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
《2.1流程图》教学设计
§1 流程图●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流程图.(2)会用流程图表述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流程图的学习,了解并把握运用流程图表述实际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用框图清晰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准确理解并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难点:(1)抽象出流程图中的信息.(2)准确地绘制简单的流程图.对流程图的教学,需要在大量的实例中,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模仿,掌握流程图的用法,体会流程图在表述问题中的优越性.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索中发现,在模仿中体验.(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1.流程图描述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操作性的、过程性的活动,针对这样的教学,应遵循“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特别是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真实,尽量是学生熟悉的.2.每一个操作性的过程性问题,都有自己的流程图,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流程图,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操作、探索、模仿.3.相同的背景下,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画出不同形式的流程图.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优化意识.●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示例与变式训练体验方法⇒归纳总结,深化认识【问题导思】家里来了客人,要沏茶喝水,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茶壶和茶杯都要洗,茶叶有,完成每道工序所需时间如下表:3121 1图a【提示】共需3+12+1+1=17(分钟).2.若按图b所示的工序流程图操作,共需多少时间?图b【提示】共需12+1=13(分钟).1.流程图的构成流程图是由一些图形符号和文字说明构成的图示.2.流程图的特点流程图是表述工作方式、工艺流程的一种常用手段,它的特点是直观清晰.3.画流程图的步骤第一步:确定主要步骤和顺序;第二步:补足其他步骤;第三步:用流程图表示.某药厂生产某产品的过程如下:(1)备料、前处理、提取、制粒、压片、包衣、颗粒分装、包装;(2)提取环节经检验合格,进入下一工序,否则返回前处理;(3)包衣、颗粒分装两环节分别检验合格进入下一工序,否则为废品,画出生产该产品的工序流程图.【思路探究】按照画工艺流程图的三个步骤进行.【自主解答】工序流程图如图所示:要画工序流程图,首先要弄清整个过程要分多少道工序,其次是仔细考虑各道工序的先后顺序及相互关系、制约的程度;最后要考虑哪些工序可以平行进行,哪些工序可以交叉进行,把上述问题考虑清楚了,合理的工序流程图就可以画出来了.我们生活中用的纸杯从原材料(纸张)到商品(纸杯)主要经过四道工序:淋膜、印刷、模切、成型,首先用淋膜机给原纸淋膜PE(聚乙烯),然后用分切机把已经淋膜好的纸分成矩形纸张(印刷后做纸杯壁用)和卷筒纸(纸杯底部用),再将矩形纸印刷并切成扇形杯片,最后成型.请用流程图表示纸杯的加工过程.【解】由题意得流程图如图:材料准备(原纸)淋膜分切矩形纸张印刷并切割做杯壁粘合成品卷筒纸切割出杯底某企业2012年的生产总值为200万元,技术创新后预计以后每年的生产总值将比上一年增加5%,问最早哪一年的年生产总值将超过300万元?画出解决该问题的算法流程图.【思路探究】若设第n年后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a,则a=200(1+0.05)n,此时为2012+n年.【自主解答】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法一法二判断框外,大多算法流程图的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解】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考生参加某培训中心的考试需按以下程序进行:先进行考前咨询,若是新考生则需注册、编号、明确考试事宜、交费、考试、领取成绩单,最后发证;若不是新考生,需出示考生编号,直接到明确考试事宜阶段,以下同新考生程序,设计一个考试流程图.【思路探究】本题新考生与老考生的不同之处是新考生需注册、编号,而老考生只需出示考生编号即可,所以需用判断框判断是否为新考生,从而进行不同的选择,然后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完成.【自主解答】如图所示:流程图的画法、要求及遵循的原则(1)画法:一般要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来画.(2)要求:直观,流向明确,内容准确,易于操作即简捷、明了、高效.(3)遵循的原则:开始时工序流程图可以画得粗略,然后对每一框逐步细化.明天小强要参加班里组织的郊游活动,为了做好参加这次郊游的准备工作,他测算了如下数据:整理床铺、收拾携带物品8分钟,洗脸、刷牙7分钟,准备早点15分钟,煮牛奶8分钟(有双眼煤气灶可以利用),吃早饭10分钟,查公交线路图5分钟,给出差在外的父亲发手机短信2分钟,走到公共汽车站10分钟,等公共汽车10分钟.小强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总共需要75分钟,为了赶上7:50的公共汽车,小强决定6:30起床,但是他一下子睡到7:00!请你帮小强安排一下时间,画出一份郊游出行前的流程图,使他还能来得及参加此次郊游.【解】 出行前流程图如下所示:审题不清,混淆变量致误如图2-1-1给出的是计算12+14+16 +…+120的值的一个算法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 .i >10?B .i <10?C .i >20?D .i <20?【错解】 认为条件为i <10或认为i >20. 【答案】 B 或C【错因分析】 由于所计算的是10个数的和,误认为循环变量不会超过10,而选B ;把循环变量i 与累加变量混淆,而选C.【防范措施】 本题中涉及算法框图中的循环结构,应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不成立则执行循环体,所以判断框中要填跳出循环的条件,分清谁是循环变量,要循环多少次是求解的关键.【正解】 S =12+14+16+…+120,需执行10次循环体,所以i >10时跳出循环,输出S的值,故选A.【答案】 A1.流程图常常用来表示一些动态过程,即明确地表示了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步骤.常见的一个画法是:将一个工作或工程从头至尾依先后顺序分为若干工序,每一道工序用矩形框表示,并在该矩形框内注明此工序的名称或代号.两相邻工序之间用流程线相连,自顶向下,逐步细化.一般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来画.2.画流程图的步骤:在绘制流程图之前,要弄清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和事物发展的过程.可以按以下步骤: (1)将实际问题的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步骤; (2)理清各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关系; (3)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各步骤;(4)绘制流程图,并检查是否符合实际问题.1.进入互联网时代,发电子邮件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发电子邮件要分以下几个步骤:a.打开电子信箱;b.输入发送地址;c.输入主题;d.输入信件内容;e.点击“写邮件”;f.点击“发送邮件”,则正确的流程是()A.a→b→c→d→e→fB.a→c→d→f→e→bC.a→e→b→c→d→fD.b→a→c→d→f→e【解析】发电子邮件要以“打开电子信箱”开始,“点击发送邮件”结束,“点击‘写邮件’”应在“输入发送地址”、“输入主题”、“输入信件内容”之前,故选C.【答案】 C2.图2-1-2所示算法框图能判断任意输入的整数x的奇偶性.其中判断框内的条件是()A.m=0?B.x=0?C.x=1?D.m=1?【解析】余数m=1则输出“x是奇数”,否则输出“x是偶数”.【答案】 D3.阅读图2-1-3的算法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i的值为________.图2-1-3【解析】由框图知,a=1,i=0;i=1,a=2;i=2,a=5;i=3,a=16;i=4,a =65>50;则输出i=4.【答案】 4图2-1-44.如图2-1-4,小圆圈表示网络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之间有网线相连,连线上标注的数字表示某信息经过该段网线所需时间(单位:毫秒),试求信息由结点A传递到结点B所需的最短时间.【解】在A到B的所有连线中,以A→C→F→M→B的连接方式所用时间最短:1.5+1.1+1.0+1.2=4.8(毫秒).一、选择题1.如图2-1-5所示的工艺流程图,设备采购的下一道工序是()图2-1-5A .设备安装B .土建设计C .厂房土建D .工程设计【解析】 由流程图易看出设备采购的下一道工序是设备安装. 【答案】 A2.执行如图2-1-6所示的算法框图,输出的s 值为()图2-1-6A .-3B .-12 C.13D .2【解析】 i =1,s =2-12+1=13;i =2,s =13-113+1=-12;i =3,s =-12-1-12+1=-3;i =4,s =-3-1-3+1=2.故选D.【答案】 D3.图2-1-7是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图,则矩形框中应填入( )图2-1-7A.整理数据、求函数表达式B.画散点图、进行模型修改C.画散点图、求函数表达式D.整理数据、进行模型修改【解析】根据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实际过程可知,选C.【答案】 C4.如图2-1-8,小黑点表示网络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有网络相连,连线标注的数字表示该段网线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信息量.现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信息可分开沿不同的网线同时传递,则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大信息量是()图2-1-8A .26B .24C .20D .19 【解析】 最大信息量是6+8+12=26. 【答案】 A5.阅读如图2-1-9所示的算法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图2-1-9A .3B .4C .5D .6【解析】 S =2 010,n =0;S =1 002,n =1;S =498,n =2;S =246,n =3;S =120,n =4;S =57,n =5.【答案】 C 二、填空题6.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如图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简图.试将①眼中之竹,②画中之竹,③现实之竹,④脑中之竹填入框图中. ――→审美选择 ――→加工改造 ――→形诸画卷 【解析】 根据郑板桥的画竹过程填写. 【答案】 ③①④②7.(2013·江苏高考)如图2-1-10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则输出的n 的值是________.图2-1-10【解析】 算法流程图执行过程如下: n =1,a =2,a <20; a =8,n =2,a <20; a =26,n =3,a >20. 输出n =3. 【答案】 38.(2013·南昌高二检测)如图2-1-11,若框图所给的程序运行的结果为S =156,那么判断框中应填入的关于k 的判断条件是________.图2-1-11【解析】 S =1,k =13;S =13,k =12;S =156,k =11.即输出S =156时,k =11,故应填入的条件是“k ≤11?”.【答案】 k ≤11? 三、解答题9.设汽车托运重量为P (kg)的货物时,每千米的费用(单位:元)标准为y =⎩⎪⎨⎪⎧0.2P ,P ≤20,0.3×20+1.1×(P -20),P >20. 画出求行李托运D 千米时费用的框图. 【解】10.某工厂加工某种零件的工序流程图如图2-1-12所示:图2-1-12按照这个工序流程图,一件成品至少经过几道加工和检验程序.【解】由流程图可知加工零件有三道工序:粗加工、返修加工和精加工,每道工序完成都要对产品进行检验,粗加工的合格品进入精加工,不合格品进入返修加工,返修加工的合格品进入精加工,不合格品作为废品处理;精加工的合格品为成品,不合格品为废品.由上可知一件成品至少要经过粗加工、检验、精加工、检验四道程序.11.某工厂装配一辆轿车的工序所花的时间及各工序的先后关系如下表所示:注:紧前工序,即与该工序相衔接的前一工序.(1)试在已画出装配该轿车的工艺流程图上标上工序代号;(2)装配一辆轿车的最短时间是多少小时?图2-1-13【解】(1)(2)装配一辆轿车的最短时间是11+5+4+12+5+3=40(小时).(教师用书独具)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则输出S=()A.105B.126C.136D.166【思路探究】本题将流程图和数列的有关知识进行整合,解题时应先观察流程图,弄清流向和循环次数,再用数列的求和公式求解.【自主解答】观察流程图可知S=1+3×1+3×2+…+3×10=1+3×(1+2+ (10)=166.【答案】 D1.弄清流向和循环次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解读流程图就是弄清流程图有哪些步骤及步骤依次进行的顺序.把上例的算法框图改为如下图所示框图,则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解析】T=1,I=3不满足条件;T=3,I=5,不满足条件;T=15,I=7,不满足条件;T=105,I=9,满足条件;输出T=105.【答案】105。
教学设计,流程图,板书,反思 - 郑晓梅
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完成情况及反思新课引入一.元素与人体健康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在家搜集食品或者药品的标签,让大家大家都带来了吗?整合前置作业,请四名同学给大家展示带来的标签中含有什么物质,其中含有什么元素,这些元素含量缺乏过过多对人体有哪些影响,生活中吃什么食物能补充碘元素、钙元素、铁元素等。
通过搜集标签,查阅资料,知道元素存在于身边的物质中,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通过前置作业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全班同学高质量完成前置作业,课堂同学积极参与,对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理解的非常好。
探究新知二.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不仅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物质中,也存在于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中。
(展示ppt)观看幻灯片,知道元素在人体、在地壳、在海水种的分布及含量多少让学生知道元素存在与所有的物质中。
全体学生理解并记住。
三.元素与元素符号什么是元素?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同一类原子,,为这么这么说呢?教师:钠原子核钠离子的质子数都是11,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同样道理,氯离子和氯原子也属于氯元素。
(展示ppt)观察粒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出:同一类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
比较总结出: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微观到宏观,归纳总结出元素的定义。
并解析: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反复的练习。
元素符号有什么含义?展示Cl、O、3Mg做练习题巩固(ppt)回答Cl、O含义,总结出元素符号含义有2个,表示某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
幻灯片展示,通过归纳法,总结出元素符号含义。
类比归纳,练习题元素周期表有什么信息?(电子白板同时展示)看书143页,观察,并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为同学解读:“通过图片颜色深浅及元素名称偏旁等两个角度给元素分类;元素周期表每个方格含义;并观察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流程图
图形
意义说明
开始、结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决策、判断 一般教学媒体
流程线
教学流程图: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图, 教学过程流程图。
第七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下)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应用情况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
教
学
设
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
2 体会第六章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3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4 有意识的改进教学
谢谢大家!
与 评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
价 (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容易出现的几种偏向
下
)
基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组
多媒体组合教学过程设计 ★
合教学过程设计
典型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案例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 初中语文《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七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的优秀课例
教学设计实施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作者:————————————————————————————————日期:2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标题:美的追寻设计者: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新城小学黎妙英一、教学内容:《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本文作者方纪按时间顺序,对同一景物的变化进行精心描绘,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中。
学习本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分析:由于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是南方农村的孩子,平时到外地旅游的机会较少,知识面相对较窄。
本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既陌生又好奇。
但随着近几年学校、家庭中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已具有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对于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很浓,因而,只要作适当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对三峡的景色、风土人情也会有所了解,这对于课文内容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可是,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受美,在不断追寻美的过程中激发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爱生活,创造美的热情这是教学本文时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1、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习课文设计成旅游的形式,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句段学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学习收获。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3、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紧密结合,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懂课文,品味重点词句,领略三峡秋天景物从早晨到夜晚的不同特点;(2)学习作者按时间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带教学流程图)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5、指名分角色读这部分。6、表演“送新娘”这段故事。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以上文本能体现人物巧妙的句子很多,但学生最能感悟到的,感悟最深又最具文本特点的就是西门豹的语言,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的四次语言,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淋漓尽致地展现西门豹计谋的巧妙,把握这一条主线,大胆地删枝去叶,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充分的时间、充足的空间展开对话。(媒体呈现四句话学生品读、赏析)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方案
课五年级
课时
1课时
作者
朱殿仕
一、教材内容分析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
学生与教材初步对话后,教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培养学生概述的能力,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
(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11_2滑轮教学设计(含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图)『苏科版』
苏科版《11.2滑轮》教学设计(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图)一、教学设计思路对学生来说“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又是一种重要、有效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对教师来说, 它既是教学目的, 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滑轮是学生知道但是并不熟悉的一种简单机械, 不过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教法和学法上拟用实验探究法, 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目的。
本设计的第一环节是导入, 通过生活中人们向高处运送木料或预制板的情景再现, 创设学习情景, 导出课题。
第二环节是感受、理解动定滑轮.通过体现学校升旗时的情景图片和工人师傅吊木箱情景图片, 让学生说出在这两种活动中轮子的情况有何不同, 从而得到滑轮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轴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称为定滑轮, 一类是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称为动滑轮。
通过上述两种场景的再现, 学生自然会有疑问: 为什么在这两种情况下要用两种不同的轮子, 这两种轮子难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吗? , 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第三环节是探究动定滑轮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通过实验的设计归纳则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水平,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水平和集体意识,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 第四环节是带领学生学生滑轮的本质。
这个环节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所以在教与学中先让学生自学读一读的内容, 让学生实行讨论、感悟以后, 再演示用定滑轮提升重物, 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定滑轮的运动情况, 感悟定滑轮的支点及力臂。
从而使学生理解和理解“定滑轮相当于一等臂杠杆”。
在演示讲解动滑轮时, 关键是支点的理解, 我采用的是让动滑轮沿着墙壁竖直向上滚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在动滑轮滚动的某个瞬间, 轮子是绕着哪一点在滚动?”从而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动滑轮的支点问题, 在学生理解了支点后, 其它问题就能够引刃而解了。
第五环节是滑轮组的教学, 对于这个部分的教学可采用在动滑轮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行推理得到: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 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数码宝贝单位:某某中学授课年级:九年级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菲利普夫妇 ---- 于勒
教学模式:探究型 教学过程结构
1.读课文后,小组交流,你们觉得菲利普
夫妇是怎样的人,他们如何对待于勒 2.当时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怎样
板
,
*
书 设 计
自私、贪婪 庸俗、虚荣 势利、冷酷
四、教师归纳<
五、拓展延伸
六、教师总结
八
知识点
编号
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
1、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形06—1知识和能力他们不变的是什么
成
性
#
06—2过程和方法2、概括《.平分生命》中小男孩的性格特征。
练
习
06—3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3、续写语句,谈谈你对金钱作用的看法。
教师的内容
和教师的活。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步骤一:导入(5分钟)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当天的课题和目标。
2.老师询问学生之前对该课题的了解,并简要复习相关知识点。
3.老师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引入新的知识点。
步骤二:新知呈现(10分钟)4.老师使用多媒体或教具呈现新知识,通过图示、实物或实例讲解。
例如,教学一个数轴的概念,可以使用图示或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5.老师阐述新知识的核心概念、特点和相关应用。
步骤三:概念理解与巩固(15分钟)6.老师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理解。
7.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回答问题,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8.老师通过示范和实例探究,帮助学生彻底理解新概念。
步骤四:知识延伸和应用(20分钟)9.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10.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应用所学的知识。
1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发展。
步骤五:总结与归纳(10分钟)12.老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强调核心概念和关键步骤。
13.学生回答总结性的问题,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4.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并纠正错误。
步骤六:巩固练习(15分钟)15.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本课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6.老师在黑板上解析和讲解练习题答案,同时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和解题技巧。
步骤七:作业布置与反馈(5分钟)17.老师将当天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并说明要求和截止时间。
18.老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
19.学生将作业交给老师。
老师定期检查作业,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步骤八:课堂评价与反思(5分钟)20.老师以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个别答题等形式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1.老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的教学流程图,可以清晰地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确保教学的逻辑性和有效性。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与变换》教案附教学流程图
(4)师:图1变换得到图4也有多种方法,如果选用图A左上角的点为中心点,应该怎样变换呢?
学生先想象后汇报(课件动画演示)
5、师:在刚才的图形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轴对称图形,事实上,在我们小学阶段中,学习了很多种轴对称图形,谁能说一说有哪些?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创设玩游戏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本课要复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俄罗斯方块游戏的演示,便于学生对图形变换方法的回忆,形象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利用实例,具体研究交流图形的变换
师:下面我们就结合这四幅游戏截图,重点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课本78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问题内容截图)
生回答师板书:平移、旋转、轴对称
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变换的方法。那么,谁能说说我们在描述这几种图形变换时,分别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汇报,师板书:
平移要注意:方向和距离
旋转要注意: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
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师:事实上,从一种图形变换到另一种图形,可能会有很多种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课件演示)强调: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师:除了这些图形外,还学过什么平面图形?(生:平行四边形)
质疑: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用平行四边形折一折,验证结论。
小结: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将这些知识利用表格的形式系统的整理一下,这样便于以后复习。
独立让学生解答四个问题,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运用展示台展示,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平移旋转的过程,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让学生直观的获取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是常态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
《三峡之秋》教课方案方案一、教课内容:《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描绘的是中秋这天从清晨到夜晚三峡风景的变化,本文作者方纪准时间次序,对同一光景的变化进行精心描述,令人不由沉醉于祖国的山川美景中。
学习本文,既让学生遇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育审美情味,又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表达顺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剖析:因为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是南方乡村的孩子,平常到外处旅行的时机较少,知识面相对较窄。
本文内容关于他们来说,是既陌生又好奇。
但跟着近几年学校、家庭中电脑的普及,好多学生已拥有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关于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很浓,因此,只需作适合指引,学生经过上网查阅,对三峡的风景、风土人情也会有所认识,这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怎样指引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觉美,在不停找寻美的过程中激发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爱生活,创建美的热忱这是教课本文时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1、把讲堂教课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研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
尊敬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习课文设计成旅行的形式,鼓舞学生选择喜爱的句段学习,尊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到感觉,鼓舞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现学习收获。
2、培育学生研究性阅读和创建性阅读的能力,以文本为依靠,指引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3、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着重课内与课外的密切联合,着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培育学生优秀的信息修养,培育学生采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读懂课文,品尝要点词句,领会三峡秋季光景从清晨到夜晚的不一样特色;(2)学习作者准时间的次序,抓住光景的特色进行察看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诵,经过感情朗诵,感觉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1)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喜好自主地选择学习、研究的内容,选择展现的方式,提升学习的技术和表现自我,沟通表达的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1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合作与交流,提倡“做中学”。
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学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人在通用技术课堂内做了一些尝试,有一定的体验。
教学内容分析在学习广东版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了解流程》和第二节《流程的组成与描述》后,学生对流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究竟怎样进行流程的设计呢?于是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3)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5)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
”,仍然以《技术与设计2》(广东版)的第三节《流程的设计》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并参考苏教版和地质版两个版本的相关内容展开教学。
流程的设计是对前述流程的基础知识的运用和为流程改进设计打基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虽然一般的设计方法和过程相同,但具体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
为了让学生理解“设计一个流程,一定要对其内在的性质和运作规律了解的较清楚,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而进行设计”,所以先分析讲解一个简单流程设计案例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分组亲历一次简单流程设计――“用植物的色素染布的工艺流程设计”的全过程,并进行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和评价,从而逐步体会和掌握简单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在学生已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流程设计案例出发,学习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不但走进了生活,拓展了空间,而且还延伸了观察、想象、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技术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协作解决问题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及分析1、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能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
流程图教学设计.doc
《流程图》教学设计执教者:闵行区平阳小学周燕执教日期:2010.6.9 教学内容:数学广场——流程图(1)教学目标:1、在游戏情境中初步认识流程图,能够看简单的图示理解预先给出的指令及游戏图表上确定的进程,并按流程图进行准确的操作。
2、结合流程图对三位数加减法进行复习,能够按照专业指令"加"和"减"来进行三位数加减法运算。
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思维方法,学习有序思考、分类记录、类比分析。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流程图,能够看简单的图示理解预先给出的指令及游戏图表上确定的进程。
2、能根据图示指令进行准确操作,正确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思维方法,学习有序思考、分类记录、类比分析。
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玩游戏,今天我们来一起玩游戏,学数学,游戏的规则藏在这张图里,你能看懂这张图理解游戏规则吗?同桌先讨论一下。
(生进行讨论、反馈)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好,这张流程图的第一步是写数,第二步是判断,第三步是计算,你觉得哪一步最关键?师:对了,最关键就是判断框,决定了该往哪里走?<500走左边的分支,刚才有同学说,不是<500是指>500,你们有意见吗? 师:说的真好,不是<500是指大于、等于500。
师:像这样带有操作流程的图示叫做流程图(出示课题)。
看懂图示了我们就开始游戏了,请每个同学任意写一个三位数,按照图示的流程来进行游戏。
(回收学生资源,注意学生完整思路的表达) 预设:老师也来写一个数,500,应该写哪里?师: 500属于不是小于500这个分支,所以应该减去350 师:为什么这些数都减去350?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小结:这些数都是≥500的数,就应该走右边的分支。
(二)探究阶段:师:小丁丁和小胖在一起掷数点块,看流程图,玩游戏,这是他们游戏的流程图,说说两张图有什么不同?师:小丁丁掷出了哪三个数点? 生:1、4、5。
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的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的作用
“教学流程图”顾名思义是关于教学过程的流程图,它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图,其作用在于:
——它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也可以简洁地呈现出来;
——它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
教学过程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它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
二、常见的图例有
示例:
课题《再现与表现》(高一语文作文教学)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实例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17、《长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一、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3、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气魄宏伟。
进程与方式:一、培育学生自主探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感受长城的宏伟气势和高大牢固,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二、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信息素养:一、会利用网络搜索、挑选、处置和加工资源。
2、会利用论坛与同窗进行交流讨论。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
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牢固与宏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酷爱之情。
这是一篇学习观察和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课文重难点段落是二、三自然段。
通过学习课文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长城的熟悉都是停留在感性的熟悉上,而长城的内涵则要深切发掘。
在教学的进程中,以学校自主开发的学习网站为基础开展学习,提供丰硕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冲破重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分组情况一、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通过小学阶段三年的学习,已具有必然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必然的自学能力;(3)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自觉运用网络搜索搜集有效的资料帮忙学习;(4)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愿意和同窗进行交流。
2、学习者分组情况分组的原则: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习惯和学习兴趣为分组依据。
学生按照自己能力、习惯和兴趣选择“稳健组”、“提高组”和“拓展组”。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17、《长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3、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信息素养:1、会利用网络搜索、筛选、处理和加工资源。
2、会使用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
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是一篇学习观察和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课文重难点段落是二、三自然段。
通过学习课文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长城的认识都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而长城的内涵则要深入发掘。
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校自主开发的学习网站为基础开展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重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分组情况1、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经过小学阶段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3)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自觉运用网络搜索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4)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
2、学习者分组情况分组的原则: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习惯和学习兴趣为分组依据。
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习惯和兴趣选择“稳健组”、“提高组”和“拓展组”。
苏科版《13.3电流与电流表的使用》教学设计(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图).doc
苏科版《13. 3电流与电流表的使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建立在前两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电流的概念、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等知识,是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相关电学知识的必要准备。
由小实验“水轮机”以及视频水流和电流的类比引入,利用身边可感知的现象设疑,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用水流使水轮机转动提供可见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对电流的理解作好铺垫。
关于电流概念的教学。
利用水流使水轮机转动的实物演示、视频模拟,再观察实验中的小灯泡发光,加强对“电流使电灯发光”的理解,然后通过灯泡发光的亮度归纳出电流有大小和单位,通过阅读身边的电流值,让学生感知电流的大小。
这样通过类比的方法,避免了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欠缺所带来的缺陷,使学生能够将本身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电流转化为可感知和理解的具体事物,电流表及其使用这一部分,首先通过学生读图13-19,从实验桌上的器材中找出电流表, 并指导学生观察它的表盘、接线柱等的特征,阅读并完成活动中的空格。
通过读数练习把握其使用中量程的选择和读数方法。
放手让学生完成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获得学习上的快乐与成就感,练习则可在达到即时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为下一步实际测量提供可能。
其次对电流表的使用,让学生先阅读电流表使用方法的说明书,接着利用老师提供的课件向其他同学介绍,同学间进行补充(必要的话,老师可利用提问的方式对重点稍作强调),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实验把电流表连入电路中实际测量。
流程教师活学生活活动目演示:(活动1)水轮机叶片模型、水、%1怎样让水轮机转动起来?%1能否让水轮机转动得快一些?思%1是什么让水轮机转动起来的?水轮机转速为什么有大小?从感官上激发兴趣电流使小灯泡发光通过小灯泡发光从而判断电流的存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了解身边用电器的电流值。
2、使学生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能够辨认表盘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并准确的读数3、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现代教学设计流程及教学流程图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流程及教学流程图设计讲座时间:20XX年9月28日晚八点至九点三十分讲座专题:现代教学设计流程及教学流程图设计嘉宾简介:周晓波,女,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会员。
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职语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高级研修班培训教师。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研员(负责中职语文、普通话、艺术教育、学前教育、服装及工艺美术等学科与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
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曾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1999年开始专职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主研、参研了多个“十五”、“十一五”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在核心期刊及重点期刊上发表多篇教育研究论文并主编、参编了多部教育部国家规划中职教材及地方职教教材。
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及新教师培训专家,并应邀参担任过四川、云南、贵等多地的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及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技术培训专家,在全国各级各类培训中作各种培训讲座逾百场;教育部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竞赛评委,多次担任全国中职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评委及点评专家。
指导一线教师参与各类国家级教学技能竞赛,获一二等奖等奖逾百人,指导国家级教学示范课数十节,指导、培养市区级骨干教师数十名。
【讲座纪实】(一)开场白各位老师大家好!今晚我们有幸请来了周晓波研究员给大家讲《现代教学设计流程及教学流程图设计》,谢谢周教研员,我们大家欢迎。
主讲嘉宾周晓波:现代教学设计流程及教学流程图设计,这个讲座的标题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重点讲解与传统备课有所区别的、现代教学设计所必须关注的二很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或理解不太准确的几个要素;第二个是: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设计,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
(二)过程主讲嘉宾周晓波:一、对“教学设计”的再认识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
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达兰说,教学设计可以“使以前天才才能达到的水平,让一般人也能达到”;我国著名教学设计研究专家,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也提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蹊径”,“就存在于教学设计之中”;教师如果理解并掌握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就可以“更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对于新手教师是“雪中送炭”,对于有经验的教师,也可以是“锦上添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本文作者方纪按时间顺序,对同一景物的变化进行精心描绘,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中。
学习本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分析:
由于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是南方农村的孩子,平时到外地旅游的机会较少,知识面相对较窄。
本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既陌生又好奇。
但随着近几年学校、家庭中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已具有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对于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很浓,因而,只要作适当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对三峡的景色、风土人情也会有所了解,这对于课文内容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可是,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受美,在不断追寻美的过程中激发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爱生活,创造美的热情这是教学本文时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1、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习课文设计成旅游的形式,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句段学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学习收获。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3、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紧密结合,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品味重点词句,领略三峡秋天景物从早晨到夜晚的不同特点;(2)学习作者按时间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探究的内容,选择展示的方式,提高学习的技能和表现自我,交流表达的能力。
(2)通过小组协作学习,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受美,在不断追寻美的过程中激发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爱生活,创造美的热情。
(2)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3)让学生在搜集学习资料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一天中三峡秋天景物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使信息技术与文本更好地整合,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激发他们爱生活,创造美的热情。
八、学习评价表
评价导航
《三峡之秋》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