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刑法知识点总结(简洁版)
刑法的小知识点总结
![刑法的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3f310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9.png)
刑法的小知识点总结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刑事法律的适用原则、法定刑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事法律责任原则、刑法非罪原则、刑法公正原则等。
这些原则为刑法的适用提供了基本指导。
一、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1.刑事法律的适用原则刑事法律的适用原则是指在适用刑法规定时,要根据事实和法律,适用应当适用的刑法规定。
刑事法律适用原则是刑法基本原则之一,科学合理的刑法适用是刑事司法实践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正义的关键。
2.法定刑原则法定刑原则是指国家依法对刑事犯罪所规定的刑罚必须明文规定在刑事法律之中,具体刑罚的种类和量刑标准等都要有规定。
法定刑原则保障了法律的确切性和可预见性,确保了刑罚的公正和合理。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适用刑罚必须在法律规定的刑事规定的基础上,且刑罚的性质和量刑标准等都要有明确规定。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重要原则,要求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只能依法从严处罚,不得随意制定刑罚。
4.刑事法律责任原则刑事法律责任原则是指违法行为的人应当负刑事法律责任的原则。
即刑法依法对违法行为应当负刑事法律责任的人进行管理,个人的自由和欢的冲突进行合理的管理。
5.刑法非罪原则刑法非罪原则是指对既未危害社会利益又没有违法行为的行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这也是为了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非犯罪的权利。
6.刑法公正原则刑法公正原则是指法律在对罪犯作处罚决定时应当公正、合理,不能有失公正的情形发生。
要求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要严格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刑法的基本概念1.犯罪和刑事责任犯罪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应当依法负刑事责任。
犯罪的特征包括违法、过错和危害性。
刑事责任是指特定主体在特定时间、地点下所犯下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承担其刑事责任,在刑法中规定了不同的刑事责任形式。
2.前科和累犯前科是指一个人曾经被判过有罪的刑事记录。
累犯是指在规定年限内犯了两次以上的罪的人。
前科和累犯都是评定犯罪行为应当负的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
2017法硕考研有关刑法的知识点汇总解析.
![2017法硕考研有关刑法的知识点汇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3e229b6137ee06eff9188b.png)
2017法硕考研有关刑法的知识点汇总解析1、犯罪构成的分类:急修标牌(基本/修正;标准/派生2、不作为中义务的来源:职业鲜明(职务上业务上的义务;先前行为;法律明文规定3、犯罪既遂的形态:微型果(危险犯;行为犯;结果犯4、共同犯罪的形式:人间异事(任意/必要;简单/复杂;一般/共同;事前通谋/事前无通谋5、实质的一罪:吉祥果(继续犯;想像竟合犯;结果加重犯6、处断的一罪:连千禧(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7、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其实像县官(起因、时间、对象、限度、主观条件8、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其实像特县县官(起因、时间、对象、特别例外限制、限制、限度、主观条件9、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目前责任,愿先主兑现(相同点:目的、前提、责任;区别:来源、限制、主体、对象、限度10、以犯罪事实为根据的量刑原则:十只青橙(犯罪事实;性质;情节;程度11、酌定情节的种类:动手是相杰表态(动机、手段、时间地点、对象、结果、表现、态度12、减刑的条件:象知县(对象、实质、限度条件1、预备(可以从减或免除,聋哑、盲人预备族;中止(无损当免损当减;未遂(可从、减,教唆犯罪未遂心;2、胁从(应当减轻或免除,防避过当胁从族;从犯(应当从、减或免除,只有从犯享此福。
;3、自首、立功、坦白:自首可从轻、减轻处罚,罪轻可免罚;坦白可以从轻处罚,如实供述并避免特别严重后果,才可减轻处罚;一般立功,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可以减、免大功扛,自首又重大立功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4、应当减轻或免除;防避过当胁从族。
(防卫过当、避险过当、胁从犯,考虑此三种没有主观恶性或主观恶性较小犯罪中止看两眼,(鼓励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有损、无损待遇不同无损当免损当减(刑法第24条。
5、应当从轻或减轻;十四十八过失翁。
(14到18岁的人及已满75周岁的老年人过失犯罪的才有此待遇,我们都无法享受了哈;6、可以减轻或免除;可以减免大功扛,(要重大立功,不是一般立功,行贿介贿快声张。
刑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刑法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ec212b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b.png)
刑法知识点总结大全刑法是规定国家对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的法律工具。
刑法知识点是研究刑法资料过程中需要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法律规则和适用方法等基本内容,是刑法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是刑法知识点总结。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立法目的和宗旨、刑法适用原则、刑法责任原则、刑法认罪悔罪原则、刑法处罚原则以及刑法规范修正原则等。
其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刑法的基本精神,它要求刑法实现对一切人的平等保护和治罪。
刑法立法目的和宗旨在于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秩序。
刑法适用原则包括适用绝对刑法原则、适用相对刑法原则和适用最优刑法原则等。
刑法责任原则是指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应当由行为人个人承担。
刑法认罪悔罪原则是指对犯罪行为认罪悔罪的行为人应当给予从宽处理。
刑法处罚原则包括法定刑原则、平等原则、合理原则和人文主义原则等。
刑法规范修正原则是指刑法的规范必须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修正。
二、刑法基本概念刑法包括刑法的对象、刑法的主体、刑法的客体、刑法的内容和刑法的功能等基本概念。
刑法的对象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的对象。
刑法的主体包括立法者、司法机关和刑法学者等。
刑法的客体是指受到犯罪行为影响的人和事物。
刑法的内容包括刑法的法律规则、刑法的法律责任和刑法的刑罚等。
刑法的功能包括刑法的防止功能、刑法的教育功能和刑法的惩罚功能等。
三、刑法的法律规则刑法的法律规则分为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两种。
一般规则包括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适用原则、刑法的刑事责任和刑法的刑罚等。
特殊规则包括刑法的非法使用、刑法的非法行为和刑法的犯罪行为等。
四、刑法的法律责任刑法的法律责任包括刑法的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民事责任。
刑法的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刑法产生的犯罪行为所受到的法律责任。
刑法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犯罪行为产生的侵权责任所受到的法律责任。
刑法学基础必学知识点
![刑法学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d226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7.png)
刑法学基础必学知识点以下是刑法学基础必学的知识点:1. 刑法的定义和性质:刑法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而制定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性质包括公法性、一般普遍性、惩罚性和法律强制力等。
2. 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概念: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员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的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过失,以及客观上的犯罪行为和法定刑。
3. 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如行为结果和行为方式等。
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员的主观故意或过失,如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等。
4. 犯罪过程与犯罪结果:犯罪过程是指犯罪人员从犯罪意图产生到犯罪行为完成的全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犯罪和结束犯罪等阶段。
犯罪结果是指犯罪行为造成的实际后果,如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和社会危害等。
5. 犯罪的刑事责任形式:刑事责任形式包括主体责任和从犯责任。
主体责任是指直接参与犯罪的人员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如主犯和共犯。
从犯责任是指未直接参与犯罪但协助、教唆或勾结他人犯罪的人员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如教唆犯和共同犯。
6. 刑法的刑种和刑罚:刑种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适用的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指法院判处的主要刑罚,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
附加刑是指在主刑之外同时附加的刑罚,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等。
7. 免除刑事责任和减轻刑事责任:免除刑事责任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被认定犯罪人员不必承担刑事责任,如法定免责和非法定免责。
减轻刑事责任是指在判决刑罚时对犯罪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减轻,如情节轻微和自首等。
以上是刑法学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刑法规定,从而更好地理解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8b4f7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d.png)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名词解释:1、刑法:刑法是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定一切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是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
2、刑法的性质:刑法具有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3、立法解释:立法机关对刑法含义的解释,包括对刑法术语的解释、法律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的解释以及对发生歧义的规定的解释。
4、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规定含义的阐明。
5、扩张解释:扩张刑法条文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二、XXX:刑法的渊源: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1、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核心和精髓,能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适用,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原则和罪刑相当原则。
二、XXX: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原则和罪刑相当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必须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前提,刑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
2、平等适用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特权。
3、罪刑相当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名词解释:1、刑法的效力范围:刑法对什么人、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以及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犯罪构成的层次结构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两个层次。
主观方面包括犯罪的故意或过失,即犯罪人的主观意图或疏忽导致的行为。
客观方面包括犯罪的对象、行为和后果三个要素。
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客体,行为是指犯罪人实施的具体行动,后果是指犯罪行为所导致的社会危害后果。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犯罪构成的总和。
在犯罪构成中,每个要素都必须满足一定的法律规定,才能构成某种犯罪。
这种层次结构的构成,体现了犯罪构成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下,犯罪客观要件的存在与否决定了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4、犯罪客观要件是刑罚的基本依据:只有当犯罪客观要件成立时,才能对犯罪行为予以刑罚。
刑法必考知识点总结
![刑法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3a2f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6.png)
一、刑法基本概念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采取强制手段进行惩罚的法律规范。
包括了犯罪的构成、种类、责任和处罚等内容。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四条:1. 法无禁止即许可原则。
刑法规定了不得为所若,并且规定了大部分犯罪行为。
2.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规定了每个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如刑种、刑期、刑额等。
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犯罪与刑罚应当适应社会需要和犯罪行为的实际情况。
4. 人权尊重原则。
刑法对人的尊严和权利进行了严格的保护,反对任何形式的酷刑和虐待。
二、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包括四个要素:犯罪的客体要素、主体要素、客观要素和意图要素。
1. 犯罪的客体要素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中的权利对象,如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管理秩序等。
2. 犯罪的主体要素是指具有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能力的人。
3. 犯罪的客观要素是指制造危害后果的具体行为。
4. 犯罪的意图要素是指实施犯罪行为时的目的和动机。
三、刑法责任刑法责任分为刑法事实责任和刑法责任能力。
刑法规定了个人因违反刑法规定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情形。
古代罪刑法定以刑法事实责任为基准,让责任能力人开展的刑法责任。
刑法责任能力方面,包括是否有必备条件和其相对于不利情况下的行为等。
四、刑法种类刑法种类主要包括:主刑、情节刑、附加刑等。
1. 主刑:刑法明确规定的刑种,包括有不限定期徒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2. 情节刑:主刑的变加或减轻的情节。
3. 附加刑:表现为并处没收财产、没收财产等。
刑法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刑法违法犯罪行为已事实,及有法定法的违法行为。
刑法违法行为的事实的规定,是指司法判断认定犯罪事实所需要的标准,主要包括近因、极限与当次违法行为。
法定法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刑法认为的违法行为的构成。
六、刑法的适用刑法适用包括进行立功和法定刑。
七、刑法规定个体关系的刑法刑法用备法及预备金王之间的关系,处理了清穷院、狱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
八、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规定了每个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如刑种、刑期、刑额等。
2017法硕考研刑法重点-犯罪构成
![2017法硕考研刑法重点-犯罪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fc4d28c3195f312b3169a562.png)
2017法硕考研刑法重点: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分类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包括许多要件,这些要件的总和就形成某种犯罪的犯罪构成。
1.基本犯罪构成、修正犯罪构成:依据犯罪构成形态方面特点基本犯罪构成:符合刑法分则关于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既遂)规定的犯罪构成。
修正犯罪构成:刑法总则规定的:1)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等直接故意犯罪中的犯罪未完成形态2)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2.标准犯罪构成、派生犯罪构成:依据犯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特点标准犯罪构成(独立犯罪构成):符合刑法分则对具有标准的社会危害程度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它是犯罪构成的基本形式。
派生犯罪构成:在标准犯罪构成基础上,刑法分则对标准犯罪构成个别特别规定。
派生犯罪构成种类:加重犯罪构成、减轻犯罪构成。
二、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犯罪的本质特征。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只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客观危害,而且也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是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统一。
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变量很多,主要有:(1)行为侵犯的客体。
(2)行为手段、方法以及时间、地点。
(3)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
(4)行为人的个人情况。
(5)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说明了国家将一定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加以刑罚惩罚的理由,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
在我国刑法中,刑事违法性不仅是指违反《刑法》的规定,而且也包括违反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单行刑事法律的规定和行政、经济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
刑法知识点总结笔记
![刑法知识点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49882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1.png)
刑法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总则一、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刑法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保护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的秩序,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防止和惩治犯罪行为。
在刑法适用中,应当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保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事实性原则、法定刑原则、罪刑相应原则、最后的状况原则、法律适用原则等。
在刑法适用中,应当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适用条件、刑法的适用程序等。
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刑法的适用条件、刑法的适用程序等。
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的规定适用于哪些领域,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刑法的规定可以适用。
刑法适用范围的确定,涉及犯罪法益的保护、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刑法的适用条件等内容。
二、刑法责任的基本要求刑法责任的基本要求包括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刑法的适用条件、刑法的适用程序等。
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等要素,构成了一种犯罪行为。
刑法的适用条件是指刑法规定的认定犯罪的条件,包括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对犯罪嫌疑人的逮捕、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对犯罪嫌疑人的起诉、对犯罪嫌疑人的判决等内容。
刑法的适用程序是指刑法规定的认定犯罪的程序,包括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对犯罪嫌疑人的逮捕、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对犯罪嫌疑人的起诉、对犯罪嫌疑人的判决等程序。
刑法责任的基本要求是保护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的秩序,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防止和惩治犯罪行为。
刑法责任的基本要求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的具体体现,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刑事责任、刑法责任的制度,是刑法实践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罪一、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等要素,构成了一种犯罪行为。
其中,行为是指犯罪人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结果是指犯罪行为产生的影响;因果关系是指犯罪行为与其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关联。
刑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刑法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7e7d4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a.png)
刑法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刑法的基本原则。
1. 罪刑法定原则。
- 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 要求: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律,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
2.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即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
二、犯罪构成。
1. 犯罪主体。
- 自然人犯罪主体。
- 刑事责任年龄。
-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刑事责任能力。
-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单位犯罪主体。
-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2. 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
- 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 过失。
- 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刑法知识点总结
![刑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61c04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0.png)
刑法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刑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刑法是一门涉及犯罪行为及其规制的法律学科,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刑法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刑法基本原理刑法具有一些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是刑法实施的基础,也是刑法体系的核心。
其中包括:1. 法定性原则: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和刑罚必须以法律明文规定,不得任意扩大。
这意味着国家的刑罚权受到法律的约束,不能滥用。
2.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法益保护的核心,要求犯罪行为和刑罚都必须以法律明文规定,且应该提前明确。
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应当与犯罪行为的性质、主体的过错程度和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具有相对平等性和相对合理性。
二、犯罪及其构成要件1. 犯罪概念: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具备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两个要素。
2. 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要素。
(1) 客观方面:客观方面的要素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和犯罪手段等。
(2) 主观方面:主观方面的要素包括故意成分,即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故意和内心的犯罪主观状态。
三、刑法责任1. 刑法责任的种类:刑法责任分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两个方面。
(1) 主观责任:主观责任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故意和过失。
(2) 客观责任:客观责任是指犯罪人依法应承担的行为后果责任。
2. 免责情节:刑法规定了一些情况下可以免除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1) 紧急避险:在救护自己或他人的危险情况下,采取的合理防卫行为不构成犯罪。
(2) 极端缺乏责任能力:例如患有严重精神病等情况下,认定其无刑事责任能力。
四、刑法种类及适用1. 刑法种类:刑法根据犯罪行为的不同性质,分为普通刑法和特殊刑法两大类。
(1) 普通刑法:包括了行为刑法和结果刑法两个方面,主要涉及到侵犯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等方面的犯罪。
(2) 特殊刑法:特殊刑法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领域的犯罪行为,比如危害国防利益、破坏金融秩序等。
刑法基础必学知识点
![刑法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a091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8.png)
刑法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刑法基础必学的知识点:
1. 刑法的基本概念:刑法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利益,通过制定刑罚规范,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学科。
2. 刑法的特点:刑法具有特殊性、单一性、终局性、保全性和强制性
等特点。
3. 刑法的功能:刑法的功能主要有预防犯罪、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等。
4. 刑法的法律的适用原则:刑法适用的原则主要包括最有利原则、法
无不应有原则、法无不禁止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等。
5. 刑法的犯罪要素:刑法中的犯罪要素包括行为要素、客观要素和主
观要素,分别对应犯罪的行为、结果和主观方面的要素。
6. 刑法的犯罪构成:刑法的犯罪构成主要由法定性、刑罚性、有误性、不容辩抗性和性质相对应性等要素构成。
7. 犯罪的刑罚:刑法中的犯罪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刑罚,包括主刑和
附加刑两种形式。
8. 犯罪的责任:刑法中规定了犯罪责任的种类和限制,包括无刑事责
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和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等。
9. 刑事案件的犯罪成立和刑罚确定原则:犯罪成立的原则主要包括实
行犯罪行为、犯罪构成的要素齐全和合法性三个方面。
刑罚确定的原
则主要包括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等。
10. 刑法中的特殊犯罪:刑法中还涉及了一些特殊类别的犯罪,如恐怖主义犯罪、经济犯罪、环境污染犯罪等。
以上是刑法基础必学的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刑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学习刑法时,还应当结合具体条文和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2017司法考试笔记整理(刑法)
![2017司法考试笔记整理(刑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12522ff111f18583d05ac6.png)
2017年司法考试笔记整理——刑法宋杰考点一:刑法的基本原则命题要点一:罪行法定原则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关系1.《刑法》第63条第2款规定,没有减轻处罚情节,但根据案情需要减轻处罚的,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才能减刑。
2. 寻衅滋事的行为只有造成了社会秩序眼中混乱的,才可能当做犯罪行为定罪处罚。
3. 对于“医闹”事件,如果医院过错在先,即使家属存在过激行为,也是情有可原,不能轻易将其认定为犯罪行为。
4. 刑法中禁止令仅适用于管制和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其适用不得妨碍犯罪分子的正常社会生活。
5.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属于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要求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否则不成立犯罪。
6.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行为在客观上不能危及公共安全,故不成立危害公共安全相关犯罪。
7.据不允许为了所谓的效率而突破司法程序规定。
8.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民主主义、尊重人权主义正体现了执法为民这一本质要求。
9.作为刑法基本原则的罪行法定原则,其理念和内容不仅约束立法者,同样约束司法者。
10.刑法规范具有行为规范的性质,即通过立法、司法与执行,引导公民守法、社会向善。
11.拒不支付劳动报酬,①尚未造成严重后果,②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③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2.刑法具有法益保护机能与权力保障机能。
命题要点2:罪行法定原则的内容1.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排斥习惯法——成文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严格的罪刑法定;刑罚法规的适当——确定的罪刑法定。
2.司法机关、立法机关都不得进行类推解释。
3.不同犯罪行为有不同的描述方式,而描述方式本身跟明确性与否并无直接关系。
4.刑法不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不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5.实现刑与罪的均衡协调;在行刑方面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注重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的消长变化情况,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刑法人必备知识点总结
![刑法人必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5007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3.png)
刑法人必备知识点总结一、犯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单位和非法人组织,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犯罪行为的构成也会有所不同。
2.客观方面: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动机、目的等。
犯罪的客观方面有行为、结果、因果关系和社会危害四个要素。
3.犯罪客观要件的构成:根据犯罪客观要件的不同,分为客观要件和客体要件,并对其中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解释。
二、刑法责任1.主观责任:主观责任是指犯罪主体以故意或过失方式实施犯罪行为,并具有犯罪心理状态,才能构成刑法责任。
2.客观责任:客观责任是指犯罪行为实施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犯罪主体由于自己的违法行为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刑法责任的构成:刑法责任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过错、结果、因果关系、客体要件等。
三、刑法侵权责任1.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个人或单位在民事活动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侵权行为主体、侵权行为客体和侵权行为行为构成等。
2.侵权行为的构成: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客观方面,主体构成、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和侵权责任产生的条件。
四、羁押强制措施1.羁押:羁押是指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调查、侦查、起诉和审判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2.强制措施:强制措施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措施,包括羁押、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
以上是刑法必备知识点的一些总结和介绍,刑法是法律人员必备的重要知识,研究刑法可以深刻认识和了解刑法的基本要素和规则,从而更好地应用刑法规范和处理刑事案件。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刑法知识点总结
![刑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67b3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6.png)
刑法知识点总结刑法是国家法律制度中的一部分,用于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它包括刑法基本原理、刑事责任、刑法规定等多个方面。
下面就一些刑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刑法的基本原理刑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法律平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无规定不责罚原则等。
法律平等原则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
罪刑法定原则规定了法律应当明确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种类和限度。
法无规定不责罚原则指出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某一行为是犯罪行为,那么就不能以此行为为由进行处罚。
2.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者在法律面前承担的责任。
刑事责任主要通过刑罚和刑事教育来实现。
刑罚主要包括剥夺自由的刑罚和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
刑事教育则是通过帮助罪犯认识错误、重塑人格来减轻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3. 刑法规定刑法规定了哪些行为构成犯罪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刑罚。
犯罪行为主要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公民财产权利罪等。
刑罚根据犯罪的危害程度和社会危害程度而有所不同,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等。
4. 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某一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它包括犯罪主体要件、犯罪客体要件、犯罪行为要件、犯罪结果要件和犯罪主观要件。
犯罪主体要件是指行为人为实施该行为所必须具备的主体资格,例如年满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客体要件是指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客体,例如人身、财产等。
犯罪行为要件是指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行为方式,例如杀人、盗窃等。
犯罪结果要件是指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结果,例如死亡、损失等。
犯罪主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意图,例如故意、过失等。
5. 刑事法定主义原则刑事法定主义原则是刑法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犯罪行为和刑罚都必须有法律依据。
这意味着国家不能以任意的方式对待犯罪行为,必须依据法律来进行判断和处理。
6.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其他法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方面,刑法是国家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它与宪法、民法等其他法律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统一性。
刑法重要知识点总结
![刑法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474ed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1.png)
刑法重要知识点总结刑法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学中所蕴含的思想基础,是规范刑法适用和刑罚确定的依据。
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刑法原则:刑法适用和刑罚确定的根据应当是明确规定在法律上的,不得凭空设定刑罚。
2. 罪刑法定原则:所有犯罪行为都必须在法律上获得明确的规定,不得无法律依据地定罪、量刑。
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的行为和犯罪的责任应当相适应,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与刑罚程度应当匹配。
4. 人权保护原则:刑法不能剥夺公民基本的人权和自由权,要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5. 公正原则:司法机关在刑事审判中应当公正、公开、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对于犯罪行为应当进行公正的定性和量刑。
6. 法定刑罚原则:刑法对于犯罪态度和罪行的刑罚应当以明确规定在法律上为基准,不得另行设定刑罚。
以上这些基本原则构成了刑法学的基础理论,为刑法规范和刑罚规定提供了依据。
同时,这些基本原则也为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提供了行使职责的指导原则。
二、刑法的犯罪概念刑法对于犯罪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客体、主体和行为。
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公共利益,主体是指犯罪行为的执行者,行为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内容。
其中客体和主体是犯罪的基本要素,行为是犯罪的主要内容。
刑法对于犯罪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犯罪的客体:刑法涉及的客体主要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安全、社会公共秩序和国家机关等。
不同的犯罪行为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程度不同,对于不同的犯罪行为应当有所区别对待。
2. 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体一般包括刑法所涉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不同身份的主体对于犯罪行为的定义和处罚规定也可能不同。
3. 犯罪的行为:犯罪的行为主要包括犯罪的方式、犯罪的结果、犯罪的目的和犯罪的后果等。
不同的犯罪行为往往涉及不同的行为内容和犯罪动机,因此其犯罪行为在定义和处罚上也有所不同。
2017司法考试笔记整理(刑法)
![2017司法考试笔记整理(刑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f609042b160b4e767fcff6.png)
2017年司法考试笔记整理——刑法宋杰考点一:刑法的基本原则命题要点一:罪行法定原则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关系1.《刑法》第63条第2款规定,没有减轻处罚情节,但根据案情需要减轻处罚的,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才能减刑。
2. 寻衅滋事的行为只有造成了社会秩序眼中混乱的,才可能当做犯罪行为定罪处罚。
3. 对于“医闹”事件,如果医院过错在先,即使家属存在过激行为,也是情有可原,不能轻易将其认定为犯罪行为。
4. 刑法中禁止令仅适用于管制和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其适用不得妨碍犯罪分子的正常社会生活。
5.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属于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要求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否则不成立犯罪。
6.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行为在客观上不能危及公共安全,故不成立危害公共安全相关犯罪。
7.据不允许为了所谓的效率而突破司法程序规定。
8.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民主主义、尊重人权主义正体现了执法为民这一本质要求。
9.作为刑法基本原则的罪行法定原则,其理念和内容不仅约束立法者,同样约束司法者。
10.刑法规范具有行为规范的性质,即通过立法、司法与执行,引导公民守法、社会向善。
11.拒不支付劳动报酬,①尚未造成严重后果,②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③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2.刑法具有法益保护机能与权力保障机能。
命题要点2:罪行法定原则的内容1.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排斥习惯法——成文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严格的罪刑法定;刑罚法规的适当——确定的罪刑法定。
2.司法机关、立法机关都不得进行类推解释。
3.不同犯罪行为有不同的描述方式,而描述方式本身跟明确性与否并无直接关系。
4.刑法不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不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5.实现刑与罪的均衡协调;在行刑方面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注重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的消长变化情况,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2017刑法知识点总结
![2017刑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43044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a.png)
2017刑法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一般规定第一章:总则刑法是国家制定的,以刑法规范国家的刑事活动。
刑法的目的是对犯罪行为进行罚处,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犯罪和刑事责任第一节:犯罪刑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犯罪行为,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等。
对于不同的犯罪行为,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了刑事责任的种类和适用情形。
刑事责任包括主体责任、附带责任和减轻责任。
刑事责任的适用情形包括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等。
第三节:刑罚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和适用情形。
刑罚包括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拘役、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等。
刑罚的适用情形包括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可以并处的情形。
第二部分:罪第三章:危害国家安全罪刑法规定了一系列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包括叛国罪、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等。
第四章: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刑法规定了一系列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罪名,包括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等。
第五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刑法规定了一系列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罪名,包括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罪、非法搜查罪、非法拘禁罪等。
第六章:侵犯财产罪刑法规定了一系列侵犯财产的罪名,包括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抢夺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等。
第三部分:刑法适用和适用程序第七章:刑法适用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法无明文不解、罪刑相适应、量刑分级、适用法律、适用新法和旧法等。
第八章:刑法适用程序刑法适用程序包括开庭审理、不公开审理、速裁程序、简易程序、逮捕必要性审查程序等。
第四部分:刑法责任和刑事制裁第九章:刑法责任的免除和减轻刑法规定了一系列刑法责任的免除和减轻的情形,包括自首、立功表现、坦白、赔偿损失、自愿投案、情节轻微等。
刑法知识点重点总结
![刑法知识点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0dc0a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5.png)
刑法知识点重点总结一、罪刑法定罪刑法定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即任何行为在成为刑事犯罪前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罪刑法定的含义包括:罪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能任意制造新罪名;刑罚必须有法律规定,不能任意加重或减轻刑罚。
二、行为人和刑事责任行为人是指从事犯罪行为的主体。
刑法规定,行为人应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具有完全或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才能够承担刑事责任,否则就不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能力包括自然人的年龄和精神能力,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刑事责任能力。
三、违法行为与刑事犯罪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具有犯罪构成要件,经过司法审判认定有罪的行为。
四、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般包括主体、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等要素。
主体要素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一般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客体要素是指被侵害的权益或利益,一般包括财产、生命、健康等。
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外部表现,如犯罪行为的方式、手段、结果等。
主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实施者的犯罪动机、目的和主观上的特定要求。
五、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体一般包括:普通主体和特殊主体。
普通主体是指一般情况下都可能犯罪的主体,包括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特殊主体是指在一定情况下特定的主体才能成为犯罪主体,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
六、参与犯罪的责任参与犯罪的责任包括:正犯、从犯和自愿放弃犯罪。
正犯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承担直接的刑事责任。
从犯是指在犯罪行为中起辅助或支持作用的人,也承担刑事责任。
自愿放弃犯罪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之前自愿放弃犯罪的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免除刑事责任。
七、共同犯罪和连带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共同实施一起犯罪行为的行为,都承担刑事责任。
连带犯罪是指阻止从犯人利的要求构成,阻止实施犯罪行为的行为人,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八、刑法的主要犯罪种类刑法的主要犯罪种类包括:侵权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公民人格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侵犯民主权利罪、侵犯公共财产罪、危害国家安全罪等。
刑法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
![刑法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93c4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a.png)
刑法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刑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法律规范。
它规定了罪行的种类、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和适用条件等内容,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因为不慎而触犯刑法,因此了解刑法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刑法知识点进行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罪与刑刑法规定了多种犯罪行为,并对犯罪行为作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罪与刑是刑法的基本概念,犯罪行为是经过法定程序证实的,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刑罚是对犯罪行为者进行的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刑法规定了不同的罪行和相应的刑罚措施,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等。
第二章犯罪第一节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某一犯罪的必备条件。
刑法规定了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行为、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三个方面。
犯罪行为是指人们故意或者过失地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主观方面是指犯罪分子故意或者过失地进行犯罪行为的内在心理状态,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实际行为表现。
只有当三个方面都具备时,才能构成犯罪。
第二节犯罪的种类刑法规定了多种犯罪的种类,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危害人身权利、民主和其他犯罪等。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包括:叛国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包括: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危害人身权利的犯罪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等。
第三节犯罪的防止和制裁刑法规定了对犯罪的预防和制裁措施。
对犯罪的预防措施包括:教育、宣传、监督等手段来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对犯罪的制裁措施包括:对犯罪行为者进行刑事责任的追究和相应的刑罚措施来制裁犯罪行为。
第三章刑法适用第一节适用法律的权利和义务刑法规定了对不同对象的刑罚适用规定。
刑法规定了对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士的刑罚适用规定,包括适用法律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实施管辖与追诉刑法规定了刑事案件的实施管辖和追诉的程序。
【5A文】2017法硕考研刑法学必背知识点100条(5)
![【5A文】2017法硕考研刑法学必背知识点100条(5)](https://img.taocdn.com/s3/m/12ea0bf728ea81c758f57894.png)
2017法律硕士考研刑法学必背知识点100条(5)81、只有真真正正的控制人质、近亲属等第三方基于对人质"人身安危"的担忧而交付财物的,才能认定为绑架罪。
由此决定:(1)假借绑架的名义勒索财物的,只能成立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与诈骗的想象竞合犯);(2)近亲属等第三方误以为人质出车祸、嫖娼被抓等需要"拿钱赎人"而交付财物的,只能认定为抢劫罪。
82、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杀人,都成立抢劫罪一罪。
但是,在抢劫行为之后灭口杀人的,则应当与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换言之,抢劫罪只能包容抢劫行为之前和抢劫行为之中的杀人行为,但不能包容事后的灭口杀人。
一定要记住:能包容灭口杀人的只有绑架罪。
83、能包容妨害公务罪(轻伤以下)的只有3个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其中,第3个是选择性罪名,尤其要注意走私毒品罪。
但即使是述3个罪名,如果致人重伤或死亡的,依然要与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84、财产性犯罪虽然已经既遂,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依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对上述"现场",应做扩大解释,包括被害人能挽回损失的整个过程。
可见,对"现场"进行扩大解释的后果实际上是将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向后延迟了一段时间。
但是,对人身性犯罪,则只能进行字面解释的"现场"正当防卫。
85、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有三个共同点:(1)都没有犯罪的停止形态。
意即,要么既遂要么无罪;(2)都没有犯罪目的和动机。
意即,犯罪目的和动机只能出现在直接故意犯罪中;(3)都只能是结果犯。
意即,如无犯罪结果,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本身不能成立。
8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如果致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而非抢劫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考点总结(简略版)
总则部分:
一、刑法概述
1.刑法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机能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3)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刑法的适用范围
(1)空间效力:
①国内犯:属地管辖;
②国外犯:属人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
(2)时间效力:溯及力:禁止溯及既往(我国采纳从旧兼从轻原则)
二、犯罪论
1.刑法概说
(1)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分类
2.犯罪构成
(1)违法性:
①危害行为:
A.刑法禁止的行为不是犯罪故意支配下实施的任何身体动作,而是在客观上可能侵犯法律保护的利益的行为;
B.作为与不作为危害行为;
C.持有行为
②行为对象:是指实行行为所作用的物、人、组织
③危害后果:危害行为给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所造成的现实侵害事实与现实危险状态
A.分为:侵害犯与危险犯
B.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a.意义:影响罪数的认定;影响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判定;影响过失犯罪是否成立的
判定;影响结果加重犯的认定。
b.特点:共性:客观性;顺序性;相对性;规律性;复杂性
特殊性:诈骗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等都具有特殊的因果关系发展进程
c.认定:合法则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与危险的现实化
④特定身份:必须是在行为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前就已经具有的特殊资格或者已经形成的特殊地位。
⑤不存在违法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等都属于违法阻却事由。
(2)责任性:
①故意/过失:
A.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要求行为人认识所有的客观构成要件事实,所以任何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都是特定的。
B.事实认识错误:
a.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因果关系的错误。
b.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C.过失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
②目的与动机:部分犯罪的责任要件要素,只要求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即可,不要求有与之相对应的客观事实;
③刑事法定年龄;
④刑事责任能力;
⑤期待可能性;
⑥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
(3)故意犯罪形态
①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②犯罪未遂:着手后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叫做犯罪未遂;
③犯罪中止:着手后由于意志以内的原因未得逞的叫做犯罪中止。
3.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的基本原理
(2)共同正犯:两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的情况,采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
(3)间接正犯:行为人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实现的,就是间接正犯。
(4)狭义的共犯:包括教唆犯与帮助犯
(5)承继的共犯:当先行为人实施了某犯罪的一部分实行行为,后行为人故意参与该犯罪时,成立共同犯罪。
(6)其他类型的共犯:片面共犯、不作为的共犯等
(7)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处罚原则:包括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4.罪数
(1)罪数的区分:罪数区分的意义在于正确的定罪量刑
(2)单纯的一罪:包括继续犯、法条竞合
(3)包括的一罪:包括连续犯、集合犯、吸收一罪、狭义的包括一罪
(4)科刑的一罪:结合犯、想象竞合犯、牵连犯
(5)数罪的认定
三、刑罚论
1.刑罚的体系
(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2.刑罚的裁量
(1)量刑概述:包括“减轻”、“从重”、“从轻”
(2)量刑情节:包括累犯、自首、坦白、立功
(3)量刑制度:数罪并罚制度;缓刑制度
3.刑罚的执行
(1)减刑制度
(2)假释制度
4.刑罚的消灭
(1)时效
(2)赦免
分则部分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1.危害国家、颠覆政权的犯罪
2.叛变、叛逃的犯罪
3.间谍、资敌的犯罪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2.破坏公用工具、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3.实施恐怖、危险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4.违反枪支、弹药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5.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2.走私罪
3.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4.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5.金融诈骗罪
6.危害税收征管罪
7.侵犯知识产权罪
8.扰乱市场秩序罪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1.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
2.侵犯性自由的犯罪
3.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
4.其他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五、侵犯财产罪
1.毁坏财物的犯罪
2.取得财物的犯罪:又分为转移占有的犯罪与不转移占有的犯罪
3.不履行债务的犯罪
4.其他侵犯财产的犯罪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1.扰乱公共秩序罪
2.妨害司法罪
3.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4.妨害文物管理秩序罪
5.危害公共卫生罪
6.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7.走私、叛卖、制造、运输、毒品罪
8.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9.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七、贪污贿赂犯罪
1.贪污类型犯罪
2.贿赂类型犯罪
3.其他犯罪
八、渎职罪
1.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罪
2.司法工作人员的渎职罪
3.特定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罪
九、危害国防利益罪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