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合集下载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C处的节气是秋分,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 阳光直射点在赤道
观察下面地球在D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D处的节气是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阳 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自学检测题三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
_分__布___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 为五个带:__热__带___ _北__温__带___ _南__温__带__ __北__寒__带__ 南__寒__带___
这里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 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 以下,气候终年寒冷.这是哪 一个温度带?_寒__带_____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 里,这里正午的太阳 总是照在头顶上, 气候终年炎热.这是 哪一个温度带? _热_带__
这里地面得到的太阳 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 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这是哪一个温度带? _温___带___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观察下面地球在A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A处的节气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此时 阳光直射点在赤道
观察下面地球在B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 日前后此时阳 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观察下面地球在C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C处的节气是秋分,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 阳光直射点在赤道
在同一时刻 畅畅和姨妈 互致问候时 为什么会有 时间差异?
因为两地 相距太远 畅畅所在 地中国北 京刚日出 而姨妈所 在地美国 纽约已 经日落
自学检测题二
3.地球的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公转一周 的时间是______.
4.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的,而且它的空 间指向保持______.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 同位置,受______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 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与南半球 的______相反.

地球运动自传转公转

地球运动自传转公转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地球
太阳
地球运动基本形式:
自转 公转
北极星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地轴
赤道
侧视
北极上空俯视
南极上空俯视
1、方向: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 顺时针 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 逆时针 方向旋转
●S
●N
自西向东
逆时针
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比较A、B、C三地, (1)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2)自转角速度的关系是
若图中的球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
度最快的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 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自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 自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
公转轨道
恒星日与太阳日
1.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S)、 某恒星(★)、地心、某地点 (P)位于同一直线。
2.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
转 _3__6_0_°__ , P 又 位 于 同 一 恒
星和地心的连线上。从E1到E2
为_恒__星___日:2_3_时__5__6_分__4__秒__。
3. 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已自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黄道面、赤道面
黄赤交角:23º26′
地轴与黄道: 66º34′
规律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1.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 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 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 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第三节地球自转意义

第三节地球自转意义

-End-
昼夜交替现象主要是地 主要是地球的自转 假设地球只公转。 球的那种运动形式造成 造成的。 的? 假设地球只自转。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从夜半球跨 第二,晨昏线是一个大圆。晨线是一 如何判断晨昏线?(观察晨昏线 某一地区越过晨昏线时现象有 2。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是什 第一,地球上与太阳光线 越到昼半球的半圆线为晨线.反之,从 个半圆,昏线是另一个半圆。 何不同? 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及形状) 么? 相垂直的线就是晨昏线。 昼半球跨越夜半球的半圆线,为昏线.
夜半球上:太阳高度小于0。
太阳高度角
地平面
昼夜交替的周期有多长,有何重要 意义?
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周期为24小时,叫做1太阳日。 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 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 自转,在同纬度地 比较相同纬度地 区,相对位置偏东 区日出早晚。 的地点,要比位置 偏西的地点先看到 日出,这样时刻就 有了早迟之分。 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
昼夜状态如何表达?
昼半球上:太阳高度大于0。 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的简称 .指 思考昼半球、夜半球及晨昏线上昼 讨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另一 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处的昼夜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夜状态如何表达? 天中何时太阳高度最大? 的是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 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示。
想一想?
看图示思考,为什么长江北岸与江心沙洲连在一 起形成长江下游三角洲平原?

产生偏向的力量
北岸 南岸
江水逐渐偏向南岸,北岸水 流减少,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长江三角洲形成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共33张PPT)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共33张PPT)

7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地转偏向力
地方时
8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原因
太阳光照射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思考: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会有昼夜交替吗?
昼夜交替的界限叫晨昏线
9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晨昏线定义: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界线—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界线—昏线 越过晨线,白昼开始;越过昏线,黑夜来临
3.地方时和区时
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 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 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二)地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转的地理意义
3.地方时和区时
特点: ①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 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② 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③ 经度差15°,地方时差1个小时。经度差 1°,地方时相差4分钟。
4
(一)、地球的自传
思考:
线速度和角速度 随纬度变化的一 般规律?
5
(一)、地球的自传
纬度 线速度(千米\时) 角速度(度\时) 0° 1670 15 30° 1447 15 45° 1181 15 60° 837 15 90° 0 0
归纳:地球的表面除了南北两个极点为0°外,任何
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为15°。而地球自转线速度,则 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线速度以赤道为界向南北 纬递减。
注意:极点上没有角速度,没有线速度。
6
(一)、地球的自传
地球的自转周期有两个,一个是以 太阳为参照的太阳日(也就是24小 时),在一个太阳日里,地球自转 了360°59′;一个是以恒星为参照 物,在一个恒星日里,地球只自转 了360,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如 图:图中我标的角度就是地球在太 阳日里多转的59′,实际上就是地 球在一个太阳日公转的角度。。。。 简单点说就是:太阳日就是地球上 固定一点看到太阳的时间,它转了 不是360°,而是大于360°的 360°59′,用时 24小时整 。。。恒星日就是地球自转一圈的 时间(严格的一圈)是360°,用时 是 23小时56分4秒

第三节地球运动

第三节地球运动

2. 区时
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世界各国按其所在时区,实行分 区计时制度(区时制度)。每一时区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间, 称为区时或标准时。(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
时区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经度各7.5°为零时区,零时区 向东向西每15°划分一个时区,共划分24个时区:东1区、 东2区……东12区,西1区、西2区……西12区。
南斯拉夫科学家米兰科维奇(M. Milankovitsch)综 合了三者对气候的影响,很好的解释了第四纪的4 次大冰期及3次间冰期的出现,尤其是很好的解释 了最后一次冰期和5000年前后冰后期最温暖气候。
三、时间与历法
㈠ 时间
1. 地方时
地方时,是指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 同的地方时间。 时差:经度每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360 °, 地方时相差24小时,即相差1天。
自转速度在变慢的过程中也有变快的阶段
自转变快的原因:地球上比重大物质在重力作 用下不断向地心汇聚。
4.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昼夜更替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地方时
对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
⑴ 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 夜节奏
气温、湿度、风、蒸发、和降水等气候要素以及生 物生长发育等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都产生昼夜的节 律性变化。 地球适中的自转速度使地表热量分配适中,从而使 得许多过程不朝极端的方向发展。
⑶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 同的地方时间
地球自转产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使不同经度上
的人们处于早、午、晚、夜等不同时间感受状态。
⑷ 地球自转运动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
①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

(3)中央经线 ①中央经线度数=该地时区号数×15°
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中央经线均能被15整除 ②时区的范围即将中央经线的度数土7、5°后的范围 3、区时的计算 概念: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 的时刻,称为区时,又称标准时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时区的区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120ºE的地方时
南半球—左偏
偏转的意义 对气流(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动等 都有一定的影响。
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
N
1
2
3
1 2 3
S
河口沙坝
汊道间浅滩
三角洲平原
(三)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不同的经度有不同的时刻。
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 地方时不同. ②地理位置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就早,地方时 的值就大.
昼夜更替意义:
如果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那么昼 夜更替的周期不会是一天而是一年。 同时,由于一个太阳日的时间既不是太 长也不是太短,昼夜更替的时间适中,使 得地表的增温和冷却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 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偏转 规律 北半球—右偏 赤道上—不偏 (纬度越大偏转越明显)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 比较:北京和香港的 角速度和线速度
90°N
30°N

赤道线速度V=1670 千米/小时 V=1670×cosΦ (Φ为地理纬度)
南北纬 60°处 , 为赤道的一半;极点为零
人类把人造天体送向太空必须具有第一宇宙速度才能 克服地球引力,为了节省燃料并使火箭具有最大的推 力,火箭发射应选择的地点与方向为( A D) A、向东发射 D、低纬度 B、向西发射 E、中纬度 C、向南发射 F、高纬度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江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江静)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 太阳光照射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
昼夜现象、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地 球 本 身 不 发 光 且 不 透 明
产生
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 (周期:24小时, 一个太阳日)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θ
R
θ
任意纬度上某点θ 的 θ 线速度 =(2π cosθ ²R)/24h =1670²cosθ km/h
“坐地日行八万里” 是指哪里的线速度?
R
一、地球的自转
角速度和线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 自转角速度均为 15°/小时
角速度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减小 ;赤 道最大,极点为0
一、地球的自转
例1:比较a、b、c三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
线速度a<b<c
角速度a=b=c
一、地球的自转
例2: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 速度比较?
角速度相同, 线速度不同:同步卫星>地面对应点
例3: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D ) A拜科努尔(46º N) B肯尼迪(28º N) C酒泉(40º N) D库鲁(5º N)
小试牛刀
2、密西西比河下游大体是自北往南流,如果 要在河口自建港口,应该选择( B ) A.东岸 B.西岸 C.南岸 D.北岸
在中国北京刚日出而在美国纽约已经日落,为什么?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产生地方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差:15°差1小时, 1 °差4分, 1 ′差4秒。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及意义(上)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及意义(上)

C● A● N
B●
一、地球的自转的基本特征
1、自转概念: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 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 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自转方向: • 侧视:自西向东 • 北极俯视:逆时针 • 南极俯视:顺时针
一、地球自转运动的概况
1.方向 自西向东(侧视)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A处的节气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此时阳光直 射点在赤道
观察下面地球在B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 日前后此时 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观察下面地球在C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C处的节气是秋分,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 阳光直射点在赤道
观察下面地球在D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赤道(0°纬线)
向南向北各划分 90°,赤道以北为北 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 大,北极点为90°N;南 纬的度数向南愈大,南 极点为90°S
划分 方法
分布 规律
东经的度数向东愈 大;西经的度数向西 愈大。
2、在经纬网上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方向)
1)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 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它们只有 正南方或正北方的关系。具体而言,距北极 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 例:同一经线上40°N的某地位于30°S某地的 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 方或正西方的关系。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 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 方向。 【练习】右图中,A、B、C三点同在一条纬线 上,其相互之间的方位关系各如何? 方向。
二、纬线及纬度
90°N
1、纬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算时差(shíchā)
两地相差几个(jǐ ɡè)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jǐ ɡè) 小时

计算(jìsuàn)时同减已加
例: 计算西五区与东二区的时差
2+5=7
两地时差为7小时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算具体(jùtǐ)时刻
(已知一个(yī ɡè)时区的区时,求另一个(yī ɡè)时区的区 时)1. 计算(jìsuàn)两个时区的时差
A. 10月1日2点
B. 10月1日14点
C. 10月1日0点
D. 10月2日2 点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2.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B
A. 全球共划分为12个时区
B. 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C. 北京时间是采用(cǎiyòng)东经120°的地方时,
即东九区的区时
D. 任何时刻,西十二区总比东十二区早24小时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日界线趣事:
从前,在日界线附近发生了一件有趣(yǒuqù)的事情。 某一年,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行。
航行途中海上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
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 一个女婴, 5 分钟后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她 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
? 4月30日9 时
第二十页,共二十八页。
(shíèr)
(shí èr)
自日 东期 十要
二减

区 向



天 。

西




(shíèr)
(shí èr()shí èr)
2、过日界线时的日期变更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的意义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的意义

三、时差
[例] 下图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O为极点,ACB 关于OP所在经线圈呈轴对称,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 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 ②该图表示南半球 ③AC为晨线 ④BC为晨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B ) A.7月6日12时 B.7月7日12时 C.7月6日24时 D.7月5日24时
F:21:00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三、时差
(4)地方时计算方法:
a.先求经度差: ①如果两地同位于东经度或西经度,用大
(同减异加)
时间计算中的早晚是对两个不同地方而言(7点早 6点晚)
日常生活中的早晚是对同一个地方而言

7点晚
6点早)
③全球经度分为360°,每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 小时,每相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三、时差 (3)计时方法:
地方时以当地一日中太阳最高(即太阳高度最大) 的时刻为正午12时。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确定 计算E、F点的地 方时是多少 ? E:15:00
的度数减去小的度数;②如果一地位于东 经度,一地位于西经度,两地的度数相加。
b.将经度差转化 按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 10地方时相差4分钟进行换算。 为时间差: c.利用公式求 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时差 时间: (东加西减)
三、时差
北京(116 °E)地方时12时,
问莫斯科 (37°E) 的地方时

高中地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运动①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一个恒星日;以太阳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4小时,称—太阳日。

③地球自转的速度:包括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运动①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②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③地球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④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天文学上所说的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昼夜不断交替。

(2)产生时差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3)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自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是23°26′。

它的存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北半球夏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

(4)四季的更替: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疑难突破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剖析: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可以从运动的方向、运动的周期和运动的速度等三个方面来说明。

对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学习时可利用比较法,通过对比加深认识。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晨 昏 线
太 阳 光 线
晨 昏 线
6.22的俯视图 (夏至日)
0 30
A N
B
两分日 正视图
夏至日
冬至日
俯视图
补充:晨昏线的特点
• 1平分地球,是过地球球心的平面与地球 表面相交的大圆 • 2平分赤道 • 3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 4移动方向和自转相反
补充:晨昏线的判读
• 1自转法 a.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的是晨线 ,由昼进
二、地球公转: 1、公转轨道: 94000万千米
远日点 7月初
15210万千米
近日点 14710万千米 1月初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3、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4、公转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远 日 点
中心 太阳
近 日 点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 星中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平均线速度:每秒钟30千米
60°N 30°N
2
1670千米
1
V =
1670 。COS
分布规律: 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或为零),纬度越高线速 度越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1:一同步卫星始终稳定在赤道某地上空,与赤道 上该地相比其运行的特点是( A ) A、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B、运转方向不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思路:两地相差13个时区,北京时间9月 20日上午5点即纽约时间19日16时, 飞10小时后为20日凌晨2时,所以能按 时参加会议.
11、特别的计时方法:
根据自己国家的需要来确定各自的时间 半时区: 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度的时区的 边界的经线 如:印度采用东5.5区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优秀课件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优秀课件

A.
B.
C.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主学习2
观察图1-3-3,地球 在自转过程中,朝向 太阳的半球是怎样的? 背向太阳的半球呢?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有昼夜之分。
夜晨 昼 半昏 半
球线球
图1-3-4演示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
N
昼夜交替
夜 S
阳 光 昼
地球不自转会有昼夜现象吗?
有,只是一半始终 是白天,一半是黑 夜。 也会交替,但一年 才交替一次。
地球仪
地球模型地球仪,经线纬线看仔细; 向北变大是北纬(N),向南变大为南纬(S); 向东变大是东经(E),向西变大自然西(W); 二妞(20°W)六姨(160°E)分东西; 小小为东大大西.
练习:说出甲地的经纬度和所在半球
130°
125° 30°

40° 50°
我们每天早晨起床上学,晚上上床睡 觉,为什么白昼和黑夜总是交替出现 呢?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
书第15页
这节课你学到些什么?
记一记
自西向东绕轴转, 一圈便是一整天。 北逆南顺看时针, 方向判定它指点。 昼夜交替它形成, 东早西晚辨时间
地理自转知识知多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天〔约24小时〕
地轴 1、昼夜交替 2、时间的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完成作业
0° 书第14-15页
西西 西 西 西 中 东 东东 东 东 五四 三 二 一 时 一 二三 四 五 区区 区 区 区 区 区 区区 区 区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时
180°
东 九 区
东 十 区
东 东西 西 十 十十 十 一 二二 一 区 区区 区
西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37.5ºW 7.5ºW
52.5ºW
142.5º 157.5ºW 西十区 150ºW 165ºW 165ºE 172.5ºW 西十一区 西十二区 180° ° 东十二区
中时区 0° °
22.5ºW 西二区 西三区 西一区 30ºW 45ºW 15ºW 15ºE 30ºE
45ºE
150ºE 东十区 157.5ºE 142.5ºE
(虚线为物体原运动方向,实线为物体偏转方向)
A
B

C
D
(二)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偏转
北半球
赤 道
南半球
(图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 图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
将偏向的角度画成与原运动方向大致呈45º 将偏向的角度画成与原运动方向大致呈45º即可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区分恒星日 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 和太阳日,掌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和太阳日,掌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2.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2.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3.能准确地判别晨昏线并明确晨昏线的地理意义; 3.能准确地判别晨昏线并明确晨昏线的地理意义; 能准确地判别晨昏线并明确晨昏线的地理意义 4.能准确地计算某地的地方时, 4.能准确地计算某地的地方时,区分时区和区时的 能准确地计算某地的地方时 计算; 计算; 5.掌握日界线的判别和地理意义。 5.掌握日界线的判别和地理意义。 掌握日界线的判别和地理意义
1670 15
300
1447 15
450
1181 15
600

第三节地球自转的意义

第三节地球自转的意义

第三节地球自转的意义第2课时课程回顾:晨昏线判定①地球的自转方向+夜昼晨~昼夜昏②昼半球+西晨东昏晨昏线特点①平分地球,过地心大圆,一半晨线,一半昏线。

②平面与阳光垂直③平分赤道④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反。

新课导入: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地方时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

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

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

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

(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

(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

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投影文本)(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生:0°经线。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PPT教学课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PPT教学课件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 2.轨道及速度: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 位于椭圆的一个 焦点 上;近日点时间为 1 月初,远日点时间 为 7 月初 ,日地平均距离约1.5 亿千米。 3.周期:若以恒星为参照物,公转周期为一个 恒星年 ,其 长度为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 ,若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则公转周 期为一个 回归年,其长度为 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 。
A.方向自东向西 B.自转 360°是一个太阳日 C.一个恒星日是 24 小时 D.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D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 )
A.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
B.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
C.29.53 天
D.23 小时 56 分 4 秒
【答案】B 点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答案】(1)略 (2)A.冬至 B.春分 C.夏至 D.秋分
【学以致用 1】(2010 年广东深圳检测)北京时间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
载火箭将“嫦娥一号 ”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问题。
“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3-4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A.∠XOF B.∠TOF C.∠FON 【答案】C
D.∠TON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 ST 与 EF 之间北为温带 。 (3)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 角变为 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ABD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第三节地球自转和公转

第三节地球自转和公转

H太一年最大 6、22 6、22H太最小处
南半球
H太一年最大 12、22 12、22H太最小处 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随纬度变化规律 春秋二分:正午太阳高度从__赤_道_向南北两侧_递_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_北_回_归_线向南北两侧_递_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_南_回_归_线向南北两侧_递_减
C点的地方时_8__ 6、这一天正确的是:AC
A我国大陆正被亚洲高压控制 B黄土高原易发生泥石流 C北部非洲草原一片枯黄 D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读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近日点 远日点
地轴
0º 23º26´S 66º34´S
习题 黄赤交角变为30度 回归线度数变为______
热带______ 温带______
60° 30°
30° 60°
夏至日 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A
23º26´N
A
B
秋分日 9月23日
春分日 3月21日
D

C
冬至日 12月22日
23º26´S
例题1
N
A
w
B
D
C
S
1、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 是 恒星日 ,其长度 为 23H56’4” ;
E 3、A、B、C、D四点中 线速度和角速度为0 的是A 点,角速度 相等的B、是C、D 点, 线速度最大的是B 。
习题
3、21
a
b
6、22 c
d 12、22 9、23
1、请在图中标出公转方向;
2、公转速度最快的时间出现在a、b、c、d
观察晨昏线
6.22
12.22

地球的运动PPT教学课件

地球的运动PPT教学课件
地球自转的线速 度赤道最大,为 1670千米/小时, 然后,向南北两 极递减,南北两 极为0。
难点突破——地球自转的意义
一、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C
N

A
B

D

S
结论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6点钟;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18点钟。 受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
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是0点或24点。
自西向东
地 球 公 转
轨道 周期 速度
公转意义
是椭圆,一月在近日点,七月在远日点
1年,约为365天5时48分46 秒
在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 回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 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四
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黄赤交角和太阳 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已知时区求时间——
步骤:弄清各点所在时区 区差 向东加向西减
求出时
上述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用结果减去24,日 期加一天;结果若小于0,则加上24 ,日期减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1.日界线大致与180度经线 一致。
2.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应

西
减一天


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应
二 区
二 区
2.这是 月 日的
光照图。地方时A
BC

●C

B

D
1、什么是自强?P47 2、自强精神有哪些表现?P48 3、自强精神的作用有哪些?
(对个人,对国家)
P47--50 学习任务: 五分钟快速阅读教材内容,找出答案
自强:对未来充满希望,奋 发 向上,积极进取.自强是一种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 北两极
度 __递__减__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地球自转的速度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 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 (3)60 °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 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 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 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5)在地球表面上,同纬度的地点相比,地势越高, 线速度越大;地势越低,线速度越小。角速度都相同。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3)晨昏线的应用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①根据昏线和晨线确定自转方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图中晨昏线为晨线,请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晨昏线的应用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②通过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确定日期
23.5°
春分日或秋分日,晨 夏至日或冬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
下列有关地球昼夜的说法,正确
的是(D )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①地球产生昼夜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如果地球只公转不自转,地球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③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 ④昼夜交替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⑤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 生存和发展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④⑤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⑤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 源自6.5°~90°,只有 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 ⑥晨昏线自东向西以 15°/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 方向相反。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太阳 光线
晨昏线的判读
顺着地球 自转的方向
夜半球→昼半球 晨线 昼半球→夜半球 昏线
判断下列晨昏线
3.晨昏线(圈)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1)定义与图示
晨昏线就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
线。它是由晨线、昏线组成的,故又称晨昏圈。 如果把地
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
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 也就是
说,晨昏圈应为一个圆(切面应通过地心),并始终与太阳
由于M 为地球同步卫星,其公转的线速度比 a 点大,而角速 度相同;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一致,为 1个 恒星日。
学以致用
1.读右图,回答问题。 (1)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判断依据是什么?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1)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站在C点的某同学于昨天晚上 8:00在天空中观察到
直射点在北半球
直射点所在经线
直射点在南半球
北 昼弧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4)意义:人类起居作息的基本时间单 位;昼夜温差较小,适宜地球上生命有 机体的生存发展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晨昏线
1.昼夜现象:如图所示,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时刻围 绕太阳运动,则向阳的B面为昼部分,背阳的A面为夜部分,地 球上存在昼夜现象。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在自转,周期为 24小时, 故A面与B面的夜、昼部分交替呈现,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北极星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A
B
北极星的仰角 =观测者所在地的纬度(北纬)
__自__西__向_东__;在北极上空 方向 看是_逆__时针,在南极上空
看是_顺__时针
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24小时
角 除南北极外,
速 大约为15°/
速 度 小时 度 线 自赤道向南
南北极点既 无_角_速__度_, 也无线__速__度_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2010年大庆模拟)读“中心点为地球 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为某一地球同 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 的方向。阴影部分为2008年2月28日。 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
的是( B)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 a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1个恒星日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24小时 D.在b 点观察到 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
昏圈与经线圈重合
达到最大值23.5°,并与南北极圈相切
2.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 夏至日,日期

6月。22日前后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③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为(23.5°N。,60°E)
侧视图上在赤道与晨昏 线的交点上作一通过白 昼球面且垂直于晨昏线 的入射线,此线与球面 交点即为直射点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1)形成昼夜和昼夜交替的成因
地球自身不会发光 太阳照射 昼夜现象
昼 夜
地球是个不透明体
地球不停地自转
交 替
(2)周期: 24小时 ,一个太阳日
(3)界线: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它由 半

晨线和昏线两段组成。晨线的意义是表示日出 球

的时刻;昏线的意义是表示日落的时刻。
光线相垂直。如图所示。
(2)晨昏线主要有六个特点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①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
②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
为0°。
③晨昏线平分赤道。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④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 0°~23.5°,春分日、秋 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 23.5°。 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 β)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α),如图所示。
某一恒星位于上中天,那么今天晚上该同学再观察到
该恒星位于上中天应几点
A
A .19时56分4秒
B.7时56分4秒
C.20时3分56秒
D.8时3分56秒
(3)A 、B、C、D四点的角速度变化规律是,原因是。
A 点为零, B、C、D三点相同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同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第3讲 地球运动——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的特点
示意图
地球的自转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运动轴心 轨道为赤道;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及轨道 __北_极__星___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_6_6_._5_°___夹角
在地球公转、自转过程 中,由于地轴的北端始 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所 以在北半球北极星的仰 角( A )约等于观测者 所在地的纬度(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