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比赛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搭积木比赛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搭积木比赛|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搭积木比赛的规则2.学会使用计时器计时3.加深对多项式的理解和巩固对概率和分数的认识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搭积木比赛的规则,能够正确使用计时器计时。
教学难点: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搭建出正确的多项式。
三、教学准备1.多项式积木2.计时器3.按规则设置的比赛场地4.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利用幻灯片或黑板等现代教学手段介绍搭积木比赛,并展示多项式积木。
4.2 讲解规则和评分标准教师简要介绍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鼓励学生依据比赛规则竞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3 知识巩固和练习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多项式积木,让学生用制定的规则进行搭建并计时。
教师再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让学生充分理解评分标准,并在练习中加深对分数和多项式的理解。
4.4 进行比赛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每组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比拼,搭建正确的多项式并计时。
比赛结束后,教师统计成绩并颁发奖项,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赛出风格,身体力行地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完成搭建任务,并记录搭建成果以及使用计时器所花费的时间并拍照。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统计,以此激励学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技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竞争合作”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比赛心理,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比赛中,大家成为了对手,但同时也是合作伙伴,在其中得到了九年级综合知识的认识和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多项式的理解。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寻找不足,不断改进自己,提高授课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搭积木比赛》(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比赛》(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的: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搭积木的一些基本技巧;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技巧,完成搭建积木的任务;3.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主动协作,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4.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运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搭建基本积木的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分配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同一目标。
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问学生是否喜欢玩积木,为什么喜欢;让学生谈谈喜欢玩积木的一些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搭建积木既能够锻炼眼手协调能力,还能培养耐心、细心等好习惯,并承接学生升入初中后还会学到更加高级的积木搭建。
2.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四人。
教师将为每组分配一套积木,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竞赛搭建出来一个与给出图纸相同的图案。
每组要设一个组长,当组内有异议,难以取得共识时,组长有权作出最终决定,并制定好各项任务分配。
组长还可以设立一个“督察员”帮助检查积木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组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合作。
3.巩固提高完成任务后,学生互相观看欣赏各组搭建出的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最后感悟,让他们认识到团队的力量。
通过合理分组、协作分工,完成了任务。
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如:是否可以更好地配合,增强合作效果等。
4.布置作业请学生对一些难搭的形状进行理解,并练习搭建出相应的积木形状。
同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学到的技巧,并呈现在下节课上来与大家分享。
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2.小组合作探究;3.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实际表现,评估学生关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在比赛中是否熟练操作,并能掌握搭建的技巧;3.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合作。
教学反思:1.在活动前,我应该先通过互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产生搭建积木的好奇心和热情;2.在活动中,我可以采用更多的启发式提问,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3.需要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搭建难度等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搭积木比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获奖教学设计
《搭积木比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获奖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搭积木比赛》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搭积木比赛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荣获我校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以下为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学生能够使用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搭积木比赛的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的方法,对自己的比赛成绩进行评价和反思。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学生通过参与比赛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分享和合作。
3. 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难点- 学生对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 学生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的搭积木比赛,引起学生对平均数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4.2 探究新知-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搭积木比赛的成绩,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的概念。
- 教师讲解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比赛成绩的平均分。
4.3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平均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4 应用拓展-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班级的平均身高、家庭用电量等。
-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4.5 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搭积木比赛的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5.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小组活动的参与度,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达成情况。
6.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均数的概念。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本单元通过搭积木比赛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比较分数的大小、以及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分数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如何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搭积木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搭积木模型、分数卡片、计算器等教学用品。
2.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教学PPT: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搭积木比赛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计算两个分数的和吗?减法又该如何计算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讲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获奖《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获奖《搭积
木比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和原理
-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
- 积木的种类和特点介绍
- 搭建简单的积木模型
- 团队合作和分工
- 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教学步骤
1. 引入:介绍积木的种类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演示:老师示范搭建一个简单的积木模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搭建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积木进行搭建,并分工合作完成模型。
4. 比赛: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积木模型,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5. 总结:回顾比赛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资源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
- 积木模型示范
- 比赛评分表
教学评估
- 学生搭建的模型的完成度和准确度
- 小组合作和分工的效果
- 学生对积木搭建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和展示能力
注意事项
- 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搭积木时出现危险情况。
-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模型。
-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经验。
- 确保比赛的公正性,评选标准要明确并公示给学生。
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获奖《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的内容概要。
通过此教学活动,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搭积木比赛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比赛》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掌握正、反比例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用积木搭建出符合要求的模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正、反比例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掌握正、反比例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正、反比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并掌握正、反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积木模型,用于实际操作。
2.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呈现。
3.准备计时器,用于比赛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正、反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正、反比例的性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正、反比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积木模型,要求学生根据正、反比例的性质,搭建出符合要求的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搭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正、反比例的性质,强调重点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积木搭建比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搭建出符合正、反比例要求的模型。
比赛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反比例的性质及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应用和简单方程的求解。
本节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搭积木比赛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运算错误等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提高分数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应用和简单方程的求解。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列出方程并求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搭积木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搭积木比赛的情境、问题引导、分数运算和方程求解等内容。
2.积木道具:准备一些积木道具,用于课堂演示和 student practice。
3.练习题库:准备一些有关分数应用和方程求解的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搭积木比赛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比赛规则和分数计算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计算搭积木的分数吗?”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在比赛中,如果小明搭了一个积木,它的分数是2/3,小华搭了一个积木,它的分数是1/4,他们一共搭了多少个积木?”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1 搭积木比赛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1 搭积木比赛(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搭积木比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特征。
2. 搭积木比赛的规则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特征。
2. 教学难点:搭积木比赛中的空间想象和团队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搭积木比赛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比赛,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学生分享搭积木比赛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特征。
2. 搭积木比赛的规则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玩搭积木游戏,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特征,搭积木比赛也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通过实物模型展示、讲解、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搭积木比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4.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搭积木任务,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搭积木比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立体图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团队合作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获奖教学设计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获奖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背景1.1 教材分析《搭积木比赛》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搭积木比赛这一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比例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1.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重点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2 难点内容1. 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比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2 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3 合作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3.4 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5 总结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际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上就是《搭积木比赛》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比例尺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获奖《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获奖《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分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评分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数的意义及基本运算。
2. 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搭积木游戏,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构成和基本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搭积木比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分数来解决实际的搭积木比赛问题。
5.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反思自己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讨论的活跃度以及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来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搭积木道具。
2. 教学PPT。
3. 相关案例资料。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分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搭积木比赛》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获奖教学设计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获奖教学设计篇简介本文档旨在分享一份获奖教学设计,该设计针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搭积木比赛》课程。
设计以简单的策略为主,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独立做出决策,不寻求用户协助。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搭积木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教学内容1. 介绍搭积木比赛的目的和规则2. 引导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有一位队长3. 每个小组根据要求搭建指定的积木模型4. 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搭建,并保证模型的稳固性和准确性5. 比赛结束后,评选出最佳搭建团队和最佳模型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搭积木比赛的目的和规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2. 分组:学生自主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队长负责组织和管理。
3. 搭建:根据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搭建指定的积木模型。
4. 比赛: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搭建作品,并进行评选。
5. 总结:回顾比赛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
教学评价1. 根据比赛规则,评选出最佳搭建团队和最佳模型,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2. 考察学生在搭建过程中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提供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和改进空间。
教学资源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2. 积木模型和搭建要求3. 计时器和评选表格教学效果通过搭积木比赛这一趣味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比赛评选,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此外,比赛的结果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更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
结语《搭积木比赛》获奖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简单策略和独立决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该设计符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以上是本文档的主要内容,谢谢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搭积木比赛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搭积木比赛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懂积木搭建图纸;2.能合理安排时间搭建积木,快速和准确地达成目标;3.能合理分配积木搭建顺序,快速完成搭建任务;4.能在比赛中遵守比赛规则,与他人友好竞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分配搭建任务;教学难点:如何在团队合作中达成共识。
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积木、计时器、比赛规则;2.学生组成三人小组,每组分配积木和组长。
教学流程导入1.讲解今天的教学目标:学习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定图纸搭建任务;2.引入搭积木比赛,让学生感受比赛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任务1.将一幅积木搭建图纸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先观察;2.让学生沙盘搭建图纸,感受搭建难易程度;3.设计比赛规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搭建任务;4.将比赛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组长安排成员搭建任务,规划好时间;5.每个小组都有一名计时员,计时员负责计算每个小组完成搭建任务的时间。
6.小组完成任务后,组长将完成时间告知计时员,计时员将时间记入教师准备的计时器中。
搭建1.学生开始搭建,教师随时注意小组中的合作情况;2.在搭建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少量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搭建任务。
比赛完成1.当所有小组都完成任务后,计算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2.声明获胜的小组,并公布完成时间。
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比赛,学生谈谈对今天比赛的感受和体会;2.与学生一起总结搭建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关键技能;3.教师再次强调比赛重在参与而不是胜负,学生需要在比赛中尊重对手并相互支持。
课后作业学生需要在家自主搭建一幅积木图纸,搭建过程中需要遵守今天学到的规则和技能,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搭积木比赛》(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比赛》(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三节《搭积木比赛》。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探索搭积木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搭积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积木、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积木,引导学生发现积木的形状和大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材内容:通过投影仪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讲解搭积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例题讲解:以一道简单的搭积木题目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找出解题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比赛,比一比谁搭得快、搭得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6. 成果展示: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搭积木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搭积木比赛1. 观察积木形状和大小2. 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方法3. 探索搭积木的规律4. 创新实践,展示成果七、作业设计1. 请用积木搭出一个正方体,并画出平面图。
答案:略2. 请用积木搭出一个长方体,并画出平面图。
答案:略3. 请用积木搭出一个圆柱体,并画出平面图。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搭积木比赛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搭积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 搭积木比赛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搭积木比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2. 学具:学生自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b.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
2. 探究新知a. 让学生分组合作,用自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进行实际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b.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c.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其展开过程。
d.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巩固练习a.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互相批改,交流解题思路。
4. 活动竞赛a. 分组进行搭积木比赛,要求每组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搭出一个有创意的作品。
b. 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给予奖励。
5. 课堂小结a.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b. 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举例说明其应用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展开图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比赛》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比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通过画草图的方式来表示出来。
同时,通过搭积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3.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难点:利用遮挡还原。
四、学情分析:在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绘制,对于平面图形的观察和还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空间图形的观察和还原可能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和图形绘制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感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是如何观察物体。
2.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几何图形的基本认识和绘制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概念讲解1. 老师向学生讲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如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方向的观察方法。
2. 老师通过展示实物,向学生演示不同方向的观察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方向的特点和区别。
3. 老师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草图,并讲解如何画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
第三环节:搭积木比赛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小正方体。
2. 老师给出不同方向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搭积木比赛为背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分数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运算和比较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分数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含义。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分数的应用。
4.利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搭积木道具,用于课堂实践操作。
2.准备相关实例,用于分析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准备计分牌,用于记录学生的比赛成绩。
4.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搭积木比赛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比赛规则。
提问:“你们知道比赛规则吗?为什么要以分数来衡量搭积木的多少呢?”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例:小明和小华参加搭积木比赛,小明用了3个积木,小华用了5个积木。
提问:“谁用的积木多?谁用的积木少?”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进行分析。
《搭积木比赛》(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比赛》(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参与搭积木比赛,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2.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 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积木。
2. 学具:积木、计算器、纸张、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并分类。
2. 新课:讲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教学视频加深理解。
3. 活动:将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比赛,要求每组用有限的积木搭建一个稳定的结构,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4. 讨论与分享:每组分享自己的搭建过程和计算结果,讨论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2.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 �搭积木比赛:团队合作、问题解决。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2.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立体图形,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搭积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引入在引入环节,我将通过PPT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包括圆柱、圆锥、立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
我会提出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搭积木比赛|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搭积木比赛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搭积木”的概念,掌握积木的基本构造方法和组合技巧。
2.学会使用积木编写不同形态的建筑模型,并且对积木模型有创造性的思考。
3.学习比较和评价积木模型的方法,并能够与同学合作讨论优缺点,从而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积木的基本构造方法和组合技巧。
2.积木模型的比较和评价方法。
3.积木模型的创造性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活动准备1.活动名称:“搭积木比赛”2.所需材料:积木组件(红、黄、蓝、绿、白四种颜色,每种颜色至少10个积木)3.课堂准备:黑板/白板,沙发一张2. 学生思考积木构造及组合技巧1.教师简单介绍积木的种类和用途,为学生提供积木组件。
2.学生们需要从积木组件中挑选合适的积木,然后试着搭建一个简单的红绿积木房子,并介绍积木构造和组合方法。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构思,讨论如何进行改进。
3. 团队合作搭建积木模型1.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4名同学。
2.每个小组从四种颜色中选取一种颜色,并用积木搭建两个尽量有特色的建筑模型。
3.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让其中的每个人尽可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4.积木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和演示。
4. 比较与评价1.教师和同学合作对每个小组的积木模型进行一一比较和评价。
2.对每个积木模型的特点和不足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3.提出优秀的积木模型。
5. 总结和反思1.教师总结积木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学生们进行反思,回答问题:这次积木活动你们有哪些收获?意外的技巧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针对哪个模型你最感兴趣?四、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反馈情况,对本次课堂活动进行决策,并记录在教育评估表上。
2.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并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搭积木教案(最新3篇)
搭积木教案(最新3篇)《搭积木》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比赛》教材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学生观察至少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地,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设置了“搭积木比赛”的情境,利用三项比赛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为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的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说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赛为途径,以课件为辅助,以探究为策略,精心设计了三个比赛,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搭一搭等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不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两面看到的图形,判断立体图形需要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用6个小正方体,搭出从一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立体图形。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积木教学过程:一、以语言来“激”,让学生想学1、同学们,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是多么快乐,我们要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这个世界的美丽。
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用我们准备的积木搭建心中的美丽!2、出示课题,师生齐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搭积木比赛_北师大版
三观察物体1搭积木比赛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体会其中的乐趣,同时学到知识。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合作,学会共赢,加强团队合作。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观察,体会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
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期待已久的积木大赛终于开始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取得胜利?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表你们的参赛宣言。
二、新课学习活动一: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动手操作。
1.教师首先出示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立体图形,请学生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组画得正确。
每组找一名代表到前面黑板上画。
2.汇报交流对黑板上的作品进行辨析与交流。
与其他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二:比赛“搭一搭”。
1.出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请两组同学分别搭一搭。
可以和周围同学结合。
学生体会有足够多的正方体就有无数种搭法。
2.出示从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摆出立体图形。
体会有许多种搭法,但搭法相比1减少。
体会根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这个立体图形唯一的样子,能确定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确定小正方体的数量6块,让学生搭一搭。
课件动态演示。
总结比赛结果,引入下一活动。
活动三:比赛三“看谁搭得多”。
学生搭一搭5种搭法。
观察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为什么能确定有5种搭法。
总结比赛结果。
三、课堂练习1.看谁在最短时间内做好搭积木。
2.集体讨论如何快速做好积木游戏。
3.讨论积木游戏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思考积木游戏中体现的数学知识。
2.课后和同学或朋友再体验一下搭积木游戏。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每人准备5个小正方体、一张方格纸。
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
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上的内容,引出图片上的形状
都是由积木搭成的.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探索搭积木的秘密.
二、动手操作,整体感知.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情境一的图片.请同学们数一数图片中的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观察立体图形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找同学进行汇报.
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那么根据平面图形能否还原立体图形呢?
2根据.出示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出示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师:根据给出的平面图形,搭出最简单的立体图形;探索其他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可以有无数种搭法;引导学生想象根据左面和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应该如何还原立体图形,有多少种搭法.)
师总结,根据一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以搭出无数种立体图形. 增加条件,出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根据从上面,正面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小组合作完成.由组长负责,组内共同搭建,搭完一种再搭另一种,看看一共可以搭几种.
小组展示成果.
数一数每种搭法用了几个小正方体,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小正方体?
师总结不能增加,因此最多能搭3种,最多用6个小正方体.
引导学生猜测根据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可以搭几种?(无法判断,要根据具体的图形来定)
师总结,根据两个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是有限的,具体能搭多少种要根据具体图形判断.
增加条件,出示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每个同学独立完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同学汇报成果并说一说你先摆的是从哪一个面看到的图形.
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师提出疑问,是否有其他搭法?经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根据三个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一种搭法.
师总结:一面无数
两面有限
三面唯一
当我们还原立体图形时,限制条件越多,能搭出的图形就越少. 无数太多,唯一只有一个,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有限的情况. 3.根据两个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确定所需小正方体数量范围.
出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根据这两个条件还原立体图形,探究搭这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
个小立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汇报成果,师根据学生汇报成果,引导学生利用移和加的方法探索搭这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正方体.
有限最少移
最多加
三、以练促学,巩固新知
1.说一说,用小正方体搭出满足下列条件的立体图形,各有多少种搭法?
(出示不同条件,学生根据条件说出有多少种搭法。
)
2.搭一搭,根据所给条件,搭出立体图形,探究搭这样的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教材情境二)
3.想一想,根据所给条件想象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四、回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面无数
搭积木两面有限(最少,最多)
三面唯一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