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中如何计算坐标方位角?
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是测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不仅能够精确测算点位之间的距离和方向,还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起
到指导作用。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坐标方位角呢?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测量点位的基准点和目标点,并使用仪器进
行测量。
在取得测量数据之后,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进行坐标方位
角的计算:
tanθ = (E2 - E1) / (N2 - N1),其中E1和E2为基准点和目标
点的东坐标,N1和N2为基准点和目标点的北坐标。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中的角度应该以北为0度,逆时针旋转为正向。
2.坐标位置的表示需要考虑到坐标系的不同,因此应根据不同的
坐标系进行转换。
3.在测量时,应该尽可能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减小误差的产生。
通过以上几点的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坐标方位角
的计算,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和指导意见。
测量中坐标xy怎样算的
测量中坐标xy怎样算的在测量领域,坐标xy是表示某个空间点位置的方式之一。
测量中的坐标xy通常是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技术获取得到的,这里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方法来计算测量中的坐标xy。
坐标系统在开始计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是一个用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数学模型。
在二维坐标系统中,通常使用两个数值表示一个点的位置,分别表示横坐标x和纵坐标y。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是使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常见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GPS、测距仪等。
不同的测量仪器使用的原理和技术不同,但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对目标点进行测量,获取其位置信息。
测量方法测量中的坐标xy通常是通过两种方法来计算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仪器直接读取目标点的坐标值来计算的。
在使用全站仪等仪器时,操作员可以通过观察仪器显示屏上的数值,直接获得目标点的坐标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直接获取坐标的情况,具有简单、准确的特点。
间接测量间接测量是通过多次测量获得辅助点坐标,并通过计算得出目标点坐标的方法。
在使用GPS等卫星定位系统时,由于精度的限制,无法直接测量目标点的坐标。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辅助点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以及已知点的坐标来计算目标点的坐标值。
计算过程无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计算测量中的坐标xy的过程都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坐标系统: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
2.设置基准点:选择一个已知坐标的点作为基准点,将其坐标固定为(0,0)。
3.测量辅助点:通过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获取辅助点的坐标值。
4.计算目标点坐标:根据辅助点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方向关系,以及已知点的坐标信息,使用三角函数或其他数学方法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值。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中的坐标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误差。
这个误差通常由测量仪器的精度、环境因素、操作员的技术水平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
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需要进行误差分析和校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工程测量坐标换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换算公式引言在工程测量中,坐标是表示地理位置或空间位置的重要参数。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使用不同的坐标系统和单位,因此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坐标换算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程测量坐标换算公式,包括大地坐标和平面坐标之间的换算,以及坐标系转换的方法。
大地坐标与平面坐标的换算大地坐标是指基于地球椭球体的坐标系统,通常使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一个地理位置。
而平面坐标是指基于平面坐标系的坐标系统,通常使用东坐标和北坐标来表示一个空间位置。
在工程测量中,我们常常需要在大地坐标和平面坐标之间进行转换。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坐标换算公式。
大地坐标转平面坐标大地坐标转平面坐标的公式可以通过坐标系统的参数计算得出。
其中,一个常用的公式是高斯投影公式。
该公式通过将地球椭球体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将经纬度转换为平面坐标。
高斯投影公式可以表示为:x = N * cos(B) * (L - L0)y = N * (Q + (1 + Q^2 + R^2) * tan^3(B)/6 + (5 - Q^2 + 9R^2 + 4R^4) * t an^7(B)/120)其中,x 和 y 分别是地理位置的平面坐标,B 是纬度,L 是经度,L0 是中央经线,N 是椭球体的半短轴,Q 是子午线的曲率半径,R 是卯酉圈的曲率半径。
平面坐标转大地坐标平面坐标转大地坐标的公式也可以通过坐标系统的参数计算得出。
一个常用的公式是反高斯投影公式。
该公式通过将平面坐标转换为地球椭球体上的经纬度。
反高斯投影公式可以表示为:B = Bf + (y/(A + Bf)) * [(1 - e^2/4 - 3e^4/64 - 5e^6/256) * sin(2Bf) + (3e^2/8 + 3e^4/32 + 45e^6/1024) * sin(4Bf) - (15e^4/256 + 45e^6/1024) * sin(6Bf) + (35e^6/3072) * sin(8Bf)]L = L0 + (x/N)其中,B 和 L 是地理位置的大地坐标,Bf 是纬度的初值,y 和 x 分别是平面坐标的坐标值,A 是椭球体的长半轴,e 是椭球体的第一偏心率,L0 是中央经线,N 是椭球体的半短轴。
工程测量坐标怎么算
工程测量坐标的计算方法在工程测量中,确定地物或工程物体的位置和坐标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测量,我们可以确定物体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的位置,计算出其准确的坐标。
本文将介绍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计算方法。
1. 水平方向坐标计算1.1 几何坐标法几何坐标法主要是通过测量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距离和方向来确定其坐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范围测量,通常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电子测距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测站:选择一个稳定的点作为测站,并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记录其坐标作为基准点。
2.目标测量:使用测量仪器测量目标物体与测站之间的水平距离和方向角。
3.计算坐标:根据基准点坐标和测量距离、方向角,利用三角函数计算目标物体的坐标。
1.2 平差计算法平差计算法是一种通过多个测量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计算坐标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测量,可以消除个别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基准点:选择一个已知坐标的点作为基准点。
2.进行测量:使用仪器对各个目标测点进行水平测量,得到其相对于基准点的距离和方向角。
3.建立观测方程:将各个目标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角建立观测方程。
4.进行平差计算:通过最小二乘法或最小二乘平差法对观测方程进行计算,得到各个目标测点的坐标。
2. 垂直方向坐标计算垂直方向的坐标计算主要是确定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高程。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如下两种:2.1 水平法加测高法在这种方法中,首先测量目标物体与基准点的水平距离和方向角,然后测量目标物体的高程差。
通过这些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高程。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基准点:选择一个已知高程的点作为基准点。
2.进行水平测量:使用测量仪器测量目标物体与基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方向角。
3.测量高程差:使用水准仪等仪器测量目标物体的高程差。
4.计算目标物体的高程:根据基准点的高程和水平距离、方向角、高程差,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高程。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是指基于已知控制点坐标和测量仪器测量数据,通过计算获得被测物体或地形的坐标点。
在这个过程中,正算指的是从控制点计算被测点坐标的过程,而反算则是从已知被测点坐标计算控制点坐标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场景。
一、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原理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的原理主要是基于三角测量和距离测量原理。
三角测量法利用三角形的几何关系,通过测量三角形内角或边长,计算出三角形的各个顶点坐标。
而距离测量法则是通过测量被测物体或地形与仪器的距离,然后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被测物体或地形的坐标。
在实际工作中,测量仪器主要有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和电子测距仪等。
全站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仪器,它可以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并输出相应的坐标值。
而经纬仪则是一种测量方位角和高度差的仪器,它常用于野外导线路线测量;水准仪则用于测量高差,电子测距仪则用于测量地形点到仪器的直线距离。
在进行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时,需要先确定控制点坐标。
控制点分为基准控制点和工作控制点,基准控制点是指通过已知的测量结果或GPS测量等方式已知其坐标的点,而工作控制点则是在进行实测工作时测量得到的坐标点。
基准控制点与工作控制点之间的坐标关系构成了控制网络,该网络是工程测量的基础。
对于工程测量坐标正算来说,可以利用如下公式计算:X = XC + D × cos(V)Y = YC + D × sin(V) × cos(H)Z = ZC + D × sin(V) × sin(H) + hX、Y、Z为被测点的坐标;XC、YC、ZC为控制点的坐标;D为控制点与被测点的距离;V为控制点与被测点之间的垂直角;H为控制点与被测点之间的水平角;h为控制点与被测点之间的高差。
该公式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被测点的坐标,精度高且适用于不同的测量场景。
工程测量技术培训(坐标计算)
待求:A
B的方位角 AB ,
间距DAB
DAB (xBxA)2(yByA)2 AB ta1n(yByA)(xBxA)
坐标的递推公式
xi xi1xi xi1si cosi)( yi yi1yi yi1si sini)(
累加后可得
i
xi X A
sk cos( k )
k 1
i
yi YA
式中 l = | Li- L0 |
四、曲线桥梁布置及坐标计算 4.1梁的布置 设在曲线上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式桥,每孔 梁仍是直的,于是各孔梁中线的连接线成为 折线,以适应梁上曲线线路之需要。但若按 图1 所示布置,使线路中线与梁的中线在梁 端相交,则由图可以看出,线路中线总是偏 在梁跨中线的外侧,当列车过桥时,外侧那
T=Rtgα/2
⑵
因为α很小,故 tgα/2=α/2=1/2(i1-i
2),所以 T=1/2 R(i1-i2)=R/2 Δi ⒉竖曲线长度 L
由于曲折角α很小,所以 L≈2T ⑶ ⒊竖曲线上各点高程及外矢距 E 由于α很小,故可以认为曲线上各点的 y 坐标方向与半径方向一 致,也认为它是切
线上与曲线上的高程差。从而得 (R+y)2=R^2+x^2 故 2Ry=x^2-y^2 又 y^2 与 x^2 相比较,其值甚微,可略去 不计。故有 2Ry=x^2 ,所以
五、竖曲线计算 5.1基本概念 线路纵断面是由许多不同坡度的坡段连接成的,为了缓和坡度在变坡点处的急剧 变化,使列车能平稳通过,在坡段间设臵曲线连接, 这种连接不同坡段的曲线 称为竖曲线。坡度变化之点称为变坡点。 竖曲线有凸形与凹形两种。顶点在曲线之上者为凸形竖曲线;反之称为凹形竖曲 线。连接两相邻坡度线的竖曲线,可以用圆曲线,也 可以用抛物线。目前,我 国铁路上多采用圆曲线连接。 5.2 竖曲线的测设(圆曲线) 如图 1,竖曲线与平面曲线一样,首先要进行曲线要素的计算。 由于允许坡度 的数值不大,纵断面上的曲折角α可以认为 α=Δi=i1-i2 ⑴,式中,i1、i2 为两相邻的纵向坡度值; Δi为变坡点的坡 度代数差。 曲线要素除了半径 R 及纵向转折角α外,还有: ⒈竖曲线切线长度 T
工程测量坐标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在工程测量中,坐标计算是一项核心任务。
通过测量仪器和先进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测算出各点的坐标值,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1. 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
它基于三角形的几何性质,通过测量已知边长和夹角,计算出未知边长和角度,并进而确定点的坐标。
三角测量法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以下几种:1.1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已知边长a、b和夹角C,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夹角A和B的正弦值:sinA / a = sinB / b = sinC / c1.2 余弦定理余弦定理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已知边长a、b和夹角C,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夹角A和B的余弦值:cosC = (a^2 + b^2 - c^2) / (2ab)1.3 正切定理正切定理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角度关系。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已知边长a、b 和夹角C,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夹角A和B的正切值:tanA = (b * sinC) / (a - b * cosC)2. 直角坐标系转换在工程测量中,常常需要将已知点的直角坐标系转换到其他坐标系。
以下是常见的坐标系转换公式:2.1 极坐标系转直角坐标系对于平面上的点P,已知其极径r和极角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在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y):x = r * cosθy = r * sinθ2.2 直角坐标系转极坐标系对于平面上的点P,已知其直角坐标(x,y),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在极坐标系下的坐标(r,θ):r = √(x^2 + y^2)θ = atan2(y, x)其中,atan2函数是一个带有两个参数的反正切函数,可以避免参数带来的符号问题。
3. 平面直角坐标系旋转在工程测量中,有时需要将已知点的坐标系进行旋转。
以下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绕原点逆时针旋转α度后的旋转公式:x' = x * cosα - y * sinαy' = x * sinα + y * cosα其中,(x,y)是原坐标系下的点坐标,(x’,y’)是旋转后的坐标。
《工程施工测量》坐标计算
《工程施工测量》坐标计算工程施工测量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各种位置、尺寸、高程等进行测量和计算的工作。
其中,坐标计算是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坐标计算旨在确定一些点的平面坐标或者空间坐标,并利用这些坐标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工作。
坐标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获取各点的坐标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方法进行数学计算得出点的坐标。
常见的坐标计算方法有平差计算法、微分计算法和三角计算法。
平差计算法是通过观测数据的处理求解出未知点的坐标。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观测数据建立相关方程组,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
平差计算法通常包括三个步骤:建立方程、求解方程组和检查与分析。
建立方程时,需要根据观测数据的类型确定方程的形式,如平面坐标观测通常采用距离方程,而空间坐标观测通常采用坐标方程。
求解方程组时,可以采用高斯消元法、逆平差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检查与分析时,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判断计算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并对计算误差进行分析。
微分计算法是通过已知点的坐标和测量数据,在测区域内进行坐标计算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观测数据的微分运算,计算出所需的未知点的坐标。
微分计算法通常包括两个步骤:设定原点和计算坐标。
设定原点是确定测区域中的一个已知点作为空间原点,然后在该点建立一套坐标系。
计算坐标时,通过测量数据的微分运算,计算出未知点的坐标。
具体的计算方法有高程分布的微分计算、立体观测的微分计算和等值线的微分计算等。
三角计算法是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计算点的坐标。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三角函数的相关定理和公式,利用测量数据求解未知点的坐标。
三角计算法通常包括两个步骤:测量三角形和计算坐标。
测量三角形时,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获取所需的观测数据。
计算坐标时,利用测量数据和三角函数的关系,通过计算公式来求解未知点的坐标。
常用的三角计算法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等。
坐标计算在工程施工测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供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所需的位置、尺寸和高程等参数,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工程测量坐标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准确的坐标计算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践中。
一、坐标计算的基础知识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以某一点为原点,建立笛卡尔坐标系,用x、y、z三个轴线表示空间位置。
大地坐标系则以地球为基准,通过经度、纬度和高程来确定点的相对位置。
二、坐标计算公式1. 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计算公式在直角坐标系中,常用的坐标计算公式有:- 两点间距离计算公式:设A点坐标为(x1, y1, z1),B点坐标为(x2, y2, z2)。
则两点间的距离d计算公式如下:d = √((x2-x1)^2 + (y2-y1)^2 + (z2-z1)^2)- 点到直线距离计算公式:设点A的坐标为(x1, y1, z1),直线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
则A点到直线的距离d计算公式如下:d = |Ax1 + By1 + Cz1 + D| / √(A^2 + B^2 + C^2)- 点到平面距离计算公式:设点A的坐标为(x1, y1, z1),平面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
则A点到平面的距离d计算公式如下:d = |Ax1 + By1 + Cz1 + D| / √(A^2 + B^2 + C^2)2. 大地坐标系的坐标计算公式在大地坐标系中,常用的坐标计算公式有:- 两点间距离计算公式:根据两点的经纬度计算其球面距离,公式如下:d = R * arccos(sinφ1*sinφ2 + cosφ1*cosφ2*cos(λ2-λ1))其中,R为地球半径,φ为纬度,λ为经度。
- 两点间方位角计算公式:根据两点经纬度计算其中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方位角,公式如下:α = arctan((sinΔλ * cosφ2) / (cosφ1*sinφ2 -sinφ1*cosφ2*cosΔλ))其中,φ为纬度,λ为经度,Δλ为两点经度差。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带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带公式一、几何平差法几何平差法是一种基于观测数据的平差方法,通过求解误差方程组,确定测量点的坐标。
它的基本公式如下:1.坐标变形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测量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x=X+Δxy=Y+Δy其中,x和y为测量点的坐标,X和Y为控制点的坐标,Δx和Δy 为测量点的改正数。
2.改正数计算公式:改正数可以通过解算误差方程组得到。
误差方程组的基本形式如下:AX+BY+C=0其中,A、B和C为系数,可以通过测量数据和控制点坐标的差异来确定。
3.改正数递推关系:通过改正数递推关系可以计算出最终的改正数。
其基本形式如下:Δx=ΣAX/ΣA²Δy=ΣBY/ΣB²其中,ΣAX和ΣA²是所有测量点坐标与控制点坐标的差别的总和。
二、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通过最小化观测数据和控制点坐标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测量点坐标的方法。
它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得到测量点坐标的估计值。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公式如下:1.误差方程:误差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δX=AX+BY+C其中,δX为观测数据和估计值之间的差异,A、B和C为系数。
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可以求解系数的估计值。
2.系数估计方法: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可以得到系数的估计值。
其基本形式如下:A = (∑ x²y - ∑ xy∑ x) / (n∑ x² - (∑ x)²)B = (n∑ xy - ∑ x∑ y) / (n∑ x² - (∑ x)²)C = (∑ x²∑ y - ∑ xy∑ x²) / (n∑ x² - (∑ x)²)其中,x和y为控制点的坐标,n为测量点的数量。
3.坐标计算:通过求解系数估计值,可以得到测量点的坐标。
其基本形式如下:x=(y-∑By+ΔB)/A其中,y为测量点的坐标,∑By为所有观测数据和估计值之间差异的总和,ΔB为改正数。
工程测量坐标反算的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反算的计算公式工程测量中,坐标反算是一个重要的计算过程,用于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测量数据计算出未知点的坐标。
这个计算过程可以使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关系和数学公式来完成。
本文将介绍几种工程测量坐标反算的计算公式。
1. 三角形坐标反算三角形坐标反算是一种常见的坐标反算方法。
假设有三个已知点A(x1, y1, z1),B(x2, y2, z2)和C(x3, y3, z3),以及一个未知点P(x, y, z)。
通过测量已知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我们可以使用三角形的几何关系来计算出未知点P的坐标。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三个已知点之间的两两距离,分别为AB、AC和BC。
然后,我们使用三角形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来计算出未知点P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
再结合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未知点P的坐标。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距离计算: - AB = √((x2 - x1)^2 + (y2 - y1)^2 + (z2 - z1)^2) - AC = √((x3 - x1)^2 + (y3 - y1)^2 + (z3 - z1)^2) - BC = √((x3 - x2)^2 + (y3 - y2)^2 + (z3 - z2)^2) 坐标计算: - P.x = x1 + AB/A * (x2 - x1) + AC/D * (x3 - x1) - P.y = y1 + AB/A *(y2 - y1) + AC/D * (y3 - y1) - P.z = z1 + AB/A * (z2 - z1) + AC/D * (z3 - z1) 其中,A = BC,B = AC,C = AB,D = √(AC^2 - AB^2 + AD^2)。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测量数据来计算出未知点的坐标。
2. 圆法坐标反算圆法坐标反算是另一种常用的坐标反算方法,适用于测量曲线的坐标反算。
假设有三个已知点A(x1, y1, z1), B(x2, y2, z2)和C(x3, y3, z3),以及一个未知点P(x, y, z)。
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
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在测量学中,坐标正反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用于在测量过程中进行坐标值的转换和计算。
通过坐标正反算公式,可以将测量点的坐标值进行转化,从而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结果。
1. 坐标正算坐标正算是指通过已知的控制点坐标和测量数据,计算出其他未知点的坐标值。
坐标正算一般涉及到测量仪器的观测数据、观测角度和测量点的距离等信息。
坐标正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通过观测数据和测量原理,进行一系列计算和推导,得到待测点的坐标值。
坐标正算的公式可以表示为:X = X0 + ∑(Ri * sinθi * cosαi)Y = Y0 + ∑(Ri * sinθi * sinαi)Z = Z0 + ∑(Ri * cosθi)其中,X、Y、Z分别表示待测点的坐标值,X0、Y0、Z0表示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值,Ri表示测量点与控制点的距离,θi表示测量点与控制点的垂直角,αi表示测量点与控制点的水平角。
坐标正算的步骤主要包括:1.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值,计算观测点与控制点的距离和方向角;2.根据观测数据和测量原理,计算待测点与控制点的垂直角和水平角;3.根据坐标正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待测点的坐标值。
2. 坐标反算坐标反算是指通过已知的控制点坐标和测量数据,计算出观测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角。
坐标反算常用于测量点在平面内或空间中的相对位置计算。
坐标反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通过观测数据和测量原理,进行一系列计算和推导,得到观测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角。
坐标反算的公式可以表示为:Ri = √((X - X0)² + (Y - Y0)² + (Z - Z0)²)θi = arccos((Z - Z0) / Ri)αi = arctan((Y - Y0) / (X - X0))其中,Ri表示观测点与控制点的距离,θi表示观测点与控制点的垂直角,αi表示观测点与控制点的水平角,X、Y、Z分别表示观测点的坐标值,X0、Y0、Z0表示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值。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工程测量是指对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进行测量和计算,以确定其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
在工程测量中,计算坐标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告诉我们物体的准确位置,方便后续的施工工作。
在工程测量中,我们通常采用坐标系统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常见的坐标系统有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确定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地平面上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作为坐标轴,其中一条作为x轴,另一条作为y轴。
我们可以通过在该坐标系下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到物体在平面上的坐标。
计算坐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物体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以及已知点在坐标系中的坐标,来确定物体的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通常会用到以下几个概念和计算方法:1.垂足:当我们需要确定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垂直距离时,可以通过在直线上找到与该点垂直的点,将该点称为垂足。
2.斜边与水平线的夹角:当我们需要确定一个点到水平线的夹角时,可以通过计算水平线与该点连线的斜率,再通过反三角函数得到夹角。
3.坐标差:当我们需要计算两个点之间的水平、垂直距离时,可以通过计算两点的x坐标和y坐标的差值,再将差值取平方后相加,再开平方根得到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工程测量中,测得的坐标值往往是相对于其中一已知点而言的。
这个已知点可以是工程现场的一个固定点,也可以是地面上的一个标识点。
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测量,使用不同的已知点来相互校验,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在计算坐标时,还需要考虑到测量误差的问题。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数据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计算坐标时,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校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工程测量计算坐标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便利。
在计算坐标时,我们需要了解坐标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且需要考虑到测量误差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坐标值,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工程测量计算之-1坐标正反算详解
工程测量计算之-----(一)坐标正反算详解一、方位角、坐标方位角测量工作中、常用方位角来表示直线的方向。
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度量到某直线的夹角,取值范围为0°-360°,如下图所示。
若标准方向为真子午线方向,则其方位角称为真方位角,用A表示真方位角;若标准方向为磁子午线方向,则其方位角称为磁方位角,用Am表示磁方位角。
若标准方向为坐标纵轴,则称其为坐标方位角,用α表示。
(在高斯直角坐标系中,由坐标纵轴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度量到直线间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常简称方位角,用α表示。
)所以,我们测量中常说的方位角其实是坐标方位角,也就是X轴顺时针旋转至所在直线的角度。
二、象限角以基本方向北端或南端起算,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角,称为象限角,用R表示。
象限角不但要表示角度大小,而且还要注明该直线所在的象限。
从坐标纵轴的北端或南端顺时针或逆时针起算至直线的锐角称为坐标象限角。
其角值变化从0°~90°,为了表示直线的方向,应分别注明北偏东、北偏西或南偏东、南偏西。
如北东85°,南西47°等。
显然,如果知道了直线的方位角,就可以换算出它的象限角,反之,知道了象限也就可以推算出方位角。
三、坐标正反算公式详解坐标正算根据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边长和一个已知端点的坐标计算直线上另一端点坐标的过程。
或若两点间的平面位置关系由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1、坐标计算条件①起算点(定位点)的平面坐标(X0,Y0),②起算点至待求点的坐标方位角α,③起算点至待求点的平面距离D。
2、坐标计算过程坐标反算根据两已知点的平面坐标,计算该直线的方位角及两点间平面距离的过程。
或若两点间的平面位置关系由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称为坐标反算。
α=arctan(△y / △x)D=√(△x*△x + △y*△y)其中,用计算器计算出的α称为象限角,之后还要根据△x、△y的正负号转换为坐标方位角。
工程测量坐标反算的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反算的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反算的计算公式是用于根据已知的测量数据确定未知点的坐标。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等测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对于水平角的测量,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计算未知点的水平角。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两点A和B的坐标以及它们与未知点C之间的夹角α和β,我们可
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未知点C的坐标:
x_C = x_A + d * sin(β) / sin(α+β)
y_C = y_A + d * sin(α) / sin(α+β)
其中,(x_A, y_A)为已知点A的坐标,d为A与B之间的距离。
对于垂直角的测量,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计算未知点的垂直角。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两点A和B的坐标以及它们与未知点C之间的夹角α和β,我们可
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未知点C的坐标:
z_C = z_A + d * sin(γ) / sin(α+γ)
其中,z_A为已知点A的高程,γ为A与C之间的垂直角。
最后,我们可以结合水平角和垂直角的测量数据来计算未知点的三维坐标。
通
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测量数据准确地计算出工程测量坐标的反算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基于正弦定理的假设。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需要考
虑其他因素,如误差校正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实际测量中,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调整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工程测量坐标反算的计算公式是一种根据已知的测量数据来确定未知点
坐标的方法。
通过对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等测量数据的处理,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工程测量的坐标结果。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大全图表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大全图表在工程测量和地理测量领域,测量坐标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这些公式,测量人员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各个测点的坐标,从而为工程建设和地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坐标系的选择在进行测量坐标计算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坐标系。
常用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是最常用的坐标系,它使用x、y、z三个坐标轴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极坐标系则使用极径和极角来描述点的位置,适用于圆形或圆柱形区域的测量。
空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三维空间的测量,使用x、y、z三个坐标轴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2. 距离的计算在测量中,常常需要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如下的直角坐标系下的距离计算公式:水平距离:d = √((x2 - x1)^2 + (y2 - y1)^2)斜距离:d = √((x2 - x1)^2 + (y2 - y1)^2 + (z2 - z1)^2)其中,(x1, y1, z1)和(x2, y2, z2)是两个点的坐标。
3. 方位角的计算方位角是指从一个点指向另一个点时,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方位角:方位角:α = atan2((y2 - y1), (x2 - x1))其中,(x1, y1)和(x2, y2)是两个点的坐标。
4. 坐标旋转的计算当出现坐标系变换时,需要对坐标进行旋转。
旋转后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旋转后的x坐标:x’ = x * cos(θ) - y * sin(θ)旋转后的y坐标:y’ = x * sin(θ) + y * cos(θ)其中,(x, y)是原始坐标,(x’, y’)是旋转后的坐标,θ是旋转的角度。
5. 坐标平移的计算坐标平移是指将坐标系沿着x或y轴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计算平移后的坐标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平移后的x坐标:x’ = x + Δx平移后的y坐标:y’ = y + Δy其中,(x, y)是原始坐标,(x’, y’)是平移后的坐标,Δx和Δy是在x和y方向上的平移距离。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计算方法,用于将实际测量得到的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等数据计算为平面坐标系或空间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
这些计算方法包括平距法、交会法、改正数法等。
以下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常用公式。
1.平距法:平距法适用于平面三角测量,其中已知一个角和两个边长,需要计算第三个边长。
公式如下:AB² = AC² + BC² - 2 * AC * BC * cos(∠CAB)2.交会法:交会法常用于平面控制测量,其中通过观测三个方向上的角度,以及相应的两个边长,计算其中一点相对于测站的坐标。
公式如下:x = 观测距离 * sin(观测方向角1) / cos(观测方向角2) + 坐标X1y = 观测距离 * sin(观测方向角3) / cos(观测方向角2) + 坐标Y13.改正数法:改正数法常用于平面闭合多边形控制测量,其中通过对内角的观测进行闭合多边形的平差计算,求得闭合差改正数。
公式如下:dX = ∑(边长 * cos(内角) / ∑(边长²) * 闭合差)dY = ∑(边长 * sin(内角) / ∑(边长²) * 闭合差)4.高差改正:在空间测量中,经常需要进行高程的改正计算。
其中,正算高差改正应用于已知起点与终点的高差、测点的高差差值以及测点的距离,计算出测点的高程。
公式如下:高程差=(终点高程-起点高程)/测点距离*高差差值5.方位角正算:在实际测量中,有时需要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出方位角。
公式如下:tan(方位角) = (终点纵坐标 - 起点纵坐标) / (终点横坐标 - 起点横坐标)6.反算坐标:反算坐标是指通过已知起点的坐标、观测角度和距离,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
公式如下:终点纵坐标 = 坐标纵差 * sin(观测方向角) + 起点纵坐标终点横坐标 = 坐标横差 * cos(观测方向角) + 起点横坐标这些公式都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基本公式,通过使用它们,我们可以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点的坐标。
《建筑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
《建筑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导线测量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各导线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因此外业工作结束后就要进行内业计算,以求得导线点的坐标。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1.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及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的坐标,即坐标的正算。
如图6-1所示,设A 为已知点,B 为未知点,当A 点的坐标(X A , Y A )和边长D AB 、坐标方位角αAB 均为已知时,则可求得B 点的坐标X B 、Y B 。
由图可知:⎭⎬⎫∆+=∆+=AB A B AB A B Y Y Y X X X (6-1) 其中,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B AB AB AB sin cos ααD Y D X (6-2) 式中∆X AB ,∆Y AB 的正负号应根据cos αAB 、sin αAB 的正负号决定,所以式(6-1)又可写成:⎭⎬⎫⋅+=⋅+=AB AB A B AB AB A B sin cos ααD Y Y D X X (6-3)图6-1 导线坐标计算示意图2.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其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即坐标的反算如图6-5所示,若设A 、B 为两已知点,其坐标分别为X A 、Y A 和X B 、Y B 则可得:AB AB AB tan X Y ∆∆=α (6-4)ABAB AB AB AB cos sin ααX Y D ∆=∆= (6-5) 或 D AB =2AB 2AB )()(Y X ∆+∆ (6-6) 上式中,∆X AB = X B = X A ,∆Y AB = Y B - Y A 。
由式(6-4)可求得αAB 。
αAB 求得后,又可由(6-5)式算出两个D AB ,并作相互校核。
如果仅尾数略有差异,就取中数作为最后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按(6-4)式计算出来的坐标方位角是有正负号的,因此,还应按坐标增量 ∆X 和 ∆Y 的正负号最后确定AB 边的坐标方位角。
即:若按(6-4)式计算的坐标方位角为:XY ∆∆='arctanα (6-7) 则AB 边的坐标方位角αAB 参见图6-11应为: 在第Ⅰ象限,即当 ∆X >0,∆Y >0时,αα'=AB ,AB α在0︒ ~ 90︒在第Ⅱ象限,即当 ∆X <0,∆Y >0时,αα'-︒=180AB ,αAB 在90︒ ~ 180︒在第Ⅲ象限,即当 ∆X <0,∆Y <0时,αα'+︒=180AB ,αAB 在180︒ ~ 270︒ (6-8)在第Ⅳ象限,即当 ∆ X > 0,∆Y < 0时,αα'-︒=360AB ,αAB 在270︒ ~ 360︒也就是当 ∆X > 0时,应给 α' 加360︒ ;当 ∆X < 0时,应给 α' 加180︒ 才是所求AB 边的坐标方位角。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知道方位角和距离怎么计算坐标设原点坐标为(x,y),那么计算坐标(x1,y1)为x1=x+s·cosθy1=y+s·sinθ其中θ为方位角,s为距离CAD里计算方位角和距离CAD默认的世界坐标系跟测量上用的坐标系是不同的。
世界坐标系中的X即测量坐标系中的Y,世界坐标系中的Y即测量坐标系中的X。
不知道你是不是要编程的方法或源程序?下面是在CAD下的常用操作方法:用命令id可以查看点的XYZ坐标例如:命令: '_id 指定点: X = 517.0964 Y = 431.1433 Z = 0.0000命令: ID 指定点: X = 879.0322 Y = 267.6949 Z = 0.0000用命令dist(快捷命令di)即可知道两点间的角度和距离例如:命令: '_dist 指定第一点: 指定第二点:距离 = 397.1308,XY 平面中的倾角 = 335d41'46.7",与 XY 平面的夹角 = 0d0'0.0"X 增量 = 361.9358, Y 增量 = -163.4483, Z 增量 = 0.0000其中的“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是世界坐标系内的平面夹角,用450度减去这个值335d41'46.7"即是坐标方位角114°18′13.3〃。
你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点1、X = 431.1433,Y = 517.0964;点2、X = 267.6949,Y = 879.0322的坐标方位角和距离值是不是114°18′13.3〃和397.131m。
已知两坐标点求方位角和距离的计算公式如点A(X1,Y1 ) 点B(X2,Y2) A到B的方位角为:Tan(Y2-Y1)/(X2-X1)其中(X2-X1)>0时加360°,(X2-X1)<0时加180° 而距离就是((X2-X1)平方+(Y2-Y1)平方)最后开方得到的值即为A到B距离方位角坐标计算公式设角为x: tanx=a(对边Y1-Y2)/b(邻边X1-X2)=z,因为a,b,z可求出,利用三角函数tan可求出方位角x,谢谢采纳!追问能不能再说的清楚点回答问题是你学过三角函数吗?学了就很容易理解了,在三角形abc中,sinx=对边a/斜边c,cosx=邻边b/斜边c,tanx=对边a/邻边b,其中sinx,cosx,tanx是定值,可以在科学计算器中得到,如果还是不理解的话建议还是先看看这方面的知识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问前辈,坐标反算中求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已知A(X1,Y1)、B(X2,Y2)先求出AB的象限角:θ=arctan((Y2-Y1)/(X2-X1))再根据条件将象限角θ转换为方位角α:当X1-X2>0 , Y1-Y2>0,α=θ;当X1-X2<0 , Y1-Y2>0,α=θ+180°当X1-X2<0 , Y1-Y2<0,α=θ+180°当X1-X2>0 , Y1-Y2<0,α=θ+360°坐标正算编辑坐标正算,就是根据直线的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一个端点的坐标,计算直线另一个端点的坐标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道方位角和距离怎么计算坐标
设原点坐标为(x,y),那么计算坐标(x1,y1)为
x1=x+s·cosθ
y1=y+s·sinθ
其中θ为方位角,s为距离
CAD里计算方位角和距离
CAD默认的世界坐标系跟测量上用的坐标系是不同的。
世界坐标系中的X即测量坐标系中的Y,世界坐标系中的Y即测量坐标系中的X。
不知道你是不是要编程的方法或源程序?下面是在CAD下的常用操作方法:
用命令id可以查看点的XYZ坐标
例如:
命令: '_id 指定点: X = 517.0964 Y = 431.1433 Z = 0.0000
命令: ID 指定点: X = 879.0322 Y = 267.6949 Z = 0.0000
用命令dist(快捷命令di)即可知道两点间的角度和距离
例如:
命令: '_dist 指定第一点: 指定第二点:
距离 = 397.1308,XY 平面中的倾角 = 335d41'46.7",与 XY 平面的夹角 =
0d0'0.0"
X 增量 = 361.9358, Y 增量 = -163.4483, Z 增量 = 0.0000
其中的“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是世界坐标系内的平面夹角,用450度减去这个值335d41'46.7"即是坐标方位角114°18′13.3〃。
你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点1、X = 431.1433,Y = 517.0964;点2、X = 267.6949,Y = 879.0322的坐标方位角和距离值是不是114°18′13.3〃和397.131m。
已知两坐标点求方位角和距离的计算公式
如点A(X1,Y1 ) 点B(X2,Y2) A到B的方位角为:
Tan(Y2-Y1)/(X2-X1)其中(X2-X1)>0时加360°,(X2-X1)<0时加180°而距离就是((X2-X1)平方+(Y2-Y1)平方)最后开方得到的值即为A到B距离
方位角坐标计算公式
设角为x: tanx=a(对边Y1-Y2)/b(邻边X1-X2)=z,因为a,b,z可求出,利用三角函数tan可求出方位角x,谢谢采纳!
追问
能不能再说的清楚点
回答
问题是你学过三角函数吗?学了就很容易理解了,在三角形abc中,sinx=对边a/斜边c,cosx=邻边b/斜边c,tanx=对边a/邻边b, 其中sinx, cosx,tanx是定值,可以在科学计算器中得到,如果还是不理解的话建议
还是先看看这方面的知识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请问前辈,坐标反算中求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已知A(X1,Y1)、B(X2,Y2)
先求出AB的象限角:
θ=arctan((Y2-Y1)/(X2-X1))
再根据条件将象限角θ转换为方位角α:
当X1-X2>0 , Y1-Y2>0,α=θ;
当X1-X2<0 , Y1-Y2>0,α=θ+180°
当X1-X2<0 , Y1-Y2<0,α=θ+180°
当X1-X2>0 , Y1-Y2<0,α=θ+360°
坐标正算
编辑坐标正算,就是根据直线的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一个端点的坐标,计算直线另一个端点的坐标的工作。
计算实例:
实例1,设直线AB的边长DAB和一个端点A的坐标XA、YA为已知,则直线另一个端点B的坐标为:
XB=XA+ΔXAB (5.1)
YB=YA+ΔYAB (5.2)
式中,ΔXAB、ΔYAB称为坐标增量,也就是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
由图5.3中,根据三角函数,可写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ΔXAB=DAB·cosαAB (5.3)
ΔYAB=DAB·sinαAB (5.4)
式中ΔX、ΔY的符号取决于方位角α所在的象限。
实例2. 已知直线B1的边长为125.36m,坐标方位角为211°07′53〃,其中一个端点B的坐标为(1536.86 ,837.54),求直线另一个端点1的坐标X1,Y1。
解: 先代入公式(5.3)、(5.4),求出直线B1的坐标增量:
ΔXB1=DB1·CosαB1=125.36×cos211°07′53〃=-107.31m
ΔYB1=DB1·sinαB1=125.36×sin211°07′53〃〃=-64.81m
然后代入公式(5.1)、(5.2),求出直线另一端点1的坐标:
X1=XB+ΔXB1=1536.86-107.31=1429.55m
Y1=YB+ΔYB1=837.54-64.81=772.73m
坐标增量计算也常使用小型计算器计算,而且非常简单。
如使用fx140等类型的计算器,可使用功能转换键INV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换算键P→R以及x←→y键。
按键顺序为:
D INV P→R α = 显示ΔX X←→y 显示ΔY。
如上例,按125.36 INV P→R 211°07′53〃= 显示-107.31(ΔXB1);
按 x←→y 显示-64.81(ΔYB1)
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的过程叫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的起点坐标、直线的水平距离以及坐标方位角来计算终点的坐标的过程叫坐标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