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利用是指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土地集约利用

第三章 土地集约利用

(二)土地集约利用的形式
根据投入要素及数量,土地集约利用形式有资本集约型、 根据投入要素及数量,土地集约利用形式有资本集约型、劳动集约型和技 术集约型等。 术集约型等。
(三)土地集约利用度
所谓集约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所谓集约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所投资本和劳 动越多,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动越多,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西尼尔(N.W.Senior) 1836年给这个规律的内涵添加了 年给这个规律的内涵添加了“ 1、西尼尔(N.W.Senior)在1836年给这个规律的内涵添加了“农业生产技术 保持不变”这一重要条件。 保持不变”这一重要条件。 引入了“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 2、引入了“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作为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 提条件。(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J.B.Clark)1900nian) 。(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 提条件。(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J.B.Clark)1900nian) 研究报酬的领域,从农业生产部门回到了农业生产单位。 3、研究报酬的领域,从农业生产部门回到了农业生产单位。 把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单位面积产量) 4、把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单位面积产量)演变成可变生产要 素的生产率。 素的生产率。 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生产领域。统称为“ 5、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生产领域。统称为“报酬递减 规律” 规律”
最早发现这一规律的是威廉·配弟, 17世纪中叶。 最早发现这一规律的是威廉 配弟,在17世纪中叶。一定面积的土地生产 配弟 世纪中叶 力有一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后,其产出物不在随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了。 力有一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后,其产出物不在随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了。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代表人物杜尔阁 对此内涵进行表述。 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代表人物杜尔阁,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代表人物杜尔阁,对此内涵进行表述。但没有明 确为规律。同期英国农场主安德森(1777年 也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 确为规律。同期英国农场主安德森(1777年)也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 同样也没有明确为规律,但首次注意到了科学技术。 同样也没有明确为规律,但首次注意到了科学技术。 首次正式提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英国威斯特(E.WEST), ),在 首次正式提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英国威斯特(E.WEST),在《资 本与土地》 1815年 中说到:内涵是在耕作改进的过程中, 本与土地》(1815年)中说到:内涵是在耕作改进的过程中,原生产物数 量的增加将耗费日益增大的费用,或者换句话说, 量的增加将耗费日益增大的费用,或者换句话说,土地纯产品和它的总产 品的比例是持续递减的。 品的比例是持续递减的。 所以,早期主要是发现,没有形成较成熟的思想。 所以,早期主要是发现,没有形成较成熟的思想。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

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审计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审计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审计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土地是一个珍贵的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供应变得越来越紧张。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旨在评估和监督土地的利用情况,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它通过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审核,揭示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审计,我们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损耗情况,避免土地过度开发、滥用和浪费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审计建议。

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下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审计的必要性。

同时,我们将总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优势,并强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审计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完善土地管理法规、加强经济手段引导等,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本次审计建议,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和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1. 引言1.1 概述:介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审计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概述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

1.3 目的: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提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审计的建议。

2. 正文2.1 土地节约利用的重要性:分析土地资源有限和面临的问题,说明节约利用土地的紧迫性。

土地集约利用名词解释

土地集约利用名词解释

土地集约利用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种方式。

在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成为了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实施土地集约利用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理念是在保障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具体而言,土地集约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布局,通过集约使用土地,实现城市建设规划的科学化、有序化;二是高效利用,通过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协调发展;三是保护环境,通过控制耕地面积减少和推进土地整治,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乱占将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

其次,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可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同时,土地集约利用也有助于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最后,土地集约利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土地集约利用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种方式。

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部分,将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含以下信息:文章的结构是为了清晰地呈现和组织论点和信息。

土地经济学答案

土地经济学答案

名词解释: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是一门跨度很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一系列学科。

对土地经济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研究。

土地利用的含义:土地利用——是指包括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综合行为。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各类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关系。

土地利用布局——是指各类用地在空间上的分布。

土地利用方式——是指土地利用的具体形式。

土地利用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垦殖系数:复种系数:土地开发:土壤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土地肥力: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

包括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土地报酬:土地报酬定义为“对一定面积土地投入中某项变动要素的生产率”。

土地报酬具有以下三种形态:实物形态、价值形态、价格形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出现下降。

边际产量:指投入增加一个单位,产出增加的数量。

区位论:区位,可以简单理解为客观物体分布的地区和地点。

区位理论则是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分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

农业区位论:1、假设条件(均质平原;单中心城市;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运费与农产品的重量和生产地到消费地市场的距离成正比)2、结论(1)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围绕城市(市场)中心呈同心圈层变化。

(2)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度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下降。

1.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背景

1.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背景

1.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背景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纵观全球,科技园区这一独特的产业组织模式和空间载体,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满足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聚集的需求,有效地促进了知识,技术,资金在研发机构,企业,市场之间的有效流转,在带动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经济效益,增长模式转变等方面都起着领袖性的作用和占据着主导地位,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科技园区以其特有的经济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试验区,外资引进的集聚区和推进城市化的新城区,是我国当前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虽然,国内各地区都十分重视加快建设科技园区,提升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益,政府管理部门对科技园区的投入和政策倾斜也都很大,但仍有不少园区由于其产业基地,土地利用和产业规划等缺乏时间和空间上的统筹规划,其中不乏某些园区仍存在单个企业圈地面积较大,开发进展缓慢,园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提升.因此,如何提升科技园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已成为现阶段各园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研究和关注.大力推进科技园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探索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1.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背景1.1概念与内涵"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自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对农业用地的研究,主要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得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所谓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两个层的含义:(1)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2)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企业研究报告GEl⑥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综上所述,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过程,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相结合,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变化.在宏观层面上,强调土地利用效益综合化,要求城市要有合理的规模以及与之相协调的产业结构等,即土地利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体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在中观层面上,要强调用地功能,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在微观层面上,侧重于单块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不断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获得土地产出的高效化和最大化. 科技园区土地利用的概念隶属于城市土地利用范畴,是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想为依据,通过增加对开发区现有存量土地的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开发区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是深化现有土地的挖潜改造与再开发,提高土地监督和管理水平,提高土地使用强度和效率,走内涵发展道路.1.2科技园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1.2.1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科技园区将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引擎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大战略机遇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纲要》以自主创新为主线,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这为新时期科技园区或高新区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利用科技支撑和引领区域发展成为当前各园区最为紧迫的任务.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也需要科技园区起到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化"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理念.企业研究报告GEI⑥2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1.2.2"四位一体"战略定位提出,科技园区已进入"二次创业"的全面提升期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奋斗目标的提出对全国科技园区的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用"旧貌换新颜"高度评价中关村园区发展成就,同时,明确指出:"国家高新区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要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大的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这一"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和长远利益出发,向国家高新区及所在城市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明确国家高新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引擎作用的重要体现.在科技园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够,粗放式利用方式仍然存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完全形成等问题,影响着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为此,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六大原则,实现五个转变,努力做好四个提升,建成三类园区"的要求,对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条件环境,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园区应按照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要求,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进一步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值,进一步加强对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以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以创新带动科技园区的跨越式发展.1.2.3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刚性约束效益日趋加剧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其数量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决定了必须走可持续利用的道路.从长远看,土地资源总量的有限性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土地资企业研究报告GEI@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源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己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刚性约束,土地利用合理与集约已成为事关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园区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土地储备受到严峻的挑战,依靠农用地获得后备土地日趋困难,只有少数个别地区的开发区由于地域优势可以依靠转向开发未利用地中的废弃地,废弃厂区,滩涂等,通过土地资源整合进行下一步的开发. 同时,在开发建设初期阶段,部分科技园区还存在为加快园区建设进程,缓解"滚动开发"资金压力,追求短期效益等目标,通过压低土地价格,降低入区企业(项目)审核标准等方式,积极争取项目入驻,土地出让速度较快,园区用地投资强度较低,项目开发建设缓慢,甚至"征而不用",大量"撂荒"现象,最终导致园区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整体建设进度和水平不高,产业聚集效益不明显等问题.客观上,要求科技园区必须对现有土地进行集约式利用,通过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规模及节奏,挖潜与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来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造成的不可逆的消耗.1.2.4国家紧缩"地根"政策对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开发区热遗留下来的开发区总量失控,用地结构不合理,过分地追求"大而全"等土地粗放式开发的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清理整顿开发区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对全国各类开发区进行了清理整顿和设立审核.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对符合条件和标准的开发区予以公告并确定了四至范围. 到2006年12月,全国各类开发区由6866个核减至1568个,规划面积由3.86万平方公里压缩至9949平方公里.通过清理整顿和设立审核,大幅度减少了开发区数量,核减了开发区面积,突出了产业特色,优化了布局,各类开发区在项目准入,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容积率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明显提高.这也为科技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研究报告GEl@4。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它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地价:指土地所有者向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

(5)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6)土地: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围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3)级差地租Ⅰ:由于土地肥力差异和土地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6)垄断地租: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而产生垄断,因而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7)建筑地段地租: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资本家为了使用土地,获得建筑场所而缴纳的地租。

(8)城镇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在设定的土地开发程度、容积率等条件下,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按商业、住宅、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时点法定最高出让年期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土地面积的区域平均价格。

(9)农地基准地价:在划分土地均质地域的基础上,以农用地纯收益为依据,采用对一定均质地域取样本地价数据加权平均作为农用地的基准地价。

10)标定地价:根据政府管理需要,评估的某一宗地在正常土地市场条件下,于某一估价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它是该类土地在该区域的标准指导价格。

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体制的建立、演变及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土地资产流转:土地资产流转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进入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利用类型土地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区位理论: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指导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是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性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或效益更高的土地的过程土地保护:指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是当代人得到最大的综合效益,并能保护土地的潜力以满足后代人对土地的需要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后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杜能圈:城市周围土地的利用类型遗迹农业集约化程度都呈圈层变化,围绕城市消费中心形成的一系列的同心圆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土地面积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土地肥力:指农用土地生产农产品的潜在能力土地报酬: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土地利用规模:指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规模报酬:有“纯粹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规模经营:指一个企业的规模扩大而获得的效益,而不是两个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一起所获得的效益部规模经济:指因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部产生的效益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行业单个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外部性:指一项经济活动不仅决定着自己的经济效益,而是给活动以外的第三者或者社会带来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既要满足当代人对土地的需求,又要保证今后长远发展对土地的需要。

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

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

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5.22•【文号】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施行日期】2014.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已经2014年3月27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部长姜大明2014年5月22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2014年3月27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指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手段,达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各项行为与活动。

第三条土地管理和利用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各项建设少占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坚持合理使用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构建符合资源国情的城乡土地利用新格局;(三)坚持市场配置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和政策措施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框架、相关规划和考核评价体系。

第五条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活动,组织制定节地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规范,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鼓励采用节约集约用地新技术和新模式,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土地经济学习题》第一单元(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土地供给与需求)一、填空题1、现实的土地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基本特征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3、土地供给的稀缺性,不仅仅表现在土地供给总量与土地需求总量的矛盾上,还表现在由于土地位置固定性和质量差异性导致的某些地区(城镇用地和经济文化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和某种用途的土地(如农用地)供给的特别稀缺上。

4、土地供给稀缺性是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土地经营垄断的基本前提。

5、具体地说,土地具有承载、生育、资源、生态、财产和资产基本功能。

6、目前我国土地利用分类分为12 个一级类,57 个二级类,个三级类。

7、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完整地说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产财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8、从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来看,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土地的经济关系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9、土地供给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10、土地的自然供给制约因素有:具有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具有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11具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其他资源、具有最基本的交通条件。

11、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有: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开发利用计划、土地开发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12、土地供求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与的关系。

13、根据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人地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14、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15、经济发展包括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前者将引起土地需求总量的增加,后者则导致土地需求结构的变化。

16、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受一般商品供求规律的制约,又有其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供求关系。

土地供求平衡是相对的、普遍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名词解释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名词解释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名词解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名词解释概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经济学真题答案整理

土地经济学真题答案整理

2012年1.为什么存在土地市场失灵?(2)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容易忽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

(3)市场不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

(4)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5)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场配置无能为力。

(6)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

2.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所,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

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人口增长,自然要求增加食物,进而要求增加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大量增加。

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土地总量却一直在减少。

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需求的本质是人口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3.简述城市聚集经济及其表现?(见06年第3题)所谓聚集经济是指,将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点所得到的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其表现为:(1)企业间交通、通讯费用的节约,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2)更多的公共服务,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3)企业和人口的聚集,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益。

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

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

(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这就是市场机制。

土地市场在这种机制作用下,地价完全由市场的供给、需求来决定。

同时,价格又通过自身的变动,来灵活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在这种市场中,政府不做任何干预。

(2)所谓计划机制,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通过各种计划方式,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进行规范、调节和控制。

这种机制以国家的宏观目标为依据,从而克服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但缺乏市场机制所有的灵敏性。

在市场中,计划体制主要是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协调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

第三章土地集约利用一、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地域性。

二、土地利用集约度: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三、土地利用集约形式: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资本较多时,为资本集约型,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劳动较多时,为劳动集约型,即有投入要素的比较成本孰低来决定。

四、土地肥力: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的客观属性。

通常人们所讲的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经济肥力,由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

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出现下降。

六、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发展历程1、西尼尔在1836年给这个规律的内涵增加了“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这一最基本条件2、引入了“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作为报酬递减规律的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3、研究报酬的领域从农业生产部门回到了农业生产单位4、把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演变成为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5、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生产规律七、对报酬递减规律进行分析得到的启示1、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指的是土地的产出与投入的对比关系,后者指的是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

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就某一个生产单位,在一定不变要素的条件下,因投入变动要素的数量不同,而导致总产出量和变数要素的边际产量不同。

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应属于与生产关系无关的生产力范畴,它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及最佳投入量提供的理论依据5、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以科技成果来批驳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八、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熟悉page53九、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土地集约利用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合理进行土地集约利用,选择土地利用的最佳集约度提供了重要的六年依据与现实途径1、正确认识投入。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

中国土地旳受 容力和转化力 较高
受容力和转化力:在一定 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对 人类予以旳多种投入旳承 受能力和 产出能力
合理拟定农业土地利用旳集约度
以社会对农产品旳需求程度、农业 技术发展水平和投入能力为根据 以土地本身旳肥力、土地位置和 交通条件为根据 结合详细旳经营目旳
四川几种作物旳光能利用率(%)
要想取得土地利用旳高效益,就要有 大量旳投入 假如某项固定资产投入已到达最佳点, 就不应再增长这种投入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应按照酬劳递减规 律旳思想,求得全部投入旳最佳量
正确掌握农业土地利用旳集约度
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资本和劳动 旳 数量。所投越多,集约度越高;反之越低。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中国低产区 中国高产区
0.28 3.24 0.29 3.29
0.26 1.93 0.18 1.76
盆周西南部区 0.84 2.95 川西南山地域 0.69 2.53
0.48 3.18 0.41 2.99
0.31 2.19 0.29 1.48
农业用地集约利用旳途径
1、增长复种指数,提升整年光能利用率 2、增长单产,提升作物光能利用率 3、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潜在生
产量上升呈对数曲线;产量上升呈 S 形 2. 酬劳变化阶段旳数学分析
酬劳变化阶段旳数学分析
农业生产旳函数关系:Y = f ( X1, X2, X3,’’’ Xn ) 研究一种生产要素与总产量旳关系旳函数体现式:
Y = Ф ( Xi ) 平均产量 ( APP ) = Y / X
边际产量 ( MPP ) = ᅀY / ᅀX
第三章 土地集约利用
一、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二、“土地酬劳递减规律”思
想旳形成和演进 三、土地酬劳旳实质及其形态 四、酬劳变化旳阶段分析 五、土地酬劳递减规律旳应用

土地集约利用详解

土地集约利用详解

EPP= ·
dy dx
x )表示报酬的变化强弱及变化方向。 y
APP
ᅀ Y · ᅀX
x (或 y
y
H G F TPP D E APP
I
O
A
B
C
x
MPP
土地投入产出阶段分析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
1. 正确地认识投入 2. 正确掌握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3. 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4. 非农用土地的集约利用
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农业生产的函数关系:Y = f ( X1, X2, X3,’’’ Xn )
研究一种生产要素与总产量的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Y = Ф ( Xi )

平均产量 ( APP ) = Y / X
边际产量 ( MPP ) = ᅀY / ᅀX
研究报酬变化规律,主要是研究边际产量

生产弹性 (EPP)= MPP =
土地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
实 质 形 态
对一定面积 土地投入中某 项变动要素的 生产率.
实物形态 价值形态 价格形态
产出的实物量 报 酬 = ————————————— (实物形态) 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实物量
产出物的价值(或产值) 报 酬 = ————————————— (价值形态) 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值量 产出物的价格(或货币额) 报 酬 = ————————————————— (价格形态) 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或货币额)
杜尔阁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表述
撒在一块天然肥沃的土地上的种子,增 加劳动投入后,产品产量增加的比例会大于投 资增加的比例,直到这一比例达到它所能达到 的最大限度为止。超过这一点再增加投资,产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
第三章 土地集约利用
一、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
想的形成和演进 三、土地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 四、报酬变化的阶段分析 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
土地集约利用还有一定的地域性。在同一 时期,不同地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总的来讲,南方土地的建筑密 度大于北方,原因是南方的住宅对光照要 求不强;北方则相反,为了使每个居住单 元要都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阳光,建筑物 的间距必然要大于南方。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中期演 变
马尔萨斯最早提出“土地肥力递减规律”
主要观点: “ 按耕作进展 的比例而增加的 年产量,和以前 的平均增加额比 较起来,必然是 逐渐地并 不变 地减少下去的”
与杜尔阁的区别: 1、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 2、分析的是人类整个社
会生产过程 3、分析对象是不同年代、
土地、作物的不同投入所带 来的产量的平均变化
几点启示
4、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应属于与生产关系无关的 生产力范畴,它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及最佳 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5、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了,并不能说土地肥力就提 高了。土地单产的提高,也并不完全是由于土地肥 力的提高。从近代和现代的农业生产情况来看,土 地单产的提高,重要的一条是由于生物技术革命培 育出了光合能力强、耐瘠能力高的新品种。况且, 这些也不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研究之列。当 然,也就不能用这些科技成果来批驳“土地报酬递 减规律”了。
土地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




对一定面 积土地投入 中某项变动 要素的生产 率
实物形态; 价值形态; 价格形态
产出的实物量 报 酬 = —————————————
(实物形态) 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实物量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1.引言1.1 概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指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需求的一种方式。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

因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土地节约利用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这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降低产品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还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则是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使土地的利用效益最大化,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土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其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最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还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总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有效管理,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这是促进城市化进程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并介绍相关概念和背景。

通过引言部分,读者可以初步了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重点阐述土地节约利用的意义和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

在2.1节中,将详细阐述土地节约利用的意义,包括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

在2.2节中,将针对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强调土地资源有限,如何通过集约利用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

它包括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利用强度,保障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等方面的内容。

其应用范围包括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交通、住宅、工业、商业等各类用地,以及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等。

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土地利用规划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为导向,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投入,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一种用地优化配置方式。

1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研究
土地集约利用最早来自于李嘉图(DavidRicardo)
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对农业用地的研究,他认为农用地节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得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其基本含义是指增加土地投入,获得土地最高报酬。

一般把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技术和劳动投入量看作是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表示土地与资本、技术和劳动的结合程度。

投入越高,则集约度越高。

由于受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土地利用集约度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当土地的边际效益等于边际产出时,这一临界点就是土地利用集约边界,这时的土地利用为理论上的集约利用,没有达到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为理论上的粗放利用。

按照生产要素投入构成差异,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种。

美国著名的土地经济学家查理德·T·伊利在其所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对现在已利用的土地增加劳力和资本,这种方法叫做土地利用的集约。

”德国经济学家屠能在其农业区划论中、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中都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进行了研究。

我国学者对土地利用的内涵虽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其土地集约利用的理念始终贯穿在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及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中。

80022013072713732545039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