈。 感染---脓疱---结痂、脱皮、自愈 严重---溃疡。 我们调查湛江市曲水村,发现 钩幼性皮炎发生率是 69.23%。 好发部位: 手指、足趾间,手足背皮肤嫩薄处。 “粪毒”、“肥块”、 “着土痒”、“地痒疹”、 “痒疙瘩”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美洲钩虫)【要点解析】1.生活史钩虫成虫寄生在小肠,虫卵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出幼虫,称杆状蚴。
后者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丝状蚴,当人皮肤与含有感染期幼虫的泥土接触时,幼虫经皮肤感染,进入淋巴管或小血管,经右心至肺,由肺泡进入支气管至咽,随人的吞咽动作进入小肠,发育为成虫。
2.要点(1)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为土源性蠕虫)。
(2)钩虫的感染阶段是丝状蚴,感染方式是经皮肤(十二指肠钩虫偶可经口)。
(3)成虫为主要致病阶段。
虫体寄生于小肠,咬附肠黏膜吸取宿主血液造成慢性失血,其原因包括成虫吸血及边吸边排、黏膜伤口渗血、更换咬附部位原咬附部位继续渗血,以及虫体活动造成的组织和血管损伤。
(4)在粪便内检测到虫卵即可确定钩虫感染,两种钩虫卵形态并无区别。
(5)钩虫感染与粪便管理不严、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关。
加强粪便管理、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是防止钩虫病流行的主要手段。
【目的要求】1.掌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生活史及完成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虫卵的形态特点,钩虫病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2.熟悉钩虫病的致病机制,主要病理改变,对人体的损害及常规诊断方法;3.了解两种钩虫成虫及丝状蚴的形态结构特点及鉴别要点。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2)咽腺:3个,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 碱酯酶、蛋白酶及胶原酶。乙酰胆碱酯酶可 破坏乙酰胆碱,而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 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
整理课件
6
虫卵
• 长椭圆形,中等大 小。卵壳极薄,无 色透明,新鲜粪便 中虫卵内含4~8个 细胞,卵壳于细胞 之间有明显的空隙, 若患者便秘或粪便 放置过久,卵内细 胞可继续为多细胞 期。
整理课件
空隙 卵细胞 卵壳
7
活丝状蚴
丝状蚴前端圆、尾部尖,能作波浪起伏样
的蠕动。
整理课件
8
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20
钩蚴在肺组织中移行
整理课件
21
2 .成虫所致病变
• 成虫为主要致病阶段 (1)贫血(anemia):慢性失血,铁
和蛋白质不断耗损,再加上患者营养不 良,血红蛋白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 慢,则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变浅, 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贫血症状: 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甚至 心慌等。偶尔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d.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 引起血液的流失。
整理课件
26
感染钩虫的狗肠
• 钩虫以口囊附着于肠粘膜上。
整理课件
27
钩虫咬附于肠壁
整理课件
28
(2)腹泻:钩虫病早期可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所出现的腹泻呈粘液样或水 样便。易被误诊。
(3)异嗜症:少数患者有“异嗜症”
整理课件
2
一 、形态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3)异嗜症:与缺铁性贫血有关
4)婴儿钩虫病:急性便血性腹泻,病死率高 5)上消化道出血 对来自农村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除了考虑消化性溃疡、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损害、 胃癌等常见疾 病外,还要注意排除钩虫病。
致病性
钩虫成虫寄生小肠
缺铁性贫血所致的反甲
诊 断
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区有赤足下田史等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皮炎史,贫血等
③钩蚴经母乳
移行途径:右心、肺
生活史
宿主 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无,属土源性蠕虫 转续宿主(paratenic, transport host):猪、犬、猴等
迁延移行 ( persis虫体发育缓慢 或暂停发育,可潜留于某些组织中很长时间,在受到某 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
1)发热
2)眼睑及面部水肿,重者可伴下肢水肿,部分患者可有 眼结膜下出血与指甲下线状出血 3)最突出的症状是全身性肌痛,尤以腓肠肌与四肢为 甚,压痛明显 4)重症患者可因心、肺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而死亡
致 病
脑旋毛虫病:非化脓性脑膜脑炎
机理:不明,有三种解释 1)脑内动脉和毛细血管被肉芽肿结节、幼虫或囊包机 械性阻塞 2)与毒素、旋毛虫代谢产物和受累肌肉分解产物引起 的高过敏性或免疫反应有关
致病性
致病阶段:幼虫、成虫(主)
幼虫
钩蚴性皮炎:患处红色丘疹,奇痒(打粪毒、土痒疹) 钩蚴性肺炎:咳嗽,血痰,哮喘等
致病性
成 虫 1)贫血:最主要的症状,系钩虫吸血致人体慢性失血引起。 患者表现为头昏、眼花、耳鸣、乏力、劳动后心悸、气促 以及面色蜡黄、粘膜苍白等。严重者可致贫血性心脏病。 2)消化道功能紊乱
旋毛虫幼虫囊包肌肉压片
钩虫
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简称为十二指肠钩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简称为美洲钩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锡兰钩口线虫(A. ceylanicum)偶尔寄生人体。 犬钩口线虫(A. caninum) 偶尔寄生人体。 巴西钩口线虫(A. braziliense) 引起幼虫移行 症。
(3)排泄腺:1对,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 能抑制宿主血液的凝固。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1. 成虫寄生在小肠上段,以口囊内的钩齿或板齿咬 附肠粘膜,以宿主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
2. 感染阶段 丝状蚴(感染期蚴)。 3. 感染方式 主要经皮肤感染,还可经口和粘膜感染, 另外还发现母体内的幼虫通过胎盘侵入胎儿现象,有报道 经乳汁感染。 4. 幼虫需经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移行途径:皮肤— 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肺微血管、肺泡—支气管— 咽—小肠。
免疫诊断多在钩虫产卵前进行,并结 合病史进行早期诊断。
饱和盐水漂浮法
五、流行
呈世界性分布。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 钩虫病的传染源。
六、防治
1.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阿苯 达 唑 ( 4 0 0 mg/ 次 , 连 服 3 天 ) 和 甲 苯 咪 唑 (100mg/次,一天两次,连服3天)。两种药 物并服可提高疗效,如赛特斯片剂。患者贫血 严重时服用铁剂以纠正贫血,补充蛋白质和维 生素C等使其恢复劳动力。
2. 成虫所致病变
(2)腹泻:钩虫病早期可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如恶 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所出现的腹泻呈粘液样或水样便。 易被误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钩蚴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乳
移行途径:右心、肺
生活史
宿主 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无,属土源性蠕虫 转续宿主(paratenic, transport host):猪、犬、猴等
迁延移行 ( persisting migrans )
十二指肠钩虫丝状蚴进入人体以后,虫体发育缓慢 或暂停发育,可潜留于某些组织中很长时间,在受到某 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
3)异嗜症:与缺铁性贫血有关
4)婴儿钩虫病:急性便血性腹泻,病死率高 5)上消化道出血 对来自农村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除了考虑消化性溃疡、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损害、 胃癌等常见疾 病外,还要注意排除钩虫病。
致病性
钩虫成虫寄生小肠
缺铁性贫血所致的反甲
诊 断
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区有赤足下田史等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皮炎史,贫血等
病原学检查:确诊依据
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定量透明法 2)钩蚴培养法查钩蚴(取粪便)
3)痰检钩蚴
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与EOS增多(>5%) 骨穿:造血旺盛,有助于贫血及其成因的判断 胃镜、钡餐等有助于钩虫病和其它消化道疾病的鉴别诊断
流行 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流行较为严重,而东北、华北、西北 感染率较低 感染率一般南方高于北方,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 方以美洲钩虫为主,但混合感染较为普遍 旱地耕作较易感染 防治 控制传染源:针对流行区不同特点,采取集体化疗、目标 化疗或选择性化疗。阿苯哒唑400mg,顿服,以及纠正贫血 等其它对症处理 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个人防护,减少感染机会
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一溃疡约0.8×0.5cm大 小, 溃疡面及周围粘膜均有活动性渗血不止,行BⅡ式胃 大部切除术。术后第9天再次解血便,呕吐鲜血,经非手术 治疗无效, 考虑胃肠吻合口出血,再次剖腹探查,术中见 胃肠吻合口粘膜渗血不止,未发现溃疡,切除吻合口,行 胃空肠Rouxen Y式吻合术,切除吻合口组织送病理 检查。再次术后第2天又发呕血及便血,胃镜检查发现吻合 口远端有散在点状陈旧性出血面。病检报告:(吻合口)肠 粘膜出血并有钩虫。停用止血药,按钩虫病予以驱虫治疗, 呕血及血便停止,治愈出院。随访2年,情况良好,未再发 出血。(广西忻城县人民医院,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 年,第9卷,第5期) 问题:1)从这个病例中我们应该记取什么经验教训? 2)在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中医生有什么疏失?
云南大理旋毛虫病暴发流行报道1例
洱源县沙坪北村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人口750人,卫生 状况差,有放养猪、牛、羊习惯,饮用井水。1992.4.15-5.3, 村民们因食入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生皮”而引发旋毛虫 感染,先后共有180人发病,发病率达24%,剩余的猪肉也检疫 出旋毛虫囊包。检查169例可疑病人旋毛虫抗体,阳性100例, 阳性率为59.2%,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大74岁,最 小2岁,各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 1例,系33岁男性农民,因食“生皮”而发病,主要表现为胃 肠道症状,腹泻、腹痛、轻度发热,当地误诊为胃肠炎。病情 加重转到上级医院,仍误诊为胃肠炎,此时病人大量血便、高 热、出汗、肌肉胀痛,面部、四肢浮肿,因重度贫血导致死亡。 与其共食“生皮”的妻及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取其手臂 肌肉检出旋毛虫囊包。(云南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2年,第10卷,第2期)
致病性
致病阶段:幼虫、成虫(主)
幼虫
钩蚴性皮炎:患处红色丘疹,奇痒(打粪毒、土痒疹) 钩蚴性肺炎:咳嗽,血痰,哮喘等
致病性
成 虫 1)贫血:最主要的症状,系钩虫吸血致人体慢性失血引起。 患者表现为头昏、眼花、耳鸣、乏力、劳动后心悸、气促 以及面色蜡黄、粘膜苍白等。严重者可致贫血性心脏病。 2)消化道功能紊乱
形 态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形 态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
美洲钩虫口囊
形 态
钩虫卵
生活史 人 粪 外界(土壤) 人 5-8天 5-7周 虫卵 丝状蚴 成 虫 经皮肤 小肠 入血 食管
成虫 小肠
右心
肺
咽
肺泡
生活史
生活史基本环节 寄生部位:小肠 排出途径:虫卵随粪排出体外 外界发育:土壤 感染途径:丝状蚴经皮肤(主) 丝状蚴经口 ①自口腔或食道粘膜侵入血循环 ②直接在肠腔内发育为成虫 ①直接或间接接触钩蚴 婴儿钩虫病 ②钩蚴经胎盘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概 况 简称旋毛虫,所引起的旋毛虫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 生虫病和食物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呈世界性分布,欧美发病率较高 我国流行广泛,人群旋毛虫抗体阳性率为3.38%(2004 年);西部地区的旋毛虫感染率比东部地区高69.44% 常有暴发流行,云南发病率最高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概 况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引起人体钩 虫病。 世界性分布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1956年) 我国钩虫平均感染率已由92年的 17.17% 降至2004年 的6.12%;感染人数约3930万,仍是目前广大农村地 区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病 例
患者,女,20岁。5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反酸、 嗳气。出现解黑便及呕血,伴头晕、眼花及乏力2天入院。 体查:体温38.2℃,脉搏12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 120/75mmHg,急性重病容,贫血貌,心肺正常,腹平软, 未触及包块,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 水征(-),肠鸣音活跃。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 13.2×109/L,中性0.80,淋巴0.14,嗜酸性粒细胞0.06。 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均正常。 诊断: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大出血;②失血性贫血。 因非手术治疗不能控制出血,乃予急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