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儿童心理健康维护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心理健康教育笔试科目

教师资格证心理健康教育笔试科目

教师资格证心理健康教育笔试科目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之一,是对教师在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实践中的能力进行考查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考点和考查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和人际交往等能力,以达到心理健康状态的教育过程。

它在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理解自我、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提高应对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实现全面健康的个人发展。

3.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培养良好的友谊、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考点和考查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包括心理学相关概念、心理发展理论、人格理论、情绪管理理论等内容,要求考生具备全面的心理学知识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技巧。

包括师生沟通技巧、疏导与辅导技巧、情绪管理技巧等内容,要求考生具备有效的教育实践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和法规。

考查考生对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了解程度,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学校安全教育和预防校园暴力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考生需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技巧,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教师资格证心理健康教育笔试科目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考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单选题] 1、健康的概念是指()。

A 身体健康B 生理无残疾C 心理健康D 身心健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单选题] 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 交往焦虑B 上学焦虑C 考试焦虑D 课堂焦虑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

[单选题] 3、个别小学生出现打架、偷窃和撒谎等行为属于()。

A 情绪冲动B 性格障碍C 情绪适应困难D 行为障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说谎、偷窃和欺骗等行为都属于行为障碍。

[单选题] 4、小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焦虑。

A 学习B 行为C 考试D 适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正常发挥。

考试后又持久不能松弛。

[单选题] 5、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其高峰发病年龄为()A 3—5岁B 6—7岁C 8—10岁D 11—12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其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单选题] 6、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A 焦虑症B 强迫症C 恐怖症D 人格障碍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学生由于考试而产生紧张情绪,以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属焦虑症,故选A。

[单选题] 7、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A 动态性B 静止性C 相对性D 绝对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单选题] 8、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 强迫性洗手B 强迫性计数C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 强迫性自我检查正确答案:D[单选题] 9、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 强迫性洗手B 强迫性计数C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 强迫性自我检查正确答案:D[单选题] 10、健康的概念是指()。

幼儿教师资格: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必看题库知识点

幼儿教师资格: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必看题库知识点

幼儿教师资格: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必看题库知识点1、多选如何判断儿童是否有遗尿症状?()A.根据儿童平时上厕所尿的频率,若次数比较多,则有遗尿症状。

B.儿童无论是在觉醒或入睡时,经常不能控制把小便排在床铺(江南博哥)或裤子上。

C.实际年龄在5~6岁以上,心理年龄在4岁以上,每月至少有2次以上遗尿行为。

D.不是由于其他神经系统损伤、躯体疾病或服用药物的原因引起。

正确答案:B, C, D2、多选实现自知和自爱要注意哪几()A.通过和别人比较来培养自知力B.尽力扩大个体的生活领域C.认真检讨自己的功过得失D.调整“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正确答案:A, B, C, D3、多选导致个体心理应激的“紧张性刺激物”有()。

A.躯体性的B.心理性的C.文化性的D.社会性的正确答案:A, B, C, D4、问答题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正确答案:1、传授健康知识2、帮助确立健康的态度和信念3、培养将康德行为和习惯。

5、填空题考尔夫将()与()的分析心理学结合,发展了这一技法。

正确答案:世界技法;荣格6、多选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基本原则是()。

A.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以心理的外部表现即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的B.心理健康作为人的一种状态,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是有区别的C.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D.心理健康是绝对的正常心理正确答案:A, B, C7、单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非常善于运用()说服别人或改变别人的思想。

A.讲道理B.辩论C.争吵D.文字正确答案:B8、填空题在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中,属于心理维度的是()。

正确答案:行为习惯9、单选一般来说,5~6岁的儿童每天应有的睡眠时间为()。

A.7~8小时B.9~10小时C.11~12小时~12小时以上正确答案:C10、多选依据班杜拉的理论,榜样学习可分为()。

A.现实榜样学习B.理想榜样学习C.符号榜样学习D.文字榜样学习正确答案:A, C11、多选导致个体心理应激的“紧张性刺激物”有()。

幼儿心里卫生常识

幼儿心里卫生常识

幼儿心理卫生常识什么是幼儿心理卫生?幼儿心理卫生,指的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和处理幼儿心理问题的一系列措施。

幼儿心理卫生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心理问题的表现幼儿心理问题会表现出许多不同的形式,家长和教师应该留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行为异常:幼儿可能变得过于冲动、焦虑或内向,并且表现出刻板行为模式。

2.情绪波动:幼儿可能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容易情绪失控,或者长期处于低落或消沉的情绪中。

3.社交问题:幼儿可能出现与同伴或成人的交往问题,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4.睡眠问题:幼儿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如夜惊、噩梦等,或者无法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何维护幼儿心理卫生?确保幼儿的心理卫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维护方法:1.提供稳定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稳定、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使他们感到安全和宁静。

以及提供积极的学习和社交环境,使他们感到受到尊重和关注。

2.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幼儿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同时,教育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有效解决问题。

3.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幼儿提供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

鼓励他们参与适合年龄的户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4.了解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发展阶段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帮助。

5.多种活动的选择: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总结幼儿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给予幼儿良好的环境和关爱,以及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学习。

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心理问题,创造一个积极、阳光的成长环境。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心理健康教育[单选题]1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江南博哥)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其高峰发病年龄在O oA.3〜5岁B.5〜7岁C.8〜10岁D.12〜13岁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多在7岁前就有异常表现,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单选题]2.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OOA.自我控制训练B.肯定性训练C.自我强化训练D.自我监督训练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肯定性训练,也称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单选题]3.以恐惧、担心为主要特征是以下哪种应激状态常见的心理反应OOΛ.焦虑B.认识功能障碍C.自我估价降低D.消极情绪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焦虑是预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体验和情绪状态,其主要特征是恐惧、担心、忧虑和惶惑。

[单选题]4.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OoA.认知测验B.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智商测验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等。

[单选题]5.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是O0Λ.分心B.注意缺陷C.注意转移D.注意分散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多动症的特征是注意缺陷(注意的选择性差,冲动性强)、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灵活性差。

[单选题]6.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OoA.认知测验B.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智商测验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人格测验包括多相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O[单选题]7.通过求诊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方法是()OA.行为塑造法B.自我控制法C.强化法D.示范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单选题] 1、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A 情感B 意志C 性格D 气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

[单选题] 2、()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 专制型B 放纵型C 民主型D 集体型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鲍姆宁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其中民主型下的儿童最成熟[单选题] 3、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 1岁左右B 3岁左右C 6岁左右D 9岁左右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3岁左右。

[单选题] 4、()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 专制型B 放纵型C 民主型D 集体型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鲍姆宁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其中民主型下的儿童最成熟[单选题]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自主感对羞耻感B 主动感对内疚感C 勤奋感对自卑感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由人格的发展阶段可知,6~11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单选题] 6、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 自我意识B 自我认知C 性格特征D 能力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单选题] 7、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A 情感B 意志C 性格D 气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

[单选题] 8、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 并不重要的时期B 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 没有效果的时期D 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速记9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速记9

第九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知识框架
【考核目标】
了解:个性、气质、性格、能力、智力、儿童自我概念、儿童自尊、儿童自我调控等概念。

理解:儿童早期的气质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气质的稳定性等,儿童早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儿童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儿童自我概念及其发展,儿童自尊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儿童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及其发展。

掌握:影响气质稳定的因素,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因素等。

二考试要点
第一节儿童早期气质、性格的发展
第二节儿童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儿童自我的发展
【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
1.气质的影响因素有——、——、——。

2.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因素有——、——、——、——。

二、简答题
1.儿童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答案】
一、填空题
1.遗传特征、环境特征、人种和文化特征
2.文化、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儿童自身原因
二、简答题
1.答:
(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
(2)身体运动能力不断发展;
(3)语言能力在儿童期发展迅速;
(4)模仿能力迅速发展;
(5)各种特殊能力逐渐展现。

2.答:
(1)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社会互动;
(2)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另一个条件是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水平;
(3)儿童所处文化的传统价值和信念对其自我概念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doc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doc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乂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自己所血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口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i般认为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进行评估。

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三、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一)抑郁症抑郁症是抑郁性神经症的简称,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二)恐惧症指病人具有一种在止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物体、人际交往或处境,产牛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回避所恐惧的对彖,难以自控。

根据恐怖对彖不同, 可分为社交恐惧症、物体恐惧症、处境恐惧症等。

(三)强迫症指来访者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抑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及严亜的内心冲突,伴随的某些亜复动作和行为往往是患者为了减轻其内心紧张不安,屈从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进行对抗而星现出的继发现彖。

临床表现主要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四)焦虑症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着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于、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焦虑是无明显原因的恐惧、紧张发作,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性紧张。

(五)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乂称病态人格或变态人格,是指童年或少年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

1.偏执型人格;2.反社会型人格;3.冲动型人格;4.冋避型人格。

(六)性偏差性偏差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一般不属性心理障碍。

教师资格证2024下半年2024年幼儿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教师资格证2024下半年2024年幼儿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教师资格证2024下半年2024年幼儿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心理发展基础理论嘿,大家好!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工作者,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2024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考点——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这个考点可是咱们备考的大热门,所以咱们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弄懂它,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说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那就不得不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是心理发展领域的一大里程碑。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建立起对物体的基本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进行思维,但他们的思维还具有自我中心性,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观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活动,如分类、排序等。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更高级的认知活动,如推理、解决问题等。

二、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个体在一生中会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冲突,每个阶段的冲突都需要得到解决,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这个阶段的儿童需要建立对抚养者的信任感。

2.幼儿期(1.5-3岁):自主性对羞愧和疑虑。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探索世界,发展自主性。

3.学龄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尝试新事物,发展主动性。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在学校接受教育,发展勤奋感。

5.青春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需要建立自我同一性。

6.成年初期(18-30岁):亲密对孤独。

这个阶段的成年人需要建立亲密关系。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考点训练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考点训练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考点训练1、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

A.对教材的研究B.对教法的研究C.对学科的研究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正确答案:C2、教育制度化形成的标志是( )。

A.教有实体的出现B.学校的出现C.学校教有系统的形成D.大学的出现正确答案:C3、下位学习又称( ) 。

A.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正确答案:A4、我国居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为A.胃癌B.肺癌C.乳腺癌D.结直肠癌E.宫颈癌正确答案:C5、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或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的情感教学目标是()。

A.接受B.反应C.形成价值观念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正确答案:C6、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A.关键期B.守恒期C.转折期D.过渡期正确答案:A7、《学记》提出课内与课外要相结合,且课外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反映了以下哪个原则的要求?()A.教学相长原则B.预时孙摩原则C.长善救失原则D.藏息相辅原则正确答案:D8、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认知结构B.价值体系C.观念系统D.策略框架正确答案:B9、小学教育通常是一个国家学制中( )。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正确答案:A10、健康保险是()A.以获得意外保险为目的B.以人的身体健康为目标C.以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D.以人的心理健康为目标E.以获得经济补偿为目的正确答案:B11、著名的“白板说”的倡导者是()。

A.卢梭B.杜威C.洛克D.斯宾塞正确答案:C12、高血压患者参加运动时应特别注意A.运动时特别是在用力时,应避免憋气B.服用β受体阻断荆时,应采闻RPE(运动量表)判断运动强度C.要注意运动与降压药的协同作用,注意预防低血压D.运动只是高血压治疗的一部分,须同时注意饮食、限盐、限酒、减肥E.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可照常参加运动正确答案:A1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小学体育方面要求的是().A.初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B.须具有健康的身体C.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D.发现并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正确答案:D14、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1、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

教师采用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A.强化法B.代币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答案】A【解析】专家点评:强化法是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因此,此教师采用的是强化法。

2、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

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观察法的记录方式()。

A.项目检查表B.评定量表C.轶事记录D.日记【答案】D【解析】专家点评:观察法的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项目检查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

3、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pz_填空}、尊重、{pz_填空}。

【答案】积极关注|真诚与同感|4、强迫症一般包括{pz_填空}和{pz_填空} 。

【答案】强迫观念|强迫行为|5、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pz_填空}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pz_填空},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答案】人际关系|专业知识和技能|6、简述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特征。

【答案】【解析】学习困难综合症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指的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展障碍。

有一组调查资料表明,l9%的男童和3%的女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诵读困难(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一种表现)的症状。

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有:(1)缺少某种学习技能。

但并非是智力低下,或缺乏学习动机。

(2)诵读困难。

指不能正确辨认字母、单词或按逆方向阅读,也不能将字母和发音联系起来进行朗读。

(3)计算困难。

主要表现为缺乏数的概念,不懂得数的大小,不会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4)绘画困难。

由于不能正确掌握空间概念,因而在画图时定位不准,涂色不合规范,严重时甚至造成前后、左右位置颠倒。

2015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

2015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 1.焦虑症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抑郁症抑郁症又称抑郁性神经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为典型症状。

3.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如门是否上锁)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4.恐惧症恐惧症是对一些非常特异的场合在并无危险的情景下产生极度强烈的害怕。

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如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广场恐惧症(如大片的水域、空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惧症。

中学生中社交恐惧症较常见(包括与异性交往的恐惧)。

例题: 1.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他的主要问题是()。

A.焦虑 B.强迫C.抑郁 D.恐怖C。

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为典型症状。

故选C。

2.王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

她明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

她可能出现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C。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故选C。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知识重点:第二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知识重点:第二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知识重点:第二章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

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2.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

3.前运算阶段的特征有: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有: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 全部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 全部重点

填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就是要通过对上述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达到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的目的。

3.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学则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4.教育学为中小学教师形成(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专业人格)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打造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

5.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中。

中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他们的教育思想中蕴涵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西方: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思想和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6.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尊师重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不陵节而施”等重要教育主张。

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他介绍了三个顺序递进的阶段:模仿——理论——练习,据此,有人也称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世界上第一部(教学法)著作。

7.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8.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9.从独立的规范的教育学建立的角度说,通常以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家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论理学)基础上,为教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10.在教育目的上,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既有统一性,也有多样性。

在管理理论上,赫尔巴特认为,管理是教学和教育的首要条件,但它仅仅是建立外部条件和维持外部秩序,而不是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速记3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速记3

第三章儿童感知觉、注意的发展一结构框架【考核目标】了解:视觉适应、视敏度、深度知觉、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注意的转移能力、注意的广度等概念。

理解:幼儿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婴儿面孔偏好的意义。

掌握:培养儿童注意力的原则。

二考试要点第一节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二节儿童知觉的发展第三节儿童注意的发展【课后练习】一、名词解释1.暗适应2.明适应3.视敏度4.深度知觉5.注意的稳定性6.注意的分配能力7.注意的转移能力8.注意的广度二、选择题1.父母与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途径是( )。

A.触觉 B.嗅觉 C.味觉 D.痛觉三、填空题1.注意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功能:——、——、——。

2.儿童注意品质的特征有:——、——、——、——。

四、简答题1.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

2.教师判断幼儿注意是否集中的重要线索有哪些?3.注意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4.影响儿童注意发展的因素。

5.影响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6.列出大致判断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几个方面。

7.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原则。

【答案】一、名词解释1.暗适应:是指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2.明适应:是指从低亮度环境到高亮度环境眼睛大约1分钟才能适应的过程。

3.视敏度: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4.深度知觉:就是对远近、深浅的知觉,它对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从而引导人的运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6.注意的分配能力:指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多个不同对象。

7.注意的转移能力: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8.注意的广度:即同一时间里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有时也称为注意范围。

二、选择题1.A三、填空题1.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2.注意的集中性与持久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注意的转移能力、注意的广度。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儿童心理健康维护.doc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儿童心理健康维护.doc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儿童心理健康维护2016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儿童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的特征:(一)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悦纳他人(三)恰当地面对现实(四)智力正常(五)情绪适度(六)热爱生活(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一)智力发展正常(二)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四)行为统一协调(五)性格特征良好。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因素二.(一)社会环境1.家庭2.幼儿园3.社会因素(二)自然社会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游戏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活动。

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二)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在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式,争取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让儿童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接受。

满足儿童好奇的求知欲,避免抽象生硬,切忌强制服从。

针对儿童情绪性强、自控力差的特点,成人一方面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感情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强化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性,从而提高儿童的控制能力。

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儿童与人交往,充分利用游戏中的多种成分,给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滋养。

对于儿童显现出来的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给予充分的注意,教师在面向全体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使每一名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

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一.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

二.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四.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五.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能力。

七.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

八.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

九.训练儿童的交往技能。

十.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教师资格国考小学考点预测归纳精髓: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资格国考小学考点预测归纳精髓: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资格国考小学考点预测归纳精髓:小学生心理健康
20XX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考试越来越近,但是很多考生越来越紧张,不知道自己复习的怎么样了,为此本店铺整理了一些笔试备考模拟方面的精选试题给大家作为参考。

大家可以在线测试试试,本店铺更为大家准备了海量试题,直接下载手机app即可在线做题,更可以在线和全国的筒子们进行在线PK,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本店铺祝各位考生顺利通关笔试!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1.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马斯洛认为的心理健康者的十项标准是: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适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儿童心理健康维护
xx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即将到来,广大考生们在看书的同时,也要多做试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guo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xx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儿童心理健康维护”。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的更新。

(一)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悦纳他人(三)恰当地面对现实(四)智力正常(五)情绪适度(六)热爱生活(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一)智力发展正常(二)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四)行为统一协调(五)性格特征良好。

一.生物因素二.(一)社会环境1.家庭2.幼儿园3.社会因素
(二)自然社会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游戏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活动。

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二)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在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式,争取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让儿童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接受。

满足儿童好奇的求知欲,避免抽象生硬,切忌强制服从。

针对儿童情绪性强、自控力差的特点,成人一方面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感情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强化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性,从而提高儿童的控制能力。

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儿童与人交往,充分利用
游戏中的多种成分,给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滋养。

对于儿童显现出来的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给予充分的注意,教师在面向全体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使每一名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

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一.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

二.
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四.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五.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能力。

七.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

八.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

九.训练儿童的交往技能。

十.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吮吸手指:(1):症状:婴儿吮吸手指极为常见。

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行为会逐渐消退。

但若随年龄增长,仍保留这种幼稚动作,并成为习惯,则应及时纠正,因为儿童吮吸手指的行为会收到非议,使幼儿感到紧张、害羞。

这种不良习惯还易引起肠道寄生虫、肠炎等疾病,且可引起手指肿胀、发炎。

若持续到六七岁换牙时期,则可导致下颚发育不良、开唇露齿等,妨碍面容的和谐,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牙齿的嚼功能。

(2)原因:常因婴儿喂养不当,不能满足儿童吮吸的欲望,以及缺乏环境和爱抚。

导致儿童以吮吸手指来仰制饥饿或进行自我娱乐。

(3)预防:要消除儿童生活环境中可能引起儿童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因素,用玩具、图片等儿童喜爱之物,或感兴趣的活动去吸引其注意力,冲淡其吮吸手指的欲望,逐渐改掉固有的不良习惯。

不宜采用在手指上涂苦味药或裹上手指等强制方法。

口吃:(1)症状:口吃为常见的言语障碍。

它的发生并非因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的缺陷,而与心理状态有关。

表现为正常的语言节奏受阻,不自觉地重复某些字音或字句,发音延长或停顿,伴跺脚、摇头、挤眼、歪嘴等动作才能费力地将字迸出。

(2)原因:1:患儿大都自卑、羞怯、退缩、孤僻、不合群。

有的表现为易激惹,情绪不稳。

出于对口吃的恐惧心理及高度注意,终成心理痼疾,越怕口吃越口吃。

发病率约占儿童的1/-2/,多起始于2-5岁,男多于女。

2:儿童出于好奇,模仿成人或同伴的口吃现象所致。

3:发育性口齿不流利。

值得注意的是,2-5岁的儿童是语言和心理发展十分迅速的阶段,词汇也渐丰富,但言语功能尚未熟练,不善于选择词汇,说话时常有迟疑,不流畅的现象,一般到上小学前,就可口齿流利了。

这种现象称为“发育性口齿不流利”,不属于“口齿”。

如果大人对幼儿的“发育性口吃不流利”,流露出担心、不安的心情,并时时提醒“别结巴”,或强迫幼儿“把话再说一遍”。

幼儿在开口之前,心理先紧张了,就更张口结舌,可能真发展成“口齿”了。

(3)预防和矫治:应从解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入手。

避免因说话不流畅遭到周围人的嘲笑、模仿以及家长、教师的指责或过分矫治。

大人不要当众议论其病态,或强迫他们把话说流畅,不许急巴。

需知,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加重心理障碍。

应安慰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克服。

大人要用平静、从容、缓慢、轻柔的语调和他们说话,来感染他们说
话时不着急,呼吸平稳,全身放松,特别是不再去注意自己是否有结巴了。

可以多练习郎诵和唱歌。

(3)预防和矫治:
多种行为模式:(1)症状:表现为儿童在不同的环境当中采取不同甚至相反的行为方式,而且较为稳定。

如在幼儿园里的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一旦回到家里,马上就会变得非常任性,一切都得听他的,还富于攻击性。

这并不是儿童适应性强、灵活善变的表现,恰恰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行为问题,因为他有可能为儿童成年以后出现“双重人格”、导致精神分裂埋下隐患。

(2)原因:家园教育的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加之儿童的年龄小、知识少、缺乏判断,但模仿力强,都是造成这种行为摸式的主要原因。

(3)预防和矫治: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都要积极、主动地与对方联系,及时沟通育儿的做法和经验,力求做到统一要求、目标一致。

家长要树立榜样,增加儿童与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有的放地加以引导,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攻击 * :(1) 症状:这类行为在儿童身上并不少见。

当儿童遭受挫折时,常会显得焦燥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抢夺别人的东西、掷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与别人争斗。

(2) 原因: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儿童的攻击 * 是通过别人的攻击行为摸式而学来的,并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环境后果而得以维持,就是说“模仿”和“强化”是儿童攻击 * 发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
机制。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攻击 * 是儿童对于挫折的发应,常常是由于儿童想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受阻而引起的,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

(3) 预防和矫治:成人要以身作则,不可采用武力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尤其不能在儿童情绪激动时强迫他接受教育,以暴制暴,而应转移他的注意力,当他情绪平静下来时,耐心加以引导;多给儿童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感;组织儿童参加多项活动,如打球、下棋、绘画和音乐等活动,陶冶性情;对儿童自控能力的提高,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说谎:(1) 症状:这是指儿童编瞎话骗人,把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出现说和事实完全不相符合的情况。

(2) 原因:原因比较复杂,成人应根据儿童说谎的情景和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般来说,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意说谎:儿童由于思维、记忆、想象和判断等方面出现错误,说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谎言”,如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了,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做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这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所限而产生的,属于无意说谎。

2.有意说谎:儿童为了某种目的的说谎。

如希望得到表扬、奖励,或逃避责备、惩罚等故意编造谎言。

(3) 预防和矫治:说谎是一种不被社会所接纳的行为,且容易演变成习惯,应该引起成人的重视。

对儿童不同原因的说谎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对儿童的无意说谎,成人不必紧张,也不可过度的指责儿童。

一方面要在适当的时机进性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从中了解到儿童的心理需求。

对儿童的有意说谎,成人也要主要区别其缘由,不要错怪了儿童善意的谎言,不仅要让儿童明白说谎的后果,还要创造宽容的气氛,允许儿童犯错误,鼓励儿童说实话。

成人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儿童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

儿童出现这些比较典型的行为偏差,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这些偏差的形成有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动态,所以父母和教师要通过全面的观察、分析,找到关键原因所在,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及时疏导,逐步矫治,一免给儿童的身心发育带来不良 * 。

必要时应接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夜惊、退缩行为、精神性厌食、恐惧症、缄默症、梦魇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