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制度1、总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六位一体管理目标。
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必须纳入工序管理。
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目的2.1.超前探测地层岩性变化界面、软弱层界面、煤层界面、断裂带界面;2.2.超前探测岩溶洞穴、岩溶通道及岩溶发育带的位置、规模、充填状况,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2.3.预报突水突泥位置,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确保施工安全;2.4.为动态设计提供相关的地质依据;2.5.确定合理的工程措施施工方法,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3、编制依据本制度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合福施工咨询(隧)设计图,结合实际制定。
4、工作内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内容有:4.1、不良地质(特别是岩溶、暗河、危岩落石、顺层等);4.2、地质构造(特别是岩体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单斜构造,受构造影响,岩层扭曲、顺层偏压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4.3、地层岩性(特别是对围岩质软、破碎地层、岩石裂隙较发育、方解石脉大量充填、落蚀极发育、溶隙及溶洞、局部较破碎等);4.4、地下水(特别是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岩溶水土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溶隙水层等);4.5、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工作量见下图。
页脚内容页脚内容5、管理内容5.1、超前地质预报应积极引进推广预报新技术、新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服务项目的管理细则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服务项目旳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服务项目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旳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深入查清隐伏旳重大地责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通过监控量测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已开挖隧道段围岩旳变形状况、支护构造旳受力和隧道旳稳定性。
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可为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根据。
第二条本细则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原则化管理指南(隧道)和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35)制定,同步,结合福建省项目实际制定。
第二章重要人员责任项目部从接受项目任务、实行到发出超前地质预报、隧道监控量测汇报旳每一环节均有明确旳负责人,实行岗位责任制,保证责任到人。
第一条企业主管领导职责1.检查监督超前地质预报及第三方监测项目部旳工作;2.负责从全局方面协调参建各方旳关系;3.协调企业内资源,保障各项目部工作旳正常开展;4.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5.协调与业主旳关系。
第二条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1.现场工作第一负责人,负责主持项目部旳现场所有工作;2.负责项目部内部人员旳分工安排和调配工作;3.审批报表和汇报;4.协调与现场施工队伍、现场技术员和监理旳关系;5.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贯彻技术服务工作旳原则化和规范化工作(现场测点、内业资料、成果汇报等);6.负责项目部人员、设备旳安全工作;7.参与业主等有关方面组织旳技术会议、例会等。
第三条专业工程师岗位职责1.负责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旳现场工作;2.整顿原始数据、组织和编制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汇报;3.负责本组仪器设备旳用前用后检查及平常保管、保养工作;4.负责图纸、实行方案、原始记录、汇报等资料旳保管、存档工作。
5.负责本组原始记录资料旳保管工作。
第三章隧道监控量测工作管理措施监测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规定:1.原始观测值应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旳外业手簿中,原始记录必须清晰、完整、精确。
超前地质预报管理规定

超前地质预报管理规定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制度1、总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六位一体管理目标。
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必须纳入工序管理。
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目的.超前探测地层岩性变化界面、软弱层界面、煤层界面、断裂带界面;.超前探测岩溶洞穴、岩溶通道及岩溶发育带的位置、规模、充填状况,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预报突水突泥位置,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确保施工安全;.为动态设计提供相关的地质依据;.确定合理的工程措施施工方法,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3、编制依据本制度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合福施工咨询(隧)设计图,结合实际制定。
4、工作内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内容有:4.1、不良地质(特别是岩溶、暗河、危岩落石、顺层等);4.2、地质构造(特别是岩体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单斜构造,受构造影响,岩层扭曲、顺层偏压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4.3、地层岩性(特别是对围岩质软、破碎地层、岩石裂隙较发育、方解石脉大量充填、落蚀极发育、溶隙及溶洞、局部较破碎等);4.4、地下水(特别是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岩溶水土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溶隙水层等);4.5、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工作量见下图。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一、引言地质预报是对地质灾害进行的一种预测和预警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管理地质预报工作并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概述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是指为规范地质预报工作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预报组织机构、预报流程、预报人员管理、数据收集与整理、预警发布、预报评估与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三、预报组织机构1. 预报领导小组预报领导小组由地质专家、行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审核地质预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协调、指导和监督预报工作的实施。
2. 预报工作组预报工作组由地质专家、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地质预报工作,包括数据采集、预报预警、信息整理与分析等。
四、预报流程1. 数据收集与整理预报工作组需要定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勘探数据、自然地质灾害案例、卫星遥感数据等,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和气象数据等。
同时,也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
2. 地质预报与预警基于收集到的数据,预报工作组需要进行地质预报与预警工作。
采用多种预警手段,包括地质勘查、遥感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3. 预警发布与应对在确定地质灾害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预报工作组需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五、预报人员管理1. 人员选拔与培训预报工作涉及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对预报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
选拔和培训内容包括地质知识、预警技术、应急处置能力等。
2. 专业评估与激励预报工作需要不断进行专业评估,对预报人员的绩效和能力进行考核,以激励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数据收集与整理1. 数据来源数据可以来源于地质部门、气象部门、水利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也可以来源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
2. 数据管理预报工作组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存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项目分部管段内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充分发挥超前地质预报对隧道设计和施工的指导作用,确保隧道工程质量安全,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铁技〔2010〕35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通知》(铁建设函〔2006〕340号)、《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铁建设〔2007〕102号)、《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关于铁路高风险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工管质〔2011〕36号)、《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铁总建设〔2014〕131号)及项目隧道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是通过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综合手段,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工程、水文及不良地质等信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
第三条超前地质预报应按照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合理选择预报或监控手段,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经济的原则。
第四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因前期地质勘察工作的局限而难以探查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和优化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五条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机率,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环境和投资控制目标。
第六条本分部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不良地质、地质构造(特别是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及特殊岩土等)和地下水(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等)。
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制度1、总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六位一体管理目标。
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必须纳入工序管理。
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目的2.1.超前探测地层岩性变化界面、软弱层界面、煤层界面、断裂带界面;2.2.超前探测岩溶洞穴、岩溶通道及岩溶发育带的位置、规模、充填状况,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2.3.预报突水突泥位置,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确保施工安全;2.4.为动态设计提供相关的地质依据;2.5.确定合理的工程措施施工方法,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3、编制依据本制度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合福施工咨询(隧)设计图,结合实际制定。
4、工作内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内容有:4.1、不良地质(特别是岩溶、暗河、危岩落石、顺层等);4.2、地质构造(特别是岩体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单斜构造,受构造影响,岩层扭曲、顺层偏压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4.3、地层岩性(特别是对围岩质软、破碎地层、岩石裂隙较发育、方解石脉大量充填、落蚀极发育、溶隙及溶洞、局部较破碎等);4.4、地下水(特别是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岩溶水土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溶隙水层等);4.5、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工作量见下图。
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工作量图表5、管理内容5.1、超前地质预报应积极引进推广预报新技术、新方法。
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安全操作规程(三篇)

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的安全性,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
第三条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的安全操作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四条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程的相关要求,认真履行安全操作的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解决。
第二章岗位职责第五条系统管理员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维护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防止非法入侵和破坏。
第六条操作员地质超前预报系统操作员负责正常运行系统并利用系统数据进行地质预报和分析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第七条安全员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安全员负责监督和检查系统的安全工作,负责安全演练和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八条系统权限管理1.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管理员负责对系统的权限进行管理和分配;2.每位操作员只能拥有与其工作任务相关的最低权限;3.禁止将账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避免非法操作。
第九条数据备份与恢复1.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管理员负责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2.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可靠并能及时恢复。
第十条系统更新与升级1.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管理员负责及时进行系统更新与升级,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在系统更新与升级过程中,必须提前做好备份工作,并进行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防火墙与杀毒软件1.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管理员负责安装和维护防火墙系统,防止非法入侵;2.及时更新和升级杀毒软件,确保系统的安全。
第十二条监控与报警1.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管理员负责安装和维护监控系统,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2.设置合理的报警规则,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解决。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十三条突发事件处理1.地质超前预报系统操作员在发现突发事件(如停电、水浸等)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寻找系统管理员处理;2.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管理员负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安排人员处理,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一、总则 (3)二、总体要求 (3)三、施工监控量 (4)1、监控量测目的 (4)2、监控量测内容 (5)3、监控量测流程 (5)4、各监测项目的具体量测方法 (6)4.1洞内外观察 (6)4.2 周边收敛 (8)4.3 拱顶下沉 (10)4.4 地表下沉 (11)5、数据分析与信息反馈 (13)5.1 要求 (13)5.2 数据采集要求 (14)5.3 量测数据分析 (14)5.4 信息反馈与监控 (16)5.5 信息预报与报警 (18)5.6 成果提交 (19)四、超前地质预报 (19)1、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要求 (19)2、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 (20)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 (21)4、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22)5、数据分析与信息反馈 (24)五、现场监控流程 (24)1、事前控制 (25)2、事中控制 (25)3、事后控制 (26)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制度一、总则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将紧密配合工程进展,实时、动态地掌握隧道开挖地质情况、围岩的变形等,及时发现设计与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指导隧道工程的顺利施工,不仅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圆满完成,而且确保科技成果的转化,达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优化。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遵守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2)保证监控质量,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
(3)积极量配合施工,尽量做到不妨碍工期。
(4)积极进行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实现新工艺、新技术的突破。
具体地来讲,要以整个工程为依托,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规范化地推进隧道的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进一步提高隧道设计、施工、监控的一体化,充分实现本标段隧道的监控工作合理化。
二、总体要求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工作,特作出以下要求:(1)参加本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以及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人员均为监测经验丰富、对监测项目流程熟悉的专业人员,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1、总述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六位一体管理目标。
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必须纳入工序管理。
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目的
2.1.超前探测地层岩性变化界面、软弱层界面、煤层界面、断裂带界
面;2.2.超前探测岩溶洞穴、岩溶通道及岩溶发育带的位置、规模、充
填状况,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3.预报突水突泥位置,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确保施工安全;
2.4.为动态设计提供相关的地质依据;
2.5.确定合理的工程措施施工方法,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3、编制依据
本制度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合福施工咨询(隧)设计图,结合实际制定。
4、工作内容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内容有:
4.1、不良地质(特别是岩溶、暗河、危岩落石、顺层等);
4.2、地质构造(特别是岩体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单斜构造,受构造
影响,岩层扭曲、顺层偏压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
4.3、地层岩性(特别是对围岩质软、破碎地层、岩石裂隙较发育、方
解石脉大量充填、落蚀极发育、溶隙及溶洞、局部较破碎等);
4.4、地下水(特别是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岩溶水土层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溶隙水层等);
4.5、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工作量见下图。
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工作量图表
.
.
5、管理内容
5.1、超前地质预报应积极引进推广预报新技术、新方法。
5.2、必须将超强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管理。
6、组织机构
中交三航局合福铁路站前5标项目部二分部成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春晖
副组长:张俊波、王玉亮、陈桂彬
组员:冯宝库、孙银鹏、王艳军、李海斌、胡道龙、李超鹏、赵永忠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泾县隧道、犁壁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环部,由工程部负责主持超前地质预报日常管理工作。
项目部超前地质预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框图见下图
7、主要职责
7.1、组长职责
(1)组织项目部有关职能部门、项目部、超前地质预报单位成立项目部地质预报领导小组。
(2)负责项目部范围内作超前地质预报的人、机、物的管理。
(3)提供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正常进行所需资金、确保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能顺利进行。
(4)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编制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及工作开展相关的规章制度。
(5)协调超前地质预报领导小组各工区及部门的关系,使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能顺利开展。
7.2、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抓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2)、组织各部门对超前地质预报单位编写的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审查,并负责预审高风险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
(3)召集项目部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小组成员审查超前地质预报单位编写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和月度工作计划;
(4)依据超前地质预报成果,适时组织有关专家对重大技术方案,包括重大地质灾害设计预案及变更设计进行论证,并按规定上报业主审查。
(5)对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6)定期召开超前地质预报专题会议,及时掌握标段内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动态。
(7)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及时掌握标段内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动态。
7.3、组员职责
(1)根据项目部批准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及实施大纲,配合地质预报单位完成本工区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并负责向超前地质预报单位收集超前地质预报报告和地质素描的完善工作。
泾县隧道进口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由王艳军、李超鹏负责,斜井出口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由孙银鹏、李海斌负责,犁壁山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由胡道龙、赵永忠负责。
地质素描每5m一循环做一次。
(2)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施工工序管理。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及时通知超前预报地质单位进行超前检测,泾县隧道进口由王艳军负责、出口斜井由孙银鹏负责、犁壁山隧道由胡道龙负责,并要求超前地质预报单位人员在通知2小时后必须到达现场,现场技术员配合超前地质预报检测人员完成检测工作。
(3)完成超前地质预报检测工作后,第二天超前地质预报单位必须将超前地质预报报告送到项目部,泾县隧道进口由王艳军负责接收、出口斜井由孙银鹏负责接收、犁壁山隧道由胡道龙负责接收,并对超前地质预报报告进行分析,完成地质素描,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制定处理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发现隧道异常位置及时通知超前地质预报单位进行检测。
(4)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预报工作。
(5)及时准确向预报单位提供掌子面进度,并及时通知预报单位进行超前地质检测。
(6)负责加深炮孔的钻孔和记录并提交预报单位。
(7)负责超前地质钻探的钻孔工作。
(8)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及时向各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9)审核超前地质预报月度工作计划。
8、常规预报及异常预报
8.1、常规预报采用地质描述法;每完成一个循环进尺,都要进行掌子面地质描述,发现异常后进行异常位置跟踪预报。
8.2、异常位置预报
对隧道常规预报中和设计中的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区、岩溶带、软弱岩层带、煤带、煤层等进行预报。
在异常带百米前进行远距离预报,在50 m前进行短距离预报,远距离预报和短距离预报的异常段,必须进行水平钻孔。
9、预报成果
地质预测预报的结果由地质预报单位进行汇总,交项目部工程部,工程部将原始资料报驻地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
24小时之内现场提交预报资料,包括不良地质体位置和性质;每次检测后7天之内提交最终技术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不良地质体的性质、位置和规模;围岩类别及相关参数;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与可行性建议。
量化岩体参数、综合确定围岩级别,对不连续界面、层面的构成进行细化,着重查清地质构造、岩溶、断层破碎带。
同时查明地下水循环规律和水流动特征以及地下水化学成份等。
成果由项目部总工王玉亮组织项目部隧道技术人员进行再次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提出必要的安全措施。
以指导现场施工。
并根据预报结果,及时反馈监理和设计单位,调整设计、改变施工方
案。
单位(章):
负责人:
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