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桐梓县县情及教育简介

合集下载

贵州桐梓简介

贵州桐梓简介

《贵州桐梓》嘿哟,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贵州桐梓这个地方。

我和我的好朋友阿亮一起去了桐梓。

一到桐梓,那满眼的绿色就把我们给吸引住了。

阿亮惊叹道:“哇,这儿的景色真美啊。

”我们走在桐梓的街道上,看到人们都很热情。

有个卖小吃的摊主对我们喊:“嘿,来尝尝我们桐梓的特色小吃。

”我们就走过去,看到那小吃看起来挺特别的。

我问摊主:“这是啥呀?”摊主笑着说:“这是娄山黄焖鸡,可好吃了。

”我们尝了尝,味道还真不错。

这时候,旁边一个当地的大哥说:“你们来桐梓可来对地方啦,这儿好玩的可多了。

”我们就问:“大哥,有啥好玩的呀?”大哥说:“你们可以去娄山关看看,那可是很有名的地方。

”我们按照大哥说的,来到了娄山关。

那娄山关的景色壮观极了。

阿亮说:“这山真高,这关看起来很有历史感。

”我们在娄山关参观的时候,听到一个导游在给游客们讲解。

导游说:“当年红军在这儿可是打了一场很重要的仗呢。

”我想起在书上看到过娄山关战役的故事,现在站在这里,感觉特别不一样。

我们在娄山关的一个观景台上,看到了一片美丽的自然风光。

阿亮说:“这景色简直绝了。

”这时候,有一对情侣在旁边拍照。

女孩对男孩说:“亲爱的,在这儿拍照真好看。

”从娄山关出来后,我们又在桐梓的其他地方逛了逛。

我们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建筑。

阿亮说:“这些建筑应该有很多故事吧。

”我们走进一个院子里,里面有个老爷爷在晒太阳。

我们就和老爷爷聊了起来。

老爷爷说:“我们桐梓可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还有很多历史文化。

”从桐梓回来后,每次我想起桐梓,就会想起和阿亮在里面的点点滴滴。

桐梓就像一个宝藏,里面有着美丽的景色、美味的小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桐梓分析报告

桐梓分析报告

桐梓分析报告1. 引言桐梓是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贵州高原的中部。

本文将对桐梓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关注其地理、经济、人口和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2. 地理特点桐梓位于贵州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其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以丘陵为主,山地和平原均有分布。

县境内有多条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

桐梓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农业发展。

3. 经济状况桐梓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以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为支柱产业。

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猪、牛、羊等养殖业。

近年来,桐梓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电商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除了农业,桐梓还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主要的工业领域包括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

随着贵州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桐梓市的工业发展也将得到进一步的促进。

4. 人口状况桐梓的人口数量逐年增长,截至目前,约有50万人口。

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县城人口集中,农村人口分布广泛。

随着经济的发展,桐梓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较为普遍。

5. 教育情况桐梓在教育方面重视人才培养,拥有一批优质的教育资源。

县境内设有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为当地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桐梓还拥有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为青年学生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机会。

6. 发展机遇和挑战桐梓作为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县级市,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随着贵州省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桐梓将受益于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其地理位置优越,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桐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经济转型的压力,由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经济的需求,桐梓需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此外,人口流出和教育质量等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7. 结论综合分析来看,桐梓作为贵州省的一个县级市,具有较好的地理、经济和教育资源。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桐梓的农业、工业和教育等领域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关于桐梓的神话故事

关于桐梓的神话故事

关于桐梓的神话故事桐梓是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县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它既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着许多神话故事流传于民间,这些故事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示了桐梓的独特魅力。

一、仙女的传说在桐梓的北部有一座古老的山峰,名为“仙女山”。

据说,这座山峰以前是一位美丽的仙女的家园。

这位仙女不仅容貌绝世,而且心地善良,她常常助人解困,令人敬仰。

然而,有一天,仙女却突然消失了。

按照传说,仙女消失的原因是因为一位年轻人对她心怀不轨。

这位年轻人迷恋上了仙女的美貌,并企图将她囚禁在山上。

仙女得知后感到愤怒和伤心,她不愿意成为一个人们追逐的目标,于是选择了远离尘世,长眠在山中。

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仙女,当地人修建了一座庙宇,并给予仙女各种祭祀。

每年的某个时候,当地人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仙女的敬意和追思之情。

仙女山也成为游客们前来寻找神秘之地的目的地,让人们流连忘返。

二、龙王的传奇桐梓县南部的龙潭湖里,有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龙王传说。

龙王是一条长龙,居住在湖底,掌控着湖水的涨落和风雨的降临。

根据传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龙王会从湖底升起,巡游四周,保佑桐梓的农田和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这一天,当地人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跳舞、放鞭炮、燃放孔明灯,以庆祝龙王的降临。

在龙潭湖畔,还有一座庙宇,供奉着龙王。

每年的五月初五,成千上万的游客会前来祈福,希望能获得龙王的庇佑。

这座庙宇也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三、桐梓的翡翠桐梓以其翡翠资源而闻名。

翡翠是一种宝石,其色彩艳丽、质地坚硬,备受人们喜爱。

据说,桐梓翡翠的质地与普通翡翠有所不同,它更加纯净、晶莹剔透,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

在桐梓的翡翠市场上,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翡翠制品,如项链、手镯、挂饰等。

人们还可以在那里亲自体验雕刻翡翠的过程,欣赏到艺术家们的巧手和创作之美。

翡翠成了桐梓的一张名片,也是吸引着游客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桐梓竹编的传统除了翡翠之外,桐梓还以其竹编工艺而闻名。

关于桐梓的故事

关于桐梓的故事

关于桐梓的故事(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桐梓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桐梓的历史文化3.桐梓的经济发展4.桐梓的旅游资源5.桐梓的未来发展规划正文(篇1)桐梓,位于我国贵州省遵义市,是一个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

这里地处黔北,紧邻重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桐梓的气候四季宜人,山水秀丽,为当地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桐梓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唐朝,这里便设有驿站,是古代交通要道。

明清时期,桐梓更是成为一个商贸重镇,吸引了大量商人前来经营。

这些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使得桐梓成为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也让游客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经济发展方面,桐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农业、林业等传统产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新型产业,使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近年来,桐梓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如茶叶、方竹笋等,提高了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桐梓的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桐梓杉坪景区。

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是游客们体验大自然、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此外,还有红军山、天门洞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对于未来,桐梓县有着明确的发展规划。

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还将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将桐梓打造成为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区。

总的来说,桐梓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这里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目录(篇2)1.桐梓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2.桐梓的文化传承与特色3.桐梓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4.桐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正文(篇2)桐梓,一个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小镇,拥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桐梓的故事,了解它的地理位置、文化传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桐梓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介绍桐梓县城的作文

介绍桐梓县城的作文

介绍桐梓县城的作文《我爱桐梓县城桐梓县城不大,但处处透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一走进桐梓县城,就被那股热热闹闹的生活气息所包围。

桐梓的街道就像一条条充满宝藏的丝带。

以河滨大道为例,这里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像亲密无间的小伙伴。

卖猪肉的摊位上,猪肉被摆放得整整齐齐,老板拿着大砍刀,像是要随时为顾客们开启一场美食特训。

有一次我在那买肉,看到一个大妈和老板讲价,大妈那架势,就像在谈判一场大生意。

她翻来覆去地查看猪肉,嘴里念叨着“这块有点肥啦,便宜点吧”,老板则一脸无奈地笑着说“大妈,这都是新鲜的好肉,已经很划算啦”,两人一来一往,看热闹的我都觉得特别有趣。

最后大妈还是成功砍了点价,拎着肉喜气洋洋地走了。

桐梓的公园也很特别。

小西湖公园是个好去处。

里面的湖水乍一看没什么特别,可是只要你在湖边站一会儿,就能感受到它的宁静。

湖面上偶尔有几只鸭子游过,那笨拙的样子仿佛在跳滑稽的水上舞蹈。

湖的周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夏天往树下一坐,凉丝丝的感觉能把夏日的酷热消散不少。

有棵大树,我和朋友曾经在树下野餐。

我们乱七八糟地摆着食物,结果招来了一群小蚂蚁,它们沿着桌腿努力往上爬,似乎想加入我们的美食派对。

我们一边手忙脚乱地赶蚂蚁,一边哈哈大笑。

桐梓的美食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方竹笋炖腊排骨那味道能飘满整个街巷。

新鲜的方竹笋咬起来嘎吱嘎吱的,腊排骨的咸香深深地渗进笋子里,光想想都要流口水。

还有桐梓锅贴,那金黄酥脆的外皮,咬一口,里面的馅料香味就在舌尖上跳舞。

桐梓县城就是这样,它的一点一滴都像一把把小钩子,钩住了像我这样在这里生活的人的身心。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那种冰冷和忙碌,有的是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的烟火气,我爱桐梓县城。

《桐梓县城:平凡中的乐趣所在》有人说桐梓县城平平无奇,哼,他们可真是大错特错。

先说说桐梓的早市吧。

那简直是一场大规模的人间百态展览馆。

大早上的,我总是被楼下菜市场的热闹声音叫醒。

想去凑个热闹的我,趿拉着拖鞋就下楼了。

菜市场里,菜贩子们扯着嗓子叫卖自家的蔬菜。

美丽的桐梓我的家乡

美丽的桐梓我的家乡
• 县内局部流传有道教、 佛教、天主教、基督 教。寺庙宫观等宗教 活动场所,历代均有 兴建、毁圮或重修, 香火盛衰无常,解放 及“文化大革命”后, 多改作他用。现有寺 庙宫观有降龙寺、尧 龙山瑞峰寺、虎峰寺 等。
• 行业习俗:农作方面,桐梓县境历代生产技术落后, 农民耕作粗放,种植单一,春种秋收。边远高山, 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更是靠天吃饭,故极受自 然条件限制。
• 现有苗、侗、彝、满、壮、羌、傣、 白、瑶、水、布依、土家、仡佬、 东乡、布朗和汉等18个民族。除马 鬃岭一带有苗族聚居外,其余均零 星分散,错杂而居。
虎峰寺
• 据《桐梓县志》载:
• 县境之民,虔诚信 崇某种宗教者甚少, 而视作功利实用者 却多,故历代宗教 在县域内均少有繁 盛发达景况。
降龙寺
人口发展
• 国以前人口统计准 确度不高。1949年 解放后,年末统计 全县为67940户、 317700人。解放后, 从经济恢复时期开 始,人口持续增长。 1960-1961年,人 口骤降。以后迅速 恢复而高速发展。
世界广场
• 1979年末,全县人 口突破50万,达 502416人。1982年 以后,随着计划生 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2006年,全县总人 口为66.86万人。
欢迎浏览 美丽的桐梓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革命老 区遵义市市辖县,与重庆市接壤, 素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
自然地理
• 地理座标北纬 27°57′-28°54′, 东经106°26′107°17′,全县南 北最长处81公里, 东西最宽处52公里。
口 个 显左 阳路 方 全 民 。右 、纵 公 县 族 全, 重贯 国里 国 万 乡 县交 庆县 道, 土 人 ) 辖通 行境 和川 总 。 区 车, 渝黔 面 乡位 时县 湛铁 积 镇( 优 间城 高路 ,其 势 至 速、 总中 小 明 贵公 平 人 时 210 8 16 1 3202 2

1、娄山关镇逸夫小学基本情况简介

1、娄山关镇逸夫小学基本情况简介

逸夫小学基本情况简介桐梓县娄山关镇逸夫小学,地处县城西南角官渡村境内,在营盘山脚下,官渡河之滨,属城乡结合部大型小学,占地面积8225平方米,现有21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54名教师。

它诞生于1937年,其时是乡贤金泽生创办的私塾,1940年,由乡贤金方衡等人兴办“官学”,命名为营盘山小学,解放后,更名为官渡小学,“文革”中,又易名为东方红小学,“文革”后还原为官渡小学,1998年,由香港实业界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扩建,故更名为逸夫小学。

岁月更迭,逸夫小学带着历史风尘一路走来,由于起点低,办学条件一直较为薄弱,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一代一代逸夫人的努力下,逸夫小学的规模日益壮大,社会影响也逐渐扩大,在七十多年的发展中曾为桐梓教育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今,随着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县城郊区,致使逸夫小学的生源结构变得复杂,在现有的1500多名学生中,户籍属于娄山关镇的不足三分之一,大多数学生则来自外乡镇,因此,农民工子弟多(占98%以上),留守儿童多(有400多人),贫困儿童多是我校的基本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样的生源结构,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艺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普遍不能得到家庭的良好引导和支持,甚至不少家长的教育意识非常淡薄,许多学生也产生了厌学情绪。

而师资方面,虽有54名专职教师,但年龄结构较大,平均年龄为43岁,研究生学历有1人,本科学历仅有14人,其余则是大专与中师学历,所以师资也处于弱势。

这促使逸夫教师必须奋发有为,走改革发展之路,改变现实困窘,为学生的人生之路点亮明灯,为学生的生活谋求幸福。

我校以“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奉献”为办学宗旨,以“培养会感恩、守规矩、知荣辱、有作为的人”为办学目标,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特色教育内容,以乡村少年宫、群文阅读、安全学校三个项目为主抓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流连、教师钟情、家长放心的芳草净地。

桐梓县演示汇报

桐梓县演示汇报

地 方 特 产
纯天然保健食品,为笋中之王,世
界一绝,中国独有。 桐梓芭蕉猪 桐梓芭蕉猪是桐梓特有品种,其肉
质比平常的猪肉更鲜嫩肉,质紧密,
弹性好,皮薄。膘肥嫩、色雪白, 且有光泽。同等重量下,桐梓芭蕉
猪肉的维生素B1含量是普通猪肉的
4倍多。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LOGO
01 02 03
地形地貌 水系 气候
开宝元年
明万历二十九年
民国二年
建国以后
改珍州为西高州, 仍名夜郎郡,领 属不变,隶夔州 路。桐梓境内建 置不变
置桐梓县,隶于四川 布政使司遵义军民府。 崇祯六年(1633)改 四川布政使司为四川 省,桐梓隶属仍旧。
废府州建置,隶于黔 中道;民国九年 (1920),废黔中道, 隶于省。
1949年,隶于府 遵义专区。1979 年改称遵义地区, 1997年属遵义市 至今。
景区内悬崖峭壁, 深沟峡谷纵横交 错,怪石奇树、 药材花果星罗棋 布;山间流泉鸣 声溅溅;日出夕 阳、云蒸霹蔚, 幽邃溶洞、气象 成千。 小月亮河旅游风 景区地处贵州省 遵义市桐梓县小 水乡,在每年农 历9月前后,会有 日月同辉的奇特 天象。
商 业
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结合: 电子商务与农村地区的结合,是桐梓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 经济、百姓生活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电子商务 服务网络的建立,不仅打通了农村居民选择商品和服务的 信息和物流障碍,而且也建立起了一条全新的农产品市场 销售渠道,有助于就地解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
腊味 有一句俗语说 酿造产业 桐梓县现在正结 “秋风起,吃腊 味”。其反映的 卷纸 桐梓作为“中国 方竹笋之乡”, 其丰富的竹子资 源为卷纸的生产 提供充足的原材 料。

美丽的桐梓我的家乡课件

美丽的桐梓我的家乡课件

地方特 产
桐梓方竹笋
生长在桐梓地区的方竹林中,具有肉 质厚实、口感脆嫩的特点,是当地著 名的特产之一。
桐梓黑猪
以生长在桐梓地区的黑猪为原料,肉 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当地著名的食习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糯米、玉米、 荞麦等杂粮为主食,搭配各种蔬菜和肉类,形成了独特的饮 食文化。
保护和传承民俗活动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通过举办民俗 活动和民间艺术节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传承中来。
04 桐梓美食
特色小吃
桐梓油茶汤
采用优质茶叶、油、糯米等材料, 经过精心炒制和熬煮,具有独特 的香味和口感,是桐梓地区传统 的特色小吃。
羊肉粉
以新鲜羊肉和米粉为主要原料, 配以各种调料制成,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是桐梓地区备受欢迎 的小吃之一。
美丽的桐梓我的家 乡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桐梓概览 • 自然风光 • 人文景观 • 桐梓美食 • 旅游攻略
01 桐梓概览
地理位置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于 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衔接地带,
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台阶状急 剧下降。
桐梓县东与海龙镇、南与花秋镇、 西与习水县、北与重庆市接壤。
住宿推荐
酒店
桐梓县城内有多个星级酒店和商务酒店,如桐梓宾馆、金沙宾馆等。
民宿
在桐梓的乡村和景区周边,有多家风格各异的民宿,如山水人家、花海人家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鸟类资源 桐梓县鸟类资源丰富,有各种珍稀鸟类,如天鹅、丹顶鹤 等。这些鸟类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美的享受,还有益生态平 衡。
淡水鱼类资源
桐梓县内河流湖泊中的淡水鱼类资源丰富,如鲤鱼、草鱼 等。这些鱼类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也是休 闲垂钓的好选择。

美丽的桐梓我的家乡

美丽的桐梓我的家乡

立凝 冬 秋 雨 风 湿 水 润 桐 体冻 无 温 , 和 季 热 性 梓 气, 严 陡 盛 , 明 同 气 属 候垂 寒 降 夏 时 显 季 候 中 显直 , 有 多 有 , , 区 亚 著地 多 绵 旱 倒 无 雨 , 热 。域 云 雨 , 春 霜 量 四 带 分寡、热寒期充季高 布照“而,长沛不原 差,秋不初,,甚季 异偶风酷夏春干分风 大有”,多暖、明湿 , , ,
• 现有苗、侗、彝、满、壮、羌、傣、 白、瑶、水、布依、土家、仡佬、 东乡、布朗和汉等18个民族。除马 鬃岭一带有苗族聚居外,其余均零 星分散,错杂而居。
虎峰寺
• 据《桐梓县志》载:
• 县境之民,虔诚信 崇某种宗教者甚少, 而视作功利实用者 却多,故历代宗教 在县域内均少有繁 盛发达景况。
降龙寺
• 县内局部流传有道教、 佛教、天主教、基督 教。寺庙宫观等宗教 活动场所,历代均有 兴建、毁圮或重修, 香火盛衰无常,解放 及“文化大革命”后, 多改作他用。现有寺 庙宫观有降龙寺、尧 龙山瑞峰寺、虎峰寺 等。
• 行业习俗:农作方面,桐梓县境历代生产技术落后, 农民耕作粗放,种植单一,春种秋收。边远高山, 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更是靠天吃饭,故极受自 然条件限制。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
爱国将领张学良幽禁前 无县级及其以上行政建置, 仅先后隶属于蜀、巴、鳖、 犍为、鄨、牂牁、平夷、平 蛮、柯盈、播州、带水等。
曾经的桐梓
民国抗战时期内迁 的国民党海军学校
民族宗教
• 桐梓县境,古代即为多民族杂居地 区。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各 民族互为分化和融合,形成新的单 一民族。汉族人口,秦汉时期开始 渐次入境,及至清代已占多数,分 布分境。

气 候
春暖风和
云年出整小多桐 量平桐理时年梓 均梓的。平多 低年全 均年 ,云平国 日 均量均气 照平 名 总候年时均 列 云之中数阴 央 天 全,量最气 国冬 中象 数 第季 列局 天 一低, , 。 1978

桐梓:黔北乡村旅游胜地 夜郎故地 特色旅游地 休闲之都

桐梓:黔北乡村旅游胜地 夜郎故地 特色旅游地 休闲之都

70
着力打造农村信用工 程 加大
农 “ 三

支持 力度
7 2 强 化 食 盐 专营 创 新 发 展 理 念 /吉晓燕 等
7 4 茅 台酒 、 茅 台王 子 酒 、 茅 台迎 宾 酒
启 用 顶 级 防伪 包装 /吉 晓燕
封2 国 台酒
折1 贵州卫 视
折2 中天 城投 : 现在是 未来
扉1 新联酒店
扉2 世 界 的酒都 酒都 的九尊名城
I封 l面I樨}读
桐梓 :黔北 乡村旅游胜地
夜郎故地 特色旅游地 休闲之都
桐梓县位于遵 义市北 部 , 毗 邻 重 庆 , 有 “ J I『黔 锁 钥 ” 之 称 。 全县国土面 积3 2 0 0 平方公 里 , 总人 口 6 8 万人 。
桐梓 县是贵州传统农业 大 县 。 近年 来 , 蔬菜 、 畜牧 、 烤 烟 已 形成 主 导 产业 , 依托 4 3 万 亩中国最大 的方竹林原生地发 展起来的方竹产业 更是桐梓农 业 主导产业 的一 大亮 点 。 桐梓 交通 便 利 , 区位优越 。 是黔 北 对接重庆 的 “ 桥头堡” 和黔渝 经济的 “ 传接带 ” 。
封 3 【梵 天 净 土 桃 源 铜 仁 之 十 一 】石 阡万 寿 宫
封底 贵 州 民族 民 间工 艺 品 和 人才 系 列
当代贵 州 l 2 0 0 9 年6 月上 1 第1 1 期
担 任校长期间 , 民 国海军学校 迁 驻桐梓办学 七 年 , 为 中华民 族培养了一 批 海军 高级 人 才 , 为新中国人民海军队伍建 设作
具 有黔 北 民 居特 色 的 乡村旅 馆 , 每 年 吸 引 5 万 多重庆 人 来 桐 梓避 暑二 三
第一 座水力发 电站 。 驰骋海疆 七 十载的著 名将领 邓 兆 祥将军

我的家乡 (2)ppt课件

我的家乡 (2)ppt课件
• 龙山。尧龙山主峰瑞峰顶,海拔1795米,整座山顶犹如一 巨大的佛祖头像,雅称“佛陀”,巍然壮观,成为大自然 造就尧龙山的点晴之笔。尧龙山自古以来,寺庙甚多,香 火极旺,庙宇多次毁于匪焚兵乱,几经兴废,现在只剩下 尧龙山顶的瑞峰寺和其它几座寺庙。据传,古庙始建于秦 朝,有历史记载于明朝,尔后历风雨洗蚀,几经修缮,石 碑、佛塔、石刻、和尚暮群遗迹尚存。梭米孔、观音水、 祖师塔、藏经阁、观景亭等景点,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 神秘传说和无法解开的谜团。每年的农历三月、六月、九 月香会期间,来自重庆、遵义等地的游人香客在两万人以 上,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观光游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 寺内香烟袅袅,佛歌声声,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我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乡贵州桐梓县
美丽的山水之城
1
目录
• 县城 • 历史 • 娄山关 • 尧龙山 • 七十二弯
2
县城一隅
•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革命老 区遵义市市辖县,与重庆市接壤,素 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是 “中国方竹笋之乡”。地理坐标北纬 27°57′-28°54′,东经106°26′107°17′,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 最宽处52公里。国土总面积3202平 方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 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县城至贵阳、重 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优 势明显。桐梓县辖6乡(其中1个民族 乡)18镇,总人口65万人。人口较多 的少数民族有苗族。
• 唐元和二年(807),废珍州,所领县改属溱州。自此,溱州领荣懿、扶欢、夜郎、 丽皋、乐源5县。县境蒙山以南属带水县隶于播州。并隶于江南道黔中采访使。唐大中 十三年(859),南诏攻占播州。收复后,不久又失陷。乾符三年(876),杨端收复 播州,自此播州为杨氏势利范围,桐梓蒙山以南地区遂为杨氏世有。唐乾宁三年 (896),武泰节度使以其地建王建。唐天祐四年(896),后梁灭唐,是时往建于成 都称帝建前蜀,桐梓属前蜀,境内建置不变,隶武泰军节度使。后唐同光三年 (925),后唐灭前蜀,县境仍归后唐。后唐长兴元年(930),后蜀攻占珍、涪等州, 遂改属后蜀。

我的故乡——神奇多彩的桐梓

我的故乡——神奇多彩的桐梓

我的故乡——神奇多彩的桐梓丁云碧朋友,您到过贵州省桐梓县吗?我的故乡桐梓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莽莽苍苍绵延于千里大娄山脉中段,是黔北的一颗璀灿的明珠,是一个美丽、神奇、多彩的地方。

桐梓县域3189.8平方公里,川黔电气化铁路和国道210线公路纵贯县境,崇遵高速公路县境81公里。

县辖16镇7乡1民族乡,18个民族,65万人。

朋友,在春草萋萋,嫩柳舒黄,梧桐成荫,红桃吐蕊,香飘万里的时节,当你伫立桐梓城街头,你会看到:“江如青罗带山似碧玉簪”。

东边有座巍然屹立,陡壁如刀削的千仞——魁岩,山上林木葱郁,怪石嶙峋;美丽的仙女洞旁,护城河——溱溪波光盈盈,由东向西,顺城而流,蜿蜒如带。

河水波光塔影,喷珠溅玉,清澈可鉴;对对鸳鸯,红掌清波,水面嘻戏。

百里长堤,柳浪莺啭。

这和当地的民谣:“东水向西流,飞剑斩龙头”珠联壁合,辉映黔北。

河滨大道气势雄伟,车水马龙,街心花园郁郁葱葱,火树银花,瑰丽无比;倒映在水中的太白桥及天上的飞鸟,在船娘娴熟的技艺中,织就为水中的彩带。

西流水宾馆中唐代大诗人李太白的雕塑,衣冠楚楚,光彩照人,质韵隽永;大道两边的路灯,一行行一队队,就象健壮的勇士,赤胆忠心地守卫着北大门的平安、祥和。

当暮色降临,霓虹眩目,星光闪闪,从娄山关山麓直奔中国的五大直辖市之一——重庆,好一个“疑是银河落九天……”新大街大楼,鳞次节比,巍峨壮观。

大街小巷,纵横交错,新城旧城,有机连成一体。

长征路,文笔路……新楼式样繁多,中式四合小院,西式洋楼汇集,装璜讲究,别具一格;学校、幼儿园、医院、美容院、电话超市比比皆是。

穿梭在大街小巷,宽带上网随处可见。

一个个超市、一个个酒楼,闪烁着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商品琳琅满目,迎送四方商贾。

人流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夜郎街古典建筑,古色古香,耀眼夺目。

楼房布局巧妙,造型别致,玲泷剔透;金粉喽台,雕梁画栋。

人流熙熙壤壤,生意火火红红,叫卖声不断:“大白豆蹄膀、方竹笋炖鸡、麻辣牛肉干、松花皮蛋……”名优食品让人回味无穷。

介绍桐梓县城的作文

介绍桐梓县城的作文

介绍桐梓县城的作文
大家好呀!今天让我来给你们讲讲我的家乡——桐梓县城。

桐梓县城可好玩啦!这里有好多好多有趣的地方。

就说那步行街吧,一到晚上,灯火辉煌,人来人往的,可热闹了。

还有各种好吃的,什么烤串啦、冰淇淋啦,每次我去都吃得肚子圆滚滚的。

但我印象最深的呀,还是那次去爬魁岩。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魁岩。

一开始,我还特别兴奋,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觉得自己可厉害啦。

可是,没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

那台阶可真多呀,感觉怎么爬都爬不完似的。

我一边爬一边嘟囔着:“哎呀,怎么这么累呀,我不想爬了。

”爸爸笑着说:“加油呀,马上就到啦,到了山顶就能看到很美的风景哦。

”我听了,咬咬牙继续往上爬。

终于,我们爬到了山顶。

哇,那景色可真美呀!整个桐梓县城尽收眼底,那些高楼大厦变得好小好小,街道就像一条条小蛇蜿蜒在地上。

远处的山连绵起伏,和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我开心地大喊起来:“我爬上来啦!”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从那以后,每次我看到魁岩,都会想起那次爬山的经历,虽然累,但是特别开心。

桐梓县城还有很多其他好玩的地方呢,比如世纪广场,那里有很多人跳舞、玩耍;还有夜郎街,充满了古色古香的味道。

我爱我的家乡桐梓县城,这里有我的家人,有我的朋友,还有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想念这里,想念这里的一切。

我相信,桐梓县城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小伙伴们,你们也快来桐梓县城玩吧,我在这里等你们哦!。

桐梓县情简介

桐梓县情简介

桐梓县情简介桐梓——黔北高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著名的革命老区、夜郎故地、中国方竹笋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全县国土面积3200平方公里,县境南北平均长75公里,东西平均宽40公里,耕地面积54.61万亩,辖25个乡(镇、街道)224个村(社区),户籍总人口74.9万。

历史悠久。

桐梓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有距今20万年、填补人类进化史空白的“桐梓人”遗址。

桐梓是夜郎故地,唐贞观16年(642年)设夜郎县(今贵州桐梓夜郎坝),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流放于此3年多;明万历29年(1601年)置桐梓县,距今400多年。

民国时期,以周西成、王家烈为代表的桐梓军政集团主政贵州10多年,对贵州的抗战和军政文化影响深远。

区位优越。

桐梓地处贵州北大门,素有“川黔锁钥”、“黔北门户”之称,是川渝南下和云贵北上的重要通道,县城距贵阳195公里,松坎收费站距重庆巴南收费站120公里,处于贵阳2小时、重庆1小时核心经济圈内,是黔北对接重庆的“桥头堡”和传接带。

交通便捷。

境内有黔渝铁路、210国道、崇遵高速公路和渝贵铁路4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1月25日渝贵铁路正式运营,目前,桐梓到遵义只需15分钟,到重庆、贵阳1小时。

资源丰富。

桐梓境内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已探明29种。

主要有煤、石灰石、硫铁矿、大理石、高岭土、钾矿等,均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其中煤炭探明储量47.72亿吨,是贵州的1/10、重庆的2倍,是全国100个产煤大县之一;硫铁矿远景储量12亿吨;全县方竹林总面积50万亩,有世界上连片面积最大的20万亩原生方竹林,被林业专家赞誉为“世界一绝、中国独有”,两次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方竹笋之乡”。

全县水能蕴藏量20余万千瓦,开发量近10万千瓦。

气候独特。

桐梓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25℃,素有“凉爽娄山、绿色空调、天然氧吧”之美称。

贵州省桐梓县县情及教育简介

贵州省桐梓县县情及教育简介

贵州省桐梓县县情及教育简介桐梓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是革命老区、夜郎故地、中国方竹笋之乡,交通便捷、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气候宜人。

全县面积3200平方公里,辖16镇8乡236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人。

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财政总收入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75元。

历史悠久。

桐梓县级建制有1300多年的历史,有20万年前“桐梓人”遗址,先后传承了史前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军政文化、抗战文化等,自古受巴蜀文化的影响,充分吸取各种文化的丰富营养,形成了独有的桐梓文化。

区位优越。

桐梓县地处贵州省最北端,有“川黔锁钥”“黔北门户”之称,是川渝南下和云贵北上的重要通道,黔渝铁路、210国道、崇遵(黔渝)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黔渝快速铁路纵贯县境南北,四条交通大动脉并驾齐驱、通江达海,东西向有桐梓至容光、习水至新站两条二级公路。

南距贵阳195公里、北距重庆188公里,处于重庆、贵阳两小时核心经济圈,能够挤入长江上游经济带和西三角经济核心区,是黔北对接重庆的“桥头堡”和黔渝经济的“传接带”。

资源丰富。

境内探明矿产29种,其中煤炭远景储量60亿吨,硫铁矿远景储量12亿吨。

正在建设或即将建设的有花秋一矿、花秋二矿、容光矿、吉源矿等百万吨级大煤矿和年产30~90万吨的10个煤矿以及年产9~30万吨的17对新建煤矿,力争建成千万吨级的国家级矿区。

方竹林面积45万亩,其中20万亩原生方竹林,被林业专家誉为“世界一绝,中国独有”,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方竹笋之乡”。

近年来,桐梓县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全县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大县、绿色产业之乡、特色旅游胜地、重庆卫星城市”四大定位,倾全县之力建设桐梓电厂、桐梓煤化工、万吨海绵钛、10万吨电解铝、200万吨水泥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气候宜人。

桐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素有“凉爽娄山、绿色空调、天然氧吧”之称。

桐梓县基础资料

桐梓县基础资料

桐梓县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衔接地带,由于构造体系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冰川作用显著,溶蚀、侵蚀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属黔北中山峡谷区。

全县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形状,羊磴河、松坎河、桐梓河将全县切割为三个各具特征的地貌单元。

县境内兼有山原、中山、丘陵、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多种地貌形态,且岩溶广布,石峰林立,暗河、溶洞比较发育。

大面坡土壤类型以黄壤为主,酸性土壤,适种茶树
石灰土土壤类型以柏树、乌桕、杜仲生长。

地貌:中山。

低中山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桐梓县县情及教育简介
贵州省桐梓县县情及教育简介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是革命老区、夜郎故地、中国方竹笋之乡,交通便捷、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气候宜人。

全县面积3200平方公里,辖16镇8乡236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人。

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财政总收入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75元。

历史悠久。

桐梓县级建制有1300多年的历史,有20万年前“桐梓人”遗址,先后传承了史前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军政文化、抗战文化等,自古受巴蜀文化的影响,充分吸取各种文化的丰富营养,形成了独有的桐梓文化。

区位优越。

桐梓县地处贵州省最北端,有“川黔锁钥”“黔北门户”之称,是川渝南下和云贵北上的重要通道,黔渝铁路、210国道、崇遵(黔渝)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黔渝快速铁路纵贯县境南北,四条交通大动脉并驾齐驱、通江达海,东西向有桐梓至容光、习水至新站两条二级公路。

南距贵阳195公里、北距重庆188公里,处于重庆、贵阳两小时核心经济圈,能够挤入长江上游经济带和西三角经济核心区,是黔北对接重庆的“桥头堡”和黔渝经济的“传接带”。

资源丰富。

境内探明矿产29种,其中煤炭远景储量60亿吨,硫铁矿远景储量12亿吨。

正在建设或即将建设的有花秋一矿、花秋二矿、容光矿、吉源矿等百万吨级大煤矿和年产30~90万吨的10个煤矿以及年产9~30万吨的17对新建煤矿,力争建成千万吨级的国家级矿区。

方竹林面积45万亩,其中20万亩原生方竹林,被林业专家誉为“世界一绝,中国独有”,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方竹笋之乡”。

近年来,桐梓县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全县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大县、绿色产业之乡、特色旅游胜地、重庆卫星城市”四大定位,倾全县之力建设桐梓电厂、桐梓煤化工、万吨海绵钛、10万吨电解铝、200万吨水泥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气候宜人。

桐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素有“凉爽娄山、绿色空调、天然氧吧”之称。

教育概况。

桐梓县有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36所(含民办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含民办3所),完全小学193所,教学点95个,幼儿园44所(民办40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07所。

全县建有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站25人,收视点198个。

共有中小学教职工5334人,中小学在校生108152人。

1990年普及初等教育,1987年实现基本无盲县,1997年通过省政府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2003年实现“两基”目标,2007年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2009年通过“两基”国家督导检查。

崇遵高速公路
川黔铁路
川黔铁路
210国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