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茶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优质茶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优质茶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威宁县炉山镇优质茶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威宁县炉山镇新丰村茶叶专业合作社项目简介项目名称:威宁县炉山镇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建设性质:农业种植建设内容: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管理运行模式,引进优良品种(福鼎大白、龙井47)实行标准化种植,新建优质茶叶示范基地亩。

生产能力:名茶吨,优质绿茶吨,生产特种绿茶共吨。

投资总额:概算投资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流动资金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万元,地方财政扶持资金万元,企业自筹万元。

经济效益:销售收入万元,税后利润万元,可带动社员年增收万元。

目录第一章可行性研究报告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承担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项目建设地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项目概述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编制目的、依据、原则和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编制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符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威宁茶产业发展

威宁茶产业发展

威宁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概述威宁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根据《贵州省威宁县40万亩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意见,2010年我县计划新建茶园4万亩,实际完成3.91万亩,现将项目实施情况及资金投入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金来源到2010年全县共安排茶产业发展资金2611万元,其中,新增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茶园建设项目资金600万元、第一批“三江源”资金313万元、第二批“三江源”资金600万元,第三批“三江源”资金1000万元、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资金27万元、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资金29万元、2010年香炉山低产茶园改造资金42万元。

二,完成情况今年按照《无公害优质高产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规程》要求安排种植4万亩,实际种植约3.91万亩。

其中,草海镇种植7447亩、炉山镇种植9377亩,双龙乡种植5072亩,幺站镇种植2918亩,金钟镇种植3160亩,东风镇种植9353亩,黑石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1198亩;哲觉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604亩。

由于受年前冰冻及四五月份天气干旱的影响,全县茶苗受灾面积15875.88亩,成灾11350亩。

其中,草海镇受灾面积3723.86亩,双龙乡受灾面积2268.58亩,炉山镇受灾面积3906.93亩,么站镇受灾面积1458.76亩,金钟镇受灾面积1580.42亩,东风镇受灾面积2036.28亩,黑石镇受灾面积599亩,哲觉镇受灾面积302.04亩。

到目前为止,平均成活率约为60%左右。

经初步查验,其中有4525.88亩还须补苗。

三,资金使用情况截止2今年8月,合计使用茶产业发展资金1361万元。

其中,2010年香炉山低产茶园改造42万元、2010年茶苗采购资金1319万元。

四,采取的措施2010年入冬以来,威宁县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一是领导到位。

成立了由农牧局、林业局、财政局、质监局、发改局、水利局、交通局、电力局等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刘青松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建成光和副县长祝德光任副组长。

贵州省茶叶行业报告

贵州省茶叶行业报告

贵州省茶叶行业报告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

贵州省茶叶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精湛的制茶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报告将对贵州省茶叶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现状。

1. 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

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等地。

据统计,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约为100万亩,年产茶叶约为6万吨。

其中,贵州省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品种均有较大的产量。

2. 茶叶品质和特色。

贵州省茶叶以其鲜爽清香、滋味醇厚、叶底嫩绿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尤其是贵州铁观音、贵州毛尖、贵州红茶等品种,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3. 茶叶加工和出口。

贵州省茶叶加工技术先进,产品质量稳定,出口量逐年增加。

贵州茶叶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二、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贵州省茶叶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不断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茶叶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2. 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贵州省茶叶企业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深加工和多元化发展。

贵州省茶叶企业加大对茶叶的深加工力度,开发茶叶相关产品,如茶饮料、茶食品、茶化妆品等,拓展产品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市场前景。

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备受青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贵州省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出口前景广阔。

总之,贵州省茶叶产业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贵州省茶叶产业走向世界,为中国茶叶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贡献。

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促进全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茶产品市场份额,推动“xxx欧标茶”产业发展,根据《xxx县关于项目化清单化“四化”产业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一是稳定产业规模。

稳定茶园面积20.81万亩,投产茶园面积达19.2万亩,完成茶叶产量1.51万吨,产值18.6亿元,实现产量产值双提升。

二是强化品牌影响力。

严格标准规范和质量监管,加强地理标志申报进程,开展证明商标行业保护,持续做强都匀毛尖“xxx 欧标茶”品牌。

三是提升经济效益。

突出“提质、延链、增效”,开发特色产品,加大夏秋茶生产和茶叶全产业链开发,深化“茶旅”融合发展,提高茶叶综合效益。

二、工作任务(一)突出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

围绕农产品采摘、加工、农业体验、生态观光、农业科技教育与推广、生态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体系,开展建中白茶园区规划设计,重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配套服务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生产、集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推进茶旅深度融合。

按时序推进建中白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实施,加快建中精制茶叶加工厂附属设施和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集群亮点。

(二)加强茶园管护,提升茶叶品质。

通过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狠抓投入品源头管控,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等技术,推进茶叶专用肥、中低产茶园改造等措施,完成茶园病虫综合防治示范面积1万亩、提质增效面积1.5万亩,新增欧标茶园1.5万亩,实现欧标茶园总面积达12万亩,重点在岚关、建中、瓮水、珠藏、玉山、中坪6个万亩茶叶乡镇(街道)打造一批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欧标茶园示范基地。

(三)强化质量认证,做强“欧标”品牌。

用好“xxx白茶”“xx x黄金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建“xxx白茶”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强化茶叶加工厂清洁化建设,推进两品一标、质量体系等认证,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督促茶企、茶农逐步实现茶园管理科学化、加工标准化、销售品牌化,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x xx农产品区域品牌影响力,做强都匀毛尖“xxx欧标茶”。

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前言我州有着悠久茶叶生产历史,茶叶在我州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晴隆、普安等茶叶生产县,茶叶规模种植已有5万多亩,涉及茶叶生产经营的农民4万多人,该区域的种茶3至4亩的农户,每年茶叶纯收入基本都要超过5000元,发展茶叶是我州宜茶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茶叶产业是一项能大量吸纳就业人员,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性产业。

为做优做大做强我州茶叶产业,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及我州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黔西南州2009—2015年茶产业发展规划》,以指导我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现状1.1生产现状1.1.1种植现状。

全州茶叶种植总面积有9.89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万余亩,低产面积4万余亩,幼龄面积0.9万余亩。

各县(市)茶叶种植面积分别为:晴隆县2.74万亩,普安县2.32万亩,安龙县0.75万亩,兴义市2.57万亩,贞丰县0.9万亩,兴仁县0.6万亩,册亨县、望谟县0.04万亩。

茶叶总产量2500吨,总产值5000万元。

1.1.2 产品现状。

全州现有国营茶叶加工企业3个、民营茶叶企业15家、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12个(包括正在申办)、一定批量生产加工个体农户200余户。

产品主要有:晴隆县茶业公司“贵隆”和“贵翠”注册商标的“一级云岭绿茶”、“贵隆绿茶”、“贵隆毛峰”等产品;普安茶场“普天”和“金雀”注册商标的“细寨银芽”、“普天云峰”等产品;新桥茶场注册商标“新桥牌”的“春螺”、“新桥绿茶”、“御茗”等产品;其余的还有兴义“七舍茶”,兴仁“龙角茶”,贞丰“坡柳茶”、“娘娘茶”等地方传统茶。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先后组织州内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参加了北京第四届国际茶博会,贵州省第二届“万人品茗”活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活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威宁县特色茶产业发展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威宁县特色茶产业发展探究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各地方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迅速发展,但也受到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的影响[1]。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方向[2]。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将茶产业打造成有特色的民生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3-4]。

贵州省威宁县为了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了《贵州省威宁县40万亩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1亩=667m 2),发展高原生态有机茶园,茶产业已经成为威宁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5]。

1发展概况贵州省威宁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属于喀斯特地貌,境内多山多水,生态环境优渥,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威宁县的茶树生长缓慢、新梢持嫩性强,茶叶营养成分含量高、香浓味醇、经久耐泡的特点[6]。

威宁县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按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目标,坚持“发展林下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的思路,大力实施“绿色、环保、无公害的高山有机茶叶品牌工程”,推动茶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6]。

威宁县内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茶园——威宁县香炉山茶园,在发展现代茶产业的基础上传承古老茶文化,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标志和民族特色的“乌撒烤茶”品牌。

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都离不开市场的推动,明晰市场情况才能更好地发展产业、振兴乡村,因此从需求端出发加快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市场状况及消费者行为分析2.1茶叶市场状况威宁县茶产业以烤茶为主,市场占比超过90%。

但近几年来,随着市场不断变化,茶文化不断发展,导致威宁县原本以烤茶为主的茶叶市场逐渐向红茶、花茶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

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

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关于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富民增收,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牵弓I,坚持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方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茶产业公用品牌综合竞争力,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和茶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将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结合,推进茶全产业链升级,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产量产值双倍增。

(二)发展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原则,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品质、创品牌、传文化、扩营销,形成产业倍增发展格局。

2、坚持市场主导。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行为,积极拓展市场,加强统筹协调引导,以优质资源和良好环境激发产业活力和创造力。

3、坚持绿色引领。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产业绿色发展,加快构建集生产加工、经营服务为一体绿色体系,增强绿色供给能力,推进茶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4、坚持科技支撑。

构建现代茶产业创新技术体系,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应用,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产业链向信息化延伸,实现业态创新发展。

5、坚持品牌赋能。

突出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功能,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构建品牌体系,发挥品牌集群效能,实现品牌带动增值,不断提升综合效益。

二、发展布局以重点优势区域为主,持续发展绿茶、红茶、花茶,打造10个县域经济茶叶强县;兼顾其他小宗茶品类,优化布局,形成集约化、高效化、集群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茶叶种植面积达500万亩,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力争全产业链产值实现翻番目标。

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达到800-1400毫米,地形复杂,海拔差异大。

这些天然优势为茶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贵州省的茶叶种类繁多,以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为主要品种。

近年来,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较快,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行业,同时也带动了贵州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贵州省茶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发展现状贵州省茶叶的收成季节集中在春季和秋季。

春茶一般从2月中旬到4月中旬采摘,秋茶一般从8月中旬到10月中旬采摘。

贵州省的茶叶品种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其中以绿茶种植面积最大,也是主要的茶叶出口品种。

贵州省茶叶的主要产区有遵义、黔南、毕节、铜仁、安顺等地。

贵州省的茶叶生产已经与科技、设施有机结合,同时形成了全产业链化的生产模式,从茶树的种植、采摘、初加工到后续的熟化、包装、销售,都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格局。

二、优势与问题贵州省的茶叶种植生产具有地域优势,气候湿润,通风性好,土质肥沃,种植茶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时,贵州省茶叶的加工技术与质量也得到了普遍认可。

茶叶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贵州省的茶叶不仅仅在国内,也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竞争力。

贵州省的茶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市场问题。

贵州省茶叶的内销市场较小,茶叶销售渠道和营销手段都存在不足。

其次是品牌问题。

贵州省茶叶品牌的知名度与市场份额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茶叶品牌的建设与提升需要加强。

再次是技术问题。

虽然贵州省的茶叶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较为成熟,但是茶叶的熟化技术还需要加强,同时茶叶包装技术也需要提高,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三、发展建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拓展内销市场,加强营销宣传,提高市场渗透力。

其次,建立茶叶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形象。

加强茶叶包装技术研究,提高茶叶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茶叶市场份额。

此外,提高熟化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口感更加醇厚的茶叶产品。

2024年茶产业工作计划

2024年茶产业工作计划

2024年茶产业工作计划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茶文化的兴起,茶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中国茶产业在全球茶叶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推动茶产业的发展,制定2024年茶产业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茶叶生产基地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2024年,我们将加大对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优化茶园布局、改良茶树品种、加强茶叶种植技术指导,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确保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茶叶加工技术创新茶叶加工技术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2024年,我们将加大对茶叶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茶叶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提升。

通过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茶叶的加工水平,提升茶叶的附加值,推动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拓展茶叶市场渠道茶叶市场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2024年,我们将加大对茶叶市场渠道拓展的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展茶叶的销售渠道。

通过加强对茶叶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升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茶叶市场份额,实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茶产业标准化建设茶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对提升茶叶品质和保障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在2024年,我们将加大对茶产业标准化建设的力度,制定和完善茶叶生产、加工、质检、流通等方面的标准,推动茶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通过加强对茶叶生产环节的监管和质量抽检,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树立茶叶产业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茶产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2024年,我们将加大对茶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茶叶生产、加工、市场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推动茶产业的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茶叶科技人才,加强茶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品质,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茶产业人才培养人才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贵州茶产业实施方案

贵州茶产业实施方案

贵州茶产业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贵州是中国茶叶主要生产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贵州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发不足、品牌建设薄弱等问题制约了贵州茶产业的发展。

因此,制定贵州茶产业实施方案,推动贵州茶产业发展,提升贵州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定位。

贵州茶产业实施方案的核心是要将贵州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出口基地。

贵州茶产业应以绿色有机茶叶为主打产品,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发展目标。

1. 到2025年,贵州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0万吨,茶叶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

2. 到2030年,贵州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5万吨,茶叶加工产值达到150亿元。

四、实施策略。

1.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茶叶种植技术升级。

引进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2.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贵州茶叶知名度。

通过举办茶文化节、举办茶叶品鉴会等活动,提升贵州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拓展市场,加大对外贸易力度。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贵州茶叶出口,提升贵州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4. 加强产业协同,推动茶叶产业链发展。

鼓励茶农、茶企、茶商等各方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茶叶附加值。

五、保障措施。

1. 政策扶持。

加大对贵州茶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

2. 资金支持。

加大对贵州茶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贵州茶产业,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

3. 人才培养。

加强对贵州茶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贵州茶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六、总结。

贵州茶产业实施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提升贵州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贵州茶产业走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贵州茶农增收致富,推动贵州农业经济的发展。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贵州茶产业能够实现更加辉煌的发展。

威宁苦荞茶创业计划书

威宁苦荞茶创业计划书

威宁苦荞茶创业计划书一、项目概述苦荞茶是一种采用苦荞面粉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一种健康茶饮品。

苦荞茶具有丰富的纤维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促进消化、减肥瘦身等多种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威宁苦荞茶是一家致力于提供高品质苦荞茶产品的创业公司,公司致力于将苦荞茶做成一种时尚、健康的茶饮品,以满足现代人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公司将选择自然环境优美,产地适宜的威宁县种植优质苦荞,并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苦荞茶饮品,推广苦荞茶的消费概念,打造苦荞茶消费品牌。

二、市场分析苦荞茶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渐崛起,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苦荞茶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现代社会的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愈发迫切,苦荞茶正好符合这一市场需求。

威宁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苦荞的种植。

公司将选择威宁县的苦荞作为原料,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生产出高品质的苦荞茶。

同时,公司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打造苦荞茶品牌,开拓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

公司将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三、营销策略1. 产品定位:威宁苦荞茶主要针对追求健康生活和享受生活的现代都市人。

产品定位为高品质、健康、天然的苦荞茶饮品。

2. 市场定位:公司将主要以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通过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需求。

3. 促销策略:公司将结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网站推广、社交媒体营销、线下体验店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引导消费者购买。

4. 价格策略:公司将确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根据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确定价格体系,保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五、生产计划1. 原料采购:公司将选择优质的苦荞作为生产原料,保证产品质量。

2. 生产工艺:公司将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确保产品卫生质量。

3. 产品包装:公司将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包装,突出产品特色,提升品牌形象。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公布日期】2010.05.26•【字号】毕署办通[2010]121号•【施行日期】2010.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毕署办通〔2010〕121号)各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地直有关部门:《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行署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加快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毕地党发〔2008〕16号)精神和地委、行署的有关部署要求,切实把毕节地区茶产业这一重要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现就加快推进全区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主题,强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品牌、效益为核心,努力扩大种植面积,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实现重点突破;以保障和维护茶农利益为根本,积极探索多种利益联接机制;完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研发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乌蒙特色品牌;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茶叶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管理现代化和营销品牌化,有效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茶产业成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

二、目标任务从2010年起,每年发展茶园面积10万亩以上。

到2015年,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100万亩。

2010年茶产业发展的具体任务是:(一)新建茶园10万亩:毕节市0.5万亩、大方县1万亩、黔西县1万亩、金沙县3.1万亩、织金县0.1万亩、纳雍县3.1万亩、威宁县1万亩、赫章县0.1万亩、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0.1万亩。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十二五”茶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十二五”茶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多种经营【发文字号】州府办发[2011]137号【发布部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发布日期】2011.12.02【实施日期】2011.12.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州府办发〔2011〕137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顶效开发区管委会:由州农扶委编制的《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州人民政府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了认真评审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全州各有关部门、县(市)要以本《规划》为统揽,按照《规划》的布局,科学有序组织实施,做大做强我州茶产业。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黔西南州农业和扶贫开发委员会)前言我州有着悠久茶叶生产历史,茶叶在我州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晴隆、普安等茶叶生产县,茶叶规模种植已有5万多亩,涉及茶叶生产经营的农民4万多人,该区域的种茶3至4亩的农户,每年茶叶纯收入基本都要超过5000元,发展茶叶是我州宜茶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茶叶产业是一项能大量吸纳就业人员,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性产业。

为做优做大做强我州茶叶产业,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及我州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黔西南州2009-2015年茶产业发展规划》,以指导我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现状 1.1 生产现状1.1.1种植现状。

全州茶叶种植总面积有9.89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万余亩,低产面积4万余亩,幼龄面积0.9万余亩。

各县(市)茶叶种植面积分别为:晴隆县2.74万亩,普安县2.32万亩,安龙县0.75万亩,兴义市2.57万亩,贞丰县0.9万亩,兴仁县0.6万亩,册亨县、望谟县0.04万亩。

茶叶发展规划

茶叶发展规划

茶叶发展规划贵州省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茶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省威宁喀斯特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4月一、基本情况1、茶产业发展现状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的西大门,位于东经103°36′—104°45′,北纬26°30′—27°25′。

全县国土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为贵州省县域面积之首,辖35个乡镇,620个村(居)委会。

全县拥有耕地367.02万亩,林地2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7%,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

全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气温10—12℃,夏季平均气温23.2℃,年均降雨量962.3毫米,无霜期208天,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

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温差大,年温差小;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多民族聚居,饮茶习俗悠久,古老的“乌撒烤茶”文化是当地独具民族特色、茶文化底蕴深厚的茶道。

威宁茶叶生产自明朝末期开始就有零星种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但真正是1964年才形成一定规模,当年种植面积1484亩,主要分布在炉山、二塘、么站、观风海、龙街等乡镇,产茶2300斤。

并成立了威宁县国营炉山茶场,到1978年种植面积达12475亩,品种主要以福顶大白茶、云南大叶茶为主,产量65700斤。

1980年全县茶叶面积达21784亩,主要分布在草海、羊街、小海、观风海、黑石、麻乍、哲觉、么站、金钟等乡镇。

1984年全县茶叶面积发展到42178亩,品种主要以小叶茶、福鼎六号、福鼎九号等为主。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茶叶市场走向低谷,国营和集体茶场逐步走向瘫痪,所有茶叶基地(茶林)几乎荒废,农户的零星茶业已逐渐萎缩,据统计:现有茶园仅 1.65万亩,其中采摘面积8591亩,茶叶产量63838公斤,绿毛茶33403公斤,其它茶30435斤,主要分布在炉山、盐仓、东风、草海、双龙、龙街、小海、黑石、哲觉、么站等乡镇。

贵州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提升计划

贵州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提升计划

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我省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强化政府在制定和实施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激励机制、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龙头带动、品牌引领。

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和鼓励大企业、大集团,通过以点带面,促进专业化分工、产业集群,加快市场拓展,全面提升黔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调整结构、丰富品种。

在坚持以绿茶为主的同时,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大力发展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等品类,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和效益。

——提升质量、确保品质。

加强现有茶园管护,引进和优化茶树品种,提高茶园单产和茶叶品质。

加强茶叶加工技术改造和质量监管,提高茶叶生产清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

打造2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培育5个以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不断提升贵州茶叶规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为把我省建成在规模、品质、品牌上引领全国的的茶叶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全省投产茶园面积350万亩,产量18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70亿元。

2015年,全省投产茶园面积420万亩,产量22万吨,综合产值超过400亿元。

2016年,全省投产茶园面积500万亩,产量27万吨,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

三、行动内容(一)品牌创建。

通过重点品牌引领、公共品牌跟进方式,促进企业集聚,构建黔茶品牌系列。

1.打造品牌系列。

依托贵州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地理优势,大力实施黔茶品牌战略,即绿茶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红茶以“遵义红”为重点;大力扶持“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公共品牌建设。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2024年修正)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2024年修正)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5•【字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2020年12月4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24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保健用品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茶树种植第三章茶叶加工第四章品牌建设第五章扶持与服务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茶产业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茶产业包括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品牌建设、文化活动及其相关扶持与服务。

本条例所称茶叶是指用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的鲜叶加工而成的产品。

第三条茶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品牌引领、市场主导,科技支撑、质量保障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将茶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茶产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促进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完善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茶产业发展工作。

发展和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林业、气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等活动的指导、服务、监督,落实茶叶质量安全属地管理的责任。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1、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开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增加就业机会;3、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便利度,方便农民出行和物资运输;4、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创业能力;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规划目标和任务一)规划目标1、到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2、到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亩以上,形成“国药之乡”特色产业;3、到2015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万人次以上;4、到2015年,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交通便利度得到提高;5、到2015年,全镇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50%以上;6、到2015年,全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二)规划任务1、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农村电商平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农家乐、民俗文化村等旅游设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便利度;4、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医疗卫生、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实施措施一)资金保障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2、发挥农村集体经济作用,提高集体经济收益;3、引进社会资本,吸引民间投资。

二)组织实施1、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考核;3、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三)宣传推广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度;2、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规划内容和实施情况;3、开展宣传活动,增强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力。

以上是哲觉镇新农村建设可行性研报告,希望能够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哲觉镇新农村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发展:通过加强技术服务和市场对接,推广新技术和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新品种,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带动鱼腥草产业发展,实现一万亩鱼腥草种植面积,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二次审议修改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茶产业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茶产业包括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品牌建设、文化活动及其相关扶持与服务。

第三条茶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品牌引领、市场主导,科技支撑、质量保障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将茶产业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茶产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促进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完善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茶产业发展工作。

发展和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林业、气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等活动的指导、服务、监督,落实茶叶质量安全属地管理的责任。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茶产业发展相关工作。

鼓励制定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村规民约。

第六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和监管体系,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茶产业宣传,普及茶知识,传播茶文化。

鼓励广播电视台、网站、报刊、融媒体等加强茶产业宣传。

第八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参与茶产业发展。

第九条支持培育发展茶行业社会组织。

茶行业社会组织应当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和人才培训,引导茶叶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

2024年推动茶产业振兴工作方案.docx

2024年推动茶产业振兴工作方案.docx

2024年推动茶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2024-2024年)>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明确阶段性任务,优化细化职责分工和资金使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2024年全县新垦和改种高标准良种茶园面积0. 2万亩;继续支持清洁化加工设备更新,提升加工水平;以“黄茶” 为品牌,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年一产产值达到8亿元,亩均产值超过0.5 万元,并通过茶产业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综合产值达14.8 亿元,茶农人均增收IOOO元。

二、主要任务(-)狠抓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L建设无性系良种及地方名种茶园。

在本县境内大力发展新垦、改种换植黄茶、白茶无性系良种及地方名种茶园等,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的且2024年集中连片种植达到100亩及以上的(不重复享受),给予经营主体一定补贴。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协助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相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2.示范开展“三化”茶园建设。

按照省“三化”茶园标准,支持主体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设“标准化、生态化、宜机化”高标准良种茶园或生态茶园。

经申请备案、验收合格后,给予经营主体一定补贴。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协助单位: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相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二)引进先进设备,提升加工能力支持生产主体新建标准化加工厂房(面积不少于IOOO 平方米)、配套引进使用清洁能源的加工生产线或成套设备及其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优化加工水平。

经申请备案、验收合格后,最高给予不超过投资额50%补贴。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协助单位:相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三)加强品牌创建,提升附加价值L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标准体系。

一是以“黄茶” 为品牌名,委托专业商标代理机构,枳极争取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充分发掘“瑞草魁”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价值,通过扩大种植、加工规模及品牌使用授权、加强宣传推介等方式,进•步激发品牌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目录一、茶产业发展历史 (1)二、茶产业发展现状 (2)1、茶资源现状 (2)2、茶产业化发展现状 (3)3、茶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4)4、茶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 (5)5、发展潜力 (5)三、茶叶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6)1、茶园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6)2、龙头企业规范上,市场竞争力不强 (7)3、产业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 (7)4、销售网络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 (7)5、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无专业管理机构 (8)6、产品档次不高,缺乏影响力 (8)7、宣传力度不大,缺乏市场知晓率 (8)四、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8)1、指导思想 (8)2、主攻方向 (9)3、发展目标 (9)五、茶叶基地布局及发展方向 (10)(一)区域布局 (10)(二)重点基地及重点项目 (11)(三)分期目标 (12)六、投资预测及效益分析 (13)(一)项目投资概算 (13)(二)资金筹措 (13)(三)项目效益分析 (13)七、推进茶叶产业化的组织保障及政策措施 (14)(一)保障措施 (14)(二)政策措施 (17)附表一:威宁县茶产业发展规划表 (20)附表二:威宁县茶产业发展目标任务 (23)附表三:威宁县茶产业发展项目投资概算 (24)附表四:威宁县茶产业发展项目茶园建设效益分析 (26)附表五:威宁县茶产业发展投资预测及效益分析 (27)附表六:加工环节效益预算表 (28)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的西大门,位于东经103°36′—104°45′,北纬26°30′—27°25′。

全县国土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为贵州省县域面积之首,辖35个乡镇,620个村(居)委会。

全县拥有耕地367.02万亩,林地2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7%,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

全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气温10—12℃,夏季平均气温23.2℃,年均降雨量962.3毫米,无霜期208天,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

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温差大,年温差小;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多民族聚居,饮茶习俗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乌撒罐罐烤茶独居特色,是西南具有民族风格的茶道。

为了打造高原生态茶园建设,弘扬民族茶文化;加快我县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要点及“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茶产业发展历史威宁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群众有一定的种茶制茶经验。

据禄羽《茶经》记载,“巴属以西的播州、费州、思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威宁茶叶生产自明朝末期开始就有零星种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但规模种植是1964年才开始形成,当年种植面积1484亩,主要分布在炉山、二塘、么站、观风海、龙街等乡镇,产茶2300斤。

并成立了县国营炉山茶场,到1978年种植面积达12475亩,品种主要为福顶大白茶、云南大叶茶等,产量65700斤。

1980年全县茶叶面积达21784亩,主要分布在草海、羊街、小海、观风海、黑石、麻乍、哲觉、么站、金钟等乡镇。

1984年全县茶叶面积发展到42178亩,品种主要为小叶茶、福鼎六号、福鼎九号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茶叶市场走向低谷,国营和集体茶场逐步走向瘫痪,所有茶叶基地(茶林)几乎荒废,农户的零星茶业已逐渐萎缩,据统计,现有茶仅1.4万亩左右,产量64吨左右。

二、茶产业发展现状1、茶资源现状全县现有茶园1.4万亩,其中采摘面积8591亩,茶叶产量63838公斤,绿毛茶33403公斤,其他茶30435斤,主要分布在威宁炉山、草海、龙街、小海、黑石、哲觉、么站等乡镇,其中炉山镇就有8700亩。

地级龙头企业香炉山茶园2003年开始经营,从浙江高薪聘请专家并与贵州茶叶科学研究所签订服务合同作技术支持,改造自有茶林约2000亩,带动周边农户茶林约5200亩,使香炉山茶园逐步得到恢复。

全县茶园因体制等因素,约1.2亩茶林正等待改造。

多数零星分布茶园,只是农民自采自食,尚未形成商品。

2、茶产业化发展现状(1)产业发展情况2003年以来,威宁香炉山茶园扩大了厂房,增加了设备,新建了化验室、审评室,所生产的香炉山茶2005年通过有机茶认证,2006年获得中国知名品牌并取得QS认证,2007年先后获得县级地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优质农特产品等称号,现又注册了“乌撒烤茶”和“草海茶”商标。

在全县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

(2)基地建设情况香炉山茶园改造茶林2000亩,积累了一定经验,如:不使用化肥,采用农家肥、沼气废料稀释后灌溉,既节约了成本又为有机茶叶的生产做了充分的准备。

只要将这一套成熟的经验推而广之,就会使周边农户的茶林得以改造并增加收益。

(3)生产加工情况我县的茶叶加工主要以传统手工茶工艺为主,溶入浙江和贵州茶科所的技术。

随着规模生产的扩大,现在已经引进了一批加工机械、化验设备、冷藏设备,能够生产各种高中低档产品。

其中香炉山茶园生产的香炉山茶于2005年通过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2006年取得生产许可证,2007年又获贵州省优质农特产品证书。

(4)龙头企业情况我县仅有的一家茶叶龙头企业香炉山茶园于2007年先后获得县级、地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市场营销与产业效益情况威宁茶叶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独特的土壤和气候孕育了其独特的品质:内含物质丰富,清香若兰、品质上乘,经久耐泡,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香炉山茶园的产品已经连续三年春节前后脱销。

2006年度生产茶叶12吨,销售收入144万元,创利税80万元。

(6)茶文化情况我县香炉山茶园组织有一支规模的“乌撒烤茶”艺术表演队,为打造威宁茶文化发展,提升茶叶品牌有利条件具备。

3、茶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威宁茶叶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发展,初步形成了7000亩的基地规模,地级龙头企业一家,香炉山茶属贵州知名的茶叶品牌之一,初步完善了示范营销模式,茶叶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进一步将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我县提出以香炉山茶园为龙头,以草海生态保护观光茶园为核心,打造“乌撒烤茶”、“草海绿茶”品牌,将威宁建成贵州西部优质绿茶基地,使草海绿茶系列品牌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又一产业。

4、茶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1)环境优势。

我县属高海拔、低纬度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1.7%,加上草海天然湿度的调节,空气自然清新,大气、水质、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优级标准,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独特的茶叶品质。

(2)劳动力优势。

威宁现有人口116万,其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可转移劳动力20万人以上,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入世后的优势产业,特别是有机茶和名优茶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传统生产和加工。

我县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发展茶叶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3)产品优势。

我县的绿茶由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茶叶有机物积累多。

所生产的香炉山茶等产品香味浓郁、鲜爽醇厚,内含物丰富,茶氨酸、茶多酚等物质含量高,茶叶口感优于其他产区绿茶产品。

是无污染、无公害的纯天然有机食品。

近年来香炉山茶园先后开发的条形、扁形、针形、自然形四大类型茶叶品牌,先后获得有机茶认证、中国知名品牌、“黔绿之星——绿色消费品牌”及贵州省优质农特产品等荣誉。

5、发展潜力(1)规模潜力。

一是基地规模。

虽然我县的茶叶基地规模小,但适宜面积大,全县现有荒山面积320万亩,其中有50万亩适宜茶叶发展,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二是产品规模。

我县茶叶产品目前只停留在春秋季高档茶生产上,一芽一叶和箭茶生产多,中低档茶生产加工少,茶树资源利用率十分有限,产品发展空间还很大。

(2)市场潜力。

一是我县茶叶由于受规模的影响,市场重点在省内,省外市场空间大;二是国内人均消费低,市场需求大,我国茶叶人均消费340g,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名优茶需求会上升;三是外销市场开拓前景看好,近年国际绿茶、乌龙茶国际贸易增长较快,对有机茶的需求很大,我县茶叶前景看好;四是国内国际茶叶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茶饮料、茶点、速溶茶、茶化工等产品正在逐步开发利用。

三、茶叶产业化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县茶叶生产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致使茶叶产业出现一系列问题,茶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发展缓慢,在同行业中优势不明显。

具体表现在:1、茶园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制茶设备陈旧、老化,夏秋茶因为采摘费用高而利润低,造成单产低,致使生产成本上升,茶叶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2、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全县仅有的2个加工企业。

生产规模小,实力不强,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

一是茶叶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

茶叶多为初级新产品,品种结构单一,经营效益差。

企业综合实力不强,产品开发欠缺,科技含量低,优势不明显,难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是企业各自为阵,难以形成体现地区特色的区域名牌。

原炉山茶场为政府部门创办的国营企业,其生产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模式滞后,致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处境艰难。

3、产业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

茶叶初制加工仍是半手工半机械制作,目前,全县仅有各类加工机械20台左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工设备无法更新。

在整个茶叶生产、加工、包装以及管理上,企业重视茶叶生产经营,不重视科技含量投入,技术推广率低,茶农文化素质低,茶叶生产科技含量低,低产茶园面积大,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后劲不足。

4、销售网络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

市场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

一是缺乏对茶叶品质、茶文化历史的系统宣传;二是企业只侧重本地销售,没有健全的销售网络,坐等客户上门,销售人员很少,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和专业的营销人才和专门的市场开拓人才。

5、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无专业管理机构。

我县茶叶生产最初是外贸和供销部门管理,80年代以后又由农业、林业等部门多头管理。

虽然县政府明确农业部门为茶叶生产的主要管理和牵头部门,但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缺乏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服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全县没有统一的发展思路,造成了人财物等的浪费,综合效益没有很好的发挥。

6、产品档次不高,缺乏影响力。

威宁茶素以“色泽碧绿、清香、味醇以及经久耐泡”著称,一直得到中高端消费者的青睐,但制作工艺还不够精良、包装不够精美,茶叶品牌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夺金拿银”上,需要尽快实现评比名牌向市场名牌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