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教案
《山市》初中语文教案
《山市》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山市》的基本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生平等知识。
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市》全文。
分析并欣赏《山市》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背诵字词解释与翻译修辞手法分析文学特点探讨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山市》全文的朗读与背诵。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2.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深入领会作者通过描写山市景象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抽象概念。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提供课文的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山市》的背景和作者蒲松龄。
朗读与背诵:全班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
字词解释: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文学特点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山市》的文学特点。
小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朗读与背诵:10分钟字词解释:15分钟修辞手法分析:20分钟文学特点探讨:15分钟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课文背诵情况:检查学生的课文背诵效果。
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思考深度。
5.2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六章:课内外延伸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山市景象的绘画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上册《山市》教案
语文上册《山市》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山市》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山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山市》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课文内容:讲解课文《山市》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等。
2.3 生字词解析: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理解其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课文讲解: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等。
3.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写法和含义,让学生进行书写和阅读练习。
3.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作业4.1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5.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书写、正确性和理解程度等。
5.3 期末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2 教学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6.3 教学方法:结合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七章:教学实践7.1 课前准备:提前准备课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年级语文山市教案
七年级语文《山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市》。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进行适当的翻译和解释。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山市景象,理解山市的意义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培养学生对山市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赞赏。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市》。
2. 生词和难点解释: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山市景象,理解山市的意义和特点。
4. 讨论和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小组合作,分享对山市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和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写一篇关于山市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山市的兴趣。
2.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山市》,熟悉课文内容。
3. 生词和难点解释: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山市景象,理解山市的意义和特点。
5. 讨论和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小组合作,分享对山市的理解和感受。
6. 写作和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写一篇关于山市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四、教学评价1. 朗读和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山市》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生词和难点测试:进行生词和难点的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写作和表达评价:评估学生写的关于山市的短文,关注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山市》文本。
2. 生词和难点讲解资料。
3. 讨论和小组合作指导资料。
《山市》文言文教案设计
《山市》文言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山市》文言文的内容。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学会使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交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通过学习《山市》,使学生对古代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山市》文言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中的问题。
2.2 课文翻译学生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释,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山市》文言文的内容。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3.2 教学难点对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2 教学手段使用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
通过文言文学习软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练习机会。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5.3 单元测试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山市》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课文讲解6.1 课文分析对《山市》进行逐段分析,解释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6.2 重点词汇讲解挑选出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详细讲解和例句展示。
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第七章:练习设计7.1 朗读练习设计一些朗读练习,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语气和节奏。
教师进行评价,给出改进的建议。
7.2 阅读理解练习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山市》(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山市》(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山市》(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山市》是一本可以让我们领略到贫困山区的故事书,它非常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因为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繁荣的城市也让我们忘了大山深处还有那么多贫苦的人生活在其中。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山市》这篇文章进一步加深对贫困山区人民的了解,增加同情心和爱心。
2. 提高学生的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积累词汇,掌握语音和语法知识。
3. 通过让学生听、说、读、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随堂小测验,关于故事情节、角色形象、语言特色等问题;2. 讲解重点词汇、语音、语法知识;3. 听录音,朗读、分析文章的语音、音调和讲述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前导活动通过对贫困山区人民的图片描述和谈论,预热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山区人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2. 阅读故事阅读故事:《山市》3. 导入阶段小测验:1)主人公叫什么名字?2)为什么家乡的人都很穷?3)林子里的草比别处的多是为什么?4)为什么船上的人都笑了?5)为什么沿海地方风景不好?......4.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讲解关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问题,简要分析文章内容,让学生掌握主要思想和意图。
5. 教授语法知识讲解语法知识,如对话、词汇对应的语法知识等,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6. 语音训练朗读文章,针对文章的语调、音高、内脏音等细节进行训练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分析文章和掌握讲讲技巧。
7. 反复朗读反复朗读文章,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主题,同时让学生练习阅读和打字技能,提高学生读写速度和流畅度。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针对学生掌握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的。
首先,可以通过随堂小测验来评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其次,可以通过听录音的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更加准确地反馈自己的表现;最后,可以通过写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山市》教案
《山市》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山市》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 了解作者对山市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2. 考察学生对作者意图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去过的一个山市,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2.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山市的美好。
课堂活动:1. 让学生阅读《山市》这首诗,鼓励他们大胆猜测诗的内容。
2. 学生交流自己对于诗中“山市”两个词的理解和联想。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的意义。
4. 让学生交流自己对于诗歌主题的感受和理解。
5.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不同组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解读。
6. 引导学生根据诗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再写一遍。
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素材,创作自己对山市的描写。
2. 比较《山市》这首诗与另外一首描写山市的诗,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解读。
3. 创作与表达能力。
继续写相关内容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素材,创作自己对山市的描写。
课后作业可以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中的山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能力,描述自己希望山市具备的气息、风景、人文特色等等,让他们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与表达能力,同时也能磨练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比较《山市》这首诗与另外一首描写山市的诗,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在课后的讨论环节,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去找一首与《山市》主题相关的另外一首诗歌。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找到的诗歌,并组织一个小型的比较分析活动。
他们可以比较两首诗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分析作者用于描写山市的手法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谈论自己对于不同诗歌的喜好和理解。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山市》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山市》教案三篇-最新范文【导语】《山市》是一篇介绍山市蜃楼的妙文.文章将变幻莫测又而美妙奇特的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绘得惟妙惟肖,历历如在眼前,展示了大自然美妙绝伦的景象.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感知“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山市》教案.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一、导入新课(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二、介绍作者、作品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三、诵读课文第一遍,听课文朗读录音;第二遍,学生自读;第三遍,学生齐读.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2、根据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含.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3、学生根据课*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划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注意理解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相顾惊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2)数年恒不一见(经常)(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不久,不一会儿)(4)高垣睥睨(高墙)(5)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连绵不断)(城市)(6)历历在目(清清楚楚)(7)一切乌有(乌,同“无”)(8)黯然缥缈(隐隐约约)(9)裁如星点(裁同“才”)(10)窗扉皆洞开(窗户)(11)或凭或立(靠着)(12)倏忽如拳如豆(突然)(13)见山上人烟市肆(集市)想一想该怎样翻译.(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3)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4)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赶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四、体味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特意指出奂山山市“数年恒不一见”?为下文写神奇的“山市”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2、作者写孙公子及其朋友“相顾惊疑”,在文中有何作用?从侧面表现出“山市”的神奇,教案《山市》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3、找出并解释《山市》里表示时间的词语,再看看“山市”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明确: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无何、未见、既而、逾时等.综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①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②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先总写一笔:”高原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副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③**阶段:危楼的出现.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的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4、山市的变化是很快还是很缓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山市的变化很快,从下列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这些词语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现得很迅速,“倏忽”,表明山市变化的突然性,“无何”“未几”“既而”“逾时”等词语都表示极短的时间,表明山市的景象率化很快.5、在描写“山市”变化的过程中,那些内容是详写?那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详写:如城郭:高垣睥睨……以亿万计如危楼:风定天清……不一.略写:其它变化过程是略.可以使描写更生动,富于变化,有很强的层次感.6、文章对山市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以达到这种效果呢?明确:主要采用了以下修辞方法.夸张: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以上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五、拓展延伸1、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请用自己的话向同学和老师们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2、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作“鬼市”?你能不能用你了解的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呢?当时的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只好用迷信的方法解释它.海市蜃楼——当异地景物被阳光折射到空气稀薄的高空后,恰好造成适宜的角度,又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的传递折射回低空,平静的海面或沙漠就成了这些图像的“地面接收站”.古人认为是天上的一种大虫吐气形成的,所以称为“海市蜃楼”.六、课堂小结《山市》是一篇介绍山市蜃楼的妙文.文章将变幻莫测又而美妙奇特的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绘得惟妙惟肖,历历如在眼前,展示了大自然美妙绝伦的景象.篇二○.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重点)2、疏通课文结构,掌握课文内容,提取课文主要信息,赏析语句;(重点)3、通过各学科结合,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难点)○教学内容《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788年,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一天,法军行进在沙漠途中,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模糊的湖光山景.景物倒悬在空中,不一会儿,湖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后,他们又看到草叶变成了棕榈树丛.这种变幻莫测的景像使法军十分惊慌、不知所措.士兵们个个被吓得跪在地上祷告,企求上帝保佑.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蒲松龄的《山市》也记载了这种情况.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简介作者以及作品蒲松龄(1630或1640--1715年)清朝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南)人.他屡试不第,至71岁方为贡生.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一生著作很多,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聊斋”,书屋名.“志”,记.“异”,奇异.(三)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奂huàn邑yì冥míng甍méng垣yuán睥bì睨nì亘gèn莽mǎng霄xiāo扉fēi缥piāo缈miǎo逾yǔ倏shū(四)给重点词注释奂山山市,邑(县)八景之(的)一也,然(但)数年恒(经常)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喝酒)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青天,天空),相顾(看)惊疑,念(想起)近中(近处)无此禅院(寺院).无何(不久),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屋檐),始悟(才明白)为(是)山市.未几(不久),高垣(高墙)睥睨(矮墙),连亘(连绵不断)六七里,居然(竟然)城郭(城市)矣.中有楼若者(有的像楼),堂若者(有的像厅堂),坊若者(有的像街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以(用)亿万计(计算).忽大风起,尘气莽莽(广大)然,城市依稀(隐约)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同“无”)有,惟(只)危(高)楼一座,直接霄汉(云霄与天河).楼五架(间),窗扉(窗户)皆洞开(大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指着点计数),楼愈高,则明(亮点)渐少.数至八层,裁(同“才)如星点.又(再)其上,则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或(有的)凭(靠着)或立,不一状(形状).逾时(过了一会儿),楼渐低,可见其(它)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高高的平房);倏忽(突然)如拳如豆,遂(终于)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人家)市肆(集市.肆,店铺.),与世(尘世)无别,故又名(称)“鬼市”云.(五)翻译全文.(略)(六)问题探究(学生讨论后可自讲:)1、作者描绘山市时,是以什么为序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明确:是以时间为序的.忽、无何、未几、忽、既儿、逾时、倏忽2、山市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用一个成语概括山市的特点.明确:孤塔>宫殿>城郭>危楼>高舍>如拳如豆>不可见特点:变化莫测神奇变幻3、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明确:(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3)*阶段:危楼的出现4、结尾有什么作用?明确: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山市”还有别称.5、文章对山市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以达到这种效果?明确:夸张: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6、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描绘的是动景,抓住山市景象变幻莫测的特点来写,因而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绘景象的变化.7.为什么人们又称“山市”为“鬼市”?它是真的“鬼市”吗?请用科学知识来说明“山市”的形成原因.明确: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蜃楼”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而古代的人不知道其科学原理,所以说它是“鬼市”.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反射而产生的.夏天,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低,密度比上层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我们可以把海面上的空气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远处的山峰、船舶、楼房、人等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由于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进入上层空气的入射角不断增大,以致发生全反射,光线反射回地面,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七)小结1.掌握通假字:①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②.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2.掌握古今词义不同的词:直接霄汉:古义:一直连接到;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3.词类活用:窗扉皆洞开(像洞一样,名词做状语)4.一词多义:见宫殿数十所(几,几个,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至八层(计数)然数年恒不一见(但,表转折)居然城郭矣(竟然,词尾)(八)布置作业:完成《导学导练》P72~P73练习篇三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海市蜃楼的现象,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的现象.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2、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并自学课*释.三、教师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1、通览全文,了解全貌:识记生字词、断清句层次、朗读按标点、难句找出来.2、逐词逐句,通懂其义:分析理解词语、省略补出翻译、精读分析理解、画批圈点小结. 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2、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3、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五、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想象,学生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2、为什么那时候有人把“山市”称为“鬼市”?结尾的作用是什么?3、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4、想象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那时的人们缺乏科学知识,称它为“鬼市”.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六、拓展练习1、请用自己的话向别人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2、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3、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教学建议:1、教师课前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2、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3、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流探索月球奥秘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2、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3、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科学现象;4、能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写作练习.二、活动准备1、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此项内容要在本单元开始学习时就布置学生课后准备).2、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流、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3、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4、教师准备与月球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和录像资料.三、活动过程男女擂台,男*各一名主持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科学探索第一轮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1、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2、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3、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说、月球—宇宙飞船说)4、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5、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6、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7、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8、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9、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10、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第二轮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1、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2、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3、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4、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5、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6、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7、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8、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9、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10、我国战国时代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第三轮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1、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2、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3、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4、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5、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6、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7、《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8、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9、《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10、《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第二课时艺术荟萃第一轮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第二轮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月明星稀、*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第三轮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先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怀远》初中初一上册语文《山市》教案三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8999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山市》教案
《山市》教案《山市》教案范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山市》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品读和探究感受“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了解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山市”,跟海市蜃楼差不多,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我们先来观赏几幅图片。
(展示PPT)这些景象美丽奇特,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它们很多年都难得出现一次,只有少数比较幸运的人,在巧合之下能够见到它。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根据别人的所见写了一篇叫《山市》的文章,细致地描绘了山中蜃景,引人遐想。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吧!二、读山市1、同学们之前预习了字词,下面巩固一下,齐读字词2遍。
(PPT 打出)2、学生自由读,划出生字和朗读停顿。
3、抽学生读。
有什么地方读错了?请学生回答。
4、全班齐读三、译山市1、学习古文要看懂意思。
下面自己翻译课文,不懂的可以小组交流,还有疑问的可以作上记号一会儿在全班讨论。
(放幻灯翻译重难点供参考)2、学生提出翻译难点,老师引导点拨,尽量指导学生自己解决。
(教师顺势归纳出“留、添、换”等翻译方法)3、抽几处句子考查学生的翻译情况。
(先念出句子再抽学生)四、品山市1、品读第一句总起部分。
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谁能翻译文章第一句?这句是转折句,句意重点落在哪半句上?2、整体把握写山市部分的层次。
①这半句告诉我们山市难得一见。
这说明山市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抽生回答,落实到变幻莫测,虚无缥缈(板书)的基本的特点)。
课文具体写了一次山市,其中的景象变换了四次,请勾划并说一说。
(打出PPT)象)卧虎由读②孤塔和宫殿是发生阶段,城郭为发展阶段,危楼为高潮和结束。
《山市》语文教案2篇
《山市》语文教案《山市》语文教案2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市》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市》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朗读、解读古文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引导学生了解山市、海市等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理清山市变化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先欣赏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生活在淄博的同学都应知道此联出自哪里、写的是谁──它悬挂于淄川蒲松龄故居,是对蒲松龄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
《聊斋志异》收入作品500篇,除描写狐鬼怪异的故事外,还收入了一些奇特的事。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山市》,文中也称“鬼市”描写的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三、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可选择不同方式阅读,如默读、轻声读、放声读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标记疑难句子。
四、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子1、,给下列字词正音。
高插青冥碧瓦飞甍高垣睥睨黯然缥缈2、难句理解:然数年恒不一见。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五、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作者写山市,以什么为顺序?──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忽见、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
由此可见山市变化很迅速。
2、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市变化的?──作者以目击者的口气描绘山市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高楼、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3、本文的语言特点如何?本文语言生动,多用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生动的表现了“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美景。
六、拓展1、请用自己的话向同学和老师们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2、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科学阐释或相关故事。
山市教案15篇
山市教案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市教案15篇《山市》教案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10篇)
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10篇)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山市》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学生初学文言文,教师从指导学习方法这一角度来设计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学习本文,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由“海市蜃楼”的图片或有关录像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二、教师指导朗读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培养文言文语感,在朗读中理解文意,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教给学生文言文“五读法”: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情,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
三、学生自由朗读四、疏通文意学生看注释讲解大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质疑,全班交流。
五、探究想象1.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明确:三阶段。
初生阶段: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2.想象描述:山市是怎样一幅画面。
3.用科学知识解释山市的形成。
六、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的四字短语,并弄通其义。
2.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述美丽神奇的山市。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通过“读讲画说”全面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一、读老师出示读书方法,学生根据方法自由读。
在读中识记生字词,读出正确节奏,读出语感,读中通晓大意。
二、讲学生根据注释自己讲解文意,并小组交流讨论,相互质疑。
在讲中弄懂全文,弄清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三、画画出山市形成的几个过程,在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并感受山市的奇特美。
四、说说山市的成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其中道理。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教学设计C创意说明:从蒲松龄的创作风格角度来指导教学,从而加深对蒲松龄的理解。
(山市)教案9 山市
《山市》教案9一、教学内容(一)《山市》课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记。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架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二)内容分析《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二、教材简析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用已有的人生经验去与之共鸣是赏析文言文的必要手段。
对初一学生而言,要让他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体会感情,进入意境,引起共鸣实属不易。
那么,利用开展趣味的记者采访活动的方式,有助于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和氛围的营造。
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辅以画面、音乐、朗读,也会有所帮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几十个字,更多的,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在这堂课中从中国古典文学中体会到“美”,能够自觉地去挖掘“美”,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
三、教学对象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山市》教案(优秀10篇)
《山市》教案(优秀10篇)《山市》教学反思:篇一《山市》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章,到今天为止,文言文教学一直没有什么重大的改变,这一次我设想还是要把文章的内容弄懂,我常用的整体阅读方法有学生自己看课文下的注解,朗读,老师的讲解,这么多种方法里,最常用的还是老师的讲解,我设想是先通过朗读,再通过学生自己看注解来解决一部分,然后老师再讲解一下,这样大部分的内容学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老师再询问是否还有存在的问题来扫清一些学生个别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虽然正音没问题,但朗读的节奏存在问题比较多,所以,我范读了一遍,然后学生读,读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对于课文下的注解,昨天已经让学生回家把课文下的注解和文言文的原句对号入座——之所以采取这种方法,因为平常有些学生经常直接抄录整句的翻译,学生反而没有很好地了解注解。
对于课文的翻译,虽然学生已经预习,上课时翻译时遇到的困难似乎也不多,但是很让人恼火的是时间依然是不够的,还是用了一节多。
也不知道别人通过大量的朗读之后,学生到底对翻译懂还是不懂?懂多还是懂少,因为我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提出翻译中还存在的问题的——应该说这样做,对词语积累更为全面,但总的说,用的时间超出了课时规定,也不知道别人到底是怎么教的?他们到底在时间和对课文理解方面怎么做出平衡?教学要求不要逐句翻译,面面俱到,但哪些内容可以省略呢?有些词语翻译存在问题,比如不理解和过于模糊的理解,会影响整篇文章的理解,就算稍微讲解一下,也要用去这么多的时间,不要说什么具体的语法。
今天本来想通过《山市》一文中的'七个时间词,把昨天教学目标巩固一下,但由于时间不足,我只让学生点出时间词,没时间和昨天学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这失去了一个比较好巩固的机会。
现在很棘手,文言文教学一直教似乎一直一个样,可能不知道具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改变就没有目标,最好是去看看别的学校的老师怎么教,可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教法上可能差距比较大,也不知道能得到是什么样的效用,何况我现在很少去听课,要去听听看。
《山市》教案 教学设计
《山市》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市》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
3. 了解山市的来历、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领悟山水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山市》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描绘的山市景色及神话传说。
2. 领悟山水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山市》的背景及作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解析难点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山市的景色及神话传说。
5. 欣赏与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山市景色和神话传说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山市》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山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背诵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分析文章结构,并能够欣赏山市的景色和神话传说。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考虑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验,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山市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参观当地的山景、水景或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九、评价与反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拓展活动的参与度等。
《山市》的教学设计6篇
《山市》的教学设计《山市》的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市》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市》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山市》处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继《〈论语〉十则》后第二篇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初步。
本文所涉及的是科学现象,蒲松龄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次“山市”的形成、发展和消失的经过,极富想象力。
本课学习主要以诵读为主,并能根据描述想象山市美景,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
文言字词不需要重点掌握,但也得作些了解,以帮助理解文意。
基本教学思路:对诵读目标的处理,我设计了七读(时间是30分钟左右,其中理解读8分钟,背读5分钟,其它各遍读都在3分钟左右):先听师范读,掌握生字新词,再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大声读,把课文读通畅,接着进行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想象读,根据所读到的文字来想象山市美景,坐在此基础上,学生美读全文,深化领悟,最后大声背读。
这些步骤使学生渐渐地熟悉理解了课文,反反复复的诵读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
对第二个目标的处理(用时10分钟左右),我打算是课上稍提激趣,课下自主解疑。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亮点:一是导入阶段,用优美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学生以熏陶;二是讨论反馈阶段,通过做游戏来掌握字词,使困难的文言字词学习变得活泼有趣,符合六年级学生特点;三是深化领悟阶段,在同学和老师的渲染下,学生脑海里有了山市美好景观的画面,此时学生美读,可能掀起一个高潮。
四是激趣探究阶段,学生七嘴八舌献计献策,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科学知识。
五是作业布置阶段,给蒲松龄先生写信说明山市的科学成因,既是对课文的巩固和延伸,又是对探究习惯的督促检查。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山市的有关科学知识。
《山市》教案15篇
《山市》教案15篇《山市》教案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市》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山市》教案1教材分析:本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文。
山市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很难出现,更难为人们所见。
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成的。
它以时间为序,历历如画的再现了“山市”从生成到消失的过程。
这是一片自读课文,如果学生了解了山市这种现象,学习起来应该不困难。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难点。
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先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和自己手头的资料自己来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分小组讨论,互相沟通,最后以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层次,把握叙事线索。
2、积累文言词语。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查阅蒲松龄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聊斋志异》。
2、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自行解决生字,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
第一课时导入由“海市蜃楼”的图片导人。
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引出海市蜃楼: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自然现象,在清朝也有人在山区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山市,蒲松龄用他的笔记录了下来,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奇妙。
(问:蒲松龄是什么人呢?)请同学来介绍作家作品,教师作适当补充:蒲松龄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
山市教案 《山市》教案(精选3篇)
山市教案《山市》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山市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3篇《山市》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山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课文线索,3、学习根据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展开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山市蜃景,激发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记叙的层次性及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描绘过许多奇幻的神话,沙漠中一夜之间建筑起宏伟的宫殿,美丽的城池,这些神话是人类想象力的伟大产物,但我想也是古时候的人们对未知的海市蜃楼的描绘与神化。
现实世界中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这个词语,但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
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
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读山市一读,读准。
学生两人一组,先自读,再将课文读给自己的前后同学听,然后指名读。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奂(huàn)邑(yì)冥(míng)甍(méng)垣(yuán)睥(bì)睨(nì)亘(gèn)莽(mǎng)霄(xiāo)扉(fēi)缥(piāo)缈(miǎo)逾(yú)倏(shū)注意这些词语。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二读,读通。
老师讲授读书方法:读出正确节奏,读出语感。
程序是:老师讲—老师读——学生自读—点人读。
注意这些句子的停顿:1.一般四字词两词一顿。
《山市》初中语文教案
《山市》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市》。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山市景象,理解山市与平日的不同之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山市的景象。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山市》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山市景象的理解和描述。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山市景象的想象和描述。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山市》的文本。
2. 与山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山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新课内容学习:(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2)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播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山市的景象。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山市景象的理解和描述。
3. 写作练习:(1)给学生发放写作纸张和文具。
(2)引导学生以山市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3)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背诵课文《山市》。
2. 请学生复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运用练习。
3. 请学生提交山市写作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生词和短语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构思、语言表达和想象力等,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
《山市》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山市》教学设计(优秀10篇)初中七年级语文《山市》优质教案篇一教学设想:《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二、介绍作者、作品:投影补充。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
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白居易在香山/欧阳修六一欢/李清照号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苏轼爬东坡/李白采青莲)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指导朗读:1、小声自读,划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奂huan 邑yi 冥ming 甍meng 垣yuan 睥bi 睨ni亘gen 莽mang 霄xiao 扉fei 缥piao 缈miao 逾yu 倏shu3、齐读课文四、理解课文:1、指名学生朗读。
《山市》初中语文教案
《山市》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市》。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山市的风光和民俗,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山市的自然美和民俗风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关爱他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山市的风光和民俗。
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山市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山市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山市的认识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词和短语做好笔记。
(2)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和巩固。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课文背诵,给予评价。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山市》。
(2)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景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山市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活动图片,营造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市》教案《山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文意,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景色。
3、探究“山市”形成的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往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象,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
(出示课题)二、介绍作者、作品:(注释)投影补充:《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写特记、随笔寓言等等,主要写狐鬼怪异的故事,也收录了一些奇特的事。
三、指导朗读:、小声自读,画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投影)奂山青冥飞甍高垣睥睨连亘霄汉逾时倏忽3、齐读课文一遍。
四、理解课文:、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不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
(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3、思考: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画出表时间的词语)明确:三个阶段:(投影明确))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4、请学生依照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描写的方式展示你脑海中“山市”的景象。
(选取几个,实物投影)5、再次朗读全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
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吗?(学生发言)(投影补充关于“海市蜃楼”的小知识)2、你能根据这个知识来推测“山市”形成的原因吗?(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探究出的原因4、齐读课文一遍。
六、布置作业、课后朗读课文2、课外查阅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有关资料:海市蜃楼是如何形成的?在沙漠中,迷路的人缺水缺粮,忽然看见了绿洲,但走近了却发现原来只是海市蜃楼的幻像,空欢喜一场,这就是海市蜃楼,是大自然跟我们玩的魔法。
它的成因是光线在空气中被折射,再加上全内反射的结果。
如果要明白海市蜃楼的成因,首先要明白为甚么光线在空气中会被折射。
原来,不同温度的空气有不同的折射率,就好像许多不同的介质一样。
靠近地面的空气较热,折射率较低。
我们可以把空气想像为许多层的介质,而每一层的折射率都不同,越接近地面,折射率越低。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甚么是全内反射。
如果光线微微倾斜地从玻璃射进空气,一部分的光线会被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就会被折射,从玻璃中走出来。
由于玻璃的折射率较空气高,所以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越来越大,被折射的光线便会越来贴近空气与玻璃的界面,直至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度,光线便只会被反射,而不会折射出去。
这个现像叫做全内反射。
假设有个绿洲,它在A点发出的光线被空气折射,走一条弯弯的路径。
在B点,光线发生全内发射,使光线往上走。
之后,光线再次被空气折射,最后光线会进入站在c点那观测者的眼睛,使他形成错觉,误以为绿洲很接近他呢!很久以前,人类便发现了全内反射,更把这个现象加以应用,例如光纤、单镜反光照相机和双筒望远镜都应用了全内反射的原理。
《蒲松龄的生平和作品》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和作品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
他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可是祖上科名都不显,他父亲已被迫弃儒经商,到他就更为贫困。
受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蒲松龄从小就热中科名,并在十九岁时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振一时。
但此后却屡试不第。
三十一岁时,他迫于家贫,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整天和“无端而代人歌哭”的应酬文字打交道,大违素志,次年便辞幕回乡。
此后主要是在“缙绅先生家”设帐教学,直到七十岁才“撤帐归来”。
这四十年间,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终竟还是个穷秀才。
他的〈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词说:“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
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
”正是这一段生活和心情的真实描述。
七十一岁他才援例出贡,四年后便死去了。
蒲松龄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仕途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他的《与韩剌史樾依书》说:“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山而去!”同时,由于生活的贫困,有时还直接感受到封建剥削的压力,他在《答王瑞亭》信中说:“粜谷卖丝,以办太平之税,按限比销,惧逢官怒。
”从而比较能体会民间疾苦,甚至还激发了他为民请命的精神,所谓“感于民情,则怆恻欲泣,利与害非所计及也”。
蒲松龄除一度游幕苏北外,一生大部分活动不出于淄邑和济南之间。
但他接触和交游的人物却非常广泛。
他的秀才出身以及游幕、“坐馆”的生活,既使他接触了大量的统治阶级人物;他的长期居住农村和家境的贫困又使他与下层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
因此,他对封建社会的种种人物——上自官僚缙绅,举子名士,下至农夫村妇,婢妾娼妓,以及蠹役悍仆,恶棍无赖,赌徒酒鬼,僧道术士等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命运遭际,无不具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了解。
这种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上述的进步思想为他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作为一个出身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文人,蒲松龄的思想有他的局限。
他虽同情人民疾苦,却反对农民起义。
虽憎恶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但对最高统治者则存在较大的幻想。
一生偃蹇的命运激发了他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形成了他牢固的宿命论思想,尤其迷信佛教。
此外,他也承袭了不少儒家陈腐的封建道德观念。
所有这些都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消极成分。
浦松龄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作丰富。
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文、词、赋、戏曲、俚曲和一些杂着,其中都有一些好作品。
特别是俚曲的创作表明了作者对通俗文学的重视。
《磨难曲》根据《聊斋志异》的《张鸿渐》改编而更广泛地描写了社会生活,表现了广大人民的悲惨命运,是俚曲中最有成就的一篇。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四十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是作者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中虽有部分作品出自作者的亲身见闻,如《地震》、《跳神》等,也还有承袭过去题材而加以创造性发展的,如《续黄梁》本于《枕中记》,《莲花公主》本于《南柯太守传》等,但绝大多数则是记述当时民间和下层文士中间的故事传说。
这在《聊斋自志》中说得很清楚:“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
”邹涛《三借庐笔谈》载,作者作此书时,常设茶烟于道旁,“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这传说虽未必完全可信,但可见它的题材的广泛。
《聊斋志异》的创作态度也是严肃的。
《聊斋自志》说:“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正说明《聊斋志异》是作者有所寄托的,而不是“妄言妄听,记而存之”的作品。
他之所以采用鬼狐故事,是因为它便于避免清初严酷的文网和自由地表现生活理想。
因此,其中不少篇章虽取材于民间传说,却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爱憎,有明确的主题和鲜明的倾向。
《聊斋志异》现存的版本主要有:手稿本,仅存上半部;乾隆十六年铸雪斋抄本;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刻本,即一般通行本的底本。
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会校会注会评本采录最为完备,共收作品四百九十一篇。
这将近五百篇作品,体裁并不一致。
一部分篇幅短小,记述简要,还是笔记小说的体制。
小部分描写作者亲身见闻的作品,则具有素描、特写的性质。
大部分作品则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短篇小说,是我国文言小说中的珍品,也是《聊斋志异》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思想的内容《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如《婴宁》、《莲香》、《香玉》都在没有恋爱自由的当时写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的故事。
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大胆地追求心爱的人,并都获得了幸福的结局。
如《香玉》中的黄生在劳山下清宫中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为他人移去,他日日临穴哭吊,终于感动花神使香玉复生宫中。
《莲香》中的女鬼李氏热爱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当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后,却“愤不归墓,随风漾泊”,终于游至张家,借尸还魂,和桑生结成了美满姻缘。
在《小谢》中,作者更写出男女双方经过一段自由接触逐步发展了爱情的故事。
女鬼秋容、小谢和陶生开始只是师友相处。
后来陶生因事入狱,秋容、小谢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抢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
他们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彼此互助,发展了爱情,才结为夫妇。
这在男女被绝对禁止社交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封建婚姻的决定权操在父母之手。
可是这些作品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自由地相爱,自由地结合,和封建婚姻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无疑是现实爱情生活中新生因素的集中和升华,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描写爱情主题的另一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种种阻碍,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斗争。
《鸦头》、《细侯》、《连城》、《宦娘》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
《鸦头》中的狐女鸦头是一个敢于反抗家长淫威的女性形象。
《细侯》则揭露了富商大贾对青年幸福的破坏和妓女细侯的激烈反抗行动。
《连城》写乔生和连城争取自由婚姻的斗争,尤为曲折动人。
史孝廉征诗择婿,乔生的诗得到女儿连城的喜爱,史却以乔生家贫而不许婚。
乔生深感连城知己。
后连城病死,乔前往临吊,一恸而绝。
他在阴间找到连城,并在好友顾生的帮助下,被准许还魂,二人相携回到里门:连城曰:“重生后,惧有反复。
请索妾骸骨来,妾以君家生,当无悔也。
”生然之。
偕归生家。
女惕惕若不能步,生伫待之。
女曰:“妾至此,四肢摇摇,似无所主。
志恐不遂,尚宜审谋,不然,生后何能自由?”相将入侧厢中。
嘿定少时,连城笑曰:“君憎妾耶?”生惊问其故。
赧然曰:“恐事不谐,重负君矣。
请先以鬼报也。
”生喜,极尽欢恋。
因徘徊不敢遽生,寄厢中者三日。
这一情节充分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沉重压力,也突出表现了二人争取自由婚姻的坚决斗争。
这篇作品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新的爱情观点,即知己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