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复习一

哲学与人生复习一
教学题目
复习课(一)
授课时数
2节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班级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学业基础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大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成年期
过度的阶段。他们已经开始对人生进行思考,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并不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以及人生选择以后怎样进行人生行动。
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是第一章的重点内容,它清晰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同时能够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依据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本课着重阐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引导学生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第一课“人生选择”是前提,这一课告诉学生人生选择以后怎样进行人生行动。
A.要尽可能做到不开发不伤害自然资源
B.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C.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努力改变自然的规律
D.人类虽然不属于自然,但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回顾第一课知识,展示、分析练习题
回顾第一课知识,展示、分析练习题
学生做练习,记录重点知识点
学生做练习,记录重点知识点
40分钟
40分钟
学、正确,才能走好人生每一步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
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
重点知识点: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前言1、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物质: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抽象。

2、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

首先,自然界是物质的。

其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第三,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4、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5、可能:可能是指包含在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6、现实:是指实际存在着的事物。

7、可能与现实的关系:可能与现实具有质的区别。

一方面,可能与现实是对立的;另一方面,可能与现实是统一的。

8、人生发展:人生发展是一个可能与现实相互转化,即在现实中不断产生出可能,可能又不断变为现实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客观实际的多样性为个人的人生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9、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做到:首先,要学会选择。

其次,要善于选择。

第三,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不能与不为的关系。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是绝对的。

3、为什么人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首先,人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

其次,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最后,人的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4、规律的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级)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级)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2015级)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P4D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实事求是:P5D2所谓"实事求是。

,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运动:P17D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规律:P21D2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自觉能动性:P27D2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6、联系:P44D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7、发展:P58D2发展的实质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8、新事物:P59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9、旧事物:P59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

10、矛盾:P70D3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11、内因:P76D1哲学上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12、外因:P76D1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13、实践:P84D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4、认识:P84D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5、现象:P97D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16、本质:P97D1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7、真像P101D3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18、假象:P101D3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的、歪曲的表现。

哲学与人生提纲

哲学与人生提纲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释这句话的含义?答:【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 : “三纲八目”的内容,解释“八目”中每一目的内涵。

看法:“八目”与当代青年的人生发展?答:“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目。

“三纲”与“八目”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及其现实的依据的。

三纲以“止于至善”总揽“明明德”、“亲民”两个子纲,两个子纲下统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德目。

八个德目又以修身为核心,依序递进,并把前几个德目的重心落在第一个子纲上——“明明德”,把后几个德目的重心落在第二个子纲上——“亲民”。

这样,三纲八目以独特的框架构建了一个封建士人的人生图式,为"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的天下读书人规定了一个人生理想,也规定了一个人生方向。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

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物格而后知至。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脚踏实地,从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 照规律办事,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 少走弯路、错路。
•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意义 •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 3、客观实际的含义 • 4、实事求是的含义 • 5、什么是人生的客观实际? • 6、如何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
7、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 条件的是( )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8、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 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9、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 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 灾 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 规律,限制某些顾虑发生作用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 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 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 律
4、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 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 不成的事情
多项
2.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 观 C、实事求是 D、一切从书本出发
判断题
1、任何人生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 2、孟子说: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 和” , 这种说法说明了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 3、“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说明人际交往要 主动热情。 ( ) 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 到达彼岸。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 ( )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1.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 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 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本质” 和“现象”3.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4.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5. “唇亡齿寒”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6.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人际和谐的重要性7.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8.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是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9.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10. 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

” 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

这说明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11. 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

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

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

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

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12. 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这说明的哲理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1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说明了(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14. “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

15.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体现的道理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6. 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17. 三十年里,陈景润、张海迪、中国女排、杨利伟、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感动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哲学与人生》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与人生》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与人生》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整理版]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整理版]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哲学与人生》分为五个单元,每单元三课,共十五课。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本单元以人生选择为起点,要求脚踏实地,从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规律办事,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少走弯路、错路。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客观实际2.人生的客观实际①个人的主客观条件②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3.怎样看待过去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运动的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怎样才是善于行动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1.自觉能动性2.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3.怎么理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本单元从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顺境与逆境,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促进自身更好发展。

第四课普遍联系和人际和谐1.联系①含义、特征、表现方式②普遍联系观点的要求2.人际关系的含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特征3.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的要求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1.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别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顺境与逆境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1.两点论2.内因与外因①含义②两者的联系3. P51案例分析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却成淮阴侯,怎样看待顺境与逆境第三单元坚持始建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本单元要求掌握科学思维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开拓创新,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1.实践①含义②特点2.实践与认识3.P70案例分析:①失败与成功的联系②将失败转化为成功4.怎样做到知行统一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1.现象、本质①含义②关系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要领3.明辨是非的积极作用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1.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2.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本单元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高二年级《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高二年级《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高二年级《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一、名词解释:1.联系:P34联系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发展:P46发展的实质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前进和上升的运动。

3.新事物:P47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4.旧事物:P47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

5.矛盾:P58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6.内因:P64哲学上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7.外因:P64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二、问答题:1.怎样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P35(1)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个事物都是这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中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

(2)联系是客观的。

不论是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哪些表现?P40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种普遍联系是通过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表现出来的。

物质世界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持续联系和间接联系,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有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有偶然的联系和必然的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等。

3.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P40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1)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联系,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而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

4.如何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P41-P42(1)学会共处,关健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承认多样性、尊重多样性。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1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1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1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1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学习目标)1.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2.了解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3. 学会将个人理想融人共同理想之中,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青年时曾三次修改自己的志愿。

他们的做法告诉我们( )。

A.社会理想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B.有了社会理想就能实现个人理想C.社会理想服从于个人理想D.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2.胡锦涛同志曾说:“人为什么要活着?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

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这说明( )。

A.个人理想可有可无B.个人理想融人社会理想才会有真正的价值C.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矛盾的D.个人理想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理想3.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说明( )。

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4. 中国十大杰出农民的吴江青年王平,几年来带领伙伴疏浚河流100多条,复垦造田近5000亩,这是位把“挖泥大王”当做自己理想的农民。

下列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

A.自觉把个人理想的实现融人社会共同理想之中B.个人理想的实现是自己主观努力的结果C.个人理想的发展受社会条件和发展规律的制约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5. “饮长江水”是北方几代人的梦想。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论证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兴建。

“南水北调”工程从设想到开工说明了( )。

A.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人生奋斗的目标B.理想都可以转化为现实C.理想只有经过奋斗才能转化为现实D.崇高理想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冲力量6、在边疆的40年里,救死扶伤是吴登云一直坚持的理想,他为病人无偿献血30余次,总计7000多毫升,超过了一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治液的总量,为了抢救烧伤的婴儿,他从自己腿上制取了13块皮肤。

哲学与人生总复习

哲学与人生总复习

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新事物和旧事物: (1)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的东西。②旧事物:是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 而驰的东西。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①是否符合客观规律;②有没 有强大的生命力;③有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3)反对几种判断新旧事物错误标准:①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 后来判断。②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 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 上判断新旧事物。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还因为:社会领域的新生事物符合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彻底的否定
二.意识
如何理解意识、或如何判断是否属于意识范畴:人的想法、念头、 观念、观点、看法、意见、感觉、理解都是意识,比如感到肚子 饿,对哲学的看法,对知识点的理解等都是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 动地改造世界,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 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2.对应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 主观符合客观
《哲学与人生》全书基本框架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的唯物论 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人生观
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物质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2.物质的唯一特性的是:客观实在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存在方式:运动

哲学与人生-期末总复习

哲学与人生-期末总复习
A.人的社会性 B.社会劳动 C.社会关系 D.人的理想道德

• “把握好人生的航标,顺利驶过顺境的险滩”,这说明 身处顺境我们应该( )
A、自鸣得意 C、提高警惕,具有忧患意识 B、贪图享乐 D、不思进取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涵 的哲理是( )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 下列关于理想与信念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信念是理想实现的保证 B.理想与信念是彼此孤立且毫无关系的 C.理想是信念的延续 D.理想与信念是密切相连的
• 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 行公开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 思想家。前三名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 达尔文。他们推选的依据应当是( )
* 如今“下岗”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一切艰苦工作岗位却 出现了职工队伍萎缩的现象,有些职工宁可下岗,也不愿坚 守工作岗位。以下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是( ) A.对职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客观实际 B.艰苦的工作岗位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C.工作岗位的差别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D.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矛盾的
* 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客观实际是做出
P17
• 物质运动
是有条件的,存在于—— 是有规律的 : 含义:P21 特点: 客观的 普遍的
客观规律
• 自觉能动性 P27
含义:人能动地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表现: *客观规律和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P34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辩证法)
• 唯物辩证法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15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15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5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学习目标1。

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2。

理解个性自由的含义及其与社会约束的关系:3。

加强训练,努力做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和社会本质的全面丰富,还指( )。

A。

个别人的发展 B。

大部分人的发展C.每个人的发展 D。

杰出人物的发展2.下列选项中,对个性自由描述正确的是( ),A.个性自由就是我行我素B。

个性自由就是随性而为C. 个性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D.个性自由就是无拘无束3。

个人的身心和谐、协调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条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A.物质条件B。

外部条件C.先决条件D。

客观条件4.学生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古怪的衣服等是一种个性(行为习惯是个性的主要表现),但学校的纪律不允许,纪律与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 ).A.纪律不会制止个性的发展B.纪律会制止个性的发展C。

纪律只是调控人们的思想D。

纪律限制不了人们的行为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主客观条件。

下列条件属于社会物质条件基础的是( )。

A.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极大提高B。

每个社会成员个体的身心和谐及协调发展C.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极大满足D.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6。

中职生要成为德能兼备的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必须().①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②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提高动手能力③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④加强身心锻炼,提高身心素质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7。

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是( )。

A。

个性自由是绝对的,社会约束是相对的B。

两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C.两者只有对立,没有统一D。

完全摆脱社会约束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8. 下面不属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点选项是(A.人的素质全面提升 B社么本质的全面丰富C.社会每个成员的发展 D社会每个成员文化程度的提高主的通知书,说到哈佛相中学教师职2012年“80后" 深圳女孩张佳妮收到来自哈佛大学教师职位的通知书说到,哈佛相中女儿主要原因时,父亲说:“中学时她喜欢到操场跑步、打篮球来释放学习压力:大学时女儿的是广播台的主播、论队的辩手、艺术节的主持人……也许女儿并没有哪项专长特别优秀,但并没有短板的她综合素质却非常出色。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2015级)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2015级)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2015级)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P4D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实事求是:P5D2所谓"实事求是。

,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运动:P17D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规律:P21D2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自觉能动性:P27D2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6、联系:P44D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7、发展:P58D2发展的实质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8、新事物:P59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9、旧事物:P59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

10、矛盾:P70D3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11、内因:P76D1哲学上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12、外因:P76D1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13、实践:P84D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4、认识:P84D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5、现象:P97D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16、本质:P97D1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7、真像P101D3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18、假象:P101D3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的、歪曲的表现。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

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

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哲学与人生总复习

哲学与人生总复习
3、一个人做出的目标的选择和实现目 标做出努力的选择要高度一致,才能 最大限度地去实现目标,成就个人的 成功。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与运动 二、按规律办事
一、物质与运动 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 方式
2.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从前有个人,名叫无赖,借了名叫诚实的人的钱。 借期到后,诚实向无赖索钱,无赖不给。 无赖曰:
要求:
2、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从书本出发,轻视实际,照搬书上 的道理,盲目运用在生活中是错误的; (纸上谈兵)
从狭隘的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 作用,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也是错 误的。(拔苗助长)
要求:
3、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握事物的发展 规律,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人们能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
美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最近培育出 一种新型番茄,呈现出奇异的紫色,还具有预防 癌症和心肌梗塞的功能。
规律: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 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界 不 能 被创造
特点一:客观性
不 能 被 消 灭
太阳不 可能从 西边出

特点二:普遍性
人 类 思 维
如何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制约因素
客观 因素
客观规律 客观条件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按客观规律办事 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主观因素
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条件的 制约,但客观条件却又给人发挥 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不顾实际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错 误的,但那咱认为客观条件会妨 碍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在客观 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归纳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归纳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归纳哲学与人生是一对密切相关的主题,通过对哲学思想和人生经验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全面发展的个人。

本文将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哲学的定义与功能哲学是一门广泛而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对存在、知识、价值、道德等基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哲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性的分析和推理,探讨人类存在的真理和本质,并从中获取智慧与洞见。

哲学在人生中的功能包括:提供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工具,指引人们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启迪人们的心灵,开拓人的思维。

二、哲学的核心学派1. 古代哲学古代哲学包括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两大体系。

希腊哲学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探讨了存在、知识、道德等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以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为主要流派,探讨了人类道德、社会秩序、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

2.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包括实证主义、唯心主义、存在主义、批判理论等多个学派。

实证主义注重科学实证,强调对现象和事实的研究;唯心主义关注主体心灵和意识的作用;存在主义探讨人的存在和自由意志的问题;批判理论则关注社会批判和权力问题。

三、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

人们通过思考自己的存在、自由和选择,不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理想,并且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实现。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人生的真实性与有限性,从而珍惜当下,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和幸福。

四、道德与伦理道德与伦理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原则。

道德是指人们对待他人和自己应该有的行为规范,包括善恶、正义、义务等。

伦理则进一步探讨了道德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在不同的伦理学派中提出了不同的道德观和伦理原则。

五、人生的过程与发展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面对各种情况和选择时,需要理性思考和积极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本质”和“现象”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5.“唇亡齿寒”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8.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是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9.“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10.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

”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

这说明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1.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

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

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

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

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2.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这说明的哲理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说明了(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14.“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

1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体现的道理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6.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17.三十年里,陈景润、张海迪、中国女排、杨利伟、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感动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以偶像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18.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既有量变,又有质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具体体现在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质变体、筑固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19.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

这表明
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0.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要求我们要
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建立真正的友谊
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
21、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经过变轨后,飞船顺利进入轨道。

“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

请回答:
(1)有人认为变轨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改变规律。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同意。

因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不能创造规律,不能消灭规律,不能改变规律。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神舟七号”的变轨成功不是改变规律,而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2)对待规律应坚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2从职校中走出来的毕业生,事业有成者有之,庸庸碌碌者有之,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者也有之。

其实,这种差别在学校期间就出现了。

有的同学
上职校是出于无奈,把自己定位于中考的失败者,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认为上职校就是混三年。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新的人生起点,努力学习,一切从头开始。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人生的一次机遇,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项,在校学习期间就是学习的有心人。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

(2)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第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人格与境遇的关系。

第二,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要求我们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第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必胜的信念,不要放弃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和希望。

第四,积极地面对挫折与逆境,还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因素。

2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则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的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

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请回答:
(1)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答:第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也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

第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互联网出现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答:加强法制,加强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