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成语教案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第一篇: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教学理念: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使文章如何写得更好的法宝,为达“九年一贯”中充分培养学生对信息“搜寻、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成效,并提升自我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讲,练,评和学生的不断反思,达到多数学生能熟练使用成语的目标。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体会成语的妙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难点: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教学方法:对策一:加强积累对策二:利用具体语境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体会成语的妙用教学步骤(一)导入:运用成语故事导入:闻鸡起舞,鸡鸣狗盗等等(二)成语运用的几大误区知识归纳成语误用有以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对象不当、不合情景、误解词义、重复用语、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等。

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而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这个成语的词义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把“降价的烽火”理解为“火中取栗”的“火”显然是望文生义。

而且“火中取栗”也带有贬义,用在本句不合适。

成语授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成语授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记忆成语。

- 学生能够结合语境灵活运用成语。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感受成语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成语的含义。

2. 成语的用法。

3. 成语的记忆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成语的多义性。

2. 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成语卡片或小册子。

3. 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故事或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成语吗?成语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解1. 成语的含义:- 解释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 通过举例说明成语的具体含义。

2. 成语的用法:- 讲解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位置和用法。

- 通过例句展示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3. 成语的记忆方法:- 教授学生记忆成语的技巧,如联想记忆、谐音记忆等。

-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成语,造句或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教师挑选优秀例句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成语及其用法。

2. 强调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成语,并尝试运用到日常交流中。

2. 收集生活中遇到的成语,下节课分享。

七、板书设计成语教学- 成语的含义- 成语的用法- 成语的记忆方法范文示例成语授课教案:画蛇添足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含义。

-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 学生能够结合语境运用成语。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感受到成语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画蛇添足”的含义。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结构: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2. 成语的用法:成语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等,用于表达完整的意思。

3.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结构:通过讲解成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讲解成语的用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用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3. 成语应用比赛:设置成语应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提供成语故事书籍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2. 成语卡片:制作成语卡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成语。

3. 在线成语字典:提供在线成语字典给学生使用,方便他们查询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八、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成语运用 教案

成语运用 教案

成语运用教案教案标题:成语运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创造性思维,增强语言灵活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成语及其意义。

2. 学会正确运用成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卡片或成语列表。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简短的故事或情境引入成语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教师展示一些成语卡片或成语列表,让学生猜测其意义。

二、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教师逐个讲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给出例句进行解释。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的例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搭配练习,通过对话或小组讨论运用成语。

三、创意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创意表演,每组选择一个成语,编写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成语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成语故事写作任务,要求使用尽可能多的成语并保持故事连贯性。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修改和评价,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规范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并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 建议学生每天背诵和运用一个新的成语,以扩展成语知识储备。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成语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创意活动和写作任务中的成语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现代成语理解教案模板及范文

现代成语理解教案模板及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起源和特点,认识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成语的起源和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故事、成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成语,准备成语故事分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讲述成语的起源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成语吗?成语有哪些特点?二、成语讲解1. 教师展示成语卡片,逐个讲解成语的意思、出处和用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成语,加深记忆。

三、成语故事分享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分享该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成语故事。

四、成语运用练习1. 教师出示情境,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成语,强调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1. 搜集自己喜欢的成语,了解其出处和故事。

2. 尝试运用所学成语,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起源、特点,让学生了解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在成语故事分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成语运用练习中,学生能够将所学成语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起源和特点,认识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语文范文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语文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成语,了解其来源和意义,能够正确运用成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实际运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成语,了解其来源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成语,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成语?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介绍成语的来源和特点。

2. 讲解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包括:a. 成语的含义b. 成语的来源c. 成语的运用(三)课堂练习1. 小组讨论:结合所学成语,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2.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四)实际运用1. 学生根据所学成语,编写一段小故事。

2. 学生分享故事,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并整理至少10个与所学成语相关的名言警句。

四、课后作业1. 搜集并整理至少10个与所学成语相关的名言警句。

2. 阅读一篇与成语相关的文章,尝试运用所学成语进行批注。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所学成语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2. 在实际运用环节,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成语,但部分学生在运用成语时仍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成语运用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积累与运用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积累与运用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积累与运用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成语积累与运用教案教学设计成语积累与运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构词方式,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

2.积累三字经,丰富自己的语言。

3.喜爱阅读成语故事,明白成语的意思。

4.向关心帮助你的人真诚地表达谢意,语言流畅,条理清楚;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能把握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5.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把受到感动的事真实地记录下来;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一、温故知新1.读成语,不懂的通过查《成语词典》了解意思。

2.这些成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有什么特点?3.补充与此类似的成语,如:呼风唤雨、青山绿水、翻天覆地。

二、语海拾贝1.生试读,抽查正音。

2.师范读,教读。

3.你通过课外书或访问家长后理解了哪些句子的意思?互相交流学习。

4.齐读《三字经》。

5.两分钟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

三、点击成语1.自由小声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

2.再读短文,讨论交流:读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3.交流汇报,教师引导。

四、口语交际1.谈话导入,激发谈话愿望。

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老师培育了我们成长,是同学帮助了我们进步……生活中,你还得到了哪些人的恩惠呢?2.小组合作,多向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得到的恩惠,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你准备怎样向关心、帮助、支持你的人表达真诚的谢意?3.全班交流,评议提高。

四人小组推选内容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讲述的代表。

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本组同学补充完善。

集体评议,评出表达最佳者。

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点拨提升。

五、习作百花园1.让学生自己阅读习作要求,同时教师要相机点拨,帮助理清习作要点。

2.引导选择习作素材,尊重个体差异,激励大家选择新颖有趣的材料。

3.启发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习作计划。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典型,全班交流。

5.书面表达,教师巡视,发现亮点,当即表扬,鼓励创新。

成语课堂活动教案模板范文

成语课堂活动教案模板范文

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至少5个成语的意思。

- 知道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 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 成语的积累和应用。

2. 教学难点:- 成语的多义性和语境适应性。

- 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成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成语故事资料。

- 教学情境设计、游戏道具等。

2. 学生准备:- 带好成语笔记本,提前预习相关成语。

(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与成语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它们分别出自哪里?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成语。

(二)成语讲解1. 教师讲解5个成语,包括成语的起源、演变、意思和用法。

2. 通过举例说明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三)成语游戏1. 游戏一:成语接龙。

学生依次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必须用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自己成语的第一个字。

2. 游戏二:成语猜谜。

教师说出一个成语,学生根据提示猜出成语。

(四)成语故事1. 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有趣故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

(五)成语运用1. 教师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用所学成语进行修改或补充。

2.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时最短,成语运用最准确。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成语,强调成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学习成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用所学成语写一篇短文。

2. 收集5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并了解它们的来源和故事。

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成语教案范文3篇

成语教案范文3篇

成语教案范⽂3篇《正确使⽤成语》教案教学⽬标:1.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2.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教学重点: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教学难点: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悠悠成语,融贯千秋。

它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化的结晶,是前⼈经验的积累,⽆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

从⼀定意义上来讲,千古流传的成语是中华民族⼈⽂素质的⽂化底蕴。

⼆、成语运⽤的错误类型纵观近⼏年的⾼考试题,辨析成语运⽤时会出现下列错误类型:(⼀)望⽂⽣义⾼考中有⼀些不常见的成语,因为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命题者在设题时故意望⽂⽣义,曲解词义。

例:在语⽂⽼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不加点的⽑病。

总结:很多时候,字⾯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不相同的,如果按字⾯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这样的成语很多,如:⼤⽅之家、下⾥巴⼈、登堂⼊室、毫厘不爽等。

(⼆)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使⽤范围或误作他⽤。

例:古⼈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充栋。

类似的现象还有:相敬如宾只能⽤于夫妻之间;青梅⽵马只能⽤于年幼的男⼥之间;⾖蔻年华指⼗三四岁的少⼥;等等。

(三)搭配不当每个成语由于⾃⾝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或与中⼼词搭配错误。

例:第⼗五届北京放映推介晚会在华彬紫⾦剧院举⾏,⼏百名中外电影⼈济济⼀堂地重温62部精彩的国产⽚。

总结:⼀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式,⽐如说,有的只能⽤于否定句中,如“同⽇⽽语”“等量齐观”等;有的不受数量词修饰,如“莘莘学⼦”等。

(四)误⽤褒贬成语从感情⾊彩上⼜可以分为褒义、中性、贬义。

在使⽤中,必须辨明⾊彩,否则就会误⽤。

例:司机张师傅冒着⽣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感动了⽆数市民。

中文成语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中文成语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成语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多义性和语境中的运用。

2. 成语故事的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故事课件、相关成语卡片、成语故事书籍。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成语故事,准备好分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起源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二、成语讲解1. 教师展示成语卡片,逐个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并尝试用成语造句。

三、成语故事分享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分享。

2. 分享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成语在故事中的运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成语及其含义。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成语?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2.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纠正。

二、成语故事深入学习1. 教师挑选一个成语故事,详细讲解故事内容、成语的运用和故事的教育意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故事中的成语,讨论成语背后的道理。

三、成语运用练习1. 教师给出一个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造句。

2.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四、成语游戏1. 教师组织成语接龙、成语猜谜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成语知识。

2.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成语及其故事,强调成语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教师给予点评。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成语故事分享和成语运用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初中成语的运用教案

初中成语的运用教案

初中成语的运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能够运用成语。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分类,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二、讲解成语的正确运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举例讲解成语的正确运用,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基本用法。

2. 学生跟读,模仿成语的正确用法。

三、成语接龙游戏(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成语,学生接上一个成语,要求成语的首字母与上一个成语的尾字母相同。

2.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哪一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接出更多的成语。

四、成语运用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成语,学生运用该成语造句。

2. 学生互相交换句子,判断句子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语的正确运用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

2. 学生能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正确使用成语。

3. 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成语的正确运用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教案标题:正确使用成语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成语。

2. 学生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成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常见的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会在适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成语。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教材、多媒体设备、课件、学生练习册。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成语,例如“一箭双雕”、“亡羊补牢”等,并向学生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经验。

Step 2: 学习成语(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一到两个成语。

2. 学生利用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了解所负责的成语的意义、来源和用法,并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3. 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所学的成语知识,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Step 3: 运用成语(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常见的情景,例如描述一个人的特点、讲述一个故事等。

2. 学生利用所学的成语,尝试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成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表演的方式展示。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Step 4: 拓展和巩固(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成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成语知识。

2.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任务,教师进行检查和评价。

Step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并总结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新闻,进一步了解和运用成语。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语文范文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语文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

- 掌握成语的归类和辨析方法。

- 提高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实际运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通过成语接龙、成语故事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成语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 引导学生将成语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成语的归类和辨析。

3. 成语的运用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成语来源的多样性。

2. 成语含义的丰富性。

3. 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成语?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二)讲授新课1. 成语的来源:- 介绍成语的起源,如寓言故事、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

- 以具体成语为例,讲解其来源和演变过程。

2. 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解释成语的基本含义和引申意义。

- 分析成语的用法,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 通过实例分析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3. 成语的归类和辨析:- 将成语按照意义、结构、来源等进行分类。

-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辨析易混淆的成语。

4. 成语的运用技巧:- 讲解成语运用时应注意的细节,如避免望文生义、注意语境等。

- 通过实例演示成语的运用,让学生掌握运用技巧。

(三)课堂活动1. 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锻炼学生的成语积累和运用能力。

2. 成语故事分享:让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收集5个自己感兴趣的成语,并简要介绍其来源、意义和用法。

2. 拓展阅读:阅读一篇包含丰富成语的文章,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成语教案

语言文字运用成语教案

语言文字运用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

3. 成语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成语运用的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成语资料卡片。

2. 成语例句。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和分类。

3. 分析:分析成语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成语运用的练习。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一:误用成语导致的误解例句:他这个人真是个“守株待兔”,什么事都不干。

分析:守株待兔原意是指农夫守着树根等待兔子撞上来,比喻不思进取,只等待机会自己降临。

句中,误以为是指一个人很懒。

2. 案例二:恰当使用成语表达情感例句:听到这个好消息,他高兴得“眉开眼笑”。

分析:眉开眼笑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这里使用恰当,形象地表达了人物的喜悦情绪。

七、成语运用练习1. 选出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A. 他考试作弊,被老师抓住了,真是“自食其果”。

B. 看到小猫掉进水里,小狗急得“狗急跳墙”。

C. 她唱歌很好听,歌声像“天籁之音”。

2. 请用成语“亡羊补牢”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成语的文化背景1. 成语与历史故事: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成语都源自于古代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古代人的智慧和教训。

2. 成语与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等成语源自于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3. 成语与诗词:许多成语出自于古代的诗词,如“海市蜃楼”、“曲径通幽”等,富有诗意,美感和哲理。

语言文字运用成语教案

语言文字运用成语教案

语言文字运用——成语教学目标:一、把握考试要求二、熟记规律并灵活运用重难点:熟记规律教学方式: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规律教学时数:1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进程:一、导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辉煌灿烂,咱们身为炎黄子孙,对于自己祖国的文化必需要有必然的了解,这既是咱们的责任也是咱们的光荣。

而如何表现自己的文化修养呢?一个很简单的方式:说话。

你是妙语连珠仍是笨口拙舌,是能言善辩仍是词不达意,说上几句话就可以了解了。

而表现自己说话有水平有文采的极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适当适量利用成语。

那么成语的利用到底应该注意什么呢?让咱们一路来看看。

二、成语利用进程中需注意的几个误区误区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咱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若是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犯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如:(1)对茶的重视很不够也说明了这一点,乃至形成成见,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入口饮料。

(2)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久而久之,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豹。

“下里巴人”原指流行于战国时楚国的《下里》《巴人》两首民间歌曲。

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艺作品,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

而(l)句在利用“下里巴人”这条成语时,把它误解成地位不高的人。

“目无全牛”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份的间隙,已再也不注意牛的外形。

后比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亦形容办事准确熟练。

而(2)句在利用该成语时,把它误解成只见部份不见整体了。

误区二,对象误用有些成语利用的对象是特定的,若是掌握不牢,就很容易扩大其利用对象,从而造成错误。

如:(1)这对老朋友别离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竟然大街上萍水重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2)同窗们有不懂的问题应虚心向老师请教,不耻下问。

“萍水重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句(1)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中文成语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中文成语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了解其出处和故事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情感目标:通过成语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

2. 掌握成语“画蛇添足”的用法。

教学难点:1. 成语“画蛇添足”的正确书写。

2. 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故事、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预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讲述成语“画蛇添足”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二、学习成语1. 教师板书成语“画蛇添足”,并解释其含义。

2. 学生跟读成语,注意发音和书写。

3. 教师提问:成语中的“画蛇”和“添足”分别是什么意思?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成语出处1. 教师讲解成语“画蛇添足”的出处,介绍相关历史背景。

2. 学生阅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四、成语用法1. 教师举例说明成语“画蛇添足”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学生跟读并尝试造句。

五、巩固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句子,让学生判断是否可以使用成语“画蛇添足”。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回顾所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课后作业1. 查找其他带有“画”的成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用成语“画蛇添足”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成语故事、讲解成语含义、分析成语用法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

2.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成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语文范文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语文范文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课题:某成语解析与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成语“某成语”的含义、来源及演变过程。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成语“某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 成语“某成语”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成语“某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2. 成语“某成语”与相关文化知识的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文化资料、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成语“某成语”的含义、用法及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成语“某成语”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成语“某成语”的理解和印象。

3. 教师简要介绍成语“某成语”的背景及文化内涵。

二、成语解析1. 教师详细讲解成语“某成语”的含义、来源及演变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成语“某成语”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纠正错误,补充遗漏。

三、成语应用1. 教师出示多个含有成语“某成语”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

2. 学生分组练习,用成语“某成语”造句,并分享自己的句子。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句子,引导学生注意成语的运用场合和语境。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与成语“某成语”相关的文化视频或故事,加深学生对成语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成语“某成语”的短文,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成语“某成语”的用法及文化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和困惑。

六、课后作业1. 搜集与成语“某成语”相关的成语故事或文化资料,下节课分享。

2. 练习用成语“某成语”造句,并尝试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语授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成语授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成语的含义、用法和起源,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自信。

####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难点: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一幅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画蛇添足”。

##### (二)新课讲授1. 成语解释:介绍“画蛇添足”的含义,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坏了原来的好事。

2. 成语来源:讲述成语的起源故事,如《战国策》中的故事。

3. 成语用法:通过例句展示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4. 文化内涵:分析成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寓意。

##### (三)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成语接龙: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

##### (四)课堂小结1. 回顾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及其用法。

2.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 成语授课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用法和起源,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成语接龙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自信。

####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画蛇添足”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难点:“画蛇添足”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展示一幅《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插图。

中文成语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中文成语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来源、意义及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成语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意义。

2. 掌握成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1. 成语“画龙点睛”的来源及故事背景。

2. 成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龙画,引导学生思考:“这幅画缺少什么?”2. 学生回答:缺少眼睛。

3. 教师引入成语“画龙点睛”,并解释其含义。

二、成语讲解1. 教师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来源及故事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3.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成语运用1. 教师出示例句,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运用了成语“画龙点睛”。

2. 学生分组合作,编写含有成语“画龙点睛”的句子。

3. 各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成语“画龙点睛”的意义及用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收获。

3. 教师拓展:介绍其他与“画”相关的成语,如“画蛇添足”、“画饼充饥”等。

五、作业布置1. 每天收集一个含有“画”字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2. 写一篇以“画龙点睛”为题的作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画龙点睛”,让学生了解了成语的来源、意义及用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课堂氛围活跃。

3. 在成语运用环节,学生通过编写句子,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

4.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

语言领域成语教案

语言领域成语教案

语言领域成语教案
教案标题:语言领域成语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写作。

3. 学生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成语,丰富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运用技巧。

3. 阅读和写作中的成语运用。

教学难点:
1. 成语的多义性和歧义性。

2. 成语的运用要求灵活性。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的成语故事、成语解释和例句。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或者成语谜语引入成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成语解释和例句(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给出相关的例句进行说明,让学生理解
成语的内涵和运用场景。

三、成语练习(2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成语,让学生进行成语解释和用法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锻炼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四、成语运用(15分钟)
1. 学生进行成语造句练习,巩固成语的用法和运用技巧。

2. 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出其中的成语并进行解释和运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成语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积极运用成语,并做相关的记录和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成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成语,丰富语言表达。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成语总第:时间:课型:教学目标:1、把握考试要求2、熟记规律并灵活运用重难点:熟记规律教学方法: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规律教学时数:1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光辉灿烂,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对于自己祖国的文化必须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

而怎样体现自己的文化修养呢?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说话。

你是妙语连珠还是笨嘴拙舌,是能言善辩还是词不达意,说上几句话就能了解了。

而体现自己说话有水平有文采的极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恰当适量使用成语。

那么成语的使用到底应该注意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成语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误区误区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如:(1)对茶的重视很不够也说明了这一点,甚至形成偏见,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进口饮料。

(2)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豹。

“下里巴人”原指流行于战国时楚国的《下里》《巴人》两首民间歌曲。

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艺作品,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

而(l)句在使用“下里巴人”这条成语时,把它误解成地位不高的人。

“目无全牛”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

后比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亦形容办事准确熟练。

而(2)句在使用该成语时,把它误解成只见部分不见整体了。

误区二,对象误用有些成语使用的对象是特定的,如果掌握不牢,就很容易扩大其使用对象,从而造成错误。

如:(1)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2)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应虚心向老师请教,不耻下问。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句(1)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句(2)是学生向老师请教,用“不耻下问”,显然用错了对象。

误区三,褒贬不分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以分清,避免误用。

如:(1)全市几百名警察倾巢出动,终于将歹徒捉拿归案。

(2)在成克杰治下,广西贪官前赴后继上刑场。

“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含贬义。

句(1)用来形容警察有误。

“前赴后继”形容英勇战斗,勇往直前,多含褒义。

句(2)用来形容贪官有误。

误区四,轻重不当有些成语的词义有轻重之分,使用时应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如:(1)各种形式的周刊、月刊、分类细密的专业报纸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2)每个考生都要注意休息,否则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考试。

“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

句(1)用来形容各类报刊出现,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三长两短”多用来指意外的事故或灾祸常用作“死亡”的委婉语。

句(2)用来形容考生,有些言重了。

误区五,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1)周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关心,真称得上无所不至。

(2)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无疑一定能改变那种事半功倍的状况。

“无所不至”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后多含贬义。

而(1)却把它与一字之差的成语“无微不至”混淆了。

(2)句把事半功倍“当成了”事倍功半“,意思用反了。

误区六,语义重复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将成语和句子语义进行比照,否则极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如:(1)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吧。

(2)我俩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难言之隐”指难以明说的事情或缘由。

该成语与(l)句中的“苦衷”义有重复。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分上下。

该成语与(2)句中的“各有千秋”义有重复。

误区七,功能混乱每个成语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法功能,如果对此把握不准,就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如:(1)这则笑话,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学习诸公”给予了有力讽刺。

(2)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漠不关心”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出奇制胜”也不能带宾语。

而句(1)、句(2)却硬让它们带上了宾语,都犯了功能混乱的错误。

误区八,谦敬颠倒有些成语有谦词与敬词之分,如果辨别不准,就会犯谦敬颠倒的错误。

如:(1)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高见。

(2)刘厂长是这方面的行家,下面请他不揣冒昧地跟大家讲几句。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常作谦词,用在自己身上,句(1)却用在别人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不揣冒昧“指不揣度自己言行轻率,常作谦词。

句(2)却把它用在刘厂长身上、同样犯了谦词敬用的毛病。

三、成语的分类按成语的结构来分类: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买椟还珠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并列式:千山万水、画蛇添足;偏正式: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间可加“的”字)。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而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

四、成语使用规则及步骤1、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3、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5、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具体地说,就是:1、事理简单,更要深思。

例如:(1)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99•全国)(2)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3)人们走回头路的劲头没有来的时候,有些人走累了,就成群结队地坐在柏油马路边的树阴底下聊天。

(4)心目中先有了跃然纸上的人物,才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2.本义出现,要敢于相信。

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不能认为它用错了。

例如:(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92•全国)(2)他在攀登峭壁时跌了下来,肝脑涂地,惨不忍睹。

(3)还有十分钟就要上车了,你只粗枝大叶地告诉我就行了。

(4)他被扔进了地牢,从此光天化日同他再也没有缘分了。

3.见一字,更要见其余。

例如:(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95•全国)(2)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95•全国)(3)天下决无一挥而就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

(4)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一个小时。

(5)几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到美英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

4、“两栖”色彩,要能兼知。

例如:(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91•全国)(2)父亲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口若悬河,仿佛他有满肚子的苦衷要告诉我一样。

(3)驻科索沃地区的几位青年记者发回的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富,平铺直叙,得到新闻部主任的赞扬。

(4)蹇叔的老谋深算,弦高的勇敢机智,先轸的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得栩栩如生。

5.字面重复,要能看出。

例如:(1)他乐不可支,笑醒了,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

(2)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芒在背。

(3)他在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6、变更用法要能明白。

例如:(1)搞好群众关系对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是有人等闲视之。

(2)土郎中的名堂可多啦,山上有的是万验灵丹,比这里的盐水强多了。

五、课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醒了。

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C、本届影展表现出参赛者对民俗摄影的深刻理解,参赛作品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习俗、人物服饰到节庆活动应有尽有,真是蔚为大观。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漫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达不满。

D.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