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98异常毒性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释放度检查法
文件内容: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2、引用标准 (2)3、简介 (2)4、仪器装置 (2)5、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2)6、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4)7、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6)8、更改信息 (6)颁发部门:分发清单: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和结果判定,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释放度的测定。
2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释放度测定法”。
2010年版P2763 简介释放度测定法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 仪器装置4.1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
4.2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第二法),并与网碟组成其桨碟装置。
4.2.1网碟用不锈钢制成,分上层和下层网碟,其形状和尺寸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项下所示附图。
4.2.2搅拌桨的下端与上层网碟的距离应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
5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5.1测定法照各品种中“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内完成,并及时补充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释放介质,按照各品种项的规定的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
2010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和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共2册作者: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9-1册数:16开2册定价:665元优惠价:498元内容简介(一)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定价:285.00元《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主要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对于各项药品质量检测方法、各类制剂以及生物测定、中药等诸多方面检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重要依据和补充。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编写。
现已出版发行。
(二)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目录:片剂注射剂酊剂栓剂胶囊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眼用制剂丸剂植入剂糖浆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膜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散剂耳用制剂鼻用制剂洗剂冲洗剂灌肠剂搽剂涂剂涂膜剂凝胶剂贴剂一般鉴别试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火焰光度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二部)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国内常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气相色谱法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分子排阻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相对密度测定法馏程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凝点测定法旋光度测定法折光率测定法黏度测定法pH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氧瓶燃烧法氮测定法乙醇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测定法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维生素A测定法维生素D测定法(第一法)氯化物检查法硫酸盐检查法硫化物检查法硒检查法氟检查法检查法铁盐检查法重金属检查法砷盐检查法铵盐检查法干燥失重测定法费休氏水分测定法炽灼残渣检查法易炭化物检查法残留溶剂测定法热分析法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制药用水的电导率测定法溶液颜色检查法澄清度检查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结晶性检查法粒度与粒度分布测定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可见异物检查法崩解时限检查法融变时限检查法溶出度测定法释放度测定法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最低装量检查法片剂脆碎度检查法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剂的雾滴(粒)分布测定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青霉素酶活力测定法β-内酰胺抗生素高分子杂质测定法异常毒性检查法热原检查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升压物质检查法升压素生物检定法降压物质检查法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锥入度测定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拉曼光谱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过敏反应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生物活性效价和生物活性限度测定的统计方法灭菌法抑菌剂效力检查法玻璃酸酶测定法肝素生物测定法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缩宫素生物测定法胰岛素生物测定法精蛋白锌胰岛素延缓作用检查法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洋地黄生物测定法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卵泡刺激素(FS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卵巢增重法黄体生成素(L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精囊增重法降钙素生物活性测定生长激素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滴定液分析天平使用与称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中药补充部分中药丸剂中药散剂中药颗粒剂中药片剂煎膏剂(膏滋)中药糖浆剂合剂中药胶囊剂酒剂膏药中药注射剂搽剂洗剂涂膜剂中药眼用制剂贴膏剂凝胶剂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一部)薄层色谱扫描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水分测定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甲醇量检查法浸出物测定法鞣质含量测定法膏药软化点测定法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酸败度测定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定价:380.00元收载的内容主要是各项仪器常规使用的基本的规范性操作。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中药补充部分20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 简述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中药材中的铅、镉、砷、汞、铜进行限量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应配备有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和适宜的氢化物发生装置,并具有氘灯或塞曼效应背景校正功能;铅、镉、砷、汞、铜等元素的空心阴极灯;普通或热解涂层石墨管;乙炔气、高纯氩气或高纯氮气;空气压缩机及冷却循环水泵等。
2.2 微波消解仪内罐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具有适宜的耐压密封装置和过压安全保护装置;具有程序控制、功率可调的微波发生装置;可采用适宜的方式监控反应罐内的温度和压力。
2.3 电热板应具有温度均匀的加热表面和温度控制装置。
2.4 纳氏比色管或量瓶应尽可能使用耐腐蚀的塑料器具,以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为好,玻璃器皿易吸附或吸收金属离子,因此仅适于短时间内对溶液的容量使用。
3 试药与试液3.1 铅、镉、砷、汞、铜单元素标准溶液及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杨树叶中国剂量科学研究院提供,单元素标准溶液用于制备标准曲线,杨树叶或茶树叶可作为工作对照物质,检查方法的可靠性。
3.2 硝酸、高氯酸应采用高纯试剂,盐酸、硫酸、磷酸二氢铵、硝酸镁为优级纯,碘化钾、抗坏血酸、盐酸羟胺为分析纯,使用前应检查各试剂中的相关金属元素含量符合测定的要求。
3.3 水去离子水或用石英蒸馏器蒸馏的超纯水,使用前应检查其中的相关金属元素含量符合测定的要求。
3.4 25%碘化钾溶液取碘化钾25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3.5 10%抗坏血酸溶液取抗坏血酸10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3.6 含1%磷酸二氢铵溶液和0.2%硝酸镁溶液的混合溶液取磷酸二氢铵1g,硝酸镁0.2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3.7 1%硼氢化钠和0.3%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取氢氧化钠3g,加水1000ml使溶解,加入硼氢化钠3g,使溶解,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3.8 4%硫酸溶液取硫酸4ml,加入水中稀释,并加水至100ml,即得。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药品检验工作,保障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制定的。
操作规程于2010年发布,经过多年实践和修订,已成为国内药品检验领域的指导性文件。
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药品检验的一般规定、基本要求、检验的方法和设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在药品检验的一般规定中,操作规程明确指出了药品检验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药品检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药品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检验,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
药品检验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检验、全面检验、准确检验、现场检验和监督检验等。
操作规程还针对药品检验的方法和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药品检验的方法包括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检验等多个方面。
物理检验主要是通过对药品的外观、形状、尺寸等进行检验,以验证产品的合格性。
化学检验则是通过对药品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成分符合规定。
生物学检验则是对药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和有关因素进行检验,以保障使用药品的人民群众的安全。
在操作规程中,质量控制也是一个关键内容。
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对检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了处理。
质量控制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的采购、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的贮存和运输等。
通过对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可以确保药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操作规程的发布对于改善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保证药品的质量,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减少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健康风险。
操作规程的实施也提高了药品监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了药品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然而,操作规程的实施仍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小型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检验方面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操作规程的要求。
另外,一些地方在药品检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一些药品的质量监管不到位。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检验设备和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监管,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
异常毒性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异常毒性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异常毒性检查的基本操作,为异常毒性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小鼠法进行的异常毒性检查。
4. 职责:QC异常毒性检查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程序:5.1. 实验用具:天平(精度0.5g,小白鼠称重用)、小白鼠固定装置、注射器(精度0.02ml)、针头、刻度吸管、洗耳球、砂轮、试管、试管架、时钟、75%酒精棉球、玻璃铅笔。
稀释剂: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或其他规定的溶剂。
5.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5.2.1. 用75%酒精棉球擦手消毒;5.2.2. 取供试品适量,加入试管架上的试管中,并标明批号;5.2.3. 加入规定的稀释剂,制成规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
5.3. 实验动物:健康无伤,体重17-20g小白鼠,做过本实验的小鼠不得重复使用。
检查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小鼠5只,按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给药途径,每只小鼠分别给予供试品0.5ml,给药途径有以下几种:5.4.1.静脉注射5.4.1.1. 将小鼠放入固定器中,使尾巴暴露在外。
5.4.1.2.用75%酒精棉球擦拭鼠尾注射部位。
5.4.1.3.尾静脉注入供试品溶液,注射速度4~5秒,如注射部位皮下发白且推入药液有阻力时,表示针头未插入静脉内,应重插,如药液有损失,应另取小鼠注射。
5.4.1.4.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在注射部位止血后取出小鼠,放鼠盒中,观察即时反应。
5.4.1.5.共注射5只小鼠,正常饲养。
5.4.2.腹腔注射:5.4.2.1. 一手握小鼠,用拇、食指捏住小鼠颈背部,用无名指及小指固定其尾及后肢,腹部向上。
5.4.2.2.用75%酒精棉球擦拭小鼠腹部注射部位。
5.4.2.3.腹腔注入供试品溶液。
5.4.2.4.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放鼠盒中,观察即时反应。
5.4.2.5.共注射5只小鼠,正常饲养。
5.4.3.皮下注射:5.4.3.1. 握小鼠,同腹腔注射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滴定液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滴定液1.0 简述1. 1 滴定液系指在容量分析中用于滴定被测物质含量的标准溶液,具有准确的浓度(取4 位有效数字)。
1. 2 滴定液的浓度以“mol/L”表示,其基本单元应符合药典规定。
1. 3 滴定液的浓度值与其名义值之比,称为“_F”值,常用于容量分析中的计算。
1 . 4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中国药典》20 1 0年版二部附录X V F“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2 .0仪器与用具2 . 1 分析天平其分度值(感量)应为O . l m g或小于O.lmg;毫克组砝码需经校正,并列有校正表备用。
2.2 10、2 5和5 0 m l滴定管应附有该滴定管的校正曲线或校正值。
2.3 10、15、2 0和2 5 m l移液管其真实容量应经校准,并附有校正值。
2.4 2 5 0 m l和1 0 0 0 m l量瓶应符合国家A 级标准,或附有校正值。
3.0 试药与试液3 . 1 均应按照《中国药典》附录X V F“滴定液”项下的规定取用。
3 . 2 基准试剂应有专人负责保管与领用。
4.0 配制滴定液的配制方法有间接配制法与直接配制法两种,应根据规定选用,并应遵循下列有关规定。
4.1所用溶剂“水”,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在未注明有其他要求时,应符合《中国药典》“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4.2采用间接配制法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根据规定量进行称取或量取,并且制成后滴定液的浓度值应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如在标定中发现其浓度值超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范围时,应加人适量的溶质或溶剂予以调整。
当配制量大于1000ml时,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按比例增加。
4.3采用直接配制法时,其溶质应采用“基准试剂”,并按规定条件干燥至恒重后称取,取用量应为精密称定(精确至4 〜5 位有效数字),并置100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配制过程中应有核对人,并在记录中签名以示负责。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中药补充部分24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1 简述很多有机磷类农药具有毒性,其残留严重危及人体健康。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了有机磷类农药(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久效磷、二嗪农、乙硫磷、马拉硫磷、杀扑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的测定方法。
本法通过提取、净化和富集等步骤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
2 仪器与用具2.1 气相色谱仪,带有氮磷检测器(NPD),载气为高纯氮(纯度>99.9999%)。
2.2 超声仪。
2.3 旋转蒸发仪。
2.4 多功能真空样品处理器(如SUPELCO,isiprep TM DL)。
2.5 活性炭小柱(120~400目,石墨碳填料0.25g,内径0.9cm,3ml)。
2.6 氮吹仪(如Organomation Associates,Inc.,N-EV AP TM 112 nitrogen evaporator)。
2.7 色谱柱:DB-17MS或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或类似极性的毛细管柱。
2.8 具塞锥形瓶、250ml平底烧瓶、棕色量瓶、移液管等。
3 试药与试液3.1 无水硫酸钠为分析纯。
3.2 乙酸乙酯、正己烷(农残级或分析纯试剂经过全玻璃蒸馏装置重蒸馏,经气相色谱法确认,符合农残检测的要求)。
3.3 农药对照品: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久效磷、二嗪农、乙硫磷、马拉硫磷、杀扑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由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及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提供,其纯度大于99%;也可以使用国际认可的、纯度要求等符合规定的进口标准物质。
4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300℃。
不分流进样。
程序升温:初始120℃,每fenzh 10℃升至200℃。
每分钟5℃升至240℃,保持2min,每分钟20℃升至270℃,保持0.5min。
理论板数按敌敌畏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凡例、通则
附件:《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凡例、通则及附录定稿会会议纪要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的统一安排,我委于2009年3月18-20日在京召开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凡例、通则及附录的定稿会。
来自病毒制品、细菌制品、血液制品、生物技术产品以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的相关委员、中检所和参与批签发的7个地方药检所的有关专家、我委生物制品标准处、业务综合处相关人员以及部分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代表共约4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凡例、9个通则及16个通用性附录的增修订进行了审定,确认了下列增修订意见,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一、凡例(一)、名称及编排项下,增订微生态活菌制品总论及体外诊断试剂的收载。
(二)、设施与生产质量管理项下第(2),修订为:人血液制品应使用专用设备并在专用设施内进行生产,不得与其他异种蛋白制品混用。
(三)“制造”项修订为“基本要求”,修订内容为:1、设施与生产质量管理项下增订:(4)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符合国家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
2、辅料及原料项下将“原料”修订为“原材料”,质量要求增订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三部的规定,“本版药典未收载者,必须制定符合药用要求的标准”修订为“本药典未收载者,必须制定符合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的标准”。
3、增订“七、生产过程中防腐剂使用的相关要求”项,增订内容为:1、抗生素的使用生产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应符合以下原则:(1)除另有规定外,不得使用青霉素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成品中不得使用抗生素作为防腐剂。
(3)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抗生素,必须使用时,应选择安全性风险相对较低的抗生素,且产品的后续纯化工艺应保证可有效去除制品中的抗生素,去除工艺应经验证;如后续工艺不能有效去除抗生素,则不得添加。
病毒性疫苗生产中应仅限于在细胞制备、细胞增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
(4)生产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时,成品检定中应检测抗生素残留量,并规定残留量限值。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取低稀释级供试液(原液或 1:10 供试液或其他供试液)2 份,每份各 1ml,分别注入平 皿中(每皿 0.5ml、0.2ml 或<0.2m1) ,每 1 个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约 15ml,混匀,凝 固后,倒置培养,计数。每份供试液所加注平板点计的菌落之和,即为每 lml 菌落数,共 得 2 组数据。以 2 份低稀释级供试液菌落数的平均值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10.4 结果报告 菌落数在 100 以内时,按实有数据报告。菌落数大于 100 时,取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第三位按数字修约规则处理。 10.5 复试
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的手术镊或剪将供试品启封。 6 供试液的制备和释稀(10 倍递增稀释法)
取供试品 10g, 加 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 100ml 水浴振荡混匀 (温度 45%) , 作为 1:10 供试液。用 1 支 1ml 灭菌吸管吸 1:10 均匀供试液 1ml,加入装有 9ml pH7.0 氯 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灭菌稀释剂的试管中,混匀,即得 1:100 供试液。以此类推,根据供 试品污染程度,可稀释至 1:103、1:104 等适宜稀释级。每递增 l 稀释级,必须另换一支吸 管。稀释时,吸管插入第 1 级稀释液内不低于液面 2.5cm,反复吸吹约 10 次,完成后将吸 管放入消毒液缸内。 7 计数方法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得过 1000cfu,那么最高稀释级是 1:10–3。 若采用允许的最高稀释级供试液进行验证试验还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回收率达不 到要求,那么应选择回收情况最接近要求的方法进行供试品的检测。如某种产品对某试验 菌有较强的抑菌性能,采用薄膜过滤法的回收率为 40%,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的回收率为 30%,那么应选择薄膜过滤法进行该供试品的检测。在此情况下,生产单位或研制单位应 根据原辅料的微生物质量、生产工艺及产品特性进行产品的风险评估,以保证检验方法的 可靠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10 10.1 检查法 平皿法
【2019年整理】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年版98异常毒性检查法
异常毒性检查法1 简述1.1 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C异常毒性检查法。
1.2 异常毒性有别于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特征,是指由生产过程中引入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毒性反应。
1.3 异常毒性检查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小鼠体内或口服给药,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小鼠出现的死亡情况,以判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供试品如不合格表明药品中含有超过正常产品毒性的毒性杂质,临床用药将可能增加急性不良反应。
2 实验材料和用具2.1 天平精度0.01mg或0.5mg,供试品、试剂称量用;精度0.1g,小鼠称量用。
2.2 实验用具小鼠固定装置(包括小鼠固定器、支架)、注射器(1ml以下,精度0.01ml)、高压蒸汽灭菌器、秒表、大称量瓶、吸管、移液管和小烧杯。
2.3 试剂75%乙醇、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或其它规定的溶剂。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除另有规定外,用氯化钠注射液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浓度制成供试品溶液。
3.1 原料药3.1.1 精密称取适量,置适宜容器中。
3.1.2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搅拌使溶解。
3.2 注射液3.2.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或瓶塞。
3.2.2 精密量取一定量药液,置适宜容器中。
3.2.3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混匀。
3.3 粉针剂3.3.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或小瓶瓶塞。
3.3.2 加入一定量规定的溶媒配成所需浓度,混匀。
除另有规定,如上述供试品不能完全溶解,应在使用时摇匀。
4 实验动物实验用的动物应从具备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资质的单位购进,供试用的小鼠应同一来源同品系,雌者无孕,健康无伤,毛色光滑,眼睛红亮、活泼,体重17~20g,在试验前及试验的观察期内,均应按正常饲养条件饲养。
做过实验的小鼠,不得重复使用。
5 用具的灭菌试验用玻璃容器、注射器、针头等与供试品及动物接触的用具,一般情况下应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121℃湿热灭菌30min。
异常毒性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异常毒性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异常毒性检查的基本操作,为异常毒性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小鼠法进行的异常毒性检查。
4. 职责:QC异常毒性检查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程序:5.1. 实验用具:天平(精度0.5g,小白鼠称重用)、小白鼠固定装置、注射器(精度0.02ml)、针头、刻度吸管、洗耳球、砂轮、试管、试管架、时钟、75%酒精棉球、玻璃铅笔。
稀释剂: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或其他规定的溶剂。
5.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5.2.1. 用75%酒精棉球擦手消毒;5.2.2. 取供试品适量,加入试管架上的试管中,并标明批号;5.2.3. 加入规定的稀释剂,制成规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
5.3. 实验动物:健康无伤,体重17-20g小白鼠,做过本实验的小鼠不得重复使用。
检查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小鼠5只,按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给药途径,每只小鼠分别给予供试品0.5ml,给药途径有以下几种:5.4.1.静脉注射5.4.1.1. 将小鼠放入固定器中,使尾巴暴露在外。
5.4.1.2.用75%酒精棉球擦拭鼠尾注射部位。
5.4.1.3.尾静脉注入供试品溶液,注射速度4~5秒,如注射部位皮下发白且推入药液有阻力时,表示针头未插入静脉内,应重插,如药液有损失,应另取小鼠注射。
5.4.1.4.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在注射部位止血后取出小鼠,放鼠盒中,观察即时反应。
5.4.1.5.共注射5只小鼠,正常饲养。
5.4.2.腹腔注射:5.4.2.1. 一手握小鼠,用拇、食指捏住小鼠颈背部,用无名指及小指固定其尾及后肢,腹部向上。
5.4.2.2.用75%酒精棉球擦拭小鼠腹部注射部位。
5.4.2.3.腹腔注入供试品溶液。
5.4.2.4.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放鼠盒中,观察即时反应。
5.4.2.5.共注射5只小鼠,正常饲养。
5.4.3.皮下注射:5.4.3.1. 握小鼠,同腹腔注射法。
异常毒性检查法
异常毒性检查法操作规程1 简述1.1 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C 异常毒性检查法。
1.2 异常毒性有别于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特征,是指由生产过程中引入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毒性反应。
1.3 异常毒性检查法系将一定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小鼠体内或口服给药,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小鼠出现的死亡情况,以判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供试品如合格表明药品中含有超过正常产品毒性的毒性杂质,临床用药将可能增加急性不良反应。
2 实验材料及用具2.1 天平精度0.01mg或0.5mg 供试品、试剂称量用;精度0.1g,小鼠称重用。
2.2 实验用具小鼠固定装置(包括小鼠固定器、支架)、注射器(1ml以下,精度0.01ml)、高压蒸汽灭菌器、秒表、大称量瓶、吸管、移液管、小烧杯。
2.3 试剂与试药 75%乙醇、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或其他规定溶剂。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除另有规定外,用氯化钠注射液按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浓度制成供试品溶液。
3.1 原料药3.1.1 精密称取适量,置适宜容器中。
3.1.2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搅拌使溶解。
3.2 注射液3.2.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瓶颈部或瓶塞。
3.2.2 精密量取一定量的药液,置适宜的容器中。
3.2.3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混匀。
3.3 粉针剂3.3.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瓶颈部或小瓶瓶塞。
3.3.2 加入一定量规定的溶媒配成所需浓度,混匀。
除另有规定外,如上述供试品不能完全溶解,应在使用时摇匀。
4 实验动物实验用动物应从具备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资质单位购进,供试用的小鼠应同一来源同品系,雌者无孕,健康无伤,毛色光滑,眼睛红亮、活拨,体重17~20g,在试验前及试验的观察期内,均应按正常饲养条件饲养。
做过本实验的小鼠,不得重复使用。
5 用具的灭菌试验用玻璃容器、注射器、针头等与供试品及动物接触的用具,一般情况下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121℃湿热灭菌30min。
2010版药品标准操作规范各种分析方法偏差汇总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58):含量测定时供试品应称取2份,如为对照品比较法,对照品一般也应称取2份。
吸收系数检查也应称取供试品2份,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
作鉴别或检查可取样品1份。
吸收系数测定法样品应同时测定2份,同一台仪器测定的2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不超过±0.3%,否则应重新测定。
2、高效液相色谱法(P81):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每份至少进样2次,由全部注样平均值(n≥4)求得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一般应不大于 1.5%。
(此规定为05版药品操作规程上描述,10版无此规定)3、气相色谱法(P102):每份校正因子测定溶液(或对照品溶液)各进样2次,2份共4个校正因子相应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多份供试品测定时,每隔5批应再进对照品2次,供试品测定完毕,最后再进行对照品2次,核对下仪器有无改变。
4、旋光度测定法(P165):4.1比旋度测定时,供试液与空白溶剂用同一测定管,每次测定应保持测定管方向、位置不变。
旋光度读数应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按规定公式计算结果。
以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
4.2含量测定时,取2份供试品测定读数结果其极差应在0.020以内,否则应重做。
5、折光率测定法(P167):取3次读数平均值。
6、非水溶液滴定法(P176):6.1酸碱滴定液的标定:同一操作者标定不得少于3份。
酸、碱滴定液标定和复标的相对平均偏差均分别不得超过0.1%、0.2%,不同操作者标定的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1%、0.2%;6.2供试品每次测定应不少于2份。
6.3原料药用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者,相对偏差不得过0.2%;用碱滴定液直接滴定者,不得过0.3%。
6.4制剂需提取或蒸干后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者,相对偏差不得过0.5%,如提取洗涤等操作步骤繁复者,相对偏差不得过1.0%。
7、氮测定法(P181):供试品测定2份,常量法相对偏差不得过0.5%、半微量法不得过1.0%;空白2份,极差不得大于0.05ml。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检查指南
厂房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产品生产的各个 环节,充分评估各区可能造成相互影响 的因素,合理规划。
2. 查看企业生产区、行政区与生活 区是否分开。
2.1 原 料 药 生 产 区、 三 废 化 处 理、 锅炉房、青霉素类高致敏性药品生产厂 房等应置于厂区最大频率下风侧。
第一节 原则 第三十八条 厂房的选址、设计、 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 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 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 操作和维护。 1. 查看厂区周边环境图、厂区总平 面图。 2. 在现场检查中注意观察厂房厂 区设计,了解厂房的周边环境 ;可参考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考查厂区总体布局是否符合本条款 要求。
第四章 厂房与设施
检查核心 企业应根据产品剂型的要求,设置 相 应 的 生 产 环 境, 最 大 限 度 避 免 污 染、 交叉污染、混淆和人为差错的发生,将 各种外界污染和不良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为药品生产创造良好生产条件。企业应 按 照 规 范、 合 理 的 设 计 流 程 进 行 设 计, 组织掌握产品知识、规范要求、生产流 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厂房设施的规 划与设计,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责任部 门应负责审核和批准设施的设计,并组 织相关验证以确认其性能能够满足预期 要求。
合办
1. 查看企业是否制定维修计划,对 厂房定期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厂房运行 始终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2. 厂房设施主管部门是否建立厂房 设施的日常检查流程,制定了厂房设施 完好标准,检查员应检查企业是否在有 指导下进行维修保养。
3. 查看是否按制定的维修计划进行 并有维修记录。
★ 建议企业在必要时,维修前进 行风险评估, 维修后进行评价,并采 取适当措施避免维修活动对生产造成影 响。
2010年版《中国药典》生物检定部分修订内容
鉴别
随着对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实验动物 减少、替代、优化(3R:Reduction、 Replacement、Refinement)的实施,对 能用理化测定的药品,生物效价测定逐 渐降为鉴别项的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如USP升压素大鼠血压升高法用于鉴别。 2010年中国药典缩宫素注射液将子宫收 缩法放入鉴别项。
建立方法时对鲎试剂及样品的要求
同时使用两个鲎试剂厂家的鲎试剂
每个品种至少三批样品(上市品种应检 测两个以上生产厂家;新药需检测连续 生产的样品)。
确定内毒素限值
一般按公式L=K/M计算。M为人每公斤每小时临床最大用药 剂量,依据药品使用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确定。 儿童用药如大于成人,以儿童为准。 为保障安全用药,对于抗感染、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 等重症用的药品、需联合用药的药品,可根据计算值适当 调整,严格至计算限值的1/2或1/3。 对于体积在100ml以上(包括100ml)的复方静脉输液类品 种,内毒素限值一般按0.5EU/ml计。其他单方静脉输液品 种除另有规定外也可按用药剂量计算,以EU/mg或EU/U表 示。 对于美国、欧洲或日本药典已收载的,并已建立细菌内毒 素检查法的品种可参考国外药典规定的限值,与按公式计 算出的数值比较,以严格者为该品种的限值。如果使用的 是国外药典的限值,应以最新版本药典为准。
附录增修订主要特点
充分验证:
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新 建或新设立项目必须经不同实验室的 共同验证或适用性研究,如注射剂安 全性指导原则对方法学的适用性研究; 中药生物活性指导原则要求对方法的 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重现性)、适用性、科 学性进行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常毒性检查法
1 简述
1.1 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C异常毒性检查法。
1.2 异常毒性有别于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特征,是指由生产过程中引入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毒性反应。
1.3 异常毒性检查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小鼠体内或口服给药,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小鼠出现的死亡情况,以判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供试品如不合格表明药品中含有超过正常产品毒性的毒性杂质,临床用药将可能增加急性不良反应。
2 实验材料和用具
2.1 天平精度0.01mg或0.5mg,供试品、试剂称量用;精度0.1g,小鼠称量用。
2.2 实验用具小鼠固定装置(包括小鼠固定器、支架)、注射器(1ml以下,精度0.01ml)、高压蒸汽灭菌器、秒表、大称量瓶、吸管、移液管和小烧杯。
2.3 试剂 75%乙醇、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或其它规定的溶剂。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除另有规定外,用氯化钠注射液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浓度制成供试品溶液。
3.1 原料药
3.1.1 精密称取适量,置适宜容器中。
3.1.2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搅拌使溶解。
3.2 注射液
3.2.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或瓶塞。
3.2.2 精密量取一定量药液,置适宜容器中。
3.2.3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混匀。
3.3 粉针剂
3.3.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或小瓶瓶塞。
3.3.2 加入一定量规定的溶媒配成所需浓度,混匀。
除另有规定,如上述供试品不能完全溶解,应在使用时摇匀。
4 实验动物实验用的动物应从具备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资质的单位购进,供试用的小鼠应同一来源同品系,雌者无孕,健康无伤,毛色光滑,眼睛红亮、活泼,体重17~20g,在试验前及试验的观察期内,均应按正常饲养条件饲养。
做过实验的小鼠,不得重复使用。
5 用具的灭菌试验用玻璃容器、注射器、针头等与供试品及动物接触的用具,一般情况下应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121℃湿热灭菌30min。
6 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上述小鼠5只,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给药途径,每只小鼠分别给予供试品溶液0.5ml,给药途径分以下几种。
6.1 静脉注射
6.1.1 捏住小鼠将其提起放入固定器内,固定,使鼠尾暴露在外。
6.1.2 扭转鼠尾,使静脉向上,取75%乙醇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使其扩张并消毒。
6.1.3 一手捏住鼠尾,一手持注射器,针尖与鼠尾成一是一的角度(小于30°)刺入静脉,在4~5s内匀速注入供试品溶液(规定缓慢注射的品种可延长至30s)。
如针头未插入静脉内,应重插;如药液有损失,应另取小鼠重试。
6.1.4 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消毒棉按住注射部位轻轻按压,防止药液外漏。
止血后,将小鼠放入鼠盒中,观察即时反应。
6.2 腹腔注射
6.2.1 一手握小鼠,用拇指、食指捏住小鼠颈背部,用无名指及小指固定其尾和后肢,腹部向上,头呈低位。
6.2.2 用75%乙醇棉球擦拭小鼠腹部的注射部位。
6.2.3 在下腹部离腹白线约0.5cm处将注射针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3~5mm,然后刺入腹腔,此时有抵抗力消失的感觉,刺入后轻拉针筒,确认无血液或肠内容物流入后,推入供试品溶液。
6.2.4 注射完毕后,轻轻将针头旋转一定角度,缓慢拔出针头,防止药液外漏。
将小鼠放入鼠盒内,观察即时反应。
6.3 皮下注射
6.3.1 握小鼠同腹腔注射法。
6.3.2 用75%乙醇棉球擦拭小鼠腹部(或背部)的注射部位。
6.3.3 皮下注入供试品溶液,可见注射部位出现泡状隆起。
6.3.4 注射完毕后,缓慢拔出针头,防止药液外漏。
将小鼠放入鼠盒内,观察即时反应。
6.4 口服给药
6.4.1 握小鼠同腹腔注射法。
6.4.2 注射器接胃管灌注针头,从小鼠口角插入口腔内,经舌面沿上腭进入食管,进针2~3cm左右,如顺利,注入供试品溶液。
6.4.3 给药完毕后,拔出灌注针头,将小鼠放入鼠盒中,观察即时反应。
7 结果判定
7.1 除另有规定外,全部小鼠在给药后48h内不得出现死亡。
7.2 如有死亡时,应另取体重18~19g的小鼠10只复试,全部小鼠在48h内不得出现死亡。
起草人:余洋(辽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复核人:王秀英(辽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