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介

合集下载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介绍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城市空间,达到优化城市结构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两个重要的方面,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在国家、省、市等区域范围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城镇的区域空间布局和发展战略的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旨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间的合理协调和协同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任务包括: - 城市定位和功能布局: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功能,如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以便合理配置资源和引导城市发展方向。

- 区域协调和协同发展: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交通网络规划,促进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市群和城市圈。

- 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考虑自然环境特点,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资源。

- 城镇发展与城市化管理:制定城市化进程管理策略,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以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科学规划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2. 3. 4. 5. 6. 7. 8. 9.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城市总体规划还要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促进城市间的合理协调和协同发展。

总结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城镇体系规划旨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间的合理协调和协同发展;而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科学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

两者旨在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和制定,以推动城市发展走向更加可持续、宜居的方向。

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基本介绍

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基本介绍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
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 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 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为城市下面各城镇总体规划
的编制提供区域性依据。
城镇体系规划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长期扮演着区域性规划的角色,具有区域
性、宏观性、整体性的作用。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镇体系规划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国务院规划主管部门
编制组织
基础资料收集 规划纲要 规划成果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理措施。 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 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的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 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 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 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 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规划】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关键字】规划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基本情况1、自然概况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中游南岸。

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县相望;东北靠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五常县接壤;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扶余县为邻。

市区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南 44 公里处,市域面积 3112.29 平方公里,东西长 85 公里,辖 9 镇 18 乡, 385 个行政村。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4 年双城市市域总人口为 80.58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7.36 万人,人口密度为 256.05 人/平方公里。

双城镇区人口为 18.19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 13.59 万人。

双城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在黑龙江省县及市中名列前茅。

2004 年双城市域国内生产总值为126.5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为 38.15 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为 43.06 亿元;第三产总产值为 45.35 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为 30.1:34:35.8。

二、规划期限依据城镇体系划编制办法,规划期限为2005 ――2022 年其中近期: 2005 年――2022 年远期: 2022 年――2022 年三、城镇发展与布局的综合条件分析评价(一) 有利因素1、区位条件优越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端,历来是联接内地和北部边疆地区的重要门户,是中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哈尔滨的近邻和强辐射区域,是形成中的哈尔滨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份,已经并可以继续强化与哈尔滨的对位同步发展关系。

另为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哈尔滨市第二产业的承接地对双城市经济影响巨大。

2、土地资源丰富双城全市呈平原地貌,无山,海拔高程 120 米-210 米,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土质肥沃,多为黄黏土,其次为黑黏土,宜于种植旱田。

市域内有林地及牧草地 467881 亩。

3、交通优势双城处在京哈铁路线、京哈速公路和 102 国道并行构成的东北地区生产力布局一级轴线上,并贴近京哈、绥满两大交通干线和城市产业带“T”形布局结构的交接点,市内的交通网已初具规模,铁路保持了原有的状况,公路交通得到了大力的加强。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三条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2010年,市域人口规模达到10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1%,市域城镇人口总量为54.6万人;2020年,市域人口规模达到11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3%,市域城镇人口总量为74.3万人。

第十四条城镇建设战略1、城镇化推进战略:工商并举、中心带动以城镇人口集聚为导向,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培育重点城镇化区域。

强调非均衡的突进式发展,近期大规模构筑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的工业基础,中远期以工业推进商贸业等第三产业的集聚,进一步吸引人口,增强市域的生产消费能力,辅以提升城镇化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更新,实现城镇化进程数量及质量的稳步推进。

2、城镇化空间发展战略:中心极化,结构优化,带状集聚大力发展中心城区——重点培育城区中心职能,加强其作为整个潜江市域城镇体系中首位城市的凝聚力以及江汉平原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

优化城镇体系结构——重点培育优选的重点镇,使其成为承上启下的必要的环节,从而提高潜江城镇体系作为整体系统的运转效率。

带状集聚发展——培育发展潜力高、投资效益好的地段为市域重点发展轴,引导人口与产业向发展轴集聚,以轴带面推动潜江市域城镇村体系的发展。

第十五条乡镇建制调整建议促进各农场管理区、种畜场、原种场与地方的融合发展,农场、原种场与相邻乡镇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发展,远期对部分规模较小的乡镇进行合并,制定政策,推动要撤并的城镇居民向中心城区或保留的城镇转移。

规划市域保留8个城镇。

具体方案如下表所示:表2 规划远期城镇建制变动情况第十六条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规划建立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三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

表3 规划城镇等级结构表第十七条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城镇的规模结构分为“Ⅰ级(>50万人)、Ⅱ级(2-5万人)、Ⅲ级(1-2万人)”三个层次。

城镇规模结构的确定考虑城镇等级结构的影响,同时考虑现状人口规模及所处的区域环境,规划的城镇等级结构与规模结构存在基本的对应关系。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衢州市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

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于2003年12月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一、规划期限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1年~2005年,中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3、城市规划区: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划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面积640公里。

其范围为:现衢州城区(包括樟潭镇)、柯城、花园、万田、浮石、云溪、姜家山、汪村、廿里镇、石室、下张、黄家、长柱、坑口、横路行政区范围以及石梁镇、高家镇、湖南镇、航埠镇的部分行政村。

4、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

总面积为140平方公里。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接轨东部,借力发展:接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省域东部的温台经济密集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

2、完善功能,辐射周边: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辐射赣、闽、皖等的欠发达地区,扩大经济影响腹地,实现区域资源配置。

3、工业立市,要素集聚:促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4、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分区建设,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加强生态化建设,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发展和建设条件历史背景:分析区域内各个历史时期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揭示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转移和变迁。

区域基础:分析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涉及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结构、劳动力、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阔的领域。

经济基础: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通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分析、方案比较,指出各城镇主要部门发展方向。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适当考虑与集镇关系。

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市人口资料。

3)确定本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起得作用,承担的责任。

通过收集区域内各个城镇经济结构的统计资料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明确各城镇之间只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实现城镇的职能分类。

对城镇现状职能加以分析,制定出有分工、有合作,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各区位优势的专业化与有机结合的新只能结构。

对重点城镇还应该具体确定其规划性质,使重点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有多依据。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包括:分析各城镇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和行对地位的变化,预测今后的动态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分布的特点分析规划期内可能出现的新城镇,包括某些农村集镇的普升和因基本建设可能新建的城镇结合城镇的人口现状、发展条件评价和职能的变化,对新老城镇做出规模预测,制定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规划,形成新的、合理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包括:分析城镇现状空间网络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分布的控制性因素设计区域不同等级的城镇发展轴划分区域内的城市经济区,为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结合,带动全区域的发展提供地域组织的框架综合评价区域城镇的发展条件综合各城镇在职能和规模的网络结构中的分工和地位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的城镇的规划建议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全国、省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对比

全国、省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对比

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4.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四)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五)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七)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八)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九)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四)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五)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六)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二)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三)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四)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概述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对城镇在空间上的布局、结构和功能进行规划、调整和指导的过程。

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性城镇体系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目标: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边界,确保城市的适宜规模和布局,避免过度扩张和无序发展,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和高效。

2.提高交通运输效益:城镇体系规划可以科学规划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提高交通运输效益,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

3.优化资源配置:城镇体系规划可以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分布城市功能区,进行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

4.改善人居环境: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绿地、公共空间和住宅区,并规划景观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促进社会和谐: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城镇体系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以下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方案。

3.整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采取整体规划的方式,从整个城镇体系的角度进行规划和布局。

4.科学合理: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基于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数据,遵循城市规划学的原理和方法,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参与民主: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广泛征求居民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确保规划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步骤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1.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城镇体系规划方案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和主要成果,需要编制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的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内容。

[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9

[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9

[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9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委托方:广汉市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广州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一、规划期限近期2019-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规划范围市域范围:“十六镇两乡”范围,总面积54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与市域范围一致。

中心城区:雒城镇、新丰镇、北外乡和西外乡等乡镇的主要地区以及新平镇、三水镇、南兴镇等乡镇的部分地区,总面积为118.9平方公里。

三、城市发展性质定位与目标城市性质: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区域节点和高端制造业基地,传承古蜀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的天府水木田园城市。

城市职能:成都平原重要的城镇集聚发展区、商贸物流枢纽和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保护、传承与弘扬古蜀文明的核心地区;国内领先的陆地石油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中国西部的航空教育与通用航空产业重镇;成都城市群中生态优越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城市形象定位:神秘古都文化名城城市发展策略:文脉、地缘、保育、魅力、低碳、社区。

图 1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范围图四、生态环境保护(一)河流廊道河道(渠道)级别河道(渠道)名称蓝线控制范围一级廊道湔江、清白江、石亭江、绵远河堤岸线后退50m二级廊道马牧河、坪桥河、蒋家河、白鱼河堤岸线后退35m三级廊道干渠或平均宽度为15-30m河堰堤岸线后退15m支渠或平均宽度为5-15m河堰堤岸线后退10m(二)湿地保护鸭子河湿地保护区范围调整为鸭子河广汉市域全段。

五、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两区四园·三带四基地”两区:国家级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四园:油气装备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不锈钢产业园、三星堆文化产业园;三带:沿山观光农业带,特色水产养殖带,绿色农产品示范带;四基地:四川现代粮食产业(广汉)示范基地,双低油菜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优质水果生产示范基地。

图 2市域产业布局规划图六、市域城镇体系(一)市域人口与城镇化2020年82万人,城镇化率60.7%。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谢 谢!
由职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 组成,在基础设施等网络支撑下运行。
二、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概述
城镇间职能分工的 必然性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规划的必要性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规划在规划体系中 的地位和作用
武汉地区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区域城镇 体系总体 发展战略
根据地方条件建立起若干专业化部门,向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的方 向发展;
影响范围达几个乡镇,既要有较突出的专业化职能,又要有一定的综合 职能; 现有的和规划的建制镇在规划中应有适当的专业化职能分工;加强基础 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强化镇域中心的职能;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 动力的重要场所。
在规划期发展缓慢,难形成专业化职能部门,也难成为乡域名副其实 的中心;应因地制宜,积蓄力量,待机发展。
部分区域中心的职能; 优势专业化职能
县城及县以上的区域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
大城市周围; 远离区域中心城市
Ⅱ 区域专业化城镇
某种或某几种职能突出,具区际
意义
分散在区域内
交通枢纽型
至少有两种交通方式或者是两条公路干线的交汇点。如港口型、公路
枢纽型、临空型等。
工业型 县 城 旅游型 以
工业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并在乡镇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七、讨论题
1、积极发展小城镇,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 促进“三元结构”的形成,是加快城市化进程,
六、小结 实现现代化的必有之路。
2、今年两会的热点议题有“农民问题”和“社 会公平”问题;新一届中央和政府致力于 “关注弱势地区和群体,实现社会的公平和 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试探析发展小城镇 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意义。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介绍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介绍

20xx
城镇体系规划 案例介绍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CHAPTER 1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市况和发展概述
城市性质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规模 规划确定温州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不宜超过350万人。2020年温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为300平方公里 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020年末温州市域总人口预计为980-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 2.市域空间结构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规划布局3条城市轨道,即M1线、M2线和M3
城市骨架道路:规划"环+放射+联络线"9条快速路,服 务组团间快速机动化联系,衔接对外交通干线、高速公 路出入口和主要综合交通枢纽,服务对外快速集散。规 划预留环岛南路快速路。主干路衔接主要交通集散中心 ,服务片区用地布局和交通联系,形成片区间贯通性良 好的骨架性主干路网络。西片和中片规划"五纵五横"骨 架性主干路,东片及瓯江口片规划"五纵四横"骨架性主 干路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东片:包括龙湾区茅竹岭以东 的部分和围填海区域。依托国 际空港和区域大通道,利用宝 贵的新增土地资源,发展科技 创新、新兴工业和新兴服务业 ,培育温州的国际化功能 瓯江口片:主要为洞头区。依托 海港,利用海岛资源,发展海洋 经济为主的临港产业和休闲旅游 业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1.温州中心城区 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成为辐射浙南、闽北地 区的经济、金融、交通、、科技、信息中心和我国大区域商品物质重要集散地区之一。 高起点考虑产业发展定位,以中心城市建设和基础产业为重点,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 传统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和临海型工业,加速以商贸、金融、房 地产、展览、旅游和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2. 鳌江流域经济区 以鳌江、龙港为龙头,带动昆阳、灵溪、金乡、钱库、萧江等城镇组成温州南部鳌江流 域经济区。继续加强工贸基础,发展专业市场,开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印刷、编 织、机械等第二产业和以金融、贸易、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 3. 山区半山区经济区

长治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PPT

长治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PPT

规划潞城市区2030年人口规模为15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为16平方公里左右。
(4)壶关县城
是以装备制造业、医药产业、轻型制造业、物流业为主导,旅游产业发达的宜居城市和城镇群东南部物流枢纽。
规划壶关县城2030年人口规模为1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模为10.5平方公里左右。
(5)长子县城
是现代农业和煤炭工业并举发展的县域中心城市,能源生产供应基地和优质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现辖10个县2个区1个县级市,常住
人口为3,334,564人,其中城区
48.4万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
煤铁资源为主。第二行业占全市生
产总值的67.4%
3
规划原则、依据、范围、期限、重点
规划原则
为指导长治市域的城镇建设和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落实山西省 “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发展框架,促进城镇与人口、经济与社会、资 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规划2030年沁县城的人口规模为7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为7.5平方公里左右。
(8)沁源县城
是沁源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域资源开掘与加工制造产业服务基地;以旅游度假为发展导向的山水宜居生态城 市。
规划2030年沁源县城的人口规模为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为8.7平方公里左右。
(9)武乡县城
是以红色旅游和镁铝制品为主导的县域中心城市,宜居园林城市。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06年4月1日执行);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 (5)《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6)《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7)《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镇化发展实施意 见》;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一、总则(一)规划期限基期:2013年近期:2014年—2020年远期:至2030年(二)规划层次与范围本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区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的内容。

白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白城市行政区范围,包括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区等5个县、市、区,总面积25692平方公里。

白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洮北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新区、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531.08平方公里。

白城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西、南至洮儿河灌渠,北至东风乡,东到拟建珲春—乌兰浩特高速公路以东1.5公里,包括洮北区老城区、白城南部生态新区、白城工业园区、白城经济开发区和洮北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7.51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目标(一)城市性质吉林省西部重要交通枢纽,以食品加工、能源、物流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地区性中心城市。

(二)城市职能以白城工业园区、白城经济开发区、洮北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冶金建材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医药、纺织服装、云计算及旅游服务业,打造吉林省西部东北亚物流中心,以生态新区为依托,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强化中心城区的经济、管理、服务、枢纽、创新职能。

(三)城市发展目标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基础,国家级园林城市指标较容易实现,可作为近期的城市发展目标;生态园林城市指标虽然实现难度增大,但仍然具有相当的可实施性,可作为远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宜居城市目标是个涉及面广且非常庞杂的目标体系,需要城市综合实力提高到一定阶段才能实现,短期内实现难度较大,可作为远景展望的目标。

三、城市发展战略以扩大经济总量为目标,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在集中发展白城市中心城市基础上,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振兴、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白城市建设成为吉林省西部对外开放的门户,西部特色产业基地和地区性中心城市。

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简介

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简介
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督查和考核,对不按规划实 施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确保规划实施的严肃性
和权威性。
建立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对规划实施 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推动规
划实施不断完善。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3
本次规划旨在明确重庆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 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 力。
规划目的
指导重庆市未来的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 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引导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促进重庆市的经济繁 荣和社会进步。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城 镇和乡村地区。
05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加强政策引导
01
制定有利于规划实施的相关规定和政策,包括土地使用、财政支持、城市建设 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各级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规划实施。
02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规划实施 顺利进行。
03
加强规划宣传,提高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参与度,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支持规划 实施。
《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简介 》
2023-10-26
contents
目录
• 规划背景与目的 • 重庆市城镇现状分析 • 重庆市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 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方案 •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01
规划背景与目的
规划背景
1
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面临着一系 列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挑战。
2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点发展和支持,重庆 市的城镇体系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针对不同职能城镇的政策和措施 ,引导各城镇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发展 。

佳木斯城镇体系简介

佳木斯城镇体系简介

佳木斯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简介一、规划目标把握城市发展的机遇,协调大、中、小城市(镇)发展的时空次序,通过对现状城镇体系的调整与优化,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把佳木斯建成一个城镇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镇网络体系。

1、构筑市域生态安全框架,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优化配置空间资源,促进城镇空间集约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地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4、促进中心城区与周边乡镇的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大佳木斯地区”的空间概念。

立足“市域”、面向“地区”,广视角、高层次的去谋划佳木斯市的发展方略。

5、明确“非均衡布局、增长极优先、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意图,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意识,适度超前搞好区域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城镇发展战略壮大市域中心、次中心城市,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重点发展县城和西部个别重点镇,建立以小城镇为基础的农区中心地体系。

1.构建“一主一次一转移”的功能格局。

继续推进佳木斯主城区的建设,重点发展富锦次中心,增强同江、抚远与俄罗斯远东城市之间的联系。

2.依靠工业立市和强市。

继续强化既有工业基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遍及市域各城镇的绿色产业群落,以强大的工业支撑各中心城市的发展。

3.以佳木斯市主城区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的主中心城市,继续扩大城市的综合规模,将主中心城市做大做强。

采取重点扶持的方式培育地区性增长极核,将富锦市区发展为市域城镇体系次中心,带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同江市和抚远镇重点发展对俄经贸和与对俄经贸有关的加工业、旅游业。

各县(县级市)城区要通过工业化继续增强经济实力与城镇规模,以更好地发挥在市域城镇体系内承上启下的引导和组织作用。

三、城镇化目标市域总人口2010年发展到270-275万人,2020年发展到295-300万人。

全国和省域城镇的体系规划详解

全国和省域城镇的体系规划详解

《城市规划法》规定:“国务院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和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应当分别组织编制全国和省、⾃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划,⽤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这是总结了国内外城市规划的历史经验,适应改⾰、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开展这项⼯作具有重要意义。

1.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规划⼯作序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转向第⼆、第三产业,转向城市,也就是说,在我国的⼯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城市化⽔平将不断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城市”的⽅针,拟定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各省、⾃治区、直辖市实际的城市化进程和⽬标,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是引导⽣产⼒和⼈⼝合理分布,落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项重要基础⼯作。

城市的发展不是孤⽴的,在很⼤程度上受周围城市以及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城镇体系规划不仅是指导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设置市、镇建制和调整、变更⾏政区划的重要参考。

此外,城镇体系规划还是正确引导、合理控制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规模与标准,避免重复建设、盲⽬发展的重要⼿段。

2.组织编制全国和各省、⾃治区、直辖市城镇体系规划,是国务院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和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的⼀项重要职责。

把组织编制城镇体系规划作为政府的⼀项重要职责,主要是考虑到该项⼯作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宏观指导作⽤。

城镇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表现形式,是政府对全国和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实⾏宏观调控与引导的重要⼿段,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的⼴泛领域和许多部门,需要政府来组织并进⾏有效的综合、协调。

全国和省(⾃治区、直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先要在确定全国和省(⾃治区、直辖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城市化⽔平进⾏预测与规划;第⼆要根据⽣产⼒和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镇的规模及其分布进⾏预测与规划;第三要分析全国和省域各级中⼼城市的影响范围,并确定各中⼼城市的职能及发展⽅向;第四要在分析各城镇历史改⾰及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规划新设置市、镇的数量;第五要提出近期宜重点发展的城市,明确其发展⽅向以及⼈⼝和⽤地的规模;第六要提出完善城镇体系所必需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标和布局;第七要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资料请访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简介一、城市简况1、地理位置老河口市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东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20°00′,北纬32°10′—32°38′,东西最大距离4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1公里,市域国土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

老河口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东北依豫西南与邓州市和淅川县接壤,中心城区距河南省邓州市和南阳市分别为60公里和120公里。

省内南接襄樊市、西北连十堰市,分别与襄阳区、丹江口市和谷城县毗邻,中心城区距省会武汉市418公里,距襄樊市71公里,距丹江口市24公里,距谷城县和十堰市分别为24公里和133公里。

境内汉丹铁路贯穿南北,襄渝铁路和汉十高速公路从市域南部穿境而过;316国道、302省道从市境经过;全国六大军用机场之一的老河口机场属大(一)型机场,民航开通有至北京、佛山等5条航线。

2、自然条件老河口市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南阳盆地边缘,地貌形态多姿。

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丘陵、岗地、平原三种地形。

其中东部、中部为平岗地,高程(黄海高程,下同)在100M至150M之间,面积590平方公里;西北部为低丘,高程在150M至462M(为境内最高点)之间,面积225平方公里;南部为平原,高程在100M上下,面积217平方公里,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57.2%、21.8%、21%。

老河口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全市年平均气温15.3℃,极端最高气温41.0℃(1977年),最低气温-17.2℃(1961年),最大冻土深度120毫M;年平均降雨量831.0毫M,最大日降雨量178.7毫M;日照时数1828.7小时,日照百分率41%;盛行风向东北风,平均风速1.4M/秒,最大风速17.7M/秒。

老河口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164.09平方公里。

汉江是流经境内的最大河流,过境长58公里,最大洪流量57200立方M/秒,年平均径流量为384亿立方M(南水北调后年平均过水量259亿立方M);境内尚有10条发源于朱连山的小河流,源短流小,枯水期流量不到0.5M/秒;引丹灌渠所形成的人工水利系统使市域21座水库获得了丰富的水源,引水能力3.2亿立方M,可直接灌溉全境大部分地域;境内以排子河水库、孟桥川水库为骨干的大、中、小型水库50余座,水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5.64%。

老河口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初步探明的有十一种,除粘土矿、河道砂石外,其它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北部。

西北部多为古生界和元古界沉积岩分布,在古生界地层中多为石灰岩,下部有赤铁矿和古煤,沿构造断裂带有宽达5M以上的方解石脉;在元古界地层中以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夹有较宽的白云质大理石。

白云岩矿总储量500亿吨,河道砂石、石灰岩矿1亿吨以上,其中白云岩矿作为镁矿资源利用,具有很高的价值。

3、历史沿革老河口市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已2700多年。

西周以前(公元前771年)称古阴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3年)为楚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酂、阴二县。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萧何为赞候,“食邑八千户于此”。

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设乾德县,至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始称光化县,历时900多年。

老河口旧城区原名“新镇”,清雍正三年(1725年)正式改称老河口,并逐渐成为“五方杂处、百货交集”之地,至光绪年间商业极盛,“集陕南、川东之山货,散鄂豫边区之粮棉,纳湘沪之百货,载苏皖之糖盐”,城市人口已达7—11万人。

4、社会经济老河口市现辖洪山咀、光化、酂阳、李楼四个街道办事处,孟楼、竹林桥、薛集、张集、仙人渡五个建制镇和袁冲乡,2004年底市域总人口51.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68万人,非农业人口23.51万人,市域流动人口0.79万人,市域城镇人口达到24.3万人,城镇化水平46.75%,人口自然增长率5.5%。

老河口市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20.64万人,占市域城镇人口的84.94%,城市建成区面积24.16平方公里(包括机场和马头山空军基地,此部分用地不参与用地平衡,面积202.67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7.24平方M。

二、规划指导思想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区域协同、城乡协调,以实现区域发展的最优化;人居环境的营造须以人为本,强调软硬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人性化和城市精神的要求。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展望至二十一世纪中叶。

四、规划区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整个老河口市域,面积103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光化、赞阳、李楼三个办事处,以及洪山咀办事处所属的洪山咀居委会、泰山庙村、苏家河村、袁庄村所辖区域。

具体范围是:北起苏家河,南迄邓岗;西临汉江,东止新店岗和杨家山。

面积208平方公里。

五、市域生产力空间布局老河口市生产力布局框架表现为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316国道和302省道为发展轴,仙人渡镇和孟楼镇为主要节点,以一般集镇、中心村和基层村为基础“扇形”分布的空间体系。

其中中心城区是以汽车(机电)、纺织、食品工业为主导,以建材、化工等产业为基础的经济中心;南部以仙人渡镇为主导,形成工业走廊;东部以孟楼镇为主导,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老河口市市域划分为三个经济区:1、西南沿江经济区:以主城区为核心。

仙人渡镇为二级中心,两个城市工业组团为主要节点,形成市域多元化产业发展轴;2、西北经济区:以孟楼镇为核心,包括孟楼镇和袁冲乡两个乡镇,以服务农业的工业工程为龙头,商贸业等第三产业为依托,促进畜牧业和林果业的发展,开展省际间的联合和协作。

3、东南经济区:包括张集镇、竹林桥镇和薛集镇,以张集镇为核心,其它两个镇为主要节点,以农副产品为资源的工业工程为龙头,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促进农、林、副、渔的综合发展。

六、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1、市域总人口预测2004年底,老河口市域总人口51.98万人(含市域流动人口0.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6.75%。

近期(2010年)市域总人口54.2万人,平均增长率7‰;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58万人,平均增长率6‰。

2、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老河口市2010年市域城镇人口28.2万人,城镇化水平52%;2020年市域城镇人口36万人,城镇化水平62%。

3、中心城区人口预测2004年,老河口市中心城区(含三个组团)人口规模20.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78万人,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业人口5.46万人,居住一年以上暂住人口0.17万人,学生0.23万人。

近期城市人口增长率为2.5%,人口规模24万人;远期城市人口增长率为2.3%,人口规模30万人。

七、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以市域西部沿江交通线为主发展轴,沿302省道和老张公路为两条二级发展轴,形成扇型分布的空间结构体系。

主发展轴联通主城区及其三个组团、仙人渡镇和付家寨、莫家营两个一般集镇,形成市域经济发展驱动轴,以其轴线带动整个市域发展。

302省道发展轴上分布一个二级中心镇孟楼镇,老张公路发展轴上分布一个二级中心镇张集镇,二级发展轴以中心镇为主要节点,以重点镇竹林桥镇为纽带,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一般集镇以中心村和基层村为基础,以区际间交通联系道路为网络,各农村居民点遵循傍路近水(生产生活水源)的原则均衡发展。

八、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将市域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分别划分为三个等级,老河口市城乡居民点体系等级构成:2、城镇居民点规模结构规划农村居民点提倡适度集中发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平原地区一般规模2000人左右,平岗地区一般规模1500人左右,丘岗地区一般规模1200人左右。

《规划术语》3.0.1条解释:"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分布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为政府引导区域城镇发展提供宏观调控的依据和手段,谋求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和开发性的协调发展。

确立区域城镇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防止以邻为壑,合理分配区域资源,建设良好的区域化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通过合理、妥善的组织,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及较大型公建的共享,降低区域开发成本,防止城镇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互相脱节;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防止不正当竞争。

城镇体系规划重要内容?一化二系三结构"。

一化:预测各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

二系: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

三结构: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各城镇的空间布局(空间发展轴、增长极、生长点结构)。

《城市规划法》规定:"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分别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从性质论之,属于区域规划的范筹,只紧城镇发展为重点的区域规划。

特别提示《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第五条明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①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

②省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③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这些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依?"必须严格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