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攻略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文本前的准备:在学习阅读理解题型前,需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积累,包括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这样可以帮助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深层次的内涵。
2. 抓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要注意抓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了解文本的整体架构、中心思想和情感体验。
通过分析文本的标题、目录、开头和结尾等部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注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包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思想和观点等。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对比、对话、独白等手法,揭示出作者的意图。
4. 理解文本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是解题的重点。
要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特点、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描写,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还要注意抓住文本中的情感暗示和情感转折点,理解文本情感表达的程度和方式。
5. 从上下文推测词语含义: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会遇到一些生词和词语的多义性。
要善于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具体含义。
可以通过分析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句子结构和语境信息等来推测词语的意义。
6. 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答题过程中,要通过综合考虑文本的各个方面来作出准确的答案。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详细细节,从而得出准确的解答。
以上是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的一些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住,多进行实践和练习,熟能生巧,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 阅读全文:在回答问题之前,仔细阅读整篇文本,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
注意文中的细节和论点。
2. 注意段落结构:文学类文章通常具有明确的段落结构,每个段落都有特定的内容或论点。
理解段落的逻辑关系对于回答问题很重要。
3. 关注重要细节:注意关键词、短语或句子,这些细节可能与问题有关。
它们通常在文章中用粗体、斜体或引号强调。
4. 分析作者意图:理解作者的意图、态度和观点对于回答问题非常重要。
通过注意语气、修辞手法和上下文,推测作者的目的。
5. 使用推理和联系:阅读文本时,使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和背景知识,将不同的细节和观点联系起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6. 多角度思考:遇到开放性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考虑多种可能的答案。
文学类作品通常有多重意义和解释。
7. 划重点和标记:在阅读过程中,划重点和标记关键词、短语或句子,以帮助你记住重要细节和信息。
8. 注意语言和修辞手法:文学类文章通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
表达主题和情感。
注意并理解这些语言现象对于回答问题很有帮助。
9. 查找其他资料:如果遇到陌生的文学作品或文化背景,可以查找其他资料,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10. 练习真题:通过做一些高考文学类阅读理解的真题练习,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总览全文,把握主旨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阅读时,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关键句,以便更快地了解文章大意。
通常来说,文章的主题句会出现在文首或文末,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同时,也要重视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中心话题,它们往往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在文章中寻找相关信息。
在答题时,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细节,如是否要求字数限制、题型要求等。
此外,要学会利用上下文推测题意,不要盲目答题。
三、筛选整合,定向表述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善于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
一般来说,可以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然后将其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定向表述。
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避免出现语意不清或表达不流畅的情况。
四、应试答题技巧.快速浏览题目:在答题前,建议先快速浏览一遍题目,了解题目类型和要求。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信息。
.注意答题顺序:在答题时,建议按照题目的顺序依次作答。
先易后难,先简后繁,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在一些较难的问题上。
.合理分配时间:在答题时,要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在某一道题上花费过多时间。
一般来说,每道题的时间分配应该根据题目类型和难度进行适当调整。
.重视第一印象:在答题时,要重视自己的第一印象。
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改动自己的答案。
一般来说,第一印象往往比较准确。
.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在完成答题后,要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如果发现答案有误,要及时修改。
同时也要注意答案的字数限制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五、常见题型答题技巧.概括情节类题目:对于概括情节类题目,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情节发展顺序等线索进行概括。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细节和限制条件,避免出现遗漏或重复的情况。
.分析人物形象类题目:对于分析人物形象类题目,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整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小说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考点1 把握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
其主要作用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题型1 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梳理故事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情节,一般与分析情节作用结合起来考查。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方法突破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题型2 分析情节的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分析小说中不同情节的作用,二是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的作用。
特殊情节的作用:(1)小说开头的作用:<1>设疑(悬念)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考生来说,如何掌握答题技巧也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就从题型解析、答题技巧等方面来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题型解析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细节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同时,这类题型也往往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信息一定要仔细、认真地阅读,同时,要及时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以便于之后答题时回忆使用。
2. 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主题和核心观点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便于找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3. 段落主题句题段落主题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段落层次结构的把握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先找出文本的段落,再通过段落中的主题句概括段落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4. 词语解释和词语运用题词语解释和词语运用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中难懂或使用不当的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对于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在上下文中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和使用方法。
5. 段落填空题段落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整体结构和段落结构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先理解文本整体结构和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再据此为每个空填写合适的文本内容。
二、答题技巧1. 多读多练多读多练无疑是掌握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注意一些作者的写作技巧,比如暗示、反讽等,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
2. 按顺序解答应按照题目的顺序解答。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漏答或重复答题的情况。
如果发现有不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待其他题目都完成后再回来解答。
3. 注意时间分配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在解答每个题目时,应根据需要的时间作出合适的掌握,不可浪费时间或者过度拖延。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攻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攻略一、研读考纲:解决“考什么”的问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的考查要求一直保持稳定,没有什么显著变化。
文学类文本阅读始终侧重考查以下几种水平:⑴对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判断及阐释;⑵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⑶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⑷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概括地说,一篇文本的考查对象只有四个:词、句、段、篇。
如果考查词句和段落,只能从两个方面命题:含义,作用。
如果从整篇的角度考查,也不外乎是:写作技巧,思想感情,如何评价。
对于考点,我们还能够通过日常训练增强体会。
总来说之,通过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我们就能够准确把握备考的方向,使备考事半功倍。
二、压缩文本:解决“如何读”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在考场上,当学生面对一篇文本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文章。
这个关过不去,万千的答题技巧都无用武之地。
任何文本的阅读其实都只有三个问题:写什么?如何写?为何写?“写什么”是内容,“如何写”是技巧,“为何写”是情感。
“写什么”“如何写”是表,“为何写”是里。
这几个问题难度最大的“为何写”。
作者写一篇总要告诉读者一点什么,如果学生不领会作者的这“一点什么”,答起题来就会南辕北辙。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用ⅹⅹ方法写了ⅹⅹ,表达了ⅹⅹ感情。
”这其实是压缩文本的功夫。
它要求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把握主旨,拿笔做题时,成竹早已了然胸中。
三、规范答题:解决“怎么答”的问题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往往是高三学生的训练重点。
我们必须努力提升答题的技术含量。
比如:(1)答题时要有整体观点,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注意联系上下文。
(2)要分条作答,眉目清晰;回答要全面,避免遗漏要点。
(3)要掌握一些术语,答题时说一些“行话”。
比如句子(段落)的作用有: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上启下,首尾呼应,深化主旨,卒章显志,等等;散文最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直抒胸臆、烘托渲染、想象联想、象征、白描、反衬、对比等等。
高中生如何备考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高中生如何备考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在高考中,语文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也是考生普遍认为较为难以应对的部分。
为了提高自己在语文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学生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备考策略。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高中生有效备考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一、了解题型特点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考察的题型比较多样,包括识别事实细节、理解篇章结构、推理判断、作者观点态度等。
在备考之前,学生们首先要了解每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解题效率。
二、积累阅读材料语文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对文本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因此,平时要多积累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课内教材、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
通过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培养对不同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
三、注重阅读方法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首先要细致阅读,理解每个句子和段落的含义;其次要注意文中的关键词和连接词,它们对于理解篇章结构和推理判断非常重要;此外还要注重细节把握,对于事实和细节要有准确的理解和辨别能力。
四、多做练习题提高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少不了大量的练习。
通过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不仅可以加深对题型的理解,还能熟悉和掌握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
建议学生们选择一些历年的高考真题、模拟题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题目的难度和出题思路,提高备考效果。
五、分析错题原因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解答错误的情况。
所以,在做完练习题后要及时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并找出解题的薄弱环节。
只有通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提高解题能力,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六、刷题与模考结合备考语文阅读理解时,学生们可以结合刷题和模拟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刷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技巧,而模拟考试则可以检测学生在时间压力下的发挥情况。
通过多次模拟考试,可以让学生们逐渐熟悉考试的节奏和要求,提高应试能力。
总结起来,备考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需要学生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准备,包括了解题型特点、积累阅读材料、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多做练习题、分析错题原因以及刷题与模考结合等。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引言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要求考生对文学名著、作家以及文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对于高考复习来说,掌握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和答题技巧三个方面,介绍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理解文本
理解文本是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才能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1. 通读全文
在答题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有助于答题时抓住重点。
2. 注重字词语境
注意字词的上下文和语境,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从中把握文章的意图和观点。
3. 分析句子结构
分析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关系、修饰成分等,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分析文本
分析文本是理解文本之后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文本的特点和细节,进一步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和含义。
1. 关注文章的题材和风格
注意文章的题材和风格,比如是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了解这些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2. 解读隐喻和象征
注意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通过解读它们的含义和象征作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性格、形象描写、言行举止等,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和作用。
三、答题技巧
除了理解文本和分析文本,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1.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复习策略

高考语文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一.总体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特征和审美意义的考题,本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要求较高。
对于当前处于高考冲刺阶段的考生们来说,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方法和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审题技巧和答题要领,则是非常必要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方法,概而言之为三句话,一是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二.解题方略1.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提示信息例:2006湖南卷《在山阴道上》第19题:浙江绍兴,古称山阴。
《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
【分析】在提出具体问题之前,题目中交待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答题都是有帮助的,我们要注意从中找到答题方向。
“浙江绍兴,古称山阴”,题目“在山阴道上”其实就是在“绍兴道上”,文章写的就是作者游历鲁迅的故乡绍兴,这样,题目就和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了;“《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意在说明山阴道上可以欣赏到接连不断的美景,其实时告诉我们在游历鲁迅故乡时,不断看到的今天的美好生活场景。
【答案】①与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②暗寓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2.考查词语的含义⑴确定答题区间,联系具体语境,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例:20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第18题:结合原文,理解“童话”的的含义【分析】在原文中,“童话”一词出现在第15段——“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
我们根据“不久以前”,可以确定,答题的范围在15段的上面。
「原文片段」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标题的含义。
2、考虑标题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3、拟写标题时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时,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2、简述故事情节时,需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1、自然环境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需揭示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注意场面描写:需表现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XXX(外)、语、动、心。
2)细节描写:描写人物的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细节描写是指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
比如,XXX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XXX排出九文大钱等。
侧面衬托是指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文学类文本(散文线索作用题)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文学类文本(散文线索作用题)【考情诊断】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找线索要注意:一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
二是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三是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二是使文章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三是揭示主题和情感。
【类题举隅】题型一分析题目作用示例1:《记忆里的光》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参考答案】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作为线索,贯穿我的少年、青年、中年);③最后,镰刀锤头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者在党的领导下,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揭示了主旨。
【解析】审题:标题的作用——聚焦到标题结构作用“统摄全文“谋篇布局””①(内容上,题目的含义,以核心意象组织全文)②分析结构上的统摄全文作用:,作为线索;逻辑组织顺序;③主题上:题目作为“神聚”,统摄全篇,揭示主旨。
示例2:《谁持彩练当空舞》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参考答案】①以之为题,增强文学性与感染力。
(“增添文章的文化意蕴”“增强文章的文化色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②以之喻指历史与现实的长征,生动形象。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中,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和答题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文学类文本往往具有较高的思维难度和较高的阅读难度。
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技巧来较好地阅读并完成答题。
一、阅读文学类文本的技巧1、注重细节,全面阅读文本。
首先,需要对全文进行全面的阅读。
一遍过后,还需要多余的时间去逐字逐句的阅读,这样才能对整篇文章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
理解文章的前因后果、引申扩展等,对于答题能力和阅读能力都不是极好的选择。
2、阅读有规律且合理的文本。
大多数文学类文本都是由作者意在呈现一定的情景、描写或思想,不同字句的组合会呈现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领悟文章内在的一些含义和情感。
3、掌握阅读的技巧。
在读完一遍文本后,需要尝试一些阅读技巧的使用,比如可以划划重点句子,标记一些情感词汇等等,这样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
二、答题技巧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
在阅读完相关材料后,要认真审题,根据试题所问的“何以回答问题”,来明确答题的方向。
而且,还需要注意试定位全文的关键词,重点把握有价值的信息。
2、内容与题目相结合的策略。
在短文、长文阅读及论说文思想阐述、议论文立意、小说描写人物等方面,都要注重注目关系和内在联系的推论。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有价值的信息点,存在中心思想的关键部分上。
3、消化思考,理清思路。
在答题时,要合理结构、概括性的做出写作,避免跳跃、罗列式答题法。
答题时,可以采用“五步法”,即:朗读题目,认真、准确、逐步思考所需要回答的内容;准确地寻找信息,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点;运用所学知识,充实答案,注意加深理解;尝试寻找参考原文,争取原汁原味;总体思考,对答案进行修修补补,考虑答案是否合理、完整、严谨。
总之,不同的文学作品对于阅读和理解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但是它们之间也有许多共性。
只有不断的深入和探究,不断的对自己的阅读和分析方式加以反思和总结,我们才能够越来越好的理解和认识文学作品,进一步提升阅读理解和文学素养。
高考文学类阅读答题技巧(精选4篇)

高考文学类阅读答题技巧(精选4篇)高考文学类阅读答题技巧(精选篇1)紧扣题意,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
选用合理句式,就是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模式,如比喻、拟人,其答题模式一般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设问,其答题模式一般是: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等等;或引述原文中的某一词语、短语或句子:只要把原文引述下来,写在规定的答案处就行了。
如填空题。
高考文学类阅读答题技巧(精选篇2)有的题目要充分运用材料信息,从一定角度切人选项,从而推断出准确答案。
有的题目要根据题意,确定了答题的范围,但不宜用文中现成的语言作答,最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评分时一般都是按点给分,因此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条分缕析地组织答案,而且对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最好用数字标明每一点,以使要点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简洁用语,注意字限。
有些题目有字数限制对这一点要严格遵守,不可超字。
即使没有规定答案字数,也应表达简洁、准确,当然不能遗漏要点,言而不明,说而不透。
高考文学类阅读答题技巧(精选篇3)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语言表达1、表达方式(1) 记叙:记叙详略、记叙人称、记叙方法①详略:详写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②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有时起到拟人化作用;指责的语气,面对面的质问。
第三人称: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③记叙方法:顺序:眉目清晰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平叙: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高考文学类阅读答题技巧(精选篇4)小说阅读题的答案一般都在原文中,即使需要概括的题目,答案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也在原文中,这就要求组织答案时必须在弄懂题意的基础上,先确定答题的范围,再筛选出相关的语言信息,然后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的语言信息实施重组。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2、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
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3、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
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其中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4、综合探究题要结合文章本身作答总体建议: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如果有选择题,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
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
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注意事项1、认真研读2022年考试说明,逐题完成2022-2022年共四年北京高考题,对由多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和作文五个板块组成的试卷结构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仔细梳理试题类型、知识点分布及题目能力要求,结合自己过往语文考试的真实表现,找准自己的增长点,确定此阶段复习备考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攻略一、研读考纲:解决“考什么”的问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的考查要求一直保持稳定,没有什么显著变化。
文学类文本阅读始终侧重考查以下几种水平:⑴对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判断及阐释;⑵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⑶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⑷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概括地说,一篇文本的考查对象只有四个:词、句、段、篇。
如果考查词句和段落,只能从两个方面命题:含义,作用。
如果从整篇的角度考查,也不外乎是:写作技巧,思想感情,如何评价。
对于考点,我们还能够通过日常训练增强体会。
总来说之,通过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我们就能够准确把握备考的方向,使备考事半功倍。
二、压缩文本:解决“如何读”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在考场上,当学生面对一篇文本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文章。
这个关过不去,万千的答题技巧都无用武之地。
任何文本的阅读其实都只有三个问题:写什么?如何写?为何写?“写什么”是内容,“如何写”是技巧,“为何写”是情感。
“写什么”“如何写”是表,“为何写”是里。
这几个问题难度最大的“为何写”。
作者写一篇总要告诉读者一点什么,如果学生不领会作者的这“一点什么”,答起题来就会南辕北辙。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用ⅹⅹ方法写了ⅹⅹ,表达了ⅹⅹ感情。
”这其实是压缩文本的功夫。
它要求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把握主旨,拿笔做题时,成竹早已了然胸中。
三、规范答题:解决“怎么答”的问题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往往是高三学生的训练重点。
我们必须努力提升答题的技术含量。
比如:(1)答题时要有整体观点,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注意联系上下文。
(2)要分条作答,眉目清晰;回答要全面,避免遗漏要点。
(3)要掌握一些术语,答题时说一些“行话”。
比如句子(段落)的作用有: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上启下,首尾呼应,深化主旨,卒章显志,等等;散文最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直抒胸臆、烘托渲染、想象联想、象征、白描、反衬、对比等等。
(4)必须实际动手做一做题,老师讲评时大家把答案拿出来交流,然后和“参考答案”比较一下,辨明得失。
答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锤炼语言的过程,语言要尽量纯净,剔除无意义的废话。
一言以蔽之:答题要规范。
必须强调的是: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良好的语感,在短短的半小时之内你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而只实行技术层面上的训练,恐怕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不见效或见效慢的主要原因。
文本阅读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放长线才能钓大鱼,语文学习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感悟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
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
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
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此题就考查对小说作品结构的把握,具体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作用的分析。
解答此题时就要从全文入手,注意小说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正面和侧面、明和暗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答案:(1)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2)女儿出嫁是侯银匠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能够避免平铺直叙。
(3)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断,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4)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5)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是为了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
即使,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能够不作总体性显示。
可见,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此题只要注意到小说情节相辅相成的关系,明白其连贯性与完整性,注意前后勾连,前有铺垫,后有照应等情节特点,便不难回答。
答案:(1)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2)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高考中涉及的小说或片断不但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
使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局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
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只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中的一次小小撞击。
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氛围、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来说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所以,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三、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原因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
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
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理解,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能够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
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体现。
如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第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此题就是考查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的作用。
答案:(1)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2)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又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4题: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此题涉及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
答案:(1)要花轿早有打算;(2)改装花轿心灵手巧;(3)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既然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那么,要分析小说的结构,第一步就是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展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鉴赏故事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题型有: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①创造悬念,引人入胜;②前后照应;③侧面衬托,埋下伏笔;④总结上文,点明题意;⑤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3、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不过止留下空白式作用: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
4、总结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5、挖掘作品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所以,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在高考阅读测试时,可能出现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够从下几方面去分析:①从表达方式角度。
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使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使用及其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