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题
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十五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说明文阅读专项(试题)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一)奇妙的书(15分)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作“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时,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图书”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券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的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被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奇妙的书指( )。
(2分)A.电视B.故事书C.会跳舞的书D. 会说话的书2.本文所描述的“书”的共同特点是。
(2分)3.文章第四、五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分)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
(2分)5.第四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是一个句,它的作用是。
(3分)6.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书籍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二)空天飞机(14分)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与药物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说明文专项阅读理解(20篇)
说明文专项阅读理解(20篇)说明文专项阅读理解(20篇)一.现代文阅读(共20小题)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王凯①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呈现低龄化、度数高的特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一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
很多家长认为假性近视或低度的真性近视是可逆的。
在门诊中,经常有近视患儿家长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而在调查中,居然有近五成的家长不知道近视是不可逆的。
②【A】事实上,如果是真性近视,无论中低度还是高度近视,都不可逆。
【B】假性近视实际上是调节痉挛,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不能放松所致。
【C】对这种类型的“近视”,通过放松调节,多看远处,必要时辅以睫状肌麻痹药物使用是可以恢复部分视力的。
【D】但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假性近视,不过是即将步入近视的一种过渡状态,临床上很少有一直能维持视力而不近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
【E】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方法能够逆转真性近视或者阻止假性近视转变成真性近视。
【F】现有的任何方法,都只能延缓近视发生的时间和进展速度。
③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并非一朝一夕。
刚出生的婴幼儿都是远视眼,一般而言,4﹣5岁的孩子应该具备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6一8岁的孩子应当具有100度到150度的远视储备。
所有近视眼的发生,都是从远视储备消失的那一刻开始的,尽管此时双眼的视力可能是1.0甚至更好。
当远视储备消失后,由于青少年身体还在生长发育,眼轴会继续拉长,就必然会发展成近视眼。
因此,远视储备的珍惜和维护,在近视防控中至关重要。
有的孩子上学期视力还是1.0,才过了半年就变成0.5了。
其实,这种视力的急剧下降并不突然,因为从半年前远视储备消失开始,近视就启动了。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鳖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①鳖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和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镜下更加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研究机构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捕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尺寸小4%。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准确预报地震,不是一件易事目前,在地震学界内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其规律进行短临预报并非完全不可能。
两种观点的对立十分尖锐,因不可知论占据主流地位,所以社会上一度形成这样的鉴别标准:说地震不可知的是科学家;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可能是骗子。
不错,就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清晰地搞清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
在纳税人的呼吁下,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
他们认为,与其让遥遥无期的空洞研究浪费资金,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防灾救灾的实际工作。
而我国的情况有点复杂。
从形式和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无疑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
可遗憾的是,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
中国的地震专家真的如此无能吗?其实不然,笔者熟知的地震学界的几位专家学者,他们对地震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
目前,世界上地震短临预报的最高准确记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
即使如此,地震预报却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棘手难题。
其原因很简单,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
从科学上讲,预测地震有两条途径:一是寻找地震前出现并且与地震发生有明确关系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震兆,进而利用震兆预测地震。
二是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基本规律,即震因,利用震因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做出准确的识别。
关注震兆与研究震因两者缺一不可。
遗憾的是,震兆与震因至今仍如两座科学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难以逾越。
在地震史上,中国宣称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和青龙地震,但世界地震学界对此的评价是:偶然的运气。
有人说,我们曾经成功预报过海城和青龙地震,为什么不能把这两次预报的经验运用到后续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地震预报难就难在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
说明文阅读附答案10篇
说明文阅读附答案10篇说明文阅读附答案一②首先要了解的一个词是“PM”。
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称为粗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也被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③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
而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
有数据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气中pm2.5的含量。
也有专家指出下午2点至4点,属于pm2.5浓度最低的时段。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现代医院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会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
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肺部,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威胁。
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
而PM2.5除了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它还能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不易被阻挡,并且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
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
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1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
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
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
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2分)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说明文经典题型及答案(说明文阅读说明语言)
说明文经典题型及答案(说明文阅读说明语言)说明文阅读,说明语言(真题答案)(一)植物也有语言18.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
19.“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
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0.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同植物能发出不同的“语言”。
【18题详解】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一定要判断有几种说明方法,接着考虑是什么说明方法,最后按照相应说明方法的解答思路作答。
文章第①段提出问题:植物有语言吗?;第②段列举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进行说明,得出植物是有语言的结论。
思路:所用说明方法其作用。
据此作答即可。
【19题详解】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先明确观点“不能”;再直接理解加点词“往往”的意思(表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的情况),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往往”在句子中所体现的作用(说明植物发生与环境变化有关);接着再假设删除“往往”之后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除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上一句套话“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使答案更加完整。
【20题详解】考查对文章美容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看清标题,找准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注意文段起到的“起承转合”作用的关键词,通过梳理各段大意进行筛选概括。
文章第①段提出问题:植物有语言吗?;第②段列举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进行说明,得出植物是有语言的结论;第③段说明植物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④段说明不同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第⑤段说明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喜怒哀乐的感情反应。
据此提取要点,组织答案即可。
【21题详解】(二)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20.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全息技术。
21.不能删去。
“目前”表“时间限制”,如果删去就成了“在任何时候全息摄影术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共6篇)
篇一: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一)赵州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用横线画出本段说明的中心句。
2、文段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说明赵州桥哪些方面的特点?3.“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是指4、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5、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这句话中的“当时可算”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在原文用//给文段分三层,并概括层意。
(二)“空中恶魔”:酸雨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温度的百变魔法在整个宇宙当中,温度无处不存在。
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也无论是在赤热的太阳上还是在阴冷的冥王星上,这一切无不由于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存在着温度的差别。
例如,太阳表面温度是6000℃,而处于太阳系里离太阳较远的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却只有-240℃。
又如,传说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夜里的星空中,它们只是闪烁的小亮点,而怎能让人一下子想到牛郎星的表面最高温度竟达8000℃,织女星的表面最高温度竟达10000℃,真可谓是“热恋之星....”。
正因为宇宙中各行星的冷热不同,才决定着生命的存在与否。
想想看, A , B ;再想想,如果人类要到阴冷的冥王星去,恐怕人的第一次呼吸还没完成就早已在寒冷的温度当中冻成了冰尸。
当然,在这样莫大的宇宙中,只要位置适当,生命是完全可以存在的。
现在的地球就是典型一例。
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有人说是偶然的,其实它也是必然的。
第一个有生命细胞的诞生,那是蕴含着“造物主”多少心思啊,其中温度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因为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化学反应才能正常进行物质分解或重组,才有了今天这个美丽的世界山川、河流、绿树、红花……才有了生命的诞生。
温度是分子平均功能的标志,它决定一个系统是否与其它系统处于热平衡的物理量,它的基本特征在于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如当温度较低时,分子、原子振动的速度很小,分子之间距离也小,此时物质为液态。
但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分子运动十分激烈,分子间的距离也变大,此时物质为气体。
整个世界这么精彩,就是因为这些不同的分子、原子在不同的温度下变化而来的。
1、文章除了说明“由于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存在着温度的差别”之外,还叙述了哪三点内容?(3分)2、第一段加点的词“热恋之星”该如何解释?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3、利用文中的有关材料,紧扣第二段中心,在A、B两处写上合适的句子。
(2分)A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哪些现象能用文中第三段的原理..回答并简述理由。
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文章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不仅孕育了无数的海洋生物,还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深处隐藏着许多未知的秘密,等待人类去探索和发现。
1.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百分比是多少?A. 61%B. 71%C. 81%D. 91%2. 海洋生态系统中孕育了什么?A. 植物B. 动物C. 海洋生物D. 微生物3. 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什么?A. 没有影响B. 有重要影响C. 影响很小D. 影响很大4. 海洋深处有什么?A. 未知的秘密B. 宝藏C. 沉船D. 珊瑚礁5. 人类对海洋的态度是什么?A. 忽视B. 保护C. 探索D. 开发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文章标题:《森林的守护者》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人类提供了氧气、食物和木材等资源。
森林中的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此外,森林还是许多野生动物的家园。
6. 森林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A. 水B. 氧气C. 食物D. 木材E. 以上都是7. 树木能够吸收什么气体?A. 氧气B. 二氧化碳C. 甲烷D. 氮气8. 森林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是什么?A. 加速变暖B. 减缓变暖C. 没有影响D. 无法确定9. 森林是哪些生物的家园?A. 人类B. 野生动物C. 植物D. 微生物10. 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供资源B. 减缓全球变暖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以上都是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
文章标题:《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住房紧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规划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1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变化是什么?A. 减少B. 增加C. 稳定D. 不确定12.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有哪些?A. 交通拥堵B. 环境污染C. 住房紧张D. 以上都是13. 城市规划者需要采取什么措施?A. 增加绿地B. 改善交通C. 减少污染D. 以上都是14.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A. 没有影响B. 负面影响C. 正面影响D. 无法确定15. 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A. 经济发展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以上都是答案:1. B2. C3. B4. A5. C6. E7. B8. B9. B10. D11. B12. D13. D14. B15. D。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篇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篇篇一: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说明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 O题。
(1 1分)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
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
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
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
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
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
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
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
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说明文阅读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梁鑫峰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
“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
1925- 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
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
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
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
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
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
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
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
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
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
说明文专项阅读理解(20篇)
说明文专项阅读理解(20篇)一.现代文阅读(共20小题)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王凯①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呈现低龄化、度数高的特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一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
很多家长认为假性近视或低度的真性近视是可逆的。
在门诊中,经常有近视患儿家长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而在调查中,居然有近五成的家长不知道近视是不可逆的。
②【A】事实上,如果是真性近视,无论中低度还是高度近视,都不可逆。
【B】假性近视实际上是调节痉挛,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不能放松所致。
【C】对这种类型的“近视”,通过放松调节,多看远处,必要时辅以睫状肌麻痹药物使用是可以恢复部分视力的。
【D】但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假性近视,不过是即将步入近视的一种过渡状态,临床上很少有一直能维持视力而不近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
【E】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方法能够逆转真性近视或者阻止假性近视转变成真性近视。
【F】现有的任何方法,都只能延缓近视发生的时间和进展速度。
③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并非一朝一夕。
刚出生的婴幼儿都是远视眼,一般而言,4﹣5岁的孩子应该具备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6一8岁的孩子应当具有100度到150度的远视储备。
所有近视眼的发生,都是从远视储备消失的那一刻开始的,尽管此时双眼的视力可能是1.0甚至更好。
当远视储备消失后,由于青少年身体还在生长发育,眼轴会继续拉长,就必然会发展成近视眼。
因此,远视储备的珍惜和维护,在近视防控中至关重要。
有的孩子上学期视力还是1.0,才过了半年就变成0.5了。
其实,这种视力的急剧下降并不突然,因为从半年前远视储备消失开始,近视就启动了。
④那么,导致远视储备被迅速消耗的“元凶”包括哪些因素呢?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包括看手机、看电脑、看书、写作业、练琴等)和缺乏日间的户外活动是主要原因。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精选24篇)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文阅读及答案一、说明文的三要素1.内容的严密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精选24篇)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作为常用文体的说明文,说明文的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的特点。
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精选2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
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
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的自身的弱点造成的。
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
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
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养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
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三次,每次三至七枚。
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泥土的歌唱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
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
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
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
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
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
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
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
②空间站“集最顶尖技术于一身”,可以显示国力。
③科字家、工程师需要做各种科学实验来认识太空。
④科学家在太空做的许多科学实验需要有人照料完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假如《福建少年报》要转载这篇文章,请你推测这篇文章最有可能安排在哪个版面? ( )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谁都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A.载人航天器B.“天空实验室号”C.国际空间站D.苏联“和平号”
2.下列对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说明空间站造价昂贵。
B.说明空间站是“非卖品”。
C.说明别墅、私人城堡是最贵的房子。
D.说明空间站比别墅、私人城堡贵一点。
3.人类要在太空建立空间站有哪些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哪一项?( )
5.【思考质疑】文中提到的“细胞”是什么?如果你无法解释,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斗型纹 箕型纹 弓型纹
2.列数字 打比方 其中打比方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指纹的不同类型。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指纹的不同类型。
1.【词语比较】第③段中“分享”一词能否换成“吞噬”“抢夺”等词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完整版)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学说明⽂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学说明⽂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颊长臂猿⽩颊长臂猿⼏乎常年都在树上⽣活。
⾏动的时候,能⽤单臂把⾃⼰的⾝⼦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样荡越前进,⼀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
雌⽩颊长臂猿还让刚出⽣不久的幼仔把⼿脚抱在⾃⼰的胸前,带着它⼀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翻⾝”、“苏秦背剑”、“蜻蜒点⽔”等⾼难动作,使⼈感到惊⼼动魄,称之为⾼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由伸缩的能⼒,能够把⼀侧的臂缩⾷量90哈哈哈”,3-4分钟,长则在20前仅剩701234并不是全部时间都⽣活在树上,体现了说明⽂语⾔的准确性、科学性。
原⽂——批注——5、根据⽂中的知识和平时的积累,对偷猎者说⼀段话,呼吁他们保护⽩颊长臂猿,不要做伤害⽩颊长臂猿的事,要求语⾔得体,易于被⼈接受,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1、活动范围常年在树上,吃植物性的⾷物,叫鸣声哄亮,数量少这⼏个⽅⾯的特点。
2、不可以,这个传说写出了⽩颊长臂猿臂长的特点,增加⽂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3、作⽐较、列数字,形象具体地写出了⽩颊长臂猿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的特点。
4、如句⼦:“因为如果有天敌⼊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的⽩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去。
”中“⽴即”这个词写出了⽩颊长臂猿臂警觉性⾼,逃⽣速度快的特点。
5、可以从⽩颊长臂猿臂的可爱之处,数量之少,歌声之动听,⼈类和动物和谐相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等⼏个⽅⾯进⾏劝说。
(⼆)①⽵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在第⼆、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羞荐俎,(古可见,12341.2.温和,⽆刺激感,余味⽆穷。
3.不能。
原意是⽵叶青酒这⼀配⽅可能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着名医学家傅⼭先⽣设计并流传⾄今的,不能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
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
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
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
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
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
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1.本段的说明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亿万年前的裸子植物全都是风媒花。
B.随着昆虫的繁生,裸子植物变成了被子植物。
C.被子植物的花瓣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
形状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香味。
这样可以吸引昆虫。
D.裸子植物依靠风力传粉受精,被子植物主要依靠昆虫传粉受精。
3.文段最后引用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句诗,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昆虫在自然选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2.B(昆虫的繁生并不是裸子植物变成被子植物的原因。
而且裸子植物变成被子植物,这种表述本身也不准确。
)
3.在这里引用这句诗,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昆虫的传粉受精在花色的演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又增加了语言的生动,使读者在明白事理时,又能获得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