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广场空间使用者行为与环境响应研究
扬·盖尔“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扬·盖尔“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扬·盖尔“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引言: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环境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过去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往往更注重功能性和经济效益,忽略了人们的需求和感受。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扬·盖尔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旨在将人的需求放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位置。
一、理论分析1. 人的需求扬·盖尔认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关注人们的需求,包括身心需求、社交需求和文化需求。
身心需求指人们对于舒适、安全和便利的需求,社交需求指人们对于彼此交流、碰撞和合作的需求,文化需求指人们对于文化遗产和城市历史的需求。
2. 人的参与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扬·盖尔主张人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他认为,只有让居民、专家和政府等不同利益相关方都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创造出具有活力和创意的公共空间。
3. 人的体验扬·盖尔强调了人的体验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好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够提供各种不同的体验,如美感、互动和参与感。
二、方法探讨1. 参与式设计扬·盖尔提倡采用参与式设计的方法,即通过各种方式邀请居民参与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可以进行公开征集意见、举办座谈会和工作坊等活动,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和数据分析,开展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2. 多功能设计扬·盖尔强调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具有多功能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活动。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不同的使用方式和时间段,打造出灵活和可变的空间。
例如,可以设置多个区域,包括娱乐区、休息区、运动区等,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3. 体验式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扬·盖尔强调注重人的体验感。
公园调研报告
公园调研报告篇一:公园调研报告人的行为心理与公园设计分析——以焦作市龙源湖公园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公园建设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现代的公园设计更加关注人性化,强调人的活动与需求,主张依据人的活动需求与心理来进行公园的空间形态布局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的设计。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律和环境心理,这样才能设计出以人为本,满足各种人群需求的高品质公园,本文以焦作市龙源湖公园为例,浅析了人的行为规律与环境心理在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行为心理环境心理公园设计龙源湖公园行为心理学主要是分析人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等)与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和文化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力图运用行为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研究人在场所中的活动及人们对环境的反映,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行为心理的研究是设计师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公园设计者不仅要抽象地1关怀人,更应该关怀具体的人,依据不同特点的使用者,为他们创造满意的环境。
龙源湖公园为焦作市的一个综合性公园,整个公园以龙源湖为中心,周边设置有入口广场、大面积的草地、亲水平台、雕塑小品、健身器材等各种游憩场所和服务设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所以每天都吸引着大批市民在这里开展各种活动。
一、市民的行为、心理特点1.1市民的心理特征公园作为一个城市的公众开放场所,其容纳的人群具有大量性、复杂性等特点,不同的人群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对公园里的人群进行分类,再对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公园里的人群按其年龄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和儿童。
老年人是公园使用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的可支配时间,他们到公园里来可以进行一些日常锻炼,也可以参加一些针对老年人举办的文艺活动;中年人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所以会在闲暇时间和家人到公园里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2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又充满活力,对他们来说公园里优美的环境和开放性的空间都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多是由家长带领着进行一些活动。
城市有关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建议
城市有关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建议
一、在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研究
城市环境是人类不断演变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它与人类行为息息相关,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也是社会发展问题及其解决的关键。
因此,探讨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将社会环境的影响纳入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研究范围。
由于城市开发的不断集中,城市环境中的人类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复杂,社会环境也不断发生神速变化,这些因素对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研究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将社会环境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2. 针对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特殊性进行研究。
由于城市环境作为特殊的环境,它的人类行为是其他环境中人类行为所不具备的,因此,在研究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特殊性。
这需要从行为自身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作用,结合现实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特殊性,进行深入探讨。
3. 将研究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与城市发展联系起来。
由于城市发展与人口分布、城市环境、经济发展等存在联系,而研究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在研究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将其与城市发展联系起来,以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二、结论
当前,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研究日趋受到重视,但学术界在研究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加强对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研究:将社会环境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针对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将研究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与城市发展联系起来。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以芜湖市鸠兹广场为例
• 186•价值工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以无湖市鸠兹广场为例R e s e a rc h o n U r b a n O p e n P u b lic S p a c e D e s ig n a n d E n v ir o n m e n ta l B e h a v io r:The Case of Wuhu Jiuzi Square施映S H I Y i;车震宇C H E Z h e n-y u(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650500)(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Kunming650500, China)摘要:以行为观察法为基础,调查问卷法为补充,通过对芜湖市鸠兹广场中使用人群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探讨,从人的体验出发为设计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A bstract:Behavior observation based and questionnaires in addition,considering the users behavior in Jiuzi Square,W uhu,and the open space in city,according to individual experiences,the final design should be people oriented.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环境行为Key w ords:open public space,urban square,environmental behavior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街头绿地、公园、广场、花园等,用于休闲、集会、健身、娱乐等公共行为活动的场所。
城市公园广场空间布局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
(1)本文将基于GIS技术综合评价武汉市公园广场空间可达性和公平性,综合考虑了公园广场的规模和功能、交通网络、人口分布以及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等重要因素,能较客观准确的反映城市公园广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可为城市规划者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公园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公园可达性可反映城市公园服务范围的大小,这一指标对评价城市的环境质量,衡量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
1.
1.
可达性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地理学、交通学等相关领域中,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可达性的理解不同[4-6]。其中被广泛应用的定义是利用指在一定的交通系统中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或难易程度[6, 7],可用距离、时间、费用等指标衡量。相关学者指出广义的可达性包括5个方面,即可获得性、可进入性、可容纳性、可支付性和可接受性,其中可获得性和可进入性反映空间特征,称为空间可达性;可容纳性、可支付性和可接受性称为非空间可达性[8, 9]。随着相关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可达性不仅包括物理空间可达性,还要研究在时间维的匹配性,即时空可达性[10-12]。服务公平性即包括了空间可达性和可用性的含义,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可达性[13]。公园广场的可达性与公平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区位配置问题,这种空间配置是否能够让城市居民方便地和平等地享用城市公园广场的各项功能与服务[14]。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城市广场环境心理学人性化行为空间行为轨迹【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
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
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
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
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
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
根据人的环境心理学,广场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一方面人在广场中起主导作用,成功的广场设计都是为人——使用者服务;而另一方面,广场环境又会限定人,它是人获取信息刺激的来源,人们正是在使用和感受广场空间环境的同时,综合各种环境信息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环境做出判断和心理评价,进而以自己的行为对其做出反应。
公园设计人群心理分析报告
公园设计人群心理分析报告1. 引言公园作为城市中的重要休闲场所,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而且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公园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以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
本报告将以心理学的角度对公园设计进行分析,以期为公园设计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 人群心理需求公园吸引了众多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的人群。
根据心理学研究,不同人群对公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2.1 学生群体学生群体通常希望在公园中找到一个宁静的环境,用于学习和阅读。
他们通常喜欢拥有舒适座椅的休息区,并希望有足够的遮荫设施,以避免阳光直射。
此外,公园中提供充足的充电设施也将使学生更加满意。
2.2 老年人群体老年人希望寻找一个可以缓解压力和舒缓身心的场所。
他们喜欢公园中宽敞舒适的长椅和健身设施。
另外,便利的卫生间设施也对老年人的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2.3 家庭群体家庭群体通常希望在公园中找到一个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成员需求的环境。
他们希望有儿童游乐区和绿地用于放松和野餐。
此外,提供遮阳帐篷和垃圾桶等实用设施,将大大提升家庭的满意度。
2.4 年轻人群体年轻人追求刺激和娱乐,他们希望公园提供运动设施、社交活动和音乐娱乐场所。
较大的空地用于举办户外音乐会、篮球比赛等活动,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
3. 心理设计原则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公园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心理学的设计原则。
3.1 遮阳和遮雨设施提供足够的遮阳和遮雨设施对于人们的舒适感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夏季和雨天,这些设施将成为人们避免紫外线和雨水侵袭的重要场所。
3.2 绿植和花卉绿植和花卉不仅可以美化公园,还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理放松和愉悦感。
研究表明,与自然环境接触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并提升人们的情绪状态。
3.3 合理的设施布局公园的设施布局应该便于人们的使用,并且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儿童游乐区应该位于家庭区域附近,以方便家庭群体的使用。
公共空间的行为与价值
公共空间的行为与价值以白鹭园为例摘要不管在什么公共空间,各种不同的行为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白鹭园也不例外。
在白鹭园,拍婚纱对行为的联系最有代表性。
每一对拍婚纱的新人都能吸引不少的行人驻足旁观,在这时,拍婚纱的新人们享受白鹭园的通透式也成了白鹭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多样性景观;拉近距离;自然与人文社会氛围引言在城市化成为这个世界不可扭转的趋势的当下,想要在像工业革命以前那样享受大自然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来说,公园,这一人造的放自然环境,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意义,在这里,他们可以暂时切身享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在这里,特闷可以卸下那种防备,享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交往,就想曾经的乡村生活那样。
公园里通常会有什么行为发生?去公园享受生活的人们会期待有什么行为发生?公园给人们提供的各种活动城所和活动可能性对于市民,对于城市而言,有设什么意义和价值?下面我们以苏州独墅湖畔白鹭园介意详细说明。
正文白鹭园环境白鹭园位于高教区独墅湖畔,因白鹭常在此栖息,故此得名。
它是一座以植物造景与硬质景观相结合,以“基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环境营造出的高绿化覆盖率的生态公园。
公园总面积约23万平米,绿化面积约18万平米,绿化率占76.5%,园内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地形起伏、线条优美,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合理配置、季相分明、景色丰富。
园内的各处景观风格各异,形神相依。
主入口景区喷泉景墙、树池景灯,呈现出气派大方的入口景观;亲水平台处湖水与水岸相衔接,站在水岸边独墅湖景色尽收眼底,俨然一副水天相接、天高水阔的美景;临水广场的铺地采用天然石材自然拼接,相嵌在草坪内,时而散置、时而规则、增加了几分趣味,更增添了不少景色。
湿地区呈现在您面前的是一幅“荷花水中开、芦苇随风摆”的迷人景象。
另外,湿地四周还有欧式、中式草亭,水榭木廊、叠水瀑布等景色更是层出不穷、风光无限。
而小教堂的存在更是让白鹭园的景色更加迷人。
优秀户外公共空间案例分析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 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 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 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利用和促进此过 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
行为与距离的关系 行为的时间规律 人的活动规律分析 行为活动的分布模式 行为活动的设施需求 环境设计与人的行为习惯及模式关系
17:00―19:00:锻炼身体。根据体内的生物钟,这个时间是运动的最佳时间,舍菲 尔德大学 运动学医生瑞沃• 尼克说。 19:30:晚餐 21:45:看会电视。这个时间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有助于睡眠,但要注意,尽量 不要躺在 床上看电视,这会影响睡眠质量。
23:00:洗个热水澡“体温的适当降低有助于放松和睡眠。”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 中心吉姆• 霍 恩教授说 23:30:上床睡觉。如果你早上7点30 起床,现在入睡可以保证你享受 8 小时充足 的睡眠。
1120122229 鞠祎雯
人的活动规律分析
人的行为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人的活动也遵循一定的规律。通常情 况下,人们的活动状态可分为正常、异常和非常三种。 ➢正常状态:是指在日常的情况下,人们生活的各种因素相互平衡,发展 趋势一般在人们的预见之内,各种条件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和 主要承担临湖观景的功能,过往的 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融入了驻足、欣赏风景的活动,除此 之外还参与了拍照、教育、交流、讲解的活动。曲江亭位置以及景观 小品的设置也为该条路增添了很多的趣味性,使得更多人愿意加入到 该条道路上来。基于调查时间的约束性发现,阳光充足是一些人选择 临湖路的主要原因。
11:00:吃点水果。这是一种解决身体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色
城市公园使用后评价分析——以宜宾市翠屏公园为例
园林与景观设计2021年11月第18卷总第409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96城市公园使用后评价分析——以宜宾市翠屏公园为例刘家林,陈 倩,郭燕兰,祝 欢,杨 蕈(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摘要:城市公园绿地是居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主要场所,具有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实现城市高效服务的重要功能,本文基于使用后评价(POE)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随机抽样调查及现场调研等方式,以宜宾市翠屏公园为例,对城市公园的景观环境、基础设施、公园交通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以居民对城市公园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分析公园现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改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园;使用后评价;翠屏公园[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2.57Analysis on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f Urban City Park—— A Case of Cuiping Park in YibinLiu Jialin, Chen Qian, Guo Yanlan, Zhu Huan, Yang Xun(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093, China)Abstract: Green space in urban park is the main place for the residents to get close to nature and enjoy nature. It has important functions to enhance residents’ well-being and achieve efficient urban servic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By questionnaires, random sampling surveys, and on-site investigations, taking Cuiping Park in Yibi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infrastructure, park traffic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ity park. Based on the survey of residents’ use and satisfaction of urban parks, th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ark’s current situation are analyzed, and relevant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a targeted manner.Key words: city park;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Cuiping Park1研究背景及概况20世纪末,随着我国城市环境行为学、城市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POE)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园等反馈研究中。
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人的行为反应研究
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人的行为反应研究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人的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景观园林空间的感知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人们对空间布局的感知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人的情感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改善空间布局和设计,增加互动性和可访问性等。
通过实施这些改进后,我们对改善景观园林空间的感知和人的行为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景观园林空间得到了更积极的感知和行为反应,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体验。
关键词: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人的行为反应、空间布局、互动性、可访问性引言:景观园林作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对于人们的感知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尽管在空间设计和布局方面不断进行改进,仍存在人们对空间的感知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人的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解决存在的问题来提升人们的环境体验。
通过对景观园林空间的感知与行为反应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改进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从而创造更令人满意的环境。
通过下文的论述,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实际景观园林设计和规划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和启示。
一、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异景观园林空间是人们与自然互动的重要环境,其设计与布局对人们的感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我们发现在实际的空间体验中,存在着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异。
本节将深入探讨这一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并提供相关解释。
[1]1.可能源于人们对景观园林空间的主观感知与实际环境的客观特征之间的不匹配。
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偏好、文化背景和经验等。
而实际的景观园林空间具有客观存在的特征,如空间布局、景观元素和可达性等。
因此,人们的感知可能与实际环境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在实际行为中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和反应。
2.还可能与人们对景观园林空间的认知和期望之间的不一致有关。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活化策略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活化策略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活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互动、文化交流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并制定有效的活化策略,成为了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活化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1. 多样性和包容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提供多样的功能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和背景的社会群体的需求。
同时,公共空间应该包容多元文化,营造和谐共生的氛围。
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采用可再生材料、引入自然通风和光照等设计手段,减少对能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3. 互动性和参与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具有促进社会交流和互动的功能,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和共同创造。
例如,可以设置休闲区域、文化展示区和公共艺术品等,引导人们在其中交流、休憩和参与各类公共活动。
4. 安全和舒适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人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防护设施、交通规划等措施,确保居民在公共空间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提供宜人的环境氛围。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化策略1. 增加绿色空间:引入更多的绿化设计,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打造休闲公园、花坛和绿化带等,以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和自然环境,改善居民的休闲体验和生活质量。
2. 引入文化元素: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融入当地的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等文化元素,通过公共雕塑、艺术装置和文化主题广场等手段,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3. 鼓励社交互动:设立社区活动中心、多功能广场、户外座椅和公共健身设施等,提供便利的社交场所和设施,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丰富功能服务:提供丰富多样的功能服务,如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场地、图书馆、咖啡馆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和吸引力。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进展
第49卷第2期 林 业 调 查 规 划Vol.49 No.2 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2.032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进展胡俊强,燕亚飞(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中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空间活力研究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收集中国知网1997—2021年间456篇国内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相关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从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对国内城市空间活力的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活力、活力营造、活力测度是当前城市空间活力研究领域的热点;空间活力研究尺度由宏观转向微观,研究方法由定性转向定量研究;在研究尺度方面,逐渐由早期的宏观视角转向中微观视角,对空间活力的研究更偏向具体细节的考究,更关注其本身的物质环境;活力的测评方法仍需继续完善,空间营造策略方面要继续深化相关研究。
关键词:空间活力;城市空间;CiteSpace;文献综述;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K915;O186.14;TU31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24)02-0207-07引文格式:胡俊强,燕亚飞.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进展[J].林业调查规划,2024,49(2): 207-213.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2.032HU Junqiang,YAN Yafei.Research Progress of Urban Public Spatial Vitality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24,49(2):207-213.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2.032Research Progress of Urban Public Spatial Vitality in ChinaBased on CiteSpaceHU Junqiang,YAN Yafei(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Henan471000,China) Abstract:Urban public space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urban residents to conduct public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The study of spatial vita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cities.Based on the456domestic urban public spatial vitality research documents collected by CNKI from1997to2021, CiteSpace software was used to draw a knowledge map,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domestic urban spa⁃tial vitality was visually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uthor,the institution and the keyword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urban vitality,vitality construction,and vitality measurement were currently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urban spatial vitality research;the scale of spatial vitality research shifted from macro to micro,and research methods shifted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the study scale gradually shifted from an early macro perspective to micro perspective,the research focused more on specific details and the own material environment;th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vitality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and re⁃lated research on spatial crea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further deepened.收稿日期:2021-10-19.第一作者:胡俊强(1995-),女,河南确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Email:2402168630@责任作者:燕亚飞(1977-),女,河南温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学及园林建筑设计.Email:gigi0924@Key words:spatial vitality;urban space;CiteSpace;literature review;knowledge map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居环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因素为主导的物质实体场所[1],也是城中居民进行各种社交活动的开放性场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品位气息,同时也具备休憩性功能,是城市活力的体现。
基于Kano模型的城市体育公园的使用者需求研究——以茂名市奥林匹克公园和滨江生态公园为例
基于Kano模型的城市体育公园的使用者需求研究——以茂名市奥林匹克公园和滨江生态公园为例
刘长飞;安静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24()1
【摘要】从全民健身需求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使用者进行观察访谈,获取茂名的体育公园使用者关注的指标要素,为分析检验不同的环境要素对体育公园使用者满意度
的影响程度,进行问卷的设计。
以主题性、便利性、舒适性、可靠性为四个指标要素,进一步划分了16个指标子要素,构建了城市体育公园的使用满意度的评价模型。
运用Kano模型计算得到各个指标要素的分类和排序,并针对统计数据提出相应的
设计提升策略,还对城市体育公园的建设提供了理论研究参考。
【总页数】3页(P291-293)
【作者】刘长飞;安静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工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
【相关文献】
1.基于Q方法的城市公园生态服务使用者感知研究——以上海黄兴公园为例
2.城
市健身步道使用者公共服务需求探究——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3.公园城市背
景下社区体育公园生态体系构建研究——以重庆社区体育公园为例4.基于Kano
模型的森林公园环境教育需求分析研究——以开封市康平河森林公园为例5.基于SWOT-AHP模型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述行为场景理论在分析和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浅述行为场景理论在分析和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以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文化街为例
建筑学1101 张砾琦
【内容摘要】
场所犹如是社会生活的舞台,在其中活动的人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尽管演员可能不断变化,但是固定的行为模式在一段时间内不断重复,演员和场所在生态上构成了相互依存的整体,通过对这种固定行为模式的探寻和深究,我们能够运用所得到的信息对原有的场所环境进行整体上的策划、设计和管理,使其发挥自己的潜在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使场所得到正确、充分有效的使用,形成和谐的场景。
【关键词】场所、设计、充分使用
一、行为场景理论
(一)、行为场景的定义
(二)、场所的环境特征
(三)、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
(四)、场所的生命
二、对调研场所现状的分析和评价
(一)、场地的平面记录
(二)、人在环境中的活动时间分段
(三)、人在环境中的群体特征和行为特点
(四)、人在环境中的活动目的
(五)、情感评价地图
(六)、环境总体评价
三、调研场所存在的问题
四、解决调研场所现存问题的措施
五、小结
【参考文献】
[1]胡正凡、林玉莲:《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10月。
广州花城广场调研报告
05
广州花城广场的管理和服 务水平
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广州花城广场管理委员会
负责广场的日常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确保广场的各项设 施和项目正常运行。
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
负责制定广场的规划、政策和标准,对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进 行指导和监督。
管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和素质
广州花城广场管理委员会成员
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管理问题。
花城广场的卫生设施比较完善,设有多个洗 手间和垃圾桶,方便游客使用。但是,在高 峰期,卫生设施的使用也较为紧张,需要加
强清洁和管理。
04
广州花城广场的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
要点一
总结词
广州花城广场的空气质量整体良好,但存在轻度污染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花城广场的空气质量在白天和晚上均达到国家空气质 量二级标准,但在某些高污染时段,如交通高峰期, 存在轻度污染的情况。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 气、建筑施工扬尘等。
游客来源
广州花城广场的游客主要来自广东省内和周边地区,以及一些国际游客。其中,广州市民是最大的游 客群体,其次是珠三角地区的游客。
游客对景观的评价
花卉景观
广州花城广场以花卉景观为主,游客对其评 价较高。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花城广场的 菊花、郁金香、海棠等花卉盛开,吸引了大 量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城市风光
景观
花城广场内有许多绿植和花卉,四季如春,是广州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广场还有喷泉、雕塑、 文化墙等艺术装置,丰富了广场的文化内涵。
社会文化意义
公共空间
花城广场作为广州市的公共空间,是市 民和游客聚集的地方,也是城市文化的 展示窗口。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广 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现代都市的 繁荣和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会交往、增强城市的文化魅力和生态可持续性。
然而,要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供公众使用和参与的空间,包括公园、广场、街道、河岸等。
这些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和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充分考虑生态因素。
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
比如,在公园和广场的设计中,可以保留原有的树木和植被,减少大规模的土方工程和硬化地面,增加绿地面积和透水铺装,以提高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出多样化的生态景观,为城市中的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态平衡。
能源的高效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可以采用太阳能路灯、风能发电装置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为照明、灌溉等系统提供动力。
此外,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能源的供应,避免能源的浪费。
在建筑设计方面,应注重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降低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材料的选择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
优先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环保型的材料,既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能降低资源的消耗。
例如,使用再生木材、竹材等替代传统的木材,利用废旧轮胎制成橡胶地砖,使用可降解的塑料替代不可降解的塑料等。
同时,在材料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也应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多样性是满足居民不同需求、提高空间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化与改造园林设计的策略与实践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化与改造园林设计的策略与实践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公共空间的活化与改造变得愈发重要。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人们休闲、交流和社交的场所,更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因此,园林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化与改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化与改造的策略以及园林设计的实践。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化与改造策略1. 倾听与参与市民需求:活化与改造城市公共空间的第一步是倾听和参与市民的需求。
市民对公共空间的期望和需求是城市改造的出发点。
通过各种方式,如问卷调查、公众听证会和社区参与等,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纳入公共空间改造的决策中。
2. 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与活动: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化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和活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例如,设立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座椅休息区和文化艺术展示区等,使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3. 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通过园林设计,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是活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关键策略之一。
注重景观布局、绿化植被和景观细节的设计,营造出美丽、舒适和宜人的空间环境。
例如,种植花草树木、设置喷泉和水池等,增加公共空间的生态性和美观性。
4. 引入艺术元素与文化内涵:艺术和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活化的重要元素。
通过在公共空间引入艺术装置、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激发市民的美感和文化参与感。
同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赋予公共空间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加空间的文化厚度。
二、园林设计的实践1. 空间布局与交通规划:园林设计需要考虑空间布局和交通规划。
合理规划公共空间的道路、行人道、停车设施等交通要素,确保市民在使用公共空间时的便利和安全。
同时,根据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合理设计空间的布局,提供舒适的步行和停留空间。
2. 绿化设计与景观打造:园林设计的核心是绿化设计和景观打造。
通过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景观元素,营造出与城市风貌相协调的公共空间。
同时,注重绿化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选择具有抗污染和抗病虫害的植物,注重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
PSPL调研法_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扬·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探析(3)
34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之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互动关系。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为社会生活和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成为活动产生的“催生器”和“发生器”,也对丰富市民生活和改善城市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研究和评价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是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质量,改善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前提与途径。
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评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
其中,“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下文简称POE)就是比较典型和成熟的一种方法,即一种对投入使用的建筑进行评估的方法。
其内容不仅包括室内的设施和建筑结构,还涉及影响人们使用的许多定量和定性因素。
其中定量因素包括光线、温度、湿度、声音、材料的耐久性及空间分布等,定性因素则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动态感知和色彩感知等因素。
1988年经由美国学者Preiser 等人的总结与定义,该方法得以成型[1],并被广泛运用到相关的领域且得到完善。
与POE评价法以建筑为对象、以人的使用为核心有所不同,PSPL 调研法(Public space & public life Survey,即“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是一种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质量和市民公共生活状况的评估方法。
PSPL调研法: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扬·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探析(3)PSPL Survey: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Quality of Public Space and Public Life —The Study on Jan Gehl's Theory and Method for Public Space Design (Part 3)摘 要:“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即PSPL调研法)是扬·盖尔开展“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关系”研究并用以指导设计的主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园广场空间使用者行为与环境响应研究
公园广场是城市公园中的活动热力区,良好的广场设计可让使用者有效读取环境信息并吸引其停留。
本文以沈阳市青年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行为学方法—行为注记法对公园广场中的使用者行为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其流动及分布规律,得出广场空间使用者的边界效应、领域性、表演—观看模式等行为特征,并针对行为特征提出相应的环境响应策略。
标签:公园广场;行为注记;环境响应策略
【Abstrct】Park Square is the thermal area of the city park,users can effectively rea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from good design。
In this paper,Qingnian Park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behavior of users in urban parks by using environmental behavior method. The study found thatusers in the square show obvious behavioral features likeboundary effect,territorialism and performance-viewing mode. Motivated by those features,environmental response strategies can be formulated to guid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park.
【Key words】park square;behavior mapping;environmental response strategies.
1、引言
在當前的广场设计之中,场所感的物质维度被片面强调,作为服务主体的使用者却被忽视了。
这就导致开敞华丽,充满形式感的公园广场随处可见,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却依旧得不到满足。
在这种态势下,设计者只有真正走进环境,走进使用者,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出充满活力的使用空间。
环境行为学正是研究、探讨外界环境与人类自身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围绕“人与环境”展开研究,可有效弥补现有城市公园设计当中对使用者视角的遗漏,为设计者提供了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的设计思路。
基于此,本文选择城市公园的广场空间为研究对象,行为注记为研究手段,对使用者行为进行记录与分析,探寻城市公园广场空间中使用者行为在环境中的表现,为城市公园广场空间的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
2、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收集
青年公园位于沈阳市南运河河畔,占地面积28.3公顷,地处青年大街的中心地带,景观良好,交通便利。
周边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承载了大量居民的日常活动。
公园有六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硬质广场,可基本满足研究需要。
研究主要分调研和分析两个阶段。
调研阶段运用行为注记法对公园广场上的使用者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第二阶段为分析阶段,将行为地图上的原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总结行为特征。
3、广场空间使用者行为特征分析
空间中的行为是使用者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相似的环境空间中,使用者行为既展现出一定的共性规律,又由于空间的细微差异而有所不同。
使用状况良好的空间环境可为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提供易停留的舒适场地。
以下对广场空间中的使用者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力求找出使用者行为的共性规律及差异性影响因素,以此指导场地设计。
3.1使用者行为流动模式
广场空间的使用者可分为穿行人流,闲散人流和静态人流三种流动模式。
穿行人流主要指路过广场的使用者,广场空间仅仅作为其行动路线的载体,这类人流对公园广场的群体性停留行为有一定的干扰。
闲散人流指没有明确目的地,移动路线相对随意的使用者。
在广场内设施完备,活动丰富的情况下,可能在空间驻留。
静态人流是指在广场中驻停、休憩,开展活动的使用者,较多的静态人流可极大的增强广场的空间活力。
3.2使用者行为分布特征
(1)边界效应
公园广场的空间占用显示出明显的边界效应。
使用者在进入广场空间时,倾向于选择在空间的边界逗留,只有在边界空间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才逐渐向广场中心位置扩散。
这是由于广场的边界空间视野宽阔且有一定的隐蔽性,满足了使用者公共性和私密性的需求,从而受到使用者的欢迎。
同时还发现,形状越规则的广场,使用者分布的边界效应越明显,方形、原形广场的边界效应最强。
(2)领域性
除边界效应外,广场上开展群体活动的使用者还表现出明显的领域性。
即在一个广场中,当某一群体活动的使用者首先进入场地并开展活动时,即使广场上有充足的使用空间,其他的大型活动使用者也不会继续占用该场地,而是选择其他广场甚至宽阔少人的道路开展活动。
在环境心理学中,阿尔托曼将其称为“领域性”,即个人或群体为满足其需求而拥有或占用某个场所或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
领域性会造成场地空间浪费,可通过适度视线分隔减弱。
(3)表演-观看模式
对有大型群体活动开展的场地的使用者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场地中大型活动群体与其他使用者之间自然形成了“表演-观看”模式。
广场靠近中心的位置通常被广场舞、功夫等大中型健身群体行为占据,而边缘的座凳、树下则密密麻麻的分布着诸多观看活动的使用者,与建身群体形成典型的“观众”与“表演者”对应关系。
此类模式对环境有正向诱导作用,可带来场地使用的良性循环。
3.3使用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对各公园的不同广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公园广场自身空间环境要素也对使用者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广场的空间尺度与群体活动规模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其并非决定性因素。
舒适的小气候、良好的光照和适度的空间分隔是决定广场空间可以用的有效面积的关键因素。
同时,过大的交通干扰会降低空间的使用率和群体行为的发生率。
此外,研究发现广场的形状也对使用者的群体行为存在重要的影响,边界圆滑或规则的广场空间利用率较高,而有尖角、形状不规则的广场空间利用率较低。
4、基于行为分析的环境响应策略
针对上述特征及影响要素分析,提出以下五点空间环境相应策略。
4.1明确广场功能
不同功能广场的使用特点不同,广场设计应充分考虑空间的主要使用功能。
以交通、集散为主要使用功能的广场应设置在公园主要出入口或道路交叉口附近,并尽量减少地形起伏变化与植物、设施遮挡,保证空间的连通性。
以活动承载为主要功能的广场则相反,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与公园主要道路直接相连,并在场地边缘种植适当的植物进行视线遮挡,保证空间的内向性,减少场地内的穿行人流,为静态人流创造相对私密、舒适的空间环境。
4.2灵活设计边界
广场空间使用者展现出明显的边界依赖效应,设计良好的广场边界可吸引使用者聚集停留,开展社交活动。
具体设计时,可运用低矮的石台,广场外平缓的地形起伏,简单的树篱形成相对开敞的边界空间。
而高大的树木、视觉对比强烈的景墙可有效提升空间的封闭性,创造稳定、易识别的边界。
同时,可利用虚实相生的构景手法,创造具有一定变化的柔性边界,用曲线、折线等变化灵活的线条代替均质直线,以延长广场边界的可利用长度,吸引更多使用者驻留。
此外,在设计时应注重边界空间的使用舒适度,注意休憩设施的合理布置、良好小气候的创造等。
4.3适度空间分隔
广场上开展群体活动的使用者领域性较强,容易造成空间浪费。
因此在设计面积可容纳多个群体活动的广场时,应对其空间进行适度分隔。
通过铺装材质、植物配置、界面色彩、广场平面形状的变化可对使用者心理进行引导暗示,达到“心理分隔”的效果,运用植物、小品、休憩设施等实物布设可对使用者行为及视线进行阻隔,达到“实体分隔”的效果。
同时在进行空间分隔时应注意把握适宜度,过于细碎和过于封闭的空间都会降低空间利用率,因此在进行空间分隔时要尽量保证空间的连续性与渗透性。
4.4整合多种空间环境要素
广场中的行为是使用者与多种空间环境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如广场空间的小气候、广场的尺度、形状等都对广场空间的使用行为存在一定的影响。
可通过遮荫避雨设施的布设和植物的种植创造良好的小气候,通过场地活动容量计算确定具体的空间尺度,通过采取矩形、圆形或不规则的袋型等广场形状提高空间的可用性。
其他细部设计如舒适座椅材质、平坦且防滑的地面铺装、老年使用者的无障碍设计等都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要素。
结论:
现有公园广场构图严谨规则,形式华丽但使用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是设计者的设计视角与使用者的使用视角之间出现了偏差。
本研究运用环境行为学理论方法对城市公园广场中使用者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并以此指导广场规划,以期从使用者视角解决当前广场设计中的问题,是城市公园广场空间环境设计方法探析的一次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Van den Berg A E,Koole S L ,van der Wulp N Y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 and restoration:(How)are they related?[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ehology,2003.
[2]李道增.環境行为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约翰.O.西蒙兹[美],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3版)[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扬·盖尔[丹麦],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