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真传筑基第一

合集下载

金丹真传

金丹真传

《金丹真传》九节功夫注疏浅释《金丹真传》九节功夫注疏浅释谢怀召筑基第一若问筑基下手,须明囊籥玄关。

追他气血过丹田,正是填离取坎。

血辨爻铢老嫩,气明子午抽添。

功完百日体成乾,到此人仙不远。

注曰:筑基者,身为丹基,筑之使固也。

囊籥者,筑基之具也。

古云:“筑基先明囊籥,炼己须用真铅”是也。

玄关者,丹之门户也。

血属阴,气属阳,俱从外来。

必须追取,乃过丹田。

己为离,离之中又虚而为阴。

彼为坎,坎之中又实而为阳。

追彼气血入我丹田,是为填离取坎。

血之老嫩关乎时日,故当辨爻铢;气之抽添防其寒燥,故当明子午。

百日功完,则离得坎之中爻。

实而成乾矣。

此人仙之事也。

疏曰:人禀父精母血以成身。

氤氲之后,渐次成形。

成形之际,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

心肾脉连,随母呼吸,精血互生,积至十月,精满一两,血周遍身,脱离母胞矣。

既生之后,所哺者,母之乳也。

乳本应月潮载气上升,变红而白,则阴变为阳矣。

乳含阴阳之精,故婴儿哺之,而精逐阳长,血逐阴生,积至一岁,则精满二两。

至二岁,则精满三两。

至十五岁,则精满一斤之数,而男道成矣。

斯时也,精气充盈,是为纯乾,是名上德。

若得至人点化,则基本自固,无事补气补血得药还丹等事,自然提契天地,把握阴阳,使心合气,气合神,神合虚,寿蔽天地,无有终时,契曰:“上德无为,不以察求”者此也。

自是知启情生,精漏不能自持,神完不能自固。

以妄为常,以苦为乐,日用夜作,皆损精损血之事,而纯体遂亏,乾之中爻走入坤宫,虚而成离,是名下德。

虚则当补之使实,走则当追之使还。

故必藉修补返还之法,然后可以复成乾体,立就丹基以为修仙之根本。

而修补返还,其事不一,契曰:“下德为之,其用不修”者此也。

然补阳必用阴,补阴必用阳。

竹破竹补,人破人补,取其同类,故契曰:“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

修补者,补气补血也。

气与血原非两物。

气周荣卫,融而为血,血行胞络,复蒸而为气。

惟气损则不能生血。

血损亦不能生气,故皆须用补。

然气之运也虚,则随呼吸以出入。

张三丰祖师《打坐歌》译解 (七)

张三丰祖师《打坐歌》译解 (七)

张三丰祖师《打坐歌》译解(七)[导读]《参禅歌》又名《打坐歌》,言性命双修之宗旨,在道教信徒中广为流传,其文出自《玄要篇》,被《道藏辑要·毕集》所辑录。

文/高帅金丹的杀机与真铅神光固漏的修命价值原文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

译文排除欲望的那个心,也是一种杂念,修真一定要泯灭这些欲望,以机死神活。

金丹宝命全形,靠的是本性的自然清净,宛如一轮明月当空,照见三千大千世界。

释义道家金丹文化的修真活动,早在唐吕洞宾时代,就已经明确提出了道家的炼金丹,对于下德之人,是“依世法而修出世法”的借假修真,走的是道法两用的实修路线。

道家金丹文化通过总结以往外丹术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否定了外丹术的“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

”(《悟真篇》)的非同类道法。

批判了那些“劳形按影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

”(《悟真篇》)的借助外力的外求、外修错误行为之后,早已经走向了张三丰祖师所指的“延年药在身”的内炼实修。

道家金丹大道逐渐与禅宗融合,以顺应自心的活动、变化,去顺其所欲,渐次导之,来降伏其心。

金丹大道用这种道法自然的方式,去获得道心真知的天理。

清静本心(资料图图源网络)道家金丹文化的这一得清净的本心修真进步,也是道家金丹文化在不断地对禅宗文化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形成了道家独特的三教合一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

所以祖师在《玄机直讲》中说:“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

人心即除,则天心来复;人欲即静,则天理长存。

”这是在告诉我们,金丹修真的入门工夫,先要做到人心绝,后才能道心见。

这就是《阴符经》所讲的“机在目”的机的本义。

祖师这里讲的“人心即除,则天心来复”的这个过程,道家叫做杀机,这个机是指我们层出不穷的欲望之心。

道家的道情,是主张灭人欲的杀机,以得“天理长存”的道心,通过炼金丹的真铅,去实现养命固形的价值,这一真铅长期的善持过程,是为“神光照耀遍三千”。

实际上,道家金丹文化的整过步骤,是祖师说的要经历一阳火起的温养,二阳火起的神功,三阳开泰的烧虚空。

练已

练已

练已.txt我退化了,到现在我还不会游泳,要知道在我出生之前,我绝对是游的最快的那个主题: 转贴练已用户名: 星痕发表时间: 2005-7-21 23:15 在丹经中常常炼己筑基并提,因而有许多人往往将炼己与筑基混为一谈,认为炼己就是筑基;或认为炼己只是筑基的根本和开端。

其实,在丹道之学中,筑基与炼己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筑基为内丹渐法入门的第一步。

通过筑基可弥补亏空,净化心灵,固精蓄气,为以后的内丹修炼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炼己则贯穿于丹道的全过程,对于修炼结丹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若炼己不得法,不得窍,不合理,就难以实现丹道修炼的最终目的,所以陈致虚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差百错,总由炼己无功”。

但是,炼己与筑基虽有着本质区别,却并不意味着两者决无关系。

筑基不在炼己之后,炼己也并非就在筑基之外。

所以,两者的各自的内涵及其关系尚需仔细分梳。

炼己的不同含义在古代的丹经文献中,关于炼己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维度。

大体上可以从修炼入手处、修炼方式和修炼内容三个向度来加以区分。

就修炼入手处而言,有内炼己、外炼己的区分;就修炼的方式来说,有顿法的炼己和渐法的炼己之别;就修炼的内容而言,又有炼己土、炼真意、炼真汞的差异。

其实,上述依修炼内容所作出的三种区分在本质上主要是针对渐法的炼己而言。

由于修道者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半路出家,或者并不具备天生的修道资质,而是要通过勤奋、艰苦的修炼才有可能进入体道、悟道的境界而实现自身的超越,所以,古代的丹道大家常常将重点放在渐法的探讨上,使顿法的炼己一般不为人所知或常常为人们所忽视。

实际上,在传统的丹法修炼中,顿法的炼己同样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于有着良好的先天素质的修炼者来说,真正所需要做的就是炼己一件事,而不必象渐法所要求的始终有环节,步步须规范,刻刻要留神,必须做够百日筑基、千日炼气、九年面壁的功夫才能完成。

下面就炼己的不同含义做一具体分析。

就修炼入手处而将炼已分为内炼己和外炼己出自道教丹法西派。

《顶批金丹真传》之我见

《顶批金丹真传》之我见

《顶批金丹真传》之我见*导读:本来《金丹真传》的篇幅不算很长,内容也不算多,后来有了济一子金溪傅金铨的顶批、圈点、醒要后,该书的内容有所增加。

《顶批金……本来《金丹真传》的篇幅不算很长,内容也不算多,后来有了济一子金溪傅金铨的顶批、圈点、醒要后,该书的内容有所增加。

《顶批金丹真传》的内容,大致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原作者的文章,二是孙氏兄弟的序言,再就是济一子金溪傅金铨的穿插其中的顶批。

《金丹真传》正文,含有钟吕派、三丰派的金丹真传内容。

而《顶批金丹真传》的顶批者,其杜撰意图显然。

本文择要分析《金丹真传》的正文大意,试图对《金丹真传》正本求源,告诉大家一些传统金丹文化的基本道理。

一、《金丹真传》正文作者与其金丹文化思想传承溯源。

《金丹真传》署名是长冶孙汝忠、以贞著,济一子金溪傅金铨顶批、圈点、醒要。

也就是说《顶批金丹真传》一书的内容,主要出自孙、傅二人之手。

而我们通过仔细阅读《顶批金丹真传》的内容,发现该书的序言与正文,在遣词造句、语气及文学素养上,很容易看出,序言和正文,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不能相提并论。

我们知道,真正一篇好文章的序言,一定是围绕正文来介绍其中的基本思想的。

可《顶批金丹真传》的序言,意在编排神秘的家传衣钵故事,根本不能对其正文,做出合理的、有突破性的陈述,他们串用了正文的一些金丹术语,却无法解释这些术语的简单含义。

且序言的语句,显得粗糙不堪,对比正文,简直可以说是俗不可耐。

还有傅金铨氏的所谓顶批,更是隔靴搔痒,荒谬的很。

也就是说,《顶批金丹真传》的正文,如果是孙汝忠写的话,则其序言,当是书成之后,对原著的着重介绍,它们的文笔、风格应该一致。

且文章的序言,理应是一种文章摘要,遗憾的是《顶批金丹真传》的这些序言,是无力解释正文的大意的。

这不得不让人疑窦丛生,怀疑《顶批金丹真传》的顶批是一个人,序言作者跟顶批者,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当,或是同一人。

正文作者,当另有其人。

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产生对《顶批金丹真传》的原著者的情况的探寻兴趣。

金丹真传

金丹真传

真金丹传长冶孙汝忠以贞著(特别说明:我在网上搜索《金丹真传》,凡能够自由下载的,均有很多错别字和脱简。

今一一校对纠正补齐,并制成PDF格式,以免被人误改。

在此特向原版作者致谢!——四川宣汉申志强2008 年9 月)自序金丹真传,余衍父师之绪作也。

余师父,故称父曰父师,父师世居齐登黄,生于弘治十七年甲子。

髫年好道,历访名山,调息运气。

弱冠得秦野鹤先生守中采药结胎出神之法,迄王云谷先生胎息玄关抱一无为之旨。

因与李若海结为丹友,圜坐岁余,莹彻几先,道未来事,历历如烛照。

若海以为道在是矣,而父师以为非阳神冲举之道也。

跋涉六年,遇石谷子真人,授以金鼎火符,玉液炼己、金液炼形口诀,乃返若海庐,重整圜室,毕力修持,然未登卓尔。

每怅一纸千山之隔,一日有安老师者,扶杖而来,形枯神爽。

谓父师曰:“可惜此公向上之志,以此修持,恐终弗克”。

父师异而问曰:“何谓大道,超出生死”。

师徐曰:“金液还丹,修仙作佛,更无别说。

必先明真阴真阳真铅真汞,逆来顺去之理,方敢言九转金液还丹之道”。

父师请竟其说,安师曰:“物无阴阳,安得自孕?牡鸡自卵,其雏不成。

我本外阳而内阴,为离为汞,非得彼之真铅,逆来归汞,何以结圣胎而生佛生仙!彼本外阴而内阳,为坎为铅,非得我之真汞,顺去投铅,何以结凡胎而生男生女!故顺则人,逆则丹,有旨哉。

丹经中每每言此丹房中得之,非御女采战之事,家家所有,非自身所有”。

法财鼎器,赤县神州,外护善地,侣伴黄婆等语。

而父师犹未豁然也。

一日记游华山,时遇一神卜头陀,问曰:“何时得师闻道?”陀曰:“安为汝师”。

三问而三如是答,且曰:“师寻徒易,徒寻师难”。

今曰安师之访,适谐卜语,遂与若海殷勤恳作用诀。

师曰:“善哉问,汝能为我了生死,吾不靳汝发泄。

修仙之节次有九:一筑基,二得药,三结丹,四炼己,五还丹,六温养,七脱胎,八得玄珠,九赴瑶池。

初三节可为人仙,中三节可为地仙,后三节可为天仙。

大率三候三关,明三仙之口诀,九琴九剑,行九转之工夫,故称九转仙丹也。

内丹筑基入门详解

内丹筑基入门详解

内丹筑基入门详解一,内丹筑基入门之法:凝神调气1、散盘,闭眼,把无关的事全抛开,用耳朵听自己的呼吸(初始为耳朵,久了是用意,这东西说多了没用,是自然而然的),此即为凝神之法,把散乱的心收回来,让自己的虚无之神显现。

2、按照上面的步骤,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功,自然会有心静息调的效果,然后以此意念关照内外丹田或说是虚无之窍,刚开始就可以认为是下丹田,算是有形之窍,用意轻轻关照丹田,会入于恍惚杳冥之境,(这是一种混沌太,无身体感,外界身色不入而自觉入于广阔之地),这是一种好现象不必惊慌,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练功状态,于此恍惚杳冥之境忽然一觉,这就是人的本来面目显现,也就是天心来复,或说是元神显现,这是从性的角度来说的,实际此时正是玄关开,真息现,阳生药产之时,这是从命的角度,各位不必生疑(那些所谓的大师如果有说到这点还算懂点门道,如果连这点都不懂,就不用理他,忽悠者要跟忽悠者较真,此是正版货,难道还会因为别人的舆论而有改变吗)3、上面说到阳生药产,这个阳就是真阳,也叫先天一气,真阳,外药,此时用元神所发之真意(这个时候才有真意,因为真意是元神的用,没有上面玄关开时,元神显现,哪里来的元神所发之真意,那些忽悠大师说下手法要以真意为主,懂个屁,元神都没有,哪来的的真意,没有母鸡,还想下蛋,刚开始修炼就是后天的意念,修道讲究的就是后天引出先天,借假修真)入于这个气穴(这个气穴是气机动处,时至神知,不要用你的小聪明胡猜),神入气穴后,神气相交,水火交媾,这就是采药温养,此时要讲究一个勿忘勿助,倘若入于此境生一个欢喜之心,已堕后天,倘若死死执着于守那虚无一窍,亦是离虚无之道,不达通变。

火候之妙,存乎一心,多说无用,自己慢慢体会。

4、如此积精累气,真阳蕴蓄其中,久之,真阳必动,真阳动时,自有内景,此时自可行周天火候,采药结丹。

再略为补充:1、我所说的第四个步骤其实是简化的,行周天火候,河车之法里面涉及到很多内容,包括进阳火,退阴符,沐浴温养,和凝神于泥丸,化阴精为神水入于降宫,我虽练功取得一些效验,但这方面经验算是比较浅,只能略述一下我的经验:真阳动时,仍以真意为主,用真意略为引之,掌握“静而后定,动而引之”的原则。

西派三家法沪上刘振民丹法及周道昌丹法

西派三家法沪上刘振民丹法及周道昌丹法

西派三家法沪上刘振民丹法及周道昌丹法西派,那有什么西派,都是民国晚期,几个丹道界人士为了有市场圈徒弟编出来的~西派说白了就是孙教鸾门人郑朴山传李涵虚而来的,就是金丹真传一派。

西派丹法亦有“先清静以筑基,后阴阳以成丹”,就是用鼎点阴成阳的观点。

刘振民及周道昌两位先生的丹法如出一辙,并非原原本本周明阳一脉所传的的龙虎三家,都是清净结阴丹以凝半斤汞,然后用鼎点化,借龙虎来勾至三才天宝,以企点化阴丹为“金液之质”。

概括的说就是清静头,龙虎尾,精交椭龠进气等过程一律弃而不用。

必须清净修炼结阴丹,完满半斤汞才可以招摄真铅(真阳之炁),按闵一得所言真铅大药非常猛烈,筑基完满阴精之后,尚且七日大混沌。

然唯此真阳大药才可点化阴丹为阳。

先清修以了“深耕”一着,结成阴丹,开得玄关,养成鄞鄂,后以“置种”,点化阴丹转为金丹。

此即东西两派所用之法。

所谓“置种”,乃不宽衣、不解带,以一龙一虎(或以十二龙十二虎),神交生物——真铅外丹,与吾汞相合。

东派所谓创鼎于内、炼药于外之法,又谓以彼家之铅、点化虚无之法,“清修百日,用鼎一次”之法也是此理!金丹真传一派,此书有作清净解之,有作两家解之,有作三家解之。

但多被坊间认为是南派阴阳人元丹法。

坊间丹法下手多需要需要开关,开关之法则有清净法之积气开关和阴阳法之聚气开关之异,金丹真传丹法流程: 凝神调息——聚精交筑基,得药,结丹,炼己,还丹,温养,脱胎,玄珠,赴瑶池。

气开关——此派嫡传的有李涵虚、存存子陶素耜、仇兆鳌,及晚清的方内散人、郑观应,以三家传承自居的有张义尚等。

清末民初的名士郑官应因著《盛世危言》而名满天下,加之他又是搞洋务的,故富于资。

他自幼好道,四处访师,有谓之他得南派真传。

郑官应也曾供养南北派高人修道,但均未取得成功。

郑官应因识万启型,由万的介绍,在民国五年得陈抱一之授受。

万启型可能就是方内散人,郑观应曾为方内散人护法了三次,三次入室修炼人元丹法,均未成功,方内散人都修炼不成,余子更无论矣~人元丹法从跟本上来说,可操作性太小~~~《金丹真传》、《龚廷贤神仙接命秘决》是否是真正道家南宗人元同类(阴阳或龙虎)丹法,《寿世保元》“神仙接命秘诀”所述应是吹嘘法,又名吹铁笛。

《金丹真传》完美本[资料]

《金丹真传》完美本[资料]

真金丹传长冶孙汝忠以贞著(特别说明:我在网上搜索《金丹真传》,凡能够自由下载的,均有很多错别字和脱简。

今一一校对纠正补齐,并制成PDF格式,以免被人误改。

在此特向原版作者致谢!——四川宣汉申志强2008 年9 月)自序金丹真传,余衍父师之绪作也。

余师父,故称父曰父师,父师世居齐登黄,生于弘治十七年甲子。

髫年好道,历访名山,调息运气。

弱冠得秦野鹤先生守中采药结胎出神之法,迄王云谷先生胎息玄关抱一无为之旨。

因与李若海结为丹友,圜坐岁余,莹彻几先,道未来事,历历如烛照。

若海以为道在是矣,而父师以为非阳神冲举之道也。

跋涉六年,遇石谷子真人,授以金鼎火符,玉液炼己、金液炼形口诀,乃返若海庐,重整圜室,毕力修持,然未登卓尔。

每怅一纸千山之隔,一日有安老师者,扶杖而来,形枯神爽。

谓父师曰:“可惜此公向上之志,以此修持,恐终弗克”。

父师异而问曰:“何谓大道,超出生死”。

师徐曰:“金液还丹,修仙作佛,更无别说。

必先明真阴真阳真铅真汞,逆来顺去之理,方敢言九转金液还丹之道”。

父师请竟其说,安师曰:“物无阴阳,安得自孕?牡鸡自卵,其雏不成。

我本外阳而内阴,为离为汞,非得彼之真铅,逆来归汞,何以结圣胎而生佛生仙!彼本外阴而内阳,为坎为铅,非得我之真汞,顺去投铅,何以结凡胎而生男生女!故顺则人,逆则丹,有旨哉。

丹经中每每言此丹房中得之,非御女采战之事,家家所有,非自身所有”。

法财鼎器,赤县神州,外护善地,侣伴黄婆等语。

而父师犹未豁然也。

一日记游华山,时遇一神卜头陀,问曰:“何时得师闻道?”陀曰:“安为汝师”。

三问而三如是答,且曰:“师寻徒易,徒寻师难”。

今曰安师之访,适谐卜语,遂与若海殷勤恳作用诀。

师曰:“善哉问,汝能为我了生死,吾不靳汝发泄。

修仙之节次有九:一筑基,二得药,三结丹,四炼己,五还丹,六温养,七脱胎,八得玄珠,九赴瑶池。

初三节可为人仙,中三节可为地仙,后三节可为天仙。

大率三候三关,明三仙之口诀,九琴九剑,行九转之工夫,故称九转仙丹也。

筑基的概念

筑基的概念

筑基的概念筑基,又称为修炼基础阶段,是修炼修仙之术中的第一步。

在修仙小说中,筑基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一个修仙者开始真正踏入修仙之功的门槛。

筑基的概念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的修炼理论中。

筑基一词在字面上有一种打基础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修仙者建立起修炼体系中的基石。

筑基的过程是通过修炼法术和吸收灵气等方式来增强和凝聚修仙者的修仙根基,使之能够承受更深层次的修行和修炼。

在筑基阶段,修仙者需要进行专门的修炼和吸收灵气,以便将自身的肉体和灵魂进行升华和转化。

灵魂的转化在修仙小说中被称为灵魂淬炼,而肉体的转化则被称为肉身转化。

灵魂淬炼的过程中,修仙者需要消化自身的杂念和杂质,使灵魂变得纯净无杂;而肉身转化则涉及到增强自身的肉体素质和消除疾病,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修仙之道的要求。

筑基的具体过程通常被分为三个阶段:丹田凝聚、真元提纯和灵识觉醒。

在丹田凝聚阶段,修仙者通过吸收灵气来凝聚出丹田,丹田是修仙者体内培养和储存真元的重要器官。

凝聚出丹田后,修仙者可以进行真元提纯的阶段。

真元是修仙者体内囤积的灵气之力,通过修炼法术和功法来提纯和提高真元的品质和数量。

最后,在灵识觉醒阶段,修仙者能够觉醒灵识,借助灵识来感知和探寻修炼之法,从而在修仙之路上更上一层楼。

筑基的过程并非易事,需要修仙者付出大量的努力和精力。

修仙者在筑基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天赋和悟性,同时还要掌握一些修炼法术和功法。

修炼法术和功法是修仙者修行的基础,通过修炼法术和功法,修仙者能够加速灵气的吸收和转化,从而更快地突破筑基的阶段。

在筑基阶段,修仙者还需要注意自身的身心状态和修仙道德。

修仙者需要保持内心的专注和冷静,同时要有追求道义、弘扬正义的精神。

道德修养是修仙者在筑基阶段的基本素养,它对于修仙者的修行和修炼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筑基是修仙之道中的第一步,它标志着一个修仙者踏入修仙之路的开始。

筑基阶段要求修仙者加强修炼和吸收灵气,以增强自身的修仙根基,并在筑基的过程中注意修身养性和培养道德修养。

《金丹五百字》浅解

《金丹五百字》浅解

《金丹五百字》浅解小序:《金丹五百字》由明代孙汝忠作。

孙汝忠之父孙教弯,幼年时就喜欢道家功法,少年阶段即追访名山、名人,习调息运气之法。

后遇一位姓安的人,传给他金丹火符功法,于是刻苦学习,尽明金液还丹之旨趣,总结出修丹的九个步骤。

他68岁新婚,70岁生长子,73岁生次子,88岁生一女孩,106岁羽化登仙。

孙汝忠尽得其父之真传,写出《金丹真传》的名著,根据修丹节次,定为一筑基、二得药、三结丹、四练己、五还丹、六温养、七脱胎、八得玄珠、九赴瑶池的九大步骤。

为修炼金丹者指出了一条捷径。

《金丹五百字》为一通俗读本,语言流畅,易于记诵,介绍了筑基、得药、结丹、练己、还丹及温养等诸般修炼过程的功理功法,对内丹功法普及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筑基原文:金液还丹道,从头说与君。

入门初下手,先须固命根。

进气开玄窍,补血养元真。

浅解:此节讲筑基功夫的第一步。

练筑基功夫,首先要固闭上下窍,阻塞一切元气泄漏的地方。

玄窍又名玄关,被认为是产种之地,是真气进出之所。

炼内丹从玄窍进入真气,以育阴阳,补气血、壮元神,使根基牢固。

原文:精须从内守,气还向外生。

精神共气血,四象会中庭。

浅解:此节讲人之元精是从内生,真气是从外入的,内外相合,是人的生命支柱。

人体之精、气、神、血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将其四者会合于中庭,那么就内外坚固,生命力旺盛。

原文:取他坎位实,点我离中阴,复成乾体健,去采药苗新。

浅解:此节讲取坎填离。

坎卦阴中含阳,离卦阳中含阴。

将坎中之阳爻填入离卦中,那就变成了纯阳之乾卦。

取坎填离就是阴阳的互相转换,从不足变有余,从虚弱变强健。

经过上面功法,达气壮、精足、神满三境界,为炼内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好了第一步,下面就可以采药了。

二、采药原文:山头雄虎啸,海底牝龙吟,离门喷玉蕊,坎户吐金英。

浅解:此节讲练功到龙吟虎啸之时刻,药材就出现了。

山头指头顶的泥丸,海底指腹内丹田。

这就是练功时上下气机之交感,有如龙腾虎跃,犹如虎啸龙吟,真气奔腾达到了高潮。

筑基内功心法

筑基内功心法

先明子武当筑基内功能够快速启动真阳之火,聚集散于身体各处的先天真阳之气,使丹田内产生并聚集高热能量,以炼化体内先后天之精,转化为真阳之气,达到“炼精化气”的效果。

本功还能聚集炼化自然界的真阳之气,以补体内真气之不足,并促使丹田真气进一步充实、凝练,为修习高级内功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证明,八成以上的习练者,在修习本功十分钟内即可丹田起火(第一次练习),丹田温热甚至火热,却又极为舒服;七至十天,丹田内有股热流涌动,全身火热,特别是丹田、两肾、命门及手心等;一两个月后,部分练习者会出现丹田内热流上涌,通中脉或任脉(需配合托天桩的练习);三个月内少数习练者丹田内的真气会自动循督任二脉运行(小周天),并且是在无意识引导的情况下功中自然出现的;百日内,几乎所有的练习者都能达到丹田内真气充实而凝练,全身火热,真气澎湃,身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改善,筑基功成。

一、丹田起火预备式:双脚平行开立,间距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双眼平视前方,但目光不要专注于一个点上(犹如发呆)。

全身放松,凝神静气,意念自身融于天地之间。

待感觉心神宁静后,即可正式行功。

行功姿势:接预备式,双膝微曲下蹲成中高马步,双手下垂放于两膝外侧,掌心向下,拇食二指弯曲呈圆环状,其余三指向前(整个手型如打“OK”状)。

头微上领,沉肩坐腕,手臂挺直或稍弯均可。

含胸拔背,臀部内敛不可外凸后翘,犹如虚坐在高凳上,后腰填平,脚趾稍抓地,全身放松,以得力舒适为准。

行功心法:观想丹田内有一蛋黄大小的火团在燃烧,火焰蒸腾。

火焰不要扩散得太大,稍大于火团即可。

消除其它杂念,静心站下去,直至收功为止。

收功:双手重叠抱于肚脐上,右手在内左手在外,意念全身的真气收归于丹田,三五分钟后活动或按摩一下身体即可。

二、真气鼓荡(聚炼体内真阳之气)预备式:同丹田起火之预备式。

行功姿势:双手重叠抱于肚脐上,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其余同丹田起火法。

行功心法:呼气时观想火焰充满整个腹部,吸气时观想所有的火焰收归丹田凝成一团,一次比一次充实凝练。

筑基境界描述

筑基境界描述

筑基境界描述简介筑基境界是修真界中一种重要的修炼境界,是修炼者在修炼道路上的第一大关。

筑基境界通常被认为是修真者真正入门的标志,也是修真者走向更高层次修炼的基础。

筑基的意义筑基境界是修真者进行修炼的重要里程碑,具有以下几个意义:1.打开修真者修炼之门:筑基境界是修真者正式开始修炼的起始点,它标志着修真者能够借助天地灵气进行修炼,拥有了踏上修真之路的资格。

2.增强体魄和灵力:筑基境界的修真者通过吸收天地灵气经过体内筑基穴洞进行转化,增强了自己的体魄和灵力,为后续修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感知和意识:筑基境界的修真者在修炼过程中,通过与天地灵气的交流,打开了感知和意识的通道,能够更好地感知到天地间的能量流动和变化。

4.开启修真功法:筑基境界的修真者可以通过炼体和修炼功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修炼效果和修炼速度,为以后的修炼打下良好基础。

5.拥有一定的修真能力:筑基境界的修真者通过修炼和修真功法的提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修真能力,可以施展出一些初级的法术和技能。

筑基的具体过程筑基境界的修炼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灵气吸收在筑基之初,修真者需要通过运转自身的灵气吸收天地灵气,将其转化为修炼所需的能量。

修真者需要找到灵气激发的气运地点,在那里可以吸收到浓郁的天地灵气。

2. 肉身变化通过不断吸收天地灵气,修真者的体魄逐渐变得强大和坚实。

肉身的变化包括体格的增长、骨骼的加强和肌肉的壮实,使修真者的身体更加适应修炼的需要。

3. 穴窍开启在修真者肉身变化的同时,穴窍内的筑基穴洞也开始逐渐开启。

筑基穴洞是连接体内灵气和外界气运的重要通道,只有开启了筑基穴洞,修真者才能真正与天地灵气进行交流。

4. 气海形成当修真者的筑基穴洞被全部开启后,修真者的体内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气海。

这个气海是存储灵气和修炼能量的重要容器,也是修真者进行修炼和运功的关键所在。

筑基之后一旦修真者成功筑基,就进入了修真界的正式行列。

筑基境界之后,修真者可以选择继续提升自己的修为,踏上更高层次的修炼之路。

张义尚阴阳丹法

张义尚阴阳丹法

张义尚先生丹道思想管窥盛克琦萧天石先生(1908-1986)在《道德经精义》例言中讲:“丹家经籍,愈古愈玄。

上古丹经十隐八九,中古丹经十隐其半,迄乎近世,十隐其二三。

”1此话真实不虚。

丹道进入20世纪以来大德辈出、哲人林立,其中最皎洁璀璨者当属陈撄宁(1880-1969)和张义尚先生(1910-2000)。

他们早年都因身患重疾,在普通医治无效的情况下,希望通过道家仙术拯救自己,因此四处寻仙访道、拜师求诀,不但身体健康得到恢复,并且都能著书立说讲解丹道,在阅读苦涩、认知艰难的丹经迷雾中披开一道光明,成为近代丹道学界硕果斐然的一代导师。

陈撄宁先生的事迹学术界多有研究,今将张义尚先生的丹道思想做一点介绍,以飨读者。

一、张义尚先生的生平张义尚先生,号知非子,重庆市忠县人,194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生前为忠县政协委员、忠县中医院中医师。

自幼丧母,体质孱弱,13岁病五心潮热,盗汗骨蒸,几乎丧命,并被预言“能否长成,大有问题”2。

在邓少甫先生的启发下,立志与病魔作斗争。

15岁拜拳师王鲁璠门下学字门拳,结合深呼吸法,身体得到了很大的益处,“病魔也就不再光临,由弱转强”。

18岁师从周之德先生学金家功夫。

后到上海复旦大学高中部就读,1934年春随吴云倬先生学太极拳、推手等,并广泛搜集丹经道书,“对《道藏》方面的重要典籍,差不多都涉猎到了,对于分辨功夫的邪正高下的经验,确是增加得不少。

”3抗战期间复旦迁北碚,随涪陵黄克刚先生学《真传易筋经》,将易筋经卅二式全部学完,并整理成册。

1萧天石:《道藏精华》第4集《黄元吉道德经精义》,3页,台北自由出版社。

2张义尚:《丹道薪传》,13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3张义尚:《丹道薪传》,131页。

11938年拜谒银道源先生,直承涵虚大江西派,得异人授《三车秘旨》,又学龙门派,号合宗,著有《合宗明道集》和《明道语录》。

允列门墙,赐名通悟,“学北宗及西派丹诀”4,“于身内阴阳清静丹法之事得贯通无惑者,实银师之赐也。

筑基参证

筑基参证

《筑基参证》[编者按]实验健身静坐法《筑基参证》为台湾青年气功家许进忠所编写,包括了道门气功炼猜化气阶段,亦即筑基的全过程。

许氏应用现代语言,根据传统养生静功古籍的精华,以及自身和他人习练此功的经验。

深入浅出地介绍道门气功的初阶,功法纯正,内景叙述周详,实有助于学者入门修习升功,免却许多摸索之苦。

学者完成倍习此功,即已真正打通了小周天,身体体质及生理达到超人地步。

《筑基参证》四版自序(许进忠)经过将近三年,拙作三版又告售罄,益征仙学是一门男女老少咸宜的学术。

其于却病延年,进德修身的价值,已经渐为国人认识。

内心感到十分欣慰。

积十余年观察,发见多数自学静坐者,由于乏人指导,行工时普遍存有放任积习,因此往往偏于单纯养性一边。

愚见以为单纯养性静坐,对于高血压与心脏病等确有裨益;惟于脉搏、呼吸缓慢和低血者。

则殊不相宜,习后辄生面黄带青诸象。

为除积习,已于七十年春撰妥(糖尿病数息疗养法),交付筑基本证班,以内外息分别实验。

事后检讨,效验显着,习者称便。

仙学于健身方面,愚于再版序中已作披露,今再补充自愈病例如次一坐骨神经痛;二远视;三近视;四过敏性鼻炎;五鼻窦炎;六便秘;七开刀后遗伤口隐痛;八妇女闭经;九失眠;十耳鸣等等。

为了搜集更多自愈病例,希望阅过本书获得健康者,提供事实经过,便利后来参考研究仙学必须阅读正统仙经,以求明理。

身体力行后,还宜参访品端行谨先进,执经叩问,以资印证。

凡语涉偏激邪异,诲淫采战,非法教门,敛财骗身者,即应止步。

果能如此,学道虽不成,犹不失为彬彬君子。

求生恶死,乃人之常情。

修仙者得天地间浩然正气以却病,病却自能寿廷。

廷寿之余,当发求生修己之心。

照顾家庭。

造福乡梓。

否则,但寻深山枯坐。

时刻关心区区血肉躯、臭皮囊,毫不干一点人事,虽寿数百岁,何尝是一件乐事?《筑基参证》再版自序仙学是一门很冷僻的学术,研习的人很少,因此仙学的书籍,看得懂的人当然更少。

拙作初版发行二千册,经过六年,终于售罄,内心感到非常欣慰,足征“此道不孤。

八仙传--金丹天仙心法

八仙传--金丹天仙心法

天仙金丹心法第一、立志第五、筑基梯山航海,造端先伊迩之区;秋实春华,滋长在植根之固。

得玄珠于象罔,须淘赤水三周;搜白玉于清源,合飨丹膏五味。

芙蓉殿迴,经营居垭之前;玳瑁楼高,樸视登冯之密。

定鼎而年八百,因稼穑以开基;培风而路三千,籍波涛以奋翼。

寻源探本,潜图彼岸之功;聚砾延砂,即振为山之业。

假无形之畚插,式固身城;冯有定之津梁,勤疏性海。

精精者何?水之母,坎之源也。

先天之精清而虚,后天之精濁而实。

先天何谓?曰:知识开,氤氲内结,无形无象,藏贯肢节间。

先天精,后天之精之本也。

迨至情缘起,嗜欲萌,一点真精变化后天之液。

念起精起,念伏精伏,循环生息,不竭不穷。

故有形者,后天精,非先天之谓。

凡基之筑,筑先天也。

筑先天何也?曰:后天濁且实,且媾之而化生,而况清虚,醖酿于官骸玄,勤加采炼,岂不成形成象结圣胎、故示以先天为秘谛。

精者,先天之气,太极之根。

形骸未判而蕴彩,鸿蒙乍辟以成形。

聚则团孪于二肾,散则洋溢于四肢。

伏居坎向,色似羊脂,先流天后,应念而生。

补即是培,因心而化,偕真气以盈虚,合元神为药物。

佛祖之牟珠所由成,神仙之金丹所由结者也。

倘欲炼精,务先识此。

诗曰:混沌含苞玉露团,化机恍惚要寻端。

可知粒粒崑源采,莫向鲛人泣处看。

第十一、结胎因人有已,无非血肉皮囊;铸性成形,别换金刚气骨。

空其空于十月,不从他处认为他;色所色于三魂,还向我身生出我。

故浑凝孕育,蚌能胎照乘之珠;混沌包涵,石可蕴连城之壁。

睛虹垂玉洞,双扉之暗室增春;慧日朗冰壶,七曲之灵台酿彩。

既阴消而阳长,树满奇香;斯积厚者光流,花成硕果。

功修各著,须按节以精求;景象常昭,用回光之返照。

扫灵居纯阳者为仙,有阳有阴则为人。

人之阳在精,既已烹炼而成丹;人之阴为魂;更宜销铄而成神。

魂变为神,自阴转为阳,去仙不远矣。

但炼神必借夫丹,藏丹必有其所。

肺之为神室,正阴魂所居,成就圣胎,此其地也。

炼气化神者,于未曾升提之先,宁心止念,以鼻窍吸清气,入肺之正中一叶下,只待肺脘内冷若灌冰,是为景象到而可住吸。

筑基的意思

筑基的意思

筑基的意思
筑基,打通全身经脉,伐毛洗髓,是修炼的基本途径。

1—3层的筑基,道基浅薄,基本上不可能突破金丹境,4—6层筑基,道基中等,有半程突破金丹境,但后续无力,元婴境无望,7—9层筑基,突破金丹几率极高。

有望元婴,十层筑基,和金丹境有一战之力,突破金丹境,可以跟金丹境中期一战。

7—9层筑基,同阶无敌。

十层筑基,跨境界战斗。

从一介凡人算起,大致要经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大阶段:下阶段依次为练气境、筑基境、结丹境、元婴境和化神境五个小境界,中阶段依次为炼虚境、合体境和大乘境,上阶段依次为真仙境、金仙境、太乙境和大罗境。

最后由大罗境成就道祖,则大道成已。

筑基期分为凡道筑基、地脉筑基和天道筑基。

凡道筑基:需要筑基丹,是最弱的筑基,一般逆天的凝气就可以斩杀,寿元增加百年,但筑基与凝气本是两个层次,一旦到达凡道筑基便可成为一宗的护法长老。

地脉筑基:需要地脉之气,能成就地脉筑基便可成为一宗长老级别的人物,地脉筑基需要大量的地脉之气,分一到九层地脉筑基,九为极致,每一层实力相差很大,筑基成功寿元增加两百年。

天道筑基:天道筑基需要一道天道之气方才可以成功,需要实力到达九层地脉筑基且获得一丝天道之气才能成为天道筑基,主角白小纯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一丝天道之气成为天道筑基,寿元增加五百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丹真传?筑基第一》研究
——再论丹道是一门自然科学
一说到丹道,在大家的心里马上会连想到打坐入定等一般北派清修,或者房中吸提撮闭等,但是我在这里所说的丹道或许跟其他人所说有别,开门见山的说,就是返老还童,长生不老!
自从佛教将“心性”提高到高于一切现实可见的物质之后,后世某些道家也引入这种说法,尤其一般所见北宗丹法,几与打坐参禅无别,反而杂加了些吸提撮闭等导引、观想而已,尤其明清以来,竞著道书,如是丹道在一般人心目中变成了求静入定之功,虽然他们也以长生不老为号召,但是依他们的方法去实践,认真的从客观上观测,病、老、死却依然如故,不由得使人对它产生怀疑,如是最终变成了一门只能说不能做,能做不能兑现的信仰,王常月在《碧苑坛经》中说:谁见长生,哪个不死?所以,在今天学术界看来,丹道只是一门唯心的、没有任何根据的封建迷信,只能起到养生的效果,至于返老还童,那完全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蒙昧的古代人的幻想。事实上,那完全是在不了解事实情况下的偏见。事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众所周知,自然科学不是谁,或者某一个民族的专利,而是我们人类观察自然而思考总结的结果,至于技术,就是对这些总结出来的理论的运用。而大家都知道,现代的自然科学技术完全是以西方为主导地位的,现代自然科学,不管哪一种理论,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西方人站在他们的观察角度、思考模式、表达方式,来总结与阐释自然的。同样我们中国人也有眼睛,也有脑袋,有了眼睛自然会观察这个宇宙自然,有了脑袋自然也会去思考总结宇宙自然的规律,而且最终学会把握利用这些规律。所以,我要在这里强调的是:既然西方人有这么璀灿的自然科学,我们中国人也同样有着自己的自然科学,只是对这个宇宙自然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表达的语言、方式不一样而已。如:中医、丹道等都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
什么是“整体活性”?现打一个比喻加以说明,比如在现代科学看来,万物都是同一种粒子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成,一个活者的人与一个死去的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身体各组织器官相互协作工作的有序化与无序化,或者说身体各组织器官相互协作工作的有序协调与停止了的差别,至于其物质构成,则是完全相同的,无序停止意味着死亡,物体的有序化运行就意味着具有“整体性”与“活性”。
如丹书常劝人要:深达造化,洞晓阴阳。造化是什么呢?造,就是生,从无至有;化,就是变化,万物既有之后,无时不刻都在变化之中。实际上这就是观察自然变化的意思,所以李涵虚《道窍谈》说丹法是:“模范于天地,煅炼于性情”。比如《金丹真传?筑基第一》疏所云:“人禀父精母血以成身,……精满一两,血周遍身,脱离母腹矣。”这就是说的造;至于“既生之后,所哺者,母之乳也。……虚而成离,是名下德”则是说的化。
我在这里之所以引用中医对中药药性的划分特点,就是因为:在丹道筑基里面,人也是作为一种药物来使用的,所以不难理解上阳子评价《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说:“只此两句,道尽金丹”。在筑基里面,童男女就是医老之药物,药物有气与味两个方面之性,气,就是童男女通过橐龠所呵出之气;味,就是乳。
为什么这样说呢?《金火丹诀》说:“医老原来药最玄,丹头一味水乡铅。人衰赖补花须接,此法神仙亲口传。”又曰:“人身年迈血精残,补血添精两不难。橐龠吹嘘休着力,自然真气上泥丸。”此明明指出筑基乃是一种唯物的实质技术,而非一般人之以为修道是打坐参禅之虚无飘渺者可比。《张三丰无根树》也说:“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金丹真传?筑基第一》其注云:“血属阴,气属阳,俱从外来。必须追取,乃过丹田。”可见,丹家所谓丹就是一种救补衰残,医老接命的“药”。医家以病为病,多将老、死看作一件自然的事情,必然的结果。而丹道家却将老与死当作一种病,是有办法治疗的!这种治疗的方法就是:栽接之术,也就是丹道的筑基功法。
为什么叫栽接呢?实际上就是人破人补,同类相须的意思,就是把人看作成一种药物。所以《参同契》说“: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丹经讲:要想人不死,先须不死人,《金谷歌》也云:“要想水银死,先须死水银”。就是说要想使一个衰老的人复返年轻,就以生机充沛的年轻人作为药物,来使年老者,复返年轻,犹如植物嫁接一般,故曰:栽接。实际上,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第五十二卷》就有“人气”一条,所以上阳子注《参同契》,引《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一句,并且说:“只此两句,道尽金丹”。
一般丹道修养功夫,为大众所熟知者,有北派之清修,另有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丹法,一般说丹者,不是偏于清修,就是偏于泥水。
古人有“虽愚昧小人,纵一百二十岁,只要一口气在,亦可还丹”的说法,从实际上勘测,北派清修对心性要求极高,虽君子尚不免偶犯错误,拳拳复膺又岂是愚昧能做得,此其一;另外,在现今社会,清修者万千,又可曾真正见得一位古稀老人却有十六岁青春容颜?!此其二。以上两点明显与丹经不符,如《三丰全集?玄要篇?金丹诗三十六首?后天筑基歌》说:“气败血衰宜补接,明师亲授口中诀。华池玉液逐时吞,桃坞琼浆随日吸。绝虑忘思赤子心,归根复命仙人业。丹田温暖返童颜,笑煞顽空头似雪。”致一子许信良《金火丹诀》也说:“筑基须用有为功,橐龠吹嘘鼎内风。神注丹田休漏泻,气归元海要流通。还精补老身长健,添汞抽铅命不穷。开透三关诸病去,丹田温暖老还童。”《参同契》也讲:“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可见真正丹道起首,后天筑基就能返老还童,而观测今日的一般所谓丹道,河车运转不息,自称炼气化神者也不在少数,可曾真正变成十六岁童颜?这难道不值得认真思索吗?
这里又有问题了,从现代科学可知:我人所呼出的,不过是二氧化碳等废气,不但对人无益,反而有害,怎么能起到这种作用呢?在这里我必须郑重告诉大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学习丹道、中医等传统科学的时候,必须注意的是:现代的自然科学实际是以西方的自然科学为根本而发展起来的,而我们中国确实有着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
所以,要想人复返年轻,无非就是第一:增加填满我人本来的一斤真精;第二:人原有之真精既秉父母阴阳而来,具有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故增加真精的方法,仍旧离不开父母真阴真阳两个方面。我今天更明白说出:筑基就是用灵父灵母(童男童女)之真气以返老还童,《金丹真传?筑其第一》云:“若问筑基下手,须明橐龠玄关。追他气血过丹田,正是填离取坎。血辩爻铢老嫩,气明子午抽添。功完百日体成乾,到此人仙不远”。橐龠,就是筑基时输送药材(童男童女之真气)的工具,故张崇烈先生云:“橐龠者,筑基之具也”。玄关有二,一则指橐龠之构造巧妙法度,此指外玄关;二则为内玄关,乃丹士身内之玄关,盛药之器具也。子、午就是阴阳,阴阳就是男女,也就是鼎炉;抽添者,抽彼添我也。读者读至此,也不难明白《金火丹诀》“筑基须用有为功,橐龠吹嘘鼎内风”这一句了。何谓风,风就是气,童男女即鼎炉,子午抽添不就是就是“橐龠吹嘘鼎内风”吗?!填离取坎,离以喻衰残虚弱之躯,坎为充实未破之体。血,即是乳,因为乳本血生,而血复为精所化,故云:“乳本应月潮载气上升,变红而白,则阴变为阳矣。”故乳复可返还为血,血可复生为精,观测女子乳断而月信复来,可知此理矣!所以丹士哺乳之后,必须进气、进火,使气与乳产生反应,而乳复可变为精!人秉父母阴阳之精气而来,哺乳血而生,今复补足阴阳之精气与乳血,自可重返乾健之体。何谓乾健之体?《金丹真传?筑基第一》疏云:“至十五岁,则精满一斤之数,而男道成矣。斯时也,精气充盈,是为纯乾,是名上德”,可见乾健之体,即十五岁之身体,所以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若待补足一斤真精,生理机能与外在面貌即可与15岁少年无二,这是纯粹的生理改变的技术与科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之先天本元是由一斤(即384铢元气,又称之为三万六千口正气)真精构成,当有方法将元气补足时,我们自然就可以返老还童了,这是极浅显易懂的道理!整个筑基过程约快则50天,慢则100天,故云:百日筑基。
在现代生物科学,返老还童,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现代科学在这个方面作了很多尝试与努力,如注射羊胎盘素、干细胞的研究等等,不管何种方法,都只注意到构成人体的某一物质的个体作用,而没有想到整个人体本身,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丹道则是建立在整体活性基础上的,古人讲:要想人不死,先须不死人。《金谷歌》也说:要想水银死,先须死水银。这话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一个气败血衰的将死之人,要使其不死,进而恢复青春,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生命活力充沛的人,然后将其“整体性”“活性”的作用将死之人,所以不难理解,古人“一百二十岁,只要有一口气在,就可还丹”的说法了。读者读至此,请注意此“活性”一词,所以丹家虽是以人为药,但不是杀人、吃人、害人,而是利用其“整个个体之活性”,如果将其害死,那就不是活着的生命,跟一堆腐肉何异?!
古人说上观乎天,下察于地,远取诸物,近取于身,这都是对自然观察总结的过程的一个形像描述,实际上,不只牛顿才会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思考!!
中、西自然科学的差别在于:中国的自然科学就是注意每一个物体整体的、活性的作用,而西方善长的是分析构成物体的其中某一因素的作用。比如:中医对药性的划分,就是按某味药材整体的特性,而按气、味两种的不同而类分的,而西医认为这种分法不科学,而是进一步分析某一种药材之所以起作用,而是其中所含有的某一元素!这就是东、西自然科学的差异。以我个人的看法,中医的划分也许更接近事实真像,因为,事实上,药材之所以起作用,确实是构成这个药材的所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比如,罪犯用手杀了人,法院绝对不会只判决罪犯的手有罪,而是这罪犯整个人有罪,杀人是这个罪犯整个人的行为,而不只是这个罪犯的某一部分——手的单独行为。又比如,我们的肠胃消化食物,并不只是肠胃在起作用,而是整个身体的共同协作的结果,身体其它某部分出了问题,也会相应的影响到肠胃的正常工作,因为一个死人的肠胃是不可能进行消化食物的活动的。既然知道是物体“整体性”“活性”的作用,所以再去分析这些构成物体的元素就变得意义不大了,而是应该学会怎样充份利用物体“整体性”“活性”的全部作用。
再说房中泥水,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锻炼,才能达到常交不泻,试想一个一百二十岁仅剩几口气的人,又岂能再有能力去入炉体交?!是否在临死之时,还来得及时间去锻炼性交的能力?!
我在这里所说的丹道则是金鼎火符,三家龙虎。这种丹法完全是建立在对人的生、老、病、死之生长发育等生理客观变化规律的把握与认真研究上的,而且一步一验,完成前面一层方能进行下面一步,非打坐入定、玄学空谈、存思导引、吐纳避谷可比,皆是讲的身体的返还变化,并且完全是建立在人体精气神物质基础上的严格的系统的科学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