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

合集下载

汉语常见修辞格

汉语常见修辞格

双声、叠韵和押韵1.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如:伶俐lín g lì美满měi mǎn 慷慨kān g kǎi嘹亮l iáo l iàn g 2.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如:依稀yīxī连绵l ián m ián 苗条m iáo t i a o从容cón g rón g 作用:使用双声和叠韵,可以使语言悦耳动听,增强语言的音乐类。

3.押韵,就是使诗文中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相近,使得相同或相近的乐音在前后句子的同一位置上有规律地出现,使语言音调和谐,抑扬有致。

诗文押韵易说易唱易记。

押韵的最后一个字叫韵脚。

作用:使音调和谐,抑扬顿挫,易说易唱易记忆。

压韵的最后一个字叫韵脚。

排比与反复的区别排比句的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排比。

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地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竺可桢《向沙漠进军》)花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作用:能加强语言气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反复的定义: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排比和反复的区别在于:首先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

其次,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二次以上。

再次是排比中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而反复则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

对偶与对仗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修辞格辨析

修辞格辨析

掌门——掌窗 ②义仿 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新词语。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 不出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 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
通感(移觉)
视觉→听觉
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转移
到另一感官,使各种感官功能互相转化、彼此 沟通,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 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她宽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 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 那样嫩。 视觉→触觉
临时仿造新词语。
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
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 他爸爸是个外交家,而他呢,则是个小小的 ‚内交家‛。 这可不是一个渺小的工作,而是一项‚渺大‛ 的工程。 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 说要读经。
仿词的类型
以貌取人——以帽取人
①音仿 使用音同或音近的词素仿造新词语。 11月,我国还是秋高气爽,俄罗斯早已‚草 木皆冰‛了。
思考:以下句子是否比喻句?



他的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红肿。 那女孩像她来时一样,悄悄地走了。 这故事如同真人真事。 那远处跑着的好像是匹马。 总理遗言犹在耳。
比喻构成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
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性。
她的纤纤玉手就像月亮一样。
无相似性
比拟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 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这 种修辞格叫比拟 。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比拟的分类
拟人
真理总是悄悄地走进勇敢者的心间,向他昭示智慧的魔 方。 真与伪,诚与诈,都要在它的面前露出本相。 假如是孤行者,就可以听到各类小虫的绵绵情话。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3)超前夸张 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同时出 现的。
例如: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 来了。
例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香味”,这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 的事。
4 反复 • FAN FU
1.反复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 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1.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比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容易 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使人接受;三是使 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比喻的基本类型
根据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喻词)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 借喻三大类。
(1)明喻
明喻的典型是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 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连接。
设问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辞格。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为标题, 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 性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起来说,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
先用比拟中的拟人,把“湖水”描写得具有人的神态,“愈发温柔”“愈发安 详”是动词性短语;后用比喻,把湖水的“神态”比作“母亲怀中含乳酣睡 的婴儿”,“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是名词性短语。
3 夸张 • KUA ZHANG
1.夸张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常见修辞格

常见修辞格

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 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 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 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 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 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 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 方式。 (1)谐音双关: 我失骄杨群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2)语意双关: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如: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 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 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 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 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 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 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 具穿透力。
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 较的方法。 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 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 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

常见的修辞格

常见的修辞格

常见的修辞格常见的修辞格一、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比喻。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接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比喻的作用: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一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我们深入理解。

有些说明道理的比喻也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

比喻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

此外还有博喻和倒喻。

1、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喻词来连接。

例如: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喻词“一样、似的、一般、般”等有时单独放在喻体后面,有时与前面的“象、如”等结合成“象……似的”“如……一般”等格式。

例如:正是花一样的年龄。

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连接。

例如:(1)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2)这里成了花的海洋。

3、借喻借喻根本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来,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例如:(1)乱石穿空,惊涛怕按,卷起千堆雪。

(2)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但是,这其实是老实人自己讨苦吃。

例(1)用喻体“雪”来比喻浪花。

例(2)用喻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来比喻不彻底消灭敌人,反被敌人伤害了。

这两个例子都是只出现喻体,本体没有出现,也没有喻词。

这种比喻以喻体代替本体,有突出本体的某些特性的作用。

3、博喻,也叫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写同一个本体。

博喻能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增强文章的气势。

例1: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是一种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用于增强文本的表现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反复等等。

修辞格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帮助作者产生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除了文学作品,修辞格也可以在其他领域中使用,例如政治演讲、商业营销、广告、新闻报道等等。

在这些领域中,修辞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息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不同的修辞格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比喻通常用于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拟人通常用于将非人类事物拟人化,以增强它们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夸张则通常用于夸大事物的特点和程度,以便更好地表达强调和感染力。

对比和排比通常用于强调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除了特点和用途,不同的修辞格也有不同的名称。

例如,比喻通常被称为修辞格、修辞手法或比喻术。

拟人通常被称为修辞手法或人格化。

夸张通常被称为夸张、夸大或夸张性表达。

对比和排比通常被称为对比、排比或并列修辞格。

拓展:
修辞格是文学和艺术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帮助作者产生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在文学中,修辞格通常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等。

在非文学领域中,修辞格也可以被用于政治演讲、商业营销、广告、新闻报道等等。

这些修辞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
息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修辞格

修辞格

三、常用的修辞格简介:
(一)比喻: 1、含义: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问题时用 同他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 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 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 的词叫喻词 2、比喻的三要素:本体(甲)、喻体 (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3、种类 (1)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 如: 共产党像太阳。 注意: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 喻词。 如: 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 就会萎缩。 (2)暗喻 :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 体的方法。 如: 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 兵团的脑门心。
(十)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 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如加深读者印象 的目的。 2、种类: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 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如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 灭亡。(鲁迅《纪念刘合珍君》)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 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如 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 东西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 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念刘和珍君》)
(三)借喻与借代 两者都是用一个与本体有关系的代体来描写本 体。不同处是: 第一,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 是相似关系,两者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借代的 两个部分则是相关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代体多为 本体的一个部分,或是本体的某个属性、特征。 第二,作用不同:借喻的价值在引导接受者去 联想,使表达形象性增强;借代则旨在突出事物的 特征,没有联想价值。 第三,转换结果不同:借喻能转换成明喻,借 代则无法转换。

现代汉语修辞格

现代汉语修辞格
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①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②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 ③那排冬青越长越高,变成一堵绿色的墙。
▲暗喻的其它形式:
(1)否定的比喻:
④ 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 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 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鲁迅《忆韦素园》)
(链接到WORD文件)
今天的课 就上到 这里!
(十五)引用
1、连续反复 2、间隔反复
返回
三、修 辞 格 (之二)
(九)反复 (十)换算 (十一)设问 (十二)反问 (十三)对偶 (十四)排比 ★ 层递
(十五)引用
把抽 象的数 字具体 化、形 象化
返回
三、修 辞 格 (之二)
(九)反复 (十)换算 (十一)设问 (十二)反问 (十三)对偶 (十四)排比 ★ 层递
返回 开始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1、扩大夸张 2、缩小夸张 3、超前夸张
返回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1、反话正说 2、正话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返回
(2)程度不等的比喻——差喻:
⑤ 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差喻往往带有夸张的色彩,在修辞上常认为是比喻
与夸张兼用。
(3)不出现比喻词:
⑥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AB同位式) ⑦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搬掉落后和贫穷
这两座大山。(AB同位式) ⑧希望的肥皂泡已经破灭。 (本体和喻体演化成 定中关系) ⑨千声万声呼唤你,

修辞格

修辞格

常见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

被比的事物与作比的事物应该是不同类的,两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点。

两者的距离越远,越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有衍化出暗喻、借喻、博喻、撇喻等。

(一)明喻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

在结构方式上最为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的”、“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都出现,有时还可以顺势写出两者的相似点;在语义关系上也最为显豁,一般不容易与其他修辞格混淆。

如果用A表示本体,用B表示喻体,那么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

有时也有B像A。

例:①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梅雨潭》)②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钱钟书《围城》)(二)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辞关系构成“A的B”,利用并列关系构成“A,B”等。

(1)“A是B”型。

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修辞格

修辞格
“这么多安全设备干吗”源顺修车厂林源顺说。
“它害得我很惨”福美加油站欧福美说。
“它令我很不舒服”敌对车行薛达盛说。 “太快了,我不喜欢”87岁的叶小倩说。
“邦迪创可贴”《朝韩峰会篇》,不仅给予人们情感 和视觉的震撼,而且更能引起受众的联想和满足。对于这 则获奖广告,权威媒介是这样评述的: 这确实是一幅经典之作。人物事件取材于真实的历 史。2000年夏季,朝韩峰会这个震惊世界的话题引起全球 关注,半个世纪的对峙终于握手言和。邦迪广告《朝韩峰 会篇》敏感地抓住这一真实的历史,把人们对和平的期盼, 通过“邦迪坚信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口”的概念,倾注给品 牌。邦迪创可贴将“愈合伤口”这个简单的产品功能扩展 为“再深、再久的创伤也终会愈合”的产品理念,在消费 者心中引起共鸣。当然,广告也因为这个历史性事件与产 品的个性、功能、品牌理念的契合而打动了评委,获得了 国际大奖。
比喻的使用: (1)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为新开张的商号写的对 联: “生意如春草,财源似水泉” “门前生意,如似夏天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好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2)台湾一家牛仔裤广告语: 犹如第二层皮肤 (3)你的第二个家。(纽约林肯饭店) (4)每一位新娘的秘密武器。(某化妆品)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 当作乙事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人们长期传诵的一些古典诗词名句,就是运用了比 拟手法。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焕《凉州词二首》之一)诗人把《折杨柳》 曲调的羌笛之声人格化,巧妙地说它也在“怨杨柳”, 从而深刻地表现了玉门关外的荒寒,和边远征夫的离恨。 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1 拟人是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的思 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人格化。表现形式:

八种常见的修辞格

八种常见的修辞格

(一)八种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二)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对比的基
本特点是相互“对立”。

对偶的基本特点是相互“对称”。

对偶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而对比
要求是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

(三)常用的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讽喻等。

(四)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二)首先要把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区分开来!!!
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说明等都是属于写作手法!
排比、比喻、拟人、通感、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借代等都是属于修辞手法!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常用的!
千万不要把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混淆了哟~~~!!!!!(忠告!)
(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最常见的几种修辞格

最常见的几种修辞格

最常见的几种修辞格1. 明喻(Simile)明喻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方法,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其基本格式是“A像B”,常用的比喻词有as, like, as if, as though等。

例如:●He jumped back as if he had been stung, and the blood rushed into his wrinkled face.(他往后一跳,好像被什么东西叮了一下似的,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顿时涨得通红。

) 在《品尝家》一文中老人对“我”的慷慨施舍的反应如同被蜜蜂叮过一样,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处境凄凉内心却极度敏感的可怜老人的形象。

●The cheque fluttered to the floor like a bird with a broken wing.(支票跌落到地上,像一只断了翅膀的小鸟。

)《礼物》一文中,老太太喜迎八十大寿,大女儿不来庆祝,只寄来一张支票。

作者把这张支票比作断了翅膀的小鸟,形象地表达出此刻老太太希望破灭,极度伤心的心情。

2. 暗喻(Metaphor)暗喻也是一种比喻,但不用比喻词,因此被称作缩减了的明喻(a compressed simile)。

它直接把一种事物名称用在另一事物上,从而更生动、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What will parents do without the electronic baby-sitter?(如果没有这位电子保姆,父母该怎么办呢?)形象地说明了电视机的保姆功用。

●... while most of us are only too ready to apply to others the cold wind of criticism, we are somehow reluctant to give our fellows the warm sunshine of praise.(……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太容易给别人批评的冷风,而不愿意给自己的同伴赞扬的阳光。

国文三十个常用修辞格

国文三十个常用修辞格

國文三十個常用修辭格主要參考資料:黃慶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感嘆當一個人遇到可喜、可怒、可哀、可樂之事物,常會以表露情感之呼聲,來強調內心的驚訝或讚歎、傷感或痛惜、歡笑或譏嘲、憤怒或鄙斥、希冀或需要。

這種以呼聲表露情感的修辭法,就叫「感嘆」。

EX:為了搶快樂,搞得不快樂,為什麼人總那麼傻呢。

2‧設問定義:講話行文,忽然變平敘的語氣為詢問的語氣,叫作「設問」。

1〉疑問:心中確有疑問,而答案不知道。

2〉激問:明知故問,而答案就在問題的反面。

3〉提問:為了提起下文而發問,答案就在問題的後面。

EX:1〉疑問:我認識我自己嗎?我看不見自己,因為我只向別人眼中搜索讚美。

《鍾玲:輪迴》2〉激問:啊!清溪居主人,我們生長在怎樣的一個世代裡,難道這世代的悲劇性還不夠嗎?你又何苦用文學與音樂來加強他的效果呢?《張曉風:山路》3〉提問:遙遠,什麼叫遙遠?到了河南以後,平原無際,你才知道什麼叫遙遠。

《葉珊:秋雨‧落在陌生的平原上》3‧摹寫對事物的各種感受,加以形容描述,叫作「摹寫」。

摹寫可說是廣義的摹擬,就是文學作品對自然以及人生各種現象的摹擬。

EX:1〉視覺摹寫:那是短短的兩排洋灰房子,沒有斜斜的屋頂。

《柯慶明:風雨荒村》2〉聽覺摹寫:你也說喜歡那一首幽幽細細的薩克斯風吹奏的曲子。

《羅蘭:燭光夜雨》3〉嗅覺摹寫:海棠本無香,惜人常以為恨,這裡花太繁了,卻醞釀出一種淡淡的香氣,使人久聞不倦。

《朱自清:看花》4〉味覺摹寫:北平尋常提到江蘇菜,總想著是甜甜的膩膩的。

《朱自清:說揚洲》5〉觸覺摹寫:冰涼地,光膩地、香嫩地貼上來的,是她的臉。

《郁達夫:寒宵》4‧仿擬仿擬是對前人作品的模仿。

廣義的仿擬是指單純摹仿前人作品的倣傚,狹義的仿擬是指摹仿前人作品而意含嘲弄的仿諷。

EX: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愛瞭解,只戀妳化身的蝶。

* 原句:落水三千隻取一瓢飲5‧引用定義:語文中援用別人的話或典故、俗語等等,叫做引用。

修辞格

修辞格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 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领取”一词的连用,从句子的角度来看是属 于排比,它造成的是一种气势,层层铺开,逐步扩 大,从秋冬到四季,从四季到生活,对点明本文的 主旨起到强化作用。只要答出“铺开扩大”和“强 化主旨”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l)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将一个个节气紧凑 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层层铺开,逐步扩 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婉曲和反语、双关的区别
1、婉曲是用委婉曲折的话来正面表达本意。 反语是故意使用和本义恰好相反的词语或 句子来表达本意。 2、反语的意思一定是与本意截然相反,或者 是感情色彩上的对立的,对立越鲜明,反 语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3、双关是有意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使词 语或句子具有双重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分别举例)
(二)、反语的类型
1、以正当反 用正面的语句去表达反面的意思。例如: (2)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 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3)但衣角会被踹住,可见穿的是长衫,即使 不是“高等华人”,总该是属于上等的。 (鲁迅《推》) “高等华人”的人格实际上是非常低劣 的,在这里表达了对穿长衫者的讽刺。
种。
对比
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 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 着。 (臧克家《有的人》) 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 治者的渺小,更能激起我们爱憎的感情。 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 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 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革命战 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奴才。 这两例,是两种人物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互文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 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 交错,意义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 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 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 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 相交通。
2. 衬托(烘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长恨歌》 用“六宫粉黛”来突出杨贵妃的 美,用“悬崖白丈冰”来衬托花枝的“俏”, 从事物的反面来衬托,这种方法叫“反衬”。 1. 1.反衬 反衬 已是悬崖白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卜算 子 · 咏梅》
2. 衬托(烘托) 对比 反衬
.语意双关
1. 双关 风来花底鸟语香 鸟抛软语丸丸落 背诵《荷塘月色》中使用通感的语句。
2. 通感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 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 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彼 此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 通感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 来表达,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去获得具体生动 的形象。 十一月,广州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北国名城 哈尔滨早已草木皆冰了。 (音仿)
2. 衬托(烘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写景,写凄凉的 月光,写月下的沙地,给人的感觉是冷酷的, 没有半点暖意。但是,如果我们把全诗连贯 起来,我们就会知道,这些气氛制造、环境 描写,都是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 尽望乡”服务的。 1. 1.正衬 正衬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 《赤壁赋 》 用“幽壑”来衬托“潜蛟”,用 “孤舟”来衬托“嫠妇” ,加强悲凉、哀 怨的气氛,与上文联系起来,更能起到表现 箫声和歌声的凄婉与动人。 1. 1.正衬 正衬
二. 比拟 修辞格介绍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1. 拟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拟物: 把人拟作物 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比拟的作用(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或赋予人 以物的特点)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三. 借代 修辞格介绍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 物的修辞方式。
4.婉曲 讳饰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讳饰也是属于委婉的一种修辞格。 在语文表述中,为了某种需要,对某件 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 用委婉曲折的言词烘托或暗示本意,这就是委 婉。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停止思想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 在沉默中爆发,就 在沉默中灭亡。 (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借代的类型: 特征代本体 :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
具体代抽象 :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专名代泛称 :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形象代本体 :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 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3. 借代 修辞格介绍 在古代诗文里,借代辞格也是用得比较广 泛的一种修辞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
⑵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事物 ⑵化深奥为浅显
⑶化抽象为具体 ⑷化冗长为简洁 运用比喻应注意的几点 ⑶做比喻的事物要常见、易懂 ⑷比喻要力求做到新鲜、生动 修辞训练——比喻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 问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 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 虞美人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4. 用典 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的史 实,或使用前人的语言文字,以为比喻,从而增 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也称“用事”。 简析《短歌行》中的用典。
3. 借代 修辞格介绍 借代的作用 ⑴以简代繁 ⑵以实代虚 ⑶以奇代凡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 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 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4. 夸张 修辞格介绍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 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类型 : 扩大的夸张 :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格
解读《考试说明》: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格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设向、反问 )
1、 比喻 修辞格介绍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
明喻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中间用“像、如、似、仿佛、一般 ”等一类的喻词。)
暗喻 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 苍翠的屏障。 (中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 、作了”等喻词)
7. 回环 职工的干劲越大,领导越要关心职工生活,领导 越是关心职工生活,职工的干劲也会越大。 附: 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修辞 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修辞 (补充) 对比 衬托 互文 用典
1. 对比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 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 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 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由这四个字生 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 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 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 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
难道他没有来吗?
附: 修辞格 修辞格 ( 补 充 )
双关 通感 仿词 婉曲 反复 顶真 回环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 枝词》 1.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
1. 双关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玦”,以示之者三。 ——司马迁《鸿门 宴》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 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这种辞格叫双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 语意双关,一方 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 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 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七. 设问 修辞格介绍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
八.反问 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 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 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 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
借喻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 。(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 ,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博喻 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 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 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找出《荷塘月色》中的博喻句。)
比喻的作用(唤其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⑴化平淡为生动 ⑴比喻必须鲜明地表达出思想感情
超前的夸张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 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缩小的夸张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二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 的心。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 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对偶的作用 1.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2.形式工整,有音乐美 3.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修辞格训练——对偶(对仗) 斩断千里长江,锁住无数山峰 把下列句子画线部分改写成一个 对偶结构,作“画卷”的修饰语。(2分)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无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 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 卷。
六. 排比
修辞格介绍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 形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情感、语势 增强,这种辞格叫排比。 如: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 《故都的秋》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 《我有一个梦想》
6. 排比 修辞格介绍 2. 条分缕析,说理透辟 3. 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排比的作用 1.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3. 仿词 第二天早起,她们的头发上结了霜,男同志笑她 们说“嘿,你们演《白毛女》都不用化妆了!” 她们也笑男同志说:“还说哩,你看,你们不是 ‘白毛男’了吗?” (义仿)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 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 格叫仿词。 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又 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5. 反复 间隔反复往往和排比合用。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 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 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 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
6. 顶真 作用 1议事说理准确、严谨、周密。 2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3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 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 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 科学需要理性,理性更需要科学。
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
第二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
第三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
第四个特点,是平仄要相反。
对偶的类型
从形式上分 : 宽对 : 严对 : 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 间悲欢离合。 家庭小集体,集体大家庭,尝遍 生活酸甜苦辣。 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值 得珍贵的昨天? 记忆是心的网络,连接着多少令 人回忆的往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