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合肥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统筹 (29)第六章农用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35)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40)第八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47)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51)第十章县(区)土地利用指导 (55)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6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8)第十三章附则 (73)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强依法用地意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2020 年,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实质性推进,合肥市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提升、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的指导下,编制《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 年)》(以下简称“本轮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轮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合肥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合肥市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厉害了!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部启动国家级滨湖新区争取尽早获批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将成合肥“陆家嘴”……未来的合肥燃爆了!我爱铺网讯合肥到底是几线城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有人说合肥是二线城市,也有人说合肥是准一线城市……可是爱铺君看完合肥各区的规划,管它是一线还是二线,反正未来合肥发展要燃爆了!瑶海区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如今的瑶海区再也不是那个机器轰鸣的老工业区,伴随着合肥东部新中心的起航,地铁等交通路网的全面完善,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瑶海区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城区的全面复兴。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于2016年1月正式提出,合肥将再添地标级区域。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9.4平方公里位于瑶海。
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东部桥头堡,它将是沪宁合发展轴和合巢芜杭发展轴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
该设计方案以“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活网络”为总体框架。
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是以瑶海老工业区为核心,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两区一县”,总规划区域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包括瑶海区内17.7平方公里,包河区内10.1平方公里,肥东县6.3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建成后将与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高铁南站区、滨湖新区等构成合肥市主城区“钻石形”主中心体系。
2017年,瑶海区继续配合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南北主动脉,畅通支路微循环,保障市级重点工程,推动贯穿马合钢区域的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与1、2、3、4号线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未来五年,瑶海将拥有1、2、3、4、6共五条地铁,是全市地铁线数量最多的城区。
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肥西县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基本敲定,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打造合肥主城区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辐射整个西南组团。
肥西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主城肥西片区,包括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丰乐镇、严店镇等地区,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合肥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合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精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合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第1.5条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合肥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的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和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12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岸边,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见附图8)第1.6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全部划入合肥主城区长临河划入合肥都市区长丰、肥西、肥东撤县划区更近了~一最新!三县9镇划入合肥主城区+都市区合肥的城市格局大变了!主城区面积再次扩大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划入合肥主城区还被列入合肥都市区1撮镇、岗集、桃花9镇划入合肥主城根据合肥最新出炉的《合肥市“四规合一”》规划,合肥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226平方公里!合肥主城区范围包括肥东县的:店埠镇、撮镇、桥头集镇长丰县的:双墩镇、岗集镇肥西县的:上派镇、桃花镇、花岗镇、紫蓬镇2长临河、双墩、桥头集划入合肥都市区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全部列入合肥都市区!合肥都市区范围包括包括中心城区、三十头、上派、高刘、严店、三河、桃花、南岗、小庙、磨店、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双墩、岗集、巢湖市区、中庙、黄麓、烔炀、中垾、银屏、散兵、槐林、盛桥、白山、同大等城镇,以及巢湖、蜀山两个风景名胜区。
3划入主城,这些镇将迎来大发展!上派、小庙、长临河被列入合肥都市区;撮镇、双墩、岗集划入主城。
对这些镇来说,未来将有大发展!01 将和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划入主城意味着这些地方将和合肥4大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有望得到提高。
未来经济还将搭上合肥经济高速发展的快班车!02 长临河等区域房价要上涨而随着上派、长临河、撮镇等区域定位提高,会吸引房企入驻,同样房价也会顺势而上。
03 撤县设区更近了对于最新被划进合肥主城区范围的9个城镇:岗集、双墩、撮镇、店埠、桥头集、上派、桃花、花岗、紫蓬来说,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更是撤县划区的历史性机遇!04 被合肥主城区带动发展将加快推进城区资源优化组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整体发展活力。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合肥新规划,1核4心9副中心18片区!3月18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草案),合肥未来15年重点发展方向定了。
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简介
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简介(2001-2005年)合肥居皖之中,襟江带淮,坐落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合肥秦代置县,汉代为知名的商业都会,隋朝至明清时,一直是庐州府府治所在地,史称庐州。
历史上人才辈出,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的美誉。
1949年1月,合肥解放建市,并成为安徽省省会。
建市之初,建成区面积仅5.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万人。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合肥现辖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和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市域总面积749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438.2万,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为适应21世纪初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行政区划调整的需要以及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发挥省会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合肥市于2001年开始对1999年国务院批复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进行调整,2002年7月,合肥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规划期限从2001年到2005年。
近期建设规划在维持国务院批复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城市形态、布局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对合肥市城市规模作了适当调整。
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合肥市市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个县的16个乡镇辖区,总面积1672.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96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规划到2005年,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9.2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4.6平方米。
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建设,推动小城镇的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优化市域城镇布局,形成以合肥主城区为中心,店埠、上派、水湖镇为次中心,中心建制镇为基础,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合肥发展规划
合肥谋划“141战略”新格局新年上班第一天合肥向全球规划设计精英招标的消息引起关切。
现将我市谋划的“141战略”新格局再做详细介绍。
“九条新干线”的高水准设计要求以及具体实施,将使合肥在现有“二环九射”道路骨架的基础上实现高层次跨越——因为合肥“141战略”布局需要新的交通体系来支撑。
“141战略”的空间结构为:“一主城区”,范围为现在的312国道以北,以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为核心的建成区。
“四组团”,整合店埠、撮镇、肥东新城以及肥东化工工业园,形成东部组团;西南组团则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派镇为基础;西部组团以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科学城;北部组团将整合长丰双墩镇、三十头乡、双凤及庐阳工业区。
“一个滨湖新区”,沿巢湖周边逐步兴建一个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城区。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
实施“141战略”需要城市干道连接。
鉴于此,按照上述城市空间布局及工业立市、县域突破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进行全面整合,首当其冲的是对现有骨架道路网中的干道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九条干道资料:1.金寨路连接主城区与西南组团及联系现省、市行政中心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芜湖路——上派收费站,全长14.8公里。
主要交叉口约16个。
2.美丹路、美菱大道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南一环路——飞龙路,全长6.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1个。
3.马鞍山路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长江中路——机场连接线,全长7.9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3个。
4.望江路西部组团——主城区——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科学城——二环东路,全长17.4公里,主要交叉口约22个。
5.长江西路连接主城区与科学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西路——南岗收费站,全长14.7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2个。
6.长江东路连接主城区与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东路——店埠大转盘,全长12.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4个。
7.荣事达大道连接主城区与北部组团的干道。
2011年2020年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本合肥市人民政府一、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二、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1、本次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1)市域:为合肥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24.78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2.93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486.6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区: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500亿元,年均增长15%,三产结构比达到3:55:42。
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00亿元,全市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万元。
四、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五、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六、城市主要职能(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七、合肥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9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1.5%;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108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3%。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结论:水环境有一定污染,对城市发展存在制约,需 要关注。
• 城镇密集区布局协调与城乡统筹
• 城市生态格局的继承与发扬
• 城市交通பைடு நூலகம்应性改造
• 新区建设特色与建设控制
汇报内容
1、 修编背景与指导思想 2、 规划回顾与评价 3、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4、 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5、 城市性质职能、规划层次范围与期限 6、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7、 市域城镇体系与空间管制 8、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9、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0、生态与环境保护 11、城市综合防灾 12、近期建设与城市远景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汇报内容
1、 修编背景与指导思想 2、 规划回顾与评价 3、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4、 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5、 城市性质职能、规划层次范围与期限 6、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7、 市域城镇体系与空间管制 8、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9、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0、生态与环境保护 11、城市综合防灾 12、近期建设与城市远景
城市建设历程
60年代以前自然蔓延发展 的“小团城”; 80年代以前规划引导发展 的“风扇叶”; 90年开始集聚扩张,环路 建设引导的“摊大饼”; 新时期指状延伸并形成新 的主力集群。
历版规划主要指标比较
规划名称 56版总体规划 79版总体规划
编制时间
1956年 1979年(82年批准)
91版总体规划 1991年(92年批准) 95版总体规划 1995年(99年批准)
规划期
1967 1985年(近期) 2000年(远期) 2000年 2000年(近期) 2010年(远期)
规划城 镇人口 55万 60万 70万 100万 135万 165万
合肥总体规划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地形地貌条件分析:合肥城市地形基本为岗 冲起伏的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市区 除沿南淝河两侧有些洼地外,大部分地区高 于洪水位。城市建成区高程(吴淞零点)为 12~45米,少数沿河洼地高程为10~12米, 大蜀山海拔高程282米。地形地貌条件对城市 北部和西部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年10月
汇报内容
1、 合肥市概况 2、 修编背景与指导思想 3、 规划回顾与评价 4、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5、 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 城市性质职能、规划层次范围与期限 7、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8、 市域城镇体系与空间管制 9、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0、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1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2、生态与环境保护 13、市政基础设施 14、城市综合防灾 15、近期建设与城市远景
水资源开源可行性 (1)淠河引水工程 合肥市西部的大别山区,降水量丰富,水质优良。根据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 向非农业供水规模可达到11.67亿立方米。根据水利部门的 意见,合肥市城市取水量可达到4.0亿立方米。
(2)引江济巢工程 开展引江济巢工程,根本改善巢湖水环境(大部分为现有 工程,局部改造); 东移巢湖取水口,提高取水安全性,巢湖水质改善后,作 为城市重要水源。
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人口与用地规模均有较大突破; 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带来的新机遇; 市委、市政府提出面向未来的“141”发展战略的新要求。
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指导思想
• • • • • 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科学发展) 坚持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条件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共利益保障(优先发展) 突出合肥特色和比较优势 (重点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 (目标发展)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基本概况城市现有各类绿地3753 公顷, 其中各类公园25个, 公园绿地面积946.33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5平方米/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生产绿地250公顷;防护绿地440.95公顷;附属及其它绿地227.66公顷。
目前,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数点的空间分布。
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瑶海区有公园绿地面积85.05公顷, 人均2.95平方米;庐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209公顷, 人均6.48平方米;蜀山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93.38公顷, 人均20.21平方米;包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8.9公顷, 人均2.7平方米。
二、绿地系统规划期限、目标与指标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总体目标:建立以城市为核心,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绿色长廊为纽带,城乡一体化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园林绿地系统。
通过一系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以达到城乡绿化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更为显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期目标:重点巩固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水平。
通过合肥森林公园、黄山公园、天鹅湖公园、南淝河滨河绿地、大房郢水库坝下区公园等一系列大型园林绿地工程建设,保持城市绿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确保城市绿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使得城市绿地总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绿地率等相关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变各城区城市绿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城区内500米见“绿”。
远期目标:依据“环境优先”、“绿化先行”的城市建设方针,按照城乡一体。
202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23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5月3日,记者从合肥市规划局获悉,到2023年,合肥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掌握在360万人以内,形成四级市域城镇体系,在公共服务方面建成市级中心、片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体系,形成“三环四脉四楔多园”的绿化空间格局。
A空间格局批复明确,合肥市要合理掌握城市规模。
到2023年,合肥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掌握在36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掌握在360平方公里以内。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禁止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解读: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从空间层次角度,《总体规划》将合肥市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规划层次。
根据《总体规划》,市域包括合肥市域行政区域范围,面积1143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风景名胜区爱护边界,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确定,合肥市城市进展目标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此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构建1个中心城市、6个区级综合服务型城镇、27个三级城镇、51个重点镇四级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一核”、“一区”、“五轴”的市域进展格局。
在城市规模方面,猜测到2023年,合肥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掌握在36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名词解释“一核一区五轴”“一核”指合肥中心城区,“一区”指城镇协调区,“五轴”指东、北、西、南、东南五条城镇进展轴。
B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设施将进一步完善批复强调,合肥市要根据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大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疏解区域过境交通,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连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2.10•【字号】合政办秘〔2020〕61号•【施行日期】2020.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噪声污染防治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0年12月10日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一、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目的1.科学实现城市环境分区分类管理,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
2为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3.为城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指导意见。
二、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3.《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2014)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5.《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6.合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17年)7.《合肥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8.城市性质、结构特征、分区规划等。
三、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原则1.从整体性出发,遵循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2.各功能区分别执行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3.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促进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4.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
5.以城市环境特征为基础,选择能反映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的城市环境指标体系。
6.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各类标准适用区域解释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
目录引言 (1)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4)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4)第二节面临的形势 (7)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 (10)第一节区域发展功能定位 (10)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1)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 (13)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5)第四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18)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 (18)第二节加大耕地补充力度 (19)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20)第五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2)第一节建立健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标准 (22)第二节土地节约集约建设模式 (22)第六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25)第一节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25)第二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5)第三节生态功能分区与调控对策 (26)第七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28)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8)第二节加强区(县)土地利用调控 (30)第八章城乡用地空间布局 (31)第一节构建现代化大城市城镇空间格局 (31)第二节城乡用地空间布局优化 (31)第九章中心城市土地利用 (36)第一节中心城市功能发展定位 (36)第二节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36)第三节中心城市土地空间优化策略 (37)第四节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布局 (37)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9)第十一章规划实施预期成效 (41)附表 (42)引言土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处于先行和龙头地位,是城乡建设与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下简称“现行规划”)经批准实施以来,充分发挥了对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全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合理布局与分工协作、资源的优化配置、重大工程的保障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省被列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中确定的“三省一市”范围,将直接参与“长三角”城镇群的分工与协作。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成果公示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前言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
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
《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
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人口与用地规模(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附规划图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批后公布《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已于2016年12月30日获得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复。
根据《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编制目的《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作为指导肥西县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肥西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肥西县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20号),肥西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县域、规划区、城区。
县域:肥西县所辖行政辖区范围,包括8个镇4个乡,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
规划区:包括上派镇行政边界、绕城货运专线以东、派河以南的范围,面积约141.89平方公里。
城区: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
为落实合肥“1331”空间战略,增加在合肥主城区范围统筹协调内容。
主城区肥西片区范围包括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等区域。
三、规划期限近期2015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四、城市性质合肥主城西南国际化新城区,战略性新型产业基地。
五、城市职能合肥主城区西南综合服务中心,合肥西南翼新型工业化发展核心区,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知名山水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
六、城市规模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4平方公里,2030年城区人口规模4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
七、县域镇村体系规划1、县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20年,县域总人口规模8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2%,2030年9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
2、县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双轴五区”的县域空间结构,其中:双轴:合安发展轴,合六发展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前言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
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
《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
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人口与用地规模(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
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射的五条拓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
包括:(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2)二级城镇:店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等5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10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10万人;(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16个,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
3、空间分区管制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市域铁路系统规划形成六条线(北淮南线、南淮南线、西西宁线、东西宁线、合九线、沪汉蓉铁路),衔接七个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以合肥高铁站、合肥站、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
(2)市域公路系统市域对外公路主要由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形成“一环十射”的对外公路网络骨架。
在市域内规划形成“双墩—元疃—桥头集—长临河,丰乐—柿树岗—山南—官亭—高刘—吴山”的市级公路环路,促进市域各经济区及各旅游区之间的横向交通联系。
(3)航空港在肥西县高刘镇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搬迁骆岗机场。
(4)水运及港口在南淝河下游段规划集装箱码头。
在店埠河合裕路南侧和派河合安高速路西侧规划综合货运港。
在巢湖沿岸规划建设旅游客运码头。
在滨湖新区规划设立一处水上搜救中心。
(5)物流园区规划合肥市物流基础设施采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分层次总体布局,建成“4园区、4中心”。
建设东部、西南部、北部和西部(空港)四大物流园区;设立工业、建材、农业、高科技物流中心;搭建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商贸物流三大平台。
5、市域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2020年中心城区和市域重点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在满足中心城区供水的前提下向周边乡镇供水。
规划2020年三县供水能力达到97万m3/日。
(2)排水工程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域重点城镇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能源供应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0%。
(4)电力工程2020年合肥市总装机总容量为8872 MW,供电总能力达6373 MW。
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热电联控电厂装机总容量为2464MW,供电能力为2218MW。
其余用电由区域高压输电网提供。
现状500kV肥西变增容至3204 MW;规划新建500kV 肥东变电所,容量为3204MW。
(5)通信工程到2020年,市域固定电话普及率在40部/百人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在70部/百人以上,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90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80万户;小灵通用户40万户;互联网用户120万户。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到60%以上。
建成实物传递、电子邮政和信息服务等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业务体系。
(6)环卫工程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域范围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垃圾填埋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无垃圾污染。
(7)防洪排涝工程中心城区:近期100年一遇,远期200年一遇;店埠、撮镇、上派、水湖、双墩:20—50年一遇;其它26个城镇:10~20年一遇;6、城镇密集区规划协调(1)主城与外围城市组团外围组团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次中心,通过快速交通网络与主城便捷联系;生态廊道穿插其中,与主城形成有机联系。
(2)主城与周边城镇周边城镇沿对外交通轴线拓展,根据自身特点,发挥特色,并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3)主城与两个风景名胜区主要协调主城与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关系。
主城与巢湖风景名胜区:协调滨湖新区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关系,保护巢湖自然生态环境,结合防洪设施建设,恢复滨湖生态湿地,促进巢湖综合治理。
主城与大蜀山风景名胜区:注重山体与植被的全面维护,保持城市山体制高点的地标形象,保持良好的景观与生态环境,加强周边地段建设的控制,协调城市建设风貌。
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合肥现状市区、肥西县南岗镇、桃花镇和烟墩乡,面积约898.5平方公里(含巢湖水域)。
2、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3、城市主要职能(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4、空间发展策略与空间形态规划期内城市主要向西、向南发展,适当向北、向东方向发展。
老城提升,三面整合,两向拓展,两带控制。
城市以老城为中心,沿几条对外交通放射线向东、南、西南、西、北五个方向伸展,形成星形的空间形态。
5、城市分区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
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2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2万左右。
东区:瑶海区行政区域内,即板桥河、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和磨店职教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81.44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88万左右。
北区:除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行政区域,板桥河右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庐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1.5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8万左右。
西区: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5.0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8万左右。
南区: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
建设用地面积约35.67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万左右。
经开区: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0.59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6万左右。
高新区:东以二环西路、合九铁路为界,北到董铺水库南岸,南到沪-汉-蓉高速铁路,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3.0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5万左右。
滨湖新区: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区,包括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47.40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56万左右。
6、中心城区空间管制(1)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建成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四种用地类型。
(2)建成区主要指现状的城市建设用地。
(3)适宜建设区综合条件下适宜城市发展建设的用地。
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安排在适宜建设区。
(4)限制建设区主要是指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绿楔。
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水域生态敏感区和山地、丘陵生态敏感区。
主要包括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的二级保护区、巢湖周边以及江淮分水岭。
(5)禁止建设区规划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地质灾害区、城市生态廊道以及城市滞洪区等作为禁止建设的控制范围。
7、工业用地规划重点发展“五个工业组团”。
西部工业组团: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等为主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
西南部工业组团: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区、包河工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相关产业。
北部工业组团:发展庐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印刷、电力设备、建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强与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协调。
东北工业组团:以瑶海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物流、服装、电缆、建材及相关配套产业。
东部工业组团:发展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配套、化工、冶金、轻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8、仓储用地规划(1)仓储集中区规划将现有仓储用地集中整合为3个集中区域:利用铁路交通设置合肥北站仓储集中区;利用公路交通设置大兴仓储集中区;利用水运交通设置派河仓储集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