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合集下载

高考必读:数学等差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高考必读:数学等差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na+r[1+2+...+(n-1)]
=na+n(n-1)r/2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略〕
2,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
2-1,通项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假设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k)=a+(k-1)r
那么,n=k+1时,a(k+1)=a(k)+r=a+(k-1)r+r=a+[(k+1)-1]r.
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1-2,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略〕
2-2,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于1时,
S(n)=a[1-r^n]/[1-r]
r=1时,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

高考数学复习: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高考数学复习: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Sn=an2+bn(a,b为 常数)
Sn=kqn-k(k≠0,q≠0,1)
证明数列为等差(比)数列一般使用定义法.
例3 (2019·全国Ⅱ)已知数列{an}和{bn}满足a1=1,b1=0,4an+1=3an- bn+4,4bn+1=3bn-an-4. (1)证明:{an+bn}是等比数列,{an-bn}是等差数列;
(2)已知函数 f(x)=1+2 x2(x∈R),若等比数列{an}满足 a1a2 020=1,则 f(a1)
+f(a2)+f(a3)+…+f(a2 020)等于
√A.1 D.2
解析 ∵a1a2 020=1,
∴f(a1)+f(a2 020)=1+2 a21+1+2a22 ∵{an}为等比数列,
a3+a4=2,则a6+a7+a8等于
A.12
B.24
√ C.30
D.32
解析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则 q=aa21++aa32++aa43=21=2,
所以a6+a7+a8=(a1+a2+a3)·q5=1×25=32.
(2)已知正项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10=10,S30=130,则S40等于
∴an=2×2n-1=2n. 又∵ak+1+ak+2+…+ak+10=215-25,
∴2k+111--2210=215-25,
即2k+1(210-1)=25(210-1),
∴2k+1=25,∴k+1=5,∴k=4.
(2)(多选)(2020·威海模拟)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若a1>0,S10=
证明 由题设得4(an+1+bn+1)=2(an+bn),
即 an+1+bn+1=12(an+bn). 因为a1+b1=1, 所以{an+bn}是首项为 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 由题设得4(an+1-bn+1)=4(an-bn)+8, 即an+1-bn+1=an-bn+2. 又a1-b1=1, 所以{an-bn}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高三数学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求和公式

高三数学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求和公式

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 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由我们今天的许多耳朵听来,简直是谬论。然而,卢梭自有他的道理。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
当我的人生来到凭吊的遗址,当我的爱情走进玫瑰的墓冢,
当我的耕耘陷进世俗的泥塘。忧伤就是我所能呈现给你的唯一姿态。我的逃避与我的遮掩,只是我无援的思想。也许往前走一步,就来到了崩溃的边缘。我所能做出的选择就是在忧伤的背后,还自已一个无欲无求的心情。
忧伤不会是错误的判断,忧伤是在困境中的辗转。你
的酸楚,与我的苦涩一样,充满了梅雨时节的味道。当你陷进突如其来的情绪低谷,当我遭遇难以摆脱的人生乱麻,忧伤就是命定的人间底色。诱惑逼得你忧伤,想像惹得我忧伤。伤痕刻入了肌肤的深处,埋葬了多年苦苦经营的事业与理想。
尘的心,忧伤是天鹅湖的芭蕾王子没有配角的悲哀,忧伤是玫瑰凋落红颜盈盈含泪,忧伤是枫叶林里边弹琵琶边自吟的舞女,忧伤是再别康桥的思绪万千,忧伤是独上高楼的天地茫茫,忧伤是少年维特的烦恼,忧伤是波光艳影里人生余绪,忧伤是皇城根下遗老遗少的帝都旧影,忧伤是梦
想剧院的破灭,忧伤是沧桑的碎片。
忧伤是美的另一个驿站,是你我生命的另一个海岸。忧伤是无望的追逐,忧伤是困倦的想像,忧伤里藏着夏天的炎热与冬天的寒冷。忧伤书写了人类的不幸与苦难,忧伤引领着人群一步步走出黑暗的迷宫。 ? 宽待人性 一

高考数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数列求和(教师版)

高考数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数列求和(教师版)

例如,S n =1002-992+982-972+…+22-12 =(100+99)+(98+97)+…+(2+1)=5 050.【高考命题】一般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与特殊数列有关或具备某种方法适用特点的形式,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和.(1)1n (n +1)=1n -1n +1;(2)1(2n -1)(2n +1)=12⎝ ⎛⎭⎪⎫12n -1-12n +1;(3)1n +n +1=n +1-n(4){}n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11n n a a += 【小测】1.设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8a 2+a 5=0,则S 5S 2=________.解析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因为8a 2+a 5=0,所以8a 1q +a 1q 4=0. ∴q 3+8=0,∴q =-2,∴S 5S 2=a 11-q 51-q·1-q a 11-q 2=1-q 51-q 2=1--251-4=-11.3.(2012·无锡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设S n 是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3,S 9,S 6成等差数列,且a 2+a 5=2a m ,则m =________.解析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显然q ≠1.由2S 9=S 3+S 6得2·a 11-q 91-q=a 11-q 31-q+a 11-q 61-q,所以2q 9=q 3+q 6,即1+q 3=2q 6.由于a 2+a 5=2a m ,所以a 1q +a 1q 4=2a 1q m -1,即1+q 3=2q m -2,所以m -2=6,所以m =8.4.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若a 11a 10<-1,且它的前n 项和S n 有最大值,那么当S n 取得最小正值时,n =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可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有最大值,所以公差小于零,故a 11<a 10,又因为a 11a 10<-1,所以a 10>0,a 11<-a 10,由等差数列的性质有a 11+a 10=a 1+a 20<0,a 10+a 10=a 1+a 19>0,所以S n 取得最小正值时n =19.【考点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例1】 (2011·江西卷)(1)已知两个等比数列{a n },{b n },满足a 1=a (a >0),b 1-a 1=1,b 2-a 2=2,b 3-a 3=3,若数列{a n }唯一,求a 的值;(2)是否存在两个等比数列{a n },{b n },使得b 1-a 1,b 2-a 2,b 3-a 3,b 4-a 4成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若存在,求{a n },{b n }的通项公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设{a n }的公比为q ,则b 1=1+a ,b 2=2+aq ,b 3=3+aq 2,由b 1,b 2,b 3成等比数列得(2+aq )2=(1+a )(3+aq 2),即aq 2-4aq +3a -1=0.*由a >0得,Δ=4a 2+4a >0,故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再由{a n }唯一,知方程*必有一根为0,将q =0代入方程*得a =13.(2)假设存在两个等比数列{a n },{b n }使b 1-a 1,b 2-a 2,b 3-a 3,b 4-a 4成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 设{a n }的公比为q 1,{b n }的公比为q 2,则b 2-a 2=b 1q 2-a 1q 1,b 3-a 3=b 1q 22-a 1q 21,b 4-a 4=b 1q 32-a 1q 31. 由b 1-a 1,b 2-a 2,b 3-a 3,b 4-a 4成等差数列,得 ⎩⎨⎧2b 1q 2-a 1q 1=b 1-a 1+b 1q 22-a 1q 21,2b 1q 22-a 1q 21=b 1q 2-a 1q 1+b 1q 32-a 1q 31,即⎩⎨⎧b 1(q 2-1)2-a 1(q 1-1)2=0, ①b 1q 2(q 2-1)2-a 1q 1(q 1-1)2=0. ②①×q 2-②得a 1(q 1-q 2)(q 1-1)2=0, 由a 1≠0得q 1=q 2或q 1=1.(ⅰ)当q 1=q 2时,由①②得b 1=a 1或q 1=q 2=1,这时(b 2-a 2)-(b 1-a 1)=0,与公差不为0矛盾. (ⅱ)当q 1=1时,由①②得b 1=0或q 2=1,这时(b 2-a 2)-(b 1-a 1)=0,与公差不为0矛盾.综上所述,不存在两个等比数列{a n },{b n }使b 1-a 1,b 2-a 2,b 3-a 3,b 4-a 4成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方法总结] 对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的分析,应重点分析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前n 项和;分析等差、等比数列项之间的关系.往往用到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变式】 (2012·苏州市自主学习调查)已知数列{a n }各项均为正数,其前n 项和为S n ,点(a n ,S n )在曲线(x +1)2=4y 上.(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第(2)问求出{b n }的通项公式,用裂项相消求和. 解 (1)∵S 2n =a n ⎝⎛⎭⎫S n -12,a n =S n -S n -1 (n ≥2), ∴S 2n =(S n -S n -1)⎝⎛⎭⎫S n -12, 即2S n -1S n =S n -1-S n ,① 由题意S n -1·S n ≠0,①式两边同除以S n -1·S n ,得1S n -1S n -1=2,∴数列⎩⎨⎧⎭⎬⎫1S n 是首项为1S 1=1a 1=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S n =1+2(n -1)=2n -1,∴S n =12n -1. (2)又b n =S n 2n +1=12n -12n +1=12⎝ ⎛⎭⎪⎫12n -1-12n +1,∴T n =b 1+b 2+…+b n =12[(1-13)+(13-15)+…+(12n -1-12n +1)]=12⎝ ⎛⎭⎪⎫1-12n +1=n2n +1. [方法总结] 使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切不可漏写未被消去的项,未被消去的项有前后对称的特点,实质上造成正负相消是此法的根源与目的.【变式】 在数列{a n }中,a n =1n +1+2n +1+…+n n +1,又b n =2a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解 a n =1n +1+2n +1+…+nn +1=1+2+…+n n +1=n n +12n +1=n2.∴b n =2a n ·a n +1=2n 2·n +12=8nn +1=8⎝ ⎛⎭⎪⎫1n -1n +1.∴S n =8⎣⎢⎡⎦⎥⎤⎝⎛⎭⎫1-12+⎝⎛⎭⎫12-13+…+⎝ ⎛⎭⎪⎫1n -1n +1 =8⎝ ⎛⎭⎪⎫1-1n +1=8nn +1. 【考点4】错位相减法求和【例4】 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32a 3+…+3n -1a n =n3,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2)设b n =na n,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审题视点 (1)由已知写出前n -1项之和,两式相减.(2)b n =n ·3n 的特点是数列{n }与{3n }之积,可用错位相减法. 解 (1)∵a 1+3a 2+32a 3+…+3n -1a n =n3,① ∴当n ≥2时,a 1+3a 2+32a 3+…+3n -2a n -1=n -13,② ①-②得3n -1a n =13,∴a n =13n .在①中,令n =1,得a 1=13,适合a n =13n ,∴a n =13n . (2)∵b n =na n,∴b n =n ·3n .∴S n =3+2×32+3×33+…+n ·3n ,③ ∴3S n =32+2×33+3×34+…+n ·3n +1.④ ④-③得2S n =n ·3n +1-(3+32+33+…+3n ), 即2S n =n ·3n +1-31-3n 1-3,∴S n =2n -13n +14+34.[方法总结] 解答本题的突破口在于将所给条件式视为数列{3n -1a n }的前n 项和,从而利用a n 与S n 的关系求出通项3n -1a n ,进而求得a n ;另外乘公比错位相减是数列求和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运算过程复杂,运算量大,应加强对解题过程的训练,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 【变式】 (2011·辽宁卷)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2=0,a 6+a 8=-10.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 2n -1的前n 项和.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条件可得⎩⎨⎧ a 1+d =0,2a 1+12d =-10,解得⎩⎨⎧a 1=1,d =-1.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 (2)n2n -1.即2q 2-5q +2=0,解得q =2或q =12(舍去). 又∵a 25=a 10=a 5·q 5,∴a 5=q 5=25=32, ∴32=a 1·q 4,解得a 1=2,∴a n =2×2n -1=2n ,故a n =2n .4.(2012·重庆卷)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且a 1+a 3=8,a 2+a 4=12.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记{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a k ,S k +2成等比数列,求正整数k 的值.解 (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由⎩⎨⎧a 1+a 3=8,a 2+a 4=12,得⎩⎨⎧2a 1+2d =8,2a 1+4d =12,解得a 1=2,d =2.所以a n =a 1+(n -1)d =2+2(n -1)=2n . (2)由(1)得S n =na 1+a n 2=n2+2n 2=n (n +1).因为a 1,a k ,S k +2成等比数列,所以a 2k =a 1·S k +2,即(2k )2=2(k +2)(k +3), 也即k 2-5k -6=0,解得k =6或k =-1(舍去).7.(2012·常州一中期中)已知数列{a n }与{2a n +3}均为等比数列,且a 1=1,则a 168=________.解析 设{a n }公比为q ,a n =a 1q n -1=q n -1, 则2a 1+3,2a 2+3,2a 3+3也为等比数列, ∴5,2q +3,2q 2+3也为等比数列, 则(2q +3)2=5(2q 2+3),∴q =1, 从而a n =1为常数列,∴a 168=1.10.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1,则a 21+a 22+…+a 2n =________.13(4n-1). 14.(2012·盐城市二模)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5,a 6=21,记数列⎩⎨⎧⎭⎬⎫1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2n +1-S n ≤m 15对n ∈N *恒成立,则正整数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由条件得公差d =21-54=4,从而a 1=1,所以a n =4n -3,数列⎩⎨⎧⎭⎬⎫1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1+15+…+14n -3.11。

高考数学:专题三 第一讲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课件

高考数学:专题三 第一讲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课件

题型与方法
例 1
第一讲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a7=-16,a4+a6=0,求{an}
的前 n 项和 Sn.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解 设{an}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d, a +2da +6d=-16, 1 1 则 a1+3d+a1+5d=0,
a2+8da +12d2=-16, 1 1 即 a1=-4d, a =-8 a =8, 1 1 解得 或 d=2 d=-2,
第一讲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c1 而当 n=1 时, =a2,∴c1=3. b1 3,n=1, ∴cn= - 2×3n 1,n≥2.
∴c1+c2+…+c2 011=3+2×31+2×32+…+2×32 010 6-6×32 010 =3+ =3-3+32 011=32 011. 1-3
即 2a1+d=a1+2d, 1 又 a1=2,
1 所以 d=2,
故 a2=a1+d=1.
答案 1
题型与方法
第一讲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题型一 题型概述
等差数列的有关问题 等差数列是一个重要的数列类型, 高考命题主要考
查等差数列的概念、 基本量的运算及由概念推导出的一些重 要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题,可达到避繁就简的目的.
则 c5=2c3-c1=2×21-7=35.
答案 35
考点与考题
第一讲
1 5.(2012· 北京)已知{an}为等差数列, n 为其前 n 项和.若 a1= , S 2 S2=a3,则 a2=________.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解析
设{an}的公差为 d,
由 S2=a3 知,a1+a2=a3,
故 a7=0.

高考数学中的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

高考数学中的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

高考数学中的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由一定规律排列的一串数所组成的序列。

当数列的规律是由一个公式或者一个固定的增量所决定时,就分别称为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

在高考数学中,常常会涉及到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题目。

本文将分别从概念、性质、公式和应用四个方面介绍这两种数列。

一、等比数列1. 概念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相等的数列。

比值称为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第一项通常用a1表示。

其通项公式为an=a1×q^(n-1)。

2. 性质a) 公比q为0或q为1的等比数列是特殊的等比数列。

b) 等比数列有无限项。

c) 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且不等于1。

d) 等比数列可以借助画图工具画出图形,形状为不断递减的曲线。

3. 公式等比数列常用的公式有:a) 前n项和公式:Sn=a1(q^n-1)/(q-1)。

b) 通项公式:an=a1×q^(n-1)。

c) 通项公式与前一项的关系:an=aq^(n-1)。

4. 应用等比数列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金融领域的利率计算和复利计算中,都需要用到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式。

此外,等比数列还可以用来分析种群数量的规律、电路电信号的衰减规律等等。

二、等差数列1. 概念等差数列又称为等差数列,它是指一个数列中,每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差值称为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首项用a1表示,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

2. 性质a) 前n项和Sn=n[2a1+(n-1)d]/2。

b) 一个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c) 等差数列的公差为正、负或零。

d) 等差数列可以借助画图工具画出图形,形状为一条直线。

3. 公式等差数列常用的公式有:a) 前n项和公式:Sn=n[2a1+(n-1)d]/2。

b) 第n项公式:an=a1+(n-1)d。

c) 前一项与通项的关系:a(n-1)+d=an。

高考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基础知识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基础知识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基础知识与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等差数列性质与等比数列性质:(1)若{}n a 为等差数列,0,1c c >≠,则{}na c成等比数列证明:设{}n a 的公差为d ,则11n n n na a a da c c c c ++−==为一个常数所以{}na c成等比数列(2)若{}n a 为正项等比数列,0,1c c >≠,则{}log c n a 成等差数列 证明:设{}n a 的公比为q ,则11log log log log n c n c n c c na a a q a ++−==为常数 所以{}log c n a 成等差数列 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若1324,,2a a a 成等差数列,则公比q =( ) A. 1 B. 1−或2 C. 2 D. 1−思路:由“1324,,2a a a 成等差数列”可得:3123122422a a a a a a =+⇒=+,再由等比数列定义可得:23121,a a q a a q ==,所以等式变为:22q q =+解得2q =或1q =−,经检验均符合条件 答案:B例2: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d 不为零,其前n 项和是n S ,若348,,a a a 成等比数列,则( )A. 140,0a d dS >>B. 140,0a d dS <<C. 140,0a d dS ><D. 140,0a d dS <>思路:从“348,,a a a 成等比数列”入手可得:()()()22438111327a a a a d a d a d =⇒+=++,整理后可得:2135a d d=−,所以135d a =−,则211305a d a =−<,且()2141646025a dS d a d =+=−<,所以B 符合要求答案:B小炼有话说: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中,如果只有关于项的一个条件,则可以考虑将涉及的项均用1,a d (或1,a q )进行表示,从而得到1,a d (或1,a q )的关系例3: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的各项均为正数,且510119122a a a a e +=,则1220ln ln ln a a a +++=_______________思路:由等比数列性质可得:1011912a a a a =,从而51011912a a a a e ==,因为{}n a 为等比数列,所以{}ln n a 为等差数列,求和可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01112201011ln ln ln ln ln 2010ln 502a a a a a a a ++++=⋅==答案:50例4: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其乘积为512,如果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各减2,则成等差数列,则这三个数为___________ 思路:可设这三个数为,,a a aq q ,则有3=512512aa aq a q⋅⋅⇒=,解得8a =,而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各减2,新的等差数列为82,8,82q q −−,所以有:()816282q q ⎛⎫=−+− ⎪⎝⎭,即22252520q q q q+=⇒−+=,解得2q =或者12q =,2q =时,这三个数为4,8,16,当12q =时,这三个数为16,8,4 答案: 4,8,16小炼有话说:三个数成等比(或等差)数列时,可以中间的数为核心。

高考数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数列求和

高考数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数列求和
(3)若数列 是等差数列, 是其前n项的和, ,那么 , , 成数列
(4){an}是等差数列则{Sn/n}也是等差数列,首项与 相同,公差是 的1/2
2.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
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na1+ d;
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等差数列{bn}的各项为正,其前和为Tn,且T3=15,又a1+b1,a2+b2,a3+b3成等比数列,求Tn.
【考点3】裂项相消法求和
【例3】在数列{an}中,a1=1,当n≥2时,其前n项和Sn满足S =an .
(1)求Sn的表达式;
(2)设bn= ,求{bn}的前n项和Tn.
[方法总结]使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切不可漏写未被消去的项,未被消去的项有前后对称的特点,实质上造成正负相消是此法的根源与目的.
(1)若qk=2(k∈N*),求a1+a3+a5+…+a2k-1;
(2)若对任意的k∈N*,a2k,a2k+1,a2k+2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k,设bk= .
求证:{bk}是等差数列,并指出其公差;
【变式】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a1=1,an+1=2Sn+1(n≥1).
(1)求{an}的通项公式;
15.已知数列{an}是首项为a1= ,公比q= 的等比数列,设bn+2=3log an(n∈N*),数列{cn}满足cn=an·bn.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cn}的前n项和Sn.
16.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1,公差d>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等比数列{bn}的第2项、第3项、第4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